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学期所学,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

介绍本学期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 我们的国家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介绍各省区的特色。

1.3 我们的社会讲解中国的社会制度,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2.1 古代文明的传承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介绍夏、商、周等历史时期的特点。

分析古代文明传承的方式,如礼仪、文字、艺术等。

2.2 古代文明的发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经济的发展,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

分析古代文明发展的原因,如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等。

2.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讲解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分析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如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等。

第三章:近代历史的变革3.1 近代历史的背景讲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

分析近代历史变革的原因,如外来侵略、内部矛盾等。

3.2 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介绍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

分析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如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的解放等。

3.3 近代历史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历史变革的启示,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第四章:现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4.1 现代中国的建设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果。

分析现代中国建设的原因,如政策引导、人民努力等。

4.2 现代中国的发展讲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贫富差距等。

4.3 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介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

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如“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等。

社会与历史初中教案全套

社会与历史初中教案全套

社会与历史初中教案全套
主题:古代文明的起源
课程内容:
1. 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征
2.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概念及特点
3. 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
4. 各大文明古国的介绍: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等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主要内容
3. 认识各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性和贡献
教学重点:
1. 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2.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概念及特点
教学难点:
1. 各大文明古国的介绍和对比
2. 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
2. 讲解:介绍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主要内容,讲解各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性和贡献
3. 练习:分组讨论各大文明古国的特点和发展轨迹,进行小组展示
4. 总结:总结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认识
扩展活动:
1. 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深入了解各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古代文明遗址的保存和保护工作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和表现
2. 作业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对各大文明古国的认识。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讨论古代文明的发展和影响。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 (上)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走进历史与社会1.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社会现象,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发展的历程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1.4 作业第二章:中国古代史2.1 课程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兴趣。

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古代文明的重要发展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代文明的理解。

2.4 作业学生绘制一幅中国古代史的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

第三章:中国近代史3.1 课程导入通过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思考。

3.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近代社会的变革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视频资料,讲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近代社会的生活场景。

3.4 作业第四章:中国现代史4.1 课程导入通过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现代史的发展。

4.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4.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关于中国现代史的调查报告。

第五章:社会与我5.1 课程导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5.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个人在社会中的经历和感受。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5.4 作业第六章:生活中的法律6.1 课程导入通过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6.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6.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关于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海报。

第七章:经济与社会7.1 课程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2)掌握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3)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和处理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历史与社会导论第1课历史与社会的研究对象第2课历史与社会的研究方法第二单元:中国的历史与社会第3课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第4课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第5课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历史与社会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2)掌握中国历史与社会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历史与社会研究方法的运用。

(2)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和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需8课时。

2.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4. 学期末考试:结合学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成果。

六、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发展第9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0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第11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七、第六单元:中国与世界第12课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第13课近代中国的发展与列强的侵略第1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关系第15课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世界八、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第16课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第17课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8课现代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第19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九、第八单元:历史文化与社会传承第20课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影响第21课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22课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23课社会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十、教学总结与反思第24课教学总结与反思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过程。

初中历史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公开课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时间:45分钟
教学内容:
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成就。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交融:探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以及文化传播的影响。

3. 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讨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壮丽景观,引发学生兴趣。

2. 概念介绍(10分钟):简要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4. 总结(10分钟):学生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展开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写一篇论文或制作一
份展示板。

教学资料:
1. 图片和视频:展示古代文明的景观和遗迹。

2. 文章和书籍:提供有关古代文明的相关资料,供学生深入学习。

评估方式:
1. 学生的分组讨论成果。

2. 学生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表现。

教学反思:
1. 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 结合现代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质课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2. 掌握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能弄清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重点:
1. 掌握历史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内容:
1. 历史和社会的定义和关系
2. 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和社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历史和社会的定义和关系(15分钟)
1. 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历史和社会的定义。

2. 分析历史和社会对我们的影响。

3. 让学生理解历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探究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20分钟)
1.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课堂讲解,撰写一篇关于历史和社会的论文。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

未来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历史和社会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2. 掌握丝绸之路在古代文化、经济和交流方面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丝绸之路的形成原因。

2. 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起讫地点。

3. 理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主题,让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主要内容。

2. 讲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起讫地点。

3. 讲解丝绸之路在古代文化、经济和交流方面的作用。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
1. 讨论丝绸之路在文化、经济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丝绸之路对各国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四、总结归纳(5分钟)
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等方式,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2)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史实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研究历史事件;(2)学会运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使命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祖国第1课:祖国的位置与范围第2课: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第二单元:古代社会第3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第4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2)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分析问题能力。

2. 教学难点:(1)古代社会的制度变迁;(2)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与影响;(3)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

2. 合作探讨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的历史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检测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评估学生在学期末的历史学习成绩。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下册2. 辅助教材:历史故事书籍、历史地图、历史纪录片等3. 网络资源:历史网站、在线课程、历史论坛等4. 实物资源:文物模型、历史图片、手工制作材料等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我们的祖国(2周)第1课:祖国的位置与范围(1周)第2课: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1周)第二单元:古代社会(4周)第3课: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1周)第4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与变革(1周)八、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教师对历史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事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G.对外交往:丝绸之路的开通,与亚洲、欧洲的贸易往来。
H.社会风貌: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阶层分化明显。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A.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文化成就和对外交往。
B.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图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C.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历史故事分享,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4.行为习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家庭背景等因素可能影响他们对隋唐时期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隋唐时期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包括第14课“充满生机的隋唐经济”,第15课“灿烂的隋唐文化”,第16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本章节主要内容为:
1.掌握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情况,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表现。
(2)视频:播放与隋唐时期相关的纪录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历史氛围,增强学习兴趣。
(3)在线工具: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在线学习,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拓展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繁荣与开放社会的奥秘。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写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写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写法
1. 了解历史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掌握历史的研究方法;
3. 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1. 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2. 历史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 如何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
2. 如何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提出“历史与社会有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

然后教师解释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历史与社会的关系(15分钟)
1. 学生讨论历史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进行适当引导;
2. 教师讲解历史与社会的关系,强调历史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历史的塑造。

三、探究历史的研究方法(20分钟)
1. 教师介绍历史的研究方法,包括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历史的研究实践,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一段历史事件。

四、展示成果(10分钟)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共同讨论,互相学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对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课后延伸】
学生可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运用教学中学到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板书设计】
历史与社会关系
历史的研究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究历史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历史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历史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1灿烂的青铜文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重点和难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1、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2、自学探究式学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四、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三星堆文化图片,进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商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基本概况。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图片供学生讨论,了解夏商周青铜器的高超技艺,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分析青铜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艺。

并要求学生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种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体会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艰辛,通过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3、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导出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得出当时的农牧业已相当发达的结论,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4、设置二个动脑筋题:(1)组织学生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提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问题,供学生讨论,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中国现代化开端的具体历史事件和背景2.理解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矛盾冲突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4.激发学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兴趣与热情【教学重点】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学习洋务派的主要措施和成果3.认识洋务运动的影响和局限性【教学难点】1.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意义2.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展示2.小组讨论与展示3.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洋务运动的视频2.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如何实现的二、讲授(15分钟)1.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讲解洋务派主要措施和成果3.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及局限性三、小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作用2.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和讨论四、案例分析(10分钟)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洋务运动的具体影响2.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和问题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洋务运动的重要性2.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板书内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开端- 洋务运动- 背景、目的- 主要措施、成果- 影响、局限性【反思】1.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洋务运动,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需要进一步考虑2. 如何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值得继续探讨和改进。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历史与社会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人类社会的形成1. 人类社会的产生2. 人类社会的进步3. 农业文明的兴起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演变1. 国家的产生2. 国家的演变3. 国家的类型第三章:阶级与阶级斗争1. 阶级的产生与划分2. 阶级斗争的作用3. 阶级社会的演变第四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 社会发展的阶段2. 社会发展的动力3. 社会发展的趋势第五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1. 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2.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道路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历史事实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4. 参观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感受历史与社会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4.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小组讨论、参观考察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历史与社会》2. 参考书目: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的材料。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1. 中华民族的起源2.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3. 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与成就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 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与成就第八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与路径3. 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第九章:中国的经济制度与经济改革1. 中国的经济制度演变2.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意义3.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挑战第十章: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2. 国家治理的理念与实践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

2、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

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的团队精神。

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3、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五、新课讲授: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导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图,也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运用地图来学习社区的分类。

学生进入上课状态1分钟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请大家按照小组形式,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的地图,比较王村平面图和明阳小区平面图有哪些不同;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15分钟城市社区内不同特色的社区根据课本知识,比较北京是四个社区的特点。

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北京市ABCD四区主要有哪一类建筑物,请你模仿课本,给上述四个社区命名。

10分钟说说你家属于哪中特色的社区请你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学生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7分钟社区之间的联系社区之间是不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证据证明。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到证据证明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分钟小结你来说说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第一章:人类文明的开端1.1 学习目标: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掌握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1.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人类文明的曙光1.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人类进化过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包括史前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人类文明的曙光,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发展2.1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掌握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文明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古印度文明的兴起古中国的文明成就2.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的文明发展过程和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形成3.1 学习目标: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掌握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3.2 教学内容: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3.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欧洲封建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背景和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崛起4.1 学习目标:了解工业革命的过程,掌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特点。

4.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特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4.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特点。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五章:现代社会的发展5.1 学习目标: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掌握现代社会的主要特点。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围绕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和重大事件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古代文明的起源、封建社会的更迭、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变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与发展等。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历史知识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此外,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历史意义。

(2)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3)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

(4)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拓宽知识面。

(4)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敬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勤劳勇敢等。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2)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探究历史问题;(2)学会利用资料、图片等资源,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感强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内容的简介1. 课题: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2. 重点:了解我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3. 难点: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2)举例说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学生复述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掌握程度;3. 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分析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2. 图片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等;3. 视频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片段;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024最新-历史与社会教学网 《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

2024最新-历史与社会教学网 《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

历史与社会教学网《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为了帮您更好的了解历史与社会教学网相关内容,不器文库为您提供《历史与社会》教案优秀4篇,欢迎查阅参考。

《历史与社会》教案篇一第一课我家在哪里(第二课时)在社区中生活一、教学目标3.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4.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5.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调查。

四、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利用学生所画的社区平面图复习地图三要素。

讲授新课: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

那么,现在大家思考以下问题:① 你生活的小区叫什么名字?② 小区有没有管理处?如果有,它发挥着什么作用?③ 小区主要有哪些购物场所?④ 小区哪些娱乐健身场所?⑤ 小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吗?⑥ 小区还为你做了什么?⑦ 作为小区中的一员,你又能为小区做什么呢?二、在社区中生活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师生总结: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①;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②。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结)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畅谈理想中的社区。

(作业)1.画一幅“理想中的社区”的平面图。

(预习新课)课后完成“社区商品调查表”。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教案教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掌握相关知识;2. 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世界史的发展概述;2. 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3. 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4. 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5. 社会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2. 图表分析;3. 视频资料展示;4. 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挂图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历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二、讲授:1. 介绍世界历史的划分和发展概况;2. 讲解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夏、商、周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3. 介绍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如世界大战、冷战等;4. 介绍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5. 讲解社会生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重点介绍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三、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史与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价值。

四、练习:1. 配发习题册,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及时批改练习册,指导学生对错误题目进行反思和订正。

五、总结与展望:教师总结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收获,展望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世界历史与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案【篇一: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课程目标(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三、教学准备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情境式、活动式五、教学过程导入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

”引出社区概念。

【板书】从社区看我家【板书】1.社区根据同学们的讲述,感性讲解“什么叫社区”: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共同的区域身份、相关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进一步引导:“你是如何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的?”请同学们再看书上的图1-1和1-2,看看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图1-1和图1-2的不同之处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为什么听不懂?”“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为什么?”引出地图的语言: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老师: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概念。

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以及它与地图上内容与范围的关系;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

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板书】3.地图教师:我们知道了地图的语言,也就是地图的三要素,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地图: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字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地图按内容分为:1.普通地图:地形、地理2.专题地图(1)自然地图(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2)人文地图(人口、历史、经济、教育文化等)地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地图。

【板书】在社区中生活教师: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中社区中,社区会为我们提供很多服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家所在的小区为你做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有保安、有清洁工、有球场、有幼儿园、有食街??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师生总结: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测评)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草图。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

2. 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

能力目标1. 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

2.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的团队精神。

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2.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

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

五、新课讲授综合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通过一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地图的选择。

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四幅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

【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教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预备课 1课时第一课国土与人民2课时第二课山川秀美 2课时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2课时探究课五认识宝岛台湾1课时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 2课时第二课南方地区 2课时第三课青藏地区 2课时探究课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课时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变化 2课时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2课时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2课时探究课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3课时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3课时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3课时探究课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2课时第一章国土与人民辽阔的疆域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领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4.通过在地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用课件播放《歌唱祖国》,带领大家走进新课堂。

教师设问:人们常说,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是,地球是一个球体,哪里才算东方呢?经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后教师补充:要确定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入手。

(二)引导学生读图:位置优越1.经纬位置。

用半球位置描述中国的经纬度位置,更加简洁易记。

而半球的划分借平面地图来说明,学生不易理解。

这时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经纬网立体图:中国位于东西半球的哪个半球、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学生能很快地做出回答: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海陆位置。

让学生观察经纬网立体图《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找出中国、亚洲、太平洋的位置:中国在亚洲的哪个位置、在太平洋的哪个方位?学生能很容易描述中国在世界上的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三)借景观图探究:国土辽阔教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领土四端点的大致位置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国疆域示意》图上找出我国四端点的大致经纬度范围:(1)我国最西端大致在哪两条经线之间、最东端大致在哪两条经线之间?它们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2)我国最北端大致在哪一条纬线以北?是北纬还是南纬?我国最南端呢?1.南北景观差异。

用课件演示并让学生观察我国南北春季景色差异景观图后分析:在同一时节,漠河冰天雪地,海南正春耕农忙,从气候上来说,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学生回答:是气温。

教师再问: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南北温差这样大?学生回答:我国南北跨的纬度(距离)大。

(四)利用地图比较:地理位置优越1.中国的面积。

我国疆域辽阔,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

为了让学生起清晰准确地记住这个数据,用课件展示世界政区图,重点显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三个国家;出示一组三个国家面积数据:俄罗斯(1710万平方公里)、加拿大(997万平方公里)、中国(960万平方公里)。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中国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中国的内海。

我国不仅有广大的陆地,还有辽阔的海域。

引导学生读《中国的海域》图,准确地找出我国的四大海域的位置。

从位置上看,我国有一个海与其他三个海的位置不一样,是哪一个?学生很快找出它是渤海,并说出它是内海。

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琼州海峡,并强调它也是内海;让学生从地理位置上比较它与渤海的异同。

学生经过比较、探讨、归纳得出:渤海一面是海,三面是陆地;琼州海峡两面是海,两面是陆地。

3.半岛与岛屿。

用课件展示我国主要的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其名称,并从其位置上比较,区别其名称。

4.中国的邻国。

邻国有陆上相邻的和隔海相望的两种。

将学生分成4-6组,通过竞赛形式让学生在图上按逆时针顺序一一找出。

学生提出了问题:朝鲜和韩国都是中国的邻国,有什么区别?我们再仔细观察地图,从位置上做比较,学生很快发现:两国都是半岛国家,韩国与中国之间被朝鲜隔开了,所以韩国是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朝鲜是中国的陆上邻国。

5.中国的疆界。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用课件做动态演示、比较,学生很容易明确两者的不同。

6.优越的位置。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第3页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的纬度位置图,再与中国的纬度位置做比较,说明中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优越性?为了让学生更深切体会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用课件展示亚洲政区图,重点显示中国、蒙古、日本,设问:从位置上看这三个国家有什么不同?经过比较,学生发现:蒙古是个内陆国,日本是个岛国,中国既临海洋又靠陆地。

教师再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学生回答:我国海陆兼备。

同时学生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活动:设置读图、填图练习,让学生竞赛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留下以下问题供学生课后探究:我国海陆兼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