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点源污染产出估算方法研究
大气污染排放源解析与定量评估方法
大气污染排放源解析与定量评估方法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的排放源,并使用定量评估方法来准确衡量其影响程度。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排放源的解析与定量评估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一些参考。
大气污染的排放源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
这些排放源中,工业生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和废物,其中包括大量的大气污染物。
工业企业通常会有废气处理设备,但有些小企业或不合规的企业可能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了标准限值。
交通运输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氮和颗粒物,对空气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和交通拥堵状况的加剧,交通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定量评估交通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能源消耗是另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排放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
这些排放物对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准确估计能源消耗对大气污染的贡献至关重要。
为了解析和定量评估大气污染排放源,研究人员通常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排放清单。
排放清单是一个记录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的数据库,可以定量记录每个行业、企业或地理区域的排放量。
通过分析排放清单,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不同排放源的贡献比例,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策略。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大气传输模型。
大气传输模型是一种将排放源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相联系的数学模型。
它可以模拟大气中污染物的传输、扩散和化学反应过程,从而预测不同排放源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详细而准确的定量评估结果,帮助我们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传播路径。
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技术和工具可用于大气污染排放源的解析和评估。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大面积的空气污染数据,帮助我们监测和评估不同地区的排放源。
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案例研究
第 20 卷 第 4 期
环境科学研究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 2007
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定量分析方 法及案例研究
钟流举1, 郑君瑜2, 雷国强3, 陈 晶4
1. 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广东 广州 510045 2. 华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006 3.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环境保护署, 香港 4. 广州市荔湾区环境监测站, 广东 广州 510075
摘要: 大气 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由于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监测误 差、随 机误差、关键数据 缺乏以及数 据代表性
据, 平均值常被用来代表其统计值. 然而, 由于随机 抽样误差, 该平均值不确定, 可用概率分布模型描述 随机抽样数据. 统计方法可定量该平均值的不确定 性范 围, 常 用 统 计 方 法 包 括 基 于 中 心 极 限 定 理 ( Central Limit Theorem) 的分析方法和基于自展抽样 的数值方法. 自展抽样法 1979 年由 Efron 提出, 为数 值模拟技术, 用来估计统计量的置信区间( 或不确定 性范围) . 其优点是在 统计分析方法不可行的 情况 下, 利用自展抽样机理, 能够准确地估测统计量的置 信区间[10] . 实践中, 由于其灵活性较强而应用广泛. 1. 2 不确定性在排放源清单模型中的传播
对排放源清单模型中输入的不确定性定量分 析可用统计分析或专家判断法. 在监测或经验数据 可得且具有随机代表性的情况下, 统计方法适合用 于分析排放因子和活动水平的不确定性. 通常用来 估测排放因子的监测数据来自于同一污染源的多次 随机抽样, 这些数据的分布代表了该污染源某种污 染物排放的变化范围, 并可用概率分布模型来描述. 常用概率分布模型包括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 马( Gamma) 分布、贝塔( Beta) 分布、韦伯( Weibull ) 分
调查报告非典
调查报告非典调查报告非典一、引言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2002年末至2003年初,非典病毒在中国广东省首次爆发,随后迅速传播至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本文将对非典疫情进行调查报告,以了解其爆发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应对措施。
二、疫情爆发原因非典疫情的爆发原因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疫情的调查和研究,专家们认为,非典是由一种名为SARS-CoV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最初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例如果子狸等。
在野生动物市场的环境下,病毒传播给了人类,进而引发了疫情。
三、病毒传播途径非典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飞沫、气溶胶等途径在空气中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以微小的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他人吸入这些颗粒后容易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等传播病毒,例如患者的唾液、汗液等。
四、疫情防控措施非典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危机,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迅速采取措施。
其次,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隔离病患、戴口罩、勤洗手等。
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努力防控疫情的蔓延。
五、对疫情的反思与启示非典疫情的爆发给全球各国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和启示。
首先,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控制病毒从动物到人的传播途径。
其次,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挑战。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新型病毒的认识和防控手段。
六、结语通过对非典疫情的调查报告,我们了解到了非典疫情的爆发原因、传播途径以及应对措施。
非典调研报告
非典调研报告非典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非典型性肺炎(SARS)是2002年至2003年全球爆发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由冠状病毒引起。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约8000人感染,近800人死亡。
非典在当时的爆发引起了全球关注,也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调研目的本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非典疫情的爆发原因和防控措施,为今后类似疫情的应对提供经验教训。
三、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采访疾病防控机构、医院和疾病防控专家,获取相关信息。
四、调研结果1.非典爆发的原因:非典的起源可能是来自中国广东省的一种蝙蝠病毒,经过中间宿主(像猫这样的动物)传播到人类。
不当的食用和处理野味可能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非典的传播途径:非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空气传播和污染物接触传播。
3.非典的症状:非典的症状包括发热、呼吸困难、咳嗽、体重下降等。
4.非典的防控措施:非典的防控措施包括早期病例识别和隔离、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加强监测和报告、个人防护等。
五、调研结论非典疫情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病毒的性质、人与动物接触、卫生条件和国际合作等。
未来,我们应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积极分享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共同应对传染病威胁。
2.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卫生设施和人员的水平。
3.加强公众教育:通过加强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参考文献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mmary of probable SARS cases with onset of illness from 1 November 2002 to 7 August 2003[EB/OL].2003.2. 顾百文, 李及之, 冯晋肺炎传染源的流行病学调查[J]. 传染病信息, 2003(4).3. 李兵. 非典(SARS)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国卫生教育, 2003(11).。
大气排放污染溯源与核算模型研究
大气排放污染溯源与核算模型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人们不仅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形成原因,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核算模型,以便精确评估和监测大气排放的程度和趋势。
本文将就大气排放污染溯源与核算模型的研究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大气污染的溯源。
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点源和面源两大类。
点源主要指工矿企业、火力发电厂等固定场所,而面源则包括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
通过调查和监测,我们可以将大气污染的溯源追溯到具体的企业或交通出行方式上。
例如,通过燃煤工业企业的烟筒排放可以追踪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和硫化物,而汽车尾气则是大气中的一大污染源。
接着,我们来看大气污染核算模型。
大气污染核算模型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和评估大气污染的程度和趋势。
这些模型通常包括排放因子模型、情景分析模型和地区制度模型等。
排放因子模型是基于排放源特征和环境因素,来计算和预测大气污染的产生量和传输过程。
情景分析模型则通过分析不同情景下的排放情况,来预测未来的大气污染趋势。
地区制度模型则是通过考虑地域差异和政策因素,来计算和比较不同地区的大气排放状况。
在大气排放污染溯源与核算模型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溯源工作需要大量调查和监测工作,耗费时间和精力。
其次,由于大气污染的排放源复杂多样,建立准确的模型也是一项挑战。
此外,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和环境条件也会影响大气污染的传输和扩散过程,这也增加了模型建立的难度。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大气排放污染溯源与核算模型,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调查工作的力度,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模拟模型来监测和预测大气污染的传输和扩散过程。
此外,建立全球协作机制,分享数据和经验,也是提高研究水平和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大气排放污染溯源与核算模型研究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溯源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形成原因;通过建立核算模型,我们可以精确评估和监测大气排放的程度和趋势。
非典研究报告
非典研究报告非典(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于2003年在中国广东省首次发现,并随后快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非典的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防控措施,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非典的病因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被称为SARS-CoV。
该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感染呼吸道细胞,并引起严重的肺炎。
非典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乏力等,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导致肺功能衰竭和死亡。
非典的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
许多国家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隔离病人、取消公共活动、限制旅行和加强卫生措施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行业受到了严重影响,特别是旅游、餐饮和零售业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非典病毒的特性和传播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非典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尤其是在密闭和拥挤的环境中传播的风险更高。
因此,当时的防控措施主要集中在隔离病人、加强卫生和公共场所的消毒,以及提醒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非典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方式与其他冠状病毒有很大的不同。
非典病毒在人体内主要侵害上皮细胞,而其他冠状病毒则主要侵害下呼吸道细胞。
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非典病毒的病理机制和防治方法。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许多与非典病毒相关的新的冠状病毒。
这些冠状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并可能会传播到人类。
这意味着非典并不是唯一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类的示例,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类似的疫情。
总的来说,非典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冠状病毒的特性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
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才能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1547883_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核算探讨
收稿日期:2015-05-11;修订日期:2015-07-31作者简介:吴丽芳(1981-),女,江西临川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科研与规划等工作。
第33卷 第4期2015年8月江 西 科 学JIANGXI SCIENCEVol.33No.4Aug.2015 doi :10.13990/j.issn1001-3679.2015.04.037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核算探讨吴丽芳1,张英剑2,游志华3(1.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330039,南昌;2.江西省环境保护厅环境工程评估中心,330039,南昌;3.恒天(江西)纺织设计院有限公司,330096,南昌)摘要: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核算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难点,其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等仍需进一步完善。
结合经验公式法、排污系数法和浓度反推法等方法,并结合案例,核算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探讨不同方法在核算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时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及不确定性。
关键词: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79(2015)04-619-04The Dicussion of Accounting for Inorganization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WU Lifang 1,ZHANG Yingjian 2,YOU Zhihua 3(1.Jiangxi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330039,Nanchang,PRC;2.Jiangxi Apprais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330039,Nanchang,PRC;3.Jiangxi Province Textile Industry Research &Design Institute,330096,Nanchang,PRC)Abstract :The accounting for inorganization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 is a difficult du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I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thod still needs to be further perfected.The paper accounts inorganization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with empirical formula method /effluent coefficient method and concentration method,with case analysis,and then dicusse the and the key factors and uncertainty during account⁃ing for inorganization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 with different methods.Key words :inorganization;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0 引言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核算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难点,一是无组织排放的产污环节多,二是无组织大气污染源强核算环境影响环评体系和评价技术尚未十分完善,无组织排放量的确定难度大,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给环境管理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估工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扩散模型研究
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扩散模型研究中国是唯一一个承受严重空气污染的国家之一。
大气污染源排放和扩散模型研究是目前解决环境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主要探讨大气污染问题、排放和扩散模型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是一种有害物质向大气中释放的过程,通常包括氧化物、二氧化碳、氨、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
其中,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中国大气中最重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会进入我们的肺部和血液循环,并且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此外,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是主要污染物之一。
在好氧条件下,VOC会生成O3(臭氧),而O3则会导致人类和动物的空气质量下降,对植物的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最后一种重要污染物是NOx和SO2,主要来自于交通和工业排放。
排放和扩散模型排放和扩散模型是一种建立在物理基础上的计算模型,它可以用来计算某一区域内空气污染源的排放和扩散。
该模型可以模拟理想环境下的指标,如PM2.5、O3、NOx和SO2的浓度。
它的输入参数包括大气运动、地形、气象条件、污染源坐标和排放量。
在模拟过程中,模型可以给出各个站点的污染浓度,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虽然大气污染现象已经被研究了很多年,但仍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现有的排放和扩散模型对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的适应性较差。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多考虑地球物理条件和交通状况等因素,以增强对空气污染的控制。
其次,维护和升级实时监测系统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实时数据可以使政策制定者及时地了解空气质量状况,从而做出有效的决策。
最后,大气污染的影响范围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污染源主要位于工业和交通区域,但由于它们不断扩宽,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会达到不确定的程度。
结论空气污染是一个深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
排放和扩散模型是减少空气污染的控制手段之一,并可以预测空气污染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研究需要增强模型对气象和地形条件的适应性,同时需要建立更为全面和实时的监测系统。
非点源污染新讲解
4.建筑工地地表径流污染
高强度的人为建筑活动破坏了原来的土壤 结构和植被面貌,使得土壤表层裸露,未 加保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重型建筑机 械将土壤压实,降低了土壤的渗透率和地 表蓄水,增加了水文活动。
其他非点源污染的来源
1.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是规模最大、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一种。 非点源污染,土壤侵蚀损失了土壤表层的有机 质层,有许多污染物进入水体,形成非点源污 染。据估计,自人类开展生产活动以来,全球 有413亿hm2土地因遭受严重的土壤侵蚀而遗 弃。现在全世界每年遭受土壤侵蚀而弃耕的土 地仍达500万hm2。
4.农田污水灌溉污染
污水灌溉是利用土壤对污染物的自然净化 作用和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净 化污水,虽然污水中的营养元素可以被农 作物所吸收,但如果施用量过大或时间不 恰当,许多污水未经过农作物和土壤的自 然净化而直接进入水体,同样会导致土壤 和地表水及地下水体污染。
5.农膜的“白色污染”
农膜的大量使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 随着农膜的破损及其在土壤中残留量的增加, 其污染问题日趋明显。也会造成严重的土壤 污染。目前普遍使用的农膜属高分子有机聚 合物,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同时降解会产生 有害物质。农膜在土壤中残留量逐年增加, 其危害主要有:
磷的含量也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溶解态 有机磷、无机磷和总磷的含量达到0.136、 0.177 mg/L和0.313mg/L。降水径流中 携带的氮、磷等营养元素本身无害,但进 入城市河道后,会使河水出现富营养化现 象,进而引起水环境的恶化。此外,在城 市地区,人类活动较为强烈,不文明行为 导致很多有毒有害的废弃物被无处理随意 堆放,垃圾和污水随意倾倒,一方面严重 影响了城市水体景观;另一方面,对城市 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非点源污染最佳管理措施之研究热点综述
1 最 佳 管 理 措 施 (BMPs)概 述
近 年 来 ,中 国 点 源 污 染 治 理 力 度 不 断 加 大 ,非 点 源污染带来的 环 境 水 体 污 染 物 占 比 越 来 越 大,给 水 体达标带来了 巨 大 的 考 验。 以 北 京 为 例,主 城 区 雨 水径流污 染 物 排 放 量 占 比 逐 年 增 高,由 1982 年 的 4%增至2012年 的 41% ~52% 。 [1] 另 外,“水 十 条” 的发布,对城镇 与 农 业 非 点 源 污 染 的 治 理 提 出 了 新 要求,要 求 “推 进 初 期 雨 水 收 集、处 理 和 资 源 化 利
环 境 污 染 与 防 治 第 41 卷 第 3 期 2019 年综述*
凌文翠 范玉梅 孙长虹 刘桂中#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摘 要 最佳管理措施(BMPs)被证明是最有效的非点源污染治理方法之一,迄今为止已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目 前,BMPs研 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成本 —效益分析与优化配置等。BMPs也可依 靠 模 型 测 算 来 进 行 成 本—效 益 分 析,目 前 评 价 BMPs环 境 效 益 的 常用模型包括水土评估模型(SWAT 模型)、暴雨洪水管理模 型(SWMM 模 型)等。 在 实 际 应 用 中,特 别 是 在 社 区、城 区 甚 至 整 个 城 市尺度下 ,非点源污染控制需要进行多种 BMPs的优化组合。BMPs的优化配置可 基 于 经 验 和 模 型 计 算 进 行。 近年来,优化算法被 引入到 BMPs优化配置中,其中遗传算法(GA)的应用广泛,可通过目标函数的引导,进化出最优的 BMPs规划方案。但是,中国 BMPs 成本—效益分析及优化配置中仍存在问题,如模型研究领域缺少与实际监测数据的结合、国内 BMPs数据库建设发展缓慢等。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最佳管理措施 成本—效益分析 优化配置 DOI:10.15985/j.cnki.1001-3865.2019.03.022
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解析与贡献度评估研究
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解析与贡献度评估研究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是引起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解析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及其贡献度是进行环境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一个关键方面。
在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的解析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点源排放和面源排放两大类。
点源排放是指来自工厂、发电厂、机动车辆等特定的源头排放的污染物。
面源排放则是指分布广泛、来源复杂的排放源,如农业活动、建筑施工等。
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排放源,可以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规律。
在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贡献度评估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评估方法来进行定量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排放清单来估算不同排放源的贡献度。
排放清单是一个列出不同污染物排放量的数据库,包括不同工业部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数据。
通过对排放清单数据的分析,可以定量评估不同排放源对空气污染物的贡献。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评估排放源的贡献度。
通过监测站点的数据,我们可以分析不同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排放源的贡献程度。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进行定量评估不同排放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解析和贡献度评估研究。
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大气污染物的传输过程和影响因素,通过对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调整,可以定量分析不同排放源对大气污染物的贡献度。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在进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解析和贡献度评估研究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复杂性。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对排放源的解析和贡献度评估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非典的研究报告
非典的研究报告引言非典,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该病于2002年底首次出现于中国广东省,随后在全球范围内爆发。
本文旨在对非典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类似疫情的发生。
病毒特征非典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其寄主很可能是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这种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皮肤接触或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传播。
其潜伏期一般为2-7天。
非典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非典病毒感染在早期症状上与普通呼吸道感染非常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等。
然而,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非典感染还可能导致呼吸急促、缺氧、肺炎和病情恶化。
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非典病毒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密切接触或呼吸道防护不足的情况下易感染。
此外,公共场所的空气传播也是传播途径之一。
为了控制非典的传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个人防护•戴口罩:佩戴医用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彻底洗手。
•保持卫生:避免接触眼睛、口鼻等容易引起感染的部位。
2. 社区控制•提倡居家观察:对接触病例或疫区的人员,建议居家观察。
•加强场所消毒:重点消毒公共场所的常用物品和设施。
•实施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3. 医疗措施•早期诊断:加强病例的早期识别和隔离治疗。
•患者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措施。
•医务人员防护: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研究进展针对非典病毒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以下是研究进展的几个方面:1. 病毒基因组测序通过对非典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科学家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病毒的起源、变异和传播途径,为疫情监测和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免疫学研究通过研究非典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免疫治疗策略,包括疫苗研发和抗体治疗。
非典调查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于2002年底爆发。
我国作为非典疫情的重灾区,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
为了深入了解非典疫情的发展规律和传播特点,本报告通过对非典疫情调查数据的分析,旨在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健康部门以及相关学术机构发布的非典疫情调查报告。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重、缺失值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数据整理:将数据按照地区、时间、性别、年龄、职业等维度进行分类整理。
(3)数据转换:将部分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将日期转换为时间序列数据。
三、数据分析1. 疫情概况(1)发病人数:非典疫情自2002年底爆发至2003年8月,我国累计报告病例8422例,死亡人数919人。
(2)地区分布:非典疫情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香港等地区。
(3)时间分布:非典疫情呈现典型的“冬季爆发、春季高峰、夏季下降”的周期性特点。
2. 传播途径(1)近距离飞沫传播:非典病毒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2)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患者或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手、衣物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3)空气气溶胶传播:在特定条件下,非典病毒可能通过空气气溶胶传播。
3. 易感人群(1)年龄:非典疫情主要影响中青年人群,年龄集中在20-59岁。
(2)性别:男女感染比例基本相当。
(3)职业:医务人员、医护人员、旅行者等职业感染率较高。
4. 预防措施(1)隔离患者:对确诊患者实行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2)密切接触者筛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确保疫情不扩散。
(3)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佩戴口罩、勤洗手等。
(4)疫苗接种:积极研发疫苗,为公众提供免疫保护。
非典病毒研究报告
非典病毒研究报告背景非典病毒,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导致严重肺部感染的冠状病毒。
该病毒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省首次爆发,随后迅速传播到全球范围,并导致了数百人的死亡。
非典病毒的传播和传染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了解其生物学特征和传播途径对预防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非典病毒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生物学特征、传播途径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为全球范围内的非典病毒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非典病毒的研究:1.病毒分离和培养:从感染患者的呼吸道样本中分离得到非典病毒,并在合适的培养基上进行体外培养,以获取足够的病毒量供后续实验使用。
2.病毒DNA/RNA提取和测序:通过病毒DNA/RNA的提取和测序技术,了解非典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征,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3.动物模型感染:建立动物模型(如小鼠、猴子等)进行非典病毒感染实验,观察疾病发展过程和病毒复制情况,评估病毒的病原性和传播能力。
4.细胞培养和传染实验:利用体外培养的细胞系进行非典病毒传染实验,观察病毒的感染途径、复制和扩散情况,研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
5.免疫学研究:通过采集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利用 ELISA、Westernblot 等技术检测病毒抗体的产生情况,分析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程度,为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研究结果经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我们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1.非典病毒基因组结构:我们完成了非典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工作,确定其基因组长度为约30,000个核苷酸,含有多个编码病毒蛋白的基因。
2.非典病毒传播途径:我们研究发现,非典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而空气传播的风险相对较低。
此外,我们还证实了非典病毒能够通过消化道传播,进一步增加了其传染性。
3.非典病毒的病原性和传播能力:通过动物模型实验,我们发现非典病毒对小鼠和猴子都具有较高的病原性,能够引起严重的肺部炎症和病变。
sars研究报告
sars研究报告SARS研究报告一、概述2002年末至2003年初,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爆发,成为当时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该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规模的感染和死亡。
SARS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肺炎等。
二、SARS病毒的特征1. SARS-CoV属于冠状病毒科,并被认为是从蝙蝠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的。
2. SARS-CoV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病性,能够有效地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3. SARS-CoV具有变异性,可能会发生突变并产生新的亚型。
三、SARS的传播途径1. 空气传播:患者通过呼吸活动排出的飞沫悬浮在空气中,被其他人吸入引起感染。
2. 直接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患、被污染的物体或环境引起感染。
3. 母婴传播:妊娠期感染SARS-CoV的母亲可能会经胎盘传播给胎儿。
四、SARS的临床表现1. 高热:患者体温超过38℃,热度可达40℃以上,持续数天。
2. 呼吸系统症状: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
3. 肺炎:患者在X光检查中可见肺实质浸润和间质改变。
4. 其他症状:少数患者还出现腹泻、头痛、肌肉酸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五、SARS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传染源控制:对病患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2. 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
3. 环境卫生控制: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物体和表面。
4. 医疗机构预案:建立专门的隔离病房,加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
六、SARS的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如控制发热、缓解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2. 抗病毒治疗:使用多种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磷酸奥司他韦等。
3. 对重症病例进行支持治疗:包括呼吸机辅助呼吸、液体补充等。
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
非点源污染研究综述摘要:非点源污染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具有危害,本文详细介绍了了国外以及国内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成果,作者从而总结出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gis随着人类经济活动深入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非点源污染造成大量泥沙、氮磷营养物、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江河、湖库,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溶解氧减少,水体出现富营养化趋势,不仅直接破坏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态系统失衡,而且还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体健康。
因此,在点源污染控制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逐渐表现出来,非点源已成为导致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
其污染危害的广泛性和控制的复杂性,已使其研究在国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非点源污染基本介绍非点源污染亦称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水环境污染类型,其定义是指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3]。
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水土流失、农用化学品过量施用、城市地表累积物、畜禽养殖和农业与农村废弃物等。
非典源污染从其产生机制来看,各种类型的下垫面在降雨的作用下产生径流并对土壤产生侵蚀作用,大量的泥沙与附着的氮磷污染物及可溶性氮磷污染物进入水体,从而产生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降水径流模型、土壤侵蚀模型和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二、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历程国外初期经验探索阶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单纯的依靠点源污染控制无法从根本的改变水质,所以人们开始转向非点源污染的定量研究,能够简便地计算出流经出口的污染负荷,表现了较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此类模型对数据的需求能力低,难以描述污染物迁移的路径和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点源污染产出估算方法研究李丹,郝振纯,薛联青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根据非点源难以在其源头处监测的特点,对非点源污染的产出估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在已有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成熟的数学模拟技术反演非点源污染负荷,从而分析得到非点源在流域的分布概况,其结果既可作为非点源污染模型应用的基础资料,同时也能指导非点源污染控制。
论文以实例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产出估算,反演1. 引言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提高,点源污染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然而在水体污染中占比重较大的非点源污染却仍是一大难题。
至今国内外尚无成熟和标准化的控制和监测技术1。
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随机性、排放的间歇性以及污染负荷的时空变化大等特点决定了其监测、控制和处理都相当困难而复杂2。
国外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真正起步于60年代。
首先在美、英、日等一些发达国家率先开展,随后在世界各地逐渐受到重视。
40多年来,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从概念、研究方法到新技术应用,管理手段逐步发展,已经相对完善。
相比而言,我国对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起步就晚得多。
北京城市径流污染及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调查和河流水质规划的研究标志着我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非点源污染研究。
此后,我国的非点源污染研究开始变得活跃。
刘枫3于1988年对流域非点源污染量化识别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成功应用于于桥水库流域;李怀恩等4-5以非点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理为基础,从宏观角度和较大尺度上直接研究野外实际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发生过程与特点,建立了次暴雨非点源污染负荷数学模型,并在相关流域做了验证;朱萱等6(1985)通过研究农田暴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污染物输出规律提出了采用统计技术的区域径流-污染负荷模型。
到目前为止,虽然在非点源污染定量化研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有了一定进展,但是真正能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的成果并不多见。
大部分是引进并改造国外已有的非点源污染模型7-10,然后这些模型对资料的要求太高,且需要率定大量的参数,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非点源污染试验与监测条件都达不到国外的先进水平,几乎没有系统的长系列非点源污染监测资料,从而限制了这些模型的应用并造成研究上的困难及计算结果的不精确、不可靠。
鉴于此,本文尝试利用已有的水质监测资料和成熟的水质数学模型来反演非点源污染负荷,通过分析确定非点源污染在流域的分布概况,以此作为非点源污染模型运行的基础资料。
这不仅对模型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区域面源污染的控制和管理,对少资料或无资料区域非点源污染模拟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2. 思路与方法2.1思路传统上按污染的发生类型将水环境污染源分为点源(point source)和非点源(non-point source)。
点源通常具有固定的排放位置,集中排放,如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以及生活废水等。
非点源则是向环境中排放不连续且不能由一般的污水处理方法获得水质改善的污染源。
也可简单定义为晴天积累、雨天排放的不固定排放源11。
以往的定量研究都是直接利用非点源污染模型预测进入水体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过程,然后再选用合适的水质模型来评价其影响。
这种方法需要具有连续多年的流量和浓度同步监测资料,然而在我国,由于受试验和监测条件的限制,完整的野外小区实验资料很少,仅在一些流域的出口断面处测有水量水质同步资料,因而严重制约了模型的应用,并影响了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想在已有监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点源反演面源。
首先选取成熟的水质数学模型模拟点源污染在流域的分布,然后通过剔除点源污染负荷来反求非点源污染负荷,分析确定非点源污染在流域的分布概况,从而估算非点源污染对流域的环境污染贡献率。
如果将流域各控制段的总污染负荷量(W T )表示为:T p n W W W =+p Q =p pe e Q =) (1)式中:和 分别为点源和非点源污染负荷(t/a )。
p W np W 其中有W C ,W C ,式中为流域控制段的平均流量(m T e e e Q 3/s );和分别污染物平均浓度以及点源污染物平均浓度(mg/L )。
e C pe C 则由(1)式可得到控制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量为:(np e pe e W C C Q =− (2)式中各项符号意义同前。
2.2方法2.2.1 点源污染负荷的确定降雨径流的冲刷是产生非点源污染的原动力,降雨径流又是非点源污染物的载体。
如果没有地表径流的产生,非点源污染物就很难进入受纳水体。
因此可以认为非点源污染主要是由汛期地表径流引起的,而枯水季节的污染主要来自点源,此时非点源污染所占比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在自净作用下其浓度会降低。
为计算简便,可用一维对流扩散方程表示: C ux∂=−∂KC (3) 式中:C —污染物平均浓度(mg/L );u —平均流速(m/s );K —污染物综合自净系数(1/d );x —距离(km )。
上式的解为:()0exp x C t C Ku ⎛⎞=−⎜⎝⎠⎟,其中为初始背景浓度。
0C 利用上述一维模型模拟得到水体中点源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结合流量过程即可算出各控制段点源污染负荷:(4),,p i p i i W C Q =式中:—第段点源污染负荷(t/a );—第i 段点源污染物平均浓度(mg/L );—第i 段平均流量(m ,p i W i ,p i C i Q 3/s )。
2.2.2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汛期的水体污染是点源与非点源污染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此时已有的水质监测资料,由计算得到流域各控制段的总污染负荷,通过扣除前面计算得到的点源污染负荷,由(2)式即可求出各相应控制段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
T e W C Q =e 3. 实例应用3.1流域概况子牙河流域东临渤海,西靠云中山,包括河北南部和山西东部地区。
子牙河系主要由滹沱河(685km )、釜阳河(410km )、釜阳新河(132km )、子牙河(177km )和子牙新河(143km )等组成,面积46868km 2。
滏阳河是子牙河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附近,流经磁县、邯郸、永年、曲周、鸡泽后出境入邢台,在磁县境内建有大Ⅱ型东武仕水库。
1956-1989年平均降水量为558.8mm ,其中汛期6-9月的降水量占74%~76%,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该流域易在7、8月发生大到暴雨,带来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这与非点源污染密切相关。
点源污染则主要来自于沿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同时也受资料限制,本文做如下假设:首先,只研究流域干流的污染物混合输移过程,支流均作为点源输入,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点源的沿程变化。
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且监测资料系列相对完整的氨氮作为模拟因子。
根据已有的水质监测资料,在研究河段上分别选取四个控制断面张庄桥、联纺桥、苏里桥和莲花口。
其中支流作为点源排入。
考虑到点源排污主要集中在邯郸县内的张庄桥-苏里段,而苏里-莲花口段则无点源排污,可以利用计算结果进行点源与非点源污染影响分析3.2设计时段流量及点源污染负荷确定据1956-1989年共34年流量资料,经水文统计计算得到50%、75%和95%保证率下的年径流量分别19370万m 3、9285万m 3、2057万m 3。
利用(3)式对枯水年各河段的点源污染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率定得到氨氮综合自净系数K 为2.02。
然后用验证过的模型预测2003年丰水年各控制断面点源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并由(4)式计算得到各河段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见表1。
表1 控制断面丰水期点源污染物浓度及污染负荷量Table 1 Point source concentration and pollution load of each section排污断面 点源污染物浓度(mg/L) 流量(m 3/s )污染负荷(t/a ) 1 5.05 8.731605.31 2 4.32 10.081435.92 3 1.5710.54 521.853.3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根据2003年各断面水质监测资料,计算出各河段总污染负荷,结合以上点源污染负荷值由(2)式计算得到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具体结果见表2,各段污染负荷比较示意如图1所示。
表2 各控制段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计算结果(单位:t/a)Table 2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of each section河段点源负荷总负荷非点源负荷非点源比例(%)2867.35 1262.04 441 1605.314705.46 3269.54 692 1435.923 521.85 3722.76 3200.91 867732.49 68∑3563.08 11295.57图1 控制河段污染负荷比较示意图Fig.1 Pollution load of each section and the total comparison4. 结果分析由表2可知,2003年研究河段总污染负荷量为11295.57t/a,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为7732.49t/a,占总污染负荷的68%,各控制段非点源污染平均水平已超过50%。
根据2003年实测资料,该研究区段水体越往下游水质越差,可以发现这与我们只考虑点源排污时的情况不太符合。
经过分析得出,尽管沿河企业和生活污水排量不大,但河流水体水质仍然得不到改善,其主要原因就是汛期有大量的非点源污染排放进入受纳水体,造成水体水质的进一步恶化。
经实地调查,邯郸县内水土流失类型以面蚀为主,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116.69 km2,中度流失面积为38.34 km2。
耕地面积532740亩,亩均氮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为20.90kg和0.5kg,可能产生的面源污染负荷约为8978t/a,约占总污染负荷的74%。
与本文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
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善釜阳河水质,除了对点源污染进行控制削减外,还要对该流域可能产生的非点源污染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5. 结语由于非点源污染监测困难,资料难以获取,限制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了根据有限监测资料反演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避免了直接利用非点源污染模型要率定大量参数的困难。
对资料的要求不高,仅利用已有的点源排污和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得到非点源污染在流域的分布概况,对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可以将估算得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量作为运用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基础资料,有利于少资料或无资料地区的非点源污染的模型及预测。
本方法在典型流域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张维理,等.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7):1008-1017[2] 王晓燕,等. 非点源污染及其管理.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3] 刘枫. 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量化识别及其在于桥水库流域的应用. 地理学报1988,43(4)[4] 李怀恩,沈晋. 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5] 李怀恩. 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平均浓度法及其应用. 环境科学学报,2000,20(4):397-400[6] 朱萱,等. 农田径流非点源污染特征及负荷定量化方法探讨. 环境科学,1985,6(5):6-11[7] Knisel W G. A field-scale model for chemicals runoff and erosion from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Proc 13th Con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1982, 4[8] Young R A. et al. AGNPS: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ing for evaluation agricultural watersheds. J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1989[9] Lane L J. et al. The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 Model overview. In Proc Natl Water Conf ASCE, 1989[10] Bwasley D B. Applying distributed parameter modeling techniques to watershed hydrology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Proc 13th Con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1982, 4[11] 金相灿.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Evaluation method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contributionLi Dan, Hao Zhenchun, Xue LianqingHoh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 Environment, Nanjing Jiangsu (210098)AbstractAs it’s difficult to monitor non-point sources directly, som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ibution. It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 by inversion method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data and perfect modeling technology, and to know the distribution of it consequently, which is either the basic data for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ing or the guideline for its control.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in this paper.Keyword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contribution estimate, invers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