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第一,修辞手法的构成。
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用于增加表达效果的方式。
它也可以说是修饰语言表达的工具,在表达概念、情感、思想时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说到修辞手法的构成,就不能不提及“比喻”、“拟人”、“反问”、“对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其中“比喻”是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思想,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拟人”是指将物象拟人化,使得文章生动有趣,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问”是指用疑问的形式来代替说明,一般都是在文章中强调某一观点,以此来使表达更有感染力。
“对比”是指用一种轻重对比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这种方法能够更有力的传达观点。
“设问”是指利用句子的结构来表达作者的意图,以此来激起读者的思考或引出表达的重心。
第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修辞手法不仅能够提升文章的表达效果,还能够使读者更快地接受作者的观点,从而实现将读者引入文章。
“比喻”通过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让作者更容易地表达出情感或思想,也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文章。
“拟人”则是把物象拟人化,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反问”可以帮助作者强调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让读者更加侧重于观点的表达。
“对比”的目的是在表达作者的思想,通过轻重对比的方法,能够更好地传达观点。
最后,“设问”可以通过句子的结构来激发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对文章的关注。
总之,修辞手法能够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能够带给读者更有效的表达效果。
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正确的使用修辞手法可以大大提升文章的质量,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思。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答题模板一、比喻1. 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
-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读者更易理解。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征(如形状、颜色、状态等)],使抽象的[本体]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本体的某种特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
3. 题目解析- 例如:“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
”这里把“月亮”(本体)比作“弯弯的小船”(喻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弯弯的形状特征,让读者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月亮的具体模样,也可能传达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情感氛围。
二、拟人1. 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动作、神态等,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有趣。
- 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情感/神态等],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喜爱、赞美等)]。
3. 题目解析- 例如:“春天的脚步近了。
”“脚步”是人的动作,这里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即将到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三、夸张1. 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征。
- 强调某种情感或者氛围。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某个方面(如大小、数量、程度等)],突出强调了[事物的某种特征],表达了作者[某种强烈的情感(惊讶、赞叹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题目解析-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夸大了瀑布的高度,“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突出强调了瀑布雄伟壮观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惊叹与赞美之情,这种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对瀑布的壮观景象印象深刻。
四、排比1. 作用- 增强语势,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 加强表达的情感,使内容更有说服力。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几个内容]排列在一起,句式整齐,增强了文章的语势,强调了[共同表达的内容或者情感等],使文章节奏感更强,更有说服力。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时要注意感情真 儿见了它点头,云儿见
切自然,用语和 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 又要与人或事物 的情况相协调。
了它弯腰,小树见了它
招手。
禾苗见了它弯腰,花
儿见了它点头,云儿见
了它让路,小树见了它
招手。
8
拟人的作用 答题形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 了)…运…用,拟抒人的发修了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11
4、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 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 在一起。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 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 丽和宽广。
作用: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 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
米易溶洞。 --表示例举的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
的。 --表示想象的
6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 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 感情和动作。
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2、小鸟愉快地歌唱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 动作或情态。 1、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2、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7
运用原则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
比拟的表达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
效果主要是赋予 的侄子宏儿。
感情,因此使用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
修辞手法对表达的艺术效果
修辞手法对表达的艺术效果1. 增加感知和感情效果修辞手法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字更具感情色彩和感知力。
比喻将抽象概念通过类比转化为具体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同身受。
拟人则赋予非人事物人性化的特征,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
夸张则通过夸大的手法营造戏剧性效果,强化表达的冲击力。
2. 强调和突出关键信息修辞手法能够通过修辞技巧,如排比、反问、对照等,将重要信息置于突出位置。
排比将相似的词语或句子有条理地排列,使读者对关键信息产生强烈的注意力。
反问则通过反向陈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突出表达的观点。
对照则通过对比两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强调它们的差异或相似之处,进一步凸显关键信息。
3. 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描写修辞手法可以通过修辞形式,如描写、象征、比较等,丰富文本内容,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描写。
描写能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细节,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本所表达的内容。
象征通过使用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来代表特定的概念或观点,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寓意性。
比较则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描述的内容。
4. 增加文本的美感和独特性修辞手法不仅可以提高文本的表达效果,还能够为文本增加美感和独特性。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够使文本更加优美、动人,并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通过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和形式,作家可以打造出独特的文学作品,赋予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修辞手法对于表达的艺术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能够增加感知和感情效果,强调关键信息,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描写,以及增加文本的美感和独特性。
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8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8种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设问、反问、引用、双关、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用典、呼告、通感、反语、互文、寄寓。
具体作用如下: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13、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是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答题方法:言简意丰,以简洁的文字营造了+意境,表达了+思想感情。
14、呼告: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直接呼唤,并且和他说起话来的修饰手法。
作用: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5、通感: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16、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17、互文:互文,也叫互辞,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8、寄寓: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集中表现。
有托物(事/人)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人)抒情等多种方式。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大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描述某一种事物。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明确地比较,例如“他像一只熊一样笨拙”。
暗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和喻体进行模糊地比较,例如“她的脸像一朵花一样绽放”。
借喻:通过比喻词将本体直接转化为喻体,例如“他的手就像一把铁锤一样坚硬”。
比喻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2.拟人:将事物赋予人的特征,例如“月亮温柔地照耀着大地”。
拟人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例如“他的歌声震得玻璃都快碎了”。
夸张的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4.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的作用:使语言更加工整、优美,易于记忆;同时也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强调某种情感。
5.反复: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例如“一遍一遍又一遍,我的思念飘向远方”。
反复的作用:强调某种情感或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设问: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例如“你是否感到孤独?是的,我感到孤独”。
设问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强调某种观点或情感。
7.反问:通过反问句来表达一个十分明确的观点或情感,例如“难道你不觉得这个电影很无聊吗?”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8.排比: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或意义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例如“我喜欢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气,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9.借代:用某些特征或标志来代替某个人或事物,例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借代的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的感知和记忆。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二、比拟:使表达的事物,形象而鲜明生动,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三、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四、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氛围,增强感染力;创造条件,启人联想。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五、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结构上工整对称;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六、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横向上一句一个角度,详尽完备;纵向上一层深入一层。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七、反复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一)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1.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3.语段反复。
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干货】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1)比喻(本体、喻体、比喻词):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①能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②能使人物形象鲜明。
③能使景物形象化。
④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⑤能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
⑥能使标题醒目、动人。
(2)比拟(拟人、拟物):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①增添特有的情味。
②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③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
(3)夸张(夸大、缩小):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①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②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①排比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排比往往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②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③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述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述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④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⑤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
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①能够使事物的特征鲜明,形象更突出。
②可以使语言更精练别致而且且富于变化,表达更生动。
③能使表意更加委婉含蓄,引发人的联想。
(7)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常见的八种修辞及表达效果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
修辞中的比喻,只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比喻的意义,是临时的运用。
比喻义是指通过词的基本义的比喻用法形成的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
如“包袱”。
(例:你带着这么重的包袱上课,注意力能集中吗?)“机械”(例:这种想法太机械了。
)前者指思想上的负担,后者指拘泥死板的方式。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明喻中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这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明喻借喻暗喻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
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
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
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二、比拟:使表达的事物,形象而鲜明生动,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拟人拟物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
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三、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以特征代本体以部分代本体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氛围,增强感染力;创造条件,启人联想。
夸大夸小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五、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结构上工整对称;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注意:语意词性字数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六、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横向上一句一个角度,详尽完备;纵向上一层深入一层。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63种修辞手法及作用修辞手法是用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手段,能够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常见的63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行为和属性,增加表现力。
3. 拟声: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声音,使句子更加形象传神。
4. 拟态:通过语言模拟或描写物体的形态,使句子更加生动。
5. 指事:用具体事物来代替抽象概念,增加形象感。
6.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强度,引起强烈共鸣。
7. 暗喻:通过暗示或隐晦的方式表达意义,引起读者的思考。
8. 反问:用反问方式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引起反思。
9. 排比:通过连续并列的结构,使语句更加节奏感强烈。
10. 对仗:使用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增加韵律感和平衡感。
11. 近义反义:使用相近或相反的词语来增强表达力。
12. 叠词:将相同的或类似的词语重复使用,增加语气和效果。
13. 倒装:改变语序,使句子更加突出或显著。
14. 省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词语,使句子更简洁明了。
15. 讽刺:通过嘲讽或调侃的方式表达讽刺意义,引起思考。
16. 幽默:使用幽默的描述或表达方式,增加趣味性。
17. 比较: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的特点或差异性,使句子更加生动。
18. 隐喻: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意义,增加文学性。
19. 明喻:直接表达意义,使句子更加明确。
20. 反讽:通过对相反意义的表达,增加句子的反向效果。
21. 反复:通过重复使用句子或词语,增加表达力和强度。
22. 借代:用代词或其他词语代替某一事物,增加推敲性和哲理性。
23. 对照:通过对照不同事物的特点,突出句子的衬托效果。
24. 真实描写:真实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和情况,增加说服力。
25. 怎样:通过使用疑问副词开头的句子,引出问题或观点。
26. 修辞反问: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反问的意义,加强效果。
27. 渲染氛围:通过描写环境、情感等细节,使氛围更加浓厚。
高考常见修辞手法及表达手法的效果
常见修辞手法、表达手法得含义及其效果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得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得方式或方法。
常见得修辞手法有很多,如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它就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得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得事物或情境得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得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得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得写出了+对象+特性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与拟人最大得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得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得形式可简缩为:甲就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所谓通感,就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得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得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得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得效果,其表达作用就是无可替代得、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得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得意境,构成特殊得艺术美。
最典型得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得歌声似得。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就是嗅觉,歌声乃就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2。
比拟:借助丰富得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与拟物。
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得印象,产生强烈得感情,引起共鸣,令文章更生动。
七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七种常见的修辞⼿法的作⽤及效果⼀、⽐喻:⽤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动、形象、具体,给⼈以鲜明的印象;⽤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瑕,美得⾼贵。
送⼈⼀枝玫瑰,给世间⼀缕馨⾹。
窄窄的⽊板,是⼀⽀飞鸣的利箭。
⼩⼩的三⾓帆,是⼀⽀彩⾊的⼤翅膀。
⼆、⽐拟:(拟⼈、拟物)拟⼈: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使其具有⼈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段。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鲜明的印象,产⽣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们真幽默,吃着西⽠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
⼈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的新娘⼦。
秋⼭,变得丰腴起来了;秋⽔,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回答⽅式。
⽣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事物的某个特点+拟⼈特有的作⽤(如:使事物有⾎有⾁有灵魂。
有了⼈的特征等)三、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四、对偶:形式上⾳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强。
如:四⼗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缺⽉圆,梦萦魂牵。
五、排⽐:可增强语⾔的⽓势。
⽤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旅途中有多少携⼿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漫漫长路,总有朝⼣相处的亲⼈,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多少⽆私。
六、设问:总的作⽤是引起读者思考。
⽤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章的中⼼;⽤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在议论⽂中,能使论证深⼊,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个吗?简洁背诵记忆⽐喻(明喻、暗喻、借喻):⽣动形象。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一、常见修辞手法1. 比喻- 定义: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 基本结构: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像、好像、仿佛、如同等)+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例如“月亮像一艘小船。
”其中“月亮”是本体,“像”是喻词,“小船”是喻体。
- 表达效果:- 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如“愁”是抽象的情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比作一江春水,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愁绪的绵绵不绝。
- 使平淡的事物生动化,例如“那姑娘长得像朵花。
”把姑娘比作花,让姑娘的美丽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2. 拟人- 定义: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 示例:“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这里把“雨”当作人,赋予它“吹起小喇叭”的动作。
- 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情感,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如“柳树在风中摇曳着身姿,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
”柳树本无情感和意识,但通过拟人,让柳树像人一样有展示美丽的意识,画面感很强。
- 便于抒发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如“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
”这种表达比直接描述“太阳出来了”更能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情绪。
3. 夸张- 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 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千尺”是对瀑布长度的夸张描写。
- 表达效果:- 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如“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他的喊声。
”通过夸张“十里地能听见”,突出了他嗓子声音大的特点。
-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例如“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强调了教室的安静氛围。
4. 排比- 定义:把三个或以上结构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 示例:“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了 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使 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妈妈被病魔夺走了,离开了我,离开 了多病的爸爸,亲人离散,几万元的债务, 一下把一个温馨的家掷入黑沉沉的冰窟。
练习:指出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着头;杨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 度,时间就是力量。 4、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是捕鼠能手呢?因为一只猫 头鹰在一个夏季竟能消灭上千只田鼠。 5、梧桐树的枝丫像鹿角一般向外伸展着。 6、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向党汇报呢?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小草悄悄地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来到人间。 9、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简直可以拿来做小孩的摇 篮。 10、董存瑞像钢铁巨人一般挺立着。
夸张种类 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 深……”的夸张形式。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 白 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 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 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1、比喻
•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 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 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 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 帮助人深入理解。
21、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 22、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23、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24、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2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6、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 2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8、太阳一出来,地上像下了火。 29、旌旗十万斩阎罗。 30、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 慢慢地向外走。
4、排比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 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 在一起。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 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 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 丽和宽广。 作用: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 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例:在稿纸上踩几小梅花。(喻“猫爪子 印”)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 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 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比较的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推测、揣度的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 米易溶洞。 --表示例举的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 的。 --表示想象的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联
对偶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式)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增强了文 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内容)表现了……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 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增强了文章的 节奏感和韵律美,表现了毛泽东对主观主义 学风的强烈讽刺。
在阅读和写作中, 要求能较为熟练地运用 引用、对比、顶真、反 语、双关、借代、互文 等修辞手法。
比较 平实的句子:大家都说他太小心眼了,什 么都斤斤计较。 修辞的句子:大家都说他的心只有针眼那 么大,芝麻豆之类的小事都斤斤计较。 平实的句子:刮风了,下雨了。
修辞的句子:太阳公公被风沙吹迷了眼睛, 他流泪了。
拟人的作用
答题形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 了)……,抒发了……
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朱自清 《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把无 意识、无情感的小草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 赞美之情。
3、夸张
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 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 的思想感情。 作用: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 (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 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1、有个蜘蛛慢慢爬起来,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 ) 12、寒风吹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13、遵守交通法规,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 14、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耸入蓝天。 15、月亮不好意思似的躲进云朵里。 16、小兴安岭像一座巨大的宝库。 17、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 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一片金光。 18、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 不住地往下落。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0、太阳还没有起床,天空一片昏暗。
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精炼,富有 表现力。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阅历丰富,胸中自有丘 壑。 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排比的修辞方法,可以使句子气势贯通,增 强句子的表达效果。
用比喻、拟人,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动形象 起来。 例:母亲的话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低着 头一句话也不说。 母亲的话象鞭子一样抽打着他的心,他 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 街上柳树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 卷,枝条一动也不动。 街上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 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 采地低垂着。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事物或突出某些感情,有 意重复使同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 天的脚步近了。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作用: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 出(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分类 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
周总理,你在哪 里?你在哪里?
5、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 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 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特点
结构相似 词性相对 意义相关 字数相等
经典名联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 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 感情和动作。 1、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2、小鸟愉快地歌唱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 动作或情态。 1、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2、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2、比拟
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 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 有哭;敌人把你绑在树上, 烧你,烤 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 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
7、设问
在并无疑问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 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秋是什么颜色?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叫秋风吹 黄的。 作用: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 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 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设置悬念)
比喻的作用 常见答题形式: 把(事物)比作(事物),化平淡为生 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 象地表现了(抒发了)……,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 <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像太阳。 •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 成乙,也不用喻词)
8、反问
即反诘或诘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 意思,只问不答。
明知故问
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作用: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 法,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 的态度(观点、情感)。
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
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对 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反语—— 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②起讽 刺否定的作用。 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 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 者……表达 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 效果主要是赋予 的侄子宏儿。 感情,因此使用 禾苗见了它让路,花 时要注意感情真 儿见了它点头,云儿见 切自然,用语和 了它弯腰,小树见了它 谐,既要符合事 招手。 禾苗见了它弯腰,花 物本身的特点, 儿见了它点头,云儿见 又要与人或事物 了它让路,小树见了它 的情况相协调。 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