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

合集下载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地球历史相关问题。

3.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敬畏之心,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理解板块构造理论。

2. 难点: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运用理论分析地球历史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以辅助教学。

2. 制作教学PPT,以展示教学流程。

3. 搜集有关地球历史的地质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使用。

4. 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美丽照片和灾难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演化过程和人类在其中的作用。

2. 介绍地球的诞生和早期的地球环境:简要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以及早期的地球环境,如火山喷发、陨石撞击等。

3. 生命的出现和生物演化的历程:详细介绍生命起源、古生代的各种生物化石和生物演化历程,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 地质时代的划分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介绍地质时代的划分,以及各时期的地质事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如冰川期对农业、畜牧业的影响等。

5. 讲解地球的未来:讨论地球未来的可能变化,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地质灾害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如何应对和适应这些变化。

6.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类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和适应地球的变化。

7. 教师总结:对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地球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如何从地球历史中学习和借鉴,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8.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类在其中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演化历史,包括重要事件和阶段。

2. 学生能够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驱动力,如板块构造、气候变化和生物进化。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针对本章节所学内容,设计一份课堂练习题,要求题目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地球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5.学生撰写一篇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地球历史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作业量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避免过度负担。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考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有利于讨论的展开。
2.话题:为学生提供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如“地球历史中的生物灭绝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等。
2.情境式导入:展示地球演变过程的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对地球的历史产生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关联式导入:联系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结构、地质作用等,为新课的学习搭建知识桥梁。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地球的形成与演变:介绍地球的起源、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历史的发展脉络。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5.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1.请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绘制一份地球历史时间轴,标注出关键的地质事件、生物进化历程等,以加深对地球历史发展脉络的理解。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球历史现象,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生物灭绝等,进行深入研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1.3.2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2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地球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从诞生至今的演变历程,引发学生对地球历史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4.通过学习地球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本章节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使学生在掌握地球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环境,具备了初步的地理学科素养。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球历史的教学,需关注以下学情: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地球历史长河为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地质事件和生物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巩固基础知识;
1.3.2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历史的基本概念,掌握地质年代、重要地质事件、生物演化历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地质学原理分析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如大陆漂移、板块构造、气候变化等;
3.掌握地球历史中生物大灭绝、物种演化等关键知识点,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3节地球的历史第一课时教案

导入:展示梁龙的化石图片,进行介绍:梁龙体型巨大,最大身长超过36米,脖子长度超过6米,尾巴长度更是在10米以上。

然后提出问题: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砸地球上生存下来呢?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
的变化?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图片展示地层,介绍概念,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利用图片请学生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展示褶皱的岩层,认识岩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会发生变化。

展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图,在过程中介绍化石和沉积岩的关系。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利用思考题,巩固学生对地层和化石的认识。

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2、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原因:
①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

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

地球的历史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质年代表的相互关系,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及地球的历史;2.举例说明不同地质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3.通过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和地球的演化过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1.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和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

第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师:恐龙作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地球史前生命,它们的形象一直活跃在我们的各种电影、漫画、书籍中,它们是虚构的吗?如果它们真正存在过,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怎么知道它们的样子、种类和生存的年代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师:化石和地层,为我们研究地球的演化史提供了依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化石。

出示:恐龙脚印化石和恐龙化石师:目前我们通过发现的各种恐龙骨骼化石、脚印化石、粪便化石等来还原地球上曾经的恐龙时代。

这些化石是怎么留下来的?为什么恐龙没能继续在地球上存活下来?地球的环境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地球的历史【讲授新课】出示:化石的形成示意图师: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如果说文字是记载人类社会历史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化石就是大自然史册的天然记录者。

沧海桑田的地球历史变迁都被各种各样的化石记载了下来。

出示:三叶虫化石、蕨类植物化石、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蕨类植物化石鱼类化石师:生物化石是记载地球生物进化历史的最佳证据,地质学家们通过解读化石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地球历史的鲜活画卷,让我们初步了解地球46亿年以来的生命演化史,化石也因此被当作是开启地球历史之门的重要钥匙。

(板书)化石师:化石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样的岩石中呢?生:(可能的答案)沉积岩出示:太行山王莽岭的沉积岩地层师: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因此只有在沉积岩地层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 掌握地球历史的基本阶段和主要事件。

3. 能够识别地质年代单位,理解地壳变化的历史。

4.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球历史的阶段划分和主要事件。

2. 难点:理解地球演化的复杂过程,以及地壳变化的历史。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球历史的PPT课件。

2. 准备地质年代的模型或图片。

3. 准备岩石、矿物等地质标本。

4. 准备相关视频和音频素材,用于课堂演示。

5.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历史。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有关地球的纪录片,引出地球的历史。

2. 提问:你了解地球的过去吗?你知道地球是如何演变至今的吗?(二)新课教学1. 讲解地球的诞生(大约46亿年前,一团巨大的气体和尘埃聚集在一起,经过长时间的冷却形成了原始的地球)2. 地壳的形成和板块构造(地壳形成后,由于内部岩浆活动和外部侵蚀作用,地球板块开始移动)3. 生物的出现和影响(生命出现后,生物的繁衍和影响改变了地球的环境)4. 地球的气候变化(冰河时期和温室气体的影响)5. 人类的出现和影响(人类出现后,通过农业、工业等改变地球环境)6. 未来的地球(可能的灾难性后果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地球的环境问题?2. 如何防止未来出现灾难性的后果?3. 作为学生,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些什么?(四)教师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小组讨论的内容,评价学生的表现,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短论文,论述如何保护地球的环境。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外核等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历史上的重要地质事件,如板块构造、生物进化等。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地质现象,提高地理素养。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1)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1)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2020 年修订)》对“地球的历史”内容要求为: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课标解读】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使用地质年代表,使用时可以只选取较大的地质年代单位,如“宙”“代”“纪”。

“描述”一词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锻炼学生地理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针对地理过程运用文字或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

“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海陆演化情况、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

描述“地球演化过程”需要学生在描述中突出地球的时空变化过程,注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换,对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材分析】本节具体可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其一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其二为“地球的演化过程”。

前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为后一部分做好铺垫,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化石、地层的形成及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得出地质年代表,第二部分,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铺垫和能力训练的基础上,来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在高一新生刚入学时教授,他们富有好奇心,对于探索自然奥秘充满兴趣,但由于地理基础薄弱,归纳概括能力较差。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化石标本、动画演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地理教材并形成知识网络。

【学习目标】1.综合思维:能够依据生物演化特点及地质矿产等,结合地质年代表,辨别地球所处的地质年代以及相应地质年代的特征。

2.人地协调观:通过漫长的地球历史感悟人类的渺小及人类文明存在的短暂,建立协调的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3.区域认知:描述地球演变历程,掌握不同时期地球的地理环境特点。

4.地理实践力:能够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了解各个地质时期的环境状况进而掌握地球的演变过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5.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地球历史知识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份建议书,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如大陆漂移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使学生理解地球历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穿插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运用地质年代、生物化石等证据,分析地球历史中的环境变化。
2.教学过程: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球历史中的环境变化及其原因。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大陆漂移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3.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地球历史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举例说明地球历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资源勘探、环境保护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4.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地球历史数据,提升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球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演化观念,使其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地理现象。
2.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实验模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历史的变化,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评价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促进学生进步。
(五)总结归纳

1.3.1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1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地质事件或地质年代进行深入研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3.每个小组分享研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共同探讨地球历史知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历史,掌握地球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探索科学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重点,提升学生的知识体系。
1.梳理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生物演化等知识点。
2.强调地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1.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检验学生对地球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质现象,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实现分层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地质事件的理解与记忆,尤其是对地质年代、生物演化等方面的掌握。
2.地球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分析问题。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结合地质年代和生物演化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加深对地球历史的理解。
3.实践探究,提高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质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球历史事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成长,提高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地质学素养。
4.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地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的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质学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地球历史时间线制作: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制作一份地球历史时间线,标注出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地质现象及生物演化过程,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
2.地质现象观察与分析:请同学们观察身边的地质现象,如岩石、地形等,结合地球历史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
3.小组研究性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地球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大陆漂移、物种灭绝等,进行深入研究实意义。
4.地球环境保护倡议:结合地球历史的学习,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撰写一篇地球环境保护倡议书,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提升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3.多媒体展示:播放地球历史发展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演变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应关注以下内容:
1.地球的形成与构造: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内部结构及外部特征,为学生理解地球历史打下基础。
2.地质年代与生物演化:详细讲解地质年代的划分,以及各个时期生物的演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历史的时间线。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查询等途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运用地球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案例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生动的地质历史概念。
4.设计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教学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认识世界的热情。
2.通过学习地球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演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针对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历史》的教学设计,本节课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4.作业批改要及时,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5.注重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地球历史的基本概念与地质年代
1.教师讲解地球历史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地质年代的重要性。
2.学生通过观察地质年举例说明地球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如寒武纪大爆发、恐龙灭绝等,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二、地球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与地质现象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球历史知识,分析现实地质现象。
4.强调地球历史与现实地质现象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地质现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具备面对未来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历史,通过学习地球的形成与演变,掌握地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品德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地球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地球从形成至今的演变历程视频,引发学生对地球历史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掌握地球历史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起源、地质年代、重要地质事件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地球历史中的地理现象,如板块运动、气候变化、生物演化等。
3.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地质图、古生物图等资料,观察、描述和解释地球历史中的地理事件,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通过学习地球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尊重和热爱。
(2)阅读有关地球历史研究的科普文章,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地球历史,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3 地球的历史(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质年代”和“界(代)”以及“化石”的概念及其划分的依据。

2.能够说出(写出)地球在距今不同地质年代的年份、地球的基本面貌、地壳运动情况及古生物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2.读图分析,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懂得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说出通过沉积岩地层和古生物化石构建地质年代表的过程与方法。

难点: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和时间单位【新课导入】《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改编自迈克尔·克莱顿于199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环球电影公司出品,山姆·尼尔、劳拉·邓恩、杰夫·高布伦主演。

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已绝迹6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地球的到底是如何演变至今呢?恐龙化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新课讲解】(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教师活动】研究地球漫长演化历史需要一种既能够同地球一起演化发生,又有能够包含当时地理环境信息的实物。

提问学生此种标志性地物是什么?进而讲解地层的含义,说明判断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据主要有两种方式。

绘制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岩石沉积序列从下到上由老到新,生物演化序列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借助丰富的图片内容和简短的文字描述讲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典型生物类型。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高一上学期
-利用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地球历史学习体验,增强他们对知识点的感知和理解。
2.分层次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3.实践探究,增强体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内成员的多样性,以便于讨论和合作。
2.讨论主题:教师提出以下讨论主题,引导小组展开讨论:
-地球历史上哪个阶段对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分析地质年代表在研究地球历史中的重要性。
-以一个实例为例,探讨地球历史与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
(二)讲授新知
1.地球历史概述:教师简要介绍地球历史的基本阶段,如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事件。
2.地质年代表:讲解地质年代表的概念、组成和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地质年代表分析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3.地球历史与地理环境演变:分析地球历史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如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以及这些变化对生物演化、地貌形成等方面的影响。
3.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球历史的变化。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公园、博物馆等地,观察地质现象,了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历史,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地球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和地质年代表的理解与应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1.3 地球的历史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1.3 地球的历史 第一课时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历史一、课标分析本节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方法是“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

为了使学生会使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教师首先需要运用通俗易懂文字、图像和视频等资料,诠释化石、地层、地质年代等概念,使学生理解生物化石、地层与地质年代表的关系。

其次需要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引导学生从距今年代、海陆变迁、生命演化和矿产形成等角度“描述”地球的是如何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二、教材分析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该内容的逻辑特点,本节教材分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地球的演化历程”两个标题。

内容逻辑是:先阐释地层、化石等概念,以及地质学家通过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和岩石年龄构建地质年代表的方法,再介绍不同地质年代地球表层的自然图景,展示地球的动态演化的阶段性和整体性。

本节内容包含很多陌生的概念和专属名词,如何在46亿年的漫长时间中寻找证据了解地球演化的证据、如何对地质年代进行划分等等,都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本节内容需要:1.充分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诠释概念和原理;2. 突出运用地层、化石等证据研究地球历史方法的掌握和应用;3. 强化研究地质演变的过程意识。

三、学情分析刚刚进入高中一年级的新生,对于生物化石有一定的了解,抽象思维也开始占主导,但对他们来说,本节内容还是比较抽象和难理解的。

基于学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化石标本或化石与地层景观图片以及视频等,使学生了解化石、地层、地质年代等概念,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和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展开基于地层、化石等“证据”的推理与想象,了解研究地球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从距今年代、海陆变迁、生命演化和矿产形成等角度“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体会地球的动态演化的阶段性和整体性。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据图说出沉积岩地层、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表构建的关系;2.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3.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2.利用图表、实物、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地层挖掘、古生物化石复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历史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地理学科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地球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地球历史时间轴,标注出各个地质年代的重要事件和特征,要求图文并茂,逻辑清晰。
2.选择一个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或地质事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科普文章,要求语言简练,观点明确,能够向他人介绍该时期的特点。
3.分析地球历史研究方法,如地层学、古生物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并结合实例讲解其原理和应用。
4.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球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展示现代技术在地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地球历史时期的生物特征、地质特征等问题进行讨论。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闭卷考试、课堂表现、小组项目、口头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评价中展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为了激发学生对地球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我将采用以下方式: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变过程,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和规律。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起源、演变过程和生命演化过程。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数据,理解地球历史中的复杂现象和规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视频和演示软件。

2.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历史的相关问题。

3. 准备一些实验器械,如模拟火山喷发的模型等,以便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

4. 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地球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结构和组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一些地球历史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如:地球的诞生、火山喷发、恐龙时代等。

2. 提出问题:地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重要事件影响了地球的历史?(二)地球的诞生与演变1. 讲解地球的诞生过程,包括宇宙大爆炸、星云、行星形成等。

2. 介绍地球的演变过程,包括板块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现象。

(三)生命出现与演化1. 讲解生命的起源,介绍化石记录的生物演化过程。

2. 展示一些地球上已经绝迹和现存的动物、植物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3. 探讨生物演化的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竞争压力等。

(四)未来地球1. 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2. 讨论如何珍爱地球,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如:减少碳排放、勤俭资源、珍爱环境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选择环保产品、参与环保活动等。

(五)教室互动1. 提问学生关于地球历史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类如何应对挑战,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3. 分享与评判: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效果,教师和其他学生给予评判和建议。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教学设想实施策略: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2)注重课堂互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组织学生参加地球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5.评价与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书面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在实践作业和小组合作项目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二)讲授新知
1.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划分:讲解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如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等,以及各个时期的特征。
2.重大事件:介绍地球历史上重大事件,如生命的起源、生物大爆发、物种大灭绝等,分析这些事件对地球环境及生物演化的影响。
3.板块构造理论:讲解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分析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3.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培养分析、综合、评价能力。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反馈与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解题能力。
6.创新评价,关注成长: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针对重点知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据图说出沉积岩地层构造特点、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质年代表的相互关系,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及地球的历史;
2.举例说明不同地质的地球环境及古生物特点。

3.通过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不同地质年代的时间尺度和地球的演化过程;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1.了解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和地质年代表的时间单位。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恐龙作为大家最为熟悉的地球史前生命,它们的形象一直活跃在我们的各种电影、漫画、书籍中,它们是虚构的吗?如果它们真正存在过,人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怎么知道它们的样子、种类和生存的年代呢?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师:化石和地层,为我们研究地球的演化史提供了依据。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化石。

出示:恐龙脚印化石和恐龙化石
师:目前我们通过发现的各种恐龙骨骼化石、脚印化石、粪便化石等来还原地球上曾经的恐龙时代。

这些化石是怎么留下来的?为什么恐龙没能继续在地球上存活下来?地球的环境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地球的历史
【讲授新课】
出示:化石的形成示意图
师: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如果说文字是记载人类社会历史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么化石就是大自然史册的天然记录者。

沧海桑田的地球历史变迁都被各种各样的化石记载了下来。

出示:三叶虫化石、蕨类植物化石、鱼类化石
师:生物化石是记载地球生物进化历史的最佳证据,地质学家们通过解读化石中蕴含的丰富信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地球历史的鲜活画卷,让我们初步了解地球46亿年以来的生命演化史,化石也因此被当作是开启地球历史之门的重要钥匙。

(板书)化石
师:化石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样的岩石中呢?
生:(可能的答案)沉积岩
出示:太行山王莽岭的沉积岩地层
师: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因此只有在沉积岩地层中才有可能找到化石。

地层是指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请大家观察太行山王莽岭的沉积岩地层,试着说一说沉积岩地层的构造特点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分层……
师:沉积岩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时相应的地质年代。

(板书)地层
出示:某山地沉积岩地层景观图
师:请运用所学,判断地层A和地层B的年龄大小。

生:(可能的答案)A地层古老,B地层新,因为A地层在更深处,先沉积的层在下面。

出示:完整的沉积岩层示意图
师:沉积岩层并非总是如图中所示的那样井然有序,经常出现褶皱的、破损的、缺失的,甚至次序翻转的情况。

我们如何准确判断岩石的新老关系呢?
生:(可能的答案)岩层的新老关系要靠其包含的化石的进化次序来推定。

师:生物的进化总是“从原始到进步,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因此通过分析沉积层中化石所记载的生物特征来推断岩石的新老关系,一般来说同一时代的地层,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

出示:3地点地层示意图
师:请大家观察3个地点的地层分布示意图,思考:
1.图中哪些地层属于同一地层?请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生:(可能的答案)A-E-H、B-F、C-G-I、D-J属于同一地层。

地层中含有相同的化石。

2.为什么C-G-I地层海拔高度不同?
生:(可能的答案)地点3与BF同时期地层缺失因此地点3处的I地层海拔较低。

3.为什么会存在地层的缺失?
生:(可能的答案)地壳运动导致的隆起、凹陷;气候变迁导致海侵、海退;流水和风力的侵蚀等等
师: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由古生物形成的化石种类及特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当时地理环境的烙印,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科学家们发现了不同时期主要生命形式的特点及其变化,并以此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因此研究地层是了解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

师: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将漫长的地球历史进行系统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表中时间的表述单位为宙、代、纪、世、期、时,对应的地层表述单位为宇、界、系、统、阶、带。

出示: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层图
师:科罗拉多大峡谷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从寒武纪到
新生代各个时期的地层,层次清晰,色调各异,并且含有各个地质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

出示:地质年代表
师:请大家认真阅读地质年代表,思考
1.纵坐标上的时间单位是多少?自下往上各个数字代表什么含义?
生:(可能的答案)地质年代表中时间的表述单位为宙、代、纪。

自下往上的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是百万年。

2. 宙、代、纪在时间跨度上有何差异?
生:(可能的答案)宙的时间跨度最大,其次是代,纪的时间跨度最小。

3.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生:(可能的答案)依据生命演化的阶段,如某种生物的出现、繁盛或灭绝。

(板书)地质年代表
活动:地质年代卡牌游戏
生:参与游戏
出示:地质年代表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对于地质年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生:(可能的答案)4:00单细胞生物,21:00多细胞生物,22:00陆生动物,23:00恐龙,23:58人类。

师:若把46亿年的时间压缩成了一天,生命的起始很早,出现第一批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大约在4时,但此后的16个小时里生命没有明显进展。

20:30左右出现海生植物,20分钟以后出现第一批水母和埃迪卡拉生物群落。

21:00左右的时候三叶虫开始出现,快到22:00时植物开始出现在大地上。

22:24左右地球上已经覆盖着石炭纪的大森林,它们的残留物变成了现在煤。

23:00恐龙出现,23:40恐龙消失,哺乳动物时代开始。

人类在23:58:40的时候出现。

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全部有记录的历史不过几秒钟长,人的一生仅仅是刹那间的工夫。

出示:地质年代表
师:请大家读图,阅读案例“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显生宙的开端以哪个时期为界?距今大约多长时间?
生:(可能的答案)寒武纪,距今5.41亿年前。

出示:寒武纪时期生物复原图
师:2.寒武纪前后生物发展有哪些显著变化?
生:(可能的答案)寒武纪前生命形态很简单,以藻类和软体动物为主;寒武纪后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呈现爆发式增长,并出现了大量有硬壳或骨骼的动物化石,生命结构越来越复杂。

师:3.为什么把寒武纪作为显生宙的开始?
生:(可能的答案)显生宙中“生”指的是生命。

距今5.41亿年的寒武纪以后,动物化石的数量和种类都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地球生命演化进入新阶段,生命活动明显而活跃。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进化的。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在正常情况下岩层是按顺序形成的,先沉积的地层在下,后沉积的地层在上,在形成时代上,越往下地层越古老,越往上地层越年轻。

对层位颠倒或错乱的地层,可以根据岩层中保存下来的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和时代。

科学家可以根据地层中的岩石、化石来推断当时的古生物、古环境等状况,以及当时发生的地壳运动、海陆变迁情况等,从而探知地球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