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类型及例句
文言文定语后置句,即将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此种句法之常见者,多为“者”字之运用。

1. 中心词+ 之+ 定语+ 者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韩愈)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饭有时会吃掉一石粮食。

2. 中心词+ 定语+ 之+ 者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应的人,却没有找到。

3. 中心词+ 而+ 定语+ 者
例句: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
4. 中心词+ 定语+ 乎
例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苏轼)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上捕鱼砍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

5. 中心词+ 之+ 定语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荀子)
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的运用,能更显出其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效果。

动词不定式做后置定语的五种情况

动词不定式做后置定语的五种情况

动词不定式做后置定语的五种情况一、动词不定式在句子中的作用动词不定式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具有名词和动词的特点。

它通常由“to + 动词原形”构成,可以在句子中担任多种不同的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动词不定式在句子中作为后置定语的情况。

二、动词不定式作为后置定语的定义及作用动词不定式作为后置定语,通常位于其修饰的名词或代词之后,用于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补充或限定。

它可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各种不同的补充说明,常见的有表示目的、原因、结果、用途等。

三、动词不定式作为后置定语的五种情况1. 表示目的动词不定式作为后置定语常常用来表示某个行为或状态的目的。

例如:- She has a lot of work to do.(她有很多工作要做。

)- He bought some flowers to give to his girlfriend.(他买了些花给他女朋友。

)2. 表示原因动词不定式还可以用来表示某个行为或状态的原因。

例如:- I have some documents to sign.(我有一些文件要签字。

)- They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finish.(他们有很多作业要完成。

)3. 表示结果动词不定式还可以表示某个行为或状态的结果。

例如:- He is too tired to walk.(他太累了,无法走路。

)- The book i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这本书太重了,我搬不动。

)4. 表示用途动词不定式还可以表示某个事物的用途。

例如:- I need a pen to write with.(我需要一支笔来写字。

)- This tool is used to cut wood.(这个工具用来切木头。

)5. 表示限制或条件动词不定式还可以用来限制或表示条件。

例如:- I have only a few minutes to spare.(我只有几分钟的空闲时间。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总结定语后置的总结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总结定语后置的总结

定语从句总结一:定语后置的总结(1)介词短语作定语:the landlady in the bad situation / the way in error / the thiefwith a gun / th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The student in sorrow didn’t pass the English exam.(2)表语形容词作定语:the presidents alive in the U.S.A are all male.(3)不定合成代词被修饰:Although I had dinner tonight, I still need something delicious tohave.(4)副词作定语:the students here are all come from Shenyang.(5)不定式作后置定语:the destination to go / the cookbook to use / the movie to cast/ the match to fire / the classical music to listen / the hammerto use / the task to finish(6)现在分词作定语:the man pronouncing the wrong pronunciation is a principal. (7)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the service given in the hotel is 5-star. / the signal signed bythe students are for cheating in the final exam.(P10-1) 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n all around the world.(P10) In only fifty years, English has developed into thelanguage most widely spoken and used in the world.(8)定语从句:(P4)The lesson (that) we can learn from Chuck and all others who haveunusual friends is that friends are teachers.二:定语从句的概念和公式特点(P3-1): 关系代词在从句中作主语Chuck is a businessman who is always so busy that he has little time for his friends.先行词(被修饰的名词或代词)+ 关系词(起连接作用的代词和副词)+(,)定语从句(在句中作成分)三:定语从句的分类When I took the money from her grandfather, I looked back at the girl, who was giving me the prettiest, largest smile (that) I have ever seen.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1:限定性没有逗号,非有逗号。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总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

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

这里还有一条规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

例“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类型:

定语后置,在文言文中有四种类型:

古汉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

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总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①(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②(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①②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例如:③(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④(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孟子•梁惠王下》)(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③④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⑤(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⑤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中心词+数量词如:⑥(古)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记》)(今)(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⑥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辞》)——十二卷军书上,每一卷上都有爷的名字。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肴之战》)韦编三绝——用四张熟牛皮作先行礼物,再用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2.形容词定语后置:①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一、形容词短语后置定语句形容词短语是修饰名词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形容词短语出现在名词的后面,起到修饰名词的作用时,就形成了形容词短语后置定语句。

例如:1. The plane, painted in bright colors, caught everyone's attention.在上面的句子中,“painted in bright colors”是形容词短语后置定语,修饰名词“plane”,表达了飞机的颜色鲜艳。

2. The boy, wearing a hat, is my brother.在这个例句中,“wearing a hat”是形容词短语后置定语,修饰名词“boy”,表示男孩戴着帽子。

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也是在名词后面起修饰作用的句子,它与主句之间用逗号隔开。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不是主句所必需的,只是对主句进行补充解释,增加主句的信息。

例如:1. Our teacher, who is always patient with us, explained the math problem in detail.在上面的例句中,“who is always patient with us”是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名词“teacher”,增加了对老师性格的描述。

2. The book, 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 has become a bestseller.在这个句子中,“written by a famous author”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对书的作者进行了说明。

三、分词短语后置定语句分词短语是由动词的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构成的,在一个句子中可以起到定语的作用。

当分词短语出现在名词的后面,修饰名词时,就形成了分词短语后置定语句。

例如:1. The girl, carrying a basket, is my neighbor.在上面的例句中,“carrying a basket”是分词短语后置定语,修饰名词“girl”,表示女孩正在提篮子。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中心语+后置定语+者2.中心语+之+后置定语3.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4.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5.中心语+数(量)词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刺客列传》)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⑥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④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我们将这样的句子称为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的三种类型: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五人墓碑记》)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②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③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文言定语后置句

文言定语后置句

4、“中心词+数量词”的形式
数量词作定语一般后置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鸿门宴》 ②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 家。 《荆轲刺秦王》
常见考题类型解析
一、文言句式判断。 二、文言语句翻译。
1、准确判断句式——定语后置句。 2、找准中心词和它的定语,调换两者的 位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 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2、“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 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3、“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岳阳楼记》 ③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例题解析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C A.僧之富者不能至

B.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析:ABD都是定语后置句;C是宾语前置句。
2014年新课标全国二卷
翻译文言语句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 业,文力争乃止。(第二大题第7小题)
高考文言句式判断之
定语后置概述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语的前 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 放在中心语之后。
谓语 (定语) 宾语 <补语> 【状语】
(定语) 主语
定语后置句的几种常见类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的形式
①马之千里者。《马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 钟山记》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doc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doc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doc1用“者”字把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语+定语+者”的形式。

如: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因此)商量不出结果来,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也没有找到。

②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班固《苏武传》)译文:护送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③群巨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译文:侍立在殿上的大臣。

不能带一点兵器。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列子・《愚公移山》)译文:(愚公)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凿石头。

挖泥土。

⑤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战国策・《荆轲刺泰王》)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

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2用“者”字把定语后置,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译文:日行千里的马。

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彭端淑《为学》)译文:富的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3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的形式,如: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王羲之《兰亭集序》)译文:抬头可以观览浩瀚无穷的宇宙:低头可以考察纷杂繁盛的物类。

②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如果我们凭着这样大的国家,却重陷六国灭亡的老路,这样又在六国之下了。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离骚》)译文: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4用数量词作定语可以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我拿一对白玉璧。

准备献给项王。

②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司马迁《陈涉世家》)译文:(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六七百辆战车,一千多个骑兵,几万名步兵。

③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三十有四。

(魏学伊《核舟记》)译文:对联、题名和篆文,(一共)刻有三十四个文字。

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

文言倒装句式1定语后置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

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

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1. 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使报秦者”是“人”的定语2. 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钴姆潭西小丘记》)3.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另有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2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解为“于河南战”。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于蓝” 译为“从蓝草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

(《史记·项羽本记》)分析:“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韩愈《师说》)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多重后置定语的修饰类型-小申托福

多重后置定语的修饰类型-小申托福

多重后置定语的修饰类型在英语句子中,前置定语很简单,不会造成我们理解上的困难,但是后置定语的构成比较复杂,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要能清晰地分析多重后置定语的修饰关系。

在分析复杂的后置定语修饰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后置定语的种类。

1. 后置定语的种类后置定语有五种,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和定语从句介词短语(prep.+n.)A girl in the room, a picture on the wall形容词短语(adj.+prep.+n.)a book useful for you, components necessary for production分词短语(v-ing /v-ed)A boy wearing black jeans, a software developed for the project不定式(to do sth)A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定语从句We are studying sentences which contain adjective clauses.2. 后置定语组合关系:递进定语修饰和并列定语修饰2.1 递进定语修饰递进定语修饰指每个后置定语都是修饰紧靠其前的名词,然后多个叠加,一环扣一环,如下句:(1) Behaviorists suggest that the child who is raised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re are many stimuli which develop his or her capacity for appropriate responses will experience greater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在句(1)中,who 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 child,where 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environment,which 引导的定语从句修饰 stimuli,每个定语从句都是修饰紧靠其前的名词,所以是递进定语修饰类型(2) Anthropologists and others are on much firmer ground when they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cultural norms for a small homogeneous tribe or village than when they undertake the formidable task of discovering the norms that exist in a complex modern nation-state composed of many disparate groups.在句(2)中,for a small homogeneous...修饰 norms,of discovering the norms 修饰task,that exist in a complex... 修饰 norms,composed of many disparate groups 修饰 nation-state,每个后置定语都是修饰紧靠其前的名词,所以也是层层相扣的递进修饰。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

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古典诗文07-09 2052古汉语中的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与状语后置,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种特殊句式。

如何准确地区分这两种特殊句式,对恰当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先看定语后置。

在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的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后置的主要类型有: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3、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4、中心词+之+后置定语,5、中心词+数量词。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定语“可使报秦”放在了宾语“人”之后;又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中,定语“铿然有声” 放在了宾语“石”之后;又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张溥《五人墓碑记》)中,定语“能不易其志”放在了宾语“缙绅”之后;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中,定语“利”和“强”,分别置于宾语“爪牙”和“筋骨”之后。

再如,“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中,数量词定语“一双”置于了中心词“玉斗”之后。

看其是否为定语后置,可依据语法分析和其特殊标志(按类型特点)进行分析辨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现象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再看状语后置(也称为介词结构后置)。

在文言文中,状语后置是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当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

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于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中,两个“于蓝”在翻译时,要分别放在动词谓语“取”和“青”的前面作状语。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定语+中心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构成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在古汉语中有时将定语移置到中心词之后,即“定语后置”。

中学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句意: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适别。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意:对策没有确定,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赤壁赋》句意: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着。

2、.“中心词+之+定语+者”格式○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句意:能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句意:能敲得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有。

3、“中心词+而+定语+者”格式○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句意;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官僚,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4、“中心词+之+定语(形容词作定语)”格式○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啊。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句意: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5、中心词+定语(数量词作定语)格式○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句意:我带了一双白璧,想要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要献给亚父。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句意:如今听说用千斤金、万户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第六课时教学内容:倒装句----主语后置;固定句式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主语后置;固定句式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后置定语的几种类型

后置定语的几种类型

后置定语的几种类型1. 形容词短语作后置定语形容词短语可以作为后置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

形容词短语通常放在名词的后面,并且与名词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例子:•The book on the table is mine.•He is wearing a T-shirt in different colors.2. 介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介词短语可以作为后置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

介词短语通常放在名词的后面,并且与名词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例子:•The woman in the red dress is my sister.•They live in a house by the sea.3. 不定式短语作后置定语不定式短语可以作为后置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

不定式短语通常放在名词的后面,并且与名词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例子:•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She gave me a book to read.4. 从句作后置定语从句可以作为后置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

从句通常放在名词的后面,并且与名词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The boy who is playing soccer is my friend.•I saw a movie that was really funny.5. 名词作后置定语名词可以作为后置定语,对另一个名词进行修饰。

名词作后置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后面。

例子:•The city government is planning a new park.•Can you pass me the salt shaker?6. 分词作后置定语分词可以作为后置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

分词作后置定语时,通常放在名词的后面,并且与名词有特定的逻辑关系。

例子:•The broken window needs to be fixed.•I saw a man running in the park.7. 数词作后置定语数词可以作为后置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

英语语法之英语中的后置定语5种情况

英语语法之英语中的后置定语5种情况

英语的后置定语英语中有些情况是把修饰名词的定语放在后面,构成A+B结构,但是我们在翻译理解成中文时要调过来成B+A结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定语后置的情况:一.形容词短语做后置定语:例句:1.The parts of a museum open to the public are called galleries or rooms. (2020新高考一卷语法填空)2.I need to buy some things necessary in university.二.非谓语动词:1.Do you know the girl playing the piano over there?2.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device is very useful.3.You don’t have much time to waste.三.介词短语:1.In recent decades, laws against unfair rules for voting have been passed.2.He is a man of principle.四.定语从句:1.You need a great teacher who lets you make mistakes.2.In the mid-1700s, England began passing laws that made the American colonies angry.五.个别特殊单个词:1.Americans today今天的美国人2.people nowadays现在的人们3.the introduction below 下面的介绍4.the description above上面的描述5.the news abroad 国外的新闻6.people present/concerned/involved。

英语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英语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英语中定语后置的几种类型
英语中的定语后置是指把所修饰的名词放在定语前,而把定语放
在句尾的修饰方式。

定语后置有几种形式:
1、定语从句:一般由关系代词引导,如:The girl who is singing is my teacher.(唱歌的那个女孩是我的老师)
2、定语从句中的省略:即把定语从句中的一个或多个词省去,如:The book (which) I bought yesterday is very interesting.(昨
天我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3、状语从句后置:将状语从句放在句尾,而不是放在句首,如:He went away without saying anything.(他没有说什么就离开了)
4、定语性分词短语:是由动词分词或介词短语构成的定语,如:People lost in the fog were few.(迷失在雾里的人很少)
5、名词性从句:是由名词、代词和状语从句等构成的定语,如:What I said yesterday still stands.(我昨天说的还是有效)
6、定语+动词不定式:是将一个动词不定式作为定语放在句尾,如:The river to be crossed is very wide.(要渡过的那条河很宽)
7、定语+介词短语:是将一个介词短语作为定语放在句尾,如:The cat lying on the bed is mine.(躺在床上的那只猫是我的)
定语后置也包括一些特殊的定语,比如“由……所构成的”,“由……组成的”等。

例如:The team composed of the best
players won the game.(最佳球员组成的队伍赢得了比赛)。

定语后置句的例子

定语后置句的例子

定语后置句的例子定语后置句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修饰结构,它通常出现在名词或代词后面,用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说明。

在汉语中,定语后置句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将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介绍。

1. 形容词后置句形容词后置句是最常见的一种定语后置句,它通常用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形容。

例如:他是一个勤奋的学生。

这个小女孩很可爱。

这个问题很复杂。

2. 动词后置句动词后置句通常用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动作说明。

例如:他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

这个男孩很擅长打篮球。

这个女孩喜欢唱歌跳舞。

3. 介词短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通常用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地点、时间、方式等方面的说明。

例如:他在公园里散步。

这个小孩子在学校里玩耍。

这个女孩用手指着远方的山峰。

4. 从句后置句从句后置句通常用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例如:他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经常熬夜看书。

这个男孩很擅长打篮球,他曾经获得过全市比赛的冠军。

这个女孩喜欢唱歌跳舞,她曾经参加过校内的文艺比赛。

5. 状语从句后置句状语从句后置句通常用来对名词或代词进行时间、原因、条件等方面的说明。

例如:他在考试前一个月,每天都会复习功课。

这个男孩因为家庭贫困,只能在学校里打工赚钱。

这个女孩只有在完成作业后,才能去参加活动。

总之,定语后置句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修饰结构,它可以丰富语言表达,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使文章更加优美、精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语后置句的五种类型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成分,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中心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要把它放到中心语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句是文言文的一种重要句式,它一般有五种形式。

1、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刺客列传》)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
⑤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雁荡山》)
2、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上“之”,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的格式。

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兰亭集序》)
③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②国之孺子之游者(在外求学的年轻人),无不餔也……(《勾践灭吴》
③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治平篇》)
4、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语+而+后置定语+者”的格式。

例如:
①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孟子·梁惠王下》)
5、数量词用作定语,大多放在中心语的后面,格式为“中心语+数(量)词。

例如:
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②吏二缚一人诣王。

(《晏子使楚》)
③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符合上述格式的句子都是定语后置句,只有强调和突出定语的句子,才有可能是定语后置句。

例如:
①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赤壁之战》)
乍看句中加点的文字,符合“中心语+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句中的“者”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而是用在假设分句后,以提示下文。

此句应译作:众武将文官如有敢再提应当迎降曹操的,结果将与这个奏案一样。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中加点的文字表面上符合“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但实际上并非定语后置句,“之”的作用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者”的作用是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

此句应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

*牛刀小试*
1、下列各句的句式特别的一项是()
A、予一以贯之。

(出自《孔子世家》,以下出处相同)
B、人之不我信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答案】D
[解析]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2、与“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B、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
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为学》)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答案】B
[解析]例句和B句皆为定语后置句。

A句是主谓倒置句,C句是宾语前置句,D句是状语后置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