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第2章 交换单元与网络

合集下载

现代交换原理 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现代交换原理 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单元长度:4bit
32个单元对应32个信道 信道RAM 单元内容:该信道要接续的信道号
单元长度:5bit
端口的发送侧(TX)
数据RAM 端口 比较器 发送控制 PCM出
32个单元对应32个信道 单元内容:该信道要输出的信息 数据RAM (话音存储器) 单元长度:16bit 工作方式: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主要内容
1. 引言—三种时分复用信号 2. 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 开关阵列与空间接线器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时间接线器 总线型交换单元——数字交换单元(DSE) CLOS网络 TST网络 DSN网络 BANYAN网络
3. 交换网络
§2.1引言 交换网络中的信号形式是数字时分复用信号。 电路交换采用: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分组交换采用: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ATM交换采用: 异步时分复用信号
(1) 结 构
不能完成时隙交换!
组成
电子交叉矩阵
控制存储器CM
电子交叉矩阵:开关阵列
一般入线数=出线数,即为N×N开关阵列,此时
S接线器就叫做N×N的S接线器
0 1 2
入 线 编 号
0 1 2
出 线 编 号
0
0
1
2
127
2、空间接线器(Space Switch)
(2)工作原理
按控制方式 分为
输入控制: CM号--入线编号 输出控制: CM号--出线编号
输入控制
TS7:1入→2出
TS7 入 线 编 号 0 1 2 时隙号 0 0 1 2 入线编号 出线编号 127
20
TS7
0 1 2
出 线 编 号
输出控制
TS7:1入→2出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计算机 1 AP1 5 计算机 2 AP2
应用层 PDU 再下传到运输层
5 4 3 2 1
4
3 2
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1
2.1.1.3对等层间的通信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计算机 1 AP1 5 计算机 2 AP2 5
4
3 2
运输层报文再下传到网络层
4 3 2 1
2.1.1.2 分层体系结构
实体与服务访问点
上层使用下层服务时必须通过与下层的接口交换一些 命令,这些命令被称为服务原语。OSI定义了四种原语 类型:
用户 协议 用户 第n+1层
请求原语(Request); 指示原语(Indication); 响应原语(Response); 证实原语(Confirm)。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主机 B 4.1节
2.1.1.2 分层体系结构
TCP/IP的四层参考模型
OSI
TCP/IP
综合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各种应用 层协议 传输层 网际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 接口层
物理层
4.1节
2.1.1.2 分层体系结构
分层结构中各层功能
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
口提供的。
服务、接口、协议
服务:下层为其上层提供的功能。说明本层做
了什么工作,但并未说明如何做的。
接口:下层告诉上层进程如何访问本层。包括
所需参数及可能的结果等。
协议:为了完成本层的功能,两个对等实体间

现代交换原理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现代交换原理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2交换单元
2.2.1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1、交换单元 交换的基本功能是在任意的入线和出线 之间建立连接。 在交换系统中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部件 就是交换网络,它是交换系统的核心。交换 网络是由若干个交换单元构成的。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 件。
0 1
…… … … 入线
0 1
出线 N-1
单元长度:5bit
端口的发送侧(TX)
数据RAM 端口 比较器 PCM出
发送控制
32个单元对应32个信道 单元内容:该信道要输出的信息 数据RAM (话音存储器) 单元长度:16bit 工作方式: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端口比较器:将总线上端口号与本端口号相比较。 发送控制器:协调发送侧的内部操作,如数据RAM的读/写。
单元构成的交换网络。
需交换的信息在单级交换网络中一次通过,即
一次入线到出线的连接,只经过一个交换单元。
多级交换网络
如果一个交换网络中的交换单元可以分为K级,顺序命名为Leabharlann 第1,2,…,K级,并且满足:
所有入线都只与第1级交换单元连接;
所有第1级交换单元都只与入线和第2级交换单元连接;
所有第2级交换单元都只与第1级和第3级交换单元连接;
B用户语音
F0
F1
F2
01 2
31 0 1 2
31 0 1 2
31
A用户语音
位置化信道:由子信道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识别每路 用户;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时隙的交换(信号在时 间轴上的移动); 交换由硬件完成。
(2)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分组交换采用; 分组长度不固定:通常128字节,也可选32, 64,256或1024字节; 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 间片,用来传送不同长度的分组,对每路用户 按需分配时间片。每个分组携带标志码; 子信道:具有相同标志码的分组构成一个子信 道; 子信道速率不恒定:动态分配带宽。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目 录
交换节点的基本组成
交换网络、接口、控制系统、信令系统
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 信号数字化技术
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
空分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2017/7/11 1
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
统计表明,电话通信双方讲话的时间各占一半,即对于PCM话音 信号平均速率大约在32Kb/s,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信道中没有信 息传输;而数据通信量波动性较大。语音对时延比较敏感。宜采 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数据对带宽比较敏感,宜采用动态资源 分配技术,大多采用无连接的交换技术。
电话交换
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就是在两通信端之间建立一条专用 的(dedicated)实际路径。此路径由发送端开始,一站一站往目的 端串联起来。一旦建立两端之间的电路后,它将一直维持专用状态 ( 即他人无法使用),直到通信结束之后,这条专用路径才停止使用, 并让出供他人继续使用。目前的电话就是使用这种技术。
交换机的组成 交换单元的组成、描述交换单元外部性能的指标 交换单元的分类与几种典型的交换单元(开关阵列、T接线器 、S接线器) 交换网络的概念、作用,TST、STS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 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技术、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
空分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2017/7/11 7
2.1 引言
数据网络交换机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备,HUB本身不能识 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 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 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 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 重试。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数据网络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 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 ,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 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 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 ,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 MAC地址表中。

现代交换第2章--交换技术基础

现代交换第2章--交换技术基础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交换单元分类1

0┆
线

M-1

0出 N-1 线
(a)集中型(M >N)
入0 线 M-1

┆0


线
N-1
(c)扩展型(M <N)
入0 ┆
线 M-1 ┆
0



N-1
线
(b)分配型(M=N)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交换单元分类2

0
线 M-1
┆┆ ┆┆
0

组成
由电子交叉矩阵和控制存储器(CM)构成
控制方式
输入控制:按入线配置控制存储器 输出控制:按出线配置控制存储器
开关阵列的应用实例——空间接线器(S接线器)
特点
S接线器是以时分方式工作的(各交叉点按复用时隙工作) S接线器在同步时分复用信号交换网络中不能单独使用 S接线器在输出控制方式下可实现同发和广播功能
功能
用来完成一条复用线上的时隙交换功能
组成
话音控制存储器(SM):存储话音 控制存储器(CM) :存储SM的写入/读出地址
控制方式(对话音存储器的控制而言)
输出控制:顺序写入、控制读出(入线缓冲) 输入控制:控制写入、顺序读出(出线缓冲)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应用实例 ——时间接线器(T接线器)
基本原理
总线按时隙轮流分配给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控制部件使用。
特点
受限于总线宽度、速度以及入线、出线控制部件的工作速率
总线型(共享媒体型) 交换单元示意图
1
入线控制
2 入线
入线控制

现代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

现代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
33
多路选择器
出线 0 入线 1 M-1 0 入线 0 出线 0 出线 1 N-1
入线
N-1
出线
入线 M-1
34
2.2 开关阵列与空间交换单元——空间交换单元
空间交换单元也称为空间接线器(Space Switch),简称为S单元或S接线器,用来实现 多个输入复用线与多个输出复用线之间的空间 交换,而不改变其时隙位置。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16
N=8
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4、均匀洗牌连接:
δ (xn-1xn-2…xk … x1x0)= xn-2 …xk … x1x0 xn-1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17
N=8
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5、间隔交叉连接:
4
2.1 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
0 1 …… … … 入线
0 1 出线 N-1
M-1
控制端 状态端 M X N的交换单元
5
交换单元按信息流向分为:
有向交换单元:当信息经过交换单元时只能从入线 进出线出,具有唯一确定的方向。 无向交换单元:交换单元的每条线即可入也可出。 又分为:
N无向交换单元, K X L无向交换单元

空分交换单元 时分交换单元 数字交换单元 模拟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按传输信息类型分为:


8
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连接特性是交换单元的基本特性,它反映了交换单元 入线到出线的连接能力,通常我们用连接集合和连接函数 来描述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连接集合:
入线集合:T={0,1,2,…,M-1} 出线集合:R={0,1,2,…,N-1} 定义:t∈T,即t是T的一个元素 r∈Rt,Rt是R的一个子集,r是Rt的一个元素

现代交换原理 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现代交换原理 第2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路交换采用; PCM30/32路系统中的信号; 同步时分复用原理: 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 时间单位(帧),一帧划分为若干时隙,时 隙按顺序编号; 子信道:所有帧中编号相同的时隙构成一个 子信道,一个子信道传输一个话路信号; 子信道的速率恒定:64Kbps,即对每路用 户固定分配带宽。
B用户语音
F0
F1
F2
01 2
31 0 1 2
31 0 1 2
31
位置化信道:由子信道在时间轴上的位置识别每路 用户;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时隙的交换(信号在时 间轴上的移动); 交换由硬件完成。
A用户语音
(2)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分组交换采用; 分组长度不固定:通常128字节,也可选32, 64,256或1024字节; 统计时分复用原理:将时间划分为不等长的时 间片,用来传送不同长度的分组,对每路用户 按需分配时间片。每个分组携带标志码; 子信道:具有相同标志码的分组构成一个子信 道; 子信道速率不恒定:动态分配带宽。
TS6 TS17
TS6 TS17
A 控制写入 SM 17 顺序读出 CM
6
17
30
输入控制和输出控制都是针对SM而言
请问:CM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控制写入,顺序读出
31
(3)容量和时延
T接线器的容量 = SM容量 = n×n(n-时隙数) 注意:容量有限
时延
串/并转换 存储时延
SM、CM都是前半周期写,后 半周期读
双交换 RX TX
端口7
交换 端口7 时钟
交换 RX 端口15 TX
16个双向端口: 双向端口 发送侧TX 接收侧RX
PCM出
双向PCM链路,一帧32个时隙
PCM入

现代交换技术第2章 交换网络

现代交换技术第2章 交换网络

19
现代交换技术
第2章 交换网络
输出线
存:各个时隙的 入线标号 = “1”,接通:TSi时隙的入 线标号(如:1线)与 输出2线;
TSi时隙,对应存储 矩阵的第 i+1行 (交换信息,预先写入控制 存储器的行列交点)
(两张表)
20
现代交换技术
存:各个时隙的 入线标号
第2章 交换网络
10
现代交换技术
第2章 交换网络
2.2 交换控制单元
一、基于时分结构的典型交换单元 2、时间交换单元 举例:时隙内容A,要从输入时隙 i交换到输出时隙 j
输入控制方式:
... TSN-1 ...
i
帧 Tsi
(A)
用户信息存储器 0 ... TS0 ... TSN-1 ...
j
帧 TSj
(A)
...
时隙 时隙 时隙 时隙 ... TS0
标志 头1
TS0 话路1
标志 头0
TS0
标志 头2
TS0
标志 头0
...
话路0
本章后续部分将以时分复用电信号为对象,介绍一 些典型的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
5
现代交换技术
第2章 交换网络
2.2 交换控制单元
交换单元的功能是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在入线和出 线之间为呼叫请求建立适当接续,将入线上的信息送到 出线上去。
14
现代交换技术
第2章 交换网络
2.2 交换控制单元
一、基于时分结构的典型交换单元 3、共享总线型交换单元 由入线控制部件,出线控制部件和总线组成,如下图示。入线 控制部件负责接收入线信号并进行信号格式转换,进行信息缓冲存 储,将缓冲信息在适当时刻送到总线上;出线控制部件负责从总线 上检测出属于自己的信号并加以缓冲存储,将缓冲信息进行格式转 换并由出线送出;总线通常由多条数据线和控制线组成,数据线负 责在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控制部件之间传送信号,控制线负责控制 各入线控制部件获得时隙和将信息发送到总线上以及控制出线控制 部件读取属于自己的信息。

现代交换第2章资料

现代交换第2章资料
第2章 交换网络
1
主要内容

交换单元 交换网络

2
2.1 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 开关阵列与空分交换单元 时分交换单元


3
2.1.1交换单元的基本概念
交换单元及其分类 交换单元的连接特性 交换单元的性能指标
4
一.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的部件,若 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连接起来就可以 构成各种各样的交换网络。 交换单元是完成交换功能的最基本的部件。
σ(k)(xn-1xn-2…xk … x1x0)= xn-1 …xk+1xk-1 … x1x0 xk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27
(k=1)
超洗牌连接
σ(k)(xn-1xn-2…xk … x1x0)= xn-2 …xn-k-1x 0 1 2 3 4 5 6 7 0 1 2 3 4 5 6 7
则集合
c={t,Rt}
为一个连接。
14
c={t,Rt}
• 若r∈Rt,Rt中只含有一个元素,则称该连接 为点到点连接。
• 若r∈Rt,Rt中含有多个元素,则称该连接为 一点到多点连接。
15
一个交换单元的连接方式表示了这个交换 单元在某个时刻建立的所有的从入线到出线之 间的连接,这就构成了交换单元的连接集合: C={c0, c1, c2, …} 连接和连接集合是对应于某一时刻的 连接集合的数目越多,连接能力就越强
TSn-1 …TS0 d 0 1 … N-1 f …
0
TSn-1 …TS0
e … c 0 1 …

a
e … b
f … a d … b 入线号

现代交换第2章

现代交换第2章

f …b
0
d …c
1

N-1
f …c

e …a
N-1
出线号
0
1
N-1
时隙 0
1
N-1

0

输出控制方式
n-1 N-1
0

1
47
练习
TSn-1 …TS0
0
d… a
1
e …b
TSn-1 …TS0
f… b
0
d …c
1

N-1
f …c
0
1
时隙 0
N-1
0
N-1

1


e …a
N-1
入线号
输入控制方式
n-1 1
? 若r∈R t,Rt中含有多个元素,则称该连接为 一点到多点连接。
15
一个交换单元的连接方式表示了这个交换 单元在 某个时刻 建立的所有的从入线到出线之 间的连接,这就构成了交换单元的连接集合:
C={c0, c1, c2, …} ? 连接和连接集合是对应于某一时刻的 ? 连接集合的数目越多,连接能力就越强
于输出复用线 的数量,每条输出复用线对应着相
同编号的控制存储器, 控制存储器所含有的单元
数等于输出复用线所复用的时隙数 ,每个控制存
储器单元的内容表示输出复用线与哪一个输入复
用线的交叉点开关在该单元所对应的的时隙内接
通。
46
S接线器的控制方式
TSn-1 …TS0
0
d… a
1
e …b
TSn-1 …TS0
图形表示:
0
0
1
1
2

现代交换技术第2章PPT课件

现代交换技术第2章PPT课件
E=T阻/T总 ❖ 按呼叫计算的呼损B 表示呼叫损失的概

B=C损/C总
❖ 按负载计算的呼损H (忙时) H=A损/A入
呼叫处理能力
❖ BHCA (最大忙时试呼次数) 在保证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前提下,处理机
在最忙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最大呼叫次数.
2.4 服务质量与服务保障
电话通信网服务质量
❖ 接续质量 是指用户通信被接续的速度和难易程度. 用接续呼损和接续时延衡量.用服务等级来规定
❖ IM存储器按存储单元顺序读出。
S型时分接线器
❖ S型时分接线器是空间型接线器(space switch), 其功能是完成“空间交换”。即在一根入线中,可 以选择任何一根出线与之连通。
1 S型接线器的基本组成
❖ S型接线器由m×n交叉点矩阵和控制 存储器组成。在每条入线i和出线j之间都 有一个交叉点Kij,当某个交叉点在控制 存储器控制下接通时,相应的入线即可 与相应的出线相连,但必须建立在一定 时隙的基础上。
2
31
CM
读出控制方式的T接线器
❖ 话音存储器中每个存储单元内存入的 是发话人的话音信息编码,通常是8位编 码。话音信息编码按顺序写入。
❖ 中央处理机CPU根据用户要求,向控 制存储器发出“写”命令,将控制信息 写入控制存储器。存储的是读出地址。
❖二、写入控制方式
❖ T接线器采用写入控制方式时,如图 2.4所示,它的信息存储器IM的写入受控 制存储器控制,它的读出则是在定时脉 冲的控制下顺序读出。
❖ 话音存储器(SM)用于暂存经过PCM编码 的数字化话音信息,由随机存取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RAM)构成。
❖ 控制存储器(CM)也由RAM构成,用于 控制话音存储器信息的写入或读出。

现代交换原理-重点及复习内容

现代交换原理-重点及复习内容

现代交换原理-重点及复习内容《现代交换原理》第1章概论全互连式的缺点(P1):1、线对数量随终端数的平方增加。

2、当终端相距较远时,两地间需要大量的长途线路。

3、每个终端都有(N-1)对线与其他终端连接,因而每个终端需要(N-1)个线路接口。

4、增加第(N+1)个终端时,必须增设N对线路。

因此,全互连式仅适合于终端数目较少,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且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合。

有了交换设备(P2):1、尽管增加了交换设备费用,但它的利用率很高,相比之下,总的投资费用将下降。

2、易于组成大型网络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的区别(P3)1、通信对象不同。

2、传输可靠性不同。

一般而言,数据通信的比特差错率必须控制在10^-8以下,而话音通信比特差错率可高达10^-3。

3、通信的平均持续时间和通信建立请求响应不同。

4、通信过程中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

利用电话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缺点(P4):1、在电话网络中进行数字信号传输至少需要经过A/D和D/A两次变换,增加了信号传输的开销。

2、数据量很大时信道无法满足传输要求。

3、数据量很小时会浪费网络传输资源。

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缺点(P5):电路交换的主要优点①信息的传输时延小,且对一次接续而言,传输时延固定不变。

②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分析和处理传用户数据信息时不必附加许多控制信息,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信息传输效率比较高。

③信息的编码方法和信息格式由通信双方协调,不受网络的限制。

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①电路接续时间较长。

②电路资源被通信双方独占,电路利用率低。

③不同类型的终端(终端的数据速率、代码格式、通信协议等不同)不能相互通信。

④有呼损。

报文交换(P5):基本原理是“存储—转发”。

1、报文交换的主要优点①可使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之间相互进行通信。

②在报文交换的过程中没有电路接续过程,且线路利用率高。

③无呼损。

④可实现同文报通信,即同一报文可以由交换机转发到不同的收信地点。

现代交换wxy2

现代交换wxy2

54
四、交换网络
3. 基本概念
3.1 单级交换网络 ——一个交换单元组 成,直接实现入线到出线的连接 3.2 多级交换网络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55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56
四、交换网络
3.3 内部阻塞:出、入线空闲,但因交换网 络级间链路被占用而无法接通的现象称 多级交换网络的内部阻塞。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4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5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36
三、交换单元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模拟话音经防混叠低通滤波器限带 (300—3400Hz),然后以fs(8kHz)频率将 其抽样、非均匀量化,编码成二进制数 码。对于电话通信,规定每抽样值编为8 位码,共有256个量化级。这样每路数字 话的标准速率为64kbit/s。其主要波形 如上图所示。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5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6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27
二、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4.6交换单元的性能
容量:所有入线可以同时送入的总的信息量
接口:由所传送信号的形式而定。
功能:入/出线间建立连接的功能。点/点、 同发、广播。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49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汪小燕
50
三、交换单元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3.4 总线型交换单元
(1) 工作原理:
一般结构如P33图2.21所示。包括入线控制部 件、出线控制部件和总线三部分。 总线按时隙轮流分配给各个入线控制部件和出线 控制部件使用,分配到的输入部件将输入信号 送到总线上。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丽)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丽)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阐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互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旳部分答案,因此仅供参照,并且只有前七章旳哦,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1.在通信网中为何要引入互换功能?为实现多种终端之间旳通信,引入互换节点.各个顾客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互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互换就是通信旳源和目旳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旳过程引入互换节点后, 顾客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互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2.构成通信网旳三要素是:互换设备. 传播设备 , 顾客终端.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旳互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电路互换.多速率电路互换.迅速电路互换. 分组互换.帧互换. 帧中继.ATM互换.IP互换.光互换.软互换.电路互换. 多速率电路互换 .迅速电路互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互换 .帧互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 ATM互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旳特点是什么?(1)信息传送旳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旳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喊损失旳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旳工作方式旳特点(2)无连接旳工作方式特点(3)记录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喊延迟旳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旳信元和简化旳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旳工作方式5.电路互换. 分组互换旳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互换都采用面向连接旳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相似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一样; 电路互换旳面向连接旳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互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旳特点是什么?同步时分复用旳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旳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旳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旳措施.根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旳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派带宽旳,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旳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旳信元.异步时分是根据信头标志X.Y.Z.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现代交换_chapter2(三)

现代交换_chapter2(三)

折叠加,使其级数增加到2M-1,得到的网络是无阻塞的.
010 1 011
010对折叠 加为01010
011对折叠 加为11011 0 1 1
1
由3级增加到5级,消除内部阻塞。
(2)排序Banyan网络,即通过在Banyan网络前面添加 一个排序网络使其成为一个无阻塞网络。可以证明, Banyan网络在满足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进行无阻塞连接 ,例如——互换网络。 若有两个连接a→b, c→d,其中入端号和出 端号满足:c>a,b>d, d-b≥c-a,则两连接 的路径完全不重叠。
任意一条入线与出线之间均存在一条通过中间 级交换单元的路径。
四、交换网络
三级CLOS网络C(m,n,r) 无阻塞条件:
如果m ≥2n-1,则此网络是严格无阻塞的;
如果m ≥ n,则此网络是可重排无阻塞的。
四、交换网络
TST网络
结构:两侧是T型接线器,中间是S型接线器
负责输入复用线上时隙交换
内部阻塞:
出、入线空闲,但因交换网络级间链路被 占用而无法接通的现象称多级交换网络的内部 阻塞。 若用计算机的术语,阻塞也可称为冲突, 即不同入线上的信息试图时占用同一条链路。
四、交换网络
无阻塞交换网络 —— 交换网络拓扑设计的 目标是满足一定的连接能力的要求下,尽 量最小化交叉点数。
严格无阻塞网络
三种无阻塞网络
可重排无阻塞网络
广义无阻塞网络
四、交换网络
严格无阻塞网络:
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任何时刻都可 以在交换网络中建立一个连接,只要这个连 接的起点、终点是空闲的,而不会影响网络 中已建立起来的连接。
理想网络
四、交换网络
可重排无阻塞网络
不管网络处于何种状态,任何时刻都可

现代交换2[2]

现代交换2[2]

输出控制方式的优点:可实现同发与广播功能( 输出控制方式的优点:可实现同发与广播功能(某一条 输入线上的某一个时隙的内容可以同时在几条输出线上 输出) 输出)
2、时间接线器
对用户信息的交换就是对时隙里的内容进行交换。 对用户信息的交换就是对时隙里的内容进行交换。即时 隙交换。 隙交换。 时隙交换的实质: 时隙交换的实质:是将一个话音信息由某个时隙搬移至 另一个时隙; 另一个时隙; 时隙交换是由时间接线器来完成的。 时隙交换是由时间接线器来完成的。 结构: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 结构:话音存储器(SM)和控制存储器(CM)构成 如下图
8 0 11 7 7 7 7 0 0 0
0
0
0
0
7 终端接口 入口级
7
7
7
选组级
交换网络
由若干个交换单元按照一定的拓扑结构和控制方 式构成的网络。 式构成的网络。 三大要素: 三大要素: 交换单元 交换单元间的拓扑连接 控制方式
a b
ITS130 0 130 255 15 0 2 255 0
a a a a
ITS2 255 2 a W 255 tS255
P/S 15
a a
TS31HW127
CMS0
CMS15
CMB15
总线型交换单元
总线 1 2 输入控制 输入控制 输出控制 输出控制 1 2
入线
出线
N
输入控制
输出控制
N
总线管理 入线控制器:接收入线信号,进行相应的格式变换,放在缓冲器中, 入线控制器:接收入线信号,进行相应的格式变换,放在缓冲器中,并在给定的时隙 上发送数据到总线。总线时隙按一定的规则分配给各入线。 上发送数据到总线。总线时隙按一定的规则分配给各入线。 出线控制器:检测总线上的信号,存储信息,格式变换。 出线控制器:检测总线上的信号,存储信息,格式变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线型交换单元

1
一般结构
入线控制 出线控制 出线 1
入线 1
2
入线控制 入线控制
出线控制 出线控制
2 n
n
总线管理
总线
一般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总线型交换单元包括入线控制部件、出 线控制部件和总线三部分。 交换单元的每条入线都经过各自的入线 控制部件与总线相连,每条出线也经过 各自的出线控制部件与总线相连。 总线按时隙轮流分配给各个入线控制部 件和出线控制部件使用,分配到的输入 部件将输入信号送到总线上。
第二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第二章 交换单元与交换网络
2.1 引言 2.2 具体交换单元介绍 2.3 交换网络
2.1 引言
什么是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是交换设备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提 供交换所需的通路。
交换网络是由基本的交换单元组成。 交换单元是基本元素,例如一组开关、一组存储单元等。
信号的基本形式
第一路
群发送
TS1 TS3
分路收
群接收 分路
数字 交换 网络
第三路
分路发
分路收
时隙交换示意图(实现第一话路与第三话路的信息交换)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需要通过复用 线的交换和时隙的交换来完成。
2.2具体交换单元介绍
2.2.1 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

交换单元是构成交换网络的最基本单元, 可实现任意入出线间的连接,完成同步 时分交换或统计复用交换。
ATD与STD的概念
同步时分复用
同步时分复用:话音信号的频率300HZ~3400HZ,取采样 频率为8KHZ,即采样周期为125us,采样值用8位二进制编码,8 位二进制占用的时间相对于125us很少,为了提高传输线的利用率, 将125us分成若干时隙,不同用户的采样值占用不同的时隙进行传 输。 因为子信道在每一帧时间轴上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称为同步 时分复用。同步时分复用信道又称位置信道,是通过时间轴上的位 置来区分子信道(话路)的。同步时分复用子信道的速率是恒定的。
工作原理
输出控制的T接线器PCM入线上各时隙的话音信号在定 时脉冲的控制下按时隙号顺序地写入到话音存储器,然后 在控制存储器的控制下读出到指定的时隙上。 输入控制的T接线器PCM入线上的各时隙的话音信号在 控制存储器CM的控制下写入到话音存储器的指定存储单元, 然后在定时脉冲的控制下顺序读出。 T接线器的CM是按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方式工作,原理 与S接线器的CM相同。 定时脉冲由环形计数器输出,输出数据值与时隙时刻 值相等。 备注:顺写控读的T接线器中,定时脉冲作为SM写入数据时 存储单元的地址,控制存储器CM的输出数据作为SM读出数 据时存储单元的地址。
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将信道按频率分割为 多个子信道。 时分复用:将信道按时间分割为 多个子信道。 空分复用:将信道按空间分割为 多个子信道。 码分复用:将信道通过不同的扩 频码序列分割成多个子信道。
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的区别
频率
信道 1
频率
信道 2
不同用户在同 一时段发送, 占用不同频道
信 道 信 道 2
一个信道复用了32个时隙(或24个时隙) 称为PCM基群。 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传输速率的提高, PCM基群可以进一步复用,形成PCM高次群。
PCM 基群 PCM n-1次 基群
复 用 复 用
PCM一次群
PCM n次群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常常是要通过 时隙交换实现(时隙交换的概念)
复用
分路发
TS3 TS1
0 1 2
1 3 2
31
(a )
入线上有几个时隙, 控制 存储器就有几个存储单 元。 存储单元的地址码与 时隙号一一对应。 存储单元的内容表示该 时隙应接通的出线号。
四个控制存储器 输入控制方式
PCM 入线 0 1 2 3 1 3 0
PCM 出线 0 1 2 3
(b)
输出方式
注意
1.
2.
(b)统计复用信号的交换
(a)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
交换单元的分类


按使用需要的不同,交换单元可分为集 中型(入线数大于出线数)、分配型(入出 线数相等)、扩散型(入线数小于出线数)。 按信息流向可分为有向交换单元和无向 交换单元。
2.2 具体交换单元介绍
一、 空间接线器(space switch) 空间接线器用来完成不同复用线之间 的交换,而不改变时隙的位置,可简称为 S接线器 ,主要用于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 交换。 (1) 结构 交叉矩阵(交叉点阵) 组成 控制存储器
不同用户占用 同一频道,在 不同时段发送
信道 n

信 道 n
时间 a 时分复用示意图 b 频分复用示意图
时间
a 频分复用
b 时分复用
时分交换
同步时分(时间位置、物理信道)
(STD: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异步时分(标记、物理信道):统计时分复用
(ATD: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TS0 TS1 TSn-1 TS0 TS1 TSn-1

时间

125us



125us



每个用户的采样周期都是125us,都能在接收端正确还原。
统计时分复用
信息按分组先存储再发送,每个分组附加标志码, 各个分组占用不同的时隙;但标志相同的分组属于一个 用户,将它们所占用的信道容量看成一个子信道,这种 复用方式称为统计时分复用。
W
R
CM
• • •
定时脉冲
2
8
• • •
W
R
处理机
时钟
结构



话音存储器用来暂存数字编码的话音信息。每 个话路时隙有8位编码,故话音存储器的每个 单元应至少具有8个比特。 话音存储器的容量等于输入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控制存储器的容量通常等于话音存储器的容量, 也就是取决于复用线上的时隙数。 输入时隙选定一个输出时隙后,由处理机控制 写入控制存储器的内容在整个通话期间都是保 持不变的。
话音信号的同步时分复用—— PCM30/32帧结构
话音信号需要数字化后才能在数字交 换网络中传输、交换,话音信号数字化后 的信号为PCM信号。 话音信号的采样周期为125us,将 125us分成32个时隙进行时分复用就形成 了PCM30/32帧结构(欧洲体制),或将 125us分成24个时隙就形成了24时隙的帧 结构(北美与日本体制)。 我们国家采用欧洲体制。
空间接线器的类型
类型:两种工作方式对应两种类型 输入控制:控制存储器对交叉矩阵的入 线进行控制,一条入线配一 个控制存储器 输出控制:控制存储器对交叉矩阵的出 线进行控制,一条出线配一 个控制存储器
TS2 TS1 TS0 0 TS0 1 TS2 2 TS1 3 PCM 入线
PCM 出线 0 1 2 3
时间接线器
数据入 TS49 TS58 数据出 读数据
a
写数据 写地址
a
SM
49 a CM读出数据=SM的读数地址 读地址 时隙计数器 58 49
CM
以源端时隙号为地址以目的端时隙号为内容写入
呼叫处理机
图2.18 时间接线器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的T接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SM
TS2 A 0 1 2 TS8


入线缓冲:若存储器中的N个区域是和各 路输入信号顺序对应的,则称交换单元 是入线缓冲的。 出线缓冲:若存储器中的N个区域是和各 路输出信号一一对应的,则称交换单元 是出线缓冲的。
时间接线器(Time Switch)
时间接线器是用于同步时分复用信号交换 的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可简称T接线器, 具体功能是完成一条时分复用线上时隙的交 换。 组成: 话音存储器(Speech Memory) 控制存储器(Control Memory) 类型:按工作方式分类 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或输出控制) 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或输入控制)
2.2.3 时分复用交换单元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的一般结构如图所示,N路输入 信号分别送入存储器的N个不同区域,再分别送出,存储 器的写入和读出采用不同的控制,以实现交换。 共享存储器型交换单元可对三种时分复用信号进行交换, 但其具体实现有所不同。
0 • • •
N-1
工作方式
A • • • W R
A
以TS2→TS8 的 实现介绍T接线 器的工作原理。 要实现 TS2→TS8 的交 换,首先要由处 理机在CM的8号 单元写入2。 在CLK2时刻, A顺序写入到 SM的第2号单元 在CLK8 时刻, CM读出第8号单 元的数据2,2选 中SM的第2号单 元,A被读出。
定时脉冲
CM
• • •
8
2
• • •
W
R
处理机
时钟
控制写入、顺序读出的T接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SM
TS2 A 8
• • •
TS8 A
A
• • •
要实现 TS2→TS8 的交 换,首先要由处 理机在CM的2号 单元写入8。 在CLK2时刻, CM读出第2号单 元的数据8,8选 中SM的第8号单 元,A被写入SM 的第8号单元。 在CLK8时刻, SM第8号单元 中的A被顺序 读出。

电信号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光信号
交换网络中的信号形式及 时隙交换概念
交换网络中的信号形式是数字的、时分 复用信号。 电路交换采用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分组交换和ATM交换采用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什么是同步时分复用信号和统计时分复用 信号?
信道共享与多路复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