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5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5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学习例11.呈现问题。
(1)}出示“原来的”两杯果汁,并出示条件“两杯果汁共400毫升”。
提问: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这两杯果汁的数量分别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发现不仅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而且甲杯和乙杯正好同样多。
(3)回顾操作过程,出示例题中条件部分的完整示意图,提出问题: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2.解决问题。
(1)提问: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人乙杯后,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总量有没有变化?一共还是多少毫升?那么现在每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2)小组讨论:知道了现在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求原来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3)在学生提出“再倒回去看一看”时,追问: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两个杯中的果汁数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学生画图后,组织展示、交流,并相机呈现教材提供的第二组示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到“再倒回去”后,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了40毫升;乙杯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减少了40毫升。
(5)小结:看来“再倒回去”是个好办法,用这个办法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原来两个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
3.填表回顾,加深对“倒过来推想”的体验。
(I)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将教材中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要求边填边想表中的每个数据各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2)小华有10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拥有多少个苹果?(3)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小红比小明小3岁,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尝试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运用了哪些策略?(2)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何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1)画图表示:将问题用图形表示,直观地看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列表表示:将问题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列式计算:运用数学公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转换问题:将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5)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应用(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2)小王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3)小丽的年龄是小强的3倍,小强比小丽小4岁,求小强和小丽的年龄。
学生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认识问题解决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3.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几何问题等;4.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节将围绕这些内容,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
-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2)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并能按照步骤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指导学生按照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检验结果的步骤进行。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运用画图、列表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仍然难以迅速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策略选择的引导和训练,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策略。
-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时,学生可能忽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解题失误。
(3)数学思维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学生需要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数学关系,运用几何公式求解。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际例题的演示、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核心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和用方程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个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画图和方程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分数乘法和实际应用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简单的计算和表面的理解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策略的应用。
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需要引导学生从画图和方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画图和方程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包括课件、例题、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分数乘法和实际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和方程的策略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课堂,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变式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画图和方程的策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四《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不同策略的比较和策略的应用等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并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策略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不能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能够解释选择该策略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和解决方案。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如画图、列举、假设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然后各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策略,教师进行点评。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解决后再进行分享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举例说明。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估算、反比例、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比例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比例、分数、小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直观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生活动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优惠后的价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典型的问题案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
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
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
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
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一)重温故事,感受替换策略故事:电脑播放曹;中称象动画。
提问:曹;中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小结: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这一课主要涉及教材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练习。
例1给出了一个关于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的问题,要求学生计算两辆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画图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画图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画图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具,同时要求学生们准备好纸和笔,以便于他们画图和记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关于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 新课讲解:接着,我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会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地的示意图,并标注出相距120千米的距离。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尝试画出两辆火车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的路径。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画图策略来解决。
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甲地乙地120千米<>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两辆火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答案:两车相遇的时间为1.5小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画图策略,并能够运用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
例如,如果两辆火车的速度不同,相遇的时间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两辆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算式求值、列式计算和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算式求值和列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简单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算式求值和列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算式求值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2.难点: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知识点。
2.练习题: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卡片、小黑板等,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小明吃了几个,剩下的水果数量是多少?让学生尝试解答,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2. 分析问题的策略:观察、提问、分类、比较等3. 制定计划的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步骤、考虑可能性等4. 执行计划的策略:按照步骤进行、调整计划、利用资源等5. 检查结果的策略:比较预期和实际结果、评估解题过程和结果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和实例。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策略。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策略。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选择一些实际问题解决案例。
2. 问题卡片:准备一些问题,用于练习和巩固策略。
3. 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
2. 讲解问题解决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问题解决的概念,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分析问题的策略:介绍观察、提问、分类、比较等分析问题的方法。
4. 讲解制定计划的策略:介绍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步骤、考虑可能性等制定计划的技巧。
5. 讲解执行计划的策略:介绍按照步骤进行、调整计划、利用资源等执行计划的方法。
6. 讲解检查结果的策略:介绍比较预期和实际结果、评估解题过程和结果等检查结果的方法。
7.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解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策略。
8.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策略,分享心得体会。
9.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策略。
10. 总结和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校内公开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进行教学。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实施解决步骤,并能够对解决结果进行评价。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够丰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对解决结果进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制定策略、实施解决步骤,并能够对解决结果进行评价。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练习。
2.准备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策略。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要求学生计算物品的总数。
2.呈现(10分钟)呈现问题和策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9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通用9篇)“解决问题的策略” 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其中的第1课时。
“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
教材安排的例题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
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
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
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
[教学意图]: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化,达成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创设情境,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1.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
(1)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2)众大臣有没有解决这个难题吗?(3)曹冲用了什么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4)过渡语: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大人们都束手无策,七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称出与大象相同重量的一船石头的重量来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种办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假设这一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假设的意义,学会如何运用假设策略简化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假设策略,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运用假设策略时,可能会存在理解不深、运用不熟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假设策略,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假设策略的含义,知道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假设策略,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假设策略的原理,学会如何根据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假设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假设策略的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假设策略的步骤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用于导入和呈现问题。
2.准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假设策略。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尝试解决此问题,引出假设策略。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例题:“某班有男生和女生共4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习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流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自我认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流程。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知识点1.怎样发现问题:–细心观察和思考,从实际问题中找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正确识别问题。
2.怎样解决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选择适当的解决策略。
–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认真分析和解决问题。
–检查和控制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解决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完整。
2. 教学活动设计1.活动一:猜数字游戏–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出题。
–代表出一个1-100的随机数字,其他组猜数字,代表给出相应的提示和反馈。
–活动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有序地开展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活动二:寻宝游戏–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道谜题,其他组解谜集齐足够数量的谜底寻宝完成任务。
–活动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3.活动三:围绕生活问题集思广益–老师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学生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学生是否理解学习内容,能否正确运用策略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2.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学生有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3.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生是否能够与他人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具体。
2.教学方式是否活泼有趣,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运用假设法和枚举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画图策略和假设法、枚举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思路不清晰、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假设法和枚举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假设法和枚举法解决问题。
2.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问题解决策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策略,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介绍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不够强,容易陷入解决问题的困境。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准备:练习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购物问题、路线问题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为后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如购物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问题情境,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解决。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4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4篇)《解决问题的策略》与反思篇1教材分析:一一列举即把事情发生的各种情况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1是比较简单的问题,涉及的知识比较少,只要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列举出长、宽的各种可能,而且长宽都是整数。
例2比例1要复杂一些,不仅订阅的杂志有1本、2本,、3本三种可能,而且订阅2本三种不同的选择有四年级(下册)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第63-64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2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方法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准备:小棒、随堂本、直尺、表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邻居李大叔家养了十多只羊,王大叔将羊关在自己的院子里,无赖,这些羊晚上却叫得让人无法入睡。
于是,王大叔买来了18根一米长的木栅栏准备在房子后面的空地上做一个长方形羊圈,王大叔想让同学们帮他设计这个羊圈。
同学们能设计吗?我相信平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一定设计不同的羊圈的。
二、自主探究(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师:请看题目王大叔想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师:谁来为大家把题目读一读?(指名读题,了解题意)从图文中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师:那么这个问题该怎样来解决呢?(二)动手操作,交流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围一围、画一画、算一算等等)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得出几种围得方法?【预设】学生围的长方形可能是这样的①没有按一定的顺序(如长7米,宽2米;长5米,宽4米……);②按照一定的顺序(长8米,宽1米;长7米,宽2米……或长5米,宽4米;长6米,宽3米……)(两个表格)2、填一填(1)各小组交流填表情况(课本第63面例题表格补充完整)长方形的长/米8765长方形的宽/米1234(答:一共有4种不同的围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常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素材:与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问题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并引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 新知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问题、寻觅解决方法、实施解决方案等,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讲解。
3. 学习活动(2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小组成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小组展示:每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3) 教师点评:对每一个小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量更好的解决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案,寻觅更好的解决方法。
5. 总结反思(10分钟)请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让学生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总结反思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画图策略、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列表策略和猜想-归纳-验证策略等。
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列表和猜想-归纳-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问题和策略。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一个商品原价100元,如果购买两个及以上,每个商品的价格将打9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校级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包括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等。
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时,能够运用简单的策略。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等。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如何将策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策略。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2.案例: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分析和解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举、猜想与尝试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策略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总结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创新运用所学策略。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其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材剖析:
本单元首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共支配了二个例题,分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
“替”即替换,“换”则替换,替换能使繁杂的题目变得简单。
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初步领会替换,充实思维,发展解题策略。
教材支配的例题就是行使“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个数目瓜葛进行的替换运动,把较繁杂的题目转化成简单的题目。
教学的义务是把沉睡的法子叫醒,使隐含的思维清楚起来。
这是例题的编写用意,也是教学计划的思绪。
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何如此更换”,引诱他们回首适才的替换运动,反思是怎么样替换的,明白地晓得可以从哪一个数目瓜葛诱发替换的思索。
教学用意:
这节课的教学计划,力求表现新课程的理念,给学生自主索求的空间,为学生营建宽松协调的气氛,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凸现了内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索求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实践本领、缔造本领、合作精神,激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了过程的运动化,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剖析数目联系,并能依据题目肯定公道的解题步骤。
2、同时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题目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剖析、综合和简单推理本领,累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加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得到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让学生学会用“替换”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弄清“替换”在倍比数量关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赏识:回忆《曹冲称象》的故事,感受策略。
创设情境,感受用策略解决问题的魅力
1.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
(1)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
(2)众大臣有没有解决这个困难?
(3)曹冲用了什么策略解决了这个困难?
(4)过渡语:要称出那头大象的重量,人们都一筹莫展,7岁的曹冲却想出了那么妙的解决办法,用称出与大象雷同重量的1船石头的重量来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类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一个题目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初步感受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点,让学生在课始就
进入知识的探讨中,自觉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探讨新知,初步理解替换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读题,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
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这句话?[电脑出示]
这里720毫升果汁既倒入6个小杯,又倒入1个大杯,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该怎么办呢?
学生说两种替换的过程。
为什么要把大杯换成小杯?
1、[多媒体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六个小杯和一个大杯,恰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从标题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是怎么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
4、问: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课前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结合学生的回答灵活的提炼到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5、问:这些问题现在都能解决吗?
6、(生广泛发言,教师及时肯定和评价)
7、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炼到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
问题:同学们,你们看每个大杯和小杯的容器不一样。
杯子的数量也不一样,只告诉我们这些杯子里果汁的总量720毫升,那怎样来求小杯
和大杯的容量呢?我们该怎么办呢?你们能不能想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呢?
8、讨论讨论,想想曹冲称象的故事给我们解决这一个问题有什么启示呢?
9、结合学生提出的已有经验,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把大杯换成小杯
B把小杯换成大杯
10、小结学生的方法:不管是大杯换小杯,还是把小杯换成大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两个较复杂的量转化成比较简单的同一种量来考虑。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替换
11、过渡: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来替换,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每个同学的桌上有这样的一张作业纸,拿出来四人小组合作。
要求1、画一画,选一种替换方法画出替换过程。
2、说一说,应该怎样替换,并且如何计算。
小组展示汇报。
12、分析数量关系及解答。
黑板上
(1)学生根据投影出来的方法说一说解答思路。
问: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我们画的图可以怎么想?
(2)哪些同学是和他一样的做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交流第二种方法。
13、怎样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学生口头检验。
你觉得小杯的容量加上大杯的容量满足720毫升以后,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吗?
三、拓展应用,巩固策略
1、[电脑出示]六(3)班40名同学和赵老师、高老师一起去公园秋游,买门票一共用去220元。
已知每张成人票是每张学生票的2倍,每张学生票和每张成人票各多少元?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替换的?
出示填空,让学生完成。
2、[电脑出示]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
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
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
学生独立完成。
并说出想的过程。
为什么不把饼干替换成牛奶来考虑?
四、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1、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为什么要替换?
2、我们又是怎样来替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