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
粉末冶金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粉末冶金原理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b0286fc964bcf84b8d57b36.png)
粉末冶金原理名词解释汇总(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粉末冶金原理名词解释汇总临界转速机械研磨时,使球磨筒内小球沿筒壁运动能够正好经过顶点位置而不发生抛落时,筒体的转动速度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粉末具有的表面积(一克质量或一定体积的粉末所具有的表面积与其质量或体积的比值称为比表面积)二次颗粒由多个一次颗粒在没有冶金键合而结合成粉末颗粒称为二次颗粒离解压每种金属氧化物都有离解的趋势,而且随温度提高,氧离解的趋势越大,离解后的氧形成氧分压越大,离解压即是此氧分压。
电化当量这是表述电解过程输入电量与粉末产出的定量关系,表达为每 96500库仑应该有一克当量的物质经电解析出气相迁移细小金属氧化物粉末颗粒由于较大的蒸气压,在高温经挥发进入气相,被还原后沉降在大颗粒上,导致颗粒长大的过程真密度颗粒质量用除去开孔和闭孔的颗粒体积除得的商值。
真密度实际上就是粉末的固体密度似密度又叫有效密度,颗粒质量用包括闭孔在内的颗粒体积去除得的相对密度粉末或压坯密度与对应材料理论密度的比值百分数松装密度粉末在规定条件下自然填充容器时,单位体积内的粉末质量,单位为g/cm3比形状因子将粉末颗粒面积因子与体积因子之比称为比形状因子压坯密度压坯质量与压坯体积的比值相对体积粉末体的相对密度(d=ρ/ρ理)的倒数称为相对体积,用β=1/d表示粒度分布将粉末样品分成若干粒径,并以这些粒径的粉末质量(颗粒数量、粉末体积)占粉末样品总质量(总颗粒数量、总粉末体积)的百分数对粒径作图,即为粒度分布;(一定体积或一定重量(一定数量)粉末中各种粒径粉末体积(重量、数量)占粉末总量的百分数的表达称为粒度分布)粉末加工硬化金属粉末在研磨过程中由于晶格畸变和位错密度增加,导致粉末硬度增加,变形困难的现象称为加工硬化雾化法利用高速气流或高速液流将金属流(其它物质流)击碎制造粉末的方法二流雾化由雾化介质流体与金属液流构成的雾化体系称为二流雾化快速冷凝将金属或合金的熔液快速冷却(冷却速度>105℃/s),保持高温相、获得性能奇异性能的粉末和合金(如非晶、准晶、微晶)的技术,是传统雾化技术的重要发展假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因不是根据相图规律、不经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而构成的合金体系,假合金实际是混合物保护气氛为防止粉末或压坯在高温处理过程发生氧化而向体系加入还原性气体或真空条件称为保护气氛压制性粉末压缩性与成形性的总称成形性粉末在经模压之后保持形状的能力,一般用压坯强度表示压缩性粉末在模具中被压缩的能力称为压缩性,一般用压坯密度表示粉末粒度一定质量(一定体积)或一定数量的粉末的平均颗粒尺寸成为粉末粒度粉末流动性 50 克粉末流经标准漏斗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粉末流动性。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
![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5e04029964bcf84b9d57bda.png)
粉尘种类
真密度 g/cm3 3.8~4.2 6.4 2.1 5.0 4~5 2 2.7 3.1 2.76 3.0
堆积密度 g/cm3 1.5~2.6 2.60 0.60 0.7 0.2 0.3 1.0 0.13 0.29 0.6
滑石粉 碳黑烟尘 硅沙粉尘(105μ m) 硅沙粉尘(30μ m) 硅沙粉尘(8μ m) 硅沙粉尘(0.5~72μ m) 飞灰(0.7~5.6μ m) 电炉冶炼炉尘 化铁尘炉 锌精炼炉
一、粉尘的密度
4.应用: 真密度应用于研究尘粒在空气中的运动 堆积密度可用于存仓或灰斗容积的计算 5.常见工业粉尘的真密度和堆积密度 :
粉尘种类
真密度 g/cm3 2.75 1.85 2.63 2.63 2.63 2.63 2.20 4.50 2.0 5 堆积密度 g/cm3 0.56~0.71 0.04 1.55 1.45 1.15 1.26 1.07 0.6~1.5 0.8 0.5
三、粉尘的粒径分布
七、粉尘的安息角
1、定义:指粉尘通过小孔连续地下落到水平板 上时,堆积成的锥体母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 叫静止角或堆积角)。 2、影响因素:粉尘的种类、粒径、形状和含水 量等因素有关。 3、作用:安息角是粉状物料所具有的动力特性 之一 。
八、粉尘的爆炸性
1、粉尘的几种爆炸性:
①有些粉尘与水接触后引起自然爆炸(如镁粉、碳 化钙粉尘)。 ②有些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在外界的高 温、摩擦、震动、碰撞以及放电火花等作用下会引起 爆炸(如硫矿粉、煤尘等) 。 ③有些粉尘互相接触或混合后引起爆炸 (化学爆炸 ) 。
2、几何当量径:取与颗粒的某一几何量(面积、 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直径为其几何当量径。 3、物理当量径:取与颗粒的某一物理量相同的 球形颗粒的直径为颗粒的物理当量径。
第章粉体学基础PPT课件
![第章粉体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2cd05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1.png)
有效径的测定法还有离心法、比浊法、沉降天平法、光扫描 快速粒度测定法等
26
4.比表面积法(specific surface area method)
原理:粉体比表面积与粒径关系 • <100μm,吸附法、透过法,不能得到粒度分布
5.筛分法(sieving method)
• 粒径与粒径分布的测量中应用最早、最广,且简单、快 速的方法,> 45μm,重量基准。
• DH—Heywood 径(DH=(4A/π)1/2) • L-粒子的投影周长。
33
(二)形状系数
• 将平均粒径为D,体积为Vp,表面积为S的粒 子的各种形状系数(shape factor)表示如下。
• 1.体积形状系数 v Vp / D3
• 球体体积形状系数?立方体?
• 2.表面积形状系数 • 球体?立方体?
21
• 筛分法测定累积分布时,以筛下粒径累计的 分布叫筛下分布(undersize distribution); 以筛上粒径累积的分布叫筛上分布(oversize distribution)。
• 筛上累积分布函数F(x)和筛下累积分布函数 R(x)与频率分布函数f(x)之间的关系式见课 本:P319 (13-4) (13-5) (13-6)
• 1.体积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Sv,
•
cm2/cm3。
Sv
s v
d 2n d 3 n
6 d
(13-13)
6
S-粉体粒子的总表面积 V-粒子的体积 d-面积平均径 n-粒子个数
36
2.重量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Sw,
cm2/g。
Sw
s w
d 2n d 3n
13-药剂学-粉体学基础
![13-药剂学-粉体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94aaa18a8114431b90dd84d.png)
一、粒子径与粒度分布
(三)平均粒子径 中位径(中值径)是最常用的平均径。 在累计分布中累积值为50%所对应的粒子径为 中 值径。用D50表示。
(四)粒子径的测定方法
1、显微镜法 2、筛分法 3、沉降法 4、感应区测定法:1)电阻变化法:库尔特计数器 2)光散射法:激光散射仪 5、比表面积法 粒子粒径是测量方向的函数,也是测量方法的函 数。 相同粒子用不同方法测量会得到不同粒径。因为 各种方法依据不同的原理。
(二)粉体密度的的测定方法
1、真密度与颗粒密度的测定 (1)液浸法 求真密度时,将颗粒研细,消除开口与闭口细 孔,使用易润湿粒子表面的液体,将粉体浸入液 体中,采用加热或减压脱气法测定粉体所排开的 液体体积,即为粉体的真体积。 求颗粒密度时,使用的液体不同,应为与颗粒的 接触角大,难于浸入开口细孔的液体。 如水银或水
(二)粉体密度的的测定方法
2、松密度与振实密度的测定 将粉体装入容器中测得的体积包括粉体的真体 积、粒子内孔隙和粒子间空隙等,不施加任何外 力测得的密度为松密度.经一定规律振动或轻敲后 测得的密度称振实密度.
粉体的空隙率
孔隙率是粉体层中空隙所占有的比例。 颗粒内孔隙率: ε内=V内/(Vt+V内) 颗粒间孔隙率:ε间=V间/V 总孔隙率: ε总=(V内+V间)/V
第三节 粉体的密度与空隙率
一、粉体的密度 1、真密度(true density):粉体质量除以不包括 颗粒内外孔隙的体积求得的密度 2、颗粒密度(granule density):粉体质量除以 包括开口细孔与封闭细孔在内的体积求得的 密度 3、松密度(堆密度,bulk density):粉体质量 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的体积求得的密度
筛号 一号筛 二号筛 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七号筛 八号筛 九号筛 筛孔内径 (μm) 2000±70 850±29 355±13 250±9.9 180±7.6 150±6.6 125±5.8 90±4.6 75±4.1 工业筛目数 (孔/英寸) 10 24 60 65 80 100 120 150 200
【精品文章】粉体学基础知识二:粉体粒子形态及粉体的比表面积
![【精品文章】粉体学基础知识二:粉体粒子形态及粉体的比表面积](https://img.taocdn.com/s3/m/381c95d89e31433239689399.png)
粉体学基础知识二:粉体粒子形态及粉体的比表面
积
粉体粒子形态
粒子形态指一个粒子的轮廓或表面上各点所构成的图像。
定量描述粒子几何形状的方法:形状指数(shapeindex)和形状系数(shapefactor)。
将粒子的各种无因次组合称为形状指数,将立体几何各变量的关系定义为形状系数。
(一)形状指数1.球形度(degreeofsphericility)也叫真球度,表示粒子接近球体的程度。
某粒子的球形度越接近于
1,该粒子越接近于球。
球形度=粒子投影面相当径÷粒子投影最小外接圆直径。
2.圆形度(degreeofcircularity):表示粒子的投影面接近于圆的程度。
Φc=πDH/L,式中,DH为Heywood径(DH=(4A/π)1/2);L为粒子的投影周长。
(二)形状系数将平均粒径为D,体积为Vp,表面积为S的粒子的各种形态系数包括:
1.体积形态系数Φv=Vp/D3
2.表面积形态系数Φs=S/D2
3.比表面积形态系数Φ=Φs/Φv粒子的比表面积形状系数越接近于6,该粒子越接近于球体或立方体,不对称粒子的比表面积形态系数大于6,常见粒子的比表面积形状系数在6~8范围内。
药剂学期末重点总结2
![药剂学期末重点总结2](https://img.taocdn.com/s3/m/eec3cf7cd0d233d4b04e694e.png)
药剂学名词解释1.药剂学(pharmaceutis):英文缩写,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2.剂型:原料药物不能直接应用于人体,必须根据原料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临床适应症等,制备成适合人体方便使用的给药形式,即药物剂型。
3.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撰、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4.表面活性剂:指能显著降低两相间的表面(或界面)张力的物质。
5.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达到CMC时,溶液的表面张力基本达到最低值。
6.起昙与昙点(浊点):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类)因加热而发生混浊的现象叫起昙,此时的温度称昙点或浊点。
因为升温使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分子水化作用降低,溶解度急剧下降,表面活性剂析出,溶液混浊。
7.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是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芳香水剂。
8.沉降容积比F:指沉降物的容积或高度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或高度之比。
F=V/V0=H/H09.乳化剂:能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形成较稳定乳剂的物质。
10.老化:离子交换树脂使用一定时间后,可交换的H+、OH-数量减少,处理水的能力下降,称为老化,需用酸碱进行再生。
11.氯化钠等渗当量:指与1g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量,用E表示。
12.冷冻干燥:也称为升华干燥,是将药物溶液预先冻结成固体,然后在低温低压条件下使冰从冻结状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为蒸汽除去的一种干燥方法。
13.活化:109页14.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群占全粒子群的百分数(微分型)。
15.累计分布:表示小于(pass)或大于(on)某粒径的粒子占全粒子群的百分数(积分型)。
微粉学-魏梦茜
![微粉学-魏梦茜](https://img.taocdn.com/s3/m/73d0d754bd64783e09122bea.png)
微粉学散剂、颗粒剂和胶囊——魏梦茜掌握粉体粒径及分布、密度、孔隙率、流动性、吸湿性的表示方法与测定方法。
(一)粉体的粒子大小也称粒度,含有粒子大小和粒子分布双层含义,粒子的大小可以用粒径表示,表示方法:1)几何学粒径a)长径和短径:粒子最长两点间的距离为长径,离子最短两点间的距离为短径。
b)定向径:全部粒子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径,又分定向接线径和定向等分径。
c)等价径:形状不规则的粒子,可用一个与粒子投影具有相同表面积或体积的圆球代表,将它视为形状不规则的粒子的等价球体,并用此等价球体的径代表欲测的不规则的粒子的径,称为表面积等价径或体积等价径。
2)比表面积经用吸附法或透过法测定粉体的比表面积后推算出的粒子径称为比表面积径。
3)有效径又称为Stokes径,是用沉淀法求得的粒径,它是指与被测粒子具有相同的沉降速度的球形粒子的直径。
4)筛分径筛分径是用可通过粗筛网而被细筛网截留时,用相邻两筛的孔径平均值表示该层粉体粒径的大小。
5)平均粒径平均粒径是由若干个粒径的平均值表示的粒径,平均粒径比单个粒子的粒径更具有实用价值和代表性,表示方法很多,有平均径(算术平均径、几何平均径、重量平均径、体积平均径等)、中位径(累计中间值)、众数径(频率最多的粒子的直径)。
研究粉体性质时不仅要知道粉体粒子的大小,还要知道某一粒径范围内粒子所占的百分率,这就是粒径分布。
表示方法:1)频率分布2)累积分布粒径的测定方法有显微镜法(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主要是测定几何学粒径)、筛分法、沉降法(Stokes径)、库尔特计数法(粒度分布)、比表面积法(比表面径)、光阻法、激光衍射法及动态光散射法。
粒径的测定方法测定范围μm光学/电子显微镜:几何学径0.5-/0.001-筛分法:几何学径40沉降法:沉降速度等价径0.5-200电感应法:体积等价径1-600激光散射法:体积等价径0.0006光阻法:体积等价径(低浓度)气体透过/吸咐法:比表面积径1-100/0.03-1(二)粉体的密度及孔隙率密度是指单位容积物质的质量,欲得密度,先要得到体积。
第五章 药剂的物态特性
![第五章 药剂的物态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a804464bf7ec4afe04a1dfcd.png)
粒子大小需符合制剂应用的安全要求
固体粉碎成粒子群之后具有如下性质: • (1) 具有与液体类似的流动性; • (2) 具有与气体类似的压缩性; • (3) 具有固体的抗变形能力。 • →第四种物态 粉体学研究领域 • 粉粒的力学现象 • 粉粒的物理现象 • 粉粒的化学现象
[7]
(单位:mm)
筛孔尺寸 0.112 0.100 0.090 0.080 0.071 0.063 0.056 0.050 0.045 0.040
目 次 筛孔尺寸 目 次 筛孔尺寸 目 次
• 各国的标准筛号及
8 10 12 16 18 20 24 26 28 32 35 40
2.50 2.00 1.60 1.25 1.00 0.90 0.80 0.70 0.63 0.56 0.50 0.45
量基准。有效径的测定法还有离心 法、比浊法、沉降天平法、光扫描 快速粒度测定法等。
4.比表面积法(specific surface area method)
• 粉体的比表面积随粒径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因此通 过粉体层中比表面积的信息与粒径的关系可以求得 平均粒径(测定粒度范围为100μm以下),但不能 求得粒度分布。可用吸附法和透过法测定,参见药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90 100 110 120
0.400 0.355 0.315 0.280 0.250 0.224 0.200 0.180 0.160 0.154 0.140 0.150
130 150 160 190 200 240 260 300 320 360
筛孔尺寸有所不同,
3. 粉体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分为质量比表面积和体积比表面积。
成都医学院 22考研 药剂学 第十章-粉体学基础
![成都医学院 22考研 药剂学 第十章-粉体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f8013ec90c69ec3d4bb7522.png)
成都医学院22考研药剂学第十章粉体学基础第一节概述粉:小于等于100微米粒:大于100微米单一粒子为一级粒子,单一粒子聚结体为二级粒子第二节粉体的基本性质基本性质:粉体的粒径及其分布和总表面积,单一粒子的形态及表面积一、粒径及粒径分布(一)粒径的表示方法1、几何学粒径1)三轴径:在粒子平面图上测定的长径l,短径b和高度h2)定方向径:在粒子平面投影图上测得的特征径a)Feret:径:定方向接线径,在粒子投影图上画出外接平行线,其平行线见得距离即是定方向径b)Krummbein:定方向最大径,用一直线将粒子投影面按一定方向进行分割,分割的最大长度为定方向最大径c)Martin:定方向等分径,用一直线将粒子投影面按一定方向进行分割,恰好将投影面积等分时的长度为定方向等分径3)圆相当径a)Heywood:投影面积圆相当径,系与粒子投影面积相同的圆的直径b)周长圆相当径:系与投影面积周长相等的圆的直径4)球相当径a)球体积相当径:与粒子体积相同的球体的体积b)球面积相当径:与粒子体表面积相同的球体的直径5)纵横比:系颗粒的最大轴长度与最小轴长度之比2、筛分径:细孔通过相当径3、有效径:沉降速度相当径,与粒子在液相中具有相同沉降速度的球的直径4、比表面积等价径:与粒子具有相同比表面积的球的直径5、空气动力学相当径:空气动力学径,与不规则粒子具有相同动力学行为的单位密度球体的直径(二)粒径分布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所对应的粒子在全体粒子群中所占的百分数累计分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粒子在全体粒子群中所占的百分数粒度分布基准:个数基准、质量基准、面积基准、体积基准、长度基准(三)平均粒径:中位径:中值径,累计分布图中累计正好为50%所对应的粒径众数粒径:颗粒出现最多的粒度值,即频率分布曲线的最高峰值(四)粒径的测定方法显微镜法或筛分法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和限度,光散射法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1、显微镜法:将粒子放在显微镜下,根据投影测定等价粒径2、筛分法:筛孔机械阻挡的分级方法3、沉降法:液相中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4、库尔特计数法:电阻法,等体积球的相当径5、激光散射/衍射法:光传播遇到颗粒阻挡发生散射,颗粒越大,散射光夹角越小6、比表面积法:吸附法和透过法测定7、级联撞击器法:测量可吸入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粒径和粒径分布的首选二、粒子形态:系指粒子的轮廓或表面个点所构成的图像(一)形态指数:将粒子某些性质与球或圆的理论值比较形成的无因次组合1、球形度:真球度,系指用粒子的球相当径计算的球的表面积与粒子实际面积之比2、圆形度:系指用粒子的投影面积相当径计算的圆周长与粒子投影面积周长之比(二)形状系数1、体积形状系数2、表面积形状系数3、比表面积形状系数三、粒子比表面积(一)比表面积的表示方法: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表面积1、体积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2、重量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粉体的比表面积(二)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1、气体吸附法:利用粉体吸附气体的性质2、气体透过法:气体通过粉体时的阻力与比表面积有关第三节粉体的其他性质一、粉体的密度(一)粉体密度分类和定义1、真密度:粉体质量除以真体积得到的密度,不包括颗粒内外空隙的体积2、粒密度:粉体质量除以粒体积得到的密度,包括内部空隙3、堆密度:,松密度,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体积得到的密度,包括内部空隙振实密度:经一定规律振动或轻敲后测得的堆密度理论上:真密度大于等于粒密度大于等于振实密度大于等于堆密度(二)粉体密度的测定方法1、真密度的测定1)氦气测定法:首先通入已知重量的氦气到代测定空仪器中,测得仪器容积V0,然后将供试品放入容器抽真空,完成后导入一定量氦气,而后计算出粉体周围及进入粉体孔径氦气体积Vt,V0-Vt既是粉体体积计算可得真密度2)液体汞、苯置换法2、粒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常用)、吊斗法3、堆密度与振实密度的测定方法:将约50立方厘米到的经过二号筛处理的粉体装入100ml量筒中,将量筒从一英寸处落下到坚硬木板三次,所得体积即为粉体堆体积,计算可得堆密度二、粉体的空隙率分类:颗粒内空隙率、颗粒间空隙率、总空隙率测定:压汞法、气体吸附法三、粉体的流动性(一)粉体流动性的评价方法1、休止角: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夹角测定方法:固定圆锥底法、固定漏斗法动态休止角:流动粉体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可装入量筒后以一定速度旋转测定休止角小于等于30度时流动性好,小于等于40度时,可以满足生产需要2、流出速度:单位时间内从容器小孔中流出粉体的量表示3、压缩度和Hausenr测量方法:将一定量粉体装入量筒中测得最初堆体积,采用轻敲法测得粉体最紧状态得到最终体积,后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压缩度压缩度为20%以下流动性较好,增大流动性下降,超过30%很难流出HR在1.25以下流动性好,大于1.6时很难操作(二)改善流动性的方法1、增大粒子大小:250~2000微米流动性好,72~250微米流动性取决于形态和其他因素,小于100微米时流动性会出现问题2、改善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3、改变表面作用力4、助流剂的影响5、改变过程条件四、粉体的填充性(一)表示方法:堆容比:单位质量所占体积空隙率:堆体积中空隙所占体积堆密度:单位体积的质量空隙比:空隙体积与真体积之比充填率:堆密度与真密度之比配位数:一个粒子周围相邻其他粒子个数(二)颗粒的排列模型球形粒子规则排列,接触点最小为6,此时空隙率最大,为48%,接触点为12时最小为26%,粒径大小不影响空隙率和接触点(三)充填状态的变化和速度方程:久野方程、川北方程(四)影响粉体充填性的因素1、粒径大小及其分布2、颗粒的形状和结构3、颗粒的表面性质4、粉体处理及过程条件5、助流剂的影响五、粉体的吸湿性定义:固体表面吸附水分的现象(一)水溶性药物的吸湿性CRH:水溶性药物在较低的相对湿度环境中平衡水分含量较低,不吸湿,但当空气中相对湿度提高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即为物料的临界相对湿度。
矿井粉尘防治考点
![矿井粉尘防治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6379db84254b35eefd3472.png)
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
矿尘:一般指矿物开采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细固体集合体。
沉积于器物表面或井巷四壁之上的称为落尘;悬浮于井巷空间空气中的称为浮尘(或飘尘);他们可以相互转化矿尘的分类按矿尘产生的过程分类矿尘:矿物由于机械、爆破等作用被粉碎而成的细小颗粒。
烟尘:伴随着燃烧、氧化等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所产生的固体微粒。
按矿尘颗粒大小分类超微粉尘:直径小于0.25μm的粉尘微尘:直径为0.25~10μm的粉尘细尘:直径为10~40 um的粉尘粗尘:直径大于40μm的粉尘其他分类:(1)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为煤尘、烟尘、石棉尘、水泥尘以及动、植物粉尘等。
(2)按有无毒性可分为有毒、无毒、放射性粉尘等。
(3)按爆炸可分为易燃、易爆和非燃、非爆炸性粉尘。
矿尘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长期从事采掘和粉尘作业环境的职工,易患职业病——尘肺病;采、掘等粉尘作业环境,若矿尘在空间达到较高的浓度,影响视野,操作时容易造成人身事故;若矿井粉尘具有爆炸危险,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很大威胁。
单一粉尘粒径的定义矿尘颗粒大小的尺度,也叫做粒径,用μm表示,方式:投影径、几何当量径、物理当量径分散度是指粉尘整体组成中各种粒度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比。
分散度又叫粒度分布,有以下两种表示方法。
(1)个数标准的粒度分布(又称计数分散度)用粒子群各粒级尘粒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百分数表示(2)重量标准的粒度分布(又称重量分散度)用粒子群各粒级尘粒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数表示粉尘粒度分布曲线,常用的分布曲线有三种(1)粒度分布曲线(2)累积分布函数(R)(3)通过率曲线(D)工业粉尘的粒度分布函数常用的有正态分布函效、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罗辛一拉姆勒分布函数等。
粉尘粒子的形状单个粉尘粒子的形状取决于形成粒子的方法。
球形、立方体、不规则立方体、薄片、针状、多刺、纤维状、集合体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高,危害越严富。
微粉学、散剂和颗粒剂
![微粉学、散剂和颗粒剂](https://img.taocdn.com/s3/m/78e9ea687e21af45b307a8aa.png)
16
粉体的流动性与填充性
粉体的流动性(Flowability) •影响因素包括:粒子大小(200um),形状,含水量,电 荷,助流剂等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 •粉体自由堆积成的锥形体的斜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 •一般30C很好,一般40C可满足生产需要 •测定方法:
轻质、重质 与可压性、流动性、填充性等有关
微粉学
15
粉体的密度Leabharlann 孔隙率粉体的孔隙率(Porosity):孔隙容积占粉体总容积的比例 三种孔隙率 ε内=(Vg-Vt)/ Vg =1-ρg/ρt ε间=(V-Vg)/ V = 1-ρb/ρg ε总=(V-Vt)/ V =1-ρb/ρt •与流动性有关, 蔬松,流动性差,分装准确性差 •与可压性有关; •与填充性有关;
2
一、固体制剂的相关基础知识
固体制剂占临床所用制剂70-80% 散剂是其它固体剂型的基础
特点:设备多、操作步骤多,影响因素多
微粉学
3
(一)、微粉学(Micromeritics)
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的科学,也称粉体学 粉体 即无数个固体粒子的集合体 一般在1um-10mm范围 小于100um叫粉,大于100um叫粒 一级粒子(primary particles) 二级粒子(second particles) 具有流动性、可压性、抗变形性等:第四种物态?
粒径的测定方法 光学/电子显微镜:几何学径 筛分法:几何学径 沉降法:沉降速度等价径 电感应法:体积等价径 激光散射法:体积等价径 光阻法:体积等价径(低浓度) 气体透过/吸咐法:比表面积径 测定范围μm 0.5-/0.00140 0.5-200 1-600 0.0006-
《比表面积测试》PPT课件
![《比表面积测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6a94a2aa00b52acec7ca0f.png)
1
层使U形管压力计右边的液柱下降,
测出液柱下降一定高度(即透过的空
气容积一定)所需的时间,即可求出
粉体试样的比表面积
精选ppt
12
2
精选ppt
13
2.1.3 仪器设备
勃氏透气仪
FBT-5数显勃氏比表面积仪
精选ppt
14
实验器材
①Blaine透气仪一台,它由透气圆筒、穿孔板、捣器、U形管 压力计、抽气装置(小型电磁泵或抽气球组成)。图1给出各 部件的尺寸及其允许偏差。 ②计时秒表。精确到0.05s. ③滤纸。采用符合国标的中速定量滤纸。 ④烘干箱。用于烘干试样。 ⑤分析天平。分度值为lmg ⑥压力计液体。采用带有颜色的蒸馏水。 ⑦基准材料。标准试样。
Ε ------ 粉体层的孔隙率
SV ------ 单位容积粉体的表面积,cm2/cm3 K ------ 柯增尼常数,与粉体层中流体通路的“扭曲”
有关,一般取5
精选ppt
7
SV SW13 g5•pLA Qt
3
S
g•pAt
(1) 5 LQ
3 • t • g•pA (1) 5 LQ
柯增尼—卡曼公式
粉体有非孔结构和多孔结构两种特征,因此粉体的表面积有 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两种。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有勃氏透气 法、低压透气法、动态吸附法三种。理想的非孔性结构的物料只 有外表面积,一般用透气法测定。对于多孔性结构的粉料,除有 外表面积外还有内表面积,一般多用气体吸附法测定。
精选ppt
3
低温氮吸附法
精选ppt
22
气体的分压(浓度):P ∝ 表面被吸附分子的碰撞数 吸附速度:Va ∝ 吸附表面的分子的碰撞数 则: Va ∝ P (与吸附质的关系) 又: Va ∝ 自由表面(空表面):(1 - θ)(与吸附剂的关系)
粉体学测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粉体学测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d7c60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4.png)
粉体学测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粉体学是研究颗粒物料的性质、结构和行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
粉体学测定标准是对粉体性质进行准确、可靠、标准化测试的方法和规范,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促进技术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粉体学的概念、测定方法以及测定标准的重要性,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粉体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并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粉体学测定标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粉体学相关领域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文的组织框架和各部分的内容。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 引言:概述粉体学测定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本文的目的。
2. 正文:2.1 粉体学概念:介绍粉体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2 粉体学测定方法:介绍常见的粉体学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2.3 测定标准的重要性:探讨制定粉体学测定标准的必要性和作用。
3. 结论:3.1 总结: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3.2 应用前景:展示粉体学测定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价值。
3.3 展望:展望未来粉体学测定标准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逻辑思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信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粉体学测定标准的重要性,通过对粉体学概念、测定方法以及标准的分析和解释,强调标准在粉体学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粉体学测定标准的重视,加强对相关标准的遵循和执行,以确保粉体学研究和应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不断推动粉体学领域的发展的同时,也为粉体学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参考和指导,促进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正文2.1 粉体学概念粉体学是一门研究粉体特性及其相关技术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微米至纳米米级尺度的颗粒体系。
粉体是指由颗粒状固体微粒组成的物质,通常在工业中以粉末的形式存在。
粉体表征和制备技术
![粉体表征和制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c595e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c.png)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通过溶胶的形成和凝胶的固化过 程,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
制备过程
将原料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胶,然 后通过加热、蒸发等手段使溶胶转 变为凝胶,最后经过干燥、煅烧等 处理得到纳米材料。
应用
用于制备陶瓷、玻璃、纳米复合材 料等,具有纯度高、均匀性好、可 控制备等优点。
分析颗粒形状
不同形状的颗粒在液体中 的沉降行为不同,因此可 以通过沉降法分析颗粒的 形状。
确定粉体密度
结合颗粒粒径和沉降速度, 可以计算得到粉体的密度。
筛分法
分离不同粒径颗粒
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可以将不同粒径的颗粒分离出来。
确定颗粒分布
将分离出来的不同粒径颗粒分别称重,可以得到颗粒的质量分布曲 线。
02
粉体表征方法
显微镜法
观察粉体颗粒形貌
通过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粉体颗粒的形状、大小 和表面结构。
分析颗粒分布
利用显微镜的图像分析功能,可以统计不同粒径 颗粒的数量,进而得到颗粒分布曲线。
辅助其他表征手段
显微镜法可以与其他表征手段相结合,提供更全 面的粉体信息。
沉降法
01
02
03
测定颗粒粒径
通过测量颗粒在液体中的 沉降速度,可以间接得到 颗粒的粒径信息。
改善粉体的分散性、润湿性等。
表面物理改性
02
通过物理方法在粉体表面形成涂层或改变表面结构,以改善粉
体的耐磨性、耐候性等。
表面复合改性
03
综合运用化学和物理改性方法,对粉体表面进行多层次、多功
能的改性处理。
复合增强途径
颗粒增强
向基体材料中添加硬质颗粒,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粉体学基础
![粉体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9b8c6142a8956bec0975e373.png)
6.5 15.8 23.2 23.9 24.3 8.8 7.5
19.5 25.6 24.1 17.2 7.6 3.6 2.4
100.0 93.5 77.7 54.5 30.6 16.3 7.5
6.5 22.3 45.5 69.4 83.7 92.5 100.0
100.0 80.5 54.9 30.8 13.6 6.0 2.4
• 在固体剂型的制备过程中(如散剂、颗粒剂、
胶囊剂、片剂、粉针、混悬剂等,他们在医
药产品中约占70%-80%),必将涉及到固体药
物的粉碎、分级、混合、制粒、干燥、压片、
包装、输送、贮存等。
• 粉体技术在固体制剂的处方设计、生产工艺
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
际应用价值。
第二节
粉体的基础性质
• 将单一结晶粒子称为一级粒子(primary particle
),将一级粒子的聚结体称为二级粒子(second
particle)。
• (1)由范德华力、静电力等弱结合力的作用而发生
的不规则絮凝物(random floc)和(2)由粘合剂
的强结合力的作用聚集在一起的聚结物(agglomera • te)属于二级粒子。
颗粒间空隙率ε间=V间/V
总空隙率ε总=(V内+V间)/V
空隙率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密度计算而求得:
内
g 1 t
间
总
b 1 g
b 1 t
第四节
粉体的流动性与充填性
一、粉体的流动性(flowability)
• 粉体的流动性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 密度、空隙率等有关,加上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 和粘附力等的复杂关系,粉体的流动性无法用单 一的物性值来表达。
药剂学课程作业
![药剂学课程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b06024dd58fb770bf68a5522.png)
药剂学课程作业_B一、单选题1.(4分)关于栓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完全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效应B. 不宜口服的药物可以制成栓剂C. 适于小儿及老人患者D. 栓剂的生产成本比片剂高得分:4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2.(4分)注射剂的等渗调节剂用()。
A. 硼酸B. HCLC. 氯化钠D. 苯甲醇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C解析3.(4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可用下列公式计算HLBAB=(HLB×WA+HLB×WB)/(WA+WB)B. 乳化膜有三种类型:即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和固体微粒乳化膜C. 乳剂在贮存过程中常发生变化,分层是两相密度差引起的,而絮凝是由于ξ电位降低所引起的D. 乳剂中两相之间界面张力愈大则乳剂稳定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4.(4分)在工作上方保持稳定的净化气流,使微粒在空气中浮动,不沉降蓄积的措施称()。
A. 空调净化技术B. 旋风分离技术C. 层流净化技术D. 无菌操作技术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C解析5.(4分)外源性热原主要是微生物的内毒素,其致热中心为( )。
A. 多糖B. 磷脂C. 脂多糖D. 核糖核酸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C解析6.(4分)用作油脂性栓剂基质的材料为()。
A.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B. 羊毛脂C. B和AD. 半合成脂肪酸酯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D解析7.(4分)制备O/W型乳剂时,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
A. 16B. 2C. 6D. 8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8.(4分)哪个缩写是最好的膜剂材料()。
A. PVPB. PVAC. PEGD. PHB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B解析9.(4分)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的目的是改善药物的()。
A. 可压性和流动性B. 崩解性和溶出性C. 防潮性和稳定性D. 润滑性和抗粘着性得分:0知识点:药剂学收起解析答案A解析10.(4分)中国药典中关于筛号的叙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药剂学(二)(1)
![药剂学(二)(1)](https://img.taocdn.com/s3/m/d8cfbe156bd97f192279e9d0.png)
粉体比表面积与粒度的关系
![粉体比表面积与粒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7931de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5.png)
粉体比表面积与粒度的关系
粉体的比表面积与粒度密切相关。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粉末的表面积,通常用平方米/克或平方米/立方米表示。
粉体的粒度则是指粉末中粒子的大小和分布,通常用平均粒径表示。
一般来说,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这是因为粉末中的每个粒子都有一个表面积,而小粒子的总表面积要比大粒子的总表面积更大。
因此,粉末的比表面积可以作为粉末粒度的一种衡量指标。
粉体的比表面积和粒度对于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比如,对于吸附材料,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能力就越强。
此外,粒径也会影响材料的流动性、包装密度、反应速率等方面。
因此,在粉体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准确测量和控制粉末的比表面积和粒度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激光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仪、散射仪等。
- 1 -。
粉体学基础知识.doc
![粉体学基础知识.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1620f3fc4ffe473268ab6f.png)
粉体学基础知识(一)粉体的基本概念粉体是指无数细小固体粒子的集合体,粉体学是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
粒子是粉体运动的最小单元, 包括粉末(粒径小于lOOUm)和颗粒(粒径大于lOO^m), 通常所说的“粉末”、“粉粒”或“颗粒”都属于粉体的范畴。
组成粉体的单元粒子可能是单体的结晶,称为一级粒子;也可能是多个单体粒子聚结在一起的粒子,称为二级粒子。
在制药行业中,常用的粒子大小范围为从药物原料粉的1M 到片剂的lOmmo物态有固体、液体、气体3种。
液体与气体具有流动性,而固体没有流动性;但把固体粉碎成颗粒的聚集体之后则具有与液体相类似的流动性,具有与气体相类似的压缩性,也具有固体的抗形变能力,所以有人把粉体列为“第四种物态” 来进行研究。
(二)粉体的特性1.粒子大小与测定粉体粒子大小是以粒子直径的微米数为单位来表示的。
粉体大部分不规则,代表粒径大小的方法有:几何学粒径、有效粒径、比表面积粒径等。
1. 1.几何学粒径是指用显微镜看到的实际长度的粒子径。
1.2.有效粒径用沉降法求得的粒子径,即以粒子具有球形粒子的同样沉降速度来求得。
该粒径根据Stokes方程计算所得,因此又称Stokes粒径。
1.3比表面积粒径用透过法和吸附法求得的粉体的单位表面积的比面积。
这种比表面积法是假定所有粒子都为球形求出的粒子径。
常用的粒径测定方法有:显微镜法、筛分法、沉降法、小孔透过法和激光衍射法等。
2.粒子形态粉体除了球形和立方形等规则而对称的形态外很难精确地描述粒子的形状。
因此,研究工作者用体积形态系数,比表面形态系数等术语来表示微粒形态。
3.粉体的比表面积粒子的比表面积的表示方法根据计算基准不同可分为体积比表面积Sv和重量比表面积Sw。
体积比表面积是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重量比表面积是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
4.粉体密度与孔隙率粉体密度为单位体积粉体的质量。
由于颗粒内部含有的空隙以及及颗粒堆积时颗粒间的空隙等,给粉体体积的测定带来麻烦。
粉尘的比表面积名词解释
![粉尘的比表面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d6998e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0.png)
粉尘的比表面积名词解释
粉尘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体积 (或质量) 的粉尘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通常用平方米 (m2) 来表示。
比表面积越大,粉尘的吸附能力和化学反应能力就越强。
粉尘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测量粉尘的表面积来计算,表面积可以通过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来测量。
粉尘的比表面积与粉尘的颗粒大小、形状、密度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颗粒越小、形状越不规则、密度越小,粉尘的比表面积就越大。
粉尘的比表面积也是影响粉尘在空气中漂浮时间和在空气中传播距离的重要因素。
在环境保护领域,粉尘的比表面积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计算粉尘的吸附能力、化学反应能力、在空气中的传播能力等。
对于除尘器和通风系统的设计,粉尘的比表面积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除尘器和通风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粉学
17
粉体的压缩性和粘附性
粉体的压缩性能 粉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压缩变形,复原 粉体的粘附性能 粉体由于表面积大和表面性能,粘附
微粉学
18
固体药物的吸湿
吸湿:Moisture absorption, hydroscopic •定义:固体药物表面吸附水分子的现象 •原因:空气水蒸气分压>药粉饱和水蒸气分压 •相反,发生风化 1.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CRH) 药物吸湿性急剧增加时所对应的相对湿度 水溶性药物有特定的CRH,难溶性药物无 CRH高,药物吸湿性弱
微粉学
3
粒径与粒径分布(size and distribution)
粒径的表示方法 几何学径:长径、短径、定向径(接线径、等分径) 等价径(面积-、体积-、外接圆-)等
微粉学
4
粒径与粒径分布(size and distribution)
粒径的表示方法 筛分径:细孔通过相当径(上下筛孔的平均值) 有效径:Stocks径(沉降速度等价径) 2 2 ( 1 2 ) g 9 比表面积径:从比表面积计算(-等价径) 只能求平均值,不能给出分布 平均粒径:平均径(算数-、几何-、重量-、体积-) 中位径(累积中间值) 众数径(频率最高粒子的直径)
微粉学
16
粉体的流动性与填充性
粉体的填充性 松比容 单位重量粉体的体积 =V/W 堆密度: 单位体积粉体的重量 ρ= W / V 空隙率:孔隙容积占粉体总容积的比例 ε=(V-Vt)/ V 空隙比:孔隙容积占粉体真容积的比例 e=(V-Vt)/ Vt 填充率:粉体真容积与堆容积的比 g=Vt/V=1-ε 如空隙率占20%,填充率就是80%
微粉学
13
粉体的流动性与填充性
粉体的流动性(Flowability) •影响因素包括:粒子大小(200um),形状,含水量,电 荷,助流剂等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 •粉体自由堆积成的锥形体的斜面与水平面的最大夹角 •休止角越小,流动性越好; •测定方法:
微粉学
14
粉体的流动性与填充性
微粉学
5
粒径与粒径分布(size and distribution)
粒度分布的表示方法 频率分布:粒径-频率% (质量%、数量%) 累积分布:粒径-频率累积%(质量%、数量%)
微粉学
6
粒径与粒径分布(size and distribution)
粒径的测定方法 光学/电子显微镜:几何学径 筛分法:几何学径 沉降法:沉降速度等价径 电感应法:体积等价径 激光散射法:体积等价径 光阻法:体积等价径(低浓度) 气体透过/吸咐法:比表面积径 测定范围μm 0.2-/0.00140 0.5-200 1-600 0.00062-50 1-100/0.03-1
微粉学
9
粒子的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
表示方法:体积比表面积(单位体积粉体的表面积) 重量比表面积(单位重量粉体的表面积) 测定意义:与固体粒子的表面吸附能力关系很大 测定方法:气体吸咐法、气体透过法
微粉学
10
粉体的密度与孔隙率(Density and porosity)
轻质、重质(堆密度相关) 与可压性、流动性、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等有关
微粉学
12
粉体的密度与孔隙率
粉体的孔隙率(Porosity):孔隙容积占粉体总容积的比例 三种孔隙率 ε内=(Vg-Vt)/ Vg =1-ρg/ρt ε间=(V-Vg)/ V = 1-ρb/ρg ε总=(V-Vt)/ V =1-ρb/ρt •与流动性有关, 蔬松,流动性差,分装准确性差 •与可压性有关; •与填充性有关; •与崩解性有关
粒子形态(Particle shape)
球形、立方形、片状、柱状、鳞状、棒状、针状、块状、 纤维状等; 影响到粒子的混合、粉碎、过筛、沉降等 形态表示方法 shape index(形态指数): degree of sphericility(球形度,πD2/L) degree of circularity(圆形度) shape factor(形状系数): 体积-(V/D3)、表面积-(S/D2)、比表面积 coefficient rugosity(皱度系数)
微粉学
7
粒径与粒径分布(size and distribution)
测定粒径的意义 粒子的大小与吸收多少、体内分布相关; 粒子的大小与溶出快慢相关; 粒子的大小与沉降速度相关; 粒子大小/分布与粉体的流动性、可压性、聚集性等相关; 粒径分布不均匀容易分层,混合不均,引起含量差异;
微粉学
8
粉体的密度: ρ=W/V 三种V 真容积Vt:无任何孔隙的容积(粒子本身容积) 粒容积Vg:无粒间空隙容积(内孔隙+粒子本身V) 堆容积V:颗粒间空隙+内孔隙+粒子本身容积
测定方法: •分别为氮气置换法、液体(汞)置换法、量筒振动法 •高压密度
微粉学
11
粉体的密度与孔隙率
三种密度
真密度(true density): ρt=W/Vt 粒密度(granule density): ρg=W/Vg 堆密度(bulk density): ρb=W/V
粉体学
一、固体制剂的相关基础知识
固体制剂占临床所用制剂70-80% 散剂是其它固体剂型的基础
特点:设备多、操作步骤多,影响因素多
微粉学
2
(一)、微粉学(Micromeritics)
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的科学,也称粉体学 粉体 即无数个固体粒子的集合体 一般在1um-10mm范围 一级粒子(primary particles) 二级粒子(second particles) 具有流动性、可压性、抗变形性等:第四种物态?
流速(flow velocity): 单位时间内从一定孔径中流出的速度 测定方法: 流速越大,流动性越好
微粉学
15
粉体的流动性与填充性
压缩度/卡氏系数 测定方法: C=((ρ f-ρ 0)/ρ f)100% C=(1-ρ 0/ρ f)100% (ρ f轻敲密度/ ρ 0松密度) C越大,压缩度越大,粉未越松,流动性越差,填充 性差 20%以下,流动性好,以上变差,40%以上,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