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说课讲解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共三篇文章:《沁园春•长沙》、《登高》和《再别康桥》。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如何读懂诗歌,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形式,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基本概念、形式、内容和阅读技巧。
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学生熟知的诗歌《静夜思》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读懂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基本概念:介绍诗歌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3. 诗歌形式:讲解诗歌的格律、韵律、节奏等外在形式,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外在特征。
4. 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内在内容,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 诗歌阅读技巧:教授如何抓住诗歌的关键句子、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等阅读技巧。
6.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的三首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分析讨论。
8.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分析,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诗歌基本概念2. 诗歌形式3. 诗歌内容4. 诗歌阅读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沁园春•长沙》赏析答案:《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同志于1925年创作的这首诗。
诗歌通过对长沙秋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象征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百舸争流,急湍甚箭”象征人民的斗志昂扬。
整首诗歌情感激昂,格调高亢,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信念。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讲课文档
contents•诗歌背景与基础知识•诗歌文本解读方法目录•经典诗歌欣赏与解析•诗歌鉴赏能力提升途径•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先秦时期以《诗经》和《楚辞》为代表,奠定了中国诗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元明清时期古代诗歌发展脉络诗歌流派及代表人物以杜甫为代表,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
以李白为代表,追求个性解放和理想境界,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向往。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隐逸情趣。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抒发爱国情怀。
现实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山水田园流派边塞流派诗歌创作背景与主题创作背景主题分类基础知识:韵脚、平仄、对仗平仄韵脚平仄是近体诗的重要格律因素,通过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可以营造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对仗逐句解读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自然景象、人物描绘等,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意象分析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
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手段。
意象分析法情感把握法诗歌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语言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
仔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通过情感把握,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修辞手法是诗人表达情感、描绘景象的重要手段,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对诗歌表达的作用和效果。
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修辞手法运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不同风格流派诗歌对比01020304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现代主义诗歌后现代主义诗歌多读多背多积累精选优秀诗歌作品进行阅读01注重背诵和默写02积累诗歌鉴赏知识03关注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了解时代背景探究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助于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例: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题李世南画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
06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指导
创作灵感来源与捕捉方法
灵感来源
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自然景象、 艺术作品等
捕捉方法
日记记录、瞬间感受、关键词联想、 意象描绘等
写作技巧指导:构思、立意、表达
构思
明确主题,选择合适的形 式和风格,进行整体布局
立意
挖掘深层含义,表达独特 见解,体现个性风格
表达
运用修辞手法,锤炼语言, 注重音韵和节奏
学生作品展示及评价标准
作品展示
朗诵、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
评价标准
内容深刻、构思新颖、语言优美、表达生动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展现了苏
轼的豁达和乐观。
现代经典诗歌选读
1 2 3
徐志摩《再别康桥》 以康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和对美好 时光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慨。
舒婷《致橡树》 通过对橡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 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女性诗人的细腻和坚 韧。
04
03
诗歌基本元素解读
意象、意境与象征手法
意象
诗歌中通过具体物象表现抽象情感或观念的艺 术手法。如“月亮”常代表思念,“柳”象征 离别。
意境
诗人通过意象创造出的整体艺术氛围,使读者 产生情感共鸣。如“枯藤老树昏鸦”营造出孤 寂、凄凉的意境。
象征手法
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寄托诗人深层的 情感或理念。如“梅花香自苦寒来”象征坚韧 不拔的品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诗歌为例,主要包括鲁迅的《野草》中的《希望》和戴望舒的《雨巷》等。
学生需要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情感,解读其深层含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阅读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现代诗歌的美。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难点:运用诗歌阅读技巧,深入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课本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次雨中的散步经历引入,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包括理解诗歌的意象、节奏和情感。
3. 实例分析:分析鲁迅的《希望》和戴望舒的《雨巷》,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学生练习:让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互动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诗歌阅读技巧理解意象感受节奏体会情感七、作业设计1. 阅读一首现代诗歌,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回答。
2. 写一首自己的诗歌,尝试运用所学的技巧。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来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阅读更多的现代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补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鲁迅的《野草》中的《希望》和戴望舒的《雨巷》,而是涵盖了中国现代诗歌的不同风格和主题。
选材上除了经典作品,还会包括一些较为先锋的诗歌,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同时,教学内容也会延伸至诗歌的创作技巧,如象征、隐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使学生不仅能够读懂诗歌,还能欣赏和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细节补充在教学目标上,除了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阅读的基本技巧,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分析和创作诗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精选》教材的第三章“情感与意象”部分,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意象的运用、情感的抒发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人情感,理解诗歌内涵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理解,情感的分析。
教学重点: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的识别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意象,引发对诗歌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教材中的一首诗歌为例,讲解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首未学过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
4. 课堂讨论(15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首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特征节奏韵律意象2. 诗歌解读方法关注意象感受情感理解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创作一首诗歌。
2. 答案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展现春天的意象,抒发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提高了诗歌解读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拓展延伸方面,可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现代诗歌作品,了解不同风格、流派的诗歌,丰富知识储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课堂讨论4. 诗歌解读方法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诗歌欣赏”。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意象运用。
详细内容涉及现代诗和古诗的对比分析,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为例,深入解读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掌握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格式。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特点,感受诗歌的情感表达。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意象的解读和运用。
重点:诗歌的基本知识、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到诗意,自然过渡到诗歌欣赏的学习。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对比分析现代诗和古诗的特点。
以《再别康桥》和《月夜忆舍弟》为例,详细解读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指导学生从韵律、节奏、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并在课堂上分享。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创作中的难点和技巧,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的基本知识韵律节奏格式2. 诗歌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意象运用3. 诗歌的情感表达抒情手法情感传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你喜欢的诗歌,并写出你的心得体会。
仿写一首诗歌,要求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2. 答案:学生需自行分析,无固定答案。
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邀请诗人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过程。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表达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精品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精品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抒情诗歌的鉴赏》,详细内容涵盖了对诗歌的基本理解、抒情诗歌的情感把握、意象分析与意境领悟等。
重点分析李白的《静夜思》和杜甫的《春望》两首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了解诗歌的韵律与节奏。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歌意境。
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与情感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理解、意境领悟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诗歌的世界。
2. 理解诗歌: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静夜思》和《春望》的背景。
3. 分析诗歌:详细解读两首诗歌的意象、情感与意境,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鉴赏题目,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解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一首诗歌的鉴赏,并进行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抒情诗歌的鉴赏》2. 主要内容:a. 诗歌基本结构b. 意象、情感与意境分析c.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对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情感与意境。
2. 答案提示:从草原、离别等意象入手,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及对大自然的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提示的引导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关注诗歌的经典性与代表性。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讲述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讲述一、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讲述的内容为诗歌阅读理解。
教材章节涉及《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诗篇,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等。
具体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意象、节奏、韵律、情感等方面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阅读方法,能够独立解读诗歌;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3. 通过诗歌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纸质教材;学具:笔记本、笔、诗歌阅读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诗歌《江南春》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魅力所在;2. 诗歌背景介绍:讲解诗人李白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将进酒》的背景;3. 意象分析:通过对诗歌中意象的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4. 节奏与韵律: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5. 情感把握:讲解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以《春望》为例,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6.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阅读教材中的其他诗歌,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读;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意象、节奏、韵律、情感等,以及对应的实例分析。
七、作业设计1. 阅读教材中的两首诗歌,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进行解读;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意象、节奏、韵律和情感,写下自己的感悟;3. 收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诗歌,参加诗歌朗诵、写作等活动,提升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的节奏与韵律诗歌的节奏与韵律是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诗歌的节奏指的是诗歌朗读时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的变化,而诗歌的韵律则是指诗歌的音节、韵脚的排列规律。
怎样读懂诗歌公开课一等奖市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
03
诗歌艺术手法与技巧
修辞手法运用
01
02
03
04
比喻
通过相似性,将一事物比作另 一事物,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 感染力。
拟人
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 使其更生动、形象。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 进行明显的夸大或缩小,以突 出诗歌的主题或情感。
对偶
通过平行结构,使诗歌在形式 上更加整齐、美观,同时增强 表达效果。
Hale Waihona Puke 创作背景及动机分析创作背景
探讨诗人在创作该诗时的具体情境, 如时间、地点、事件等,有助于理解 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动机分析
分析诗人创作该诗的动机和目的,可 以从诗人的其他作品、时代背景、个 人经历等方面入手,揭示诗歌的深层 含义。
02
诗歌内容与主题思想
诗歌内容概述
描述诗歌背景
简要介绍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及诗歌风 格等信息。
概括诗歌大意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帮助读 者初步了解诗歌。
分析诗歌结构
对诗歌的篇章结构进行分析,包括起承转合、层次 递进等方面。
主题思想解读
80%
提炼主题思想
从诗歌中挖掘出核心的主题思想 ,如爱情、人生哲理、社会批判 等。
100%
阐释主题意义
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入阐释,探讨 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雨巷》
以雨巷为背景,通过描绘独自彷徨 的诗人形象和雨巷的寂寥氛围,表 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致橡树》
通过借物抒情的手法,以橡树为象 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生命的独 特见解和追求。
05
学生自主创作与展示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课件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如何读懂诗歌》这一主题,教材选用《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第3章“诗歌的解读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结构、意象与隐喻的运用、节奏与韵律的感知、情感与哲理的探索,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 能够分析并感受诗歌中的意象、隐喻和情感,提升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隐喻的深入理解和文化背景的准确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结构分析、意象解读、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诗歌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季节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诗歌中如何表达自然之美。
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通过例诗解析意象与隐喻的运用。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一首经典诗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逐步剖析其节奏、韵律、意象和情感。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进行结构分析,讨论并分享感受。
5. 情感体验(10分钟)学生朗读诗歌,尝试感受诗人的情感,分享体验。
6. 文化背景探索(1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文化意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并解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要求:详细标注诗歌的结构、意象、隐喻,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示例:意象:以“土地”、“河流”、“风”等自然意象表达对祖国的深情。
隐喻:将“我”比喻为一只鸟,歌唱土地、河流、风,展现对祖国的热爱。
2. 作业提交:课后第二天,以书面形式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能理解并掌握诗歌解读的基本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诗歌分析。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
2024年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课件
2024年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内容选自《中国现代诗歌鉴赏》教材的第四章“诗歌的意象与情感”,详细内容包括诗歌意象的识别与分析、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诗歌语言的特点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诗歌意象的概念,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2. 学会通过诗歌的语言特点,深入解读诗歌的情感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激发创作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分析,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2. 教学重点:诗歌意象的作用,诗歌语言的特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现代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意象,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诗歌意象的概念,分析诗歌意象的作用,讲解诗歌语言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首现代诗歌为例,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语言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指定的诗歌,识别意象,感悟情感。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意象的概念与作用2. 诗歌语言的特点3.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现代诗歌,识别意象,感悟情感。
2. 作业题目:以“春天”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公开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现代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绘画、音乐等,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的识别与分析,诗歌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2. 例题讲解: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语言特点。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情感的共鸣
将自身的情感与诗歌中的 情感相交融,产生共鸣, 加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情感的升华
通过对诗歌中情感的深入 分析和思考,提升自身的 情感境界和审美水平。
结构解读法
结构的分析
结构的创新
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句式结构和音 韵结构,揭示诗歌的形式美和内在逻 辑。
探讨诗人在结构上的创新和突破,欣 赏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完美统一。
影响因素
个人性格、生活经历、文化背景、艺术 修养等
尝试性写作:从模仿到创新
模仿阶段
学习经典诗歌,模仿其语言、结构、意象等,培养诗歌语感
创新阶段
在模仿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个人情感和思考,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形成自己的诗歌风格
多样化尝试
尝试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诗歌创作,拓展自己的诗歌领域和表 现力
REPORT
ANALYSIS
SUMMAR Y
01
诗歌基本概念与特点
诗歌定义及发展历程
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 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 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
律的文学体裁。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 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 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
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诗歌发展历程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乐府诗→魏晋南北 朝民歌(代表者:建安七子)→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
社交媒体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诗歌作品,
可以迅速扩大诗歌的受众群体,提高诗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3
多元化传播方式的探索
除了传统的出版、朗诵等方式外,还可以探索将诗歌与影视、音乐、美
术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多元化传播方式,拓展诗歌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202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中的诗歌单元,包括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这些诗歌均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意象等;2.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 诗歌意象的把握;3. 诗歌情感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文本;3. 相关背景资料;4. 课堂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唐代诗歌的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繁荣和特点;2. 诗歌讲解:分析《将进酒》、《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等,解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4. 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六、板书设计1. 诗歌节奏;2. 诗歌韵律;3. 诗歌意象;4. 诗歌情感。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分析其节奏、韵律、意象等,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朝代的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点之一,它是诗歌的骨架和脉搏,能够体现出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的节奏是指诗歌的音节组合形成的强弱规律,而韵律是指诗歌的音韵组合形成的旋律线条。
1. 节奏:诗歌的节奏主要体现在诗句的长短、急缓、轻重等方面。
例如,五言诗的节奏一般为“二三”,七言诗的节奏一般为“二二三”。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变化,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开课人:魏金梅开课时间:2011-12-6 班级:高三9班【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讲析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读不懂诗歌成为诗歌鉴赏的拦路虎。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景物、事情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试试身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08高考卷)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注] ①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意。
意谓任凭它春芳消散,王孙也可以久留,因为秋色同样迷人,使人留恋。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1、梳理诗歌大意。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方法指导(一)如何理解理解诗歌浅层含义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要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一句就是因为格律的需要而做了倒装。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典故;意象、意境、诗眼、首尾句等)四、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五、综合练习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张辑(南宋)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在今江苏省。
多景楼,南徐胜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
总结方法
•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 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 的相关遭遇 境况;所处朝代国势 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 有怀才不遇 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 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 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 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 之心……
特别提醒
• 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 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 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 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 合阅读;
• 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 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 放在首位;
回顾总结:读懂诗情的突破口
知人论世;感知情感基点
钟声 知村近 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 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 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 地点 人物 事
情 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 氛围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 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 观点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
主语 宾语 状语 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
主谓倒装 状语后置 宾语前 置等;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
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教材第五章“情感的抒发与意象的捕捉”。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掌握捕捉意象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捕捉意象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境美。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捕捉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表达,意象的捕捉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诗歌案例、录音机。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诗歌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过程细节:教师播放《再别康桥》朗诵,学生闭眼倾听,感受诗歌的美。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情感表达、意象捕捉的方法,分析具体诗歌案例。
过程细节:a. 教师讲解诗歌情感表达的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b. 教师展示意象捕捉的方法,如观察、联想等。
c. 教师分析《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等。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诗歌案例,分享自己的感受。
过程细节: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练习: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过程细节: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六、板书设计1. 如何读懂诗歌2. 内容:a. 诗歌情感表达:比喻、拟人等b. 意象捕捉方法:观察、联想等c. 诗歌节奏与韵律:朗读感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诗歌情感、意象等,写出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象的捕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表达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2024年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
2024年如何读懂诗歌公开课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意象与意境”,详细内容包括意象的识别与解读、意境的把握与体会,结合2024年的时代背景,通过分析具体诗歌作品,探讨如何读懂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理解诗歌内涵,感受诗歌美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如何从时代背景解读诗歌。
2. 教学重点:意象的识别与解读,意境的把握与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助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描绘2024年春天的诗歌,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讲解:讲解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例诗进行分析。
3. 实践:让学生识别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体会意境,进行小组讨论。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进行深入解读。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诗歌鉴赏题目,要求学生现场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2. 例诗分析:2024年的春天3. 诗歌鉴赏方法:关注时代背景、识别意象、体会意境七、作业设计《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拓展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深入解读,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意象与意境,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背景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充分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理解,如何从时代背景解读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快速辨别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写的是紧张而艰苦的军旅生活,对于揭示盛唐时 期为国戍边的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起了很好 的衬托作用。虽然军旅生活紧张而艰苦,但是将士 们乐观、豪迈的精神不减,爱国热情、报国丰志不 减,从而有力地反衬了将士们的精神风貌。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思路点拔] 尾联的抒情,直截了当,毫无拖 泥带水之感,充分展现了将士们为国杀敌、 建功立业的慷慨豪迈的情怀,展现了盛唐时 期的积极向上、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当然, 是完全建立在前三联的对军队艰苦生活的刻 画基础上的。没有前三联的烘托,就没有尾 联这种昂扬、乐观、豪迈情感的直接抒发。
观书有感 题目揭示内容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目揭示内容
寻隐者不遇 题目透露情感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 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题目揭示内容
望月怀远
题目透露情感 题目展示思路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填充内容
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 等。
调整语序
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 前置等。
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
整合句意 相对完整的句子。
【如何明白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 围)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 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 点)
我来小试身手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 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 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 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 “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 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 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 以外的景和趣。
•
• 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 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 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 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 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 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 决,落子迟缓。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 题?
• 1、(1)、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边 塞生活的艰苦(3)、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 业
• 2、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
总结方法
• (一)看标题,抓题眼 •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
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
世
4、北宋的哲理思考入诗
5、南宋的爱国情怀入诗
• 阮郎归 无名氏①
•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 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 劫迟③。
•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 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 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歌题目
旅夜抒怀 兵车行 (杜甫)
表明时间、背景 表明诗歌体裁
咏柳 (贺知章) 观书有感 (朱熹)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表明写作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
表明、地点、类别 表明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题目:地点时间缘由 即景抒情诗
注释:作者身份
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总结方法
•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 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 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 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 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 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 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 复失地之心……
寂寞亭基野渡边, 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
作者:南宋遗民 感情:寂寞、闲?
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意象:亭基、野渡、 春水、草、晚照、 杨花、杜鹃啼鸣
②芊芊:草木茂盛。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 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提示:不同意。(1分)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总结方法
•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 注释是诗歌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 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或感情基调;有些 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寓 意;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 格或主旨;还有些是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那是 在降低你阅读的难度。
诗人通过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 这些悲凉的景物,(1分)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 —南宋遗民, (1分)表达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带来 的凄凉、孤独、怅惘之情。(1分)
1、李太白的自信与狂 知
放 2、柳三变的相思与艳
人
情 31、、李盛清 唐照建的功闲立适业与的愁豪歌
论
苦 2、中唐乱离时世的悲歌 3、晚唐王朝衰败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