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赏析分析

合集下载

曹植《洛神赋》作品鉴赏

曹植《洛神赋》作品鉴赏

曹植《洛神赋》作品鉴赏《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

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下面是其作品鉴赏,欢迎阅读:洛神赋魏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洛神赋诗歌鉴赏

洛神赋诗歌鉴赏

洛神赋诗歌鉴赏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翻译:在黄初三年,我去朝拜京师,回来时渡过洛水。

古人曾说,这条河的神灵名叫宓妃。

我被宋玉对楚王讲述的神女故事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赋。

我的言辞如下:我从京城出发,说要回到东方的封地,背离伊阙,越过轘辕,经过通谷,登上景山。

太阳已经西斜,车马疲惫。

于是我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停下车,在生有芝草的田地里喂马。

我自己则在阳林中漫步,远眺洛水。

于是我心神恍惚,思绪飘散。

低头时还未察觉,抬头时却看到了非凡的景象。

我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山岩旁边。

我拉着车夫的手问他:“你看到那边的人了吗?那是什么人,如此美丽!”车夫回答说:“我听说洛河的神灵名叫宓妃。

那么,君王所看到的,不就是她吗!她的样子如何?我想听听。

”我告诉他:“她的身影,轻盈如惊飞的鸿雁,婉约如游动的蛟龙。

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赏析

曹植《洛神赋》赏析曹植的《洛神赋》借神话传说并加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美丽、纯洁而又多情的洛水女神的形象,写出了一个人神恋爱而不能结合的哀怨故事。

以优美的辞藻,肆恣的笔触来刻画人物,以生动的修辞手法为其增色,更以哀婉含蓄的感情寄托其中,却不失其结构的严谨,使《洛神赋》成为千古名篇。

从形象刻画方面,洛神是一个有无及伦比的外貌、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的理想化的形象。

开始,最突出的是洛神的形态、外貌、服饰和动作。

洛神的出现,首先从作者“从京师,言归东藩,背伊阙,经通谷,凌景山”经过跳跳的长路,在“日既西倾,车怠马烦”的时刻,,四周是如海的芝田。

就在阳林信步闲走,放眼四望洛川流水,遇见一位丽人,“于岩之畔”。

俯仰之间,只等一刻相遇。

隔着洛水,茫茫一片,恍惚之间,似飞羽惊鸿,如在天游龙,荣华闪耀秋菊,华彩恰似春松。

轻捷柔婉如轻云蔽月,飘忽轻盈似流风回雪,动态活泼的感呼之欲出。

秋菊、春松之比赞美其仪态高贵,暗示了其品格的高尚的娴静庄重静态。

远望一如“皎若太阳升朝霞”,近则“灼若芙菜出渌波”,极形象地写出了洛神的光辉灿烂和无比艳丽。

其后,作者从细微之处落墨,从洛神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缕青丝,明眸善睐等细微之处细致描绘,将一个完美无瑕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

美人更有得宜的罗衣瑶碧,戴金翠缀明珠轻履华裾,悠游山林。

同时,洛神不仅面貌、身材、体态极美,且具有内在的智慧美和品格美。

当君王向她表示了爱慕之情以后,洛神则表现得既多情而又明于礼度。

她举起琼玉作答,指着水下所居约君王相会。

当君王犹豫狐疑,“申礼防以自持”时,她摇曳徘徊,怅然哀啸。

其后,“叹鲍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洛神以饱瓜星的无偶和牵牛星及织女星的分离来慨叹君王的寂寞独处,这就进一步表现了洛神的多情和善良。

她忽而飘然起飞,忽而又在水而上轻步行走,好似要离去,却又返回。

她含情脉脉,目光分外有神,玉颜更加光润。

她有话而还未出口,已可嗅到她气息的幽香。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曹植《洛神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曹植《洛神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曹植《洛神赋》原文、翻译及赏析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心中的爱情是怎样的?曹植眼中的洛神到底有多美?你能想到用这些词语去赞美你的女神吗?三好网在线教育机构老师今日和大家一起鉴赏曹植著名的《洛神赋》,助你提升描述佳人的境界:【洛神赋简介】三国时期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

《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juàn),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洛神赋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三国曹植《洛神赋》原文及译文赏析

三国曹植《洛神赋》原文及译文赏析

三国曹植《洛神赋》原文及译文赏析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

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

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俱见《三国志·陈思王传》)。

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

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

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

赋文云: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miǎn)乎洛川。

【译文】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

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

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

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译文】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

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

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2023年最新的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最新的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年最新的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一、【文白对照】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黄初三年,我去京师朝拜天子,回来时渡过洛水。

传说洛水神灵的名字叫做宓妃(伏羲的小女儿,玩耍时淹死在洛水,死后被封为洛水之神)。

有感于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

翻过伊厥山,越过轘辕山,经过通谷,登上了景山。

这时已经是夕阳西下,车马都很疲乏了。

于是在铺满香草的河岸上停下车,让马儿自由自在地在芝草田里吃草歇息。

我在树林中安然悠闲地走着,放眼欣赏洛水美丽的景色。

忽然,感到心神受到震撼,思绪飘到了远方。

猛一抬头,看到一幅奇异景象:一个美如天仙的女子正在山崖之旁。

于是忙拉住随从问道:你看到那个女子了吗?她是谁啊?真是太美了!随从回答:臣听说洛水的神灵叫做宓妃,那么,君王见到的莫非是她么?她相貌如何?臣很想听听。

我说: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

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

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

《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由汉代文学家曹植所作,全文描写了洛水之神所化的美女洛神的风姿神态,以及她与当时的政治乱象相互交织的故事。

本文将以《洛神赋》原文逐句赏析为标题,为读者解读这篇经典之作。

一、洛神赋。

赋得双鲤跃清池,清池流波摇晴碧。

首先,作者通过描绘清池中的双鲤跃跃欲飞的情景,展现了洛水的清澈和明澈。

清池流波摇晴碧,清澈的水面波光粼粼,晴空碧蓝,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景象。

若夫霞外雾中,望之不见其底;作者以“若夫”开篇,引出了洛水的神秘和深邃。

霞外雾中,形容了洛水的迷离和隐蔽,使人望之不见其底,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天之际,无风自静,浪在水而不惊。

接着,作者描绘了洛水的宁静和安详。

天之际,无风自静,形容了洛水的平静和宁静,浪在水而不惊,说明了洛水的安详和静谧。

望之蔼蔼,凛如也,如何其可足以慰人心之怀,而不加增豫?作者以反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望之蔼蔼,凛如也,形容了洛水的深邃和清冷,如何其可足以慰人心之怀,而不加增豫?作者对洛水的神秘和深邃充满了疑惑和迷惑。

夫夷以近,言以诛,文王之德之纯。

接着,作者引出了文王的德行。

夷以近,言以诛,表达了文王的德行纯洁和高尚。

穆如清风,肃如秋露,广大之宇,天之所覆,如倚云气。

接着,作者用“穆如清风,肃如秋露”来形容文王的宽厚和深沉。

广大之宇,天之所覆,如倚云气,表达了文王的威严和庄严。

山峦之险,水泽之固,天下之达,天之所覆,如登昆仑。

作者通过对山峦和水泽的描写,再次突出了文王的威严和庄严。

天下之达,天之所覆,如登昆仑,表达了文王的威严和统治力量。

王以舟车之会,聿修德之教,惟庙畜之靖,俾膺戾之民,攸赞厥烈,靡有不承。

接着,作者表达了对文王的敬仰和赞美。

王以舟车之会,聿修德之教,惟庙畜之靖,俾膺戾之民,攸赞厥烈,靡有不承,表达了作者对文王的敬仰和赞美。

顾葵丘之固,陶唐之材,时维聿修,是用大宗。

接着,作者用“顾葵丘之固,陶唐之材”来赞美文王的才华和功绩。

曹植《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洛神赋》赏析:篇一特点一,想象丰富。

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

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

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

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

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

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

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

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

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

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

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

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

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在事前一无征兆。

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

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

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

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

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

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

”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

曹植《洛神赋》文学赏析

曹植《洛神赋》文学赏析

曹植《洛神赋》文学赏析洛神赋魏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洛神赋解析及赏析

洛神赋解析及赏析

洛神赋解析及赏析《洛神赋》啊,那可真是一篇美不胜收的经典之作!曹植用他那如神来之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梦幻般的洛神形象。

你看啊,他写洛神的外貌,“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哎呀,这形容得多妙啊!就好像那轻轻的云朵遮住了月亮,又好像那流动的风儿吹起了雪花,那种朦胧美,那种飘逸感,是不是一下子就展现在你眼前了?这可比咱平时看到的大美女要美上好多好多倍呢!再看看他写洛神的姿态,“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哇塞,那动作敏捷得就像飞起来的野鸭一样,飘忽不定的,真跟神仙似的。

这洛神在他笔下简直就是活灵活现啊,好像随时都能从文字里走出来一样。

还有那一段段的情节,什么相遇啊,相知啊,相恋啊,哎呀呀,可真是让人跟着揪心。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难过的,这情绪就跟坐过山车似的。

就好比咱自己谈恋爱的时候,那心情不也是起起伏伏的嘛。

这篇赋里的文字啊,那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不是那种华丽得让人觉得刺眼的美,而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美,就像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道。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你听听,这用词多精准,多形象啊!让人一下子就能想象出洛神那曼妙的身姿。

咱再想想,曹植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呢?那肯定是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还有一颗超级细腻的心呀!他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用文字表达出来,而且还表达得这么好,这得多厉害啊!这就跟咱平时生活中一样,要是咱也能多留意留意身边的美好,说不定咱也能写出点好东西来呢。

《洛神赋》真的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思,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每次读它,都好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程,让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总之呢,《洛神赋》那绝对是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反复欣赏的佳作。

它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厚。

大家可一定要好好去读一读,感受一下那里面的美妙世界啊!。

曹植《洛神赋》文学赏析

曹植《洛神赋》文学赏析

曹植《洛神赋》文学赏析洛神赋魏晋: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洛神赋(曹植) 赏析

洛神赋(曹植) 赏析

洛神赋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3.其笔法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称为“高古游 丝描”。画风严谨古朴,体现了“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早期山 水画的特点。并以连环画的形式把不同的情节表现出来。人物形 象描运用佛教中飞天艺术的表现的手法,从而体现了佛教艺术对 传统卷轴画的影响。
4.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 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曹植的洛神赋的作品欣赏 曹植洛神赋赏析
1.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作品与绘画理 论对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洛神赋》就是他的杰出代 表作之一。
2.作品描述了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卷的 开始便是曹植和他的侍从在洛水之滨遥望。继而展现洛神与曹植 碰面之景。最终洛神渐去。其最感人的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

曹植《洛神赋》赏析

曹植《洛神赋》赏析

三一文库()〔曹植《洛神赋》赏析〕《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曹植《洛神赋》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洛神赋》原文作者: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洛神赋原文及赏析

洛神赋原文及赏析

洛神赋原文及赏析洛神赋原文及赏析《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神赋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洛神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洛神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洛神赋》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洛神赋》是东汉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篇辞赋,全文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此赋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情思绻缱,传神地刻画了洛神美丽、善良、纯洁、多情的形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译文:在黄初三年,我前往京城,返回时经过洛水。

古人有言,洛水有神,名叫宓妃。

我感受到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的描述,于是创作了这篇赋,其词如下:她的身姿,翩翩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容光焕发如秋日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日的松树。

仿佛轻云蔽月,飘飖若流风回雪。

远观她,明净如太阳升起的朝霞;近看时,灼热如荷花从碧波中绽放。

她身材匀称,长短适度。

古诗洛神赋翻译赏析

古诗洛神赋翻译赏析

古诗洛神赋翻译赏析《洛神赋》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洛神赋》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浪漫主义名篇。

其原名《感甄赋》,曹植用“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来形容洛神。

《洛神赋》是曹植模仿战国时宋玉《神女赋》对楚王梦巫山神女之事而作,虚构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情节,全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对洛神的描绘,诸如“婉若游龙”、“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气若幽兰”等,皆可见巫山神女的影子。

此赋“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是对楚辞中以男女关系譬喻君臣关系的继承,其亦屈子之志也。

另一说为感甄氏而作。

【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诗词赏析:曹植《洛神赋》

诗词赏析:曹植《洛神赋》

【导语】曹植(192-232),字⼦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

三国曹魏⽂学家,建安⽂学代表⼈物。

魏武帝曹操之⼦,魏⽂帝曹丕之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称陈思王。

后⼈因他⽂学上的造诣⽽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曹⼦建独占⼋⽃”的评价。

王⼠祯尝论汉魏以来⼆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苏轼三⼈⽿。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曹植《洛神赋》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洛神赋 魏晋: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有⾔,斯⽔之神,名⽈宓妃。

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其词⽈: 余从京域,⾔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陵景⼭。

⽇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丽⼈,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告之⽈:“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闻河洛之神,名⽈宓妃。

然则君王所见,⽆乃是乎?其状若何,⾂愿闻之。

” 余告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

奇服旷世,⾻像应图。

披罗⾐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翠之⾸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振荡⽽不怡。

⽆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佩以要之。

嗟佳⼈之信修兮,羌习礼⽽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兮,怅犹豫⽽狐疑。

洛神赋的艺术手法赏析

洛神赋的艺术手法赏析

洛神赋的艺术手法赏析《洛神赋》的艺术手法赏析。

《洛神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洛神赋》的艺术手法进行深入的赏析,探究其所展现出的艺术魅力。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洛神赋》所采用的写景手法。

在这篇诗篇中,作者以洛水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例如,“洛阳女儿对月明,舞翠袖,折花龙吟。

”这样的诗句,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洛水之畔,感受到了那种清新、自然的美好。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使整篇文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洛神赋》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比如,“翩翩袅袅逐风飘,巫山神女,云裳仙子。

”这样的诗句,通过将洛水中的女子比喻为神女,展现了她们的美丽和高贵。

同时,这种比喻也使整篇文章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另外,作者还通过对花鸟的描绘,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整篇文章在细节上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洛神赋》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作者通过对洛水中的女子和自然景物的对比,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生动和丰富。

例如,“水晶宫里,一声吹,梦回魂断秦楼月。

”这样的诗句,通过对水晶宫和秦楼月的对比,展现了洛水中的美丽和神秘,使整篇文章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洛神赋》中运用了音韵和节奏的手法。

作者通过对诗句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使得整篇文章更加流畅和优美。

例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样的诗句,通过对音韵的运用,使得整篇文章的节奏感更加强烈,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的来说,《洛神赋》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对比手法以及音韵和节奏的把握,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洛神赋》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洛神赋感甄赋原文、注释及赏析

洛神赋感甄赋原文、注释及赏析

洛神赋 / 感甄赋原文、注释及赏析洛神赋 / 感甄赋原文、注释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洛神赋/ 感甄赋原文、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洛神赋/感甄赋两汉: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连接: • 秾不短,纤不长。 •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 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 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 (《神女赋》)
3.气质仪态之美:
瑰姿艳逸,仪静体闲。(闲静艳逸)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情态语言) 奇服旷世,骨相应图。(服饰气格—以上为概括描述) 披罗衣之璀粲兮,耳瑶碧之华琚。(罗衣耳环)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首饰佩珠)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文履衣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步履芬芳—以上为 细致刻画)
主题
• “企慕情境” Sehnsucht 这既是一种哀而不伤、 忧郁惆怅的审美的快感 ,也是一种超乎文学本身意 义的永无止域的向上的精神。企慕女神 ,追求美与 爱的一种为爱痴狂 ,上下求索的境界 ,这是一种 “呈现无限向往、无限向上 ,亦即无限开放而无止 域之境界” 。 • 陈子展先生在《钱学论》中解释“企慕情境” 说:“它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 ,在对岸 , 可以眼望心至 ,却不可以手触身接 ,是永远可以向 往 ,但不能达到的境界。”
那么曹植对甄妃的这种刻骨铭心 的爱恋是怎样产生的呢?与其说 曹植魂牵梦索甄妃,不如说甄妃 魂牵梦索曹植。
甄宓为何人?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 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 蔡令甄逸之女。 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 的儿子袁熙。 后来甄逸女成了曹军的 俘虏,成为曹丕的妻子。
Hale Waihona Puke 当甄逸女以战俘身份,当几乎与她小一半的曹植以 稚嫩的童心,掬捧出天真无邪的情意时,不知不觉 中使甄逸女陶醉在虚无飘涉的快意之中,于是毫无 顾忌地施展出母性的光辉与姐姐般的爱意,这是十 分自然的感情流露。
3.音调美:
(1)主要意义 转折处,多以节奏 较长的语气词煞尾, 形成袅袅不尽的余 音,与下文构成语 气上的联系。 (2)“序”的 叙述,用语义相近 的动词,构成短句 的形式,将动作行 为压缩在刹那之间, 形成紧张急迫的语 调。 (3)长句与短 句交错,副词的巧 妙运用,也构成音 调之美。
小结:
除上述所阐述之三点, 《洛神赋》尚运用大量对 偶,所用之譬喻也具有线 条美,“兮”的运用或在 句中,或在句尾,构成摇 曳的声情。使此具有六朝 美文的典型特征。
——李商隐 《无题》两首其二。
《洛神赋》艺术
鲜活灵动的形象 曲折细腻的情感 华美绮丽的语言
一、鲜明生动的形象
1. 风神华彩之美: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风韵神态) 荣曜秋菊,华茂青松; (神采光华)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风韵神态)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神采光华)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 (神采光华)
曹丕即帝位后的第二年,曹植由封地甄城入京陛见, 曹丕将甄妃经常使用的一个盘金镶玉枕头赐给了他作 为纪念;这是一项十分奇特的赐赠,曹植却如获至宝, 欢天喜地的接受了赏赐,大感皇恩浩荡。
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 他们的爱情流传了下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生命是孤独的 ,生命又必须有所依靠。行吟泽畔 , 生命中那份至深的期盼汩汩流出。人有时是很脆 弱的 ,在身心疲惫之时 ,在生命无告之际

生命的梦语
• 在黑暗漂泊中升起的可供诗人暂离困顿和烦怠的 光明之境。
• 在生命的凄苦与彷徨中 ,在心灵的深处 ,期 冀着与一位美丽的姑娘的相遇 ,她是美的化 身 , 也是爱的化身 ,滋润、抚慰着失落孤寂 者的心田。英雄气短 ,儿女情长 ,这也是历 史上人们把《洛神赋 》中洛神诠释为甄氏 或曹植之母的合理的层面。 • 事实上,洛神作为人类早期母氏及女性的 符号 ,已内化为作者在现实中受挫后心灵栖 息的空间。
小结:第一点是总括描写,后三点是
具体描写。所描写之形象是仙与人有机结 合。一方面,外在形态、迅捷举止、轻盈 步履、尊贵地位、神秘处所,有浓烈的仙 性;另一方面,容貌艳逸、气质闲雅、性 格天真、习礼明诗,又有鲜明的人性;而 洛神的多愁善感、一往情深,离别时忍顾 鹊桥,也是人间美女的普遍特征。神性与 人性的有机交融,创造了一个个性色彩浓 郁的人物形象。
• • • •
相关连接: 素质干之醲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动雾縠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 (《神女赋》)
4.举止动作之美: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天真)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灵动)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芬芳)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活泼)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妩媚)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轻盈)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神态)
因情而死,因情而生
• • • • • •

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 生生死死随人愿, 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待打并香魂一片, 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
——《牡丹亭 ∙寻梦》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相思苦。
• 中国文学史上的“求
女情结”——以求女
不成隐喻对理想追求 的失落。
• 不能在现实中结合, 而只能在幻想中相恋
• 爱而不得,永远是令人念念不忘美丽的痛 楚。 也许正因为这段故事写的太美,所以才会 产生那么多的附会和猜想吧。

一卷凄恻的洛神赋
诗人的梦,飘落在 洛水之上, 化作一缕迷朦的 黄昏暮霭, 荡漾的微波,至今 仍在轻轻低唱, 失去的 不仅仅是爱。
思考题: 比较《神女赋》、《洛神赋》、《警幻 仙姑赋》艺术,并以此为例阐释文学继承与 发展关系。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 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 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 渌波。…践远游之文履,皊雾绡之轻裾。微幽兰 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扬轻凫, 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 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 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 餐。 • ——《洛神赋》
小结:
“我”与“洛神”之 有主 次之分。洛神之情 是因“我”变化而变化, 表现人物情感时,以 直 接抒情为主,亦采用多种 其它手法:或以动作暗示, 或以神态 表现,或藉心 理刻画;或分写,或合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小 赋的抒情部分连用三个 “于是”加以勾连,既交 代了情感变化之因 果, 又构成缜密的艺术结构。
曹植生平大事年表
• • • • [192年],曹植生。 [211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 [217年],曹植增邑5000户,加上先前的共10000户。 [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诛杀了丁仪、丁廙和两 家的所有男性,曹植和其他诸侯都被送往他们各自的封地。 • [221年],监国谒者灌均按曹丕的指使,宣称“曹植酒后 傲慢无礼,要劫持皇帝的使臣”,司法部门请求曹丕依法 治罪,曹丕碍于太后的影响,只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同年, 又改封曹植为鄄城侯。 • [232年] 积郁成疾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 [237-239年] ,魏明帝曹睿下诏赦免了曹植之前的过失, 让人将他的作品编纂成集。
2.从洛神的角度说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渊沉而 为期。 (第一次情感变化) 于是洛神感焉,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 翔。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 厉而弥长。 (第二次情感变化)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 纲。恨人神之道殊,怨盛年 之莫当。……悼良会之永绝 兮,哀一逝而异乡。……虽 潜处于 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第三次情感变化) 因爱动情——因礼伤情—— 悲悼之情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坻。 • …… • ——(《诗经· 秦风· 蒹葭》)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後来。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於山间,石磊磊兮葛曼曼。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閒。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廕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楚辞 九歌· 山鬼 》
那么甄宓和曹植能否有 个美好的结局呢?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 能撰写诗赋,赢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 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 有官职,只有曹植可以好整以暇地陪着 这位多情而又美艳的少妇,
曹丕顺利地当上了太子,也顺利地嗣位为魏王, 但甄宓后来却郁郁而死,一代佳人为何会有如 此下场?而她的曹植该怎么办吖?
• 因描画绝世风华 而树立古典美的 典范
• 因讲述刻骨的相 思而成为文学之 绝唱
• 美丽的邂逅太像一朵盛开的昙花,无论人 类生命的底色是如何的失落、寂寞、苍凉 和局促,它都绽开在杳无人迹的深夜,华 美一现而无法盈握。这是对人类爱情的诠 释吗?亦或是对浪漫的诠释?但有一点是 共同的,那就是丢弃掉人世的教化、较量 和得失,在自然生命的山光水色里给孤寂 的心灵找一个安适宿主,哪怕飘渺难求如 神女,哪怕美好短暂如昙花,也就够了。
中块垒的含蓄之法 • 追随——— 阻隔——— 遗恨,这是一种意境、一 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备含容一切相似格局、 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 诗人以温情的链条链接了自己的爱慕,所以它就 升华为集体温馨的迷梦,而在这个迷梦里,我们 已分不清它是来自谁的声音了,是曹植吗?抑或 是屈原,宋玉?还是汉水岸边,那位悲哀地歌唱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的不知名的青年?但这 种悲哀却绵绵不绝地流淌而来,像一条流过千年 的河流,浸滋了现代人沉迷的灵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