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增压增压柴油机还与废气涡轮增压器的 匹配有关。
2012-5-29
14
1、排气损失
从排气门提前开启,到吸气行程开始、气缸 内达到或接近进气管压力之前,这一阶段所损失 的功称为排气损失。
2012-5-29
15
W-自由排气损失,是排气门提前开启而引
起的膨胀功的减少;
X-强制排气损失,是活塞把燃气推出气缸
2012-5-29 10
(四)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
活塞在上止点附近时进 排气门同时开启,称为“气 门重叠”,进气提前角和排 气延迟角的和称为气门重叠 角。 缸内形成的空间就是活塞 在上止点附近形成的燃烧室空 间,也称为燃烧室扫气。
2012-5-29 11
注意:
1)气门重叠期间,新鲜充量在压力差作用下流 入气缸,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部分可以直 接进入排气管;
2012-5-29 2
一、换气过程分析
根据换气过程的特征,可将四冲程内燃机的 换气过程分为:
(一)自由排气阶段 (二)强制排气阶段 (三)进气阶段 (四)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
2012-5-29 3
(一)自由排气阶段
自由排气阶段-自排气门在b′点开启时至 缸内压力p和排气管内压力pr相等时止,其特点 是利用缸内和排气管内的压差排气。
谐振充气系统是将 一组点火间隔相等的气缸, 通过较短的进气管和谐振 箱连接在一起,在进气波 动的频率和进气系统固有 频率相等时,取得较好的 充气效果。
2012-5-29
48
注意: 1)为了保证各缸的进气不发生干扰,谐振充气 系统一般要求气缸的点火间隔为240°CA。 2)对于不可变进气系统,谐振充气只有在很窄 的转速范围内才有较好的充气效果;对于可变进 气系统,谐振充气可在较大的转速范围内具有较 好的充气效果。
pp Wp Vs
6 3
18
2012-5-29
泵气功就是示功图下方进、排气曲线所包围 的面积X+Y-U。
2012-5-29 19
三、换气过程的评价参数
1、残余燃气系数γr 2、补充进气比ξ 3、充气效率ηv 4、扫气系数φs 5、平均进气马赫数Maim
2012-5-29
20
1、残余燃气系数γr
2012-5-29
34
三、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
新鲜充量在进气过程中,受到受热零件的 加热,使进气终了时的充量温度Tg上升,密度ρg 下降,从而导致充气效率下降。
2012-5-29 35
1)柴油机均采用进、排气管在气缸盖两侧布臵 的方案。 2)汽油机常采用进、排气管同侧布臵方案,但 也有一些高速汽油机,为获得较高的ηv,而采 用进、排气管在气缸盖两侧布臵的方案。
2012-5-29 28
§6-2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根据公式 v 可知: p g ' Ts

1
p s Tg ' 1 1 r
影响充气效率的主要参数是进气过程到下止 点时充量的压力pg′和温度Tg′,残余燃气系数γr 和补充进气比ξ。
2012-5-29 29
相应地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主要从四方面着 手:
2012-5-29 40
2012-5-29
41
2012-5-29
42
2、可变进气道截面进气系统
低速时,较小的进气道流通截面,使气体流 速增加,有较好的动态充气效果,ηv较高;高速 时,较大的进气道流通截面,使气体的流动阻力 减小,ηv也较高。
2012-5-29
43
2012-5-29
44
2012-5-29
s
mk mL
6 10
说明:扫气系数是衡量扫气过程中新鲜空气利用 程度的参数,一般在1.4~2.0之间选取。
2012-5-29 25
5、平均进气马赫数Maim
平均进气马赫数-进气门开启截面Fv处的平 均流速vvm与该处的音速a之比,即
Ma im v vm v vm a
6 17
残余燃气系数-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的 残余燃气质量mr与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之比 mL,即
r
mr mL
6 4
2012-5-29
21
2、补充进气比ξ
补充进气比-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的混合 气质量mg与进气过程到下止点时气缸内的混合 气质量mg′之比,即

mg mg'
6 5
6
(二)强制排气阶段
强制排气阶段-自缸内气体压力和排气管内 气体压力相等时起至排气门关闭的点r″止,其 特点试依靠活塞强制推挤将燃气排除气缸。
2012-5-29 7
注意:
1)一般情况下,排气门在上止点后关闭,称为 “排气延迟”。相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延迟角, 其范围约在上止点后10~80 ‴A 。
6 8
说明:充气效率是衡量进入气缸充量的多少和换 气过程的完善程度的参数。
2012-5-29 23
注意:
对于非增压内燃机,进气状态取大气状态; 对于增压内燃机,进气状态取增压器或中冷器 之后的进气管状态。
2012-5-29
24
4、扫气系数φs
扫气系数-每循环流经气缸总的空气质量 mk与进气过程结束时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空气 质量mL之比,即
2012-5-29 4
分析: 1)排气门刚开启,超临界流动状态。
2)排气门流通截面积不断增大,亚临界流动状 态。
2012-5-29
5
注意:
一般情况下,排气门都在下止点前某一曲轴 转角提前开启,称为“排气提前”。相应的曲轴 转角称为排气提前角,其范围约在下止点前 30~60‴A。
2012-5-29
2012-5-29 9
注意: 1)一般情况下,进气门在上止点前10~70 ‴A 开启,称为“进气提前”,相应的曲轴转角称为 进气提前角。
2)一般情况下,进气门在下止点后30~60 ‴A 关闭,称为“进气延迟”,相应的曲轴转角称为 进气延迟角。 3)对于某一确定转速,只有一个最佳进气延迟 角;转速越高,最佳进气延迟角越大。
2)内燃机换气形式不同,气门重叠角的大小也 不同; 3)气门重叠角较大时,应注意避免气门和活塞 发生碰撞。
2012-5-29 12
二、换气过程的损失和泵气功
非增压内燃机的理想换气过程的泵气功为零; 增压内燃机的理想换气过程的泵气功为正功。
2012-5-29 13
(一)换气损失
换气过程的损失为进气损失和排气损失之和,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进、排气系统流动阻力的大小 和气门定时。
2、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门机构 德国EFV内燃机技 术公司发明的电磁控制 全可变气门机构,结构 简单,能耗低,不仅能 改变进气定时也能改变 气门最大升程和升程曲 线。
1)降低进气系统的阻力损失,以增加pg′;
2)降低排气系统的阻力损失,以降低γr;Baidu Nhomakorabea
3)减少高温零件在进气过程中对新鲜充量的加 热,以降低Tg′,提高ρg′; 4)合理利用换气过程的动态效应,提高ξ ,以 增加pg′ ;
此外,涡轮增压加中冷技术,也是提高ηv的 有效措施。
2012-5-29 30
一、降低进气系统流通阻力
52
发动机低速工作时,在二个低速凸轮中间布臵一个 高速凸轮,低速凸轮单独驱动气门,高速凸轮虽然也驱 动中间摇臂,但中间摇臂并不驱动气门。 发动机高速工作时,液压油的压力驱动液压活塞, 使三个摇臂结合合成一体,这时三个摇臂都被高速凸轮 所驱动,高速凸轮的气门开启时间长,升程大。
2012-5-29 53
2)排气延迟期间,可以利用排气系统内的气流
惯性从气缸中抽吸废气,但要防止废气倒流入气 缸。
3)废气从气缸向排气管的流动刚停止,倒流还 没有发生的时刻,是排气门关闭的理想时刻。
2012-5-29 8
(三)进气阶段
进气阶段-自进气门在点r′开启时起至点 g″关闭时止,其特点是下行的活塞把充量吸入 气缸。
45
3、可变排气道截面排气系统
2012-5-29
46
可变节流阀的开启度随汽油机转速而变化, 以便提供最优的流通截面,在气门重叠期间,在 排气门处产生负压,利用惯性清扫燃气,多进新 鲜充量,提高ηv,从而改善怠速稳定性和高速、 强化汽油机的低中速范围内的扭矩特性。
2012-5-29
47
(三)谐振充气系统
2012-5-29 50
(四)可变配气定时控制机构
1、VTEC机构
2012-5-29
51
VTEC系统由中 间摇臂,主、副摇臂 及同步活 塞A、 B, 以及三种不同的凸轮 等组成。中间摇臂高 速用,主、副摇臂低 速用。设有空动机构 弹簧,用于低速时消 除游隙,高速时使气 门工作圆滑。
2012-5-29
φ1、φ2-进、排气门开启和关闭时刻, 对应的曲轴转角。
2012-5-29
27
说明: 1)平均进气马赫数考虑了进气过程的主要影响 因素,是表示进气流动的特征参数。
2) Maim接近0.5时进气门 周围的流动到达临界状态, 进气总管内产生气流阻塞现 象。
3)为保证进缸充量的数量,一般不允许Maim 大于或等于0.5。
,a KRT v
V s v Fvte
式中,Tv-进气门开启截面处的气体温度; Fvte-进气门有效时间截面值。
2012-5-29 26
Ma im
V s v aF vte

aF vtm
V s v 6 20 2 1 6n
式中, Fvte-进气门有效时间截面值; Fvtm-平均有效时间截面值;
3)增压及中冷不仅可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经 济性和排放性能,而且还可提高ηv。
2012-5-29
36
四、合理利用换气过程中的动态效应
(一)进排气管中的动态效应 (二)可变进、排气系统
(三)谐振充气系统
(四)可变配气定时控制机构
2012-5-29
37
(一)进排气管中的动态效应
1、进气管中的动态效应 2、排气管动态效应 3、多缸内燃机中的动态效应
2012-5-29
38
(二)可变进、排气系统
1、可变进气管长度进气系统
2、可变进气道截面进气系统
3、可变排气道截面排气系统
2012-5-29
39
1、可变进气管长度进气系统
一个长度固定的进气管,只能在一定的转速 范围内有较好的动态充气效果:
较短的进气管,在高速时有充气效果较好, 较长的进气管,在低速时充气效果较好。 可变长度的进气管,可使内燃机在较宽的转 速范围内都有较好的充气效果。
2012-5-29
49
图(a),两个谐振箱由两个谐振管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谐 振管可以关闭。当这个谐振管打开时,谐振管的截面增加,谐振 频率提离。 图(b),气波充气和谐振充气相结合,在中、低转速时,中 间阀门关闭,进气系统是两个谐振转速较低的谐振充气系统;在高 转速时,阀门打开,进气系统是短进气道的气波充气系统。
1)对于进气管和进气道,应保证其有足够的流 通截面,并合理设计通道型线,避免急转弯和流 通截面积突变而产生阻力。
2)对空气虑清器,应该在保证虑清效果的前提 下,尽可能减小流通阻力。 3)对于增压中冷内燃机,应注意设计流阻低、 冷却效果好的中冷器。
2012-5-29 33
二、降低排气系统流通阻力
降低排气阻力,可以减少换气过程的排气损 失,使缸内残余燃气压力下降,有利于提高充气 效率和排气能量的利用。
说明:补充进气比表示进气门延迟关闭期间补充 进气对气缸充量的影响。
2012-5-29 22
3、充气效率(或充气系数) ηv
充气效率-进气过程结束时,实际进入气 缸的新鲜空气质量mL与在进气状态下能充满气 缸工作容积的新鲜空气质量ms之比,即
v
mL ms mL Vs s mL RT s Vs ps
所消耗的功。
2012-5-29 16
2、进气损失
进气过程中缸内气体的压力低于进气管内气 体的压力,损失的功相当于Y所表示的面积,称 为进气损失。
2012-5-29 17
(二)泵气功
四冲程内燃机,在进气行程和排气行程中缸 内气体对活塞做功的代数和就称为泵气功。
常用平均泵气压力表示泵气功的大小,其定 义为:
进气流通阻力包括管道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1)内燃机的流道不长,壁面较光滑,其摩擦阻 力不大; 2)局部阻力是进气系统主要流动损失。
2012-5-29
31
(一)降低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1、增大进气门处流通面积。 2、改善气门和气门座处的 气体流动特性。
2012-5-29
32
(二)减少进气管道和空气滤清器的 阻力
第六章 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6-1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6-2 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 §6-3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及其品质评定
2012-5-29
1
§6-1 四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换气过程-将燃烧产物排出气缸和把新鲜 充量充入气缸的过程。 主要任务: 尽量将燃烧产物排除干净,尽可能多地充入 新鲜充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