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国际化知识阶段性特征研究
摘要: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全球市场格局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国际化与跨国经营的相关知识之间存在重要关系,本文从企业的知识观出发,在研究企业的国际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三种跨国经营的知识类型和国际化三个渐进发展阶段,并揭示了知识的阶段性特征,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知识管理重点提供思路。
关键词:国际化知识特征
作者简介:毛薇,1979年,女,汉族,浙江人,工作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跨国经营。
一、引言
经济的全球化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中国对外资的大量引进使得众多发达国家的跨国集团进驻中国与国内企业同场竞技,同时,部分国内企业也已主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然而经过多年实践,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成效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与非其他资源相比,知识最能转化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本文基于知识视角,尝试探讨企业国际化渐进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的重要知识的类型及特征。
二、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类型
企业的知识观认为,企业可以看成一个知识的集合体,每一次国际化行为都使企业面临新环境,处理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跨国界共享和转移。本文侧重于研究在国际化进程中引导企业行为和决策的知识,包括显知识和隐知识,这些知识大致可分为三类:国际化知识,东道国知识和母公司知识。
(一)国际化知识。在开发新市场或者市场扩张时,海外目标市场的区位选择和进入方式选择等相关知识。
国际化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海外目标市场,企业通过对某些国家或者一国的某些子市场进行充分调研、评估和测度,从中甄别理想的目标市场。企业既可以选择与中国文化接近、风险较低的国家,如新加坡、日本;也可以选择文化不同,但市场潜力很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俄罗斯、巴西等。
选定海外目标市场的同时,还需要选择与之匹配的进入方式,如贸易方式(直接和间接出口)、海外营销、特许经营、技术转让或直接投资等。贸易方式是低风险、低控制的进入方式,是初次进入海外市场的首选,它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特点,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高风险、高控制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知识往往具有一般性,在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可以不断高效地复制和转移,对未来进入不同的新市场有所帮助。
(二)东道国知识。针对某一东道国的某一特定市场而言,有关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市场、法律等制度类和业务类相关知识。其中,较客观的知识如人口数、人均收入、经济增长率、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可以通过标准化的信息收集方式获得;而较主观的知识则可以通过企业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经济活动即通过体验得以学习或者雇佣当地经验丰富的人员得以获得并积累。
(三)母公司知识。母公司内部有关公司战略理念、核心技术、经营程序、组织文化等的专门知识。根据各国经验,最先涉足海外经营的企业一般都是本国某行业中的佼佼者,往往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如中国制造业最先挑起国际化大梁的是联想、海尔、TCL等。任何母公司都会利用业已建立的母公司特色的知识优势,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实现母公司知识的共享和转移。
三、国际化知识阶段性特征
企业从产品走出国门,进入国外市场,到占领当地市场,再到全球资源的优化组合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国际化程度逐渐深入,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企业采取跳跃式的发展模式。本文假定
企业的国际化轨迹是按照某种可以预知的路径发展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国际化大致划分为初始进入、融入本土、复制扩张三个递进阶段,下面将分阶段对重要知识类型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一)初始进入阶段。
当企业从本土发展转而进入某个陌生的海外市场,管理者首先会面临如何选择区位及以何种方式进入等决策问题。初始国际化时,母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数量较少,知识存量更多的是基于国内背景的,如果采取由近及远的渐进顺序首先进入与母国市场相似度高的海外市场,大大提高初始国际化的成功率,并通过一手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大量国际化知识,对后续的国际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以海尔为例,海尔在国际化之初并不具备投资美国的经验和实力,海尔首先选择了相对容易了解和把握且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菲律宾建立了海外第一家工厂,投资得到初步成功后,海尔迅速在中东、北非、美国等地进行国际化策略复制,为其后的跨国界发展扫清了障碍。
从知识的角度看,初始进入阶段侧重于国际化知识和母公司知识。母公司将结合自身优势,按照母公司特有的惯例、技术和文化来培训员工,进行公司管理。相对于子公司而言,母公司知识存量较丰富,子公司自有知识较欠缺,本阶段母公司将单方面大规模地将知识转移给新设立的海外子公司,以显知识为主,该阶段知识流向单一,知识转移效果较好,共享和转移成本较低,子公司在获得母公司的知识后可以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库,加速本土化经营,提高在东道国的生存和竞争能力。
(二)融入本土阶段。
在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知识转移后,跨国公司将顺利过渡到融入本土阶段。此时,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该阶段需要及时充分地获取东道国知识,提高子公司的当地响应能力,并进一步形成子公司在东道国内新的竞争优势。以英特尔、戴尔、三星等为代表的知名公司在华子公司都已经顺利地进入中国市场,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方面全方位融入中国经济,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中国文化模式之中。
从知识的角度看,融入本土阶段侧重于东道国知识。东道国知识不断与上一阶段获得的母公司知识融合而生成新知识,同时子公司需要将自身拥有的母公司知识向供应商转移,知识转移呈现双向流动,转移的知识包含许多隐知识,此时要求跨国子公司吸纳东道国知识的能力和对外转移知识的能力都较高,才能保证知识转移效果。因此,母国与东道国的文化等差异,以及子公司与东道国客户及相关机构建立的沟通渠道的有效程度,都将极大地影响东道国知识转移的效果,该阶段的知识共享和转移成本将大大增加。
(三)复制扩张阶段。
如果跨国子公司从事经营已有一段时间,其所吸收的东道国知识与母公司知识能有足够的时间加以融合、吸收并提取出可以推广的知识,向母公司转移,形成母公司扩张发展的独特的优势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加以区分并被快速复制转移至其他相似度高的海外分支机构,从而大大加快母公司海外市场开拓的进度。所以该阶段,子公司对知识的吸收和提炼是跨国公司复制扩张的关键。沃尔玛、飞利浦、耐克等知名跨国公司已经成功跨入本阶段。
从知识的角度看,复制扩张阶段侧重于东道国知识和母公司知识。流向母公司的知识包括许多隐知识,价值很高,由于该阶段知识在跨国母子公司内部转移,知识转移效果较好,共享和转移成本较上一阶段有所下降。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经营区域越来越广泛,企业的知识资源将被合理地分配至企业集团网络的不同结点上,同时,每一个节点针对市场需求、研发趋势等环境变化保持高度敏感,不断获取新知识,整合进整个网络中以便开发新知识并将其转移到需要的任何结点,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