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评价标准V2[1].0

合集下载

精益生产企业的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精益企业评估)

精益生产企业的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精益企业评估)

有些机器具有自动停机功能
当检测到次品时,所以有机器都能自动停机
操作工有权因质量不合格而停止生产

操作工权,但并非有的操作工
操作工有权有责任停止生产线;完全是个人质量负责制
有防错设计可防止次品

部分应用于重要工序
应用于所有重要工序
FIFO库存控制

部分
严重遵守;便于使用(例如,流动支架)
封闭环路质量问题的解决
所以关键工序都采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法控制
标准化工序
无工作标准指令;完全是在职培训
对标准化工作和直观工作指令大约贯彻了50%
工作方法全面贯彻标准化并通过直观法可清楚地加以识别(即采用三维图纸)
进入厂内的产品和材料的质量
无自检合作供应商
有些供应商是自检合格的,并始终可以达到可靠的质量
所有主要供应商都自检合格的,并可一直提供获得同意的质量产品

有过程,但每项申请都必须“排队”;偶然也会对申请作出反应(仅当我们有时间时)
所有公司的组织机构都有能力对改革和申请支持迅速作出反应;在48小时内作出反应
改变贯彻执行
仅由工程部设计和管理人员批准之后
大致贯彻执行直观库存管理
操作工和办公室人员都有权、有责任贯彻执行改革
操作工和办公室人员的会议
偶尔进行(一个月一次或两次)
总体状态
像猪圈
可以,但不算太好
看起来像医院
2.及时生产计划法生产
项目
评估因素
评估意见
评估等级
1
6
10
连续生产流程法
不连续生产;机器成堆;大批量
有些工序为连续生产流程
高度连续生产流程,为保持批量加工,采用小批量规格

精益管理评价体系实施标准2-产品与质量

精益管理评价体系实施标准2-产品与质量
7
2013年12月29日
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产品与质量 产品技术
7.7.3
产品技术
评价企业的先进技术的运用及产品开发机 制的形成。
☻技术业绩
☻技术竞争性 ☻技术可持续性
2013年12月29日 8
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产品与质量 产品技术
☻技术业绩
评价内容:新产品产值率
跟踪内容:新产品利润、投入产出比(在评价中了解相 关数据进行参照)
2013年12月29日
9
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产品与质量 产品技术
指标说明:
新产品产值率= 新产品产值数 工业总产值 ×100% SVW、SGM新产品期 限2年,其它产品5年。
新产品产值率 应得分
25%以下 0
25%~40% 0.3
40%~60% 0.5
60%~80% 0.7
80%以上 1
新产品利润指新推进用户满意组织保障体 系,并有效开展活动。 重点: ——组织保障体系 ——责任部门与人员职责明确,用户满意工程在企 业内切实开展 ——2005年企业用户满意工程开展目标与实施重点 计划。
2013年12月29日 3
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产品与质量 用户满意
2、制订适用于企业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满意的实施规 范与测量评价标准。 重点: ——内外部顾客明确 ——用户满意工作实施规范(内外有别,具有可操 作性) ——用户满意工作评价标准 (尽可能做到定量化, 具有可操作性)
2013年12月29日
19
2013年12月29日
13
精益管理评价体系 产品与质量 产品技术
指标说明:
技术开发管理体系完善度:
集团技质部将依据各企业填报的《企业技术开发
能力评价体系调查表》给出明确评价。

精益改善考核标准

精益改善考核标准

精益改善考核标准精益改善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提高运作效率和质量,减少浪费和成本,以提供更高的客户价值。

考核标准是对精益改善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和目标的评估和确定。

以下是精益改善考核标准的一般要求:1. 浪费的减少:浪费是精益改善的关键概念之一。

通过减少长等待时间、错误和返工、缺乏协调和沟通等,减少浪费是精益改善的首要目标。

考核标准需要明确浪费的类型和减少的目标,并提供具体的改善措施。

2. 生产效率的提高:提高生产效率是精益改善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周期等,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

考核标准应明确生产效率的指标和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法。

3. 质量的改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精益改善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减少缺陷率、提高一次性通过率等,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考核标准需要说明质量指标和目标,并提供改进措施。

4. 成本的降低:降低成本是精益改善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优化供应链和物流、提高劳动力效率等,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考核标准应明确成本的指标和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法。

5. 员工参与和培训:员工的参与和培训是精益改善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培训和激励员工参与改进活动,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实现持续的改善。

考核标准应明确员工参与的程度和培训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评估标准。

6. 持续改进的推广:精益改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推广和改进。

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建立改进文化和分享知识,促进精益改善的持续发展。

考核标准应明确推广和改进的目标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评估指标。

综上所述,精益改善考核标准包括减少浪费、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质量、降低成本、员工参与和培训,以及持续改进的推广。

这些考核标准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实施精益改善,并达到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提供更高客户价值的目标。

精益评价标准

精益评价标准

精益评价标准
精益评价标准是指在精益生产和管理中,用于评价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一系列标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价值流分析:通过对企业价值流的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瓶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2. 5S管理: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五个方面的管理,提高工作环境的整洁度和效率。

3. 拉动生产:通过按需生产,减少库存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4. 快速换模:通过优化模具设计和生产过程,缩短换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5. Jidoka自动化: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实现自动检测和停机,避免不良品的生产和流入市场。

6. Kaizen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改进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浪费。

以上是精益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标准进行评价和改进。

按照组织精益管理评价标准

按照组织精益管理评价标准

按照组织精益管理评价标准精益管理,又被称为精益生产、精益制造或精益思想,是一种源自于丰田生产系统(TPS)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该理念旨在通过最小化浪费,提高效率,实现组织的持续改善和卓越运营。

精益管理评价标准主要关注组织的流程、效率、质量和人员参与,以下是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评价的详细介绍:一、价值观和原则1. 价值观客户价值:评估组织对客户价值的理解和提供,确保所有活动都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为导向。

尊重人:着眼于尊重员工、激发员工创造力和潜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 原则价值流:评价组织是否清晰了解和优化了价值流程,以降低流程中的浪费。

拉动生产:检查生产和供应链是否是基于实际需求进行拉动的,避免过度生产和库存积压。

二、流程管理1. 价值流映射流程可视化:评估组织是否利用价值流映射,清晰了解整个价值流程,以便更好地识别和消除浪费。

流程改进:检查组织是否定期进行价值流程的评估,并实施改进措施以提高效率。

2. 流程稳定性标准化工作:评价组织是否采用标准化工作流程,以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问题解决:检查组织是否具备快速解决问题的机制,以确保流程不受到阻碍。

三、质量管理1. 错误防范自检机制:评估组织是否建立了自检机制,通过员工自主检查来防范错误。

持续改善:检查组织是否通过持续改善来纠正和防范问题的发生。

2. 客户满意度反馈机制:评估组织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客户反馈机制,以及是否及时响应和改进。

客户参与:检查组织是否鼓励和利用客户参与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四、人员参与和培训1. 员工培训精益理念培训:评估组织是否向员工提供有关精益管理理念的培训,确保团队对精益思想有清晰的认识。

技能培训:检查组织是否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以适应精益工作环境的需求。

2. 员工参与改善建议:评估员工是否积极提出改善建议,并检查组织是否认真对待和实施这些建议。

团队合作:检查组织是否鼓励和支持团队合作,推动跨部门沟通和问题解决。

精益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_图文

精益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_图文

精益管理成熟度评价标准编制:精益推进办公室目录1.改善文化的体认(顾客导向-员工体认2.现场整理整顿及目视化管理3.弹性生产(透过制程及员工弹性化以达成流化生产4.标准作业5.全面生产性维护(TPM,计划维护及保全6.防呆作业(避免人员及方法上错误7.物料管理/拉式生产系统(看板8.快速换模换线9.持续不断改善(小集团活动10.均衡化生产11.评分标准1.改善文化的体认NO评价内容1工厂经营管理层每年最少两次以上与现场员工沟通有关员工满意度与组织方针目标等课题2员工能正确叙述组织的绩效目标及在本身职务上如何贡献所长以达成此绩效目标3有一正式的不良反馈作业程序让生产线员工能经常性的收到下工程及顾客处所侦测到的不良问题4有一正式的小组活动作业程序让生产线员工有机会一同探讨有关工作绩效、质量及安全等方面课题5生产线员工了解并能使用共通性的绩效指标来侦测及改善生产作业程序6当生产制程发生问题时能在第一次发生后的10分钟内侦测到并完成调查7生产技术工程师及间接支援单位人员能经常到问题现场评估实际情况并与现场人员讨论2.现场整理整顿及目视化管理NO评价内容1工厂经常清理所有不需要的物料、报废品,且无障碍物的堆积2生产线上有明确区分作业区域、走道及物料区,有标示能清楚的辨识生产、库存及物料置放实际情形3所有员工能保持环境的清洁,现场作业员能视整理、整顿为其工作的一部份4所有物品皆有其固定的置放位置,对每一个容器、模工具及料架都能清楚的标示,使其容易被辨识及取用5工厂内所有包含在职训练、安全规定、营运指标、生产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等,都能予以目视化并反应最新现况6每一制程或生产线的质量及生产力看板,都能周期性的予以修订及记载(例如:产品质量---不良、报废、首次合格率、SPC;生产力---稼动率、人员生产力等;作业员能经常性的获得团队绩效反馈7每一作业站挂示作业标准,并能反应最新现况(例如:每一作业员都能了解质量重点及制程不良履历8工厂内生产班次间有一好的及有效的沟通方式(例如:每日设备、质量问题3.弹性生产NO评价内容1作业者在执行新工作之前有一正式的职前训练期,很少因新人或无经验作业员而发生质量不良或生产2有分析部品输送距离,并尽可能缩短设备及作业站间距离(例如:缩短制程间距离以排除物料输送等浪费性作业3供应主装配线的零组件或生产区无提早生产以制造多余库存等情形(例如:制程间同步生产4当生产中产生不良品时能即刻侦测到(例如:很少有不良品流到下工程或在顾客处全检可疑部品5依生产顺序安排制程及设备使其流化生产,而非依设备及制程群组别布置生产(无库存呆滞、累积或产生设备群组后的物料流动瓶颈6作业员具有多能工能力,其受过充分训练并能胜任生产线上的每一作业站工作7U型生产线布置,使能一个流方式生产4.标准作业NO评价内容1建立标准作业并用此训练每一生产作业者(例如:标准作业包含标准作业周期时间、作业顺序及标准在制品数2每一生产作业流程挂示标准作业表,此表可显示作业者的作业顺序内容3依Takt Time设定每一生产作业流程的部品标准作业周期时间(T/T=净劳动时间/顾客需求数4作业员参与制程作业规划及标准化作业的制定5对非生产中的作业,例如换模换线、质量查核及设备、易磨损工具查核等,皆能以标准化的频度实施6标准作业能视作业的改善及市场条件变化,而予以修订7经常性的查核厂内标准作业的完整性及执行落实性8各别作业者依标准作业执行作业,很少在方法或技术上发生错误5.全面生产性维护NO评价内容1维护经理(课长及其维护人员已受过TPM的基础训练2设备具有所有安全防护的设施并能有效运作;当发生故障时设备能马上停止,且防护罩能发挥隔离功能(例如:安全防护罩无失效或无破损不全;不允许设备故障后乃持续作生产操作3生产区挂示预防保养计划表,并能依执行情况予以记载进度4每一生产设备挂示自主保养点检表,并能确实执行及记录每日保养作业5预防保养活动专注在提升稼动率及减少周期时间变异(例如:每一设备有效产能的使用及周期时间6维护人员及生产作业者皆有明确界定预防保养的职责(例如:作业者执行日常的设备清洁、油量点检及更新工具等76.防呆作业NO评价内容1作业员有接受基础的防呆作业训练,另有团队人员作生产不良分析并辨识实施防呆作业的机会2厂区内针对主要生产不良项目已执行防呆作业或已规划防呆作业来排除不良的发生3防呆的设施及方法已应用在手作业及自动作业程序中(如:夹治具、定位销等手作业及自动检测设备等4执行防呆设施的点检及维护,以确保功能正常(如:不良声响的警示功能 5执行零组件分析以辨识设计改善机会,以排除浪费及提升生产力6作业者发现不良时或无法依作业标准作业时,有权自行停线生产7可行时,在手作业中设置机械式的查核设施,以协助人员的判断力(如:色码、扭力限制标示等8制程中设置警示灯以显示人机实际执行情形,或当制程发生问题时,作业员以警示灯请求协助7.物料管理/拉式生产系统NO评价内容1每一生产线或制程的小时产出目标与实际依生产计划日程的小时产出结果数据,是被予以记载及挂示2所有生产经理及课长皆有接受过拉式生产原理及实施训练(如:看板生产或其他JIT的生产方式3物料的流动或移转是依据各别拉式讯息(如:看板等指示,此指示讯息是藉由后工程的物料、零件消耗程度所决定4后工程到前工程提领物料,前工程的生产计划是依据后工程物料需求而定(如:生产部门或生产单位不以经济批量或最大化产能方式生产5采用仅需变动最终生产线的生产排程即可对应顾客需求变动的排程方式(如:顾客订单的变动并不须调整、修订所有制程的生产计划,因为最终工程会自动后引所有前工程排程6生产课长不会被鼓励去生产比后工程需求量为多的产品(如:课长无被鼓励去最大化产量,而忽视后工程的需求量8.快速换模换线NO评价内容1事先计划换模换线时程表,并让现场员工了解当日的换模换线排程2训练换模换线人员有关换模换线时间低减程序,并有效的提升换模换线方法3应用制程分析技术以改善生产换线设定活动(如:动作、时间分析,摄影观测浪费等4执行并记录追踪每一作业站换模换线时间,其中包括外部及内部换线时间5当发展出一新的换模换线程序时,则将其标准化,并应用至其他制程(如:记录、标准化及挂示换模换线程序;训练相关作业的人员;依新的换线时间基准作换线排程计划6发展及使用特殊工具或设备以降低换线时间及换线人员需求数(如:标准化扣件以快速更换模工具,使用导槽及治夹具以快速模具定位7事先备好下回生产之所有模具、夹具、工具、扣件、材料、另件及料架等以降低换线时间8所有模具、夹具及换线工具在不使用时,皆能维持干净并依使用手顺方式9.持续不断改善 NO 1 2 3 4 5 评价内容工厂内有设立一持续不断改善的策略及指定一推行总干事,并组成相关的资源、组织及现场工作人员以支持此不断改善的作业程序有一正式的制度鼓励员工参与提案或提供建议,以寻求制程作业的持续不断改善(如:提案制度、品管圈、激励方案等员工接受过持续不断改善方法的训练,并且已实施或已参加改善的活动员工了解生产的7大浪费,并积极于其作业程序中辨识及排除此等生产浪费持续不断改善的活动是以组织性、计划性及时间性方式进行,员工皆能了解改善的成果并将其推展至全厂(如:推行总干事担当活动的总推展,指派行动对策人员并设定活动日程等改善的活动并不须投资资本或仅只小金额投资,以获得很多的改善成果(如 :改善的方向是以很多的小改善取代大投资创新性的项目方式使用标准作业以持续寻求改善作业顺序、降低在制品数并提高人机稼动效率等成为世界每个家庭的电器安全守护者 6 710.均衡化生产 NO 1 评价内容将顾客月需求量平均的分配生产,使生产排程能平稳化的进行(如:部品的日生产量不会伴随日与日间需求不同而变化生产的品种切换时机,是依据顾客需求的品种比例量而决定,不是由经济批量、紧急交货插单或大量制造目的等所决定 Takt Time决定整个工厂的生产速度(Takt Time = 净劳动时间/顾客需求数 Takt Time被使用为决定作业周期时间及安排生产作业内容的基础(如:生产周期时间不能大于Takt Time 生产线内作业站间之作业周期时间是平衡稳定的,并有高的线编成效率当市场需求量增加时,则重新计算Takt Time,并调整作业周期时间使其能对应此新的Takt Time时间,并重新调整线编成平衡成为世界每个家庭的电器安全守护者 2 3 4 5 611.评分标准针对每一个问题圈选一个最能代表工厂实际发生下述描述的评价,并就给予的评价分数作说明;分数所代表的水平如下: 0:不曾发生(0分) 1:仅发生在某一些地方(25%发生频度(2.5分) 2:有共通性的发生,但并非主要的(50%频度(5分) 3:典型的发生情况,仅一些特例(75%频度 4:到处皆是,无特别(100% (10分)成为世界每个家庭的电器安全守护者(7.5分)11.评分标准成为世界每个家庭的电器安全守护者。

精益6S现场管理考评标准1

精益6S现场管理考评标准1
4
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扣1分
楼梯间
(10分)
16
地面无灰尘、垃圾、破损、杂物和废弃物品,墙壁无灰尘、脏污、蛛网
4
地面或墙壁有灰尘、垃圾、破损、废弃物品,每发现一处扣1分
17
无不必需的楼层标识、警示标识和逃生指示标识
1
不必需的标识,每发现一处扣0.5分
18
楼层和楼层科室标识牌大小、位置应统一
逃生标识及其指示牌的大小、位置统一;上下楼梯的警示标识的大小、位置统一
6
每发现一处不整洁扣2分
物品间
(10分)
12
可用物品与不可用物品应分类定位摆放和标识,不可用物品应按量及时上报公司处理;标识字体的颜色、大小要统一
6
没分类、定位标识,或标识字体颜色、大小不统一,每发现一处扣1分
13
室内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保持基本的干净、整洁
4
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不整洁,每发现一处扣1分
1
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扣0.5分
11
下班后,应将办公桌面收拾干净,桌上只保留固定放置物品
1
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扣0.5分
12
显示器摆在隔板交叉点/桌面中央,正对身体前方;资料架(可靠墙放置)、电话、绿色植物靠外放置在显示器的左侧;笔筒、茶杯均放置在显示器的右侧
3
每发现一处不符合扣0.5分
13
键盘放置于键盘抽屉中或桌子中央
本次最终得分
签字确认
精益现场管理考评标准-食堂区域
考评区域
考核日期
年 月 日
考评人员
区域
位置
序号
检查标准内容
单项满分
评分细则
不符合处数
单项扣分
问题备注说明

精益评价标准

精益评价标准

精益评价标准
精益评价标准,是以精益生产理念为基础,对企业运营和管理效率的评价体系。

该评价标准包含了企业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员工能力、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考核内容,旨在帮助企业寻找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实现精益化生产管理。

具体来说,精益评价标准包含以下内容:
1. 生产过程:考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以及是否采用了精益生产的工具和方法,如价值流映射、5S 管理、单元生产等。

2. 产品质量:考核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表现,包括产品的缺陷率、售后服务质量等。

3. 成本控制:考核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表现,包括各项成本比例、成本结构、成本控制措施等。

4. 员工能力:考核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培训机制、团队合作等因素,以及员工对企业文化和精益理念的认同程度。

5. 流程管理:考核企业的流程管理能力,包括流程设计、优化、标准化等方面。

通过对以上方面的评估,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精益生产方面的表现,并找到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

同时,精益评价标准也可以作为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的依据,促进竞争和合作。

- 1 -。

精益制造评估标准

精益制造评估标准
4) =所有的子单元都设立了节拍时间。所有子单元的生产运行步调与节拍时间相差在10%以内,而且具备明显的与节拍时间相比较的生产数据。
5) =所有的子单元都设立了节拍时间。所有的子单元每日都按节拍时间的步调进行生产,每个子单元都有明显的与节拍时间相比较的生产数据。
3.拉式生产的应用,将下游部门作为顾客来对待。
问题点:将作业与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简化计划,把单元内的库存最小化。
关于:定义
(顾客指的就是下游,后面的单元和部门。供应商指的就是上游,前面的单元和部门。)
1 =生产计划没有和顾客的需求/订单相关联
2 =生产计划随着顾客的需求波动。各子单元依据周计划进行生产。
3 =子单元依据日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子单元间使用看板来辅助生产排程。
5 =全流程单元里所有的设备都是根据需要制作的,归该单元专用;所有机器的尺寸和速度都是正确的;没有无用的特性,所有的机器都容易移动。
12.按工序排列的机器
有助于一件/一双流的实现;可以让因果关系更容易确定。
(登记的可能数据有:循环时间与节拍时间,机器的不合格,等待时间,RFT等)
1 =使用红牌作战来移走不用的机器设备。红牌区域就位于全流程单元和精益车间内。有指定的红牌管理者。
5 =精益全流程单元经理或精益车间的经理(可能负责两条线)负责管理指定的多功能管理团队。团队的人员覆盖所有的职责,包括计划、维护、质量和人力资源等。支持人员在精益单元/车间内有他们的工作区域,并有矩阵型管理组织中负责全厂事务的专家的支持。
机器
11.单元里的专用设备
设备是简单的、灵活的、低成本的、容易重新配置的;便于快速转化是产品的焦点,长期配置在单元中并可以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
2 =在整个全流程单元中存在两个以上的非增值作业

精益制造管理体系评估手册(1[1].0版)

精益制造管理体系评估手册(1[1].0版)

模块 3.5.2
3.5.3
班组建设与管理 L4 有证据显示班组参与到安全、环境方面的持续改善。 班组业绩评估 评估内容 L2 企业20%的班组可表现出它在业务指标上的进步,包括其关键衡量指标。 L3 40%的班组可表现出它在业务指标上的进步,包括其关键衡量指标。 L4 60%及以上的班组可表现出它在业务指标上的进步,包括其关键衡量指标。 有普遍、明显的证据显示运用精益工具和衡量指标的班组能消除浪费并持续改进 L5 其目标。 班组满意度调查 评估内容 L3 L5 班组满意度调查已在部分工作小组中使用,有证据显示领导阶层及班组使用此资 料作为其改善的工具。 班组满意度调查已在所有工作小组实施,结果显示员工满意度水平已有提高,领 导阶层密切注意调查结果,针对满意度低的部份班组进行追踪分析及制定改善行 动计划,并将行动计划通过方针展开与班组沟通。
第 5 页,共 5 页
模块 3.0 3.1 3.1.1
班组建设与管理 模块说明 班组团队建设 班组的设置 评估内容 L1 企业建立了关于班组设置的相关制定。 L2 企业按班组设置相关制定执行。 班组的组织架构 评估内容 L1 企业已明确班组的组成架构并建立了合理有效的班组运作流程。 L2 企业按上述流程有效开展班组的管理和运作。 班组的职责 评估内容 L1 企业已明确班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并确定相应人员。 L2 有证据显示40%班组按其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L3 有证据显示60%班组按其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L4 有证据显示80%班组按其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L5 有证据显示班组成员按其职责分工,工作已标准化并持续改进。 班组民主及文化建设 评估内容 L1 企业已制定了定期的员工对话会制度。 有证据显示企业按照以上制度开展员工对话会。 L2 有证据显示班组每季度召开一次班组民主生活会。 L3 有证据显示企业根据对话会和班组民主生活会上收集的建议和意见开展根据工作 。 评估内容 L1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40% L2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60% L3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度80% 星级精益班组建设 评估内容 企业建立星级精益班组管理运行制度,企业内部全面开展星级精益班组评比,授 L2 星班组比例在30%及以上。 L3 企业授星班组比例在60%及以上,其中三星级及以上班组所占比例不低于30%。 企业授星班组比例在85%及以上,其中三星级及以上班组所占比例不低于60%, L4 五星级班组所占比例不低于40%。 培训 评估内容 100%的班组长都接受过针对班组长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尽其班组长的角色和职责 L3 。 班组成员必要的核心技能培训课程(包括劳务工和正式员工)按照企业计划上述 完成。 培训计划实施评估 评估内容 L4 L1 L2 40%班组制定了完整的培训计划(含生产形和非生产性班组),并得到了双向确 认。 60%班组制定了完整的培训计划(含生产形和非生产性班组),并得到了双向确 认。 第 1 页,共 5 页

精益班组建设评价标准

精益班组建设评价标准
3)结合班组工作深化,动态修订班组文件;
4)有班组建设管理看板,内容实时更新。
1
1
1
2
7S与对标办公室
2、学习型班组建设
(16分)
2.1 员工技能评价
1)班组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学习记录完整;
2)定期(季度)开展岗位技能评价工作,结果公示;
3)岗位员工技能符合上岗要求。
2
2
2
人力资源部
2.2 员工技能提升
2)班组员工队伍稳定,团结协作,人员离职率低于2%;
3)开展多样化的班组活动,形成特色班组文化。
4
2
2
一次扣2分。
人力资源部
精益班组建设评价标准,共6评价项12细分项,共50条细化评分项,总分100分。 说明:本表考评标准按照评价周期计分。
7S与对标办公室22项,人力资源部17项,安环部10项,质管部1项。
1)有员工技能提升目标计划,学习记录完整;
2)有培训学习场所,建设班组学习园地;
3)有培训考核结果,有奖罚;
4)开展员工技能提升活动(师带徒、技能培训、OPL等);
5)开展岗位技能评比,技能提升有实效,可展示成果。
2
2
2
2
2
人力资源部
3、安全型班组建设
(20分)
3.1 班组安全管理
1)班组安全组织与职责明确,责任人明确;
4)班组无产品质量事故;
5)员工参与改善提案活动,参与率逐月提高;
6)每月有节约成果计算和公布,并有节约奖励;
7)员工日常用水用电行为体现节约意识;(查长明灯、长流水)
8)班组开展节约改善课题活动,并有成果。
4
4
4
4
1

精益经营系统评估标准83页

精益经营系统评估标准83页
的生产生产完成状况。有额外流程来检查实际生产结果与计划允许的+/-偏差值。监控及管理战略缓冲区来 确保生产稳定及进度可靠。有流程来跟踪和控制旧的计划。
5
精益经营系统评估标准
2、制造设计与精益布局
定义: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及未来的产品要求对工具、设备、工艺、平面不知进行 持续改进,以达到公司的要求。
目的:提供工具和设备以保证精益生产在制造中运作,消除设计体系中的浪费。
并在预定流程中目视化出来(如:在计划单或板上)
有程序检验下到工厂的订单要满足时间和订单数量的要求。 FM-2 关键点:送到工厂的订单应在预定时间的周期和批量范围内。有流程文件来回顾计划的执行情况,确保工
厂的各项运行指标(如:额外运输费用、加班等)正常运行。
建立并遵守每日/每月计划生产+/-允许值。 FM-3 关键点:每班次、每天的生产进度表及生产完成情况要在车间现场目视。同样的,工厂也要跟踪每周/每月
定义:包括预定订购产品均衡生产限制和不变更时间表在内的订单计划方法 目的:在全力支持精益物料管理和使客户满意的同时提高精益生产的效率
Item#
要点/主题
在商定的时间范围内,产品订单流是和产品订单预定标准一致的(例如:限制表、产量率、排序规则等)。 FM-1 关键点:要求查看工厂限制文件,在冲压车间,要检查为换模时间而建立的相关标准。这应该有文件记载
精益经营系统评估标准
目录……………………………………………………………………………………-2-
流畅制造 Flowing Manufacture………………………………………………………………-51.均衡生产………………………………………………………………………………………-62.制造设计与精益布局…………………………………………………………………………-73.设计面向制造 DFM(BOP)…………………………………………………………………-104.暗灯系统 ……………………………………………………………………………………-115.全员生产维护 ………………………………………………………………………………-136.供应链物流规划 ……………………………………………………………………………-157.简洁流动过程 ………………………………………………………………………………-168.精益包装 ……………………………………………………………………………………-189.固定周期订购 ………………………………………………………………………………-2110.控制外部运输………………………………………………………………………………-2211.预期运输与接收……………………………………………………………………………-24-

精益生产评价标准

精益生产评价标准

精益生产评价标准精益生产评价标准2018-04-08 发布精益生产评价标准(试行稿)1.15S管理定义:5S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础,是实施标准化及提高效率的良好平台,是提高员工素质、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目的:“一物一位”,清减所有不必要的东西,让所有与标准相违背的“异常”一目了然、易于暴露,从而实现工作场地有序化;实时加以维护,保持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

评价要点:建立5S推行机制,实现所有物品的3定管理,相关改善活动从局部扩展到全公司并常态化。

定义:一种能很快看得到工作场所的标准和实际状况的方法,主要分为标准、制度目视化和信息目视化。

目的:使所有员工很快看到现状(正常/异常),把握情况并采取行动恢复正常(标准)的状况。

评价要点:从目视管理标准的建立、实施及维护角度进行评价。

定义:班组管理是指以班组自身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其职能在于对班组的人、机、物进行合理组织、有效利用。

班组含生产班组和辅助班组(如:工装、维修、物料、检查、保洁等)。

目的:让所有员工参与管理并持续改进、生产合格产品、改善工作环境,以激发员工的热情、自豪感、工作满足感,促进个人成长。

评价要点:从班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标准的建立、班组管理目标的明确性和适用性、班组主要活动的组织及评价机制建立进行评价。

1.4生产过程规划定义:指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未来的产品需求,为提高设备、工具、物资、人力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公司内所有设施进行布置的一系列系统的活动。

主要包括生产单位布局、生产线布局和工位布局。

通常遵循工艺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原则,对整个生产运作设施进行最合理的安排,每个生产单位配置一定的生产力要素,完成特定的某些功能,并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

生产布局决定了公司物流路线是否顺畅?生产周期长短?在制品数量多少?是否存在重复搬运等作业上的浪费?质量管理环节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目的:通过生产布局建立流线化生产——无间断的作业流程,使生产系统能满足企业经营战略的需要。

精益生产评价标准

精益生产评价标准

1.15S 管理精益生产评价标准定义:5S管理是精益生产的基础,是实施标准化及提高效率的平台,是提高员工素养、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目的:“一物一位”,清减所有不必要的东西,让所有与标准相违背的“异常”一目了然、易于暴露,从而实现工作场地有序化;实时加以维护,保持一个安全、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不断追求更高的标准。

评价要点:建立5S推行机制,实现所有物品的3顶管理,相关改善活动从局部扩展到全公司并常态化。

定置:放在哪里合理(具备必要的存放条件,方便取用、还原放置,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区域)定容:用什么容器、颜色(可以是不同意义上的容易、器皿类的物件,如:筐、桶、箱、篓、车、特殊存放平台,甚至是一个固定的存储空间等均可当作容器看待)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对存储的物件在梁上规定上下限,或直接定量)精益生产评价标准1.2目视化管理定义:一种能很快看得到工作场所的标准和实际情况的方法,主要分为标准、制度目视化和信息目视化目的:使所有员工很快看到现状(正常/异常),把我情况并采取行动恢复正常(标准)的状评价要点:从目视管理标准的建立、实施及维护角度进行精益生产评价标准精益生产评价标准1.3班组管理定义:班组管理是指以班组自身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其职能在于对班组的人、机、物进行合理组织、有效利用。

班组含生产班组和辅助班组(如:工装、维修、物料、检查、保洁等)。

目的:让所有员工参与管理并持续改进、生产合格产品、改善工作环境,以激发员工的热情、自豪感、工作满足感,促进个人成长。

评价要点:从班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标准的建立、班组管理目标的明确性和适用性、班组主要活动的组织及评价机制建立进行评价。

精益生产评价标准1.4生产过程规划评价要点:主要从公司整体布局、生产线布局、一直到线内工位布局等角度考虑,强调布局的弹性化与质量的稳定性,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满足客定义:指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和未来的产品需求,为提高设备、工具、物资、人力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公司内所有设施进行布置的一系 列系统的活动。

《精益车间评价标准说明》

《精益车间评价标准说明》

《精益车间评价标准》说明为了指导各部室积极参与精益车间创建活动,主动开展工作,争取全部命名为公司级的精益车间。

依据公司下发的《精益车间评价标准》,特制定此精益车间评先标准。

一、本套《精益车间评价标准》适用于我厂13个生产车间。

每季度评选一次。

二、评价标准分为十大项,总分100分,分别是现场精益,设备精益,品质精益,流程精益,员工满意度,主要绩效、学习与创新、标准化作业、安全与环保、厂容环境治理方面,其中,前七项创建内容是公司《精益车间评价标准》中的内容,后三项是根据我厂实际情况增加的内容。

三、前七项创建内容公司已出台具体的评价方式,已公布在我厂的精益(5S)管理专栏中,后三项我厂制定了评价方式,各车间要认真学习,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1、现场精益方面(10%),即5S管理的提升,具体评价标准请各部室参照公司评价标准及《焦化厂现场管理工作评价标准》(见附表1),评价部门为各管理部室,各管理部室根据集中检查和日常检查,每个月月底提供一次对各部室现场精益检查考核分,并且提供具体考核分值内容明细。

由精益管理推进办汇总出最终结果进行公布,最终得分为(100-合计扣分)×10%。

2、设备精益方面(10%),由机械动力部进行打分,机械动力部每个月对每个生产部室抽查一次,依照评价内容进行打分,季度最终得分为三次抽查的平均分,由精益管理推进办汇总出最终结果进行公布(评价内容见附表二),最终得分为(100-合计扣分)×10%3.品质精益方面(10%),采用质量管理评价方式,即对各部室的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改善进行评价,并在质量改善评价上设加分项,鼓励各车间开展质量改善活动,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评价并汇总出最终结果,报精益推进办进行公布。

4.流程精益(10%),主要是实现消除浪费、精简流程、降低成本。

分为管理流程和核心业务流程两方面,由精益管理推进办负责评价并汇总出最终结果。

评价方法为:描述并绘制现行管理或核心业务流程图;分析并找出问题点,实施改善;重新绘制改善后的管理或核心业务流程图。

精益改善评分标准

精益改善评分标准

分数备注1-3分只有简短文字说明,且叙述不完整,描述不清楚4-6分只有文字说明,但描述有条理,能明确说明改善前后情7-9分用照片和文字说明,但照片不能反应改善前后对比,文字描述不完整10-12分用照片和文字说明,照片对比效果好,文字描述完整13-15分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照片、图示和文字等,重点突出,能准确的说明改善提案的各项信息,清楚反应改善前后的情况对比、改善原因及措施等信息,不需要指导就可以根据提案申请表水平展开1-2分借鉴已有提案的改善思路和方法,水平展开的提案3-5分在借鉴已有提案的改善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提案的改善思路和方法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改进6-8分提案属于创新,没有模仿借鉴已有成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效果,具有一定无形和有形效果,无水平展开的意义9-10分提案属于创新,没有模仿借鉴已有成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效果,提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推广和借鉴提案1-3分提案半天内可以完成,无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和资源消耗极少4-6分提案1-2天内可以完成,无技术难度,1-2人就可以实施,资源消耗很少,各种资源不需要提前准备7-9分提案一周内可以完成,需要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负责实施,需要3人~5人协作实施,资源消耗较大,各种资源需要提前准备10-12分提案半个月时间可以完成,需要技术人员指导,并安排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负责实施,需要多工种、5人以上协作实施,各种资源需提前作计划准备,且种类、数量很多13-15分提案一个月时间可以完成,需要技术人员提案制定实施措施,并指导实施,安排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负责实施,需要众多工作人员、多工种、多部门协作实施,消耗资源需提案计划购买或定制,且种类、数量很多1-5分节约金额1万元/年以下6-10分节约金额1-3万元/年11-15分节约金额3-5万元/年16-20分节约金额5-7万元/年21-25分节约金额7-9万元/年26-30分节约金额10万元/年以上1-5分改善前问题发生频次为几次/年或改善后基本无明显效6-10分改善前问题发生频次为几次/月或改善后效果不太显著11-15分改善前问题发生频次为几次/周或改善后效果明显16-20分改善前问题发生频次为几次/天或改善后有很显著的效5根据改善提案适用范围,酌情给予一定分数。

精益全员改善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

精益全员改善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
企业长期坚持改善提案活动可以培养员工们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员工从细微之处着眼消除各种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全体员工都来关注企业的发展积极地主动发现身边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精益全员改善的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
1 全员改善目的、意义 降低成本是企业提高利润的重要途径:利润=价格-成本。 在成本的构成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浪费。近年开展的合理化建议、自主改善和QC小组等活动, 其根本都是通过全体员工参与消除浪费的活动。 基于此将通过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建立起HPS的改善体系——全员改善。
改善—主动式的管理思想,改善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追求比现状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 高、品质更好、交货期更短,至于如何达到的方法没有规定,需要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智慧。
2、全员改善的方法与工具
(1)成立改善推进机构 全员改善能否按计划推进与推进组织有很大的关系。在初期,应有公司领导参与,才能起到很 好的推进作用。 A、改善推进机构一般由三个小组组成: ① 领导组 ② 工作组 ③ 评价组 B、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与联系方式,便于在工作中相互及时地进行沟通。 (2)改善组织方式 A、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整个改善活动的必备要素,同时按照工作计划一步一步的实施。 计划一般分为四个部分: ①准备阶段:包括成立推进组织机构、明确职责、确定改善项目、制定改善目标、培训教育及宣 传策划等内容。 ② 运行阶段:运用各种手法全面展开改善活动。 ③ 评价阶段:包括现场检查指导、定期评价、成果上报、经验交流等形式。 ④ 总结阶段:总结表彰、涵盖问题点整理、持续改善、明确下一步目标。
(1)合理化建议:改进和完善企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经营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方法、 措施。也就是员工积极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为不断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出点子。 (2)自主改善:对现场反馈和查找出来的问题,自己动手或组织他人进行改善。 (3)QC小组活动: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员(6人左右)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 动、自发的组成一个小团队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的简易统计手法当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 作场所的障碍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2分3分4分5分<01> 高层关注公司高层(总经理、副总以上)是否定期现场巡视?是否关注并参与精益项目的实施;① 公司高层每3月一次现场巡视;② 基本不关注精益项目实施状① 公司高层每1月一次现场巡视;② 每季度关注一次精益项目实施;① 公司高层每周一次现场巡视;② 每月开展精益项目会议;① 公司高层每3天一次现场巡视;② 每周开展精益项目内部会① 公司高层至少每天一次现场巡视;② 精益项目作为日常业务管理;员工访谈;<02> 团队协作企业是否配备专/兼职精益团队(或IE团队)?且团队成员能主导公司精益改善;无专/兼职精益(IE)人员;有专职精益(IE)人员1-3名,但未成立项目团队;有专职精益(IE)人员3名以上,成立有部门范围内改善团队开展项目推进;有专职精益(IE)人员3名以上,成立横跨制造部门改善团队开展项目推进;有专职精益(IE)人员3名以上,公司所有部门协同开展精益项目;HR提供公司组织架构;<03> 全员参与公司是否有制度能保障并有员工真实参与到公司改善中?员工参与力度怎样;无全员参与改善制度;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员工参与改善氛围不足(<10%);大部分员工能参与改善(50%),每月开展合理化建议评定;全员参与合理化建议,每周开展评比,月度人均合理化建议3条以下;全员参与,每周开展评比,月度人均合理化建议3条以上;提供合理化减员清单(至少1个月);<04> 柔性生产计划是否进行滚动排产计划?能尽快响应客户订单变化;根据预测进行生产计划排产,临时调单情况多,计划达成率50%以下;根据客户订单制定2日锁定计划,计划达成率70%以下;根据客户订单制定月度滚动计划并3日锁定,计划达成率90%以下;根据客户订单制定周度滚动计划并3日锁定,计划达成率90%以上;能每日响应客户需求,计划达成率98%以上;PMC部门提供计划达成率统计表;<05> 半成品控制工厂内是否存在大工序瓶颈?是否有措施能保障半制品库存尽量少;在所有的生产线之间和工序内都有半成品滞留,并缺乏有关数量的规定;在生产线之间和工序内,未对半成品的数量进行管理;对生产线之间的半制品的数量进行管理,但未管理工序内的半成品;在规定的生产线之间和工序内有经管理的半成品;在规定的生产线之间和工序内,只有最低限度管理的半成品;现场观察;<06> 生产批量是否进行小批量生产,消除不必要批量的生产?现场物流是否有效控制,并确保制造周期满足客户需求;生产效率优先,为减少搬运次数,以工单大小进行搬运转移;生产效率优先,以汇整后订货量决定生产的批量大小;以半日/4h生产量为单位进行搬运;为了精细安排生产,以<1h产量为单位进行搬运;多品种连续流生产(批量大小为1个单位数量);主流程现场观察;<07> 质量意识是否在各工序深入贯彻质量意识?是否已经建立起不向后工序转移次品的体制;只靠出货检查来保证产品质量,产品一次合格率<60%;每条产都划分了重要质量控制岗位,一次合格率<80%;每条线都建立了过程质量保证标准,在工序中能正确应用此标准;已建立起左边所述的体制,且持续开展质量改善活动;明确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条件,并即时掌握,且能做到自动防错;现场观察;<08> 过程质量控制是否有完善的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并是否真实有效落实公司质量要求;无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只由班组长进行首件检查;初步建立过程质量管控,班组长除首检外,定时也进行质量检查;质量点检表应用,对制造条件定时管理确保产品质量;进行初步变化点管理,当4M条件变化后能适时反馈质量问题;做到质量问题追溯性管理,并能进行实时变化点进行管理;现场观察;<09> 质量改进对于客诉质量问题是否关注?是否开展质量持续改进计划;针对客户反馈问题,只能加强出货检验已确保客户上线产品质量;对于客户反馈问题,能使用QC七大手法进行分类管控;建立客户重要质量异常限度管控样本对员工进行教育;利用8D报告等进行质量要因分析;TOP质量异常监控,利用5Why进行真因分析,建立QC圈进行质量改善;员工访谈、现场观察;<10> 5S活动员工是否能定期自主开展5S改善活动?现场5S状态是否良好;现场未推行过5S,现场不要的物品随处可见;现场进行简单整理,残留有不必要物品,但进行了分开放置;现场只有必要物品,但没有进行3定管理,也未进行定时清扫;现场只有必要物品,但必要物品数量较多,未分时对物品进行管理;现场只有必要物品,所有物品遵守3定要求,并对3定标准定期改善;现场观察,标准检查;<11> 设备保全对设备是否定期进行保全活动?是否为了稳定生产,高效推进提高设备可动率改善?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的清扫和维修不充分,故障频频发生,不能稳定生产;虽然有日/周/月维修点检体制,但是实际运行状况不理想;建立了设备清扫和定期点检的体制,但设备保养标准模糊,因人而异;建立起如左边所述的体制,设备保养标准化体系建立;建立起如左边所述的体制,TPM体制顺利实施。

现场观察,标准检查;<12> 目视化看板现场是否对每日生产过程进行看板目视化管理?有没有在现场建立起人人都能了解异常状况的体制;日常过程中无进度管理,数量及质量状况只有班组长或工序员工清楚;制定了日常管理看板,但看板未定期进行更新;日常管理看板能适时更新,但对于计划与进度的差异,无适时管理措施;现场管理者能利用日常管理看板进行生产进度适时管理,但不是全体参与;异常反馈机制运行,每小时能利用手写的图表开展全员活动;现场观察;<13> 标准作业公司是否制定标准作业、使大家都了解标准时间?现场是否贯彻标准作业;只有工艺文件,无作业指示书,作业完全是个人管理、作业步骤混乱无序;有标准作业书,但标准作业准时情况较差(随意现场观察两人发现作业步骤不一);作业指示书上规定了标准时间,但对于工序标准在库量未进行管理;有标准作业书和作业时间要求,但标准作业书不能根据公司情况开展改善活动;有标准作业书,标准作业遵守情况良好,并有机制对标准作业进行持续改善;资料检查,现场观察;<14> 浪费改善公司内是否尽可能的对“七大浪费”进行识别和改善?现场是否有明显的可改善浪费;公司未对“七大浪费”进行识别,现场各类浪费明显;进行有限的“七大浪费”改善,不必要的浪费仍然随处可见;定期开展“七大浪费”改善活动,可对大部分非必要浪费进行改善;全员参与“七大浪费”改善,并能引用新工装/设备减少必要浪费;利用合理化建议等手段进行“七大浪费”全员改善,浪费概念深入人心;现场观察;<15> 编程效率每条产线是否有节拍控制?对于生产线平衡率状态是否进行改善;大工序间存在断点,工序平衡率差,工序间在制品库存量大(平衡率<80%);大工序存在断点,但平衡率较高,可保持在80%到85%之间;大工序平衡在85%到90%之间,工序间在制品库存尽量减少;初步实现大工序连续流,平衡率在90%到93%之间;全流程连续流,平衡率大于等于93%,现场无断点及多余在制品堆积;现场观察、现场测试;<16> 多能工是否有多能工培养方案?多能工占比及多能工实际调岗情况;无多能工培训;有多能工培养计划,关键岗位做到人员储备;多能工培养持续开展,多能工(会前后工序作业内容)率50%以下;全员均会前后工序多能工,并对关键工序做好人员储备;全体岗位多能工占比超过80%,能利用Cell等多种模式柔性生产;现场观察;<17> 新员工教育公司内针对新员工是否有详尽的培训计划并实施?(技能类)培训实施率怎样;参加工作初期进行了入厂教育,然后就安排以老带新进行岗位教育;工厂有独自的参加工作初期的入厂教育,其后会组织以熟悉作业为中心的培训;建立新员工培训档案(技能类),但培训实施率<50%;建立每位新员工培训档案,并制定培养计划,但培训实施率<80%;新员工需要掌握的技能非常明确,对每一位员工建立培训培训计划并100%实施;资料检查,现场观察;<18> 职业培养是否有老员工在岗培训计划并落实?是否有员工职业成长通道;无任何老员工培训计划;建立老员工岗位核心内容(技能类、安全类)等建立培训档案,实施率<50%;核心老员工建立职业通道培养目标,但培训实施率<50%;核心老员工建立职业通道培养目标,培训实施率>80%;对每位员工建立职业通道培养目标,并能100%实施培训;资料检查,现场观察;<19> 物资采购物料采购L/T是否进行有效管理?物料采购计划方式是否满足客户交付需求;根据月底的实际库存,以客户订单日期或按月为单位发单采购物料;根据月底的实际库存,每月制定物料日消耗滚动数据,按周发采购订单;每周进行库存盘点,但无采购L/T管理,每周发单采购物料;每周进行库存盘点,根据L/T要求进行发单采购;核心物料实现JIT供应,协同物料供应商进行采购L/T持续改善活动;资料检查;<20> 物料周转对公司原材料、成品物料周转是否进行有效管控?物料周转率如何;无原材料、成品周转管控,对于公司库存量无控制措施;开始关注原材料、成品周转,但未建立库存周转率监控体系;建立库存周转率体系,有呆滞库存,并能对呆滞库存能定期进行处理;库存周转率体系运转良好,无呆滞库存;以VSM图进行原材料、成品库存周转改善;现场访谈,资料检查;<21> 成本管理是否进行现场制造成本管理?无制造成本管控概念,公司管理者只能通过公司年度/半年度报表了解总体成本;按半年度对各部门消耗费用制作分类报表,可了解部门加工费成本;按月度能对各产线消耗费用进行管控,并了解制造成本组成;按月度对各产线成本进行管控,并可分析每个产品的制造成本;按周进行核算各产品线制造成本,并持续开展制造成本递减活动;资料检查;<22> 产品开发制造部门是否向研发设计部门反馈改善要求?改善方案是否有效落实产品制造过程中;制造部门自己发出改善设计的意识较低,同时也没有做好深入新技术领域的准备;必要时与开发部门协作,但缺乏固定的体制;建立起同步开发的体制,在试制、批量试制和批量等各阶段反馈改善方案;建立起左边所述的体制,全体员工可利用合理化建议等渠道促进研发改善;建立起左边所述的体制,建立员工改善案例库,并能激励全体员工参与;资料检查;<23> 价值流改善对于公司主要产品族是否有当前及未来价值流分析?并制作出可实施价值流改善方案;无价值流改善实践;建立初步的现状价值流图,并可利用价值流图分析现状问题;建立现状及远期价值流图,但未定期更新,无法利用价值流图进行改善;按月度更新现状价值流图,并有规划远期价值流图,可缺乏落实措施;全员参与价值流图改善实践,可利用现状、近期、远期价值流图促进公司改善;资料检查;<24> 合理化建议员工合理化建议体制是否建立并有效实施?无合理化建议体制;有合理化建议体制,但合理化建议体制只在小部分范围内实施;全员参与合理化建议,年人均有效合理化建议条数<1条;全员参与合理化建议,年人均有效合理化建议条数在1-3条;全员参与合理化建议,年人均有效合理化建议条数>3条;资料检查;制造技术改善,持续提高公司制造管理能力,并以客户需求节拍进行生产;公司关注核心岗位员工成长,并有有效的制度及方法促进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精益改善方法应用到公司整体运营之中,能通过精益工具控制公司成本;公司具有持续改善能力及体制,并有效落实在工作中;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实施方向④目视管理⑤优质制造⑥人才育成⑦卓越运营⑧持续改善一级指标详细说明相关企业应有专/兼职精益团队,并形成从公司高层开始全员参与精益改善的氛围;物流&信息流畅通,生产批量合适,公司生产计划柔性,并能准时满足客户交付;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并针对于客户抱怨及时响应,并形成有效过程质量保障体系;制造现场整理整顿实施,物料、设备等三定标准实施,开展员工自主安全管理;精益评价标准 V2.0评分等级要求一级指标①全员参与②物信畅通③过程保障数据来源及计算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