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教学改革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bf3cb104a1b0717fd5dda6.png)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4077 人,开设服装设计、机械制造与自 动化等艺、文、工、管四大类 26 个专业及专业方向,已形成纺织服 装类、艺术设计类、现代服务类、先进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五大专业 群。学院设有 15 个党政职能部门、2 个教辅部门和 8 个教学系部, 共有教职工 333 人,专任教师 155 人,聘请校外兼职教师 67 人,专 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 44.5%,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 例为 38.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 82%。
1.办学经费投入 ...........................................................................................3 2.办学经费支出 ...........................................................................................4 (三)实验及实训条件建设................................................................................. 4 (四)内部治理及大学章程制定......................................................................... 4 三、人才培养过程质量分析........................................................................................ 5 (一)在校生结构及规模..................................................................................... 5 (二)师资队伍建设............................................................................................. 6 1.专任教师结构分析 ...................................................................................7 2.专任教师主要成绩 ...................................................................................7 3.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兼职与校外进修培训 ...........................................8 4.兼职教师 ...................................................................................................8 (三)专业建设..................................................................................................... 8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https://img.taocdn.com/s3/m/4da40817b90d6c85ec3ac6d9.png)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14年12月一、学院年度建设基本情况 (2)二、学生成长与发展 (3)(一)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3)(二)学生实践能力持续增强 (13)(三)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 (15)三、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17)(一)校企合作机制体制多模式创新,保证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 (17)(二)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19)(三)实训基地建设与规范同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9)(四)基于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初步实施,实现专业集群效益最大化 (21)(五)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全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3)(六)素养工程进一步完善,培养全面发展高技能人才 (24)(七)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显著,学院特色不断彰显 (27)(八)师资提升工程稳步实施,教师水平不断提高 (30)(九)中高职衔接工作不断推进,搭建学生升学立交桥 (32)(十)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强 (33)四、国际交流业务不断扩大 (37)(一)引入世界知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7)(二)国际化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行动 (38)(三)国际留学生招生和培养 (38)(四)学生境外游学活动 (38)五、政府履责 (39)(一)政策扶持情况 (39)(二)财政投入情况 (40)六、学院服务地方基本情况 (40)(一)对地方人才培养贡献情况 (40)(二)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情况 (43)七、问题与展望 (44)(一)存在问题 (44)(二)展望 (46)按照《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的通知》(桂教办〔2014〕471号)文件要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上报教育部的2013.9.1~2014.8.3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V2.14 A001版》的数据为主要依据,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为标准,开展了深入的数据整理、分析与统计,形成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86d1660b4c2e3f572763ec.png)
计划数 报到数
2012-2014年报到率 90%
85%
80%
75%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报到率
三、教育教学改革 学院结合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技能提出的新要求,实行“工
学结合、校医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综合素质 高、知识结构新、实践能力强”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医疗卫生事 业第一线培养具有现代医学技术和优秀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根据专业性质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点,把实践教学的 各个环节纳入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增设社会实践、专业实践、
-8-
我院学生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
四、师资队伍建设及学院管理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学院
制定有师资培养计划,重点招聘本科生、研究生,形成了学历结 构、职称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始终把师德教育 放在首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 养,以保证教学的需要。学院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采取了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抓好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 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引进高学历人才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逐 步建立起一支与学院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 学科研水平较高且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
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 和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省教育厅重 点专业护理专业为龙头、以优势专业为重点、以口腔医学技术等 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和农村,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学生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 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 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 展的客观要求,学院坚持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把育人为本作为 学校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 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把师资建设作为提高质 量的关键环节,把“校医结合”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把校园 文化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载体;实施科学管理,注重内涵发展, 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提高学院核心竞争力; 面向市场需求设专业,结合职业要求定课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质量年度报告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81b9f1d2b160b4e767fcf91.png)
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一、实际办学条件1、规模与专业设置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有7大类(文化教育、旅游、财经、艺术设计与传媒、电子信息、制造、生物与药品)9小类18个专业,其中文化教育类专业8个,为初等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计算机教育、学前教育、商务日语,非文化教育类专业10个,为软件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汽车检测与维护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财务信息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商务、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教育类专业为传统专业,学生数占全校学生数95.8%,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占教育类专业学生数49%。
非教育类专业皆为2010年后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
2、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有普通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维护、心理、语言、音乐、艺术设计、学前教育、云安全、综合布线、企业网搭建、教育录播、汽车检测与维修、教育技术等实验实训室32个;建有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及专用乒乓球室;艺术楼有电子琴电钢琴教室6间,钢琴200余台,标准舞蹈教室4间,书画、试唱专用教室12间。
教师教育专业建有26个教育实践基地,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日语、艺术设计专业建有8个实践基地。
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248421册,电子图书电子图书208483册,电子期刊3072GB(614400册),2014年订阅中文期刊509种、外文期刊12种、报纸40种。
开通了移动图书馆。
3、师资队伍状况与“双师型”队伍学校目前有教师202人(其中专任教师176人,聘任教师26人)。
专任教师正高3人,副高48人(其中副教授28人,高级讲师17人),中级职称56人。
专职教师学历构成:博士1人,硕士75人,本科125人。
学校大力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2014年安排专项资金12万元用于“双师型”队伍培训,计有28人获得双师资格,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3.86%。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学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了多媒体教室数量,使多媒体教室达70间,学生用计算机达834台。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6de6899ec3d5bbfd0a74b2.png)
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进行中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 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职
8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蔡巧霞 2014.9~2016.9 进行中
培养资助计划” 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上海市教委人事处
高职模拟导游课程实践
9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
李舒新 2014.9~2016.9
教学改革研究
培养资助计划”
已通过市教
12
韩忠华 2013.3~2015.3
科研项目
研究
委中期验收
2013-2014 年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一览表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起止时间
1
上海学校德育实践 上海高职院校学生幸
梁 平 2013.1~2014.1
研究课题
福感研究
备注
已结题
6
上海民办高校大学生
2
上海学校德育实践 定期志愿服务项目激
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
3
实践导向的高职学生理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财教育研究
梁平 2014.12~2015.12
教学案例与实践资源整
上海市高职高专经济类
4
合——以国际物流及相 蒋慧贤 2014.12~2015.12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关专业为例
5 上海市教委科卫体艺处 民办高校红色经典艺术教 刘喜鸽 育项目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获双师素质教师讲授的机
制。
四、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非产权独立使用校舍面积 62356.00 平方米,其中教科研及辅助用房
32044.00 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 2779.00 平方米,学生宿舍 23114.00 平方米;
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1ca3ef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3.png)
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通过专家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使我懂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要身体力行,努力为职业教育做点贡献。
我校正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校,深感到责任重大。
所做的工作很多,当务之急应该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适应当地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
要想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改革教材——体现职教特色职教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有如下特点:其一,文化基础差甚至智力偏低;其二,就业心强,注重专业课;其三,思想解放,管理难度大。
因此,职业学校教材一定要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学,学为乐。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除了文字要生动,形式要多样外,还要处理好具体与抽象、归纳与总结、论证的关系,在每章后面,都有阅读教材,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奋发向上。
二、教法改革在以往的教学当中,讲授法老是最常用的、也可能是唯一的教学手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学逻辑性强、条理清晰;但它的弊端是非常大的。
因此,要想摆脱课堂上只有老师说的局面,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人人动手,人人参与,学生也来讲课,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困惑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相应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文化课和专业课基础参差不齐、起点不一的特点,学校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打破自然分班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
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三、评价体系改革对教学效果评价必须重视实效,真正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全新理念,无论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都应抛弃“考分标准”,这才是一条实现素质教育的现实化道路。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8e0454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a.png)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5.18•【字号】浙教办函〔2015〕130号•【施行日期】2015.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15〕130号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全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70号)和《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69号)要求,决定实施2015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本年度教学改革项目共计划立项400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共计划立项1000项。
各校申报2015年项目时,要围绕省教育厅出台的教学综合改革政策,突出应用型高校建设,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学业指导管理,突出课堂教学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
其他立项范围、申报基本要求和项目管理分别参照《关于开展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教电传〔2013〕326号)和《关于开展2013年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教电传〔2013〕332号)要求执行。
继续实行“分名额到校、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制”,各校结合本校实际组织申报,校内公示后严格按项目名额(见附件1、2)推荐。
省教育厅对推荐项目基本情况审核后,发文同意立项备案。
项目所在学校要按照我省教学改革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加强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实效。
省教育厅将适时组织抽查。
请各校认真组织填写《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和《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见附件3、4),于2015年6月15日前通过“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上传,同时将《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学校申报汇总表》《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学校申报汇总表》(见附件5、6)电子稿发至***************。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https://img.taocdn.com/s3/m/45b4caebbb68a98270fefa2f.png)
3.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发布时间:2015年8月20日访问量:3621 信息来源:教育部网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
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
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bc42ca1f8c75fbfc67db22d.png)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一、办学基本信息(一)办学规模截至2014年8月31日,学院全日制在校生9318人。
其中,全日制高职学生3917人;中职学生5401人;成人函授568人。
和2013年相比,全日制在校生增加636人,其中,高职生增加537人;中职生增加99人。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专业结构与规模学院共设置20个专业(不含专业方向),覆盖9个专业大类。
在校生规模最大的3个专业依次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铁道工程专业,占高职在校生总数的24.79%、20.22%、16.01%。
2014年招生专业14个(不含专业方向)。
2.专业调整及优化按照“对接产业优结构,集成合作建专业,强化特色铸品牌,服务产业共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根据铁路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办学定位和资源优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构建了对接铁路产业链、覆盖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客货服务产业链关键岗位的铁道运输专业群。
2014年围绕铁路和区域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趋势,新增了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物流管理2个新专业,停招了电子政务、计算机网络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数控技术、铁路运输经济6个专业。
3.重点或特色(品牌)专业学院是自治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铁路高职院校,多年来始终坚持铁路办学特色不动摇,铁道运输专业群无论是专业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均占主体,呈现出鲜明的铁路特色,增强了专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有院级重点专业10个,特色专业6个,其中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
由于升格时间短,学院还没有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及特色(品牌)专业的资格。
4.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双师”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建设校园文化、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五共同”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案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5dfc7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f.png)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案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案例:案例背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是由中国教育部和相关职业教育机构协作发布的一份年度报告,旨在评估和总结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和质量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化和提升。
案例内容:报告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1. 教育机构数量和规模:报告会统计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数量、院校类型以及学生人数等基本数据,反映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覆盖面。
2. 专业设置与调整:报告会对过去一年中新增、调整和取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进行分析,评估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程度。
3. 师资队伍建设:报告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学历、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4. 教学质量评估:报告会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业成绩、实习实训情况、就业率和专业认证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教学质量的水平和改进的空间。
5. 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报告会评估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在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分析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和对就业的影响。
6. 国际交流与合作:报告会统计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情况,分析国际合作的覆盖领域和效果。
7. 教育质量改进措施:报告会总结和评估过去一年中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推进教育质量改进的措施和成效,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方向和建议。
案例价值:通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公众可以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状况和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和改进措施,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与国际接轨。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可以通过报告了解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质量情况,为自己的学习和就业选择提供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683c1f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e.png)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职业教育在我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知识,而且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技能,改善了社会和经济结构,并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待遇者。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改善和管理已成为当今重大的政策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我国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管理的有效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和改革,包括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技能标准和岗位认证、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
该报告制度要求每年向教育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监测和评估该高等教育质量的情况。
报告应包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及技能培训的历史发展情况,以及该教育质量改善和管理的措施、成效和建议等内容。
同时,对质量报告的内容还将根据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满足其特殊的需要。
报告完成后,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将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对报告进行评估,审核后的报告将发布到不同的组织,包括职业教育机构及其学校、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及其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社会应用机构等。
发布的报告将有助于改进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可靠的信息和参考依据。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旨在通过定期报告和评估来评价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改善和管理。
增强职业教育质量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它不仅将有助于提高技能标准,改善就业率,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信息,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武汉科技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97aa2931b765ce050814d3.png)
厅职成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
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社
会各界人士和校企合作企业及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全院师生共同
努力,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面向基层生产第一线与实际工作需
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2
学院发扬“严谨、求实、开拓、奋进”的优良校风,以人才培养 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一所确保学生 健康成长、校园优美和谐、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学院。
二、专业招生情况 (一)专业情况 1、专业布局 加强专业建设、合理设置专业分布。2014 年学院确立了以武汉城 市圈为龙头、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重点调整了 直接与城市轨道交通、旅游、酒店等对接的专业(方向),建立了以工 商企业管理、商务英语、金融保险、国际贸易实务为支撑的专业(方 向)群,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需要服务。
1. 岗位技能统领教学全过程 采取“2+0.5+0.5”模式,即公共必修课、岗位素质课、岗位技能 课在校学习为 2 年,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企业派出有经验的能工 巧匠负责学生技能方面的教学工作。将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融为 一体,学校参与指导,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 规定,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分配上,岗位技能课教学不低于 50%。对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双方一致统一以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 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主线,整个教学过程、育人环节围绕这个 主线展开,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实训教材,开发教学内容,做到课程设 置服务于“岗位”、教学内容不脱离“岗位”、教学方法紧贴“岗位”、 教学成果(效果)能体现“岗位需要”。把“应用型”人才中的“应用” 落实到实处。 2. 确保能力培养落实到位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学院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实 施各类实习过程中借动企业的资源,通过任务、项目合作,为学生提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b414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8.png)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在过去的一年里,高等职业教育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创新,以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
本报告将对过去一年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展望。
一、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过去的一年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机构校级的质量保障部门建立完善,各项指标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也逐步完善。
同时,教育部门也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评估和监督,加大了对培养质量的督导和检查力度。
二、实施双师素质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他们既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思想。
因此,在过去的一年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双师素质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培训和学习,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三、拓宽实践教学渠道高等职业教育以实践教学为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过去的一年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加大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和支持。
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并与社会各界加强联系,引进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
四、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过去的一年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通过引进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如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过去的一年里,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加强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展望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将继续致力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化。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指标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d8123931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3.png)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价指标发展脉络、内涵意蕴与未来展望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简称“质量年报”)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1]。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0—2020年)》指出“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2012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向全社会发布至今,质量年报制度已走过十余年。
经过多年的学理探索与制度实践,职业教育“五维质量观”已逐步确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已初步形成,从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政府责任、服务贡献、国际合作等方面回应学生、院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等职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对于职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
为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提出的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的基础性工作,更加充分地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诉求,有必要对2012—2021年质量年报的评价指标加以解析,进一步发挥年报作为职业教育履行责任担当、确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重要制度载体的功能作用。
一、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发展脉络梳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是构成质量年报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
经过十年发展,质量评价指标对于引导职业教育从多个维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改革发展成效,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不同诉求,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围绕质量提升形成职业教育“五维质量观”2012年,质量年度报告首次发布,报告围绕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从第三方视角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展质量评价;2014年,初次设置“计分卡”“资源表”两个评价量表,包含14个评价指标;2017年,从学生成长成才质量、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发展环境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质量及国际合作质量等五方面全方位展开评价,通过“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落实政策表”“国际影响表”等五个评价量表40个指标采集质量评价数据,逐步形成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五维质量观”(表1)。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d1223b28ea81c759f57841.png)
6.高职带动中职改革发展、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做法、 成效与建议。反映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职、拓展空间 、协同发展方面的做法、成效与经验。
1.师资队伍(师生比,职称结构,双师素质 比例,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等)
2.实践教学条件(生均仪器设备总值、生均 实训场所面积等)
3.办学经费与成本
四、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 报告撰写
第二个模板:
(四)教学运行与管理(质量过程控制)
1.质量标准系统 (1)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指
三、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度报告新要求
4.聚焦落实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各地、各校高职教 育在经费投入与筹措、招生制度改革、专业设置、校 企合作机制、师资建设等方面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 权的举措、经验与问题,尤其是在教师聘任、地校共 建长效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等方面的做法与 问题。
发布首个国家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 养质量年度报告》。
国家示范(骨干)校200所发布,2013年扩大到省级示范 校,2014年扩大到所有公办高职,2015年扩大到所有民办高 职,逐步形成国家、地方、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 度。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
1.主线与框架内容
(6)挑战展望:研究新时期面临的挑战:诸如生源多元化 ,地市级政府对所办学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聘任权, 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到位等挑战 。 按照2012年6个规定动作提出新的展望。
三、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2013年度报告新要求
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思考-2019年精选文档(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8359d26c175f0e7cd137d7.png)
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思考2015年7月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然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意义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广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了。
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企业技术技能积累、服务职工职业生涯发展日益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而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育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既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建设学习型企业高职院校是全社会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而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职工是社会成员的生力军,是企业最根本的生产力,高职院校加强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帮助企业建设学习型组织,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本素质,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适应经济新常态、推动产业结构加快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为企业职工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能,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产业发展从劳动力低成本的优势向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转变;帮助企业提高技术、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活力,由此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优化升级,服务我国经济创新驱动战略。
二、高职院校开展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结构不完善,实效性不高1.重学历继续教育,轻非学历继续教育目前,仍不少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层面,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高起专学历教育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的教学服务。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fed58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0.png)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对外公布本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信任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并就此提出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报告模板的结构2.1 概述在撰写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时,首先需要进行概述,介绍本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理念和特色专业设置等基本情况,为后续内容铺垫。
2.2 教育教学管理本部分需要对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全面介绍,包括制度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并对学校的管理亮点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
2.3 师资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依托于师资力量的质量,因此报告中需要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师资来源、师资培养、师资队伍结构等内容,并对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情况进行评价。
2.4 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之一,报告中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风建设成果等进行客观分析,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2.5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报告中需要介绍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情况,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3. 个人观点和理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高等教育机构自我审视与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我认为,在书写报告时需要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使报告更具说服力和可操作性。
4. 总结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的探讨,我们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模板的具体要求和内涵,也能够增强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重要性和应用性的认识。
制定和按照相应的模板书写报告,有助于提高报告的价值和规范性,也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以上所述,即是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模板的初步探讨和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5. 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改革与创新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试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试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28d5301c8d376eeafaa31b1.png)
试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作者:黎志联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4期黎志联(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40)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创新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人才。
本文立足于教师本职工作,提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双师型”教师的机制策略,以此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师型;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019-02一、引言2015年6月11日(国发〔2015〕32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不仅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实现国富民强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以培养高素质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主要机构,大学生是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生力军,而教师则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教育的实施者,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创业归根结底就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以此帮助其实现就业。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端创业人才的机构,其承担着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目标的职能,而教师则是创业创新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大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是“双师型”教师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重要保证。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99bb0fd28ea81c758f57842.png)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的
通知
【法规类别】职业与职工教育
【发文字号】川教厅办函[2014]97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4.12.02
【实施日期】2014.12.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的通知
(川教厅办函〔2014〕97号)
省内各高职高专院校: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实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的要求,按照《教育部职成司关于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4〕142号)安排,现就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5)”的编制与报送工作通知如下:
一、报送范围
省内各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含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以下简称高职院校)。
二、内容要求
各高职院校的年度质量报告应至少包含:学生发展、学校教学、服务地方、政府(主办方)履责、问题与展望等部分(标题不限),以及“计分卡”“资源表”“服务贡献表”(具体指标与内涵详。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30cdb97c1cfad6185fa72d.png)
大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5)学院成立于2009年1月,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由大连天巳汽车服务集团投资组建的全日制民办高等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座落在大连市华北路汽车销售服务一条街的龙头位置。
毗邻大连开发区汽车工业园区和大连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累计3699多万元。
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楼,设施先进的实训楼,舒适温馨的学生公寓,开阔大气的运动场,气势恢宏的图书馆。
学习生活条件优越,建有以汽车实训中心为代表的20余个实验实训室,拥有校办实习工厂和4S店2个,7个校外实习基地,41家校企合作单位。
学院设有二系两部,15个专业及方向。
现有高职生2066人、中职生541人、教师137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务教师占20.75%,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2.45%,研究生学历占专任教师的18.87%。
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65.09%。
建院以来,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百折创新”的办学精神,形成了“敬业奉献、修德育人、精心施教”的教风和“正心笃志、勤学善思、厚德载物”的学风,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先后建立了,全国职业教师培养培训学校、汽车技术实训基地、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交通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
被辽宁省确定为,汽车服务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获大连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大连市十大品牌实训基地、大连市平安校园、大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走打造内涵建设之路截止2014年9月1日统计,2014届毕业生总数初次就业率为89.89%,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整形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的等7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2014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平均76.14%,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3个专业及方向的专业对口率超过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改革2.1专业设置2014年,高职院校停招或撤销的专业点数多于新增的专业点数,新增专业主要瞄准新产业和新业态,更加关注民生需求。
主动停招或撤销了与地方产业相关度低,重复设置率高和就业率低的专业点数5269,多于新增专业点数2004个,超过61.4%。
就业水平较低的文秘,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法律事务等专业分布点分别由442﹑288﹑240﹑149个减少到378﹑263﹑217和105个,下降趋势明显。
新增的专业点数3265个,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应用技术等新兴产业,老年服务,康复治疗,社区管理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以及新能源应用技术,软件外包服务,城市轨道交通等与地方主导产业关联度高度的专业领域,在适应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及服务民生领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发挥。
各地对专业的设置与调整的统筹力度继续加大,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重庆市建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专家论证评议制度,优先扶持发展对接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石油化工,材料,能源与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紧缺专业。
浙江省引导高职院校对接腾龙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环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的“四换三名”工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
案例3: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适应产业升级需求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及“高精尖”产业发展,实施“五个一批”高职专业调整战略;针对限制和禁止发展产业,撤并一批面向低端,重复设置的专业;针对转型产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针对疏解转移产业,与承接地合作办好一批品牌专业;针对“高精尖”产业,优先发展一批新兴专业;针对城市管理需要,重点建设一批紧缺专业。
2014年新增48个面向文化传媒,轨道交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专业点,停招,撤销33个多头布点及招生就业困难的专业点。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主动服务江西省“绿色崛起,生态立省”战略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规划,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做强做大林业技术,园林技术,森林资产评估,环境监测与评价等涉林专业,为区域林业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浙江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影视产业试验区和横店影视城,围绕影视文化艺术产业链,发挥民办院校的体制机制优势,规划调整现有专业。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瞄准国防核工业基地的高端制造领域,以生产工艺和流程为主线系统设计教学项目,构建职业能力课程;融合德国AHK数控加工技师证书标准和日本FANUC数控系统技术规范,开发了43个岗位能力标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核九院和跨国企业高度认可,学生成为重庆市先进制造业的“抢手货”2.2产教融合在国家校企合作政策引导下,高职院校创新“政行企校”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的有效性,成为产教融合的“新亮点”。
为贯彻落实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精神,520余所高职院校参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高职院校积极联合政府及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园,科教园,产学研中心等合作平台,建立董事会,理事会,专业指导工作委员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推动校企合作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海鸥手表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校院系“三会共管”校企合作三层管理机制,学校层面是由学院与行业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董事会,院(系)层面是由二级学院和合作企业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层面是由专业带头人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三个层级相互配合,从宏观到微观,从长远规划到解决现实问题,覆盖了人才培养方面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教融合管理体系。
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局面逐步呈现。
高职院校合作企业近16万家,校均超过120家;订单培养人数达50余万人;584家行业企业参与了56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在人才培养个环节都有企业参与。
广东省高职院校合作企业达到1.38万家,合作企业捐赠设备总值4321万元,订单培养22192人,9164名企业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开发课程2751门,合作企业接受98438名学生顶岗实习。
行业组织在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初步显现。
机械,化功,民政,邮政,旅游等行业组织陆续出台了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农牧,煤炭,汽车,机械等行业组织牵头组建了全国性行为职业教育集团;商业,旅游等14个行业组织举行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活动;建筑,冶金等行业启动了专业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产教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案例4: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注重机制建设,提高企业参与有效性。
通过引入校企的方式,政校企共建“大学科教园区”,建立了梯级入园门槛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契约约束机制,入园企业淘汰退出机制,学生技能训练递进机制,产教融合评价考核机制,校企合作主体激励机制6大机制,以契约方式保证了产教融合的有效运行。
入园企业达到100余家,每年上缴税收1500多万元,申请专利100多项,提供实训,就业岗位分别达到400个和300余个。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建工集团的校企合作基地建在汇聚前言建筑技术的上海中心大厦建筑工地项目部,与企业密切合作,“课堂即工地,工地即课堂”,对接上海中心大厦施工中运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与三亚市政府、海航集团三方共建共享实践基地,机场综合实训室、航空物流实训室等被列为三亚市重点实训室,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被列为三亚市航空科技馆,海运实训基地被列为海南省航海科技馆,优化了实践教学环境。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业园深化校地企合作,与区园企业共建人才与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公共实训平台、共共技术服务平台、高层次人才共引平台与联合教研室,为学生增强职业技能、教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企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企业员工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的有效对接,保证了高层次人才在学校有保障、在企业有项目,推动当地政府、产业园、企业与学校四位一体合作发展。
2.3信息技术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呈现建设与应用并重、线上线下结合培养人才的新特征。
师生利用专业资源库在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立项建设的56个国家专业资源库建有各类教学资源40万余条,涵盖494门课课程,资源总量达4.70T,访问量超过7000万人次。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引进“世界大学城”网络云平台,推进以“空间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引入企业典型案例32人,上传PPT、视频等教学资源5103个,学生点击10万余次,教师点击8000余次。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以职场化目标,开发了252门涵盖基础课、专业课的信息化课程,学生登录平台累计达341万人次。
信息技术应用引导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手段。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引入手机监控平台,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基本信息,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
运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教学岗位绩效考核实时控制系统,实时提醒教师工作绩效;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研发了服务在线学习的“网络教学空间”,将学生作业的自评、教师评价等相结合,实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监控与个性化辅导。
但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领域的运用,存在着学生在线学习注册比例不高,教师利用信息资源平台线课、在线学习、测试交流、学习评价,信息推送的能力不够强,学生在线学习成果的认证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案例5:整合信息资源,优化教学改革湖南省积极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学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开放网络课程4190门,教学视频3726个,专任教师和部分兼职教师积极应用空间开展教学,学生积极应用空间开展学习,信息化教学从试点、示范向常态化发展。
黑龙江龙垦职业学院利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在线评价相结合,建设了107门核心课程的试题库,实现了教考分离和学生利用测试系统进行自我测试;引入国学、美学欣赏、礼仪等55门网络通识课程,形成学生在线学习、在线答疑及在线考试相统一的学习模式;自主开发了督导听评课信息平台没在线评价教师学习效果。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发了方针施工管理平台,引入全国100多个在建土建和市政等项目视频资源,模拟工地现场真实场景和操作流程,实现了施工现场远程教学;并通过数据库技术监控实训过程,实现自动考核、自动分析的智能化教学管理。
2.4国际合作2014年,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呈纵深化发展趋势,“走出去”与“招进来”协同推进,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
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有194所,中外合作项目达438项,开发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50余个,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加快。
江苏省高职院校新增中外合作项目19项,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达到60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达177个,在校留学生2076名。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亚欧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地域优势,积极与俄罗斯滨海国立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在国际贸易等16个专业领域联合开展人才培养。
服务企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属地化员工成为中国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贝宁建立贝宁国际培训中心等,培养培训中资企业发展所需的当地员工,带动企业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形象。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举办的东盟旅游人才培训班,为印尼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培训学员900多人次,被亚洲开发银行和亚太旅游协会授予“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高端人才培训杰出贡献奖”。
2.5育人文化2014年,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3名学生制作的“鲁班锁”,被李克强总理作为“国礼”赠送德国总理默克尔。
这枚“鲁班锁”,不仅体现了高职学生的精湛技艺,而且承载了精雕细刻的中国传统工匠文化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探索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的有效途径。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我在乎你”作为办学精神,坚持“责任、关爱、和谐、成长”的育人理念,营造时时处处在乎他人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牢记社会责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与企业。
高职院校支持学生社团建设,打造文化育人平台。
各类学生社团开展技能竞赛、文化活动、公益活动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宽学生视野,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南省高职院校90%的在校生参加过社团或志愿者活动,85%的毕业生表示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追求上进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