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

合集下载

逻辑经验主义的还原论评析

逻辑经验主义的还原论评析

逻辑经验主义的还原论评析
关于理论还原,当前科学哲学界形成还原论和反还原论两派,还原论阵营以逻辑经验论主义者亨普尔和内格尔为代表,对科学理论还原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证和精确的表述,提出了典型的理论还原模型。

反还原论者对亨普尔—内格尔理论还原模型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

扩展资料:
逻辑实证主义又称“逻辑经验主义”。

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

包括以石里克、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以莱欣巴赫为首的柏林学派,以塔斯基为代表的里沃夫—华沙学派以及艾耶尔等具有与维也纳学派相似理论的哲学家。

基本特征是把数理逻辑方法与传统的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结合起来,主要目标是取消“形而上学”和建立一种科学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只有两类:一类是经验科学命题,它可以由经验证实;一类是形式科学(数学和逻辑)命题,它们可以通过逻辑演算检验。

经验证实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石,它可表述为:除逻辑命题(分析命题)外,任何命题只有表述经验、能被证实或证伪才有意义。

“形而上学”问题,既不是分析命题,也不是经验命题,因而是毫无意义可言的“虚假问题”,应当从科学中清洗出去。

形而上学问题的产生是“乱用语言”所致,因此消除它的方法是语言逻辑分析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声称要把哲学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
来,把提供一种语言逻辑分析的方法,阐明概念和命题、特别是科学命题的意义,作为自己哲学的任务。

评关于科学进步的三种主要观点

评关于科学进步的三种主要观点

评关于科学进步的三种主要观点当代科学哲学家在科学进步问题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模式,稍微细一些可分为逻辑经验主义的积累发展观、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试错法式的进步图式、库恩纯历史的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科学革命观、劳丹解决问题的历史标准、普特南等科学实在论者将客观真理与人的历史活动相结合的积累发展观,以及夏皮尔介于历史主义和实在论之间的科学进步模式,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关于科学进步的观点。

总起来看,最有代表性的主要科学进步观有三个:一是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尔的进步观点,二是历史主义的观点,三是科学实在论的科学发展模式。

本文试图分析、比较和评论这三种模式,并简略地讨论科学发展模式多元并存的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进步观传统的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观是建立在证实主义基础上的积累发展观,在数十年内这种思想占了主导地位。

逻辑实证主义者坚持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区别,把科学发展看作是在知识大厦中不断添加不依赖于理论而存在的新事实,旧理论不断地被更普遍、更广包的新理论所代替。

这种科学进步观描述的图景正是新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不断地发展、修改、扩展、纠正和重新解释旧理论的持续过程。

因此,这是一种渐进的、非革命的、改良的积累发展观。

这种积累发展观在方法论上可分为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两种倾向。

归纳主义者相信科学经过经验归纳从经验命题或原子命题而得出带普遍性的科学命题。

而演绎主义者则认为科学是从普遍命题和事实命题或初始条件相结合而对科学理论提供的因果说明。

与逻辑实证主义关系复杂的波普尔在1959年发表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提出过一种简单的演绎说明模型:“对一个事件作出因果说明意味着运用作为演绎前提的一个或多个普遍定律,并与某些单称陈述即初始条件相结合,演绎出一个描述该事件的命题。

”([1],p.59)这就是说,演绎主义者认为,一个经验命题可以从多个普遍定律和关于特定系统的事实而演绎出一个理论,以此对经验定律提供说明。

运用于科学理论的进步,后起的科学理论与以前的理论相比,所描述和预测的事实、所提供的说明更为精确,所适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局限性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局限性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的贡献与局限性逻辑实证主义,又叫逻辑经验主义或新实证主义,它作为的一个哲学运动,形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本世纪上半叶盛行于西方哲学界,在科学界和知识界也有较大影响,其成员不少是兼有科学家与哲学家双重身份的学者。

他们打着“科学的哲学”的旗号,企图以数理逻辑和自然科学为装器,否认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传统哲学(他们称之为“形而上学”),并提出自己的哲学观:“哲学的唯一正当的任务就是逻辑分析”。

1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在整个逻辑实证主义中影响最大,一般把这一学派的形成当作逻辑实证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正式产生的标志,其代表人物的观点也被看作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哲学上,逻辑实证主义影响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大部分流派,例如逻辑实用主义、波普尔学派、历史学派、科学实在论等,都是在批判或修改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存在一种理论能完全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同样逻辑实证主义也是如此,我们既要对该思想在哲学上所带来的积极贡献做出肯定,也要在进行肯定的同时看到其中的一些局限性。

以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的贡献与局限性。

一、从哲学的性质问题上看逻辑实证主义在哲学的性质问题上,认为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活动。

哲学的目的在于为科学命题提供清楚的意义,它是一种授意活动。

2哲学的授意活动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开端和归宿,这种哲学观所强调的是哲学与科学的密切联系,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它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局限于逻辑分析,把哲学看成是一种分析活动,这是根本错误的。

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的任务是研究存在和意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等根本问题。

如果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归结为逻辑分析,那就否定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义,也否定了哲学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形式,从而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哲学本身。

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

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

逻辑经验主义•背景:–实证主义:•科学主义(scientism):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认识论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感觉经验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反形而上学:反对任何对超越感觉经验的东西的探究•科学统一性:科学具有统一的方法和经验基础–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发展:•弗雷格(G. Frege, 1848-1925)•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关于数学基础的逻辑主义主张:数学可以还原为逻辑。

–新的哲学观:哲学作为语言分析•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哲学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语言的误用,所以哲学问题的解决途径是语言分析–物理学危机与革命•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庞加莱(Henri Poincaré, 1854-1912),迪昂(Pierre Duhem, 1861-1916)等对物理学概念基础的批判和分析•相对论;量子力学弗雷格(G. Frege,1848-1925)•1879: 《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1884: 《算术基础》(Die Grundlagen der Arithmetik)•1893,1903: 《算术基本定律》(Grundgesetze der Arithmetik,两卷)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1910-13: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3 vols.,与怀特海合著)•1912:《哲学问题》(Problems of Philosophy)•1914: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1921:《心的分析》•1927:《物的分析》•1945:《西方哲学史》•1948:《人类知识:其范围与界限》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1921: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1953:《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只有两种类型的有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的命题: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的命题: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validity)只依赖于语词的意义;–综合的命题:语词的意义不足以决定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的命题。

卡尔纳普的逻辑经验主义

卡尔纳普的逻辑经验主义

第三节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原子主义奥裔英籍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1889-1951)在其早期哲学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直接从“我”的视角出发,说明弗雷格客观的“真”对思想的引导直接就是真命题P的存在,罗素对个体事物分层次的描述直接就是命题P对自身的描述。

真命题P的意义就是存在着命题P,这个命题P是独一无二的,先行存在的,它代表了思想的一个火花,由这个火花漫延开整个思想;真命题P的指称直接是对“真”的假定,假定P的真,立即产生对“-P”的肯定与言说,这就是肯定了或认识到了P这个命题的存在,这种认识实际上是命题P对自身的描述。

一、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年4月26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有钱人家庭。

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做钢铁生意的大商人,母亲是很有艺术素养、很有艺术造诣的家庭妇女。

维特根斯坦兄弟姊妹有8个,他排行老小。

他有四个哥哥,三个姐姐。

维特根斯坦生活在一个精神与物质都富有的家庭。

维特根斯坦的母亲经常在家中开音乐晚会,高朋满座,出席这种家庭音乐晚会的都是些名人、著名的音乐家,例如勃拉姆斯(Brahms)。

维特根斯坦从小也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

维特根斯坦接受教育的经历也很普通。

他先是在家中接受启蒙教育。

他在14岁时才开始到异国他乡求学。

先后在奥地利林兹、德国柏林、英国曼彻斯特上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空气动力学(毕业设计:飞机发动机螺旋浆)等专业。

在学习期间对数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先后读过(英)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德)弗雷格的《算术的基础》,并前往德国耶拿拜访数学大师弗雷格。

结果弗雷格在见到维特根斯坦后,认为英国人罗素更适合回答维特根斯坦的疑问。

罗素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天赋表示肯定,同意指导维特根斯坦从事数理逻辑的研究。

在接下来的一二年中,罗素与维特根斯坦探讨了许多有关数学、逻辑、哲学的基础问题。

不久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维特根斯坦当时刚好回到维也纳,就作为奥匈帝国的自愿兵(炮兵)与俄国人打了几年的仗,后来转向意大利作战。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

谈谈你对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划界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科学划界一直是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大部分的科学哲学教科书都以专题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科学划界即是在科学与非科学(包括伪科学)之间作出区别。

以期呈示科学特有的品格和认知价值及社会实践价值。

科学划界标准在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领域内表现十分繁荣,其特点可归纳为:发展快,流派多,观点纷呈。

划界标准在这段时期总体而言,可分为从确定的标准,到标准的消解,最后标准消失的总体趋势。

本文对20世纪各流派,代表人物的划界标准阐述试图将这一趋势呈现。

一、确定的划界标准1、一元划界标准⑴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标准:他们所主张的划界标准是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

即凡是用经验和逻辑可证实的命题(知识)是有意义的,科学的。

反之则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

⑵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波普尔说:"一个理论的科学性的评价标准就是他的可否证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

"既是说,一个理论如果是逻辑上可否证的,就是科学的,否则不是。

2、多元划界标准⑴邦格:邦格提出含有十种因素的公式:E=(C,S,D,F,B,P,K,A,M)。

他认为科学知识应应该满足这十种因素。

公式中:"E为特定的知识领域;C为确定知识的社团;S为承认C地位的社会;G为C的世界观;D为E的论域;F为E的形式背景(逻辑和数学工具);B为特殊背景:P为问题组合;K 为E所积累的特殊知识储备;A为C在对E提高上所抱的目标;M为方法论。

邦格认为只要对上诉所列十个因素的特征以及之间相互联系作仔细的区分比较就可以区别科学与非科学。

⑵萨伽德:萨伽德认为从逻辑、心理学和历史学统一的角度,科学与非科学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区分:科学使用相互关联的思维方式,伪科学使用相似的思维方式;科学追求经验确证和否证,伪科学忽视经验因素,科学研究者关心理论的竞争,而伪科学对科学竞争不关心;科学采用一致并简单的理论,伪科学采用许多非简单的特设性假说;科学随时代进步,伪科学则保守,停滞不前。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

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

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J.Watkins)等。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

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

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

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

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之述评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之述评

p i s h eerh。np e h oo h a rsac f er etr. o ee,h  ̄ a e pr i c a- pdo oe h o p y rs c i i dp isp i e rho a y cnuy H w vrte o c m ic m a a”l n u or v- lo a sr l c l e n la l l is s e m
me t i ehso yo e tr h o p y h se d , u f e c n l o e in r di ed v l p n f h ls p ya d n ” n t tr f h i W sen p i s h a n e b t t il n e a dr e i n t ob o e t e eo me t i o h n lo d i nu s o s t g nh op o
A e i w 1t R v e 01 he Log c lEm p r c s i a ii im
ZENG bo. M匝 NG u-q n Xi i
(h uo o ain l n e h i l olg , h u o H n n 4 6 o Chn ) Z o k u c t a dT c n a C l e Z o k u, e a , 6 o o。 ia V o a c e ’ Abt c:nt r i f 如 n aio a p isp yadrj t gte t h s a tel c m ic m w i ae 0 — sr tI epe s o a h m e grdtnl h oo h n e i R yi l h  ̄ a e pr i h hw vd” c t i l e c n h me p e , o l i s c

简述逻辑经验主义

简述逻辑经验主义

简述逻辑经验主义摘要:逻辑经验主义作为西方哲学的一种重要哲学形式,是在对传统哲学批判、拒斥形而上学的前提下,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实现了“哲学的伟大转变”。

它的产生深刻影响着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科学哲学。

通过探寻其产生的根源方能把握其实质,通过探讨其主要思想旨在寻求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确定性一、逻辑经验主义的演化阶段逻辑经验主义又称“逻辑实证主义”,是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经过马赫主义演化而来的。

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看,逻辑经验主义的产生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逻辑经验主义就是秉承存在论中的经验论的路径并且以拒斥和清除形而上学为己任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维。

它是西方哲学存在论传统寻求确定性的过程中形而上学传统发生涅槃式革命的结果。

逻辑经验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衰落,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逻辑经验主义的形成阶段。

1922年,石里克被邀请到维也纳大学任“归纳科学哲学讲座” 主持人,以他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维也纳学派。

1926年,卡尔纳普来到维也纳,成为这一学派的另一领袖。

1929年,他们发表了名为《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派》的宣言,标志着维也纳学派正式问世。

第二,逻辑经验主义的鼎盛时期。

维也纳学派的理论,在西方各国引起了普遍的反响,以致形成了一种国际性思潮。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二十年间,逻辑经验主义是西方最时髦的哲学之一。

第三,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阶段。

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转移到美国以后,逐步同实用主义等哲学流派合流。

由于自身理论上的困难和内外的批判,特别是由于批判理性主义和历史学派的相继兴起,原来意义上的逻辑经验主义便日益衰落了。

60年代后,逻辑经验主义作为一个学派,已不复存在。

但是,逻辑经验主义的研究内容、观点、方法,至今在西方哲学界仍然有很大影响⑴。

二、逻辑经验主义的内核逻辑经验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马赫的观点,不仅重视经验的作用,而且把数理逻辑作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工具。

从科学哲学谈思维方式创新20101020

从科学哲学谈思维方式创新20101020

3、归纳问题及休谟的解决

现代科学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观察与归纳而获得,所 以被称为实验科学。由归纳而来的知识是否可靠?对此,休 谟首次提出了质疑,这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归纳问题”也称 为“休谟问题”。
归纳问题的含义 : 可以简单表述为由归纳而来的结论不一定是必然的。 从此推论,科学理论并不必然真,科学所揭示的事物与
一、现代科学哲学定义及其基本问题
1、定义:从狭义的角度而言,科学哲学是关于科 学目的、内质、理论的结构、科学研究方法论、科 学发展规律性的哲学理论。 现代科学哲学始于逻辑实证主义,经证伪主义、 历史主义到科学实在论、反实在论,历时一个世纪。
现代科学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论相互交替,
并未形成公认无议的学说,这是所有哲学的共有特 征。但也表现出其独特的一面,那就是明显体现出 现代科学思维的风格。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基本内涵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也称为批判理性主义或“证伪主义”。 其基本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反归纳主义 波普尔认为,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知人们未 来。三个例子: “过去太阳每24小时内升落一次”,现在已被马赛人在比 戴阿发现“半夜的太阳”而推翻。 “凡人必死”或“每一代生物要死”,已被细菌(或癌细 胞)自身分裂繁殖而不死所否定了。 “面包给人以营养”,由于法国农村发生麦角中毒事件而 被反驳了。 波普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归纳知识具有或然性的见 解:过去重复既不能证明未来必然重复,也不能保证今后或然 重复;从数学观点看,无论过去的重复数有多大,它只是一个 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所得概 率只能是零。
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非 因果联系。
休谟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科学知识并非归纳而来,而只是人的意志、愿望和习惯。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整理——有用

自然辩证法考试题目整理——有用

辨析题(用4,5句话简单说明就可)1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西方的总思维方式,绝对有效的思维方式。

还原论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几何或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的规律。

还原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原始的状态,化复杂为简单。

(前面没录到)还原论把一些枝梢末节的东西给忽略了,这个是研究最简单的,而不考虑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过去的中取得很大的成功,但是现代科学,有一些复杂对象,过去没考虑到对象之间的联系,没有考虑到复杂对象。

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系统论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两种思维方法系统论和还原论的思维方法,一个是把对象做简单处理,另一种是考虑到对象之间的复杂联系。

2.科学本质在于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它的真理性是绝对的,不能证伪的,也是没有历史局限性的。

马克思提出科学“是真正实证的科学”,是“真正的知识”,“科学就在于把理性方法运用于感性材料。

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其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归纳推理不是必然性推理,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的一般性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认识方法。

演绎推理的结论具有必然性,只要其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其结论就必然正确。

单纯运用归纳就会遇到“归纳问题”,单纯运用演绎无法推进科学实践的新发现、新发明。

关于科学的本质,科学是通过观察实验,然后建立假说,然后在验证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么在这个当中,科学是通过和对象加以比较,比较是通过实证。

科学的几个环节,一个是观察实验,观察实验不能让我我们获得一个绝对可靠的系统,因为观察这个环节,我们只能通过感官,但感官是不可靠,我们利用仪器去观察,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感官,但也是有一定的范围;另外观察过程当中,我们的观察对象可能与观察仪器产生相互干扰,例如在微观世界,你不一定能看到真实对象;再有我们看到的东西,是用语言来描述的,是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理论来描述的,理论又会成为一个影响的因素,而理论自身又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对科学划界问题的观点

逻辑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科学是基于逻辑和经验的,并且科学的划界是由人类所建立的。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是通过对自然界进行观察、测量和实验来建立理论的,这些理论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或否定。

在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中,科学划界是人为建立的,并且是基于经验和逻辑的。

因此,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不应该超越自然界的范围,也不应该提出对自然界以外的事物的假设。

逻辑经验主义者认为,科学应该保持客观、严谨和可重复的,并且应该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

总的来说,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是由人类建立的,并且是基于经验和逻辑的,因此科学的划界是人为建立的,并且应该保持客观、严谨和可重复。

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第一节 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从“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phy)到“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的哲学”:1。

反对抽象晦涩的哲学思辩2。

反对建立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3。

以自然科学为真理的范本4。

追求自然科学的明晰性、简洁性与实证性第一节逻辑经验主义“维也纳小组(Vienna circle)”石里克、卡尔纳普、魏斯曼、纽拉特、艾耶尔、汉恩、哥德尔、氟兰克、克拉夫特、考夫曼、门格尔、费格尔1929:《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小组》一、理论来源:1.弗雷格、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开创的逻辑分析运动2.洛克、贝克莱与休谟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3.由孔德和马赫开创的实证主义思潮4.20世纪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相对论、量子力学、数理逻辑)二、主要观点:1.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我们所有的知识本质上来源于经验2.逻辑与数学的真理是分析真理,可由分析命题中词的意义得到,不反映经验世界的信息3.因此,若命题的真理性不仅仅来源于逻辑,则其中必包含经验内容,这一部分的真理性需要靠经验和观察证实4. 形而上学的命题不是错误的,而是无意义的,哲学的任务是对命题进行逻辑分析(科学的哲学)三、石里克(1882-1936)1904,在普朗克指导下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22:维也纳大学“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教授,创立维也纳学派1936,去世《当代物理学的空间和时间》,1917《普通认识论》,1918《哲学的转变》,1930《意义与证实》,19361.“批判实在论”(1)先天综合判断不可能数学与几何学是先天分析判断时空与因果律失去了先天有效性(相对论与量子力学)(2)知识与经验经验:对个别事物或属性的体验知识:从经验中找出一般,达到对事物的概念的认识(3)“批判实在论”肯定作为经验知识的对象和科学观察不到的实体存在对于那些不能直观和想象的科学实体,就必须用“概念之网”抓住它们2.哲学的转变(1)以往的哲学史是按照一个绝对真理体系推翻另一个绝对真理体系的矛盾逻辑演进,哲学很难说有什么真正的进步(2)过去时代哲学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哲学家们总是追求建立一个形而上学的理论体系过去时代最严重的错误之一,是认为哲学命题的真正意义和最后内容可以再用陈述来表达,即可以用知识来阐明;这就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科学哲学Ch3维也纳学派

科学哲学Ch3维也纳学派

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思想,现代数理逻辑、以及新物理学 的发展,已经表明了一种“科学的”或“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哲学问题的 方法:按照这种方法,有些问题(主要是关乎科学、知识、语言的问题)会 被解答 解答,有些(神学、伦理、美学等价值问题,形而上学问题)则是无意义 解答 的伪问题 伪问题,从而应当消解或保持沉默 消解或保持沉默。 伪问题 消解或保持沉默
Ch3、维也纳学派
逻辑实证(经验)主义
一、Vienna Circle
始于一战后(1920s),名称得自于1929年发表的宣言“科学的世界观: 维也纳小组”(纽拉特 纽拉特执笔)。由一群对当时的科学、哲学的氛围具有 纽拉特 某些共同态度 态度的有科学训练的哲学家和有哲学兴趣的科学家所组成。 态度 早期成员包括石里克 石里克(组织领导人)、纽拉特、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主要学术领 石里克 卡尔纳普 袖)、弗兰克 、魏斯曼、汉斯、哥德尔等。在石里克于1936年死后,以 及随着德国人侵奥地利,维也纳小组解散了。很多成员移居到了美国、 英国,对英美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逻辑实证主义发生的理智氛围:
Rationalism: 纯粹推理也可以是(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的来源。(例如数学) Kant:所有的思考都包含经验和先天的心灵结构(我们用以理解 理解经验)的交互。 理解 数学给予我们关于世界的真实知识,但无需经验辩护。
二、逻辑实证主义
如果接受经验论的基本理念,经验科学是唯一可能的知识领域,经验主义如何理 解新的科学进展?如何辩护经验科学的唯一知识性的要求? 关于科学和知识的理论基于关于语言的一般理论:
Verifiability theory of meaning:
陈述的意义即是它的证实方法:知道它的含义就是知道如何证实它。 如果一个陈述没有可能的证实方法,它就没有意义。 形而上学、伦理、神学陈述是伪命题,形而上学问题是伪问题。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

科学哲学-主要流派1,逻辑经验主义。

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以马赫、彭加勒为思想先驱,借助于当时物理学革命的推动,由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人开创。

以维也纳学派为中心的逻辑经验主义运动,作为第一个完整的科学哲学体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的诞生。

逻辑经验主义以可证实性原则作为意义标准来排除形而上学,把科学哲学归结为以数理逻辑的方法对科学理论的结构作静态的逻辑分析,并致力于逻辑重建,在数十年内成为科学哲学中公认的正统观点。

主要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亨普尔、赖辛巴赫等。

2,证伪主义或批判理性主义。

20世纪40年代后,科学哲学在批评和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波普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反对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可证实性原则,代之以可证伪性原则,提出以知识增长的动态模式为研究中心,认为科学进步的主要机制是批判,但仍致力于追求普遍有效的方法论原则。

主要代表除波普外,有拉卡托斯和沃金斯(等。

3,历史主义。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以汉森、Th.库恩、费耶阿本德和图尔明等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思潮,揭露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根本缺陷。

认为它严格区分发现的范围和辩护的范围,单纯研究科学活动的成果——科学理论,置科学活动的研究于不顾,不符合科学的历史和实际。

批判理性主义以可证伪性为分界标准,完全否认归纳的作用,并提倡不断革命,否认了科学传统及发展中的连续性等,也难以与科学实际相一致。

历史主义的产生,形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冲击,标志着现代科学哲学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的发展趋势。

4,科学实在论。

科学哲学发展中反实证主义趋向使逻辑实证主义自身的演变日益远离实证主义传统,使作为实证主义对立面之一的实在论再次成为争论的热点。

争论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科学理论的对象是否独立于对它们的认识而客观存在和起作用科学能否向提供关于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目的是否是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即获得真理科学实在论的代表人物有夏皮尔、普特南、克里普克、W.塞拉斯、邦格等。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的几个问题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的几个问题
不料卡尔纳普这个关于“理想语言”论点竟引起他和维特根斯坦之间的重大分歧。维特根斯坦对此不仅表示怀疑,而且提出反对意见。虽然维持根斯坦本人在《逻辑哲学论》中也次讲到关于语言的陈述(statement about language),陈述的逻辑结构以及语言和世界的关系,但他坚决否定我们能有意义地(meaningful)用语言方式谈论语言,语言结构以及它和世界的关系。这些语言现象只待它自己显示出来,我们别无他法,只能对之保持沉默。然而卡尔纳普对维特根斯坦这个语言神秘思想则表示反对。他提出关于语言功能的主要基础在于语言的结构模式(structure pattern),不在于语言的物质条件如书写体或印刷体等等。卡尔纳普指出,我们应用不同的几何学的结构模式,可以构成不同的几何学。他的名著《语言的逻辑句法》就是为阐明这一观点而写的。就是他后来从句法分析到语义分析的转变,也是他这种“元语言”基本观点的进一步发展。维也纳学派的组织者,主要成员之一的纽拉特对维特根斯坦的态度和石里克相反。他尽量使维也纳学派的科学世界观和维特根斯坦保持距离。他在小组讨论中不断攻击《逻辑哲学论》的基本思想,从逻辑原子主义、元语言、不可说和显示的神秘主义,直至哲学对命题的逻辑阐明活动等等。
但是,我们在区别了这三种不同的命题之后,又碰到关于经验知识更重要的问题,即用来检验科学理论的基本观察命题是不是需要通过观察经验再加以检验呢?这就是关于“知识基础”的基本问题之所在,也就是石里克的“基础论”和纽拉特的“反基础论”的根本分歧之点。这个分歧作为问题来说不仅引起当时国际哲学界的广泛注意,就是在当前也仍然为人们所关注。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的几个问题
| [<<] [>>]
一、历史背景
从哲学史来说,经验论的发源地是英国。它的创始人是洛克、巴克莱和休谟。后来法国出现了一种极端形式的经验论,即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样,就有人曾经提出那么一个问题:何以逻辑经验主义或者逻辑实证主义不产生于英国或法国,而产生于素为康德的先验主义和费希特、谢林及黑格尔思辨哲学支配的德语国家奥地利呢?这是为什么?换句话说,它的历史背景如何?

关于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

关于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

关于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摘要:本文通过狭义上阐述逻辑经验的产生以及逻辑经验的精神实质,分析了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认识理解。

关键词:逻辑经验主义;形而上学;科学逻辑经验主义又称“逻辑实证主义”,是由孔德创立的实证主义,经过马赫主义演化而来的,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逻辑经验主义”是泛指现代“分析哲学”(即当代西方把“语言分析”作为主题的各种哲学流派的总称)的所有分支。

狭义的逻辑经验主义仅是指维也纳学派的哲学思想。

此文是通过从狭义上来谈论逻辑经验主义的。

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场“清理门户运动”——逻辑经验主义标榜哲学变革,在对传统哲学批判、拒斥形而上学的前提下,挥舞着“奥卡姆剃刀”,大刀阔斧地割去了科学经验之外的一切哲学传统,开辟了哲学研究的崭新领域和方向,启发了近一个世纪的哲学研究。

然而,其理论在总体上和一些具体内容上却包含着严重的错误和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当下逻辑经验主义固然已经完结,但在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逻辑经验主义作为西方哲的一种重要哲学形式,实现了“哲学的伟大转变”[1],[2],对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科学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逻辑经验的产生在有着浓厚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出现了以清除形而上学为内在任务的逻辑经验主义似乎令人费解。

我们知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凤凰涅磐式的自我毁灭和重生时往往就会产生一种与之相对的形式,逻辑经验主义就是在拒斥和清除形而上学传统中使西方哲学获得新生。

也就是说逻辑经验主义是西方存在论传统自我革命的结果。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很盛行的哲学思维和哲学形式。

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纯粹的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开始于巴门尼德,他之前,有神话本体论和伊奥尼亚派的宇宙本体论,但巴门尼德对“to be”的追问正体现了人类探索纯粹形而上学的开始,“巴门尼德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人们常常说他也曾创造了逻辑,但他真正创造的却是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3],柏拉图正是继承了巴门尼德的追问的思路,力图以纯粹形式的“相”(eidos 或idea)解释与把握。

逻辑经验主义概述

逻辑经验主义概述

逻辑经验主义概述*(本文是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写的条目,发表时略有修改)。

一20世纪20年代初期,石里克(M.Schlick)在维也纳大学担任为马赫特设的归纳科学哲学讲座的教授之职。

在这以后,汉恩(H.Hahn)、赖特梅斯特(K.Reidermeister)、弗朗克( Ph.Frank)和纽拉特(O.Neurath)组织了以石里克为中心的“石里克小组”(der Schlick s Kreis),讨论现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学的新发展以及有关的认识论问题。

当时的参加者有卡尔纳普(R.Carnap)、门格尔(K.Menger)、米塞斯(R.von Mises)、魏斯曼(F.Wa ismann)、克拉夫特(V.Kraft)、费格尔(H.Feigl)以及哥德尔(K.Godel)等人。

二十年代末期,汉恩、纽拉特和卡尔纳普等人在“石里克小组”的基础上又建立了“维也纳学派”(der Wiener Kreis),成立了马赫学会,并出版了一本宣言式的小册子《科学的世界观点——维也纳学派》,阐明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纲领。

于是,维也纳学派以这本小册子为标志而问世了。

维也纳学派的形成条件,除了继承休谟、孔德、J.S。

密尔和马赫等人的实证论基本观点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因素:首先是相对论的创立和量子物理学的新发展;其次是弗雷格(G.Frege)的巨著《算学基础》(1884)之开始受到重视,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1910—1913)的出版;以及石里克的《普通认识论》(1918)和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1922)的影响。

没有这些理论作为其思想基础和方法论基础,则任何形式的新实证主义或新经验主义,无论逻辑实证主义还是逻辑经验主义,都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维也纳学派所掀起的这个哲学运动之所以能在欧洲迅速发展起来,主要应归因于以赖兴巴赫(H.Reichenbach)为首的“柏林学派”的呼应,波兰的华沙学派的声援。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之述评

关于逻辑经验主义之述评

逻辑经验主义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真理和知识的产生。

它的主要思想是,真理和知识只能通过经验而产生,而不能通过理论的方式而产生。

它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实际经验和实践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理论和逻辑推理来获得的。

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思想是,真理和知识只能通过实际经验而产生,而不能通过理论的方式而产生。

因此,它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实践经验是知识产生的唯一根源。

它认为,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的,而不是从理论中获得的。

因此,它主张通过实际经验来获得真理和知识,而不是通过理论和逻辑推理来获得。

逻辑经验主义的最大优点是它重视实践经验,认为实践经验是知识产生的唯一根源。

它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实践经验是真理和知识的唯一根源。

它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获得真理和知识的关键。

因此,它提倡通过实践经验来获得真理和知识,而不是通过理论和逻辑推理来获得。

然而,逻辑经验主义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它忽略了理论的重要性。

它认为,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获得的,而不是从理论中获得的。

但是,实际上,理论也是知识产生的重要来源,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真理和知识。

其次,它也忽略了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它认为,真理和知识只能通过实际经验而产生,而不能通过逻辑推理而产生。

但是,实际上,逻辑推理也是知识产生的重要来源,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推理真理和知识。

总的来说,逻辑经验主义是一种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理解真理和知识的产生。

它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实践经验是知识产生的唯一根源。

它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获得真理和知识的关键。

尽管它也有一些缺点,但它仍然是一种有益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真理和知识的产生。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

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观及其影响在20世纪的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关于科学理论的理解存在着三种有影响的观点:其一,语形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看成是语句的公理化系统。

其二,语义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概念化为一个非语言模型(如数学模型等)的集合。

其三,语用观。

这种观点把科学理论大体上看成是由语句、模型、问题、标准、技巧、实践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构成的一个无形实体。

在这三种观点中,后面的观点依次是在批判前面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种科学理论观是由逻辑经验主义者创立的。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种观点的标志性思想并不很陌生,但是,对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带来的重要影响及其应有的生命力的深入研究,却有必要加深。

这种深入而系统的剖析,对于彻底地改变科学哲学研究的思维模式,促进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一、逻辑经验主义名称的由来在国内的大多数科学哲学文献中,长期以来,对科学哲学的维也纳学派一直不加区分地混同使用着两个名称,“逻辑实证主义”和“逻辑经验主义”,似乎这两个名称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或者说,是不太确切的,有必要澄清。

在哲学史上,经验主义有着非常悠久的传统,其基本口号是“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

17世纪和18世纪的经验主义主要以休谟(D.Hume)的观点为代表。

到19世纪,以马赫(E.Mach)为代表的“现象论”的观点成为主流。

“实证主义”这个术语是由19世纪的科学哲学家和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te)提出的。

“逻辑实证主义”是以数理逻辑为工具的语言分析与实证主义观点的结合。

20世纪前半叶,逻辑实证主义成为经验主义的主要形式,也被称之为“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第一次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是在1929年。

这一年,以卡尔纳普(R.Carnap)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的主要成员,为了纪念该学派的学术领导人石里克(M.Schlick)的奠基性工作,在布拉格于9月15日到17日举行的关于精确科学的认识论会议上联合发表了一个有影响的哲学宣言,标志着维也纳学派的诞生(注:1929年夏天,石里克离开维也纳大学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作访问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经验主义
•背景:
–实证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科学方法是获取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
•认识论的经验主义(empiricism):感觉经验是人类知识的唯一来源和依据
•反形而上学:反对任何对超越感觉经验的东西的探究
•科学统一性:科学具有统一的方法和经验基础
–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的发展:
•弗雷格(G. Frege, 1848-1925)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关于数学基础的逻辑主义主张:数学可以还原为逻辑。

–新的哲学观:哲学作为语言分析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哲学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语言的误用,所以哲学问题的解决途径是语言分析–物理学危机与革命
•马赫(Ernst Mach, 1838-1916),庞加莱(Henri Poincaré, 1854-1912),迪昂
(Pierre Duhem, 1861-1916)等对物理学概念基础的批判和分析
•相对论;量子力学
弗雷格(G. Frege,1848-1925)
•1879: 《概念文字》(Begriffsschrift)
•1884: 《算术基础》(Die Grundlagen der Arithmetik)
•1893,1903: 《算术基本定律》(Grundgesetze der Arithmetik,两卷)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1910-13: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3 vols.,与怀特海合著)
•1912:《哲学问题》(Problems of Philosophy)
•1914: 《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Our Knowledge of the External World)
•1921:《心的分析》
•1927:《物的分析》
•1945:《西方哲学史》
•1948:《人类知识:其范围与界限》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1951)
•1921: 《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1953:《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
•只有两种类型的有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的命题:分析的和综合的–分析的命题: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validity)只依赖于语词的意义;
–综合的命题:语词的意义不足以决定命题的真理性或有效性的命题。

•逻辑和数学命题是分析命题
•经验科学命题是综合命题,其真理性需由经验检验决定
1
2
3
4
5
6
•哲学只能是语言分析,其任务有两方面:
–通过语言分析消解形而上学的伪命题:伪命题既不真也不假,而是无意义的(nonsense)–通过对科学理论的理性或逻辑重构(rational or logical reconstruction)澄清科学
中的概念和命题的意义
–这种重构要借助现代数理逻辑的工具,从而把关于科学语言的分析的问题转化为关于科
学语言的逻辑问题
•发现的语境(context of discovery)与辩护的语境(context of justification)
•科学的哲学(scientific philosohy)=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
语言的逻辑
•因为哲学是一种分析活动,所以哲学命题是分析命题。

•逻辑经验主义是经验主义与现代逻辑结合的产物:
–经验主义:认识论上主张经验主义,感觉经验是我们关于外部世界知识的唯一来源;
–逻辑的:哲学分析需要借助现代数理逻辑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哲学问题是逻辑的、分
析的问题。

逻辑经验主义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试图寻找一种意义标准来为科学和形而上学划界。

–意义的可证实性标准(Verifiability Criterion of Meaningfulness):一个(综合)
命题是有意义的当且仅当它是可证实的(verifiable)
–此标准遭遇了诸多困难而不得不逐步放松
•澄清科学理论的逻辑结构
•澄清科学理论或假说检验的逻辑
•澄清科学说明或解释(explanation)的逻辑

科学理论结构的基本模型:
•科学理论的双层语言结构:
–理论语言(theoretical language)
–观察语言(observational language)
•理论是用理论语言表述的,理想的表述方式应该是公理化的
•观察语言用于表达经验观察,提供理论的经验基础
•观察与理论之间通过所谓对应规则(correspondence rules)相关联
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评:
•观察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区分
–观察渗透理论
•两种语境的区分
•对科学的动态的、历史的、社会的和心理的方面的忽视,只注重科学的逻辑的、形式的和
静态的方面
–科学作为过程vs. 科学作为结果
–历史学派的兴起(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
关于理论与数据的两个论题:
•理论检验的整体论论题:单个或孤立的假说是无法检验的,假说检验总是要涉及到其它的
命题(辅助命题或假说)
7
8
9
10
11
12
•理论相对于数据的亚决定论题(underdetermination of theory by data):对于同样的数据,能够解释并与此数据相符的理论不是唯一的。

这两个论题的后果:
•存在判决性实验吗?
•理论与数据的鸿沟如何跨越?
–科学知识的古代理想:柏拉图
–可感世界(sensible world)和可思世界(intelligible world)
–变化的世界(becoming)和不变的世界(being)
–科学知识要把握不变的规律,它的基础却是感官所提供的不断变化的材料,这是如何可
能的?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