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 余弦定理课件(30张)

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 余弦定理课件(30张)

a c 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sin A=sin C得: 3 5× 2 csin A 5 3 sin C= a = 7 = 14 . 5 3 ∴最大角 A 为 120° ,sin C= . 14 a2+b2-c2 72+32-52 11 解法二 ∵cos C= = = , 2ab 2×7×3 14 ∴C 为锐角,∴sin C= 1-cos C=
[ 分析 ] 可先由大边对大角,确定出最大的角,再由正、余弦定 理求出最大角及sin C.
[解析] ∵a>c>b,∴A 为最大角.
由余弦定理变形得: b2+c2-a2 32+52-72 1 cos A= 2bc = =-2. 2×3×5 又∵0° <A<180° ,∴A=120° . 3 ∴sin A=sin 120° =2.
)
2a2 = 2a =a=2.
答案:C
2.在△ABC中,如果sin A∶sin B∶sin C=2∶3∶4,那么cos C等
于________.
解析:由条件可设 a=2t,b=3t,c=4t a2+b2-c2 4t2+9t2-16t2 1 cos C= 2ab = =-4. 2×2×3t2
1 答案:-4
1.2 余弦定理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பைடு நூலகம்
1.能证明余弦定理,了解并可以从向量方 法、解析方法和三角方法等多种途径证 明余弦定理; 重点:余弦定理的理 解和简单应用.
2.能够应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 难点:余弦定理的推 3.了解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联系, 导及解决简单的三角 知道解三角形问题的几种情形及其基本 解法. 形度量问题.
1 3 3 解法二 由 b<c,B=30° ,b>csin 30° =3 3×2= 2 知本题有两解. 1 3 3×2 csin B 3 由正弦定理 sin C= = = , b 3 2 ∴C=60° 或 120° , 当 C=60° 时,A=90° , 由勾股定理 a= b2+c2= 32+3 32=6,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必修五课件 余弦定理(一)

北师大版数学高二-必修五课件 余弦定理(一)

重点突破
题型一 已知两边及夹角解三角形
例 1 在△ABC 中,已知 a=2,b=2 2,C=15°,求角 A,B 和边 c 的
6+ 2
6- 2
值(cos 15°= 4 ,sin 15°= 4 ).
反思与感悟
解析答案
跟踪训练 1 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a=3,
π 4.在△ABC中,若a2+b2-c2=ab,则角C的大小为__3______. 解析 cos C=a2+2ba2b-c2=2aabb=12, 又 B∈(0,π),∴B=π3.
解析答案
12345
5.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 a=1,b= 7,
c= 3,则 B=____56_π_____.
自主学习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 和 减去这 文字语言
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 倍
a2=b2+c2-2bccos A,
符号语言 b2= a2+c2-2accos B

c2=a2+b2-2abcos C
答案
cos A= b2+c2-a2 , 2bc
推论 cos B= a2+c2-b2 , 2ac
第二章 § 1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一)
学习 目标
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会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 定量. 2.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栏目 索引
知识梳理 题型探究 当堂检测
自主学习 重点突破 自查自纠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余弦定理及其证明 1.余弦定理的表示及其推论
(2)利用坐标法证明 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0,0,) B (ccos A,,cCsin A)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2章 1 1.2 余弦定理》课件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2章 1 1.2 余弦定理》课件
25
【例 3】 在△ABC 中,已知(a+b+c)(a+b-c)=3ab,且 2cos Asin
B=sin C,确定△ABC 的形状. [解] 法一:由正弦定理得ssiinn CB=bc,由 2cos Asin B=sin C,有
cos A=2ssininCB=2cb. 又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 所以2cb=b2+2cb2c-a2, 26
数学北师大版 高中数学
1.2 余弦定理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用向量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的 1.通过余弦定理的推导提升逻
方法,体会向量工具在解决三角形度 辑推理素养.
量问题时的作用.(难点) 2.通过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
2.掌握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 中的应用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重点)
28
1.(变条件)把例 3 的条件换为:b=2ccos A,c=2bcos A,判断 △ABC 的形状.
[解] 法一:由条件 b=2ccos A,c=2bcos A 得 cos A=2bc=2cb, 即 b=c,把 b=c 代入 b=2ccos A 得 cos A=12,所以 A=60°,所以△ABC 是等边三角形.
23
化边为角:由正弦定理得 sin Acos A=sin Bcos B,即 sin 2A=sin 2B,故 2A=2B 或 2A+2B=π,则 A=B 或 A+B=2π,所以△ABC 是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24
4.判断三角形形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提示] 思路一:从角的关系判定. 思路二:从边的关系判定. 思路三:从边与角的关系判定.
2
1.余弦定理 阅读教材 P49~P50 例 4 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必修5 2-1-2 余弦定理 课件(54张)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必修5  2-1-2 余弦定理 课件(54张)
整理得 a2(b2+c2-a2)+b2(a2+c2-b2)+c2(c2-a2-b2)=0. 化简得(a2-b2)2=c4. ∴a2-b2=±c2, 即 a2=b2+c2 或 b2=a2+c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BC 是直角三角形.
类型四 利用余弦定理确定范围问题
【例 4】 设 2a+1,a,2a-1 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规律方法 本题易忽视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a>2,而直接应用 余弦定理求解,从而使 a 的范围扩大.
在斜三角形 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且b2-aac2-c2=csoinsAAc+osCA.
(1)求角 A; (2)若csionsBC> 2,求角 C 的范围.
解:(1)∵b2-aac2-c2=-2cosB,
【解】 ∵a>c>b,∴A 为最大角,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cosA=b2+2cb2c-a2=322+×532×-572=-12. 又∵0°<A<180°,∴A=120°.
∴sinA=sin120°=
3 2.
由 cosC=a2+2ba2b-c2=722+×372×-352=1114,
∴C 为锐角,sinC= 1-cos2C
∴cosA=2ssiinnCB=2cb. 又 cosA=b2+2cb2c-a2, ∴b2+c2-a2= c ,
2bc 2b ∴a2=b2,∴a=b,∴△ABC 为等边三角形.
方法二:利用角的关系来判断. ∵A+B+C=180°,∴sinC=sin(A+B). ∵2cosAsinB=sinC, ∴2cosAsinB=sinAcosB+cosAsinB, ∴sinAcosB-cosAsinB=0, ∴sin(A-B)=0. ∵0°<A<180°,0°<B<180°, ∴-180°<A-B<180°,

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课件(32张)

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课件(32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 1 1 对于此类问题一般用公式 S= absin C= bcsin A= acsin B 进行求 2 2 2 解. 将题目中的边角关系,用正、余弦定理转化为两边及夹角问题,注 意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若 b=acos C, 1 且△ABC 的最大边长为 12,最小角的正弦值为3. (1)试判断△ABC 的形状; (2)求△ABC 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例 2] 积.
在△ABC 中,若 B=30° ,AB=2 3,AC=2,求△ABC 的面
[分析] 先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或角的正弦值.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sin C=
3 . 2
∵AB>AC,∴C>B,则 C 有两解. ①当 C 为锐角时,C=60° ,A=90° , 1 1 则 S=2AB· AC· sin A=2×2 3×2×1=2 3. ②当 C 为钝角时,C=120° ,A=30° , 1 1 1 则 S=2AB· AC· sin A=2×2 3×2×2= 3.
ab,则∠C的大小为(
)
A.60° B.90° C.120° D.150°
解析:∵(a+b-c)(a+b+c)=ab∴a2+b2-c2=-ab, a2+b2-c2 1 即 =- , 2ab 2 1 ∴cos C=- ,∴∠C=120° . 2
答案:C
2. 在△ABC 中, a=7, b=4 3, c= 13, 则△ABC 的最小角为( π π π π A.3 B.6 C.4 D.12
判断三角形形状的方法技巧 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结论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2余弦定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高中数学第二章解三角形第1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2余弦定理课件北师大版必修5
第十七页,共39页。
【尝试解答】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

b2+c2-a2 2bc

6+2 32+4 32-2 62 2×6+2 3×4 3
=36+24483+31+2+ 4848-24= 23,
∴A=30°.
cos C=a2+2ba2b-c2=2
62+6+2 32-4 2×2 6×6+2 3
32
第十八页,共39页。
∵0°<A<180°,∴A=60°.
第十页,共39页。
(2)由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 B, 得 32=a2+(3 3)2-2×3 3a×cos 30°, 即 a2-9a+18=0,所以 a=6 或 a=3. 当 a=6 时,由正弦定理,得 sin A=asibn B=63×12=1, 所以 A=90°,C=60°,当 a=3 时,A=30°,C=120°.
第二十七页,共39页。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有以下两条 途径: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 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 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此时要注意应用 A+B+ C=π 这个结论.
6- 2
2,
当 c=
6+ 2
2时,由余弦定理,
得 cos A=b2+2cb2c-a2
第十四页,共39页。
=2+ 2×
6+ 2

62+2-23=12. 2
∵0°<A<180°,∴A=60°,∴C=75°.
当 c=
6- 2
2时,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2+ 2×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导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导学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
【解析】∵a∶b∶c=2∶ 6∶( 3+1), ∴令 a=2k,b= 6k,c=( 3+1)k(k>0), 由余弦定理有:cos A=
b 2 +c 2 -a 2 6+( 3+1) -4 2bc
2
=
cos B=
2 6 ( 3+1) 2 2 c 2 +a 2 -b 2 4+( 3+1) -6 1 2ac
b 2 +c 2 -a 2 2bc
2 2
=- ,
2
1
∴A=120°,故 C=180°-120°-30°=30°; 当 c=6 时,cos A=
b 2 +c 2 -a 2 1 2bc 2
= ,
∴A=60°,故 C=180°-60°-30°=90°. 综上可知:A=60°,C=90°,c=6 或 A=120°,C=30°,c=3.
.. 导. 学 固思
问题1
上述问题中,山脚BC长度的求解用的是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 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这 个定理是余弦定理,可以用式子表示为 2+c2-2bccos A 2+a2-2accos B b c 2 2 a= 、b = 、 c2= a2+b2-2abcos C .
【解析】cos B=
������ 2 +������ 2 -������ 2 2������������
=
������������
2������������ 2
= .
1
4.已知在△ABC中,a=8,b=7,B=60°,求c.
【解析】∵b2=c2+a2-2accos B, ∴72=c2+82-2×8ccos 60°, ∴c2-8c+15=0,故c=3或c=5.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课件:1.2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五课件:1.2余弦定理

0.1691
所以
DAB 80
1. 在ABC中,已知a=7,b=10, c=6,求A、B和C.
解:∵ cosA= ∴ A≈44° ∵ cosC= ∴ C≈36°
bb22++cc22--aa22 =0.725, 2bc
a2+b2-c2 2ab
=0.8071,
∴ B=180°-(A+C)≈100°.
b
b2 2bc cos A c2
B
a
C
即a2 b2 c2 2bc cos A
同理可证b2 c2 a2 2ca cos B
c2 a2 b2 2ab cos C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 的和减去 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
a2 b2 c2 2bc cos A b2 c2 a2 2ca cos B c2 a2 b2 2ab cos C
若a2 b2 c2,则C为锐角; 若a2 b2 c2,则C为钝角;
例4:如图,有两条直线AB和CD相交成80O角,交点是O.甲乙两人 同时从点O分别沿OA,OC方向出发,速度分别为4km/h和 4.5km/h.3时后两人相距多远(结果精确到0.1km)?
C Q
80O
BO
P
A
D
分析 经过3时,甲到达点P,OP=4×3=12(km),乙到达点
2. ΔABC中,a=2,b=2 2 ,C=15°,解此三角形.
解:∵ c2 a2 b2 2ab cos C=8-4 3
∴c= 6 2
∴cos B a2 c2 b2 =- 2
2ac
2
∴B=135°
∴ A= 180°-(B+C) = 30°
(1)余弦定理的内容. (2)余弦定理的证明 ( 3 )余弦定理的应用

北师版数学高二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余弦定理(一)

北师版数学高二北师大版必修5课件余弦定理(一)
明目标、知重点
2.余弦定理的推论
b2+c2-a2
c2+a2-b2
a2+b2-c2
cos A= 2bc ;cos B= 2ca ;cos C= 2ab .
明目标、知重点
探要点·究所然 情境导学
我们知道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 或者已知两角和一角的对边能用正 弦定理解三角形,如果已知两边和 夹角怎样解三角形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呢?或者已知三边怎么解 三角形求三个角呢?这是余弦定理所能解决的问题,这一节我们 就来学习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明目标、知重点
跟踪训练3 在某个位置测得某山峰仰角为θ,对着山峰在地
面上前进600 m后测得仰角为2θ,继续在地面上前进200 3m
以后测得山峰的仰角为4θ,则该山峰的高度为( )
A.200 m
B.300 m
C.400 m
D.100 3 m
解析 方法一 如图,△BED,△BDC为等腰三角形,
明目标、知重点
明目标、知重点
例 2 如图是公元前约 400 年古希腊数学家泰 特托斯用来构造无理数 2, 3, 5…的图形. 试计算图中线段 BD 的长度及∠DAB 的大小 (长度精确到 0.1,角度精确到 1°). 思考 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你能求出∠BCD的大小吗? 答 由△ABC中标出的数据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CB=45°,又因为∠ACD=90°, 所以∠BCD=∠ACB+∠ACD=45°+90°=135°.
明目标、知重点
小结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 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 两倍.即a2=b2+c2-2bccos A,b2=c2+a2-2cacos B, c2=a2+b2-2abcos C.
明目标、知重点

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_1.2_余弦定理_课件(20张)

高中数学必修五北师大版_1.2_余弦定理_课件(20张)
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 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例1:如图所示,有两条直线AB和CD相交成80°角,交点 是O.甲、乙两人同时从点O分别沿OA,OC方向出发,速 度分别是4km/h,4.5km/h.3小时后两人相距多远(结果精 确到0.1km)?
分析:经过3小时,甲到达点P,OP=4×3=12(km),乙 到达点Q,OQ=4.5×3=13.5(km).问题转化为在△OPQ 中,已知OP=12km,OQ=13.5km,∠POQ=80°,求 PQ的长.
提示:由余弦定理得 a 12 22 21 2cos 60o 3
2. ABC 的三边之比为 3:5:7,求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
提示:
cos A 32 52 72 1 , A 120o 235 2
解: ∵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3:5:7,所以可以设三边分别 为3a,5a,7a.由正弦定理可得,7a所对的角最大,设 所对的角为A,则由余弦定理可得:
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 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 形.
从量化的角度来看,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 角求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呢?
如图,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三角形的另一边?
如图,在△已知a, b和∠C,求边c?
例 2:右图是公元前约 400 年古希腊数学家泰特托斯用来构造
无理数 2, 3, 5,...的图形.试计算图中线段 BD 的长度及
∠DAB 的大小(长度精确到 0.1,角度精确到 1°)
解:在△BCD 中,BC=1,CD=1,∠BCD=135°. 因为 BD2 BC2 CD2 2BC CD cos BCD 12 12 211cos135o 2 2 .

余弦定理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余弦定理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当 c= 6- 2时,由正弦定理,得 2 6- 2 · 6- 2 c· sin A 2 sin C= = = , a 4 2 2 ∴ C= 15° ,∴B=180° - 15° - 45° = 120° . 综上可知 c= 6+ 2, B=60° , C= 75° 或 c= 6- 2, B=120° ,C= 15° . 法二 由正弦定理得

法一
2
由余弦定理 a2= b2+ c2- 2bccos A 得
2 8= 12+ c - 2× 2 3× c× ,整理得 c2- 2 6c+ 4= 0, 2 ∴ c= 6+ 2或 c= 6- 2.当 c= 6+ 2时, 由正弦定理,得 2 6+ 2 · 6+ 2 c· sin A 2 sin C= = = ,∴ C= 75° , a 4 2 2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B= 180° - 75° - 45° = 60° .
-2a×3 3×cos 30° ,∴a2-9a+18=0,得 a=3 或 6.当 a=3 时,A=30° ,C=120° .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1 6× asin B 2 当 a= 6 时,由正弦定理得 sin A= = =1. b 3 ∴ A= 90° ,C= 60° . 法二 1 3 3 由 b<c,B=30° ,b>csin 30° = 3 3× = 知本题有两 2 2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名师点睛
余弦定理的理解 1. (1)适用范围:余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 (2)结构特征:“平方”、“夹角”、“余弦”. (3)揭示的规律:余弦定理指的是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中 一个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式,它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 角的一种数量关系. (4)主要功能:余弦定理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边角 关系的互化.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2余弦定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课件1.2余弦定理

方法二:(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 ∵bcos A=acos B,又 b=2Rsin B,a=2Rsin A, ∴2Rsin Bcos A=2Rsin Acos B, ∴sin Acos B-cos Asin B=0, ∴sin(A-B)=0.又∵0<A,B<π, ∴-π<A-B<π, ∴A-B=0,即 A=B, ∴△ABC 为等腰三角形.
[题后感悟]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通常有两个途径: (1)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 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2)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 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 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C=π这个结 论.在两种方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 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
=4+8-2×2×2 2× 22=4,∴c=2,
∴cos A=b2+2cb2c-a2=2×2×8 2
= 2
22,
∴A=45°,B=180°-(A+C)=90°.
△ABC 中,已知 b=3,c=3 3,∠B=30°,解三角形.
既可以先用正弦定理求出角C,再求其余的边和角,也 可以先由余弦定理列出边长a的方程.解出a后再用正弦定理 求角A和角C.
3.在△ABC 中,bcos A=acos B,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析: 方法一:(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将角转化为边) ∵bcos A=acos B, ∴b·b2+2cb2c-a2=a·a2+2ca2c-b2, ∴b2+c2-a2=a2+c2-b2, ∴a2=b2,a=b, ∴△ABC 为等腰三角形.
(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解三角形. 此种情况的基本解法是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再用正弦 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另一角,最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第三个 角.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解三角形. 此种情况的基本解法是先用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再用正 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另一个角,最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求出第三个角. 要解三角形,必须已知三角形的一边的长.若已知条件中 一条边的长也不给出,三角形可以是任意的,因此无法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Q OP2 OQ2 2OPOQcosPOQ
122 13.52 21213.5cos800
16.4(km)
答 3时后两人相距约16.4km.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四、理论迁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推论: cos A b2 c2 a2 2bc
cos B a2 c2 b2 2ac
1.已知两边及一角,求其他边和角
cosC a2 b2 c2 2ab
2.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 决什么问题?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小试身手: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已测得AC=8km,AB=5km,角
A=600,求山脚BC的长度
C
解:BC2 AB2 AC2 2AB AC cos 600
25 64 258 1 49 2
BC 7
B A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四、理论迁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例1:如图,有两条直线AB和CD相交成80O角,交点是O.
甲乙两人同时从点O分别沿OA,OC方向出发,速度分
别为4km/h和4.5km/h.3时后两人相距多远(结果精确
C
到0.1km)? Q
80O
BO
P
A
D
分析 经过3时,甲到达点P,OP=4×3=12(km),乙到达点
Q,OQ=4.5×3=13.5(km),问题转化为在△OPQ中,已知在 ABC 中,利用向量加法
或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可以得到
b
c
BC = __A_C__A_B_或__B_A__ AC
问题2、|
BC
|=
2
2
2
_B_C_____A_C___A_B___2
|
AC
||
AB
|
cos
AA
问题3、由上式可得,a 2=_b_2___c_2___2_b_c_c_o_s_A_______
例2、在ΔABC中,已知a=1,b=2,c= 7 ,
求最大内角。1200
思考:如果例2已知条件不变,你能判断ΔABC 的形状吗?
结论:ΔABC中,C为最大角,
C是直角 C是锐角 C是钝角
c2=a2+b2 _c_2_<_a_2+_b_2_ _c_2_>_a_2+_b_2_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余弦定理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
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 B c2 a2 b2 2ab cos C
问题3、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b2 a2 c2 2ac cosB
c2 a2 b2 2abcosC
问题4、当A为直角或钝角时,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三、定理探究,形成结论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 b
a
角形内通过边角关系作进一步的转化
工作,故作CD垂直于AB于D
问题1、在Rt△ADC中, CD =_b__si_n_A____A, Dc
B
AD=_b_c_o_s_A__,BD=_c___b_c_o_s_A__
问题2、在RtΔCBD中,a2=__b_2___c_2___2_b_c_cos A
C
B
A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在△ABC中,已知角A,边b,c,求边a.
C
a
B
思考
b
a (1)当恰好测得 A 900,则 =_______, (2)当A是任意角,怎么求边a ?
c
A
三、定理探究 在△ABC中,已知角A,边b,c,求边a.
合作探究一:我们必修四学过向量有关知识,思考
问题4、你还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b2 a2 c2 2ac cosB
c2 a2 b2 2abcosC
三、定理探究 在△ABC中,已知角A,边b,c,求边a.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合作探究二:由于初中平面几何所接触 C
的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所以可以添
一、复习回顾:
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B
在RtABC中,C 900,a,b, c分别
c
是A, B, C所对的边,那么:
a
c2 a2 b2 , A B 900,b c cos A, C b A a c sin A等
2.用勾股定理可以解什么样的三角形?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隧道工程设计,经常需要测算山脚的长度,工程技 术人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位置A,量出A到山脚B、 C的距离,再利用经纬仪(测角仪)测出A对山脚BC 的张角,最后通过计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
余弦定理:
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
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C
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 B
b
a
c2 a2 b2 2ab cos C
Ac
B
余弦定理和勾股定理 之间有什么关系?
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 理是余弦定理的特殊情形
OP=12km, OQ=13.5km,∠POQ= 80O,求PQ的长.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四、理论迁移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解 经过3时后,甲到达点P,OP=4×3=12(km),乙到达 点Q,OQ=4.5×3=13.5(km).依余弦定理,知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一章 1.2余弦定理课件(共18张PPT)
五、课堂练习
1.在ABC中,已知a : b : c 3 : 5 : 7, 求这个三角形 的最大内角. 1200
2.在∆ABC中,A=600,b=4,c=7,求边a. 37
3.若三条线段的长为5,6,7,则用这三条线段(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