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语文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的语言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ppt课件

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云:“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 “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 “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王驾写《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 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 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 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
3、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泽东《菩萨 蛮.黄鹤楼》)
4、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杜甫 《恨别》)
5、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谭敬昭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
21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3、(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 为终老山林。
18
规律总结二(炼字角度二)
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峰江上秋天 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19
小试身手
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鹧鸪 天[元]魏初)
例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
王驾写《雨晴》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 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 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 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登高》)
3、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泽东《菩萨 蛮.黄鹤楼》)
4、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老江边。(杜甫 《恨别》)
5、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谭敬昭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
21
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 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3、(2014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8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 为终老山林。
18
规律总结二(炼字角度二)
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七言炼第二、五或第七个字。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晴。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青峰江上秋天 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19
小试身手
1、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鹧鸪 天[元]魏初)
例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
古诗鉴赏之“诗眼”炼字ppt课件

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
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
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
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
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
12
把该字(词)放入原
找出诗中的诗眼
句中并描述景象。
[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
“冷”。 诗人用了比喻的手法
将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比喻为呜咽之声。照
“诗眼”的寻找和鉴赏
.
1
刘铁冷在《作诗百法》 中说:“诗之有眼,犹人之 有目也。”
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
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 的窗口.
.
2
何为“诗眼”?
“诗眼”大致分两类: 第一类是一首诗的凝聚点,提示诗
的主旨。这是全诗的诗眼。
第二类是诗中最精炼传神
的词语,或者能增强诗歌的形
象性,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或使诗意更精确,或使诗句翻
出新意。这是局部的诗眼。
.
3
1.这首诗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 个? 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第一类)
2.某一字(词)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谈谈你的理解。(第一类、第二类)
3.你认为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
为什么?(第二类)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弄”,扶弄,拟人手法,
怎样找诗眼?
第一类诗眼 找主旨
(一)抓能揭示诗的主旨,能笼罩或 点染全句、全联、全阕甚至全篇的 字眼。 《赠汪伦》 这首李诗主白要乘写舟友将情,欲但行是,它突出的却是 一个“深忽”字闻,岸以上水踏之深歌喻声情。之深,既形象 又浪漫,桃既夸花张潭又水恰深当地千流尺露,了对汪伦情谊 的诗赞 的美 内。容不所,以而及“且汪深 将伦” “送是 潭.诗 水我眼 之情。 深。它 ”不 与仅“概友括谊了之 17
高考诗歌鉴赏炼字、诗眼 (课件24张)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灞上秋居 马戴 (唐)
1.灞上: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bà)原即灞上。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灞上秋居 马戴 (唐)
1.灞上: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名的人多寄居此处。灞(bà)原即灞上。 2.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炼字、诗眼、炼句、语言风格)课件

第一步:解释句意
【参考答案】
这这首句描绘了钟声在苍翠的山中响起的情景。 第二步:具体分析
作者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以回荡山林、
经久不息的钟声,来衬托山林静谧的气氛;从色
彩和声音的角度,运用视听结合手法写景,用
“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
彼此沟通起来。
第三步:点明作用
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独特感受。
2023诗歌鉴赏 之语言
炼 字
考点阐释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主要有以下类型:
1、第一种模式:炼字型(诗眼题)
2、第二种模式:炼句型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什么是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 的需要,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 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 事物或表情达意。
【规范参考答案】 ①“斗”为“相争,相斗”之意,写了江流曲折回转, 两岸石崖对峙相斗, ②“攒”为“聚集,聚拢,集中”之意。写了太阳尚 未出山,群峰聚集在一起。(释含义、结合诗句释义) ③“斗”和“攒”两字,都运用了化静为动(拟人) 的手法,“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两岸崖石耸立对峙 相斗的形态,体现了江崖陡峭之势;“攒”生动形象 地刻画出群峰集聚一起的姿态,使画面生动鲜活。 (手法+效果)
比较鉴赏
★诗中某字可否换为另 一字?请简述理由。 ★此诗有两个版本,你 认为哪一个版本的用字 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方法小结
1.析本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及所用手法。
2.描情景: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说效果: 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描物”角度); 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造境”角度); 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写人”角度); 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抒情”角度); 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艺术”角度)。
古代诗词鉴赏精讲专题:鉴赏诗歌语言(炼字、诗眼、语言风格、语句)课件(共45张ppt)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 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为什么? (比较鉴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全诗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 3.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炼的动词,形容词 所在的诗句。
1、全诗诗眼是某字(词、句),请作简要 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字,你同意吗?为 什么? 3、找出全诗诗眼,并简要分析。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 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①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乎昔颜! [注】 ①远烧:远方的落日好似燃烧的烈焰。
请从炼字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颈联。
答案: ①“下”、“入”两字用的极妙。“下”字准确写 出了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的动态,“入”字 生动表现了夕阳由余晖返照远处秋山的一片火红, 到渐隐山后显得暗淡的变化过程。(析含义) ②颈联描绘的景象是: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 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 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描景象) ③“入”字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思念之深;夕阳西 下余晖返照之景,营造了寂静落寞的氛围,加重了诗 人的乡愁。(点作用)
对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 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
①绿活用为动词,是“使……变绿”的意思。这 使很抽象的色彩顿时化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②“绿”字表现了在春风吹拂下,江南大地的野 草由枯到荣的变化过程。仿佛春风一过,江南大 地便万物复苏一般。
高中语文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炼字”》教学课件(49张PPT)

答: ①网,网罗②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 想要网住春天, ③用了拟人手法 生动、新 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14
二炼形容词
例:
①红杏枝头形春意容闹词①:绘热闹景②红摹杏状在枝,头绽放,开得
化抽象为具体,化 那么灿烂,那么热闹 ③用了通感 手法 ④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
无形为像蓬有有勃形声的音生,,机写。使尽一人派盎然的春意,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②前两句写少妇不知
注意:联系全诗 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
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 化写得淋漓尽致,寄予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8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炼字
1
考纲要求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的方式:
一.炼字、诗眼、炼句。结合全诗,看精练 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
考点阐释
• 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 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16
炼字篇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是变红,“绿”是变绿 ,诗人抓住夏初
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
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形象。词中
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
14
二炼形容词
例:
①红杏枝头形春意容闹词①:绘热闹景②红摹杏状在枝,头绽放,开得
化抽象为具体,化 那么灿烂,那么热闹 ③用了通感 手法 ④ 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
无形为像蓬有有勃形声的音生,,机写。使尽一人派盎然的春意,
答:①忽,忽然,不经意,②前两句写少妇不知
注意:联系全诗 发愁,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
去赏春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杨柳,使她想 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 不禁伤感。③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由的变 化写得淋漓尽致,寄予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8
四炼叠词
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
——诗歌的炼字
1
考纲要求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诗歌语言题一般出题的方式:
一.炼字、诗眼、炼句。结合全诗,看精练 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3
考点阐释
• 炼字的定义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 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16
炼字篇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是变红,“绿”是变绿 ,诗人抓住夏初
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
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形象。词中
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
高三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炼字.pptPPT课件

(明情境)
四、熟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本诗第一句中有个字意蕴丰富,请找出来简要分 析。(4分)
襄邑道中 陈与义(宋) 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答案】“背”是背着,即方向相反。诗人独自 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用返乡 的雁反衬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飘泊之感 和浓重的思乡之情。
答题思路归纳: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描景象、点手法)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
的感情。
3.“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 支依次 、循环 地纪年 、纪月 、纪日 和纪时 辰。干 支是天 干(甲乙 丙丁戊 已庚辛 千癸)、 地支(子 丑寅卯 辰巳午 未申酉 戌亥)的合称 。 4.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 农历十 五,“ 晦”指 农历三 十。
谢谢观赏 5.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6.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 有十天 干与十 二地支 ,形成 天干地 支纪年 法。 7.“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 时期的 第三个 年号。 以纪念 前129年 卫青打 击朔方(北方)匈奴祭 祀祖先 的龙城 。同时 “元朔 ”也指 一年的 第一个 朔日, 即正月 初一。
请对首句中的“老”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1)“老”本指衰老,这里有“使……衰 老”之意。(释含义)2)秋风飒飒而起,吹得洞庭 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 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描景象)3) 一个“老”字,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景,不仅写 出了洞庭湖被西风吹老,也指诗人因被无情的时光吹 老,一夜发白,寄寓了诗人因秋风而生白发的悲秋之 意和迟暮之感。(点手法,明情境)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27张PPT)

6
示 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 分析
了诗人悲怆的感情 ①如实描绘,精练传神,诗意隽永,回味无穷; 效 果 ②虚化烘托,夸张突出特点,增强表现力; ③虚实相生,小大对比,强化情感抒发效果。
✓ 数词的出现往往伴随强调突出的作用。因此鉴赏时要抓住数词强调突出的对 象特点,把握数词的内涵。
✓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
Hale Waihona Puke 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
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2或024年表可用达课件技巧。
11
诗 眼
所谓“诗眼”往往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 统摄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具体表现为句中“眼”和诗中“眼”两 种形式。
分析 两个动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花鸟人的悲喜,生动营造出国家动乱,万物同 悲的深痛哀伤。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效 果 ②描摹情态,突出特征; ③表达传神,蕴含手法。
2024年可用课件
5
示 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 分析
诗
歌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
2024年可用课件
1
TIP
诗歌语言常见考察方向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
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
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词不仅可从形色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特点,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有身临其境之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寻寻觅觅:动词重叠,词人不断寻找,用叠词写出词人内心空 虚,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形容词重叠,写处境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 凄凄惨惨戚戚:凄凉悲惨悲戚,极言词人内心悲怆 同时叠音的使用又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读来更朗朗上口
4.活用词——临时改变词性,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 为动,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以动词、形容词活用居 多。 如: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形容词使动用法,江水本窈深而显冷涩,但在习 习晨风吹拂之下竟显得柔软,软字很形象地写出晨风 轻轻吹送、江水微微波褶的情状,从中亦可见出诗人 的早过大通驿的轻快心意。山本厚重,但在云雾缭绕 下,大山竟显得轻快灵巧,写出了子山巅高出云表, 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的样子,亦见诗人轻快心意。
如: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一枝开。(齐己《早梅》)
解析:郑谷把齐己的《早梅》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 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 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同时还能表现出诗 人的惊喜之情。
6. 炼叠音词叠词之妙(1)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2)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3)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
如: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 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 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愈 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 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7.炼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
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 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 动等美学效果。
如: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 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 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 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规律总结一(炼字角度一)
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1.【 炼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往
往能使画面生动,画龙点睛,使诗歌意象化静 为动。例: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骤雨》 这句写山洪暴发的情景。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
“怒涛”比喻雨来势凶猛,“顷刻”说雨来势之急, “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 从视觉角度借潮水之汹涌,比喻雨势奔腾。“军声吼” 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 “军声”喻风雨之声。一个“吼”字从听觉角度写出 骤雨声势之大。
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 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词、数 量词、叠词、虚词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顾文炜“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袁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找出一下诗句中的活用字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9/2020
5.数量词: 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 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
永的诗情。
如周邦彦的词《风入松》上阕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 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其 中“一丝柳、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 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例:红杏枝头春意闹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
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
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 【炼形容词】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
还能传递出作者的感情,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 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
绿净春深好染衣 暮春时节,芳菲凋尽,万紫千红之色褪去,只留绿茵 浓密,一片纯净的绿,是染衣的天然好染料,既写出了绿 意浓密纯粹,又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有身临其境之感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寻寻觅觅:动词重叠,词人不断寻找,用叠词写出词人内心空 虚,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形容词重叠,写处境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 凄凄惨惨戚戚:凄凉悲惨悲戚,极言词人内心悲怆 同时叠音的使用又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读来更朗朗上口
4.活用词——临时改变词性,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 为动,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以动词、形容词活用居 多。 如: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形容词使动用法,江水本窈深而显冷涩,但在习 习晨风吹拂之下竟显得柔软,软字很形象地写出晨风 轻轻吹送、江水微微波褶的情状,从中亦可见出诗人 的早过大通驿的轻快心意。山本厚重,但在云雾缭绕 下,大山竟显得轻快灵巧,写出了子山巅高出云表, 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的样子,亦见诗人轻快心意。
如:前村深雪里, 昨夜数□一枝开。(齐己《早梅》)
解析:郑谷把齐己的《早梅》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 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 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早梅”,同时还能表现出诗 人的惊喜之情。
6. 炼叠音词叠词之妙(1)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2)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 (3)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
如: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 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 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胜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愈 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 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7.炼虚词 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
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 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 动等美学效果。
如: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 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偏”字突出情态, 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 景,凸显诗人的心绪与情感。
规律总结一(炼字角度一)
寻找关键字要关注哪些类型的字?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
3. 【炼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营造处富有情韵的意境。 我国古典诗词追求语言简练、含蓄,意境的深远,韵味的隽永, 因而凡是对语言表达无甚重大影响的字、词都应省去,句与句之间 说明性的中介环节亦可略去不表。这样,诗词往往给人一种似断实 连、貌离神合的跳跃感。 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十字写出六种景物:鸡 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没有 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与 言外。这就是列锦修辞手法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 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 清晨景色图,曲折的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1.【 炼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往
往能使画面生动,画龙点睛,使诗歌意象化静 为动。例: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骤雨》 这句写山洪暴发的情景。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
“怒涛”比喻雨来势凶猛,“顷刻”说雨来势之急, “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 从视觉角度借潮水之汹涌,比喻雨势奔腾。“军声吼” 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 “军声”喻风雨之声。一个“吼”字从听觉角度写出 骤雨声势之大。
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 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词、数 量词、叠词、虚词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 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顾文炜“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袁枚“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找出一下诗句中的活用字 1.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0/9/2020
5.数量词: 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 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
永的诗情。
如周邦彦的词《风入松》上阕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 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其 中“一丝柳、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 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
例:红杏枝头春意闹 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
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析:“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析:“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
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 【炼形容词】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之“炼 字”“诗眼”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 2.鉴赏诗歌炼字艺术和诗眼 3.理解解题步骤和答题规律
炼字就是锤炼诗歌词语,使之生动、形象、精练、传神。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