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秘籍图解
武功招式集
武功招式集武功招式集一、华山派1、华山身法「巨鹏亮翅」「风送紫霞」「燕回朝阳」「却别苍松」「旭日初升」「金雁横空」「晚月朗星」「幻眼云湮」「苍龙盘岭」2、华山掌法「白云出岫」「白虹贯日」「云断秦岭」「青松翠翠」「天绅倒悬」「无边落木」「高山流水」「金玉满堂」「风伴流云」「烟雨飘渺」3、华山剑法「白云出岫」「有凤来仪」「天绅倒悬」「白虹贯日」「苍松迎客」「浪子回头」「不知所以」4、混元掌「白云出岫」「白虹贯日」「云断秦岭」「青松翠翠」「天绅倒悬」「无边落木」「高山流水」「金玉满堂」「风伴流云」「烟雨飘渺」5、破玉拳「起手式」「石破天惊」「铁闩横门」「千斤坠地」「傍花拂柳」「金刚挚尾」「封闭手」「粉石碎玉」6、独孤九剑泰山剑法的「来鹤清泉」连使「泉鸣芙蓉」、「鹤翔紫盖」、「石廪书声」、「天柱云气」及「雁回祝融」7、衡山五神剑8、华山「玉女十九剑」化恒山剑法为一剑尽括嵩山剑势化「泰山十八盘」为一剑9、衡山的「一剑落九雁」似是「独劈华山」10、衡山的「百变千幻云雾十三式」融「达摩剑」为一式,运使「太极剑」剑意,似武当「蜻蜓点水」的一招,似是「伏魔剑」的「龙吞式」。
11、关外的「乱披风剑法」,大异的泰山「快活三」三剑。
12、逆使嵩山剑法的「天外玉龙」,闪电般使出「叠翠浮青」,青城派松风剑法的「鸿飞冥冥」象是「白云出岫」,诡异地一式「天柱云气」,恒山剑招「绵里藏针」二、武当1、梯云纵「白鹤冲天」「鹞子翻身」「大鹏展翅」2、太极刀「停车问路」「童子挂画」「推窗望月」「开门见山」「临溪观鱼」「张弓望的」「风送轻舟」「川流不息」3、太极剑「蜻蜓点水」「指南针」「大魁星」「探海式」「燕子掠波」「乌龙摆尾」「右拦扫」「宿鸟投林」「青龙出水」「三环套月」「风卷荷叶」「虎抱头」「狮子摇头」「仙人指路」「野马跳涧」「射雁式」「小魁星」「白猿献果」「迎风掸尘」「顺水推舟」「流星赶月」「海底捞月」「挑帘式」「黄蜂入洞」「大鹏展翅」「车轮剑」「天马行空」「风扫梅花」「却步抽剑」「如封似闭」「拨云瞻日」4、太极拳「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式」「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肘底看锤」「海底针」「闪通臂」「斜飞式」「白蛇吐信」「双峰贯耳」「指裆锤」「伏虎式」「云手」「金鸡独立」「高探马」「玉女穿梭」「反身撇锤」「转身蹬腿」「搬拦锤」「栽锤」「野马分鬃」「抱虎归山」「十字手」「进步七星」「倒撵猴」「转身摆莲」「弯弓射虎」「如封似闭」三、白驼山1、灵蛇掌「灵蛇出洞」「虎头蛇尾」「画蛇添足」「杯弓蛇影」「蛇行鼠窜」「蛇磐青竹」「万蛇汹涌」「白蛇吐信」2、灵蛇杖法「入门式」「打草惊蛇」「毒蛇吐信」「双龙出海」「怪蟒翻身」「声东击西」「如影随形」「死缠烂打」3、灵蛇拳狸翻蛇行4、星宿摘星功「天外摘星」「飘然出尘」「天狼涉水」「斗转星移」「流星赶月」「织女穿梭」5、灵蛇杖法「入门式」「打草惊蛇」「毒蛇吐信」「双龙出海」「怪蟒翻身」「声东击西」「如影随形」「死缠烂打」6、天山杖法「冰河开冻」「山风凛冽」「天山雪崩」「残阳照雪」「回光幻电」「风霜碎影」「断石狼烟」「长空雷隐」「冰谷初虹」「峰回路转」7、星宿毒掌「腐尸毒」四、丐帮1、逍遥游「蜻蜓点水」「细胸巧翻云」「虚怀若谷」2、降龙十八掌「突如其来」「见龙在田」「鸿渐于陆」「双龙取水」「飞龙在天」「潜龙勿用」「羝羊触蕃」「密云不雨」「神龙摆尾」「或跃在渊」「利涉大川」「鱼跃于渊」「时乘六龙」「震惊百里」「履霜冰至」「龙战于野」「损则有孚」「亢龙有悔」3、打狗棒法「棒打双犬」「拨草寻蛇」「打草惊蛇」「拨狗朝天」「天下无狗」4、田伯光踏雪无痕「夕阳残雪」「腾云驾雾」「鱼翔蓝天」「步履云端」「踏雪无痕」「龙腾万里」5、田伯光快刀「快刀乱麻」「追星赶月」「追魂夺命」「八方风雨」「力劈华山」「一刀两断」五、峨嵋1、凌波微步「瞻忽在前」「动若脱兔」「微尘不惊」「若有若无」「姑射仙人」「静若处子」「瞻忽在后」2、梅花掌「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月满西楼」「雁字回时」「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薄雾浓云愁永昼」「东篱把酒黄昏后」「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除」3、峨嵋剑法「顺水推舟」「风霜碎影」「举案齐眉」「月移花影」「九品莲台」「仙女散花」「浩气清英」4、九阴白骨爪「勾魂夺魄」「九子连环」「天罗地网」「风卷残云」「唯我独尊」六、少林1、少林身法「一苇渡江」「雨燕掠波」「移步换形」「分身化影」「孤骛落日」「鸿雁双飞」「苍龙出水」「稚凤归巢」2、风云手「风满长空」「烈火腾云」「草深雾泽」「天目昭辉」「雷震四方」「水到渠成」「山高林密」「地老天荒」3、千叶如来手「南海礼佛」「金玉瓦砾」「人命呼吸」「镜里观影」「水中捉月」「浮云去来」「水泡出没」「梦里明明」「觉后空空」4、罗汉拳「黄莺落架」「丹凤朝阳」「洛钟东应」「偏花七星」。
少林破壁图说(全)
少林破壁图说(全)少林破壁三十六手,计为:前錾腿、顺手牵羊、滚臂锤、双掖掌、联珠箭, 太公钓鱼,巧挎花篮、抽手点肋、倒提金炉、双换掌, 截腿、捆身大缠、顺水推舟、倒踢紫金冠、金钩挂环, 金鸡抖翎、金蝉脱壳、倒背金人.....第一式撞掌1.甲(带横条运动衣者)、乙双方对面而立。
乙右脚向甲方上半步,下盘呈半马步之势,重心前四后六(即右脚承担体重的四成,左脚承担体重的六成)。
上步同时,右臂直臂立掌由上向下猛劈甲方头面部。
甲方左脚后撤半步,重心后移,以弯曲的左脚支撑身体,右脚掌轻触地面,下盘呈虚步。
同时右掌由右下向左上方斜格,挡开乙方下劈的右掌,使其偏离自己的中线部位。
格挡时,要用柔劲。
(如图1)。
2.格挡后,甲方左手迅速从自己的右臂下穿出上推乙方右臂。
丁方右臂受制,急扬左掌欲劈甲方(如图2)。
3.甲方见势立唧重心前移,下盘呈弓步势。
井以右掌抢先下劈乙方左肩(如图3)。
4.乙方立即以左臂向下再向左外侧格压甲方之右臂,以防左肩受击(如图4),乙方同时借下压之力将受制之右臂抽回。
5.甲方右臂被压下后,顺势抓住乙方之左肘部(如图5)。
6.乙方右脚后撤一步,欲借后退之劲抽回左臂:甲方立即左脚上步跟进,并借前冲之势腰部用カ以右手向上猛推乙方左肘,欲使乙方失重跌倒(如图6)。
7.在乙方重心不稳的情况下,甲方以右脚蹬地向前催动半步,以左掌猛撞乙方前胸或左肋部位。
借进步身体前冲之势撞掌,乙必败北(如图7)。
第二式掖掌1.甲、乙双方对面而立,甲方右脚进半步,下盘呈半马步,重心前四后六,以右掌击乙方之面部,乙方向后左脚撤半步以(如图8)。
2.乙方迅速吸胸,重心后移,随即后右转身,用右手抓住甲方的右腕,左手向上向左托住甲方的右肘。
欲以反臂擒拿法制甲方(如图9)。
3.甲方先将右臂向左侧上方抽带,以卸乙方双手之力,随即向上高举右臂(如图10,11)。
然后,向下猛沉右肘,将右臂抽回身侧,并化解乙方擒拿之势,沉右肘同时,顺势以左掌托住乙方右肘部(图12)。
武功招式图解
茅子曰:古之剑可施于战斗。
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
今其法不传。
断简残编中,有诀歌,不详其说。
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鲜,其势法俱备,固知中国失而求之四裔,不独西方之等韵,日本之尚书也。
备载于左。
剑诀歌电挚昆吾晃太阳,一升一降把身藏。
摇头进步风雷响,滚手连环上下防。
左进青龙双探爪,右行单凤独朝阳。
撒花盖顶遮前后,六步之中用此方。
蝴蝶双飞射太阳,梨花舞袖把身藏。
凤凰攘翅乾坤小,掠膝连肩劈两旁。
进步满空飞白雪,回身骑马去思乡。
初习:眼法,击法,洗法,刺法。
击法有五:豹头击,跨左击,跨右击,翼左击,翼右击。
刺法有五:逆鳞刺,坦腹刺,双明刺,左夹刺,右夹刺。
格法有三:举鼎格,旋风格,御车格。
洗法有三:凤头洗,虎穴洗,腾蛟洗。
二十四势图:举鼎势者,即‘举顶格’也。
法能:顶格上杀,左脚右手‘平抬势’向前,掣击中杀,退步裙拦。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点剑势者,即‘点剑刺’也。
法能:偏闪凑进抢杀,右脚右手‘拨草寻蛇势’向前,掣步御车格。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左翼势者,即‘左翼击’也。
法能:上挑,下压直杀虎口,右脚右手‘直符送书势’向前,掣步逆鳞刺。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豹头势者,即‘抱头击’也。
法能:劈击上杀,左脚左手‘泰山压顶势’向前,掣步挑刺。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坦腹势者,即‘坦腹刺’也。
法能:冲刺中杀,进如崩山,右脚右手‘苍龙出水势’向前,进步腰击。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跨右势者,即‘跨右击’也。
法能:撩剪下杀,左脚右手‘绰衣势’向前,进步横击。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撩掠势者,即‘撩掠格’也。
法能:遮驾下杀,蔽左、护右,左脚左手‘长蛟分水势’向前,掣步钻击。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御车势者,即‘御侧格’也。
法能:架御中杀,左脚右手‘冲锋势’向前,退步凤头洗。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展旗势者,即‘展旗击’也。
法能:剪磨上杀,左脚左手‘托塔势’向前,掣步点剑。
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看守势者,即‘看守击’也。
八卦掌不传之秘“七十二招”图解教学
八卦掌不传之秘“七十二招”图解教学“七十二招”是八卦门的不传之技击绝招,为了更好的普及八卦掌文化,将其发扬广大,先将左右撇皆练的七十二招右撇(正撇)介绍给广大八卦掌爱好者参考。
一、子胥过关动作1:对方出右拳(掌)攻击我,我向左跨左步,向前上右步,同时,向对方右臂外侧穿右掌,左掌屈肘护胸;目前视(图1)。
要点:手脚动作要协调,穿掌劲由膀根发出。
动作2:换手,用左手抓捋对方右手腕并上抬,向前大上左步,头向对方右腋下钻,同时屈右腿;目视前下方(图2)。
要点:换手和上步、头向腋下钻和屈腿动作要一气呵成。
动作3:借向对方腋下钻出之机,伸右腿踹对方右膝窝,使对方跌倒;目视前下方(图3)。
要点:踹对方膝窝之劲由胯根发出。
二、霸王捆猪(屠者捆猪不用绳)动作1:对方出右拳(掌)攻击我,我向对方右腕外侧穿右掌,同时向右侧捋带对方,左掌向对方头部穿出;目前视(图4)。
要点:捋带劲由收缩膀根发出,要有力度和速度。
动作2:左手继续向对方鼻眼处穿出(穿鼻刺目);对方伸左手迎拒我进攻之左手,我左手变穿为捋带,向左下方捋带对方左手,使之封住对方右手,右手向对方鼻眼处穿出;目前视(图5)。
要点:捋带和穿掌,要有速度和力度,劲要整。
动作3:对方如避开我穿鼻刺目之掌,我可变穿为拍,拍击对方肩部,使对方跌倒;目视前下方(图6)。
要点:拍击和捋带,要有速度和力度,劲要整。
三、秋风扫叶(秋风扫落叶)动作1:对方出右拳(掌)击我,我上右步的同时,向对方右臂外侧穿右掌;目前视(图7)。
要点:手脚动作要协调,穿掌劲由膀根发出。
动作2:向对方右腿外侧上左脚,勾住对方脚后跟;同时向对方面部穿左掌;目前视(图8)。
要点:手脚动作要一气呵成。
动作3:借对方出左手阻截我左手之机,我左手变穿为捋带,向自身左侧捋带,使对方失根倒地;目视前下方(图9)。
要点:捋带和勾住对方脚跟要同时动作,劲要整。
四、金钩吊瓶(金钩吊玉瓶)动作1:对方出右拳(掌)攻击我,我向左跨左步,向前上右步,伸右手捋带对方右手腕;目前视。
武林秘籍红拳通背详细图解,收藏学习,“学会后天涯任君行”
武林秘籍红拳通背详细图解,收藏学习,“学会后天涯任君行”红拳通背,即十二连环通背拳。
此拳套共十二法二十四段。
其拳势名称为:九牛八马、坐马平裆、十字勾搂、肘子挎灯、燕子喝水、鹞子入林、玉环步、鸳鸯腿、千子捶、连二赶、缠腰锁、旋风绞。
二百年来为红拳邢家门人世代相传,向为拳家视为秘技轻不传人。
该拳是培养红拳劲力,侧身换膀,力法快长的钥匙。
以步定身动,左右极度拧转为核心动作,以步动身动为辅佐。
以段落动作行进为形式,又以不同人体重心不同步法(上有并步,中有马弓步,下有仆步)和不同的动作难度,采用双轨性的训练法,每法往返两段为终段运行,每段有三组,每组有三势的重复。
以每法双段六组十八动计算,通背拳套共十二法,即为二十四段七十二组达二百七十六动之多,运动数量之多,强度之大,可谓经拳系列中独一无二。
练习中不仅对手眼身,精气神方面有严格要求,还特别强调动作速度的缓慢均匀,劲力柔长。
呼吸配合,绵细如丝,不闻其声。
其传统单势手法重复训练法。
乃久练必精、单操制胜之重要手段。
此种超大数量的法段组势顺逆向训练,亦是红拳跑拳打手的制胜秘技和法宝。
该拳套势法中,鸳鸯腿和之字步、玄字步等特殊步法训练,则是“手一动三发,步一动三空”的实战绝招的步法基础。
拳诀九牛八马坐马平裆十字勾搂肘子挂灯燕子戏水玉环步鸳鸯腿千子捶鹞子入林连二赶缠腰锁旋风搅(三)动作名称:预备势第一段; 九牛八马1、十字手2、撑补势3、撑补势4、立撑拳5、盖、搂、扭、掼拳6、立撑拳7、盖、搂、扭、掼拳8、立撑拳9、盖、搂、扭、掼拳10、挂冲、补拳第二段:同于第一段2-10的动作。
第三段: 坐马平裆1、立撑拳 5、立撑拳2、平裆拳 6、平裆拳3、立撑拳 7、挂冲拳4、平裆拳第四段:同于第三段1-7的动作。
第五段: 十字勾搂1、外挂箭手 4、分心掌2、分心掌 5、外挂箭手3、外挂箭手 6、分心掌第六段:同于第五段1-6的动作。
第七段: 肘子挂灯1、外挂箭手 6、外挂箭手11、外挂箭手2、退步卸手 7、退步卸手12、退步卸手3、击肘反背 8、击肘反背13、击肘反背4, 双滚、撑拳 9、双滚、撑拳14、双滚、撑拳5、肘子挂灯10、肘子挂灯 15、肘子挂灯第八段:同于第七段1-15的动作。
少林内功五拳图文详解
少林内功五拳图⽂详解少林内功五拳三武组所谓五拳者,即龙、虎、豹、蛇、鹤五法也。
⾃梁代达摩禅师传先天罗汉拳⼗⼋⼿以后,直⾄⾦元时⽩⽟峰披剃⼊⼭,整理少林技术,加以研究,由⼗⼋⼿⽽增⾄⼀百⼆⼗⼋⼿,于此⼀百⼆⼗⼋⼿中,更分为龙、虎、豹、蛇、鹤五拳。
⽩⽒之意,谓⼈之⼀⾝,精、⼒、⽓、⾻、神,皆须加以锻炼,使互相为⽤,使克臻上乘。
盖精不练不固,⼒不练不强,⽓不练不聚,⾻不练不坚,神不练不凝也。
五拳者,即可以练精、⼒、⽓、⾻、神之法也,故创此五势,使内外并修,⽽达于化境也。
龙拳练神。
练习之时,⽏须使⽤外⼒,唯须暗中役⽓,使注丹⽥,⽽周⾝活泼,两臂则沉静不动,使⼿⼼⾜⼼与⽅⼨相印,此所谓五⼼相印者是也。
如此练去,功成之时,竟如神龙⾏空,灵活⾃在矣。
虎拳练⾻。
⾻之在于躯⼲,所占之位置极重。
⾻若不坚,则⽓⼒⾃⽆施,故必⽤虎拳以练之。
练时须运⾜全⾝之⽓,使腰背坚实,臂腿牢壮,腋⼒充沛,起落有势,怒⽬强项,两⼿虎⽖之状,有如猛虎出⼭之势。
豹之为物,其⾝体之雄伟与形状之威武,皆不及虎,⽽⼒则过之,且腰肾坚强于虎,故善于跳跃,以之练⼒,最为合宜。
练习豹势,务宜两⼿紧握,五指如铁⽖钢钩,全⾝宜⽤短马为起落,⽽⿎其⼒于全⾝。
此等法则⼜名为⽩豹拳,以形似也。
蛇拳练⽓。
蛇之为物,游⾏夭矫,节节灵通。
⼈⾝之⽓,亦贵于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
其未着物也,若甚⽆⼒;及其着物,则⽓之收敛,胜于勇夫。
练蛇拳者,正所以使其⽓有如长蛇之游⾏,⽽节节灵通也。
练此拳时,宜柔⾝⽽出,臂活腰灵,两指相骈,起落⽽推按之,以似蛇⼝之⾆。
且屈折回环,有⾏乎不得不⾏、⽌乎不得不⽌之意,练刚为柔,所谓⾏⽓如虹者,即此是矣。
鹤拳练精。
鹤之为物,虽属⽻禽,顾其精⾜神完,⽽克享⼤年。
⼈⾝最重要之物,亦厥唯精神,故宜⽤鹤拳以练其精。
练此拳时,宜缓急得中,凝精铸神,舒臂运⽓,所谓神⽓相合、⼼⼿相印者是也。
上述五拳,如能练⾄精纯之境,则精固、⼒强、⽓聚、⾻坚、神凝。
五者相合,互相融化,为⽤之妙,不可尽⾔;倘以制⼈,则⼀举⼿⼀投⾜之间,纵顽强之敌亦可折服,且出之轻描淡写,⽽并不须穷形尽相也。
武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手法练习图
(-)冲拳预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拳抱于腰间,拳心朝上(图 6-1-4-1)。
动作说明:右拳从腰间旋臂向前猛力冲出,力达拳面,目视前方(图 6- 1- 4-2)。
要点:挺胸、收腹、直腰、出拳快速有力,做好拧腰、顺肩、急旋前臂的动作。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冲拳无力。
纠正方法:强调拧腰、顺肩、急旋臂、动作快速。
(2)冲拳力点不准。
纠正方法:击靶练习。
(3)拳面不平、屈腕。
纠正方法:讲解拳在攻防中的作用及受力分析。
(4)拳从肩前冲出。
纠正方法:强调肘贴肋运行,使拳内旋冲出。
教法提示:(1)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
(2)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
(二)架拳预备姿势:同冲拳(图 6- 1- 5- 1)。
动作说明:右拳向右上方架起,拳眼向下,目视左方(图 6-1-5-2)要点:松肩、肘微屈、前臂内旋,力达前臂外侧。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1)摆臂不顺,架拳不够稳健、舒展。
纠正方法:摆臂要松肩,架拳时前臂内旋、突停。
(2)经体侧架拳,动作路线不对。
纠正方法:利用对方打来之拳,体会上架要求。
教法提示:(1)先慢做,体会上架位置,然后再加快练习。
(2)同冲拳( 2)。
(三)推掌预备姿势:同冲拳。
动作说明:右拳变掌,以掌外沿为力点向前猛力推出,目视前方(图6-1-6)。
要点:同冲拳,注意沉腕、翘掌、力达掌外沿。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同冲拳。
教法提示:同冲拳。
(四)亮掌预备姿势:同冲拳(图 6- 1- 7- 1)。
动作说明:抖腕亮掌,臂成弧形举于头上,目视左方(图 6-1-7-2)。
.要点:抖腕、亮掌与转头要同时完成。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以臂部动作为主,抖腕动作不明显。
纠正方法:经常做抖腕练习,提高腕部的灵活性。
(2)亮掌与转头不一致。
纠正方法:做亮掌时,用信号或语言提示转头。
教法提示:(1)先练习摆臂、抖腕、亮掌、转头动作,而后进行完整动作练习。
(2)同冲拳( 2)。
少林七十二绝技
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七十二绝技:一指金刚法双锁功足射功拔钉功抱树功四段功一指禅功铁头功铁布衫功排打功铁扫帚功竹叶手蜈蚣跳提斤斤仙人掌刚柔法朱砂掌卧虎功泅水术千斤闸金钟罩锁指功罗汉功壁虎游墙术鞭劲法琵琶功流星桩石锁功铁臂功弹子拳柔骨功蛤蟆功穿帘功鹰爪力铁牛功鹰翼功阳光手门裆功铁袋功揭谛功龟背功蹿纵术轻身术铁膝功跳跃法摩插术石柱功铁砂掌一线穿吸阴功枪刀不入法飞行功五毒手分水功飞檐走壁法翻腾术霸王肘拈花功推山掌马鞍功玉带功阴拳功沙包功点石功拔山功螳螂爪布袋功观音掌上罐功合盘掌致命三十六穴部位: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建里穴: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中华传统文化之《少林七十二绝技》详解(全)
中华传统文化之《少林七十二绝技》详解(全)“少林七十二艺”通常被认为是少林功夫的总称,与“擂台”、“机关木人”等常在传说和近代的武侠小说中被称作神功,使其在神秘的面纱背后难现“庐山真面目”。
据《少林拳谱》记载,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称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内功,均在少林门中秘传,但无详细文学记载。
少林七十二艺的名称分别是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腿踢、金钟罩功、铜砂掌(竹叶手)、蛇形术(蜈蚣跳)、提千斤、罗汉功、铁头功、四段功、铁布衫功、双锁功、上罐功、石锁功、铁珠袋、千斤闸、鞭劲功、分水功、玉带功、鹰翼功、跳跃法(登高超远法)、霸王肘、一指金刚法、拔钉功、一指禅功、石椿功、金钟罩、铁牛功、旋风掌、卧虎功、拔山功、金龙手、推山掌、踢椿功、鹰爪功、斩魔剑、玄空拳、金砂掌(摩擦术)、铁砂掌、飞行功、枪刀不入法、五毒追砂掌(五毒手)、飞檐走壁法、一线穿、蹿纵术、金铲指、揭谛功、梅花椿、拈花功、螳螂爪、跑板功、闪战法、金刀换掌功、轻身术、铁膝功、陆地飞行术、穿廉功、浪裹功(泅水术)、点石功、琵琶功、柔骨功、壁虎游墙术、门裆功、翻腾术、布袋功、蛤蟆功、千层纸功、弹子功、锁指功、追风掌功、软玄功。
发展历程金警钟《少林七十二艺》关于少林寺,在元代后,常住院(和尚居住的地方)分成了东、西、南、北四个院,并且各院宗师自掌门户、特别在武功方面,各自收徒,秘传单传,彼此保密,造成了即使同是少林寺和尚,师傅不同,所学到的功夫也有差别的局面,这种现象一直流传到今天。
“少林七十二艺”,就是在上面所谈的背景下出现的。
那是在1924年,有个叫金警钟的先生到少林寺访问,与当时的少林寺方丈、远近闻名的武术高手妙兴大和尚切磋武艺,取其精华,并根据少林寺旧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说,以及自己的武功底子,编著了《少林七十二艺》一书,从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艺”之说。
但是它毕竟大部分取材于妙兴和尚,而妙兴和尚仅为少林寺西院武功的代表,所以,很难全部代表少林寺武功。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一、功法之青柳念文创作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今朝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间隔).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诀曰:立品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今朝视;吸气时胸部扩大,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反复停止8-20次.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呆若木鸡.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抬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极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根着地.反复8-20次.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品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根,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眼前.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持续5-10次.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眼前.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眼前;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停止.随呼吸反复5-10次.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第六势:出爪亮翅势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瞋目平视前方,随势脚根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根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持续8-12次.诀曰:挺身兼瞋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5-10次.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停止,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5-10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杜口,起安身无斜.第九势:青龙探爪势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反.持续5-10次.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可能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手下落,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持续5-10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停止,动作如前.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第十一势:打躬势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捧首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根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20次.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第十二势:工尾势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俯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根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根着地;如此反复21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侧举,屈伸7次.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思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指导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表里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辟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畅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标.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入为出,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二、操练方法基本手型:1、握固:大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2、荷叶掌:五指伸直,张开.3、柳叶掌:五指伸直,并拢.4、龙爪:五指伸直、分开,拇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内收.5、虎爪:五指分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见图).基本步型:1、弓步:两腿前后分开一大步,前腿屈膝前弓,大腿斜向地面,膝与脚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内扣;后腿自然伸直,脚根蹬地,全脚掌着地.2、丁步:两脚左右分开,间距约10至20厘米.两腿屈膝下蹲,前腿脚根提起,脚尖着地,虚点地面,置于后脚足弓处;后腿全脚掌着地踏实.3、马步:开步站立,两脚间约为自己脚长的2-3倍,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各式动作:1、预备势:两脚并拢站立,两手自然下垂;下腭微收,唇齿合拢,舌自然平贴上腭;目视前方.此式的功理与作用为安好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开立,两膝微屈.两臂自然向前抬至平举,掌心相对.两臂屈肘回收,两掌合于胸前,目视前下方,松肩虚腋,以达气定神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和体液调节之功效.第二式: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肘抬平,两掌伸平,手指相对,掌心向下.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目视前下方.功理与作用:提高肩、臂的肌肉力气,改善肩关节的活动才能,改善呼吸功能及气血运行的作用.第三式:韦驮献杵第三势松腕,两臂向前平举内收至胸前平屈,掌心向下,掌与胸相距约一拳.两掌同时内旋,翻掌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外展,约与肩平.身体重心前移至前脚掌支撑,提踵;两掌上托至头顶,掌心向上,展肩伸肘;舌抵上腭,咬紧牙关.功理与作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提高上下肢的肌肉力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第四式:摘星换斗势左摘星换斗势.接上式,两脚根缓缓落地;两手握拳,拳心向外,两臂下落至侧上举.两拳伸开变掌,掌心斜向下.身体左转,屈膝;右臂上举经体前下摆至左髋关节外侧“摘星”,右掌自然张开;左臂经体侧下摆至体后,左手轻贴命门(见图).右摘星换斗势:与左摘星换斗势动作相同,惟方向相反.功理与作用:壮腰健肾、延缓衰老、增强颈、肩、腰等部位的功能.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势右倒拽九牛尾势.接上式,双膝微屈,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侧后方约45度撤步;右脚根内转,右腿屈膝成右弓步;同时,左手内旋,向前、向下划弧后伸,小指到拇指逐个相握成拳,掌心向上;右手向前上方划弧,伸至与肩平时小指到拇指逐个相握成拳,掌心向上,稍高于肩,目视右拳(见左图).身体重心后移,左膝微屈;腰稍右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右臂外旋,左臂内旋,屈肘内收;目视右拳.身体重心前移,屈膝成弓步;腰稍左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两臂放松前后伸展;目视右拳(见右图).身体重心前移至右脚,左脚收回,右脚尖转正,成开立姿势;同时,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下方.左倒拽九牛尾势与右倒拽九牛尾势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功理与作用:疏通夹脊和调练心肺之作用,改善软组织血液循环,提高四肢肌肉力气及活动功能.第六式:出爪亮翅势接上式,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右脚收回,成开立姿势;右臂外旋,左臂内旋,摆至侧平举,两掌心向前,环抱至体前,随之两臂内收,两手变柳叶掌立于云门穴前,掌心相对,指尖向上(见右图).展肩扩胸,松肩,两臂前伸,转掌心向前,成荷叶掌,指尖向上.松腕,屈肘,收臂,立柳叶掌于云门穴.左手内旋,掌心向下.随后右手由胸前内收经右腋下后伸,掌心向外;左手由胸前伸至前上方,掌心向外.躯干稍左转;右手经体侧向前上摆至头前上方后屈肘,由后向左绕头半周,掌心掩耳;左手经体侧下摆至左后,屈肘,手背贴于脊柱,掌心向后;头右转,右手中指按压耳廓,手掌扶按玉枕(在头后部).目定势后视左后方.身体右转,展臂扩胸.屈膝;同时,上体左转,右臂内收,含胸;左手沿脊柱尽可能上推;目视右脚根.直膝,身体转正;右手向上经头顶上方至侧平举,左手经体侧向上至侧平举,两掌心向下.左九鬼拔马刀势.与右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功理与作用:脾、胃、肾得到摩动,改善各关节的活动功能.第八式:三盘落地势左脚向左侧开步,两脚间隔约宽于肩,脚尖向前,目视前下方.屈膝下蹲,沉肩,坠肘,两掌用力下按至约与环跳穴同高,两肘微屈,指尖向外,口吐“嗨”音,音吐尽时,舌尖向前轻抵上下牙之间(见右图).翻掌心向上,肘微屈,上托至侧平举,缓缓起身直立,目视前方.功理与作用:使体内真气在胸腹间相应地降、升,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可增强腰腹及下肢力气,起到强腰固肾的作用.第九式:青龙探爪势左青龙探爪势.接上式,左脚收回半步,约与肩同宽.两手握固,两臂屈肘内收至腰间,拳轮贴于章门穴(在腹侧部第11肋游离端稍下方),拳心向上;然后右拳变掌,右臂伸直,经下向右侧外展,略低于肩,掌心向上.右臂屈肘、屈腕,右掌变“龙爪”,指尖向左,经下颌向身体左侧水平伸出;躯干随之向左转约90度,目视右掌所指方向.“右爪”变掌,身体左前屈,掌心向下按至左脚外侧;躯干由左前屈转至右前屈,并带动右手经左膝或左脚前划弧至右膝或右脚外侧,手臂外旋,掌心向前,握固.上体抬起,直立;右拳随上体抬起收于章门穴,掌心向上.右青龙探爪势与左青龙探爪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功理与作用:疏肝理气、调畅情志、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功能.第十式:卧虎扑食势左卧虎扑食势.接上式,右脚尖内扣约45度,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身体左转约90度;两手握固于腰间章门穴不变,目随转体视左前方.左脚向前迈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提至肩部云门穴,并内旋变“虎爪”,向前扑按,肘稍屈;目视前方(见上图).躯干由腰到胸逐节屈伸,重心随之前后适度移动,同时两手随躯干屈伸向下、向后、向前绕环一周.随后上体下俯,两“爪”下按,十指着地.后腿屈膝,脚指着地,前脚根稍抬起,随后塌腰、挺胸、抬头、瞪目,稍停顿(见下图).起身,双手握固收于腰间章门穴,身体重心后移,左脚尖内扣约135度;身体重心左移;同时,身体右转180度,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右卧虎扑食势与左卧虎扑食势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功理与作用:可以使经脉得以疏伸及调养,同时可以调和手足三阴之气.改善腰腿肌肉活动功能,起到强健腰腿的作用.第十一式:打躬势接上式,起身,身体重心后移,随之身体转正.右脚尖内扣,脚尖向前,左脚收回,成开立姿势,同时两手随身体左转放松,外旋,掌心向前,外展至侧平举后,两臂屈肘,两掌掩耳,十指扶按枕部,指尖相对,以两手食指弹拨中指击打枕部7次(即鸣天鼓),目视前下方.身体前俯由头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由上向下逐节缓缓牵引前屈,两腿伸直;目视脚尖,停留片刻(见右上图).由骶椎至腰椎、胸椎、颈椎、头,由下向上依次缓缓逐节伸直后成直立,同时两掌掩耳,十指扶按枕部,指尖相对;目视前下方(见右下图).重复三遍动作,逐渐加大身体前屈幅度.第一遍前屈小于90度,第二遍前屈约90度,第三遍前屈大于90度.功理与作用:背部的督脉得到充分锻炼,可以使全身经气发动,阳气充足,身体强健.可改善腰背及下肢的活动才能.第十二式:掉尾式接上式,起身直立后,两手蓦地拔分开双耳,手臂自然前伸,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内.屈肘,翻掌前伸,掌心向外(见左图).然后屈肘,转掌心向下内收于胸前,身体前屈塌腰、抬头,两手交叉缓缓下按,目视前方(见右图).大哥和体弱者身体前屈,抬头,两掌缓缓下按可至膝前.头向左后转,同时臀向左前扭动,目视尾骶骨小节.两手交叉不动,放松还原至体前屈.高血压、颈椎病患者和大哥体弱者,头部动作应小尔轻缓.别的,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身体前屈和臀部扭动的幅度和次数.功理与作用:可以使任脉、督脉及全身气脉在此前各势动作锻炼的基础上得以调和,练功后全身舒适、轻松.可强化腰背肌肉力气的锻炼,有助于改善脊柱各关节和肌肉的活动功能.收势接上式,两手松开,两臂外旋;上体缓缓直立,同时两臂伸直外展成侧平举,掌心向上,随后两臂上举,肘微屈,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见左图和右图)松肩、屈肘,两臂内收,两掌经头、面、胸前下引至腹部,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重复以上两个动作三遍.两臂放松还原,自然垂于体侧;左脚收回,并拢站立;舌抵上腭;目视前方.功理与作用:通过上肢的上抱下引动作,可引气回归于丹田.起到调节全身肌肉、关节放松的作用.(易筋经操练方法先容至本期竣事,下一期我们将继续先容第二种健身气功“五禽戏”的操练方法.)。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
武林秘籍少林五形八法拳详细图解“少林五形八法拳”结构严谨,刚柔相间,简练朴实,易学易用,便于自学。
这里介绍的这趟拳术,是根据传统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依其特点、风格而从中选编出的二十个动作。
适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初学者练习。
本文所指穴位,请参照附图。
正身拱立二虎争威卧虎扑食饿虎抱石搬石寻路潜身入洞黑虎推山饿虎揽食豹子撞林迎风双探乌龙探水黑虎抖爪五爪探顶黑虎钻林豹子抖尘白蛇初探白鹤单息白虎望月金豹擂石虎尾揽林潜身入洞白鹤寻食正身拱立1、起势(正身拱立势)直立,两掌并拢相合。
掌尖高与鼻端齐,眼看两中指尖。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舌抵上堂,下颏内收,扣齿,精神贯注(气沉丹田),肩部不可上耸,胸腹内含,呼吸均匀、自然。
2、马步双冲拳(二虎争威势)①左脚向左迈出一步,两腿弯曲成马步。
两掌向下分别向左右划弧并收于腰侧握拳,拳心向下,随势用意念将气吸至“命门”,眼看前下方。
(图2)②上动不停,两拳迅速由腰侧向前平行冲出,拳高与肩平,拳心向下,同时呼气(用意念将气充至丹田)。
眼看正前方(图3)。
要领:以上动作要连贯、迅速、准确。
马步不可移动,保持腿正。
胯圆、肩平、身直、扣足展膝,五趾抓地,腰背平齐。
两眼随拳冲出时看正前方。
要做到功架稳固、扎实。
呼吸顺达。
3、虚步虎爪势(卧虎扑食势)接上动,两拳变掌外旋成掌心向上时配合吸气,随即屈肘向下,两掌分加紧经两胯侧向上举臂翻腕内扣,形成虎爪(掌心内含向下),呼气;同时重心右移,左脚尖内收点地,成左虚步。
头部随势向左转,眼看左虎爪(图4)。
要领:虚步与两手的动作要配合协调,两掌经两胯侧时左脚内收,两掌成虎爪时脚尖点地。
两臂要有沉、托的含意,两肘平行抬起,肩部不可上耸,腹部内收,气沉丹田。
十指用力内扣,意念贯于十指尖。
虎爪要做得圆满。
4、左弓步撞爪(饿虎抱石势)接上动,身体略向左转,吸气,左脚向左迈出成左弓,左虎爪收回置于腹前,爪心向下。
右虎爪从右肩侧向前推出,同时配合呼气。
眼看右爪(图5)。
武当密传五形功图解
武当密传五形功图解。
第⼀式起式⾝体⾃然直⽴,两腿微曲,双脚适分;两⼿下垂,虎⼝圆张。
头轻灵上顶,腭内收,⾆上顶,松肩沉肘,脚趾抓地,提肛。
要求呼吸⾃然,闭⽬调息使之⼼平意静。
第⼆式引⽓归元两⼿缓缓分开,⼿⼼相对上抬,于胸前⾄丹⽥处画平圆,动作要求叙缓⽽平稳。
呼吸深沉,吸⽓时⾝体下沉,呼⽓时⾝体上浮,反复三次;做到吐故纳新,引⽓归⼊丹⽥。
第三式浑元⼀⽓双⼿由丹⽥处,往上提⾄胸前,向前平撑开双臂抱圆,中指相对,⼿⼼朝内。
要求含胸拔背,沉腰坐跨,⾝体成圆形;呼吸⾃然,有⽓从丹⽥⾏⾄全⾝,上下浑元⼀⽓之感。
第四式霸王举⿍双肘内合,双⼿腕内旋,⼿⼼朝上托起,⾄头顶后,⼗指相对;要求双⼿尽⼒朝上顶,全⾝上拔,有与天⽓相接之势。
之后,紧握双拳,拳⼼朝向⾯部,翻拧下拉;同时全⾝下沉。
第五式伏地寻根⼿⾄胸前散开双拳,腰下弯,同时,⼿背顺贴着腰部上举,转肩⼿⼼朝下,⼿触地后双⼿⼗指相对上提,起腰直⽴;做这⼀式时要有抓取⼤地灵⽓之感。
第六式⽞龟揽⽉双⼿上提,经胸、⾯部上举⾄头顶,双⼿经过胸部时翻腕,⼿⼼朝上,尽⼒朝上托顶,同时⾝体上拔,到极点时,仰头转腕⼗指朝天;⽽后⼿习相对,双⼿下坠。
要求做这⼀式时眼随⼿⾛,双腿微屈,腰下沉,并配合呼吸。
第七式⾦龟戏⽔腰朝右⽅旋转,右⼿随腰,左⼿同时前伸画⼩平弧后回⾄腰间,同时以右脚根为轴内扣,重⼼移⾄右腿,左脚随腰伸落于前⽅适当处,以站稳为宜;右⼿以肩为轴,从腰侧移⾄前腭⾼度。
连续作完以上动作后,换⽅向,即左脚内扣,重⼼慢移⾄左腿,右⼿画弧下按⾄腰,左⼿由下拧转后上托⾄⾯前腭⾓⾼度。
这⼀式要反复做三遍。
做这⼀式时,要求双膝⼸弯,腰腿下沉,圆裆,脊背正直,⼗指松⽽不泄。
第⼋式⾦龟吐丹双⼿由上式的上下位置,合⾄⼿掌相对,平伸胸前。
全⾝向前,前脚根⽤⼒朝后顶;⼿合⾄原位,⾝移⾄后坐。
做这⼀式时,要求⼿臂张圆,眼朝朝正前⽅远望,沉腰⼸膝。
⽤⿐呼吸,吸时犹有⼀⽓团⼊⼝。
上⾝如波状运动。
这⼀式要反复做三次,⽽后转体换⽅向,再重复做上式“⾦龟戏⽔”。
降龙十八掌图解图
降龙十八掌图解图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想学绝世武功吗降龙十八掌图解(图)见龙在田:出自坤卦,辞曰:“见龙在田,大贞”就是说看见龙在田中会有好事发生。
这一招掌力霸道异常,为降龙十八掌最强的一招,取名见龙在田,既是说一掌打去,敌人完蛋大吉.飞龙在天: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样源于周易。
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飞龙即翱翔在天空的龙,飞龙在天,看尽世事,所以能发现大人(有道德的人)。
这一招由上势下,借惯性伤人,正如飞龙借有德者而扬名,威力奇大。
鸿渐于陆:出于渐卦,渐指妇女,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大雁降到平地上,他的羽毛可以被妇女用来装饰。
此招之用,在一个巧字,藏巧于拙,用羽为仪。
或跃在渊:降龙十八掌中的一招,同样源于周易“龙跃于渊”。
羝羊触蕃:出自大壮卦,辞曰:“羝羊触藩,赢其角”两只羊角力,赢的用的是它的角。
这招用途是说要用有力点来伤敌。
但“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邃。
”运用不当相信会反受其害。
潜龙勿用:源于坤卦,辞曰:“潜龙勿用”,龙潜于渊,其志难测,所以不可用。
此招劲收于内凝而不发,但若有敢试其锋芒者,必受其殃。
利涉大川:源于同仁卦,同人既是同志,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有好朋友聚集起来,畅通无阻,所以去危险的地方也变得安全了。
此招表面平平无期,实质上力聚于掌,正如好友的聚集,难凝而易散。
如中此招,必定全身筋脉尽碎,死的苦不堪言!神龙摆尾:本名履虎尾,出入履卦,履既踏,辞曰:“眇能视,跛能履,履护尾,咀人”意思是说人瞎了一只眼睛还能看见东西,瘸了一条腿还能走路,但是如果不小踏上了老虎的尾巴,就会被它吃掉。
这招专攻背后之人,劲道奇猛,实为降龙十八掌的救命绝招。
密云不雨:出自乾卦:,辞曰:“密云不雨,时或有风”雨云很多了但不下雨,那是由于在等待着刮风。
此招不在于密云不雨,密云不雨只是力量的积累,而真正的杀手却在时或有风上,风声(时机)一起,敌人便万劫难逃了。
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白猿如意通背拳(图解第一段飞身箭弹)
功夫套路和技击用法——白猿如意通背拳(图解第一段飞身箭弹)一、第一段飞身箭弹1.起势(1)两腿相并直立,两脚尖正对前方,两臂松垂置于体侧,直腰挺胸头正,两眼平视前方,神情自然(图4 -1)。
(2)两手臂由体侧向前直臂上举,达于肩平,上举时用两手之大拇指侧向上领劲,两手心相对,身体其余各部不动(图4-2)。
(3)两臂微屈肘,由上向体前下方按掌,手之下按走一圆弧形线,达至于腰平处,力贯掌心。
两腿随按掌同时屈膝下蹲。
至近于水平处,两眼随按掌由平视变为前下视(图4-3)。
(4)两脚不动,右手以腕带臂由体前向右抹,肩平手平,力达掌外沿,身体随抹掌右转,两眼向右扫视,左掌随之回按腰间(图4-4)。
(5)右手回收腰间处,手心对腰,右脚向体右侧跨出一步,同时,左手以掌从腰间向体右横捡,力达掌心,身随掌力右转,左脚屈膝撑劲(图4-5)。
(6)右脚再向体前方跨出半步,左脚在后蹬送,右脚屈膝下蹲,左腿微屈后蹬。
同时,右手握透骨拳由腰间向体前打出钻拳,左臂随钻拳而回收于腰间,以掌贴身,眼视前方,身向左扭转(图4-6)。
(7)左脚由后向体前上步,脚尖内扣,屈膝半蹲,身体随左脚上步内扣向右转身。
同时,左掌由腰间向上经耳侧做上穿掌,力达于指尖,右拳变掌,回收臂经腰间弧形运动做缠掌,手心向上,右脚重心移至左脚后,脚跟提起(图4-7)。
(8)右脚外摆,身体向右后转体1800,左脚内扣旋转,脚掌撑地,右缠掌变为向右下方穿插掌,掌心向下,左掌由头上方变向体前方横掮,肘微屈,力达掌心,眼视手前方(图4-8)。
【要求】(1)起势组合动作要轻、柔。
(2)动作要连贯,转身要敏捷。
(3)头部要始终保持端正。
【要点】举臂抬手意在先,按掌蹲身眼视前。
摸掌拧腰莫着急,上步钻拳手脚齐。
摆扣步法粘稳沉,缠掌转身护己身。
2.右摸鱼势接上动。
左脚上步,两脚平行开立约四脚距离,左掌由体前向右侧抹搂回收于腹前,掌根贴腹,右掌由下向右向前掮摸,力达掌心,至体右侧前方,身体重心上升,膝微屈,右脚跟稍提起,重心偏重于左足,眼视右手前方(图4 -9)。
中国神功绝技大全
两肩强壮法(四十天成功)
精力舒畅法(九天成功)
元气充足法(九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功)
拳头抵棍法
破手腕被拿法
破双手抓腕法
破抓胸法
破卡喉法
破前面抓住头发法
破后面抓住头发法
破从后面箍抱法
破匕首下刺法
破匕首上刺法
破匕首刺腹部法
破匕首从后面威胁法
破手持短棒攻击法
破用椅子等攻击法
破抓住手臂法
破从后勒脖子发
中国神功绝技大全
中国神功绝技大全
10
飞檐走壁法
壁虎游墙术
轻身术
飞行功
梅花桩功
枪刀不入法
铁布衫功
金钟罩
吸阴功
一指禅功
拔钉功
拔山功
朱砂掌
一指金刚法
铁砂掌
阴柔法
刚柔法
抱树功
铁臂功
铁头功
一足可扫十人法
空拳击人法
口中飞针法
口弹中人法200天
口弹中人法(二)200天
口弹中人法(三)100天
利刀割臂不伤人法
全体筋脉强壮法(二十一天成功)
破从侧面抱住法
破被抓胸部法
破抓肩法
破从后面抱腰法
破被推胸法
破被压住身体法
破从后面抓住头发法
破数名歹徒法
破身后被搂抱、前方遭攻击法
人体三十六致命要穴秘术
武功秘籍
初级长拳一路动作名称及动作图解
第一段第三段
(一) 起势 (十八) 虚步上架
(二) 马步双劈拳(十九) (提膝)马步下压
(三) 弓步冲拳(二十) 弓步冲拳
(四) 蹬腿冲拳(二十一) 马步冲拳
(五) 马步冲拳 (二十二)虚步上架
(六) 马步双劈拳 (二十三) (提膝)马步下压
(七) 弓步冲拳 (二十四)弓步冲拳
(八) 蹬腿冲拳 (二十五)马步冲拳
(九) 马步冲拳
第二段第四段
(十) 上步推掌 (二十六)弓步双摆掌
(十一) 弓步推左掌 (二十七)(仆步)弓步撩掌(十二) 弓步搂手砍掌 (二十八)推掌弹踢
(十三) 弓步穿手推掌 (二十九)弓步上架推掌
(十四) 上步推掌 (三十)弓步双摆掌
(十五) 弓步推右掌 (三十一) (仆步)弓步撩掌(十六) 弓步搂手砍掌 (三十二)推掌弹踢
(十七) 弓步穿手推掌 (三十三)弓步上架推掌
(三十四)收势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少林醉拳套路图解(上)]少林达摩剑豆瓣
[少林醉拳套路图解(上)]少林达摩剑豆瓣预备势:两腿并步站立;两手五指并拢,两臂直臂贴靠于两腿外侧;挺胸、收腹,目视前方(图1)。
第一段(一)童子拜佛承上。
两腿不动;上体微右转;两臂直臂左右缓慢上抬,掌心向上,当两臂接近抬平时,两手腕抖挑成立掌;同时,双眼先随右手上抬,抖腕时猛摆头向左前方看(图2)。
随即,右脚向右后方稍跳退半步,左脚向右脚右后方稍跳插步并同时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左掌上抬、内收下画落于右胸侧成立掌,右手下抄上挑经体前侧向右上方画弧亮掌;双眼随右手,随视后在抖腕亮掌的同时摆头向左(图3)。
(二)孤拐穿云承上。
身体上挺前冲;左脚向左前跨步支撑身体,右脚面绷平直腿向前上方弹踢;同时,左手下滑挑腕微屈肘上抬,手心向下,右手从右上方向下、经体右下方向左前上方提摆画弧,手背和左掌在头前上方相拍;然后,右手掌顺势再拍击右脚脚面;目随右手(图4、5)。
(三)饿虎扑食承上。
右脚向前下方落地,左脚上步与右脚并排相距一肩宽,随上体俯身下压两膝屈膝下蹲;同时,两手掌直臂在身前拍地;目随双手(图6)。
(四)双踢奎星承上。
抬头,身体猛然向上挺起;两腿用力同时蹬地跳起,向左右两侧直腿弹踢;同时,两臂经体前上举左右分掌,拍击脚面,目视前方(图7)。
(五)国老把盏承上。
身体下落;右腿支撑身体,左腿屈膝上提,脚面绷平内扣;同时,右手由上向下、向后再向上画圈提至头右上侧成剑指,指尖朝下,左手屈肘内收,成握杯手平置于胸前;目视左手(图8)。
随即,上体直立稍右拧,左手变拳收回左腰侧,右手成握杯手缓慢向右前方伸出;目随右手(图9)。
(六)哪吒探海承上。
右腿不变,左腿向左后上方缓慢蹬直,脚面绷平;同时,右手变拳收回腰间,左手剑指随身体前俯之势向右前方直臂前伸,掌心向右;目随左手(图10)。
(七)李仙独饮承上。
右腿不变,左腿收回并在体前屈膝上提;同时,左手变拳收回腰侧,右手端杯随上体极力后仰举杯饮酒;仰头,目视右手(图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
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
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
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
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4)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5)与(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6)与(2)解同。
(7)与(3)解同。
(8)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带水不可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
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
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
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
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
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第七式:左揽雀尾(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
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
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厘米。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
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
左脚全掌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
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 ,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第八式:右揽雀尾(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2)解,只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4)解,只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左右相反。
第九式:单鞭(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
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
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
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
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
第十式:云手(1)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
(2)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左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米);眼看右手。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大踏步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面向后;右手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4)同(2)解。
(5)同(3)解。
(6)同(2)解。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跨,不可忽高忽低。
两臂随腰的转动而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
下肢移动时,身体重心要稳定,两脚掌先着地再踏实,脚尖向前。
眼的视线随左右手而移动。
第三个“云手”的右脚最后跟步时,脚尖微向里扣,便于接“单鞭”动作。
第十一式:单鞭(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第十二式:高探马(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渐后移至右腿上;右手变掌,两手心翻转(2)上体微向左转,面向前方;右掌经右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眼看左前方。
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眼看右手 。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
跟步移换重心时,身体不要有起伏。
第十三式:右蹬脚(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右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进步(脚尖略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看前方。
(2)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两手交叉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看右前方。
(3)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担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
要点: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
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
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
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
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对。
如面向南起势,蹬脚方向应为正东偏南(约30度)。
第十四式:双峰贯耳(1)右腿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身体重心渐渐前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两侧;眼看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