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控制系统CAD汇总

合集下载

控制系统与CAD

控制系统与CAD
Chapter 8 Simulation with SIMULINK
Outline
8-1 Introduction to SIMULINK 8-2 Simulation to Dynamic Systems with SIMULINK 8-3 Create and Mask Subsystems
8-1 Introduction to SIMULINK
Model with SIMULINK
Getting started: File New Model
Operation to block
Drag the block icon into the model window Double-click on the block Block Parameters
Sinks (接收器模块库)
8-1 Introduction to SIMULINK
Sources (输入源模块库)
8-1 Introduction to SIMULINK
User-Defined Functions (用户定义模块库)
Model-based Design
8-2 Simulation to Dynamic Systems with SIMULINK
SIMULINK is a MATLAB accessory that models, simulates, and analyzes dynamic systems. SIMULINK provides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for building models as block diagrams, allowing you to draw models as you would with pencil and paper. With SIMULINK, you can easily build models from scratch, or modify existing models to meet your needs. SIMULINK supports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modeled in continuous time, sampled time, or a hybrid of the two. SIMULINK turns your computer into a laboratory for modeling and analyzing systems that would not be possible or practical otherwise.

5、控制系统CAD

5、控制系统CAD

K (s) K
TS 1
TS 1
例4-4 说明了超前校正的实现过程。
6
2.2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滞后校正:
由于滞后校正装置给系统加入了滞后的相角,因而将会使得 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变差。滞后校正可降低系统稳态误差,并使得 闭环系统的带宽降低,从而使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变慢,这有利 于减小外部噪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例4-5 说明了滞后校正的实 现过程。
20世纪60年代,数字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 计,并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包;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Mathwork公司推出了MATLAB软件系统, 它具有模块化的计算方法,可视化与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功能,丰富 的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函数,基于模块化图形组态的动态系 统仿真工具SIMULINK等优秀软件,而且Mathwork公司密切注意科 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地与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合作,推出了许多 控制系统CAD的“工具箱”,被人们誉为“巨人肩上的工具”。
9
2.3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二)优化设计原理——单纯形法
常见的优化方法有黄金分割 法、单纯形法以及随机射线法, 其中单纯形法以其概念清晰、实 现便利等优良性能广泛为人们所 采用。所谓单纯形是指变量空间 内最简单的规则形体。单纯形法 的寻优原理可以用右图表示:
10
2.3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三)目标函数的选取
(二)频域分析:
以频率特性作为数学模型来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称为频 率特性法。它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计算量较小,一般可采用作图 方法或实验方法求出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可参考书中例4-2。
(三)根轨迹:

CAD快捷键大全_常用CAD快捷键汇总

CAD快捷键大全_常用CAD快捷键汇总
撤消场景*作 【Ctrl】+【Z】
NURBS编辑
CV 约束法线(Normal)移动 【Alt】+【N】
CV 约束到U向移动 【Alt】+【U】
CV 约束到V向移动 【Alt】+【V】
显示曲线(Curves) 【Shift】+【Ctrl】+【C】
显示控制点(Dependents) 【Ctrl】+【D】
前一时间单位 【<】
回到上一场景*作 【Ctrl】+【A】
撤消场景*作 【Ctrl】+【Z】
Active Shade
绘制(Draw)区域 【D】
渲染(Render) 【R】
锁定工具栏(泊坞窗) 【空格】
视频编辑
加入过滤器(Filter)项目 【Ctrl】+【F】
加入输入(Input)项目 【Ctrl】+【I】
显示格子(Lattices) 【Ctrl】+【L】
NURBS面显示方式切换【Alt】+【L】
显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
显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
显示表面整齐(Trims) 【Shift】+【Ctrl】+【T】
根据名字选择本物体的子层级 【Ctrl】+【H】
Ctrl+B: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9)
dra:半径标注
ddi:直径标注
dal:对齐标注
dan:角度标注
Ctrl+C: 将选择的对象复制到剪切板上
Ctrl+F: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3)

常用CAD快捷键汇总

常用CAD快捷键汇总

D比例因子:放大2倍就是二分之一,缩小0.5倍就0.5分之一CAD快捷键大全常用CAD快捷键汇总日期:2010-01-13作者:FengMM出处:(IT世界网)我来说两句(0)CAD快捷键大全常用CAD快捷键汇总AutoCAD 是目前世界各国工程设计人员的首选设计软件,简便易学、精确无误是AutoCAD成功的两个重要原因。

AutoCAD提供的命令有很多,绘图时最常用的命令只有其中的百分之二十。

在CAD软件操作中,为使用者方便,于在Windows中工作时一样,利用CAD快捷键代替鼠标。

利用键盘快捷键发出命令,完成绘图,修改,保存等操作。

这些命令键就是CAD 快捷键。

现在就来看看AutoCAD快捷键:一、CAD快捷键:常用功能键F1: 获取帮助F2: 实现作图窗和文本窗口的切换F3: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4: 数字化仪控制F5: 等轴测平面切换F6: 控制状态行上坐标的显示方式F7: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8: 正交模式控制F9: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10: 极轴模式控制F11: 对象追踪式控制二、CAD快捷键:常用CTRL快捷键Ctrl+B: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9)dra:半径标注ddi:直径标注dal:对齐标注dan:角度标注Ctrl+C: 将选择的对象复制到剪切板上Ctrl+F: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3)Ctrl+G: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7) Ctrl+J: 重复执行上一步命令Ctrl+K: 超级链接Ctrl+N: 新建图形文件Ctrl+M: 打开选项对话框Ctrl+1: 打开特性对话框Ctrl+2: 打开图象资源管理器Ctrl+6: 打开图象数据原子Ctrl+O: 打开图象文件Ctrl+P: 打开打印对说框Ctrl+S: 保存文件Ctrl+U: 极轴模式控制(F10) Ctrl+v: 粘贴剪贴板上的内容Ctrl+W: 对象追踪式控制(F11) Ctrl+X: 剪切所选择的内容Ctrl+Y: 重做Ctrl+Z: 取消前一步的操作三、CAD快捷键:字母快捷键AA: 测量区域和周长(area) AL: 对齐(align)AR: 阵列(array)AP: 加载*lsp程系A V: 打开视图对话框(dsviewer) SE: 打开对相自动捕捉对话框ST: 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style) SO: 绘制二围面( 2d solid) SP: 拼音的校核(spell)SC: 缩放比例(scale)SN: 栅格捕捉模式设置(snap) DT: 文本的设置(dtext)DI: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OI:插入外部对相A: 绘圆弧B: 定义块C: 画圆D: 尺寸资源管理器E: 删除F: 倒圆角G: 对相组合H: 填充I: 插入S: 拉伸T: 文本输入W: 定义块并保存到硬盘中L: 直线M: 移动X: 炸开V: 设置当前坐标U: 恢复上一次操做O: 偏移P: 移动Z: 缩放四、CAD快捷键:其它组合快捷键显示降级适配(开关)【O】适应透视图格点【Shift】+【Ctrl】+【A】排列【Alt】+【A】角度捕捉(开关) 【A】动画模式(开关) 【N】改变到后视图【K】背景锁定(开关) 【Alt】+【Ctrl】+【B】前一时间单位【.】下一时间单位【,】改变到上(Top)视图【T】改变到底(Bottom)视图【B】改变到相机(Camera)视图【C】改变到前(Front)视图【F】改变到等大的用户(User)视图【U】改变到右(Right)视图【R】改变到透视(Perspective)图【P】循环改变选择方式【Ctrl】+【F】默认灯光(开关) 【Ctrl】+【L】删除物体【DEL】当前视图暂时失效【D】是否显示几何体内框(开关) 【Ctrl】+【E】显示第一个工具条【Alt】+【1】专家模式&#0;全屏(开关) 【Ctrl】+【X】暂存(Hold)场景【Alt】+【Ctrl】+【H】取回(Fetch)场景【Alt】+【Ctrl】+【F】冻结所选物体【6】跳到最后一帧【END】跳到第一帧【HOME】显示/隐藏相机(Cameras)【Shift】+【C】显示/隐藏几何体(Geometry) 【Shift】+【O】显示/隐藏网格(Grids) 【G】显示/隐藏帮助(Helpers)物体【Shift】+【H】显示/隐藏光源(Lights) 【Shift】+【L】显示/隐藏粒子系统(Particle Systems) 【Shift】+【P】显示/隐藏空间扭曲(Space Warps)物体【Shift】+【W】锁定用户界面(开关) 【Alt】+【0】匹配到相机(Camera)视图【Ctrl】+【C】材质(Material)编辑器【M】最大化当前视图(开关) 【W】脚本编辑器【F11】新的场景【Ctrl】+【N】法线(Normal)对齐【Alt】+【N】向下轻推网格小键盘【-】向上轻推网格小键盘【+】NURBS表面显示方式【Alt】+【L】或【Ctrl】+【4】NURBS调整方格1 【Ctrl】+【1】NURBS调整方格2 【Ctrl】+【2】NURBS调整方格3 【Ctrl】+【3】偏移捕捉【Alt】+【Ctrl】+【空格】打开一个MAX文件【Ctrl】+【O】平移视图【Ctrl】+【P】交互式平移视图【I】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播放/停止动画【/】快速(Quick)渲染【Shift】+【Q】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回到上一视图*作【Shift】+【A】撤消场景*作【Ctrl】+【Z】撤消视图*作【Shift】+【Z】刷新所有视图【1】用前一次的参数进行渲染【Shift】+【E】或【F9】渲染配置【Shift】+【R】或【F10】在xy/yz/zx锁定中循环改变【F8】约束到X轴【F5】约束到Y轴【F6】约束到Z轴【F7】旋转(Rotate)视图模式【Ctrl】+【R】或【V】保存(Save)文件【Ctrl】+【S】透明显示所选物体(开关) 【Alt】+【X】选择父物体【PageUp】选择子物体【PageDown】根据名称选择物体【H】选择锁定(开关) 【空格】减淡所选物体的面(开关) 【F2】显示所有视图网格(Grids)(开关) 【Shift】+【G】显示/隐藏命令面板【3】显示/隐藏浮动工具条【4】显示最后一次渲染的图画【Ctrl】+【I】显示/隐藏主要工具栏【Alt】+【6】显示/隐藏安全框【Shift】+【F】*显示/隐藏所选物体的支架【J】显示/隐藏工具条【Y】/【2】百分比(Percent)捕捉(开关) 【Shift】+【Ctrl】+【P】打开/关闭捕捉(Snap) 【S】循环通过捕捉点【Alt】+【空格】声音(开关) 【\】间隔放置物体【Shift】+【I】改变到光线视图【Shift】+【4】循环改变子物体层级【Ins】子物体选择(开关) 【Ctrl】+【B】帖图材质(Texture)修正【Ctrl】+【T】加大动态坐标【+】减小动态坐标【-】激活动态坐标(开关) 【X】精确输入转变量【F12】全部解冻【7】根据名字显示隐藏的物体【5】刷新背景图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显示几何体外框(开关) 【F4】视图背景(Background) 【Alt】+【B】用方框(Box)快显几何体(开关) 【Shift】+【B】打开虚拟现实数字键盘【1】虚拟视图向下移动数字键盘【2】虚拟视图向左移动数字键盘【4】虚拟视图向右移动数字键盘【6】虚拟视图向中移动数字键盘【8】虚拟视图放大数字键盘【7】虚拟视图缩小数字键盘【9】实色显示场景中的几何体(开关) 【F3】全部视图显示所有物体【Shift】+【Ctrl】+【Z】*视窗缩放到选择物体范围(Extents)【E】缩放范围【Alt】+【Ctrl】+【Z】视窗放大两倍【Shift】+数字键盘【+】放大镜工具【Z】视窗缩小两倍【Shift】+数字键盘【-】根据框选进行放大【Ctrl】+【w】视窗交互式放大【[】视窗交互式缩小【]】轨迹视图加入(Add)关键帧【A】前一时间单位【<】下一时间单位【>】编辑(Edit)关键帧模式【E】编辑区域模式【F3】编辑时间模式【F2】展开对象(Object)切换【O】展开轨迹(Track)切换【T】函数(Function)曲线模式【F5】或【F】锁定所选物体【空格】向上移动高亮显示【↓】向下移动高亮显示【↑】向左轻移关键帧【←】向右轻移关键帧【→】位置区域模式【F4】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撤消场景*作【Ctrl】+【Z】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F9】渲染配置【F10】向下收拢【Ctrl】+【↓】向上收拢【Ctrl】+【↑】材质编辑器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F9】渲染配置【F10】撤消场景*作【Ctrl】+【Z】示意(Schematic)视图下一时间单位【>】前一时间单位【<】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撤消场景*作【Ctrl】+【Z】Active Shade绘制(Draw)区域【D】渲染(Render) 【R】锁定工具栏(泊坞窗) 【空格】视频编辑加入过滤器(Filter)项目【Ctrl】+【F】加入输入(Input)项目【Ctrl】+【I】加入图层(Layer)项目【Ctrl】+【L】加入输出(Output)项目【Ctrl】+【O】加入(Add)新的项目【Ctrl】+【A】加入场景(Scene)事件【Ctrl】+【s】编辑(Edit)当前事件【Ctrl】+【E】执行(Run)序列【Ctrl】+【R】新(New)的序列【Ctrl】+【N】撤消场景*作【Ctrl】+【Z】NURBS编辑CV 约束法线(Normal)移动【Alt】+【N】CV 约束到U向移动【Alt】+【U】CV 约束到V向移动【Alt】+【V】显示曲线(Curves) 【Shift】+【Ctrl】+【C】显示控制点(Dependents) 【Ctrl】+【D】显示格子(Lattices) 【Ctrl】+【L】NURBS面显示方式切换【Alt】+【L】显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显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显示表面整齐(Trims) 【Shift】+【Ctrl】+【T】根据名字选择本物体的子层级【Ctrl】+【H】锁定2D 所选物体【空格】选择U向的下一点【Ctrl】+【→】选择V向的下一点【Ctrl】+【↑】选择U向的前一点【Ctrl】+【←】选择V向的前一点【Ctrl】+【↓】根据名字选择子物体【H】柔软所选物体【Ctrl】+【s】转换到Curve CV 层级【Alt】+【Shift】+【Z】转换到Curve 层级【Alt】+【Shift】+【C】转换到Imports 层级【Alt】+【Shift】+【I】转换到Point 层级【Alt】+【Shift】+【P】转换到Surface CV 层级【Alt】+【Shift】+【V】转换到Surface 层级【Alt】+【Shift】+【S】转换到上一层级【Alt】+【Shift】+【T】转换降级【Ctrl】+【X】FFD转换到控制点(Control Point)层级【Alt】+【Shift】+【C】到格点(Lattice)层级【Alt】+【Shift】+【L】到设置体积(V olume)层级【Alt】+【Shift】+【S】转换到上层级【Alt】+【Shift】+【T】打开的UVW贴图进入编辑(Edit)UVW模式【Ctrl】+【E】调用*.uvw文件【Alt】+【Shift】+【Ctrl】+【L】保存UVW为*.uvw格式的文件【Alt】+【Shift】+【Ctrl】+【S】打断(Break)选择点【Ctrl】+【B】分离(Detach)边界点【Ctrl】+【D】过滤选择面【Ctrl】+【空格】水平翻转【Alt】+【Shift】+【Ctrl】+【B】垂直(V ertical)翻转【Alt】+【Shift】+【Ctrl】+【V】冻结(Freeze)所选材质点【Ctrl】+【F】隐藏(Hide)所选材质点【Ctrl】+【H】全部解冻(unFreeze) 【Alt】+【F】全部取消隐藏(unHide) 【Alt】+【H】从堆栈中获取面选集【Alt】+【Shift】+【Ctrl】+【F】从面获取选集【Alt】+【Shift】+【Ctrl】+【V】锁定所选顶点【空格】水平镜象【Alt】+【Shift】+【Ctrl】+【N】垂直镜象【Alt】+【Shift】+【Ctrl】+【M】水平移动【Alt】+【Shift】+【Ctrl】+【J】垂直移动【Alt】+【Shift】+【Ctrl】+【K】平移视图【Ctrl】+【P】象素捕捉【S】平面贴图面/重设UVW 【Alt】+【Shift】+【Ctrl】+【R】水平缩放【Alt】+【Shift】+【Ctrl】+【I】垂直缩放【Alt】+【Shift】+【Ctrl】+【O】移动材质点【Q】旋转材质点【W】等比例缩放材质点【E】焊接(Weld)所选的材质点【Alt】+【Ctrl】+【W】焊接(Weld)到目标材质点【Ctrl】+【W】Unwrap的选项(Options) 【Ctrl】+【O】更新贴图(Map) 【Alt】+【Shift】+【Ctrl】+【M】将Unwrap视图扩展到全部显示【Alt】+【Ctrl】+【Z】框选放大Unwrap视图【Ctrl】+【Z】将Unwrap视图扩展到所选材质点的大小【Alt】+【Shift】+【Ctrl】+【Z】缩放到Gizmo大小【Shift】+【空格】缩放(Zoom)工具【Z】反应堆(Reactor)建立(Create)反应(Reaction) 【Alt】+【Ctrl】+【C】删除(Delete)反应(Reaction) 【Alt】+【Ctrl】+【D】编辑状态(State)切换【Alt】+【Ctrl】+【s】设置最大影响(Influence) 【Ctrl】+【I】设置最小影响(Influence) 【Alt】+【I】设置影响值(Value) 【Alt】+【Ctrl】+【V】ActiveShade (Scanline)初始化【P】更新【U】宏编辑器累积计数器【Q】08版CAD安装安装方法解压得到另三个压缩包一个是光盘1,一个是光盘2,一个是破解工具。

某设备控制系统CAD示意图

某设备控制系统CAD示意图
6.336机组仪表及控制回路供电6.336机组循环泵主回路供电15KW标准化描1F校会E签途D用容量KW2346.336机组补水泵主回路供电2.2KW0.5KWC45AD-3P/40ACUVQF01B修改A1W1C45AD-3P/6AWU1V1QF02C45N-1P/10AQF03NL1RS2NC100H/3P/63A/CQF00AB341.485机组仪表及控制回路供电2000-8-31.485+6.338机组供电图5工程图号制 图6文件名APV设 计专 业PLC回路供电0.1KW1.485机组循环泵主回路供电0.75KW2000年8月31日日 期78APV CHINA LTD审 批校 核第 1 页共 1页F0.5KWEDC45N -1P/10AC45 AD-3P/6AL C45N -1P/3AQF04NTW2U2V2QF05CN56L2NQF06CB78A2#ECL200补水泵停止补水泵起动补水泵运行 1#泵停止2#泵停止 1#泵起动 1#泵运行 2#泵起动2#泵运行 3#泵停止 2#手/自 1#手/自3#泵起动3#泵运行 1#ECL200复位电源3#泵报警2#泵报警补水泵报警1#泵报警APV绿色4电压~220V指示灯1H4,1H5,1H6,2H29电压~220V线圈电压~220V线圈电压~220V整定电流3A整定电流10A整定电流6A整定电流40A整定电流63A技术数据名 称空气开关QF02,QF053编号标号21QF01QF00空气开关空气开关1H1,1H2,1H3,2H11KM3,1KM41KM1,1KM2QF03,QF06645QF0478接触器空气开关空气开关指示灯接触器C45AD1.485+6.336机组控制柜器件表型 号C45ADNC100HLC1-D1810C45NC45NLC1-D0910数量3P113P23P备 注黄色2KM2,2KM121P121P44电

控制系统CAD复习题

控制系统CAD复习题

一、 求解线性方程组:写出Matlab 命令并写出运行结果。

a=[1,2,-3.6;2,-5,0.25;5,10.68,7.7]; b=[11.9;-25.3;300.8]; a\bans= 18.5795 12.9441 9.0466二、 编写一个M 文件分别采用图形保持命令和同一个plot 命令实现在一个图上绘制函数曲线)sin(1t y =,)sin(5.02t e y t -=,)cos(3t y =,0 ≤ t ≤ 10,取t 的步长为0.01,并添加网格线,要求在命令平台上显示曲线2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提示:最大值函数为max ,最小值函数为min 。

解法一: t=0:0.01:10; y1=sin(t);y2=exp(-0.5*t).*sin(t); y3=cos(t); plot(t,y1) hold on plot(t,y2) hold on plot(t,y3) grid; hold offy2max=max(y2) y2min=min(y2)解法二: t=0:0.01:10; y1=sin(t);y2=exp(-0.5*t).*sin(t); y3=cos(t);plot(t,y1,t,y2,t,y3); grid;y2max=max(y2) y2min=min(y2)⎪⎩⎪⎨⎧=++-=+-=-+8.3007.768.1053.2525.0529.116.32z y x z y x z y x》y2max= 0.5142 y2min= -0.1069三、 运行M 文件程序,查看运行结果,并逐条解释语句的作用x=0:0.01:12; %设置自变量x 的数值范围0~12,步长0.01 y1=sin(x)+cos(x); %定义函数y1的表达式 y2=1-cos(2*x); %定义函数y2的表达式 y3=exp(-0.2*x).*cos(2*x); %定义函数y3的表达式 plot(x,y1, 'r--',x,y2, 'g-',x,y3, 'b: ');% 在同一图形窗口绘制函数y1、y2和y3的图形,其中函数y1的图形为红色点划线, % 函数y2的图形为绿色实线,函数y3的图形为蓝色虚线。

cad快捷键命令大全汇总

cad快捷键命令大全汇总

cad快捷键命令大全汇总AutoCAD 是目前世界各国工程设计人员的首选设计软件,简便易学、精确无误是AutoCAD成功的两个重要原因。

AutoCAD提供的命令有很多,绘图时最常用的命令只有其中的百分之二十。

而Cad快捷键命令又有很多,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一、CAD快捷键:常用功能键F1: 获取帮助F2: 实现作图窗和文本窗口的切换F3: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4: 数字化仪控制F5: 等轴测平面切换F6: 控制状态行上坐标的显示方式F7: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8: 正交模式控制F9: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10: 极轴模式控制F11: 对象追踪式控制二、CAD快捷键:常用CTRL快捷键Ctrl+B: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9)dra:半径标注ddi:直径标注dal:对齐标注dan:角度标注Ctrl+C: 将选择的对象复制到剪切板上Ctrl+F: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3)Ctrl+G: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7)Ctrl+J: 重复执行上一步命令Ctrl+K: 超级链接Ctrl+N: 新建图形文件Ctrl+M: 打开选项对话框Ctrl+1: 打开特性对话框Ctrl+2: 打开图象资源管理器Ctrl+6: 打开图象数据原子Ctrl+O: 打开图象文件Ctrl+P: 打开打印对说框Ctrl+S: 保存文件Ctrl+U: 极轴模式控制(F10)Ctrl+v: 粘贴剪贴板上的内容Ctrl+W: 对象追踪式控制(F11)Ctrl+X: 剪切所选择的内容Ctrl+Y: 重做Ctrl+Z: 取消前一步的操作三、CAD快捷键:字母快捷键AA: 测量区域和周长(area)AL: 对齐(align)AR: 阵列(array)AP: 加载*lsp程系AV: 打开视图对话框(dsviewer)SE: 打开对相自动捕捉对话框ST: 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style)SO: 绘制二围面( 2d solid)SP: 拼音的校核(spell)SC: 缩放比例 (scale)SN: 栅格捕捉模式设置(snap)DT: 文本的设置(dtext)DI: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OI:插入外部对相A: 绘圆弧B: 定义块C: 画圆D: 尺寸资源管理器E: 删除F: 倒圆角G: 对相组合H: 填充I: 插入S: 拉伸T: 文本输入W: 定义块并保存到硬盘中L: 直线M: 移动X: 炸开V: 设置当前坐标U: 恢复上一次操做O: 偏移P: 移动Z: 缩放四、CAD快捷键:其它组合快捷键显示降级适配(开关)【O】适应透视图格点【Shift】+【Ctrl】+【A】排列【Alt】+【A】角度捕捉(开关) 【A】动画模式 (开关) 【N】改变到后视图【K】背景锁定(开关) 【Alt】+【Ctrl】+【B】前一时间单位【.】下一时间单位【,】改变到上(Top)视图【T】改变到底(Bottom)视图【B】改变到相机(Camera)视图【C】改变到前(Front)视图【F】改变到等大的用户(User)视图【U】改变到右(Right)视图【R】改变到透视(Perspective)图【P】循环改变选择方式【Ctrl】+【F】默认灯光(开关) 【Ctrl】+【L】删除物体【DEL】当前视图暂时失效【D】是否显示几何体内框(开关) 【Ctrl】+【E】显示第一个工具条【Alt】+【1】专家模式&#0;全屏(开关) 【Ctrl】+【X】暂存(Hold)场景【Alt】+【Ctrl】+【H】取回(Fetch)场景【Alt】+【Ctrl】+【F】冻结所选物体【6】跳到最后一帧【END】跳到第一帧【HOME】显示/隐藏相机(Cameras)【Shift】+【C】显示/隐藏几何体(Geometry) 【Shift】+【O】显示/隐藏网格(Grids) 【G】显示/隐藏帮助(Helpers)物体【Shift】+【H】显示/隐藏光源(Lights) 【Shift】+【L】显示/隐藏粒子系统(Particle Systems) 【Shift】+【P】显示/隐藏空间扭曲(Space Warps)物体【Shift】+【W】锁定用户界面(开关) 【Alt】+【0】匹配到相机(Camera)视图【Ctrl】+【C】材质(Material)编辑器【M】最大化当前视图 (开关) 【W】脚本编辑器【F11】新的场景【Ctrl】+【N】法线(Normal)对齐【Alt】+【N】向下轻推网格小键盘【-】向上轻推网格小键盘【+】NURBS表面显示方式【Alt】+【L】或【Ctrl】+【4】NURBS调整方格1 【Ctrl】+【1】NURBS调整方格2 【Ctrl】+【2】NURBS调整方格3 【Ctrl】+【3】偏移捕捉【Alt】+【Ctrl】+【空格】打开一个MAX文件【Ctrl】+【O】平移视图【Ctrl】+【P】交互式平移视图【I】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播放/停止动画【/】快速(Quick)渲染【Shift】+【Q】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回到上一视图*作【Shift】+【A】撤消场景*作【Ctrl】+【Z】撤消视图*作【Shift】+【Z】刷新所有视图【1】用前一次的参数进行渲染【Shift】+【E】或【F9】渲染配置【Shift】+【R】或【F10】在xy/yz/zx锁定中循环改变【F8】约束到X轴【F5】约束到Y轴【F6】约束到Z轴【F7】旋转(Rotate)视图模式【Ctrl】+【R】或【V】保存(Save)文件【Ctrl】+【S】透明显示所选物体(开关) 【Alt】+【X】选择父物体【PageUp】选择子物体【PageDown】根据名称选择物体【H】选择锁定(开关) 【空格】减淡所选物体的面(开关) 【F2】显示所有视图网格(Grids)(开关) 【Shift】+【G】显示/隐藏命令面板【3】显示/隐藏浮动工具条【4】显示最后一次渲染的图画【Ctrl】+【I】显示/隐藏主要工具栏【Alt】+【6】显示/隐藏安全框【Shift】+【F】*显示/隐藏所选物体的支架【J】显示/隐藏工具条【Y】/【2】百分比(Percent)捕捉(开关) 【Shift】+【Ctrl】+【P】打开/关闭捕捉(Snap) 【S】循环通过捕捉点【Alt】+【空格】声音(开关) 【\】间隔放置物体【Shift】+【I】改变到光线视图【Shift】+【4】循环改变子物体层级【Ins】子物体选择(开关) 【Ctrl】+【B】帖图材质(Texture)修正【Ctrl】+【T】加大动态坐标【+】减小动态坐标【-】激活动态坐标(开关) 【X】精确输入转变量【F12】全部解冻【7】根据名字显示隐藏的物体【5】刷新背景图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显示几何体外框(开关) 【F4】视图背景(Background) 【Alt】+【B】用方框(Box)快显几何体(开关) 【Shift】+【B】打开虚拟现实数字键盘【1】虚拟视图向下移动数字键盘【2】虚拟视图向左移动数字键盘【4】虚拟视图向右移动数字键盘【6】虚拟视图向中移动数字键盘【8】虚拟视图放大数字键盘【7】虚拟视图缩小数字键盘【9】实色显示场景中的几何体(开关) 【F3】全部视图显示所有物体【Shift】+【Ctrl】+【Z】*视窗缩放到选择物体范围(Extents)【E】缩放范围【Alt】+【Ctrl】+【Z】视窗放大两倍【Shift】+数字键盘【+】放大镜工具【Z】视窗缩小两倍【Shift】+数字键盘【-】根据框选进行放大【Ctrl】+【w】视窗交互式放大【[】视窗交互式缩小【]】轨迹视图加入(Add)关键帧【A】前一时间单位【<】下一时间单位【>】编辑(Edit)关键帧模式【E】编辑区域模式【F3】编辑时间模式【F2】展开对象(Object)切换【O】展开轨迹(Track)切换【T】函数(Function)曲线模式【F5】或【F】锁定所选物体【空格】向上移动高亮显示【↓】向下移动高亮显示【↑】向左轻移关键帧【←】向右轻移关键帧【→】位置区域模式【F4】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撤消场景*作【Ctrl】+【Z】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F9】渲染配置【F10】向下收拢【Ctrl】+【↓】材质编辑器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F9】渲染配置【F10】撤消场景*作【Ctrl】+【Z】示意(Schematic)视图下一时间单位【>】前一时间单位【<】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撤消场景*作【Ctrl】+【Z】Active Shade绘制(Draw)区域【D】渲染(Render) 【R】锁定工具栏(泊坞窗) 【空格】视频编辑加入过滤器(Filter)项目【Ctrl】+【F】加入输入(Input)项目【Ctrl】+【I】加入图层(Layer)项目【Ctrl】+【L】加入输出(Output)项目【Ctrl】+【O】加入(Add)新的项目【Ctrl】+【A】加入场景(Scene)事件【Ctrl】+【s】编辑(Edit)当前事件【Ctrl】+【E】执行(Run)序列【Ctrl】+【R】新(New)的序列【Ctrl】+【N】撤消场景*作【Ctrl】+【Z】NURBS编辑CV 约束法线(Normal)移动【Alt】+【N】CV 约束到U向移动【Alt】+【U】CV 约束到V向移动【Alt】+【V】显示曲线(Curves) 【Shift】+【Ctrl】+【C】显示控制点(Dependents) 【Ctrl】+【D】显示格子(Lattices) 【Ctrl】+【L】NURBS面显示方式切换【Alt】+【L】显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显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显示表面整齐(Trims) 【Shift】+【Ctrl】+【T】根据名字选择本物体的子层级【Ctrl】+【H】锁定2D 所选物体【空格】选择U向的下一点【Ctrl】+【→】选择V向的下一点【Ctrl】+【↑】选择U向的前一点【Ctrl】+【←】选择V向的前一点【Ctrl】+【↓】根据名字选择子物体【H】转换到Curve CV 层级【Alt】+【Shift】+【Z】转换到Curve 层级【Alt】+【Shift】+【C】转换到Imports 层级【Alt】+【Shift】+【I】转换到Point 层级【Alt】+【Shift】+【P】转换到Surface CV 层级【Alt】+【Shift】+【V】转换到Surface 层级【Alt】+【Shift】+【S】转换到上一层级【Alt】+【Shift】+【T】转换降级【Ctrl】+【X】FFD转换到控制点(Control Point)层级【Alt】+【Shift】+【C】到格点(Lattice)层级【Alt】+【Shift】+【L】到设置体积(Volume)层级【Alt】+【Shift】+【S】转换到上层级【Alt】+【Shift】+【T】打开的UVW贴图进入编辑(Edit)UVW模式【Ctrl】+【E】调用*.uvw文件【Alt】+【Shift】+【Ctrl】+【L】保存UVW为*.uvw格式的文件【Alt】+【Shift】+【Ctrl】+【S】打断(Break)选择点【Ctrl】+【B】分离(Detach)边界点【Ctrl】+【D】过滤选择面【Ctrl】+【空格】水平翻转【Alt】+【Shift】+【Ctrl】+【B】垂直(Vertical)翻转【Alt】+【Shift】+【Ctrl】+【V】冻结(Freeze)所选材质点【Ctrl】+【F】隐藏(Hide)所选材质点【Ctrl】+【H】全部解冻(unFreeze) 【Alt】+【F】全部取消隐藏(unHide) 【Alt】+【H】从堆栈中获取面选集【Alt】+【Shift】+【Ctrl】+【F】从面获取选集【Alt】+【Shift】+【Ctrl】+【V】锁定所选顶点【空格】水平镜象【Alt】+【Shift】+【Ctrl】+【N】垂直镜象【Alt】+【Shift】+【Ctrl】+【M】水平移动【Alt】+【Shift】+【Ctrl】+【J】垂直移动【Alt】+【Shift】+【Ctrl】+【K】平移视图【Ctrl】+【P】象素捕捉【S】平面贴图面/重设UVW 【Alt】+【Shift】+【Ctrl】+【R】水平缩放【Alt】+【Shift】+【Ctrl】+【I】垂直缩放【Alt】+【Shift】+【Ctrl】+【O】移动材质点【Q】旋转材质点【W】等比例缩放材质点【E】焊接(Weld)所选的材质点【Alt】+【Ctrl】+【W】焊接(Weld)到目标材质点【Ctrl】+【W】Unwrap的选项(Options) 【Ctrl】+【O】更新贴图(Map) 【Alt】+【Shift】+【Ctrl】+【M】将Unwrap视图扩展到全部显示【Alt】+【Ctrl】+【Z】框选放大Unwrap视图【Ctrl】+【Z】将Unwrap视图扩展到所选材质点的大小【Alt】+【Shift】+【Ctrl】+【Z】缩放到Gizmo大小【Shift】+【空格】缩放(Zoom)工具【Z】反应堆(Reactor)建立(Create)反应(Reaction) 【Alt】+【Ctrl】+【C】删除(Delete)反应(Reaction) 【Alt】+【Ctrl】+【D】编辑状态(State)切换【Alt】+【Ctrl】+【s】设置最大影响(Influence) 【Ctrl】+【I】设置最小影响(Influence) 【Alt】+【I】设置影响值(Value) 【Alt】+【Ctrl】+【V】ActiveShade (Scanline)初始化【P】更新【U】宏编辑器累积计数器【Q】。

CAD绘图指令 汇总

CAD绘图指令 汇总

A :ARC (圆弧)B :BLOCK (块定义)C :CIRCLE (圆)D :DIMSTYLE (标注样式)E: ERASE (删除 DEL键)F:FILLET (倒圆角)G:GROUP 选择对象组合H:HATCH 填充I :INSERT (插入块)J:JOIN (合并)S:STRETCH (拉伸)T:MTEXT 多行文本输入W:WBLOCK 定义块并保存到硬盘中L :LINE (直线)M:MOVE (移动)X:EXPLODE (分解\炸开)V :VIEW (视图管理器)U:恢复上一次操做O :OFFSET (偏移)P:移动Z:缩放R:REDRAW (重新生成)BH(H):BHATCH (填充)PO :POINT (点)ML :MLSTYLE (多线)XL(RAY):XLINE (射线)DIV :DIVIDE (定数等分)PL :PLINE (多段线)REC :RECTANGLE (矩形)SPL :SPLINE (样条曲线)SO:SOLID (绘制实心多边形)POL:POLYGON (正多边形)DO :DON UT (圆环)EL :ELLIPSE (椭圆)LIMITS:图形界限REG :REGION (面域)MT :MTEXT (多行文本)OP :选项DONUT:绘制填充圆环REVCLOUD:云状线SKETCH:徒手画线ME: MEASURE (定距等分)CO :COPY (复制)RO :ROTATE (旋转)AR :ARRAY (阵列)FILL:修改图纸变量CHA :CHAMFER (倒斜角)RE :REGEN 重新生成图形AL:对齐(align)SC :SCALE (比例缩放)EXT(EX):EXTEND (延伸)BR :BREAK (打断)AP:加载*lsp程系SN:栅格捕捉模式设置ED :DDEDIT (修改文本)WIPEOUT:区域覆盖AV:打开视图对话框SP:拼音的校核(spell)MI :MIRROR (镜像)TR :TRIM (修剪)PE :PEDIT (多段线编辑)SE:打开对象自动捕捉对话框OI:插入外部对象DT:文本的设置(dtext)La:图层管理器ST: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LI:指定集体(个体)的坐标DI:测量两点间的距离LEN :LENGTHEN (直线拉长)ID:指定坐标LTS :比例因子(用于线)DLI :DIMLINEAR (直线标注)DDI :DIMDIAMETER (直径标注)DRA :DIMRADIUS (半径标注DCE :DIMCENTER (中心标注)END:捕捉到端点DDPTYPE:(点样式)DAN :DIMANGULAR (角度标注)TOL :TOLERANCE (标注形位公差)MID:捕捉到中点ST :STYLE (文字样式)LE :QLEADER (快速引出标注)DCO :DIMCONTINUE (连续标注)INT:捕捉到交点D :DIMSTYLE (标注样式)DOR :DIMORDINATE (点标注)DBA :DIMBASELINE (基线标注)CEN:捕捉到圆心AA:查询面积和周长(area)DAL :DIMALIGNED (对齐标注)DED :DIMEDIT (编辑标注)QUA:捕捉到象限点Text:单行文字输入ADC :ADCENTER (设计中心)PU :PURGE (清除垃圾)RE:REGEN 正在重生成模型MA :MATCHPROP (属性匹配)REN :RENAME (重命名)SN :SNAP (捕捉栅格)TO :TOOLBAR (工具栏)LW :LWEIGHT (线宽)DS :DSETTINGS (设置极轴追踪)OS :OSNAP (设置捕捉模式)LTS :LTSCALE (线形比例)ATT :ATTDEF (属性定义)UN :UNITS (图形单位)LA :LAYER (图层操作)EXP :EXPORT (输出其它格式文件)ATE :ATTEDIT (编辑属性)OP ,PR :OPTIONS (自定义CAD设置)EXIT :QUIT (退出)IMP :IMPORT (输入文件)COL :COLOR (设置颜色)LI :LIST (显示图形数据信息)DI :DIST (距离)AA :AREA (面积)PRINT :PLOT (打印)LT :LINETYPE (线形)PRE :PREVIEW (打印预览)【CTRL】+O *OPEN(打开文件)【CTRL】+1 *PROPERTIES (修改特性)【CTRL】+2 *ADCENTER(设计中心)【CTRL】+3:打开工具选项板【CTRL 】+8或QC :快速计算器【CTRL】+Y:重做【CTRL】+V *PASTECLIP(粘贴)【CTRL】+L *ORTHO(正交)【CTRL】+B *SNAP(栅格捕捉)F9【CTRL】+N、M *NEW(新建文件)【CTRL】+P *PRINT(打印文件)【CTRL】+W *(对象追踪)【CTRL】+C *COPYCLIP(复制)【CTRL】+S *SAVE(保存文件)【CTRL】+F *OSNAP(对象捕捉)F3【CTRL】+U *(极轴)【CTRL】+Z *UNDO(放弃) 【CTRL】+X *CUTCLIP(剪切)【CTRL】+G *GRID(栅格)F7【CTRL】+K: 超级链接【CTRL】+J: 重复执行上一步命令【CTRL】+M: 打开选项对话框【ALT】+TK 如快速选择绘图命令:修改命令:尺寸标注:对象特性 :DOV :DIMOVERRIDE (替换标注系统变量)CH , MO :PROPERTIES (修改特性“Ctrl+1”)BO :BOUNDARY (边界创建包括创建闭合多段线和面域)常用CTRL快捷键 :【ALT】+NL 线性标注 ALT+VV4 快速创建四个视口常用功能键 :【F1】 *HELP(帮助)【F2】 *(文本窗口)【F3】 *OSNAP(对象捕捉)【F4】数字化仪控制【F5】等轴测平面切换【F6】控制状态行上坐标的显示方式【F7】 *GRIP(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8】 *ORTHO(正交)【F9】 *GRIP(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10】极轴模式控制【F11】对象追踪模式控制其它类指令 :PAR:用平行线捕着画平行线LIMITS:在当前的“模型”PER:用垂足捕着画垂线TAN:画切线PO:POINT(创建点)DDPTYPE:点样式FRO:from(基点捕捉)指令内相对参考点的点偏移控制代码与特殊字符 :直径¢:%%C C°(度数):%%D±(正负公差):%%PΩ(欧姆):\U+03A9□(地界线):\U+214A下标2:\U+2082M2(平方):\U+00B2 或M%%178M3(立方):\U+00B3或M%%179上划线ˉ:%%o%%p : 正负号±下划线_:%%u10-6 :用多行文字,首先输入10-5^,然后选中-5^,右键---堆叠即可CAD文件加密方法:【工具】→【选项】→【打开和保存】→【安全选项】PS:( PSPACE)是从布局的视口内部转换到布局的图纸空间,MV:是创建一个视口,要编辑视口内的图纸,双击视口内部进入编辑,或者干脆直接回到模型编辑设置CAD布局中图块旋转,模型空间不变1.输入指令mvsetup2.输入选项 [对齐(A)/创建(C)/缩放视口(S)/选项(O)/标题栏(T)/放弃(U)]: A3.输入选项 [角度(A)/水平(H)/垂直对齐(V)/旋转视图(R)/放弃(U)]: R4.指定视口中要旋转视图的基点:5.指定相对基点的角度: 90。

CAD快捷键大全_常用CAD快捷键汇总--完整版

CAD快捷键大全_常用CAD快捷键汇总--完整版

一、CAD快捷键:常用功能键F1: 获取帮助F2: 实现作图窗和文本窗口的切换F3: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4: 数字化仪控制F5: 等轴测平面切换F6: 控制状态行上坐标的显示方式F7: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8: 正交模式控制F9: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10: 极轴模式控制F11: 对象追踪式控制二、CAD快捷键:常用CTRL快捷键Ctrl+B: 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9)dra:半径标注ddi:直径标注dal:对齐标注;dan:角度标注Ctrl+C: 将选择的对象复制到剪切板上Ctrl+F: 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3) Ctrl+G: 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7)Ctrl+J: 重复执行上一步命令Ctrl+K: 超级链接Ctrl+N: 新建图形文件Ctrl+M: 打开选项对话框Ctrl+1: 打开特性对话框Ctrl+2: 打开图象资源管理器;Ctrl+6: 打开图象数据原子Ctrl+O: 打开图象文件Ctrl+P: 打开打印对说框Ctrl+S: 保存文件Ctrl+U: 极轴模式控制(F10)Ctrl+v: 粘贴剪贴板上的内容Ctrl+W: 对象追踪式控制(F11) Ctrl+X: 剪切所选择的内容Ctrl+Y: 重做Ctrl+Z: 取消前一步的操作三、CAD快捷键:字母快捷键;AA: 测量区域和周长(area) AL: 对齐(align)AR: 阵列(array)AP: 加载*lsp程系AV: 打开视图对话框(dsviewer) SE: 打开对相自动捕捉对话框ST: 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style) SO: 绘制二围面( 2d solid)SP: 拼音的校核(spell)SC: 缩放比例 (scale)SN: 栅格捕捉模式设置(snap) DT: 文本的设置(dtext)DI: 测量两点间的距离OI:插入外部对相A: 绘圆弧B: 定义块;C: 画圆D: 尺寸资源管理器E: 删除F: 倒圆角G: 对相组合H: 填充I: 插入S: 拉伸T: 文本输入W: 定义块并保存到硬盘中L: 直线M: 移动X: 炸开V: 设置当前坐标U: 恢复上一次操做O: 偏移P: 移动Z: 缩放四、CAD快捷键:其它组合快捷键;显示降级适配(开关)【O】适应透视图格点【Shift】+【Ctrl】+【A】排列【Alt】+【A】角度捕捉(开关) 【A】动画模式 (开关) 【N】改变到后视图【K】背景锁定(开关) 【Alt】+【Ctrl】+【B】前一时间单位【.】下一时间单位【,】改变到上(Top)视图【T】改变到底(Bottom)视图【B】改变到相机(Camera)视图【C】改变到前(Front)视图【F】改变到等大的用户(User)视图【U】改变到右(Right)视图【R】;改变到透视(Perspective)图【P】循环改变选择方式【Ctrl】+【F】默认灯光(开关) 【Ctrl】+【L】删除物体【DEL】当前视图暂时失效【D】是否显示几何体内框(开关) 【Ctrl】+【E】显示第一个工具条【Alt】+【1】专家模式&#0;全屏(开关) 【Ctrl】+【X】暂存(Hold)场景【Alt】+【Ctrl】+【H】取回(Fetch)场景【Alt】+【Ctrl】+【F】冻结所选物体【6】跳到最后一帧【END】跳到第一帧【HOME】显示/隐藏相机(Cameras)【Shift】+【C】显示/隐藏几何体(Geometry) 【Shift】+【O】显示/隐藏网格(Grids) 【G】显示/隐藏帮助(Helpers)物体【Shift】+【H】显示/隐藏光源(Lights) 【Shift】+【L】显示/隐藏粒子系统(Particle Systems) 【Shift】+【P】显示/隐藏空间扭曲(Space Warps)物体【Shift】+【W】锁定用户界面(开关) 【Alt】+【0】匹配到相机(Camera)视图【Ctrl】+【C】材质(Material)编辑器【M】最大化当前视图 (开关) 【W】脚本编辑器【F11】新的场景【Ctrl】+【N】法线(Normal)对齐【Alt】+【N】向下轻推网格小键盘【-】向上轻推网格小键盘【+】NURBS表面显示方式【Alt】+【L】或【Ctrl】+【4】NURBS调整方格1 【Ctrl】+【1】NURBS调整方格2 【Ctrl】+【2】;NURBS调整方格3 【Ctrl】+【3】偏移捕捉【Alt】+【Ctrl】+【空格】打开一个MAX文件【Ctrl】+【O】平移视图【Ctrl】+【P】交互式平移视图【I】放置高光(Highlight) 【Ctrl】+【H】播放/停止动画【/】快速(Quick)渲染【Shift】+【Q】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回到上一视图*作【Shift】+【A】撤消场景*作【Ctrl】+【Z】撤消视图*作【Shift】+【Z】刷新所有视图【1】用前一次的参数进行渲染【Shift】+【E】或【F9】渲染配置【Shift】+【R】或【F10】在xy/yz/zx锁定中循环改变【F8】约束到X轴【F5】约束到Y轴【F6】约束到Z轴【F7】;旋转(Rotate)视图模式【Ctrl】+【R】或【V】保存(Save)文件【Ctrl】+【S】透明显示所选物体(开关) 【Alt】+【X】选择父物体【PageUp】选择子物体【PageDown】根据名称选择物体【H】选择锁定(开关) 【空格】减淡所选物体的面(开关) 【F2】显示所有视图网格(Grids)(开关) 【Shift】+【G】显示/隐藏命令面板【3】显示/隐藏浮动工具条【4】显示最后一次渲染的图画【Ctrl】+【I】显示/隐藏主要工具栏【Alt】+【6】显示/隐藏安全框【Shift】+【F】*显示/隐藏所选物体的支架【J】显示/隐藏工具条【Y】/【2】百分比(Percent)捕捉(开关) 【Shift】+【Ctrl】+【P】打开/关闭捕捉(Snap) 【S】循环通过捕捉点【Alt】+【空格】声音(开关) 【\】间隔放置物体【Shift】+【I】;改变到光线视图【Shift】+【4】循环改变子物体层级【Ins】子物体选择(开关) 【Ctrl】+【B】帖图材质(Texture)修正【Ctrl】+【T】加大动态坐标【+】减小动态坐标【-】激活动态坐标(开关) 【X】精确输入转变量【F12】全部解冻【7】根据名字显示隐藏的物体【5】刷新背景图像(Background) 【Alt】+【Shift】+【Ctrl】+【B】显示几何体外框(开关) 【F4】视图背景(Background) 【Alt】+【B】用方框(Box)快显几何体(开关) 【Shift】+【B】打开虚拟现实数字键盘【1】虚拟视图向下移动数字键盘【2】虚拟视图向左移动数字键盘【4】虚拟视图向右移动数字键盘【6】;虚拟视图向中移动数字键盘【8】虚拟视图放大数字键盘【7】虚拟视图缩小数字键盘【9】实色显示场景中的几何体(开关) 【F3】全部视图显示所有物体【Shift】+【Ctrl】+【Z】*视窗缩放到选择物体范围(Extents)【E】缩放范围【Alt】+【Ctrl】+【Z】视窗放大两倍【Shift】+数字键盘【+】放大镜工具【Z】视窗缩小两倍【Shift】+数字键盘【-】根据框选进行放大【Ctrl】+【w】视窗交互式放大【[】视窗交互式缩小【]】轨迹视图加入(Add)关键帧【A】前一时间单位【<】下一时间单位【>】编辑(Edit)关键帧模式【E】编辑区域模式【F3】;编辑时间模式【F2】展开对象(Object)切换【O】展开轨迹(Track)切换【T】函数(Function)曲线模式【F5】或【F】锁定所选物体【空格】向上移动高亮显示【↓】向下移动高亮显示【↑】向左轻移关键帧【←】向右轻移关键帧【→】位置区域模式【F4】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撤消场景*作【Ctrl】+【Z】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F9】渲染配置【F10】向下收拢【Ctrl】+【↓】向上收拢【Ctrl】+【↑】材质编辑器;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F9】渲染配置【F10】撤消场景*作【Ctrl】+【Z】示意(Schematic)视图下一时间单位【>】前一时间单位【<】回到上一场景*作【Ctrl】+【A】撤消场景*作【Ctrl】+【Z】Active Shade绘制(Draw)区域【D】渲染(Render) 【R】锁定工具栏(泊坞窗) 【空格】视频编辑加入过滤器(Filter)项目【Ctrl】+【F】加入输入(Input)项目【Ctrl】+【I】;加入图层(Layer)项目【Ctrl】+【L】加入输出(Output)项目【Ctrl】+【O】加入(Add)新的项目【Ctrl】+【A】加入场景(Scene)事件【Ctrl】+【s】编辑(Edit)当前事件【Ctrl】+【E】执行(Run)序列【Ctrl】+【R】新(New)的序列【Ctrl】+【N】撤消场景*作【Ctrl】+【Z】NURBS编辑CV 约束法线(Normal)移动【Alt】+【N】CV 约束到U向移动【Alt】+【U】CV 约束到V向移动【Alt】+【V】显示曲线(Curves) 【Shift】+【Ctrl】+【C】显示控制点(Dependents) 【Ctrl】+【D】显示格子(Lattices) 【Ctrl】+【L】NURBS面显示方式切换【Alt】+【L】显示表面(Surfaces) 【Shift】+【Ctrl】+【s】显示工具箱(Toolbox) 【Ctrl】+【T】显示表面整齐(Trims) 【Shift】+【Ctrl】+【T】根据名字选择本物体的子层级【Ctrl】+【H】;锁定2D 所选物体【空格】选择U向的下一点【Ctrl】+【→】选择V向的下一点【Ctrl】+【↑】选择U向的前一点【Ctrl】+【←】选择V向的前一点【Ctrl】+【↓】根据名字选择子物体【H】柔软所选物体【Ctrl】+【s】转换到Curve CV 层级【Alt】+【Shift】+【Z】转换到Curve 层级【Alt】+【Shift】+【C】转换到Imports 层级【Alt】+【Shift】+【I】转换到Point 层级【Alt】+【Shift】+【P】转换到Surface CV 层级【Alt】+【Shift】+【V】转换到Surface 层级【Alt】+【Shift】+【S】转换到上一层级【Alt】+【Shift】+【T】转换降级【Ctrl】+【X】FFD转换到控制点(Control Point)层级【Alt】+【Shift】+【C】;到格点(Lattice)层级【Alt】+【Shift】+【L】到设置体积(Volume)层级【Alt】+【Shift】+【S】转换到上层级【Alt】+【Shift】+【T】打开的UVW贴图进入编辑(Edit)UVW模式【Ctrl】+【E】调用*.uvw文件【Alt】+【Shift】+【Ctrl】+【L】保存UVW为*.uvw格式的文件【Alt】+【Shift】+【Ctrl】+【S】打断(Break)选择点【Ctrl】+【B】分离(Detach)边界点【Ctrl】+【D】过滤选择面【Ctrl】+【空格】水平翻转【Alt】+【Shift】+【Ctrl】+【B】垂直(Vertical)翻转【Alt】+【Shift】+【Ctrl】+【V】冻结(Freeze)所选材质点【Ctrl】+【F】隐藏(Hide)所选材质点【Ctrl】+【H】;全部解冻(unFreeze) 【Alt】+【F】全部取消隐藏(unHide) 【Alt】+【H】从堆栈中获取面选集【Alt】+【Shift】+【Ctrl】+【F】从面获取选集【Alt】+【Shift】+【Ctrl】+【V】锁定所选顶点【空格】水平镜象【Alt】+【Shift】+【Ctrl】+【N】垂直镜象【Alt】+【Shift】+【Ctrl】+【M】水平移动【Alt】+【Shift】+【Ctrl】+【J】垂直移动【Alt】+【Shift】+【Ctrl】+【K】平移视图【Ctrl】+【P】象素捕捉【S】平面贴图面/重设UVW 【Alt】+【Shift】+【Ctrl】+【R】水平缩放【Alt】+【Shift】+【Ctrl】+【I】垂直缩放【Alt】+【Shift】+【Ctrl】+【O】移动材质点【Q】旋转材质点【W】等比例缩放材质点【E】焊接(Weld)所选的材质点【Alt】+【Ctrl】+【W】;焊接(Weld)到目标材质点【Ctrl】+【W】Unwrap的选项(Options) 【Ctrl】+【O】更新贴图(Map) 【Alt】+【Shift】+【Ctrl】+【M】将Unwrap视图扩展到全部显示【Alt】+【Ctrl】+【Z】框选放大Unwrap视图【Ctrl】+【Z】将Unwrap视图扩展到所选材质点的大小【Alt】+【Shift】+【Ctrl】+【Z】缩放到Gizmo大小【Shift】+【空格】缩放(Zoom)工具【Z】反应堆(Reactor)建立(Create)反应(Reaction) 【Alt】+【Ctrl】+【C】删除(Delete)反应(Reaction) 【Alt】+【Ctrl】+【D】编辑状态(State)切换【Alt】+【Ctrl】+【s】设置最大影响(Influence) 【Ctrl】+【I】设置最小影响(Influence) 【Alt】+【I】设置影响值(Value) 【Alt】+【Ctrl】+【V】ActiveShade (Scanline);初始化【P】更新【U】宏编辑器;累积计数器【Q】。

CAD快捷键大全_常用CAD快捷键汇总

CAD快捷键大全_常用CAD快捷键汇总

C A D快捷键大全 常用C A D快捷键汇总日期:2010-01-13 作者:F e n g M M 出处:I T.c o m.c n(I T世界网)我来说两句(0)C A D快捷键大全 常用C A D快捷键汇总 A u t o C A D是目前世界各国工程设计人员的首选设计软件,简便易学、精确无误是A u t o C A D成功的两个重要原因。

A u t o C A D提供的命令有很多,绘图时最常用的命令只有其中的百分之二十。

在C A D软件操作中,为使用者方便,于在 W i n d o w s中工作时一样,利用C A D快捷键代替鼠标。

利用键盘快捷键发出命令,完成绘图,修改,保存等操作。

这些命令键就是C A D快捷键。

现在就来看看A u t o C A D快捷键:一、C A D快捷键:常用功能键F1:获取帮助F2:实现作图窗和文本窗口的切换F3: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4:数字化仪控制F5:等轴测平面切换F6:控制状态行上坐标的显示方式F7: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8:正交模式控制F9: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10:极轴模式控制F11:对象追 踪式控制二、C A D快捷键:常用C T R L快捷键C t r l+B:栅格捕捉模式控制(F9)d r a:半径标注d d i:直径标注d a l:对齐标注d a n:角度标注C t r l+C:将选择的对象复制到剪切板上C t r l+F:控制是否实现对象自动捕捉(f3)C t r l+G:栅格显示模式控制(F7)C t r l+J:重复执行上一步命令C t r l+K:超级链接C t r l+N:新建图形文件C t r l+M:打开选项对话框C t r l+1:打开特性对话框C t r l+2:打开图象资源管理器C t r l+6:打开图象数据原子C t r l+O:打开图象文件C t r l+P:打开打印对说框C t r l+S:保存文件C t r l+U:极轴模式控制(F10)C t r l+v:粘贴剪贴板上的内容C t r l+W:对象追 踪式控制(F11)C t r l+X:剪切所选择的内容C t r l+Y:重做C t r l+Z:取消前一步的操作三、C A D快捷键:字母快捷键A A:测量区域和周长(a r e a)A L:对齐(a l i g n)A R:阵列(a r r a y)A P:加载*l s p程系A V:打开视图对话框(d s v i e w e r)S E:打开对相自动捕捉对话框S T:打开字体设置对话框(s t y l e)S O:绘制二围面(2d s o l i d)S P:拼音的校核(s p e l l)S C:缩放比例 (s c a l e)S N:栅格捕捉模式设置(s n a p)D T:文本的设置(d t e x t)D I:测量两点间的距离O I:插入外部对相A:绘圆弧B:定义块C:画圆D:尺寸资源管理器E:删除F:倒圆角G:对相组合H:填充I:插入S:拉伸T:文本输入W:定义块并保存到硬盘中L:直线M:移动X:炸开V:设置当前坐标U:恢复上一次操做O:偏移P:移动Z:缩放四、C A D快捷键:其它组合快捷键显示降级适配(开关) 【O】适应透视图格点 【S h i f t】+【C t r l】+【A】排列 【A l t】+【A】角度捕捉(开关)【A】动画模式 (开关)【N】改变到后视图 【K】背景锁定(开关)【A l t】+【C t r l】+【B】前一时间单位 【.】下一时间单位 【,】改变到上(T o p)视图 【T】改变到底(B o t t o m)视图 【B】改变到相机(C a m e r a)视图 【C】改变到前(F r o n t)视图 【F】改变到等大的用户(U s e r)视图 【U】改变到右(R i g h t)视图 【R】改变到透视(P e r s p e c t i v e)图 【P】循环改变选择方式 【C t r l】+【F】默认灯光(开关)【C t r l】+【L】删除物体 【D E L】当前视图暂时失效 【D】是否显示几何体内框(开关)【C t r l】+【E】显示第一个工具条 【A l t】+【1】专家模式&#0;全屏(开关)【C t r l】+【X】暂存(H o l d)场景 【A l t】+【C t r l】+【H】取回(F e t c h)场景 【A l t】+【C t r l】+【F】冻结所选物体 【6】跳到最后一帧 【E N D】跳到第一帧 【H O M E】显示/隐藏相机(C a m e r a s) 【S h i f t】+【C】显示/隐藏几何体(G e o m e t r y)【S h i f t】+【O】显示/隐藏网格(G r i d s)【G】显示/隐藏帮助(H e l p e r s)物体 【S h i f t】+【H】显示/隐藏光源(L i g h t s)【S h i f t】+【L】显示/隐藏粒子系统(P a r t i c l e S y s t e m s)【S h i f t】+【P】显示/隐藏空间扭曲(S p a c e W a r p s)物体 【S h i f t】+【W】锁定用户界面(开关)【A l t】+【0】匹配到相机(C a m e r a)视图 【C t r l】+【C】材质(M a t e r i a l)编辑器 【M】最大化当前视图 (开关)【W】脚本编辑器 【F11】新的场景 【C t r l】+【N】法线(N o r m a l)对齐 【A l t】+【N】向下轻推网格 小键盘【-】向上轻推网格 小键盘【+】N U R B S表面显示方式【A l t】+【L】或【C t r l】+【4】N U R B S调整方格1【C t r l】+【1】N U R B S调整方格2【C t r l】+【2】N U R B S调整方格3【C t r l】+【3】偏移捕捉 【A l t】+【C t r l】+【空格】打开一个M A X文件 【C t r l】+【O】平移视图 【C t r l】+【P】交互式平移视图 【I】放置高光(H i g h l i g h t)【C t r l】+【H】播放/停止动画 【/】快速(Q u i c k)渲染 【S h i f t】+【Q】回到上一场景*作 【C t r l】+【A】回到上一视图*作 【S h i f t】+【A】撤消场景*作 【C t r l】+【Z】撤消视图*作 【S h i f t】+【Z】刷新所有视图 【1】用前一次的参数进行渲染 【S h i f t】+【E】或【F9】渲染配置 【S h i f t】+【R】或【F10】在x y/y z/z x锁定中循环改变 【F8】约束到X轴 【F5】约束到Y轴 【F6】约束到Z轴 【F7】旋转(R o t a t e)视图模式 【C t r l】+【R】或【V】保存(S a v e)文件 【C t r l】+【S】透明显示所选物体(开关)【A l t】+【X】选择父物体 【P a g e U p】选择子物体 【P a g e D o w n】根据名称选择物体 【H】选择锁定(开关)【空格】减淡所选物体的面(开关)【F2】显示所有视图网格(G r i d s)(开关)【S h i f t】+【G】显示/隐藏命令面板 【3】显示/隐藏浮动工具条 【4】显示最后一次渲染的图画 【C t r l】+【I】显示/隐藏主要工具栏 【A l t】+【6】显示/隐藏安全框 【S h i f t】+【F】*显示/隐藏所选物体的支架 【J】显示/隐藏工具条 【Y】/【2】百分比(P e r c e n t)捕捉(开关)【S h i f t】+【C t r l】+【P】打开/关闭捕捉(S n a p)【S】循环通过捕捉点 【A l t】+【空格】声音(开关)【\】间隔放置物体 【S h i f t】+【I】改变到光线视图 【S h i f t】+【4】循环改变子物体层级 【I n s】子物体选择(开关)【C t r l】+【B】帖图材质(T e x t u r e)修正 【C t r l】+【T】加大动态坐标 【+】减小动态坐标 【-】激活动态坐标(开关)【X】精确输入转变量 【F12】全部解冻 【7】根据名字显示隐藏的物体 【5】刷新背景图像(B a c k g r o u n d)【A l t】+【S h i f t】+【C t r l】+【B】显示几何体外框(开关)【F4】视图背景(B a c k g r o u n d)【A l t】+【B】用方框(B o x)快显几何体(开关)【S h i f t】+【B】打开虚拟现实 数字键盘【1】虚拟视图向下移动 数字键盘【2】虚拟视图向左移动 数字键盘【4】虚拟视图向右移动 数字键盘【6】虚拟视图向中移动 数字键盘【8】虚拟视图放大 数字键盘【7】虚拟视图缩小 数字键盘【9】实色显示场景中的几何体(开关)【F3】全部视图显示所有物体 【S h i f t】+【C t r l】+【Z】*视窗缩放到选择物体范围(E x t e n t s) 【E】缩放范围 【A l t】+【C t r l】+【Z】视窗放大两倍 【S h i f t】+数字键盘【+】放大镜工具 【Z】视窗缩小两倍 【S h i f t】+数字键盘【-】根据框选进行放大 【C t r l】+【w】视窗交互式放大 【[】视窗交互式缩小 【]】轨迹视图加入(A d d)关键帧 【A】前一时间单位 【<】下一时间单位 【>】编辑(E d i t)关键帧模式 【E】编辑区域模式 【F3】编辑时间模式 【F2】展开对象(O b j e c t)切换 【O】展开轨迹(T r a c k)切换 【T】函数(F u n c t i o n)曲线模式 【F5】或【F】锁定所选物体 【空格】向上移动高亮显示 【↓】向下移动高亮显示 【↑】向左轻移关键帧 【←】向右轻移关键帧 【→】位置区域模式 【F4】回到上一场景*作 【C t r l】+【A】撤消场景*作 【C t r l】+【Z】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 【F9】渲染配置 【F10】向下收拢 【C t r l】+【↓】向上收拢 【C t r l】+【↑】材质编辑器用前一次的配置进行渲染 【F9】渲染配置 【F10】撤消场景*作 【C t r l】+【Z】示意(S c h e m a t i c)视图下一时间单位 【>】前一时间单位 【<】回到上一场景*作 【C t r l】+【A】撤消场景*作 【C t r l】+【Z】A c t i v e S h a d e绘制(D r a w)区域 【D】渲染(R e n d e r)【R】锁定工具栏(泊坞窗)【空格】视频编辑加入过滤器(F i l t e r)项目 【C t r l】+【F】加入输入(I n p u t)项目 【C t r l】+【I】加入图层(L a y e r)项目 【C t r l】+【L】加入输出(O u t p u t)项目 【C t r l】+【O】加入(A d d)新的项目 【C t r l】+【A】加入场景(S c e n e)事件 【C t r l】+【s】编辑(E d i t)当前事件 【C t r l】+【E】执行(R u n)序列 【C t r l】+【R】新(N e w)的序列 【C t r l】+【N】撤消场景*作 【C t r l】+【Z】N U R B S编辑C V约束法线(N o r m a l)移动 【A l t】+【N】C V约束到U向移动 【A l t】+【U】C V约束到V向移动 【A l t】+【V】显示曲线(C u r v e s)【S h i f t】+【C t r l】+【C】显示控制点(D e p e n d e n t s)【C t r l】+【D】显示格子(L a t t i c e s)【C t r l】+【L】N U R B S面显示方式切换【A l t】+【L】显示表面(S u r f a c e s)【S h i f t】+【C t r l】+【s】显示工具箱(T o o l b o x)【C t r l】+【T】显示表面整齐(T r i m s)【S h i f t】+【C t r l】+【T】根据名字选择本物体的子层级 【C t r l】+【H】锁定2D所选物体 【空格】选择U向的下一点 【C t r l】+【→】选择V向的下一点 【C t r l】+【↑】选择U向的前一点 【C t r l】+【←】选择V向的前一点 【C t r l】+【↓】根据名字选择子物体 【H】柔软所选物体 【C t r l】+【s】转换到C u r v e C V层级 【A l t】+【S h i f t】+【Z】转换到C u r v e层级 【A l t】+【S h i f t】+【C】转换到I m p o r t s层级 【A l t】+【S h i f t】+【I】转换到P o i n t层级 【A l t】+【S h i f t】+【P】转换到S u r f a c e C V层级 【A l t】+【S h i f t】+【V】转换到S u r f a c e层级 【A l t】+【S h i f t】+【S】转换到上一层级 【A l t】+【S h i f t】+【T】转换降级 【C t r l】+【X】F F D转换到控制点(C o n t r o l P o i n t)层级 【A l t】+【S h i f t】+【C】到格点(L a t t i c e)层级 【A l t】+【S h i f t】+【L】到设置体积(V o l u m e)层级 【A l t】+【S h i f t】+【S】转换到上层级 【A l t】+【S h i f t】+【T】打开的U V W贴图进入编辑(E d i t)U V W模式 【C t r l】+【E】调用*.u v w文件 【A l t】+【S h i f t】+【C t r l】+【L】保存U V W为*.u v w格式的文件 【A l t】+【S h i f t】+【C t r l】+【S】打断(B r e a k)选择点 【C t r l】+【B】分离(D e t a c h)边界点 【C t r l】+【D】过滤选择面 【C t r l】+【空格】水平翻转 【A l t】+【S h i f t】+【C t r l】+【B】垂直(V e r t i c a l)翻转 【A l t】+【S h i f t】+【C t r l】+【V】冻结(F r e e z e)所选材质点 【C t r l】+【F】隐藏(H i d e)所选材质点 【C t r l】+【H】全部解冻(u n F r e e z e)【A l t】+【F】全部取消隐藏(u n H i d e)【A l t】+【H】从堆栈中获取面选集 【A l t】+【S h i f t】+【C t r l】+【F】从面获取选集 【A l t】+【S h i f t】+【C t r l】+【V】锁定所选顶点 【空格】水平镜象 【A l t】+【S h i f t】+【C t r l】+【N】垂直镜象 【A l t】+【S h i f t】+【C t r l】+【M】水平移动 【A l t】+【S h i f t】+【C t r l】+【J】垂直移动 【A l t】+【S h i f t】+【C t r l】+【K】平移视图 【C t r l】+【P】象素捕捉 【S】平面贴图面/重设U V W【A l t】+【S h i f t】+【C t r l】+【R】水平缩放 【A l t】+【S h i f t】+【C t r l】+【I】垂直缩放 【A l t】+【S h i f t】+【C t r l】+【O】移动材质点 【Q】旋转材质点 【W】等比例缩放材质点 【E】焊接(W e l d)所选的材质点 【A l t】+【C t r l】+【W】焊接(W e l d)到目标材质点 【C t r l】+【W】U n w r a p的选项(O p t i o n s)【C t r l】+【O】更新贴图(M a p)【A l t】+【S h i f t】+【C t r l】+【M】将U n w r a p视图扩展到全部显示 【A l t】+【C t r l】+【Z】框选放大U n w r a p视图 【C t r l】+【Z】将U n w r a p视图扩展到所选材质点的大小 【A l t】+【S h i f t】+【C t r l】+【Z】缩放到G i z m o大小 【S h i f t】+【空格】缩放(Z o o m)工具 【Z】反应堆(R e a c t o r)建立(C r e a t e)反应(R e a c t i o n)【A l t】+【C t r l】+【C】删除(D e l e t e)反应(R e a c t i o n)【A l t】+【C t r l】+【D】编辑状态(S t a t e)切换 【A l t】+【C t r l】+【s】设置最大影响(I n f l u e n c e)【C t r l】+【I】设置最小影响(I n f l u e n c e)【A l t】+【I】设置影响值(V a l u e)【A l t】+【C t r l】+【V】A c t i v e S h a d e(S c a n l i n e)初始化 【P】更新 【U】宏编辑器累积计数器 【Q】。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_课后习题答案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1-1什么是仿真?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仿真是建立在控制理论,相似理论,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技术等理论基础之上的,以计算机和其他专用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真实或假想的系统进行试验,并借助专家经验知识,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做出决策的一门综合性的试验性科学。

它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相似原理。

1-2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仿真法与解析法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点?答:解析法就是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控制系统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计算。

它是一种纯物理意义上的实验分析方法,在对系统的认识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

由于受到理论的不完善性以及对事物认识的不全面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往往有很大局限性。

仿真法基于相似原理,是在模型上所进行的系统性能分析与研究的实验方法。

1-3数字仿真包括那几个要素?其关系如何?答: 通常情况下,数字仿真实验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实际系统,数学模型与计算机。

由图可见,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称之为一次模型化,它还涉及到系统辨识技术问题,统称为建模问题;将数学模型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仿真模型,称之为二次模型化,这涉及到仿真技术问题,统称为仿真实验。

1-4为什么说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其优点如何?。

答:由于受到电路元件精度的制约和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模拟仿真较数字仿真精度低但模拟仿真具有如下优点:(1)描述连续的物理系统的动态过程比较自然和逼真。

(2)仿真速度极快,失真小,结果可信度高。

(3)能快速求解微分方程。

模拟计算机运行时各运算器是并行工作的,模拟机的解题速度与原系统的复杂程度无关。

(4)可以灵活设置仿真试验的时间标尺,既可以进行实时仿真,也可以进行非实时仿真。

(5)易于和实物相连。

1-5什么是CAD技术?控制系统CAD可解决那些问题?答:CAD技术,即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是将计算机高速而精确的计算能力,大容量存储和数据的能力与设计者的综合分析,逻辑判断以及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用以快速设计进程,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的技术。

《控制系统CAD》实验指导书

《控制系统CAD》实验指导书

《控制系统CAD及仿真》实验指导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实验一SIMULINK 基础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Simulink 系统的界面、菜单、工具栏按钮的操作方法;2、掌握查找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分类及其用途,熟悉Simulink 系统功能模块的操作方法;3、掌握Simulink 常用模块的内部参数设置与修改的操作方法;4、掌握建立子系统和封装子系统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00()(0.11)(0.0011)G s s s s =++应用Simulink 仿真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2.PID 控制器在工程应用中的数学模型为:1()(1)()d p i d T s U s K E s T s T s N=++ 其中采用了一阶环节来近似纯微分动作,为保证有良好的微分近似效果,一般选10N ≥。

试建立PID 控制器的Simulink 模型并建立子系统。

三、预习要求:利用所学知识,编写实验程序,并写在预习报告上。

实验二 控制系统分析一、 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时域分析2、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频域分析3、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根轨迹分析4、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5、掌握如何使用Matlab 进行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二、 实验内容: 1、时域分析(1)根据下面传递函数模型:绘制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在图上读标注出峰值,求出系统的性能指标。

8106)65(5)(232+++++=s s s s s s G (2)已知两个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G (s)和2G (s),绘制它们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

451042)(2321+++++=s s s s s s G , 27223)(22+++=s s s s G (3)已知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初始条件,绘制其零输入响应曲线。

大楼建筑自控系统cad原理设计图纸

大楼建筑自控系统cad原理设计图纸
暖施D300D300DN300D300DN300DN100手动补水DN40DN250HYFC-350DN40DN300DN300HYFC-350DN300DN40DN250DN250手动补水DN100DN250平衡管DN300DN250DN40DN300DN200DN250DN250DN200DN150DN150PE-2MPPV-1P~ 接给水补水管DN40PE-1DN150膨胀水箱DN321.1Mx1.1Mx1.1MDN300DN300DN150DN150DN150DN1502-12-1两用一备2-3D300D300DN300DN300DN3002-6DN150DN150DN150DN150D300DN402-4DN3002-2两用一备DN250DN250DN250DN300DN250DN250DN2502-6DN300DN402-5DN300DRAWN BY暖施平衡管DN350DN350DN250HYFC-300DN40DN40手动补水DN100DN250HYFC-300DN250DN350DN350DN250DN100DN40DN40DN250手动补水1.1Mx1.1Mx1.1MDN32膨胀水箱DN200PE-1DN50DN200DN300DN350DN300DN200DN350DN40DN40手动补水DN100DN250HYFC-300~DN200PPV-1PMPE-2 接给水补水管DN200平衡管DN250DN2503-3DN40PV-1PE-1PE-2MPDN150DN150PDN150DN200DN300空调水系统一自控原理图1-11-1DN300DN2501-3D250D2501-6三用一备DN150DN150DN150DN150DN350DN350DN350DN350D250D2501-1D250D250DN150DN150D250D2503-2两用一备1-4DN40DN40

某设备普通软启控制系统CAD设计图

某设备普通软启控制系统CAD设计图
FU1~10KH1~10KM电容器柜控制系统图审核校对设计}单位 图 名LHbAC380V 50HZX11LHaDKL1X31X21LHcL3L2FUFU613V612X21HK21A6011FUX11LHcLHbC401B401LHaA4013A2A1AN4013L115FU6FUL13IS1US1IS2US212345678910159132517212933374KH1510KH397KH27359KH318KH236KH195KH1KH113KH72KHNCOM1LHa来自进线柜102103A421N4211KM2KM3KM4KM7KM5KM6KM8KM9KM10KM1KM2KM3KM4KM7KM5KM6KM8KM9KM10KM1BD2BD3BD4BD5BD6BD7BD8BD9BD10BD4FUL11101JKL5CFS-0.2231LHcC411410210127589292830LHaA411B411LHb1A3A2AN411校对设计}审核单位 图 名进线柜二次接线图N411C411B411A4113267109823WH3A45WHWH1ILHcLHaLHbLHa6874231HK2FU1FUB601A6013FUC601613612L1L2L3V闭合11129105L14FUN3435WHWHWHNL13L12L11WHWHWHC412A412B412C413A413B4132468141012161820124647103SB1107109HR105SB2HG113断开电源电源欠压分励合闸储能1111A2A3AWHWHWHC412B412A412A4211LHaN4211LHa1213141511102ZKN103ZK113ZK2FU1FUB601A6013FUC601L1L2L34FU101L1101FU4注:1#进线柜线号101.......1022#进线柜线号201.......20231LHcC401430230127589292830LHaA401B401LHb1A3A2AN401校对设计}审核单位 图 名联络柜二次接线图N401C401B401A40132671098233A451ILHcLHaLHbLHa闭合L14FUN3435124647303SB1307309HR305SB2HG313断开电源电源欠压分励合闸储能3111A2A3A1213141511302ZKHK303ZK313ZK2FU1FU2X11X11L112L11301HK65874231HK2FU1FU2X11X13023011L112L111N2N1LHcA421JKL5CN421来自电容柜1KML1L2L3AC380V 50HZL11L21L317审核校对设计单位 图 名双速电机控制系统图2KMM3 ~U1V1W12KM3KMU2V2W21RJ2RJ5SB33SB21SB12KM131KM1191KM3KMH11KM2KMH242L126L121RJ2RJ1KML1L2L3AC380V 50HZ审核校对设计单位 图 名软启控制系统图M3 ~U1V1W1RJSB1H31532SB2451324N17PLCL122L12KMFU2FU1PEH2H1RJKM1336810711手动自动753167109823SB2451IKMJCRFUH2SB11213141511JCRH1HKSB2H3151399JCRRJHKJCRJCRJCR10410310210167823451DKMRJRJ106105910KMKMKMRJ106105KM104103KM1021011243自动手动9审核校对设计单位 图 名SB1SB2113KMKM,GDKMKM7HD5RJL12L1310410310210167823451IKMRJRJ106105910KMKMKMRJ106105KM104103KM102101L1231,审核校对设计单位 图 名SB1SB213KMKMGDHDRJL1321KML1L2L3AC380V 50HZL11L21L31M3 ~U1V1W11RJ1KM57KM编辑部:ivpinfo@本图纸由浩辰ICAD软件提供技术支持网易 电气 中国电气行业网络家园;因为专业,所以完美网易 NETEASE ==

第五章控制系统CAD

第五章控制系统CAD
3s 3 16s 2 41s 28 G( s) 6 s 14s5 110s 4 528s 3 1494s 2 2117s 112
8
第五章 控制系统CAD
9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CAD
求取系统单位阶跃响应:step( )
求取系统的冲激响应:impulse( )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求取系统单位阶跃响应:step( ) y, x, t step(a, b, c, d )
11
y, x, t step(a, b, c, d , iu ) y, x, t step(a, b, c, d , iu, t ) y, x, t step(num, den) y, x, t step(num, den, t )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
The simul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第五章 控制系统CAD
自动化学院 王辉
第五章 控制系统CAD
第13次
2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控制系统频域分析 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CAD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1.4
1.2
1
0.8
y(t)
0.6
0.4
0.2
0
0
0.5
1
1.5
2
2.5 time-sec
3
3.5
4
4.5
5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3、仿真时间t的选择:
16
3~ 4 t 对于典型二阶系统根据其响应时间的估算公式 s w 可以确定。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下图所示的控制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常用的目标函数有 IAE准则、ISE准则、ITAE准则、ITSE准则、ISTAE准则、ISTSE准则。 这些目标函数对于同一个优化问题,其优化结果是不相同的,使控制 系统所具有的动态性能也是不一样的(如快速性、超调量等),其具 体应用哪一种目标函数还需在实际应用中适当的加以选择,可参考例48、例4-9。
3
目录
2.经典控制理论CAD 2.1 控制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2.2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3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4
2.1 控制系统固有特性分析 (一)时域分析:
利用时域分析方法,能够了解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这可以通 过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过渡过程来评判。SIMULINK非常适合 于做系统的时域分析。可参考书中例4-1。
8
2.3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一)优化设计的几个概念
一般情况下,由于优化设计是相对某些具体设计要求或某一 人为规定的优化指标来寻优的,所以优化设计所得结果往往是相 对的最优方案。下图为优化设计的流程框图,优化设计包含设计 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目标函数值的评定与权函数(罚函 数)等几个基本概念。
13
3.基于双闭环PID控制的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如图所示的“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中,通过检测小车位置与摆 杆的摆动角,来适当控制驱动电动机拖动力的大小,控制器由一台工 业控制计算机(IPC)完成。
一阶倒立摆
工业控制计算机
DA
电机驱动器
CTC
AD 摆角检测电位器 位置检测编码器
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
20世纪60年代,数字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 计,并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包;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Mathwork公司推出了MATLAB软件系统, 它具有模块化的计算方法,可视化与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功能,丰富 的矩阵运算,图形绘制,数据处理函数,基于模块化图形组态的动态系 统仿真工具SIMULINK等优秀软件,而且Mathwork公司密切注意科 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地与不同领域的知名专家合作,推出了许多 控制系统CAD的“工具箱”,被人们誉为“巨人肩上的工具”。
5
2.2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一)超前校正:
超前校正会使系统的相角裕量增加,从而提高系统的相对稳 定性,致使闭环系统的频带扩宽。当然,系统频带的加宽也会带 来一定的噪声信号,这是系统所不希望的。
在频域法中,采用伯德图进行设计是最常见的。其基本思想 是:改变原有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形状,使其具有希望的低频增 益、希望的增益穿越频率和充分的稳定裕量。为方便起见,常常 选用如下形式的传递函数的校正装置:
9
2.3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二)优化设计原理——单纯形法
常见的优化方法有黄金分割 法、单纯形法以及随机射线法, 其中单纯形法以其概念清晰、实 现便利等优良性能广泛为人们所 采用。所谓单纯形是指变量空间 内最简单的规则形体。单纯形法 的寻优原理可以用右图表示:
10
2.3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三)目标函数的选取
(三)滞后-超前校正:
同时引入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可同时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与稳态性能,二者的优点得以发挥,而缺点又可以相互补偿。因 此,在实际工作中,滞后-超前校正常被人们采用。例4-6 说明了 滞后-超前校正的实现过程。
7
2.2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四)反馈校正:
控制系统采用反馈校正,除了能够获得与串联校正相同的效 果外,还可以赋予控制系统一些有利于改善系统控制性能的特殊 功能。例如,比例负反馈可以减小其所包围环节的惯性,从而扩 展系统频带;负反馈可以减小原有系统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 响;负反馈可以消除系统不可变部分中不希望的特性。例4-7 说 明了反馈校正的实现过程。
(二)频域分析:
以频率特性作为数学模型来分析、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法称为频 率特性法。它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计算量较小,一般可采用作图 方法或实验方法求出系统或元件的频率特性。可参考书中例4-2。
(三)根轨迹:
根轨迹是求解闭环系统特征根的非常简便的图解方法。由于控 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是由系统闭环零极点共同决定的,而控制系统的 稳定性又是由闭环系统极点唯一确定。因此,在分析控制系统动态 性能时,确定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在S平面上的位置就显得特别重要。 可参考书中例4-3。
K (s) K
TS 1
TS 1
例4-4 说明了超前校正的实现过程。
6
2.2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滞后校正:
由于滞后校正装置给系统加入了滞后的相角,因而将会使得 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变差。滞后校正可降低系统稳态误差,并使得 闭环系统的带宽降低,从而使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变慢,这有利 于减小外部噪声信号对系统的影响。例4-5 说明了滞后校正的实 现过程。
第四章 控制系统CAD
1
目录
1. 概述 2. 经典控制理论CAD 3. 基于双闭环PID控制的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4. 现代控制理论CAD 5. 基于时间最优控制的起重机防摆控制技术研究
2
1 概述20世ຫໍສະໝຸດ 50年代,频域法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得到迅速的发展, 而时域法相对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为了得到复杂系统在时域 中的解,曾广泛采用模拟计算机仿真的方法;
14
3.1 系统模型 (一)对象模型
一阶倒立摆的精确模型为:
m L g sin cos ( J mL ) F Lm( J mL ) sin x ( J mL )( M m) m L cos mL cos F m L sin cos ( M m)m L g sin m L cos ( M m)( J mL )
11
2.3 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
(四)实际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优化设计结果的有效性问题 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问题 寻优速度问题 “在线”应用问题
12
目录
3.基于双闭环PID控制的一阶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
3.1 系统模型
3.2 模型验证
3.3 双闭环PID控制器设计 3.4 仿真实验 3.5 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