地球物理学基础 郭俊义 312-328

合集下载

地球物理学概论(重力勘探)

地球物理学概论(重力勘探)

2、火成岩(2.5~3.6 g /cm³)
(1)主要取决于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的百分比,由 酸性→基性→超基性岩,随着密度大的铁镁 暗色矿物含量增多密度逐渐加大。
(2)成岩过程中的冷凝、结晶分异作用也会造成 同一岩体不同岩相带,由边缘相到中心相, 密度逐渐增大;
(3)不同成岩环境(如侵入与喷发)也会造成同一岩 类的密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成分的火成岩密 度,喷出岩小于侵入岩。
attraction.
To the left is a “gravimeter” which measures the force of
gravity in the earth.
(一)重力仪分类:
石英弹簧重力仪 机械式重力仪 金属弹簧重力仪
按结构分
振弦重力仪(海上)
电子式重力仪
超导重力仪 (实验室)
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球重力场
中国大陆地区布格重力异常
中国大陆地区自由空间重力异常
中国区域地质图
第一节 重力勘探理论基础
一、重力场(gravity field)
(一)重力 (gravity)
P F C
P—重力
C—惯性离心力,
F—地球质量对物体m的引
力,
而引力 F 服从万有引力定律,即:
器 的干涉条纹数目直接代表下落距离(即S=Nλ/2,N为
干涉条纹数)。这些干涉信号由光电倍增管接收,转换
成电信号,放大后与来自石英振荡器的标准频率信号
同时送入高精度的电子系统,以便计算时间间隔与干
涉条纹数目,从而精确得到S1、S2、S3、 S4 。
2
上抛下落对称观测可避免残存空气阻力、时间测
定、电磁等影响带来的误差,物体被铅垂上抛后,

880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

880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

地球科学是一门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地球科学基础是地球科学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选择合适的参考书目对于考研备考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地质学1. 《地质学概论》作者:程裕旺内容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2. 《地球物理学基础》作者:周有光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涵盖了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有很好的帮助。

3. 《地球化学基础》作者:陈永昌内容简介:该书全面介绍了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于理解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二、地球物理学1. 《地球物理学导论》作者:王旭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理论,对于理解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2. 《地球电磁学》作者:杨庆玲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电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适合地球物理学专业的考生阅读。

3. 《地震学基础》作者:王大年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震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于准备从事地震研究工作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三、地球化学1. 《地球化学原理》作者:陈家炎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适合地球化学专业的考生阅读。

2. 《地球化学实验指导》作者:王忠秋内容简介:该书系统介绍了地球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于准备进行地球化学实验研究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3. 《地球化学方法》作者:贺振宇内容简介:该书详细介绍了地球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方法,对于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工作的考生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就是本文推荐的地球科学基础考研参考书目,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备考过程中,希望考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考试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

地球物理学导论

地球物理学导论
(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 化。
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出行 方式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 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
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近代交通由传统的人力工具逐渐演变为
机械动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
(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
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
报先后发明。
(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Hale Waihona Puke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解析] 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 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答案] C
[题组冲关]
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轮船运输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
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 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 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 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 答案:C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基础绪论一.地球物理学的概念,研究特点和研究内容它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物理学,是天文学,物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运动规律,探讨地球起源,形成以及演化过程,为维护生态环境,预测和减轻地球自然灾害,勘探与开发能源和资源做出贡献。

包扩地震学,地磁学,地电学,重力学,地热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等。

二.地球物理学各分支所依据的物理学原理和研究的物性参数。

地震学: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地震体波走时,面波频散,自由振荡的本征谱特征重力学: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地球的重力场和重力位地磁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地磁场和地磁势。

古地磁学:铁磁学。

岩石的剩余磁性。

地电学:电磁场理论。

天然电场和大地电场地热学:热学规律,热传导方程。

地球热场,热源。

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一.地球的转动方式。

1.自转地球绕地轴的一种旋转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转速并非完全均匀,有微小变化。

2.公转地球绕太阳以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旋转的运动。

3.平动地球随整个太阳系在宇宙太空中不停地向前运动。

4.进动地球由于旋转,赤道附近向外凸出,日月对此凸出部分的吸引力使地轴绕黄轴转动,方向自东向西。

这种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地轴方向发生的运动即为地球的进动。

5.章动。

地轴在空间的运动不仅仅是沿一平滑圆锥面上的转动,地轴还以很小的振幅在锥面内,外摆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章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影响因素。

地球为一梨形不规则回转椭球体。

影响因素:1.地球的自引力---正球体;2.地球的自转----标准扁球体;3.地球内部物质分布不均匀--不规则回转椭球体三.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下的一个地震波速度的间断面,P波速度由界面上方的6.2km/s增至8.1km/s左右。

这个间断面称为莫霍面(M面)。

莫霍面以上的介质称为地壳,以下的介质称为地幔。

地壳构造复杂,厚度不均,大陆厚,海洋薄。

地幔:从莫霍面到地下2900km深处这一层称为地幔。

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浅地表地球物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浅地表地球物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浅地表地球物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特征及其与物质和能量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它主要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索地球的物质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物理现象。

浅地表地球物理是地球物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物理性质和地下浅层结构。

浅地表地球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如地震学、重力学、磁学、电学、电磁学、热学等。

通过使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和仪器设备,可以获取地球表层的有关信息,包括地下岩土层的成分、厚度、密度、磁化率、电性质等。

浅地表地球物理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层结构、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地震活动等。

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预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中,浅地表地球物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浅地表地球物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地下结构,预测地质灾害,划定地下水资源分布范围,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浅地表地球物理的概念、定义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浅地表地球物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对地球内部和地表特征的认识,为解决地质环境问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最后,还将展望浅地表地球物理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对浅地表地球物理未来研究的建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章节安排的介绍。

在该部分中,应该简要说明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以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和流程。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的一个例子: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浅地表地球物理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其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接着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以便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框架。

正文部分包括了地球物理学的概念、浅地表地球物理的定义以及其应用领域的详细介绍。

地球物理学的概念部分将介绍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后续对浅地表地球物理的介绍铺垫。

浅地表地球物理的定义部分将对浅地表地球物理进行具体的定义和解释,以便读者对该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固体地球物理 1 绪论

固体地球物理 1 绪论

与数学的关系
反演问题的答案一般是不单一的,但通过 多种观测可以将这种不确定性缩小,可以 想见,反演问题是地球物理学中一个核心 的理论问题。
参考文献
傅承义:地球物理学基础 科学出版社, 1985 金旭:固体地球物理学基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3 滕吉文: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地震出版社 1998 刘光鼎:地球物理系列教材 地质出版社,2005
课程内容
绪论 地球内部结构 地震学 地磁学 古地磁学 重力学 电磁学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对其孕育、发生的 研究包括了运动学和动力学二个方面的内容。地 震波的传播带来了大量、丰富的地球内部的信 息。因此地震学本身就是固体地球物理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地震学原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和防御天然灾害, 但后来却主要沿着地震波物理学这个方面大大发 展起来,而对于天然地震本身的研究反而进展不 大。到了六十年代,情况才有了变化。我国在 1971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专门进行地震预测预 防方面的工作。
6.二战后的发展:
在二战期间军事科学的发展和军事需要促进地球物 理学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布设地震台站。
二战后,国际上组织了全球大协作研究,地球物理学 得到了空前的进展。这四次大协作计划是:
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GY) 1960~1970年的国际上地幔计划(IUP) 1974~1980年的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IGP) 1981~1989年的国际岩石圈计划(ILP) 九十年代后国际间的合作力度更大,如全球地学大 断面计划(GGT)、大陆动力学计划。
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油气、矿产资源 勘查、环境资源评价、工程监测等。
按研究目标和应用领域分为:勘探地 球物理、环境地球物理、工程地球 物理等。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3)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3)
T W W0
这里T称为重力干扰位。由布容斯公式可计算出大地水准面的高度N,即
N T / g0
其中g0为参考椭球面上的(正常)重力值。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三章
地球形状参数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三章
垂线偏差与高程异常
3.3.5 垂线偏差与高程异常
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 异,反映在法线方向上的差异称为 垂线偏差,反映在垂向距离的差异 称为高程异常。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三章
布格重力异常
⑵布格重力异常
如果在自由空间校正的基础上,把地形引起的引力效应也去掉,得 到单纯反映地下物质密度分布的重力异常,这个异常叫布格重力异常。
为得到布格异常,必须再进行消除地形影响的两项校正。
①布格校正: gB = -2Gh = -0.0419h mGal (h为海拔高程,单位m, 为地表物质平均密度,单位 g/cm3) ②地形校正(TC):计算出测点周围地形相对平板层的起伏物 质所引起的引力效应. 布格重力异常: gB = g测 – g0 + gh + gB + gTC
大地水准面是指与“平均”海平面重合的水准面或重力等位面,其延 伸到陆地之下所形成的一个封闭曲面。 确定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确定地球的基本形状 ,第二步是确定大地水准面与基本形状或参考椭球面的偏差,即大地水准 面的高度N——高程异常。斯托克斯首先证明了N可以由重力的分布计算出 来。其基本思想如下: 假设实测重力位与参考面上重力位之差为
tc布格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三章343布格重力异常与地球内部构造布格重力异常在地质构造上的反映布格重力异常与地球内部构造布格重力异常与地球内部构造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三章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的关系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的关系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形的关系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三章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概略图中国布格重力异常概略图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三章中国中国mohomoho面深度图面深度图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第三章3535地壳均衡与重力均衡异常地壳均衡与重力均衡异常351地壳均衡概念的由来1854年英国人普拉特j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经验指导信息汇总!

2020-2021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经验指导信息汇总!

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简介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只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是从事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与教育的综合性国家学术机构。

以固体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作为主攻方向。

研究所现建有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空间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地球与行星物理、页岩气与地质工程、矿产资源研究、油气资源研究和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等5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并成立了深部资源探测先导技术与装备研发中心。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雄厚的师资力量、强大的科研支撑以及安定的生活条件,能够为研究生提供大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机会,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根据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9年推免生拟录取情况,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070901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的03矿床学方向、070904构造地质学专业、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2019年不招收全国统考硕士生。

2019年面向全国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2人(以最终下达指标为准),包括将接收各高校学习成绩优异的推免生45人左右,统考硕士生37人左右。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计划24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601高等数学(甲)④806普通物理(乙)或826地球物理学三、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601高等数学(甲):《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四版,以及其后的任何一个版本均可。

806普通物理(乙):全国重点大学工科类普通物理教材826地球物理学:1、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仲著,《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2、郭俊义编著,《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3、C.M. Fowler, The Solid Earth: An Introduction to Geo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4、N. H. Sleep, K. Fujita, Principles of Geophysics, Blackwell Science,1997.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近三年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2018年:五、中国科学院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初试1.网上打印准考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网报系统,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2019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基础采矿地球物理绪论.ppt

2019采矿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基础采矿地球物理绪论.ppt

1) 震动法
采矿作业打破了岩体内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其结 果造成了岩体内变形能的聚积。这些能量以突然的形 式动力释放,产生震动,并使变形增加。
与大地地震相比,其震动频率高,影响范围小。震 动能量为l×l0 2~l×l0 10J,里氏震级为0~4.5级,振 动频率为1~50Hz,震动范围为儿百米到几百公里。
(3) 地幔的物质组成及地球化学过程;
(4)地壳及地幔的结构及其横向不均匀性。 这个计划延续了 10 年,于 l970 年结束,其最
重要的成果就是建立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
这个假说的出现是地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其重要性及影响可与近代科学的任何重大发现相
媲美。 70 年代以后,国际间围绕着地球动力学、岩 石圈结构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多学科综合研究。
震动法记录采矿震动的能量,确定和分析震动的 方向;对震中定位来评价和预测矿山动力现象。 具体的说,就是记录震动的地震图,确定震动发生 的时间,震中的坐标,震动释放的能量,特别是震中 的大小,地震力矩,震动发生的机理,震中的压力降 等,
以此为基础,进行震动危险的预测预报,如预报震 动能量大于给定值的平均周期,在时间T内震动能量 小于或等于给定值的概率,该区域内震动的危险性及 其他参数。
地理 科学
天文地球动力学 行星地理学 天文地质学等 数学地质
数字地球等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和气候过程,
海洋科学研究水圈海洋部分的物理、化学、生物
现象的运动过程,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
地质科学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外部 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其中,后两 者都涉及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和不同圈 层之间相互关系,具有更高的综合性。

地球物理学基础 (2)

地球物理学基础 (2)

地球物理学基础
地球物理学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和地球大气的物理学科。

它涵盖了地震学、地热学、地电学、地磁学、地引力学和地球物理勘探等领域。

地球物理学基础包括理论、实验和观测方法,以及地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些基础内容:
1. 地震学:研究地震活动和地震波传播,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危险性。

2. 地热学:研究地球内部的热流和热传导现象,以及地下水系统和地热能资源的利用。

3. 地电学:研究地壳中的电导性和电磁现象,用于勘探矿
产资源和地下结构。

4. 地磁学:研究地球磁场的产生和变化,以及地球磁场与
地球内部结构和太阳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5. 地引力学:研究地球重力场的变化和地球引力对物体的
影响,用于勘探油气资源和探测地下结构。

6.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地下结构和资源
勘探,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

地球物理学基础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地
球内部结构,为地质学、地球科学和地球工程学等领域的
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地球物理反演基础》课程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地球物理反演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地球物理反演基础》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所属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总学时:32学时一、课程简介《地球物理反演基础》讲解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正演与反演,地球物理反演的脉冲谱技术和反问题的数值方法,对地震反演非线性方法、不适定问题适定性求解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利用地震正、反演实际生产案例进行方法应用分析。

要求学生掌握讲解内容,并对不适定问题适定性求解方法进行实践,基本掌握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内容,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一)案例名称科技报国、大国崛起、物探有为、地震担当(二)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球物理反演的基本概念,理解地球物理反演基本方法,了解地震正反演方法的实际应用,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挖掘创新潜能为目的,激发学生物探有为的专业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及奋发图强、科研创新和地震有我的使命担当。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激情创造,敢为人先——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案例在讲解地震正演模型、地震正演模拟方法和地震正演发展方向思考时,介绍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利用高效混采技术中标迄今全球最大(16亿美元)。

以科技报国、大国崛起、物探有为,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以及奋发图强、科研创新和地震有我的使命担当。

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为提高地震勘探效率,将地震混采技术引入地震勘探项目-沙特S69-71项目,实现了高效混采技术在海外超大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

课程教学中从地震混采技术引出随机采集的概念,从炸药单炮地震记录到目前可控震源混采地震记录的技术进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延伸,对地球物理研究者的挑战。

由此引出智能地球物理反演的概念,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想,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地震信号增强处理技术是以模型为驱动,用确定性模型表达地震信号与地下地层关系。

长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长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长安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本“地球物理学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长安大学固体地球物理与空间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原理、方法及一般应用。

一、考试科目:地球物理学基础二、适用专业:长安大学地测学院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专业三、考试内容(一)地球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地球的年龄、地球的转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重力场1.地球重力位与地球形状2.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特征3.重力校正与重力异常4.地壳均衡和均衡异常5.地球的固体潮6.重力测量及应用(三)地震学基础1.地震波及传播基本规律2.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和其它地球物理参数的计算3.地球内部结构4.地震活动性5.地震机制6.地震预报(四)地球的电磁场1.地磁场的构成与特点2.地磁场的高斯理论3.地心偶极子场4.地球磁场的变化与成因5.岩石磁性与古地磁6.电磁感应与地球内部的电导性(五)热流与地球内部温度1.热传导、热对流与热辐射2.大地热流3.热流方程的简单应用4.地球内部温度(六)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1.大陆漂移与洋底扩张学说2.板块构造与运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四、考试要求考查考生掌握地球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程度,以及分析和解决地球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地球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地球的年龄、地球的转动。

了解地球物理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组成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研究方法和特点,了解地球的整体特征,即地球起源与早期演化、地球的年龄、地球的转动。

(二)地球的形状及重力场1.掌握地球重力位与地球形状的基本概念,了解地球重力场的基本特征,了解并掌握固体地球外面引力位的求解过程,以及旋转轴对称情况下的MacCullagh公式中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了解Clairaut扁球体方程及地球的扁率,了解测量大地水准面及地球形状参数的基本原理,了解国际参考椭球及其理论重力公式。

2.掌握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单位,掌握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的基本概念及其校正公式,掌握重力均衡理论及其典型模式,并且用于解释一些地区典型的重力异常特征。

固体地球物理 1 绪论

固体地球物理 1 绪论

20世纪前应用地球物理学萌芽:
1640年,瑞典人用罗盘找铁矿; 1870年,泰朗和铁贝尔制成“万能磁力仪”进行地
质勘探和找矿。
5.20世纪的发展:
地震学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揭示了地球内部 的力学性质。
约翰、米尔恩(John Milne)制作了一种操 作简单的地震仪。1897年,英国人奥尔德姆首先在 地震图上识别出P波和S波。从此开始了用地震波研 究地球内部分层结构的历史。后来,发现了莫霍面 和康氏面;丹麦人莱曼女士指出地球的核有明显的 内核和外核;澳大利亚人布伦根据地震学分析得出 内核为固态的结论。杰夫瑞斯和布伦给出了地震走 时表,即著名的J-B表。
1960~1970年的国际上地幔计划
1、全球性的地壳断裂系统 2、大陆边缘地带及岛弧的构造 3、地幔的物质组成及地球化学过程 4、地壳与地幔的结构及其横向不均匀性
所用的手段包括:地震、地磁、古地磁、重力、 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地热、地质、深钻等。
其重要成果就是提出了一个“板块大地构造假说”
板块假说:地球最上层(岩石层)是由几个大的板 块所组成的。这些板块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相 对地运动着。地球上各种大地构造活动就是这些 大板块互相作用的结果。
这个假说是1967年才提出来的,时间不久,还 远远不够完善。但假说的出现是地学发展上是一 个里程碑,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地球岩石层可以 分成多少个板块,而在于新假说以大量的观测事 实证实了”活动论”的新地球观;这是在基本概念上 的一次重要的进展。
1974~1980年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IGP)
“国际上地馒计划到1970年就结束了。但问 题并未结束。板块大地构造是一个新的概 念,它虽然可以解释许多地学现象,但也存 在不少缺陷和困难,需要补充和改进。例 如,板块的边界大部分在海洋,关于这部分 边界的情况研究得比较多,但在大陆上的情 况就研究得比较少。板块运动的动力来源还 没有公认一致的解释。板块的活动除在其边 缘外,在其内部也有所表现;而这种活动对地 震成因和矿产富集都极有影响。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1-2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1-2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与希腊、中国和阿拉伯相比,欧洲人的地球物理工作开始较迟,大概在 环球航行证实大地是球形以后开始的。在此阶段,地球扁率和地球旋转的 效应,在随着大地测量精度的提高开始表现出来。 在此应着重谈谈牛顿的杰出贡献。在牛顿以前,对地球的研究基本上是 静态的三角几何问题。牛顿提出的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给地球形状和构 造的动力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牛顿的第一大贡献:第一个估计了地球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 出在一级近似情况下的公式 g=GM/R2 ,其中g为重力测量值,G为万有引 力常数,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因为g和R的数值可得,所以由此 式可得GM值。 牛顿为分别取得 G和M值,提出许多实验原则和途径 .当时,他做出了以 下著名推测:“地球的整个质量,比假定它全是由水组成的地球要大得五 至六倍。”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第一章
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其中用地震反射技术所得的细结构(fine structure)和用全球标准台网所 得的参考模型(Reference Earth Model),更引起人们的关注。 1981年济旺斯基(A.M. Dziewonski)和安德森(D.L Anderson)提出 一个全球参考模型 PREM,这个模型比布伦模型要大大前进一步,它以参 量形式给出 P波和s波的速度分布,并给出品质因数 Q值分布,以及地球的 粘滞弹性和各向异性。
第一章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地球的起源、运动与结构
第三章 地球形状、密度及重力场 第四章 地球磁场与地磁学 第五章 地球的电磁感应和电性结构 第六章 地球内部的热状态与地热场特征
第七章 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场
第八章 实验与计算地球物理 第九章 地球物理学领域的新进展举例

地球物理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

地球物理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

地球物理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防灾科技学院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前言本专业自2008年开始对地球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制进行了社会调研,并开展了专家咨询、毕业生反馈信息收集等活动;对毕业生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素质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现代的教学理念,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本学期根据学院统一安排,总结了两个年级(2006级、2007级)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如打好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加强专业基础课(如连续介质力学、地球物理场论、数字化仪器基础)的建设;增加地球物理计算方法等课程,以加强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能力;处理好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衔接,处理好理论与实践课程关系,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定。

本共次修定了32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程12门,专业必修课程6门,专业限选修课程8门,专业任选修课程6门,在每门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做到准确地贯彻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与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培养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版教学大纲具有以下特点:1.改革了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专业课服务的针对性更好。

2.重新整合专业课,注意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压缩学时、精选内容。

3.在(学科)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内容上做到更科学衔接,避免重复讲、漏讲或讲不透的情况。

4.专业必修课在教学内容上兼顾地震监测预测、地球物理勘探两个方向。

5.专业限选课分为两组,对应两个不同方向(地震监测预测、地球物理勘探),以满足扩大学生就业范围的需求。

地球物理教研室2011年10月地球物理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审委员会主任:高尔根副主任:赵晓燕成员:万永革李迎秋何世根武巴特尔武晔盛书中熊仲华编写组:白相东刘晓燕孙广通李静任鲁川尹光华谷洪彪高琴张梅东蒋靖祥审稿人:熊仲华目录学科(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理工类上)教学大纲............................................................................ 存目高等数学(理工类下)教学大纲............................................................................ 存目大学物理(上、下)教学大纲................................................................................ 存目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存目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存目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 (1)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46)地球物理计算方法教学大纲 (61)地球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67)地震学教学大纲 (106)地球物理数据处理及解释教学大纲 (117)勘探地震学教学大纲 (129)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010439课程名称:普通地质学/Physical Ge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适用专业: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球物理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开课部门:地震科学系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等专业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也是地质学的启蒙课。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
现状
目前,地球物理学已经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其研究范围涵盖了地球的深部结构、地震预测、资源勘 探、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在不 断更新和完善。
地球物理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地质学的关系
与物理学的关系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地球物理学与地质学密切相关,两者 都是研究地球的学科。地质学主要研 究地球的岩石圈和地表现象,而地球 物理学则通过物理手段研究地球内部 的结构和性质,为地质学提供了重要 的补充和验证。
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地震波传播原理及其在地球内部探测中应用
地震波传播原理
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产生的弹性波,在 地球内部传播。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 两种类型,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 (S波),面波则包括勒夫波和瑞利波。 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具有不同 的传播速度和路径。
VS
在地球内部探测中应用
地震波传播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内部探 测。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路径和 振幅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的物质 组成、结构和状态。例如,地震层析成像 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时 间差来揭示地球内部的精细结构。
06
电法勘探原理及应用
岩石电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电阻率
表示岩石导电能力的参数,受岩石成分、结构、温度、压力等因 素影响。
电极化率
表示岩石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现象的能力,与岩石中矿物成分 、含量、结构等密切相关。
介电常数
反映岩石储存电荷能力的参数,受岩石成分、结构、湿度等因素 影响。
电法勘探技术与方法
地震波分析方法
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可以获取震源位置、震级大小、震源机制等关键信息。常用的地震波分析方法包括波形分析、 频谱分析、震源定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