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风格建筑
国际风格
•
•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 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
小组成员
周 玲 旋 阳 婷 红 丽 周 邱 婷 彩 丽 莉 李 秦 明 佳 花 刘 吕
柯布希耶1952英国洪斯坦顿hunstanton高级中学19491954朗香教堂国际主义建筑特征采用新的工业化材料玻璃幕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反对虚伪的装饰强调形式服务于功能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国际主义风格的招贴画19271961年减少噪音招贴画设计
international style
“国际风格”——概念来源 • 菲利普· 约翰逊 菲利普·
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Weissenhof Housing Project ( 1927 ) 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
单纯、理性、冷漠、 机械式的风格为 “国际风格”
国际主义的形成发展过程
开端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典范(一) • 代表: 代表:
英国洪斯坦顿(Hunstanton)高级中学1949-1954
朗香教堂
国际主义——建筑特征
反对虚伪的装饰,强调形式服务于功能 采用新的工业化材料(玻璃幕墙,钢 材和钢筋混凝土) 以矩形体为主,平顶、多窗、少装饰
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国际主义风格的招贴画 1927-1961年
减少噪音招贴画 设计: 约瑟.穆斯.布鲁克曼 1960年
“少即多”“皮包骨”精细建筑
西格拉姆大厦
设计者: 设计者: · · ·罗 .约 逊 19541954-1958
佩莱利大厦
奥·庞
通用汽车公司的技术中心
设计: 诺. 1949-1956
国际主义典范(二)
反映混凝土自然、原始的质感和建筑构件之间粗鲁的碰撞
外国建筑史A014第二十一章:现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30年代 40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以后
有机主义
现
代
国际主义风格
建
筑
理性主义
(功能主义)
当代建筑发展特点ຫໍສະໝຸດ 理有性粗典机
国野雅功
际主主能
第二十一章:现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现代建筑自19世纪下半叶萌 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终于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了在全球的 领导地位。
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
要有新功能,新技术,特别是新形式。 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并提倡两者结合。 空间是建筑的实质,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表现。 应表里一致,即形式与功能统一。 反对外加装饰,美应实用和适于建造手段。 美在于其空间的容量与体量在组合构图中的比
有机主义:
有机建筑和建筑的民族化、地方化、人情化
理性(功能)主义:
一切从功能出发、形式服从功能
共同之处是都注重建筑的功能
国际主义风格
理性国际主义:
密斯的“皮包骨”和“少就是多”的精细建筑 代表作:伊利诺工学院建筑馆、纽约西格拉姆大厦、芝加哥湖滨大厦、
巴黎拉德方斯新区
粗野主义:
柯布希耶的反映混凝土自然、原始的质感和建筑构件粗鲁的碰撞 代表作: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圣玛丽雅修道院、昌迪加尔法院
典雅主义
斯东的把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建筑的精华融汇到现代建筑之中 代表作: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纽约林肯文化
中心、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有机功能主义
小沙里宁的注重建筑外部形象、把形象和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代表作: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悉
近现代外国建筑史资料
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
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
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
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表现主义建筑:(亦称表现派)产生于20世纪的德国和奥地利,于1910年前后趋于成熟。
表现主义画家重个性、重感情、重主观需要,设想通过外在表现、扭曲形象或强调某些色彩,把梦想世界显示出来,以引起观者情绪上的激动。
表现主义建筑师采用奇特、夸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
最能代表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是由门德尔松1920年设计的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工艺美术运动: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
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
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
代表作品是伯设计的“红屋”。
折中主义:折衷主义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折衷主义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他们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总的来说,折衷主义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没有按照当时不断出现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术去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建筑形式。
以法国最为典型。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
顶峰巴黎的圣心教堂。
装饰就是罪恶:1908年阿道夫·路斯出版了一篇文章《装饰与罪恶》,明确反对把建筑列入艺术畴,主建筑以实用为主,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对于路斯来说,建筑去除掉装饰,是其精神力量的象征。
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粗野主义建筑设计特点
中外建筑史指导老师:杨莹班级:1206109学号:120610930学生:郭建华考试题目:分析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建筑、粗野主义建筑的设计特点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点•产生于19世纪后期,成熟于20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于全世界,是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
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用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和要求的崭新的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又称现代派建筑。
新的建筑学原则。
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形、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风格特征。
在20世纪20~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特征:平屋顶、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式样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造型和线条。
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
•立面和建材。
通过高耸的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
色彩。
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社区形象。
•布局。
波浪形态的建筑布局高低跌宕,简单轻松,舒适自然。
强调时代感是它最大的特点。
现代建筑的影响•现代建筑在新的技术、功能需求衍生出新形式造型的基本条件下,用了大量新的工业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原则,最后发展到少即是多的原则。
建筑师设计简单的造型丰富了普罗大众的需求,使得建筑之形式及功能,变得可亲近及人性化。
因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刺激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飞。
•因工业化革命造就了建筑师在设计上新的里程碑,使用新材料、新工法制造出许多令人惊艳的作品;在建筑论点上也让建筑界在艺术风格上及建筑设计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进步。
现代主义时期和国际主义时期的对比
阿瓦尔.阿图现代主义的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与典型的国际主义的风格不同,在 强调现代主义的同时,还不忘记探索一条具有人 文色彩和更重视人心里需求的设计方向,奠定了 现代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理论基础,影响世 界的设计发展的方向,是当代最为重要的设计大 师之一。
3
现代主义建筑是功能至上的, 国际主义建筑却是形式至上的。
结束,谢谢观看ts
格罗佩斯代表作品: 格罗佩斯代表作品:包豪斯校舍
格罗佩斯代表作品: 格罗佩斯代表作品:法古斯鞋楦厂
格罗佩斯代表作品: 格罗佩斯代表作品: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与国际主义建筑风格的比较
1
对于现代主义建筑,首先是具有民 主性,是社会主义的。
2
现代主义建筑是象征平等的, 国际主义建筑是象征权威的。
格罗佩斯设计理念
1、主张设计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注重全面提高人类生活环境的系统化设计。
3、强调功能、技术与经济效益。
4、强调批量化、机械化、标准化、大众化。
5、将理论主义与功能主义相结合。
格罗佩斯代表作品
德国的格罗佩斯和米斯·凡·德·罗,法 国的勒·柯布西耶,芬兰的阿尔瓦·阿尔 托都是现代主义设计大师,特别是在 建筑设计领域,他们的设计艺术思想 和设计实践代表这一个时代的设计特 征。 代表作品:包豪斯校舍、法古斯鞋楦 厂、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 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哈佛大学研究 生中心、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等。
小总结
阿图生于芬兰,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包豪斯、国 际主义风格的改良。
他认为一旦有了鲜明的形象,整个设计的系统将围绕这 个形象发展开来,家具服从墙面、墙面服从屋顶、屋顶 服从天空,最终控制形象的还是自然。他重视自然。
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分支一览表(安显楼)
当代建筑
新现代主义风格
比喻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马里奥·博塔
代表作:圣约翰教堂
后现代主义装饰商业建筑
减
少
约西格拉姆大厦
理性主义(功能主义)
:一切从功能出发,建筑
的形式服从建筑的功能
密
斯
名言:少即是多
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格
罗
皮
乌
斯
开创现代设计学院包豪斯、设计教育设计救国,带有社会性质
代表作:法古斯工厂
包豪斯校舍
柯
布
西
埃
名言:建筑是住房的机器
代表作:萨沃伊别墅
基本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阿尔多·罗西、拉斐尔·莫尼奥
代表作:巴西集合住宅,博尼苏丹博物馆
新都市主义
典雅
主义
(形式主义
代表人物:山崎实(雅玛萨基)
代表作品:纽约世贸中心
年代
(大约)
建筑思潮
10年-20年
早期-发展期
30-50年代
成熟期
50年代—70年代
鼎盛时期
80-90年代
物极必反
以后
当代建筑
现代建
筑的发
展历程
(20世纪)
现代主义建筑:为穷苦阶级服务、带有社会性(包豪斯的成立标志着现代现代设计的诞生)1928年瑞士成立CIAM通过《雅典宪章》
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在国际建筑界的统治地位)
有机主义(赖特、阿尔托)
:局部属于整体、整体属部、局部和整体又与环境相协调.
代表作:流水别墅、
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国际主义风格
(由于2战大批建筑师来到美国,美国社会阶层不同于欧洲国家,服务对象发生变化)
世界中世纪建筑简介
世界中世纪建筑简介1.欧洲(1)城堡(2)教堂建筑①巴雪利卡:长方形平面列柱侧廊,西欧,罗马帝国时代馆所遗下,基督教贫困……②拜占庭式:穹隆,宏伟、豪华、庄严。
(罗马帝国迁都)③罗马式:十字架+拱顶或塔(教士骗钱,1000年,头发、指甲……)④哥特式:苏哲神甫,神学权威数光轻巧骨架,空心扶壁彩绘玻璃2.伊斯兰拜占庭的拱顶埃及法洛斯灯塔光塔(叙利亚巴别塔)巴雪利卡柱廊两河的釉面砖泰姬陵:沙·杰汗3.中国大规模宫殿,长安,汴梁塔二.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1.古典主义:人文,以人为中心,希腊、罗马风格复归。
抛弃教堂神的气氛、凝重压抑,改为欢快。
佛罗伦萨大教堂布鲁列涅斯奇育婴院透视图阿尔伯蒂:注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柱式和比例朱利亚诺·达·桑加罗:美第奇别墅。
达芬奇布拉曼底圣彼得大教堂(尺度感)米开朗基罗贝尼尼————圣彼得广场,圆形回廊。
帕拉第奥:圆厅别墅,维琴查。
2.巴洛克风格:奢侈豪华曼萨尔:凡尔赛宫,镜厅(17),外装古典,内装巴洛克。
3.洛可可风格:路易十五(十四晚年,活泼、享乐、莫里哀喜剧)烦琐、空洞、堆砌玻福朗:巴黎苏比兹府;诺曼:布留德尔宫。
4.新古典主义:1789年法国大革命,路易王朝与洛可可风格消失。
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
三.产业革命时期建筑(承前启后)(一)标志建筑1.水晶宫:约瑟夫·派克斯顿(JosephPaxton)皇家园艺总监。
1851年第一届工业产品博览会。
(大鸟笼),维多利亚女王,第一个玻璃幕墙建筑,9个月,单元式,标准化。
2.埃菲尔铁塔:1889.3.31法国巴黎博览会,法国大革命100周年。
328米,标准化,单元式,设计取代艺术,理性主义到来,现代工业文明纪念碑。
(二)流派1.艺术与工艺运动:英国第一届博览会,手工艺——机械,惹恼了两位大侠约翰·拉金斯:神品、消费者中心、走向自然。
威廉·莫里斯:牛津大学一年级建筑,手工,反机械。
国际主义风格
国际主义风格的产生和发展
国际主义风格的 起源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的欧洲
建筑设计领域
德国设计师格罗 皮乌斯和瑞士设 计师穆特修斯等 人对国际主义风 格的形成起到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主义风格在 20世纪50年代 至60年代逐渐成 为一种全球性的 设计风格影响了 建筑、平面、产 品等多个设计领
域
国际主义风格追 求简洁、功能主 义和理性主义的 设计理念强调以 最少的元素来表 达设计的核心价
20世纪初的欧洲设计背景
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化的进程推动了设计领域的变革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包豪斯设计学校:该校强调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产生 了深远影响。
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瑞士平面设计风格强调简洁、清晰和功能性对国际主义风格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工业设计:德国工业设计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推动了国际主义风格在产品设计中的 应用和发展。
国际主义风格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国际主义风格的起源
03 国 际 主 义 风 格 在 建 筑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04 国 际 主 义 风 格 在 平 面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05
国际主义风格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06
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和意义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国际主义风格的起源
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影响了现代艺术和文化的表达方 式
提高了人们对现代生活品质的追 求
对未来设计的展望和思考
建筑与国际主义风格
建筑中的国际主义风格与“本色”提到“国际主义风格”,人们不免想到“方盒子”。
这种“方盒子”是基于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思想发展下来的。
冷漠,理性,强调体积,追求对称,舍弃装饰,形式至上,无疑,这种设计理念源于当时社会的需求,以及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可能。
二战期间,许多的欧洲设计师来到美国,并将欧洲的现代主义和美国富裕的社会状况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这种风格就是“国际主义风格”。
它在六七十年代发展成熟,直到80年代才消退,涉及了设计的很多方面,包括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等。
但是,“国际主义风格”对建筑的影响仍然弥漫在当代中,因为当我们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城市中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哪里?“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代表作有密斯·凡·德罗的西格拉姆大厦和萨伏伊别墅,伊诺·沙里宁设计的通用汽车公司的设计中心等等。
它们都使用了钢铁、玻璃、混泥土等现代材料;运用了工业化的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玻璃幕墙;继承或夸张了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思想;极其推崇几何的形式,不要装饰。
在那个时代,或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权力与金钱,或者某种霸权主义,甚至是奢侈的代表。
但对于当代来说,这种建筑风格反而是最经济,最实用的建筑样式之一。
然而,在这种风格的影响下,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城市建筑面貌变得越来越相似。
这种建筑风格就像黑色的颜料般,渐渐的就渲染在世界地图上。
当我们走在世界各地的金融大厦,幼儿园,步行街,还是旅游区,都有种犹如在自己家附近小区的感觉。
这到底算是好还是坏呢?我认为风格无分好坏。
我们应该认识到一种主流风格的变化就如同历史的变化一样。
“国际主义风格”就像拿破仑统一欧洲,9.11事情一样,历史无关好坏无关对错无关后退,只是为了不断推动车轮前进,没有尽头,而设计理念一样。
建筑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代表,即使是民族特色,地域风情的建筑渐渐被取代,也不可能把这种经过千年文化沉淀的风情特色给磨灭,恰恰相反的是,正是这种“风格”这种“主义”随着时间时代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让人们认识到“保持本色,你目前的所作所为,都不是真正的你”的重要性。
现代主义与国际风格的分界点
现代主义与国际风格的分界点现代主义和国际风格是20世纪初建筑设计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潮流,它们对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点。
一、背景和起源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主要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反叛和批判。
它通过摒弃装饰和复杂的造型,追求简洁、功能性和合理性,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国际风格建筑则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和荷兰,是现代主义的一种分支,以功能主义和理性设计为核心特征。
二、设计理念和原则现代主义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一致性。
它摒弃了过去的繁琐装饰和华丽外观,追求简洁、几何化的形式和线条。
国际风格建筑则更加强调建筑的理性和科学性,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追求简洁、平衡的外观和比例。
三、材料和技术的运用现代主义建筑倡导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以实现更大的自由度和创造力。
它摒弃了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追求更加轻盈和开放的空间形式。
国际风格建筑也采用了类似的材料和技术,但更加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和标准化。
四、空间和布局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室内外空间的流动性和连续性,追求开放的平面布局和无界限的空间感。
它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划分和分隔,营造了开放、通透的空间环境。
国际风格建筑也追求相似的空间效果,但更加注重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和功能性。
五、影响和发展现代主义建筑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带来了许多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它为建筑界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建筑风格。
国际风格建筑则是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它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进程。
现代主义和国际风格是建筑设计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潮流,它们在设计理念、材料运用、空间布局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点。
现代主义强调简洁、实用和开放的设计风格,而国际风格则更加注重理性、经济和标准化。
尽管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两者在整体风格和设计原则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世界建筑史——精选推荐
世界建筑史世界现代建筑史第⼀章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现代建筑”是⼀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种建筑风格的特指术语,主要是指⼆⼗世纪初起在全世界各国发⽣的各种建筑⽅式和建筑思维⽅式的探索和成果⼀、现代建筑产⽣的社会背景---18世纪与19世纪的欧洲社会18世纪中期的欧洲,⼤部分国际还处于⽐较落后的农业经济阶段,各国⼤都沿袭了⾃古典主义、⽂艺复兴以来的⽂化传统,古典主义和⽂艺复兴成为西⽅⽂化的核⼼,存在两种不同的建筑:权贵的建筑和百姓的建筑。
资产阶级在⼗⼋世纪后半叶和⼗九世纪,终于成为欧洲和美洲的新权⼒阶级、统治阶级,他们不希望采⽤⽼的建筑形式,于是开创了现代建筑知识传统,但多是采⽤各种历史风格的⼤混合。
⼆、欧美在建筑上的古典复兴运动的背景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出现了建筑设计上的复古主义现象,其中以法国的古典主义复古,英国的新哥特主义(浪漫主义)以及在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包括英国和法国)产⽣的折衷主义三个浪漫最具有代表性。
古典主义运动的原因:通过考古加深了对于罗马以前风格的认识,是当时的建筑家能够得到新的构思和灵感的重要资源;资产阶级看到罗马以前的⼀个近乎于理想国的社会形态,于他们希望强调的⾃由、民主、博爱⽴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复古体现资产阶级的新政治⽴场古典复兴运动的风格主要是采⽤希腊风格、和托斯卡纳风格。
1、法国以古典主义为中⼼的建筑复古运动18世纪法国开始了启蒙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明确倾向于借⽤古典罗马时期的政治理想主义和影响注意。
考古还发现了罗马时期建筑的伟⼤⾯貌,从⽽给法国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提供了物质的参考基础代表法国古典主义复古运动最⾼潮的是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量建筑,这时期的⼤型建筑包括三个主要内容A、为发达的经济⽽建⽴的新型建筑B、为解决⼈⼝⽇益膨胀的城市居住问题⽽建造的⼤量多层住宅公寓建筑。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国际主义风格的根源应该说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与包豪斯和荷兰的“风格派”运动等有密切的关系。
国际主义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
现代主义设计是约1900-1950(1960)在欧洲兴起的一场社会变革的运动。
它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其中包括了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
现代主义设计主要有荷兰的风格派,俄(苏联)的构成主义,德国的现代主义。
德国产生现代主义的原因有工业标准高,设计标准高,也与德国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城市约占70%,德国人比较理性也有关联。
国际主义风与现代主义设计之间的区别首先它们的主张存在不同点。
现代主义设计主张为人民服务,面对大众设计,消费人群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因此它主张功能至上,然而价格低廉,形式简单。
而国际主义风使现代主义设计变形,它主张为普通人中的有钱人服务,因此,形式可能超越功能,价格也会比较昂贵,看重形式。
从现代主义设计到国际主义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也发生变化,先是由现代主义设计形式转变到流行、风格形式再转变到国际主义风格。
它们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种风格所处的不同社会背景,这与经济、政治和国家地域有着密切联系。
现代主义设计建筑具有民主性,是社会主义的。
而国际主义风建筑可称得上是垄断的,是资本主义的。
现代主义的建筑象征着平等,国际主义风的建筑象征着权威。
国际主义建筑在装饰上更强调米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原则(及极少主义),从而把反装饰主义立场发展到了顶峰。
现代主义设计过渡到国际主义设计基本上已经本末倒置:把原来作为自然结果的形式变成了涉及追求的目的,而原来的目的即社会性、大众性则被逐步抛弃。
原来因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动机不得不形成的简单、功能化、理性形式,变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追求。
现代主义建筑
概念: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
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
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组成:早期的现代主义建筑由有机主义建筑和理性〔功能〕主义建筑组成.盛期的现代主义建筑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它主要由理性国际主义、粗野主义、典雅主义和有机功能主义四个流派组成.时代背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特征(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适应性从各个国家的现代主义建筑中可以发现,现代主义建筑物有着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相适应。
也就是说现代主义建筑在不断地的随着社会的开展而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这是很多的建筑所不具备的特点。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不管是建筑物的设计者们,还是建筑物的拥有者们对建筑物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建筑物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同时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它的这个特点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现实主义以及功能主义的要求。
(三)现代主义建筑的创新性对于人们来说建筑物的实用性、经济性已经不能够让他们感到满足,所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改变也促成了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大特点,也就是现代主义建筑物的创新性。
这种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物的造型以及风格方面,同时也深深的表达在了所采用的材料,甚至能够在现代主义建筑的构造上看出这一特点。
当然这种建筑物的创新还和时代有着密切联系,细心的也会发现各个国家的现代主义建筑与带有着时代的特点,它衍生于过去的建筑风格中,同时又非常坚决的突破过时建筑样式的束缚,在设计建筑物的风格的时候,设计师们又对建筑物的表现手法以及建造手法等进展了一定统一,使建筑物能够给人一种灵活性、艺术性的感觉,同时也能够引起人们对现代主义建筑物的一种深深的欣赏之情。
十大建筑风格_建筑外立面完全收藏版
十大建筑风格_建筑外立面完全收藏版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不同的建筑风格代表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
本文将为您介绍十大建筑风格,以及它们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的独特魅力,让您全面了解这些经典的建筑形式。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是中世纪欧洲最受欢迎的建筑风格之一。
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外立面设计具有尖顶、尖拱门、飞扶壁等特点。
哥特式建筑注重垂直线条的表现,给人以庄重、高大的感觉,常常被用于教堂和宫殿等建筑。
二、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建筑风格起源于意大利,强调对古典罗马建筑的模仿和继承。
这种风格的建筑外立面设计追求对称、和谐的比例,采用希腊式柱廊、浮雕等元素,给人以典雅、庄重的感觉。
文艺复兴建筑常被运用于市政大厅、博物馆等公共建筑中。
三、巴洛克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来传播至欧洲各地。
巴洛克建筑外立面设计追求华丽、夸张的效果,采用曲线形、百叶窗、飞扶壁等元素,给人以壮丽、豪华的感觉。
巴洛克建筑常被用于宫殿、剧院等场所。
四、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传统。
这种风格的建筑外立面设计强调对称、平衡的原则,采用柱廊、穹顶等元素,给人以庄重、宏伟的感觉。
古典主义建筑常被运用于政府建筑、博物馆等场所。
五、装饰艺术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建筑风格兴起于19世纪末,强调艺术与建筑的结合。
这种风格的建筑外立面设计注重细节和装饰,采用曲线形、花纹装饰等元素,给人以精致、华丽的感觉。
装饰艺术建筑常被应用于公寓楼、商业建筑等场所。
六、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强调功能性和简约性。
这种风格的建筑外立面设计注重简洁、直线和平面感,采用玻璃幕墙、钢结构等元素,给人以简约、时尚的感觉。
现代主义建筑常被运用于摩天大楼、展览馆等现代化建筑。
七、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强调反传统和个性化。
这种风格的建筑外立面设计追求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采用不规则形、色彩丰富等元素,给人以前卫、另类的感觉。
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建筑案例
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建筑案例
国际主义风格是20世纪建筑设计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简洁、功能主义和现代化。
以下是一些国际主义风格设计的知名建筑案例:
1. 巴黎的巴比松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这座建筑由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和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设计,于1977年完工。
它的外观采用了明亮的色彩、外露的结构和管道,展
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特征。
2. 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楼(United Nations Headquarters),由一组国际建筑师设计,包括瑞士建筑师勒·柯
比西耶和法国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等。
这座建筑于1952年完工,
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简洁和现代化特征。
3. 德国柏林的柏林国家图书馆(Berlin National Library),由建筑师汉斯·夏尔恩设计,于1978年完工。
这座建筑以其简洁的
几何形状和现代化的外观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设计理念。
4. 荷兰鹿特丹的范纽文豪斯住宅区(Van Nelle Factory),
建筑师勒·柯比西耶和雅各布斯·约翰·约翰逊设计,于1931年完
工。
这座工厂建筑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的工业化和功能主义特征。
这些建筑案例展现了国际主义风格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应用,体现了其简洁、现代化和功能主义的特点。
这些建筑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后来的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际主义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的关键人物
•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 运动的两个关键人物,西奥· 巴尔莫 (1902-1965)和马克斯· 比尔(1908 -),都是毕业于包豪斯的瑞士平面设 计家。巴尔莫是最早采用完全的、绝对 的数学方式从事平面设计构造的设计家 之一。马克斯· 比尔则重视设计的一致性 和统一性。
不锈钢蜀国盘 设计:派森 1953年
No.978水罐 设计:科帕 1948年
“蚊”椅 设计:雅各布森 1952年
国际主义设计发展到顶峰
二战之后的国际主义设计成为西方国家主要的设计风格, 影响到设计的各个方面,成为主导性的设计风格,造成空前 的国际主义高潮,一直发展到70年代,影响遍及全球,无论 从广度和深度来看其影响都是空前的。 这期间具有典型风格的标志设计作品有设计师罗维在1957年 为英国石油公司(Bp)设计的企业形象与标志、1968年为壳 牌石油公司设计的标志、可口可乐公司设计的企业形象,勒 阿杜里为埃索石油公司设计的标志,龟苍策雄1961年设计的 TDK公司标志,福田繁雄1961年设计的三洋电器标志,宫桐 四郎1959年设计的日航标志等
国际主义
杨哲
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
• 国际主义风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现代主义设计运 动的发展。早在1927 年,美国建筑家飞利浦· 约翰逊就注意 到在德国斯图加特市近郊举办的威森霍夫现代住宅建筑展的 这种风格,他认为这种风格会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建筑风格, 因此称之为国际主义风格,当时他称这种单纯、理性、冷漠、 机械式的风格为“国际风格”。这是现代主义设计被称为国 际主义的开端。经过德国、荷兰、俄国的一批建筑家、设计 师、艺术家的努力探索,现代主义设计在德国的包豪斯设计 学院时期达到顶峰,出现了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舞台 设计等等各个方面的现代主义设计发展,无论是意识形态上 还是形式上,都呈现趋于成熟的面貌。但是,以德国为首的 欧洲现代主义运动在纳粹德国时期受到全面封杀,大部分现 代主义设计的主要人物都在30 年代末年移民美国。
西方现代设计史
西方现代设计史1.朱铭、荆雷合着设计史六个时期:设计的萌芽时期、手工业时代的设计、早期工业时代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时期、后工业社会的设计、设计的计算机时代.2.王受之着的世界现代设计史、世界现代建筑史和世界平面设计史,综合地、分门别类地研究了现代设计史.3.1851年伦敦举办了“水晶宫”世界博览会,暴露出了“没有功能意义的装饰”和“把钱放在不必要的装饰上就是一种罪恶”的缺点,从而引发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4.约翰·拉斯金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倡导者、理论奠基人,现代技术美学的先驱.5.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乔莎集,被誉为书帧设计史上的杰作之一.6.朱尔斯·谢列特,“现代广告之父”.7.“新艺术之家”:萨穆尔·宾.主张设计师师法大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动植物形态作为装饰纹样,取消直线,代之以流畅、纤细而又不失自然有机形态的曲线.8.“现代之家”:①.朱利·梅耶-格拉弗②.阿贝尔·兰德利③.保罗·佛洛特④.毛里斯·迪佛雷纳.9.“六人集团”:①.亚历山大·察平特②.查尔斯·普伦米特③.托尼·塞尔莫斯汉④.赫克托·基马德⑤.乔治·霍恩切尔⑥.卢帕特·卡拉宾.10.凡·德·威尔德,不仅是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重要代表,而且也是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师的重要人物.11.“格拉斯哥四人集团”:①.麦金托什②.玛格丽特·麦克唐纳③.费朗西丝·麦克唐纳④.赫伯特·麦内尔.从事家具、彩绘玻璃和平面设计等设计工作,他们的设计主要采用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纹样作装饰,具有典型的新艺术风格特征.12.安东尼·高蒂,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中的重要代表人物.风格:折中主义.13.彼得·贝尔伦,德国工业同盟会的核心成员之一.14.荷兰风格派: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直角等几何形式和无装饰、三原色、中性色彩等造型元素.15.里特维德,“红蓝椅”.16.1919年,德国包豪斯建立,第一任校长:格罗庇乌斯.宣言:艺术不是一门专门职业,艺术家与工艺技术之间在根本上没有任何区别.17.意大利着名设计师吉奥·庞蒂创办的多姆斯杂志成为意大利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宣传阵地.18.雅各布森,是一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作品:“蚁”椅、“蛋”椅、“倚者椅”.19.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他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提出来“少则烦”.一、拉斯金的艺术设计思想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①.主张艺术与技术相结合②.主张艺术设计要符合使用目的,注重社会功能③.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汲取艺术设计灵感和素材④.反对现代化生产方式,反对在设计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主张设计使用自然材料和用手工技艺.二、威廉·莫里斯的艺术设计改革思想和艺术设计美学理论:①.提倡手工艺术,反对大机器工业生产②.推崇中世纪哥特式艺术,认为哥特式的手工也是纯真的,毫无造作的③.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④.主张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结合,设计出实用的艺术产品,主张“纯艺术”与手工艺术之间的关系⑤.主张艺术设计面向大众,面向广大劳动人民,具有较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倾向.三、包豪斯的教育方针:①.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墨守成规②.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③.强调基础训练,从现代抽象绘画和雕塑发展而来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基础课程,成了包豪斯对现代工业设计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④.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并重⑤.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作品:在迪索建立的包豪斯校舍、墙面旋转灯设计.称号:“现代设计的摇篮”.包豪斯的艺术设计思想、精神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和对绘画、雕塑、电影、摄影、新闻出版等纯艺术、实用艺术各个领域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等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四、国际主义艺术设计风格:①米斯·凡·德·罗:伊利偌理工学院克朗楼、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世纪博览会德国馆内景、芝加哥湖边大厦、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西格莱姆大厦②柯布西耶:萨伏伊别墅楼顶平台、躺椅③泰罗格尼:克莫德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五、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①.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服从功能”,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倡导的是“功能追随形式”,强调的是设计形式的改观,这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②.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们认为,建筑的内部功能固然决定其外在形式,但建筑的外部环境、地区特征、历史文化等因素,同样影响建筑的外在形式.而现代主义建筑由于片面强调了功能、理性等因素,忽视了历史、传统文化等建筑的外在因素等.③.现代主义建筑由于过分强调功能作用,建筑语言显得单一,苍白,“采取同一的方法、方式对待不同的问题,‘以简单的中性方式来应付复杂的设计要求,因而忽视了个人的要求、个人的审美价值’”.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力求用“隐喻”、“象征”和“多义”等艺术符号,就是为了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的视觉语言.语言的符号化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现代主义与国际主义风格建筑
——从兴起到理想的转型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新艺术的探索日益兴旺,在建筑方面也有各种思想和试验层出不穷。
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进程中,以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包豪斯学派是其开始,经柯布西耶的推波助澜得到广泛普及,而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国际主义风格,则使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想出现了转型。
关键词: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理想转向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新艺术的探索日益兴旺,在建筑方面也有各种思想和试验层出不穷。
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的进程中,以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包豪斯学派是其开始,经柯布西耶的推波助澜得到广泛普及,而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国际主义风格,则使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想出现了转型。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具体始于哪一年已经无法细考,它以模具化,标准化的“批量生产”为特征,颠覆了古典主义建筑等级制及其装饰、线脚、三段式等规则。
现代主义建筑与古典主义建筑最大的不同是现代主义的“平民化”与“世俗化”。
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平民化是以科技发展下新型建筑材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为
前提的。
钢铁,玻璃,水泥等工业材料的使用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形式。
因为这些材料的运用,建筑师们可以对空间进行自由的分割,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建筑的功能化。
也正式由于这些材料能够批量生产,廉价便捷,平民大众也成为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受益者。
这一风格的早期建筑中,最具知名度的案例当属德国魏玛的包豪斯设计学校。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校舍建筑(1910-1950)
格罗皮乌斯是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设计理想和实践,经历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整个阶段,促使现代主义建筑得到确立。
位于德国魏玛的包豪斯设计学校校舍是其杰出的代表作。
格罗皮乌斯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在造型上采用灵活的不规则构图和多层次的对比手法,并按照现代建筑技术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在功能方面,就是把整个校舍进行功能分区,按照各部分的功能需要和相互关系确定它们的位置,决定其体型。
工艺车间以框架结构和大片的玻璃墙面来满足主体对宽大空间和充足光线的需要。
在造型上,校舍的平面布局是风车型,尽管构图不对称,但各部分纵横交错,张力互抵,总体上取得了均衡。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这座校舍低廉的造价——这是平民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这使现代主义建筑与古典主义建筑相比具备了强有力的经济竞争力,使建筑艺术的平民化成为了可能。
因此,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包豪斯校舍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柯布西耶的探索(1920-1950)
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将,他起着绝对中心的作用。
柯布西耶不断以新奇的建筑作品和大量没能实现的建筑设计方案,带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和启发。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提出过“多米诺住宅”(注1)概念。
在1926年他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建筑五个特点”(注2),以最基本的术语来阐述现代建筑的原理,并为以后成为主流的国际风格建筑提供了方程式。
这些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之后产生的建筑特点。
其中,国际联盟方案(1927)以严密的功能分析,开阔的视野,适度的费用为他赢得了公众的支持。
此后,柯布西耶在建筑上逐渐从过度理性像感性回归。
在这一阶段,他的惊世之作——朗香教堂推翻了他早期主张的理性原则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以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优美造型震动了建筑界。
柯布西耶敏锐而富有创造力,他的各种尝试丰富了现代主义的内涵。
密斯·凡德罗和国际主义建筑(1920-1950)
密斯·凡德罗是一位个性鲜明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的建筑经验与技艺主要是通过实践得来的。
他成就斐然,在建筑界形成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密斯风格”,也就是国际主义风格。
密斯的成就在于他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出剥离出自己独特的理念——“功能追随形式”和“少即是多”,密斯也一直在他的设计中遵循着他的理念。
我们可以从他不同时期的三个著名建筑设计中窥见现代主义理想已经开始转向。
一,巴塞罗那国际展览会德国馆(1929)
1929年的巴塞罗那国际展览会德国馆是密斯在欧洲时期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是一座没有明确用途的纯标志性建筑,主要是为了反映德国的现代精神。
密斯设计的德国展馆具有简单的平面和复杂的空间处理,同时它不受材料和经济的限制。
以此可以看出,密斯既遵循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某些原则,又开始了实用功能和经济节约原则的剥离。
而真正使密斯展现他惊人创举的是1948-1951年兴建的美国芝加哥湖滨公寓和1954-1958年兴建的西格拉姆大厦。
二,美国芝加哥湖滨公寓(1948-1951)
芝加哥湖滨公寓是密斯在1910年代设计的玻璃摩天大楼方案的真正实现,也是密斯到美国之后在高层建筑上应用钢结构框架的先例。
此建筑的外观是玻璃和钢组成的精美的方盒子,标准化的幕墙构建使它呈现出几何模具化的构图效果。
钢与玻璃的结合显示出强烈的工业时代气息和技术精神,为高层建筑形式开拓了一条新路。
三,西格拉姆大厦(1954-1958)
西格拉姆大厦是密斯风格的最典型代表,是追求技术的成功结果,也是对早期现代主义平民化理想的明显背离。
西格拉姆大厦是一家大酿酒公司的行政办公大楼,从外观看,它就是一个规则的玻璃六面体。
大厦外墙采用玫瑰灰色的吸热玻璃,钢框架包在了防火层之内,外表贴上了紫红色的铜条作为窗框,整座大厦华贵端庄,施工精细。
周围的一切风景随着光影在玻璃幕墙上起伏变化,又给大厦增添了梦幻的迷离。
大楼的前面还设计了一个小广场,它为建筑让出了有效的审美距离。
在用地上这么大风的姿态和昂贵的建筑选材使这座大厦造价贵得惊人,这正是资产阶级业主所期望的豪华与距离。
精美的玻璃幕墙矗立在城市中央,这在当时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广告牌,它也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重要里程碑。
西格
拉姆大厦建成后,“密斯风格”在全世界蔓延开来,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能看到这样的方形玻璃办公楼,“密斯风格”也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影响至今。
结论:从密斯·凡德罗对建筑用材,功能,装饰等方面的处理方式来看,他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代表格罗皮乌斯以及柯布西耶都有了很大不同。
以密斯为代表的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延续了早期现代主义简洁和世俗化的倾向,却已俨然离距了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倡导的平民化理想,民主原则、经济原则与功能主义原则,在精神上与现代主义是脱离的。
在美国正好符合美国大企业、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形象要求。
因此,毫无疑问,国际主义风格建筑是现代主义理想的转向。
注1:多米诺住宅是柯布西耶提出的一种房子的样式。
由板和柱组成,解放了平面和立面,于是可以自由组织平面,自由开窗,可以底层架空。
注2:1930年,勒·柯布西耶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它们是:
(1)独立柱支撑的架空的底层,房屋的主要使用部分放在二层以上,底层全部或部分地腾空,留出独立的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的平面;
(4)横向的长窗;
(5)自由的立面。
参考书目:
(1)毛坚韧编著《外国现代主义建筑图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尹国均编著《西方建筑的7种图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先觉著《密斯·凡·德·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