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课程讲义1

电力半导体器件原理与应用
赵争鸣教授 合讲教师
? Tel:62773237 ? Email: zhaozm@https://www.360docs.net/doc/5615967341.html,
袁立强助研 主讲教师
? Tel:62773237 ? Email: ylq@https://www.360docs.net/doc/5615967341.html,
姬世奇 助教
? Tel: 62773237 ? Email: sxjisq@https://www.360docs.net/doc/5615967341.html,
2

简介
?目 标
? 学习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 ? 掌握电力半导体器件应用的基本方法 ? 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 ? 双向教学(课堂讨论)
?方 法
3

简介
?计 分
? 平时作业 × 25% ? 试验成绩 × 15% ? 期末考试 × 60% (开卷考试) ? 李序葆等《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 ? Stefan Linder著 肖曦 李虹译 《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应用》 ? 三菱IGBT应用说明 ? 《电力半导体器件原理与应用》,十一后出版
4
?参 考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分类和应用 ? di/dt和dv/dt在电力半导体中的特殊意义 ?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发展 第二章 电力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2学时) ? 半导体与导体、绝缘体导电行为的差别 ? 能带论的通俗解释 ? 半导体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 半导体的导电特点
5

目 录
第三章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6学时) ? 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知识 ? PN结物理基础(功率二极管) ? PN结的相互作用(三层两结,IGBT) ? PNPN结构的导电行为(四层三结,GTO等) ?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物理现象(MOS) ? 结型场效应现象
6

目 录
第四章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参数(4学时) ? 双稳态和双瞬态的基本工作状态 ? 阻断状态参数 ? 开通过程参数 ? 恢复过程参数 ? 驱动(触发)参数 ? 机械特性及参数 ? 热特性及参数 ? 安全工作区和其它参数 导通状态参数 关断过程参数
7

目 录
第五章 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失效分析(4学时) ? “失效”的通论 ? 恢复损坏 ? di/dt损坏 ? dv/dt损坏 ? 失效范例分析 第六章 电力半导体器件在变换器中的应用(4-6学时) ? 用于电路仿真中的电力半导体器件数学建模 ? 基于电力半导体特性的变换器基本拓扑单元 ? 电力半导体器件吸收电路关键参数设计及优化
8

目 录
第七章 电力半导体实验课(4学时) ? Half bridge driving and switching test on IGBT ? L-series IPM application / FO Protection Test 第八章 专题讲座(4-6学时) ? 日本三菱电机半导体制作部专家 ? 德国专家讲座 ? 国内专家讲座(根据安排)
9

10
第一章 绪 论
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课程讲义

1、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IEEE 定义 ? 电力电子技术是有效地使用半导体器件,应用电路和设计理论以及分析 方法工具,实现对电能的高效变换和控制的一门技术,它包括电压、电 流、频率和波形等方面的变换。
11

1、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历史回顾 ? 电力电子技术的纪元始于1956年普通晶闸管的问世(美国GE公 司),由于其功率处理能力的突破,从电子技术中分立出来,形成 电力电子技术(剩余的称为微电子技术)。
? 1956-1980
第一阶段 ? 以晶闸管为核心,半控型,移相控制,分离元件;传统电力电子技术。
? 1980-现在
第二阶段 ? 以全控型器件为核心,集成化、高频化、多功能化;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12

1、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 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的开关特性
开关特性(理想状态)
? 开通:通态电流大、通态压降小 ? 关断:阻态承压大,阻态漏电流小
脉冲特性(PWM模式)
? 以PWM方法输出的电磁能量表现为脉冲功率及其序列形式, 有效的功率脉冲及其序列是电力电子变换器中的基本形式。 13

1、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 几个观点
“一代器件决定一代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半导体器件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和源头。 “能量过渡过程” 电力半导体器件为开关器件,相当于信号电路中的A/D采样,称之为能量采样。 “PN结及PN结之间的关系是半导体器件特性的基础” 器件的可靠性决定装置和系统的可靠性,器件与变换器其他元素的互动。 14

2、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分类和应用
? 根据可控程度 电力二极管 普通晶闸管 全可控
? 开关状态由电力线路决定
? 开通由控制信号决定 ? 关断由电力线路决定
? 开通与关断均由控制决定 ? 如BJT、MOSFET、GTO、IGBT、IGCT
15

2、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分类和应用
? 不同器件的额定电流定义不同
器件种类 二极管、晶闸管 双向晶闸管 GTO、IGCT 基本工况 不控/可控整流 全波调压 逆变、斩波等 额定电流的定义 正弦半波在全波内的平均值 正弦全波有效值 最大可关断电流 持续通过的直流电流值 相对关系 I1 2.22I1 3.14I1 (2-3)I1
BJT、MOSFET、 开关工况 IGBT、IEGT等
16

2、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分类和应用
? 根据载流子性质 单极器件 双极器件 混合器件
器件种类 单极器件 双极器件 载流子性质 只含一种载流子工作 含两种载流子工作
? 功率MOSFET、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 整流二极管、晶闸管,BJT、GTO ? IGBT、IGCT、IEGT
载流子运行特点 类似导体 与导体性质不同 恢复过程 无恢复过程 有恢复过程 17

功率二极管
PowerDiode
4500V/800Apress-packand1700V/1200Amodulediodes
18

可控硅整流器
SiliconControlledRectifier,SCR
4500V/800Aand4500V/1500ASCRs
19

门极可关断的晶闸管
GateTurnOffThyristor ,GTO
4500V/800Aand4500V/1500AGTOs
20

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
IntegratedGateCommutatedThyristor,IGCT
6500V/1500ASymmetricalGCT
21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杨自厚审阅--清华大学出版社

自动控制原理 2-1 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 用来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2 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2-3 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 在非线性曲线(方程)中的某一个工作点附近,取工作点的一阶导数,作为直线的斜率,来线性化非线性曲线的方法。 2-4 什么是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当初始条件为零。 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致。 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 的有理真分式,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n m ≤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传递函数是一种有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4.传递函数)(s W 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2-5 列写出传递函数三种常用的表达形式。并说明什么是系统的阶数、零点、极点和放大倍数。 n n n n m m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W ++++++++=----11 101110)( () () ∏∏==++= n j j m i i s T s T K s W 1 111)( 其中n m a b K = () () ∏∏==++= n j j m i i g p s z s K s W 1 1 )( 其中0 a b K g = 传递函数分母S 的最高阶次即为系统的阶数,i z -为系统的零点,j p -为系统的极点。K 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g K 为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放大倍数。

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指南

目录 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指南 (1) 晶闸管、二极管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8) 晶闸管、二极管简易测试方法 (11) 中频感应加热电源常见故障与维修 (13) 水冷散热器的安装与使用 (20) 晶闸管水冷散热器重复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3) 电焊机用晶闸管模块的选择与应用 (25) 电力半导体器件用散热器选择及使用原则 (32) 风冷散热器的选配 (34) 高频晶闸管新特性 (36) 改进的晶闸管高di/dt性能 (39) 门极触发强度对晶闸管开通特性的影响 (42) 晶闸管串、并联配对选择及使用要求 (47) 晶闸管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 (52) 功率器件技术与电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53) 晶闸管保护电路 (60)

电力电子器件应用指南 一、参数说明 1本手册参数表中所给出的数据,I TSM、I2t、dv/dt、di/dt指的是元件所能满足的最小值,Q r、V TM、V TO、r T指元件可满足(不超过)的最大值。 2通态平均电流额定值I TAV(I FAV) I TAV(I FAV)指在双面冷却条件下,在规定的散热器温度时,允许元件流过的最大正弦半波电流平均值。I TAV(I FAV)对应元件额定有效值I RMS=1.57 I TAV。实际使用中,若不能保证散热器温度低于规定值,或散热器与元件接触热阻远大于规定值,则元件应降额使用。 3晶闸管通态电流上升率di/dt 参数表中所给的为元件通态电流上升率的临界重复值。其对应不重复测试值为重复值的2倍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元件导通期任何时候的电流上升率都不能超过其重复值。 4晶闸管使用频率 晶闸管可工作的最大频率由其工作时的电流脉冲宽度t p,关断时间t q以及从关断后承受正压开始至其再次开通的时间t V决定。f max=1/(t q+t p+t V)。根据工作频率选取元件时必须保证元件从正向电流过零至开始承受正压的时间间隔t H>t q,并留有一定的裕量。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元件正向损耗E pf和反向恢复损耗E pr随之升高,元件通态电流须降额使用。 二、元件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晶闸管、整流管等电力电子器件对保证整机设备的可靠性及降低设备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元件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其使用环境、冷却方式、线路型式、负载性质等因素,在保证所选元件各参数具有裕量的条件下兼顾经济性。由于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具体应用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仅就晶闸管元件在整流电路和单项中频逆变电路中的选择加以说明。

第三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

第三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应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电力牵引系统中,为了完成从直流到直流或直流到交流的电能变换与控制,大量应用着各种电力电子器件。 1947年,第一只晶体管的研制成功,开创了半导体固态电子学;195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了第一只晶闸管,从此电子技术朝两个分支发展.:一支是对信息处理的微电子技术,其发展的特点是集成度越来越高,集成规模越来越大;另一支是对电能进行转换与控制的电力电子技术,其发展的特点是晶闸管的派生器件越来越多:功率越来越大。近年来,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又在各自发展的基础上相结合,产生了一批工作频率高,具有门极全控性能的功率集成器件,它们的品种越来越多,功率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电力电子器件家族“树”(图3-1)。 根据器件内部载流子参 与导电的种数不同,电力半导 体器件分为三大类。只有一种 载流子,即只有多数载流子参 与导电的电力半导体器件称 单极型器件,如电力场控晶体 管(电力MOSFET)、静电感 应晶体管(SIT)等。有空穴和电 子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的电 力半导体器件称双极型器件, 如GTO、GTR、SITH等。第 三种是单极型器件与双极型 器件的复合集成器件,如绝缘 栅双极晶体管(IGBT或简称 IGT)是用单极型的MOSFET 作为控制元件、以双极型的 GTR作为主导元件的复合管。 不同类型的电力电子器件具有不同的性能,双极型器件如SCR、GTO、GTR、SITH等,它们的通态压降较低,阻断电压高,电流容量大,适用于中大容量的变流设备。其电压和电流的定额都高达103级。在双极型器件中除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为电压控制型器件外,其余的SCR及其家族和GTR等均为电流控制型器件,其控制性能不如单极型器件,功耗也比较大。 单极型器件的主要优点是:仅有多数载流子导电,无少数载流子存储效应,因而开关时间短,一般为纳秒数量级(典型值为20 ns);例如电压1000 V,电流200 A的电力MOSFET,开关时间仅13ns。输入阻抗很高,通常大于40MΩ,故又称电压控制型器件;电流具有负的温度系数,温度上升时电流下降,因而器件有良好的电流自动调节能力,不易产生局部热点,所以二次击穿的可能性极小,这一点与双极型器件根本不同。其不足之处是导通压降高、电压和电流定额都较双极型器件小。 复合型器件既有如GTR、SCR等双极型器件的电流密度高、导通压降低等优点,又有MOSFET等单极型器件输入阻抗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开发的器件有:肖特基注入MOS门极晶体管(SIN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MOS控制晶体管(MGT)、MOS控制晶闸管(MCT或MCTH)以及功率集成电路(PIC)和智能型功率集成电路(SPIC)、智能型功率模块(IPM)等。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自动控制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五个方面得到磨练与培养。 (1)实践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2)质量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3)协作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很少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了,所以要能与同学协同工作、协调配合。 (4)创新意识:勇于不断追求和探索新意境、新见解。 (5)坚毅意志: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

电力电子器件大全及使用方法详解(DOC 42页)

第1章电力电子器件 主要内容:各种二极管、半控型器件-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静态、动态参数,器件的选取原则,典型全控型器件:GTO、电力MOSFET、IGBT,功率集成电路和智能功率模块,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 重点: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静态、动态参数,器件的选取原则,典型全控型器件。 难点: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静态、动态参数。 基本要求:掌握半控型器件-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静态、动态参数,熟练掌握器件的选取原则,掌握典型全控型器件,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串并联,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 (1)电力电子器件的概念和特征 主电路(main power circuit)--电气设备或电力系统中,直接承担电能的变换或控制任务的电路; 电力电子器件(power electronic device)--可直接用于处理电能的主电路中,实现电能的变换或控制的电子器件; 广义上电力电子器件可分为电真空器件和半导体器件两类。 两类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真空管仅在频率很高(如微波)的大功率高频电源中还在使用,而电力半导体器件已取代了汞弧整流器(Mercury Arc Rectifier)、闸流管(Thyratron)等电真空器件,成为绝对主力。因此,电力电子器件目前也往往专指电力半导体器件。 电力半导体器件所采用的主要材料仍然是硅。 同处理信息的电子器件相比,电力电子器件的一般特征: a. 能处理电功率的大小,即承受电压和电流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参数;

清华大学数字电路汇总题库

清华大学数字电路题库 一、填空题 : (每空1分,共10分) 1. (30.25) 10 = ( ) 2 = ( ) 16 。 2 . 逻辑函数L = + A+ B+ C +D = 。 3 . 三态门输出的三种状态分别为:、和。 4 . 主从型JK触发器的特性方程= 。 5 . 用4个触发器可以存储位二进制数。 6 . 存储容量为4K×8位的RAM存储器,其地址线为条、数据线为条。 二、选择题: (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 1.设下图中所有触发器的初始状态皆为0,找出图中触发器在时钟信号作用下,输出电压波形恒为0的是:()图。 2.下列几种TTL电路中,输出端可实现线与功能的电路是()。 A、或非门 B、与非门 C、异或门 D、OC门 3.对CMOS与非门电路,其多余输入端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通过大电阻接地(>1.5KΩ) B、悬空 C、通过小电阻接地(<1KΩ)

B、 D、通过电阻接V CC 4.图2所示电路为由555定时器构成的()。 A、施密特触发器 B、多谐振荡器 C、单稳态触发器 D、T触发器 5.请判断以下哪个电路不是时序逻辑电路()。 A、计数器 B、寄存器 C、译码器 D、触发器 6.下列几种A/D转换器中,转换速度最快的是()。 A、并行A/D转换器 B、计数型A/D转换器 C、逐次渐进型A/D转换器 B、 D、双积分A/D转换器 7.某电路的输入波形 u I 和输出波形 u O 如下图所示,则该电路为()。 A、施密特触发器 B、反相器 C、单稳态触发器 D、JK触发器 8.要将方波脉冲的周期扩展10倍,可采用()。 A、10级施密特触发器 B、10位二进制计数器 C、十进制计数器 B、D、10位D/A转换器 9、已知逻辑函数与其相等的函数为()。 A、 B、 C、 D、 10、一个数据选择器的地址输入端有3个时,最多可以有()个数据信号输出。 A、4 B、6 C、8 D、16 三、逻辑函数化简(每题5分,共10分) 1、用代数法化简为最简与或式 Y= A +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第三次仿真实验报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第三次仿真实验报

————————————————————————————————作者:————————————————————————————————日期:

[文档标题] 班级:电13 姓名:苗键强 学号:2011010645 日期:2013年1月11日

实验名称: 一、利用运算放大器的正反馈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二、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脉冲序列发生器和积分器构成三角波发生器。 实验任务: 一、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要求: (1)给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占空比可调的原因。 (2)给出仿真电路图。 (3)给出示波器 Expand 方式下整个示波器界面,分别给出占空比为 20%和70%时的脉冲序列波形和对应的电容电压波形。 二、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脉冲序列发生器和积分器构成三角波发生器 要求: (1)给出电路原理图,分析三角波产生的原因。 (2)给出仿真电路图。 (3)给出示波器 Expand 方式下整个示波器界面,要求同时显示脉冲序列和三角波的波形。 理论分析及仿真电路: 一、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通过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图如下: 在此电路图中,通过计算可知,脉冲序列周期为:

T=2 U 滞 U 输出 CR5up+2 U 滞 U 输出 CR5down=2 U 滞 U 输出 CR5(1) 因而,占空比为: η=R5up R5 (2) 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当R5up R5 =0.2时,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其占空比为 η=46.154 223.932 =20.6% 当R5up R5 =0.7时,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清华考研 电路原理课件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电子课件 江辑光版 参考教材: 《电路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江辑光刘秀成《电路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电路》(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邱关源罗先觉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串联电阻电路 2.1 串联电阻电路 2. 4 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2. 4 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2.5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转换 2.5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转换 2. 3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电阻的等效变换 2. 3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电阻的等效变换 2.6 两个电阻电路的例子 2.6 两个电阻电路的例子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2.2 并联电阻电路 2.2 并联电阻电路

? 本章本章重点重点重点 ?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 返回目录

2.1 串联电阻电路 (Series Connection)

R eq =( R 1+ R 2…+R n ) =∑ R k R eq =( R 1+ R 2 + +……+R n ) =∑ R k u R R u k k eq =等效电阻等于串联的各电阻之和

例 两个电阻分压(voltage division ), 如下图所示 例 两个电阻分压(voltage division ), 如下图所示 u R R R u 2 11 1+= u R R R u 2 12 2+?=i 2 , p 2 = R 2i 2 ,? : p n = R 1 : R 2 : ?= (R 1+ R 2+ ? +R + R i 2 + ? + R i 2 返回目录

自动控制原理_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答案 1.自动控制:就是在人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依靠外加装置或设备(称为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称为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称为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或使某个被控制的参数按预定要求变化。 给定量:它是人们期望系统输出按照这种输入的要求而变化的控制量。故一般又称给定输入或简称输入。上例中的调节器的给定值u g 即是给定输入。 扰动量:它是一种人们所不希望的﹑影响系统输出使之偏离了给定作用的控制量。上例中给水压力变化或蒸汽负荷变化都属于扰动。 开环控制: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按这种方式组成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输入量产生影响。 闭环控制:按照偏差进行控制的,其特点是不论什么原因使被控量偏离期望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控量与期望值趋于一致。 复合控制:将闭环控制系统和开环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开环-闭环相结合的控制系统,称为复合控制 恒值控制:给定量是一定的,控制任务是保持被控量为一不变常数,在发生扰动时尽快地使被控量恢复为给定值。 随动控制:给定量是按照事先不知道的时间函数变化的,要求输出跟随给定量变化。 2. 7.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的要求: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的最基本要求:稳定性 第二章习题答案 1. (a) 2 2 ()()1()()d y t f dy t k y t t dt m dt m m + + = F (b ) 1211212 ()()()() k k k dy t y t t dt f k k k k + = ++F (c ) 4 2 4 2 2 ()2()()dy t k dy t k t dt m dt m + = F

电力电子器件在工作原理上的差别

电力电子器件(GTO 、GTR 、MOSFET 、IGBT 、IGCT 、MCT )在工作原理上有什么差别? 分析:电力电子器件(power electronic device )——可直接用于处理电能的主电路中,实现电能的变换或控制的电子器件。 1.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ate Turn Off Thyristor--GTO )。 晶闸管的一种派生器件,可以通过在门极施加负的脉冲电流使其关断,GTO 的电压、电流容量较大,与普通晶闸管接近,因而在兆瓦级以上的大功率场合仍有较多的应用。 晶闸管的双晶体管模型及其工作原理 GTO 是由P1N1P2和N1P2N2构成的两个晶体管V1、V2分别具有共基极电流增益α1和α2。α1+α2=1是器件临界导通的条件。当α1+α2>1时,两个等效晶体管过饱和而使器件导通;当α1+α2<1时,不能维持饱和导通而关断。GTO 导通过程与普通晶闸管一样,只是导通时饱和程度较浅。GTO 关断过程:强烈正反馈——门极加负脉冲即从门极抽出电流,则I b2减小,使I K 和I c2减小,I c2的减小又使I A 和I c1减小,又进一步减小V2的基极电流。当I A 和的减小使 α1+α2<1时,器件退出饱和而关断。多元集成结构还使GTO 比普通晶闸管开通过程快,承受d i /d t 能力强 。 2. 电力晶体管(Giant Transistor ——GTR ) GTR 耐高电压、大电流的双极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 ),英文有时候也称为Power BJT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范围内,GTR 与BJT 这两个名称等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小功率范围内取代晶闸管,但目前又大多被IGBT 和电力MOSFET 取代。 A P 1 A G K N 1P 2 P 2N 1 N 2a) b)

清华大学机械原理 A 卷

清华大学机械原理A 卷 1. 凡是驱动机械产生运动的力统称为 力,其特征是该力与其作用点的速度方向 或成 ,其所作的功为 。 A .驱动; B .平衡; C .阻抗; D .消耗功; E .正功; F .相同; G .相反; H .锐角; I .钝角; J .负功 答:AFHE 2. 简述进行质量代换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动代换和静代换各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质量代换法需满足三个条件: 1、 代换前后构件的质量不变; 2、 代换前后构件的质心位置不变; 3、 代换前后构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不变; 其中:动代换需要满足前面三个条件;静代换满足前两个条件便可。 3. 什么是当量摩擦系数?分述几种情况下的当量摩擦系数数值。 答:为了计算摩擦力简便,把运动副元素几何形状(接触面形状)对运动副的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计入到摩擦系数中,这种转化后的摩擦系数称为当量摩擦系数。 对单一平面 f f V =;槽角为θ2时θ sin f f v = ;半圆柱面接触时kf f V =,2/~1π=k 4.移动副中总反力的方位如何确定? 答:1)总反力与法向反力偏斜一摩擦角2)总反力的偏斜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5. 移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驱动力作用在移动副的摩擦角内 。 6.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驱动力臂≤摩擦圆半径 。 7. 判定机械自锁的条件有哪些? 答:1)驱动力位于摩擦锥或摩擦圆内; 2)机械效率小于或等于0 3)能克服的工作阻力小于或等于0 8.判断对错,在括号中打上 √ 或 ×: 在机械运动中,总是有摩擦力存在,因此,机械功总有一部分消耗在克服摩擦力上。 (√ )

分析与计算: 1.图示为一曲柄滑块机构的a)、b)、c)三个位置,F为作用在活塞上的力,转动副A及B上所画的虚线小圆为摩擦圆,试决定在此三个位置时作用在连杆AB 上的作用力的真实方向(构件重量及惯性力略去不计)。 2. 图示为一摆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凸轮1沿逆时针方向回转,F为作用在推杆2上的外载荷,试确定各运动副中总反力(F R31、F R12及F R32)的方位(不考虑构件的重量及惯性力,图中虚线小圆为摩擦圆,运动副B处摩擦角φ如图所示)。 3. 图示为一带式运输机,由电动机1经带传动及一个两级齿轮减速器,带动运输带8。设已知运输带8所需的曳引力P=5500N,运送速度u=1.2m/s。带传动(包括轴承)的效率η1=0.95,

2013年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1、(1)理想变压器+并联谐振:理想变压器的副边借有并联的电感与电容,告诉了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表读数相等,由这个条件可求出电路工作的频率值,再代入原边的电感值计算得到原边电路的阻抗,最后求出原边电流;(2)卷积:是一个指数函数和一个延时正比例函数的卷积,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可以把指数函数选作先对称后平移的项,这样只需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讨论即可; 2、三相电路:(1)电源和负载均为星形连接,且三相对称,直接抽单相计算线电流;(2)共B接法的二表法测电路的三相有功功率,要画图和计算两块功率表的读数,注意的读数为负数;(3)当A相负载对中性点短路后求各相电源的有功,先用节点法求出各相电流,再计算各相电源的有功功率; 3、理想运放的问题:共有2级理想运放,其中第一级为负反馈,第二级为正反馈,解答时先要判断出这一信息,然后(1)求第一级的输出,因为第一级运放是负反馈,故可以用“虚断”和“虚短”,得到输出(实为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2)求第二级的输出,因为是正反馈,所以“虚断”仍成立,但“虚短”不成立,不过,由正反馈的性质,运放要么工作在正向饱和区,要么工作在反向饱和区,即输出始终为,故可以假设输出为其中一个饱和电压,比较反相输入端和非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即可确定第二级的输出(实为一个滞回比较器); 4、一阶电路的方框图问题:动态元件是电容,它接在方框左端,首先告诉了方框右端支路上的电流的零输入响应,由此可得从电容两端看入的入端电阻,即为从方框左端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阻,其次可得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然后改变电容值,改变电容的初始电压值,并在方框右端的支路上接上一个冲激电压源,求电容电压的响应: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求解,零输入响应可根据前述Thevenin等效电阻直接写出,零状态响应可以先用互易定理(因为方框内的元件全是线性电阻,满足互易定理)结合前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得到左端的短路电流,再由Thevenin等效电阻进而得到从电容两端向右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路,然后先求阶跃响应,再求导得到冲激源作用下的冲激响应;最后叠加得到全响应; 5、列写状态方程:含有一个压控电流源的受控源,有2个电容和1个电感,用直接法,最后消去非状态变量即可得解答; 6、含有互感的非正弦周期电路(15分):(1)求电感电流,互感没有公共节点,无法去耦等效,只能用一般方法解,该题的电源有2种频率,有3个网孔,2个电感和1个电容,最关键的是左下角网孔的电源是电流源,因此可以设出电感电流的值,再由KCL表示出剩余支路的电流,最后对某一个网孔列写KVL,解方程即可得到要求的电感电流的值,只需列写一个方程,但要注意正确地写出互感电压的表达式;(2)求电流源发出的功率,由第一问的解求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即可得到解答; 7、含有理想二极管的二阶电路:需要判断理想二极管何时关断、何时导通,这是解题的关键。从0时刻开始,二极管关断,电路是一个二阶电路,求出电感电流的响应,直到二极管的端电压一直由增大到零,这就是所求临界点,即电感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节点,此后二极管导通,左右两部分电路是2个独立的一阶电路。因此(1)电路可以分为2个工作时间段,分别画出前述的二阶等效电路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1 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 用来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2 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2-3 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 在非线性曲线(方程)中的某一个工作点附近,取工作点的一阶导数,作为直线的斜率,来线性化非线性曲线的方法。 2-4 什么是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当初始条件为零。 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致。 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 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 的有理真分式,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n m ≤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传递函数是一种有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4.传递函数)(s W 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2-5 列写出传递函数三种常用的表达形式。并说明什么是系统的阶数、零点、极点和放大倍数。 n n n n m m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W ++++++++=----11 101110)( () () ∏∏==++= n j j m i i s T s T K s W 1 111)( 其中n m a b K = () () ∏∏==++= n j j m i i g p s z s K s W 1 1 )( 其中0 a b K g = 传递函数分母S 的最高阶次即为系统的阶数,i z -为系统的零点,j p -为系统的极点。K 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g K 为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放大倍数。 2-6 自动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环节?它们的传递函数是什么样的? 1.比例环节

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王建辉、顾树生编)清华大学出版社.docx

2-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 用来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2-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2-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 在非线性曲线(方程)中的某一个工作点附近,取工作点的一阶导数,作为直线的斜率,来线性化非线性曲线的方法。 2-4什么是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当初始条件为零。 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致。 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 1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m乞n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传递函数是一种有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4?传递函数W(S)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2-5列写出传递函数三种常用的表达形式。并说明什么是系统的阶数、零点、极点和放大倍数。 b o s m?b1s m? b m」s * n 丄n —1I B BIB1 丄 a0s a1s _ P JL S a n m K□G s+1) U .d b W(S)=晋----------- 其中K = ∏ g s+1) a j 二 m K gl 丨?S * Z j b W(S)= --------- 其中K g ∏ fe +pj a0 j ¥ 传递函数分母S的最高阶次即为系统的阶数, -乙为系统的零点,- P j为系统的极点。K 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K g为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放大倍数。 2-6自动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环节?它们的传递函数是什么样的? 1.比例环节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及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及应用 研1506 苏智清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力技术的分类, 回顾了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器件的发展过程, 说明了现在主流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探讨了在本世纪中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 关键词: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新型材料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的应用 1引言 电力电子学是电工学的一个分支,是由电力系统、控制理论与电子学等学科共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边缘性学科。电力电子学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同时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好的交叉融合性,这也是电力电子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飞速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从机械、石化、纺织、冶金、电力、铁路、航空、航海等一系列领域,进一步扩展到汽车、现代通信、家用电器、医疗设备、灯光照明等各个领域。进入 21 世纪,伴随着新理论、新器件、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尤其是与微电子技术的日益融合,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桥梁,在国民经济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也必将不断得到拓展。 2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 2.1半控型器件 上世纪50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个晶闸管,标志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此后,晶闸管得到了迅速发展,器件容量越来越大,性能得到不断提高,并产生大量派生器件,如快速晶闸管逆导晶闸管等等。

但是,晶闸管作为半控型器件,只能通过门极导通,不能控制关断。要关断必须通过强迫换相电路,从而装置体积增大,复杂程度提高,效率降低。另外,晶闸管为双极型器件,有少子效应,所以工作频率低,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限制。 虽然晶闸管有以上缺点,但由于它的大电压大电流特性,使在高压直流输电静止无功补偿,大功率和高压变频调速等方面仍占有重要位置。2.2全控型器件 2.2.1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 GTO有对称,非对称和逆导三种类型。对称GTO通态压降小,抗浪涌能力强,易于提高耐压能力。逆导型GTO是在同一芯片上将GTO与整流二极管反并联制成的集成器件,不能承受反向电压,主要用于中等容量的牵引驱动中。 在当前各种自关断器件中,GTO容量做大,工作最低。GTO是电流控制型器件,因而关断需要很大的反向驱动电流。目前,GTO在低于2000V某些领域被GTR和IGBTDE所替代,但在大功率电力牵引有明显优势。 2.2.2大功率晶体管(GTR) GTR是一种电流控制的双极双结电力电子器件,它既具备晶体管的固有特性,又增加功率容量,因此,由它组成的电路灵活,成熟,开关损耗小,开关时间短,在电源电机控制,通用逆变器等中等容量,中等频率的电路中广泛应用。GTR的缺点驱动电流较大,耐浪涌电流能力差,易受二次击穿损坏。在开关电源GTR渐渐被功率MOSFET和IGBT代替。 2.2.3功率MOSFET

【精品】清华大学机械原理各章重点

清华大学机械原理各章重点、难点总结第1章机构的组成和结构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和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1。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初学者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①分析机械的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原动件(驱动力作用的构件)、机架、从动件系统(包括执行系统和传动系统)及其最后的执行构件. ②分析机械的运动情况,从原动件开始,循着运动传递路线,分析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性质,确定构件的总数、运动副的种类和数目。③合理选择投影面。④测量构件尺寸,选择适当比例尺,定出各运动副之间的相对位置,用表达构件和运动副的简单符号绘出机构运动简图。在机架上加上阴影线,在原动件上标上箭头,按传动路线给各构件依次标上构件号1,2,3,…将各运动副标上字母A,B,C,… ⑤为保证机构运动简图与实际机械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和运动特性,对绘制好的简图需进一步检查与核对。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判断所设计的运动链能否成为机构,是本章的重点.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是:运动链相对于机架的自由度大于零,且原动件数目等于运动链的自由度数目。机构自由度的计算错误会导致对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机械设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机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准确识别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并做出正确处理,是自由度计算中的难点,也是初学者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1)复合铰链复合铰链是指两个以上的构件在同一处以转动副相联接时组成的运动副。准确识别复合铰链的关键是要分辨哪几个构件在同一处形成了转动副。复合铰链的正确处理方法是:若有k个构件在同一处形成复合铰链,则其转动副的数目应为(k-1)个。(2)局部自由度局部自由度是机构中某些构件所具

2020161自动控制原理(中英文)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20161 课程类别:必修 授课对象:本科三年级 先修课程:复变函数,积分变换,信号与系统。 学分:4 总学时:56 课内学时:48 实验学时: 8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知识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自动控制原理是仪器仪表类、测控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这些专业主要学习信号传感(获取)、信号处理、控制及光机电系统等知识,而控制是知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科技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已成为仪器、产品、系统等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的与任务:培养学生自动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经典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重点学习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常用校正方法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经典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学习分析和设计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根轨迹法、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法、控制系统的常用校正方法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一般要概念(4课时)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自动控制系统示例,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基本概念;

2、 反馈系统基本组成; 3、 基本控制方式; 4、 控制系统分类:开环、闭环、复合控制;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8课时)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拉普拉斯变换,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1 时域模型、微分方程表示方法; 2-2 复域模型 1、 传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2、 传递函数的零、极点表示,开环增益、根轨迹增益等; 3、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比例、惯性、微分、积分、振荡);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1、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与化简 2、 信号流图组成与性质 A .性质、术语(理解) B .由结构图转化为信号流图方法 C .梅逊公式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0课时) 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3-1 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标 r t ,p t ,s t ,%σ 3-2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 1、二阶系统的标准数学模型 闭环传递函数形式,表示为单位反馈系统形式 2、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重点:欠阻尼情形) r t ,p t ,s t ,%σ 3、二阶系统性能改善

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特点的比较及应用

《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及其控制系统》报告——各种电力电子器件技术特点的比较及其应用

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装置已日益广泛,这与近30 多年来电力电子器件与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力电子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电力电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电子技术包含两大部分:信息电子技术(包括:微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是实施信息传输、处理、存储和产生控制指令;电力电子技术是实施电能的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保障电能安全、可靠、高效和经济地运行,将能源与信息高度地集成在一起。 事实表明,无论是电力、机械、矿冶、交通、石油、能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还是通信、激光、机器人、环保、原子能、航天等高技术产业,都迫切需要高质量、高效率的电能。而电力电子正是将各种一次能源高效率地变为人们所需的电能,实现节能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已经成为弱电控制与强电运行之间、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传统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和兴建高科技产业之间不可缺少的重要桥梁。而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总是带来一场电力电子技术的革命。电力电子器件就好像现代电力电子装置的心脏,它对装置的总价值,尺寸、重量、动态性能,过载能力,耐用性及可靠性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其相关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研究,一直是电力电子领域极为活跃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个理想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应当具有下列理想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在阻断状态,能承受高电压;在导通状态,能导通高的电流密度并具有低的导通压降;在开关状态和转换时,具有短的开、关时间,能承受高的d i/d t 和d u/d t,具有低的开关损耗;运行时具有全控功能和良好的温度特性。自20 世纪50 年代硅晶闸管问世以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工作者为达到上述理想目标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已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早期的大功率变流器,如牵引变流器,几乎都是基于晶闸管的。到了20 世纪80 年代中期,4.5kV 的可关断晶闸管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在接下来的10 年内大功率变流器的首选器件,一直到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阻断电压达到 3.3kV 之后,这个局面才得到改变。与此同时,对GTO 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导致了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的问世,它显示出比传统GTO 更加显著的优点。目前的GTO 开关频率大概为500Hz,由于开关性能的提高,IGCT 和功率IGBT 的开通和关断损耗都相对较低,因此可以工作在1~3kHz 的开关频率下。至2005 年,以晶闸管为代表的半控型器件已达到70MW/9000V 的水平,全控器件也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当前,硅基电力电子器件的水平基本上稳定在109~1010WHz 左右,已逼近了由于寄生二极管制约而能达到的硅材料极限,不难理解,更高电压、更好开关性能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出现,使在大功率应用场合不必要采用很复杂的电路拓扑,这样就有效地降低了装置的故障率和成本。 1电力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器件又称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主要用于电力设备的电能变换和控制电路方面大功率的电子器件(通常指电流为数十至数千安,电压为数百伏以上)。 电力电子器件目前的制约因素有耐压,电流容量,开关的速度。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多种多样。按照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控制能力,电力电子器件可分为三类:不可控器件、半控型器件、全控型器件。按照驱动电路加在电力电子器件控

清华大学机械原理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与连杆相比,凸轮机构的最大的缺点是。 A.惯性力难以平衡 C.设计较为复杂 D.不能实现间歇运动 2.与其他机构相比,凸轮机构最大的优点是。 B.便于润滑 C.制造方便,易获得较高的精度 D.从动件的行程可较大 3.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恒等于常数。 A.摆动尖顶推杆 B.直动滚子推杆 D.摆动滚子推杆 4.对于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来讲,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偏置直动推杆与对心直动相比,两者在推程段最大压力角的关系为。 A.偏置比对心大 B.对心比偏置大 C.一样大 5.下述几种运动规律中,即不会产生柔性冲击也不会产生刚性,可用于调整场合。 A.等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C.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D.简谐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 6.对心直动尖顶推杆盘形凸轮机构的推程压力角超过许用压力角许用值时,可采用

措施来解决。 B.改用滚子推杆 C.改变凸轮转向 D.改为偏置直动尖顶推杆 二.填空题 1.在凸轮机构几种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只宜用于低速;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和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不宜用于高速;而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和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都可在高速下应用。 2.滚子推杆盘形凸轮的基圆半径是从凸轮回转中心到凸轮理论廓线的最短距离。 3.平底垂直于导路的直动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中,其压力角等于 0 。 4.在凸轮机构推杆的常用运动规律中,等速运动规律有刚性冲击;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有柔性冲击;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和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 5.凸轮机构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为:①满足机器工作的需要;②考虑机器工作的平稳性;③考虑凸轮实际廓线便于加工。 6.凸轮机构中,使凸轮与从动件保持接触的方法有力封闭法和几何封闭法两种。 7.凸轮的基圆半径越小,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越大,而凸轮机构的尺寸越紧凑。 8.用作图法绘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廓线时,常采用反转法法。即假设凸轮静止不动,从动件作作绕凸轮轴线的反向转动(-ω方向转动)和沿从动件导路方向的往复移动的复合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