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2)

合集下载

初中台阶公开课教案

初中台阶公开课教案

初中台阶公开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初中数学台阶公开课的核心概念,掌握相关的定理和公式;(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版本: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 教学章节:台阶问题;3. 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台阶问题;(2)邀请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台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台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台阶问题的特点,找出关键信息。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台阶问题;(2)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台阶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定理和公式;(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悉台阶问题的解题步骤。

5. 练习巩固(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挑选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6. 总结拓展(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2)引导学生思考台阶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的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在台阶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台阶问题的解决方法。

《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认识到了解自己、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3)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父亲形象,理解父爱的伟大。

(2)从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合作意识。

3.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台阶》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板书课题《台阶》,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3. 分析讨论(1)教师引导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分组讨论父亲形象,感悟父爱的伟大。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生活,谈谈对父爱的认识。

(2)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台阶》,深入了解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感悟到了父爱的伟大。

台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台阶教案两课时

台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台阶教案两课时

台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台阶教案两课时教学设计:台阶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理解台阶的概念;(2)认识并掌握日常生活中使用台阶的场景;(3)掌握上下台阶的正确方法和技巧;(4)培养学生正确的台阶使用习惯和安全意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2)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提示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台阶的概念和使用场景;(2)培养学生正确的上下台阶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正确引导学生上下台阶的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对台阶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台阶的场景,让学生想想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如何上下台阶的。

(2)展示:教师带领学生走到校园附近的楼梯口,观察并触摸台阶,引导学生对台阶进行感知和观察。

(3)讲述: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台阶的概念和使用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台阶的作用和意义。

(4)示范:教师站在台阶上,展示正确的上下台阶方法和技巧,并在示范中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5)引导实践:学生分小组,依次上下台阶,班级同学互相观摩、指导以及互相监督。

(6)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总结台阶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观察结果。

(7)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当地的台阶,了解并写出自己上下台阶所需注意的事项。

2.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和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对台阶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台阶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观摩、指导以及互相监督,共同完成上下台阶的任务。

四、教具准备:1. 图片、实物:用于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台阶场景。

2. 教学实录:台阶场景、上下台阶的示范录像。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互动、听说练习以及小组实践情况,判断学生是否理解台阶的概念、掌握上下台阶的方法和技巧。

公开课《台阶》教案设计

公开课《台阶》教案设计
民族差异
各民族对于台阶的认知也存在差异。有的民族可能将台阶视为神圣的象征,有 的则可能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现代社会中台阶的象征意义变迁
实用功能的强化
在现代社会中,台阶的实用功能得到了强化。它更多地被 看作是连接不同空间、方便人们行走的建筑元素。
象征意义的淡化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台阶的象征意义逐渐淡化 。它不再像古代那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教师点评与总结,提升写作水平
教师点评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
意见。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次写作训练的成果和 不足,引导学生反思并改进自己
的写作方法。
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类似主题的写作题目和 素材,鼓励学生进行拓展练习,
巩固并提升写作水平。
06
课程总结与延伸阅读推荐
回顾本次公开课重点内容
02
作者李森祥,是一位著名的当代 作家,其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 和朴实无华的文风而著称。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 说的基本要素和阅读方法,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以乡村为背景,通过讲述家族故事,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
性。
路遥《平凡的世界》
03
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
刻画社会各阶层普通人形象。
鼓励学生持续关注文学创作,培养阅读兴趣
01
推荐订阅文学期刊、关 注文学公众号等,了解 最新文学动态和作品。
02
参加线下读书会、文学 沙龙等活动,与他人交 流阅读心得和感受。

《台阶》的教案设计

《台阶》的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台阶》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独特见解,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2)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教育: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台阶》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共享学习成果。

4. 情感体验:(10分钟)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台阶》的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形象。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农村生活的看法。

六、教学反思(1课时)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

七、课堂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课文台阶的教案(优秀10篇)

课文台阶的教案(优秀10篇)

课文台阶的教案(优秀10篇)篇一:课文《台阶》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3、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4、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习了《背影》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在困顿中前行的父亲对儿女那深沉的爱。

今天,我们再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感受父亲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我相信今天的学习,你一些定会对自己的父亲又有新的认识。

让我们一同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

(二)检查预习效果,感知人物形象。

本文属自读课文,相信预习后会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们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就结合课文,体会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的。

1、“台阶”在文章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

但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台阶吗?明确:为了表现父亲。

所以台阶只是观察和表现父亲的一种独特的视角。

2、文中我家的台阶是什么样的呢?父亲对台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明确:三级青石板台阶(板书)认为台阶低。

3、台阶低,走起路来多方便啊,父亲为什么还要造高台阶呢?(试用原文回答)明确:“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高。

”4、这句话也就是告诉我们台阶低,在村里没有什么?(地位)在村里抬不起头来,不受人尊重,这也就让我们明白了父亲为什么总说台阶低了。

他实际上是对什么的需要啊?明确:尊严。

(让学生体会一下父亲的精神世界,感受父亲形象。

)5、这表现出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明确:自尊、有上进心、有志气、有理想。

《台阶》优质课教案

《台阶》优质课教案

《台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台阶”的形状和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探索新的方式来使用“台阶”。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台阶”的形状和用途。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新的使用方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教学材料:包括图片、模型等生动的示范物品。

2.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5分钟)教师拿出一张台阶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回答“台阶”。

Step 2:观察与描述 (10分钟)教师将一种质地较轻的台阶模型放在桌子上,鼓励学生用手触摸、看和感受台阶。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台阶的形状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这个台阶是什么形状的?- 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它的表面是什么材质?- 它有什么用途?学生可以依次回答这些问题,并互相交流和讨论。

Step 3:展示与理解 (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台阶模型,如圆形台阶、直线台阶、斜面台阶等。

请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台阶的形状和用途。

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讨论:- 当你看到圆形台阶时,想到有什么用途?- 直线台阶一般用在哪些场合?- 斜面台阶有什么特殊的用途?学生可以分组讨论,然后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Step 4:创造与应用 (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如积木、纸板等,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尝试设计新的台阶形状和用途。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如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如果你要建造一个圆柱形的台阶,你会怎样设计?- 你能设计一个可以变形的台阶吗?它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台阶除了用于上下楼梯之外,还能用在哪些场景?学生进行创造和设计,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台阶的概念,并能够描述台阶的特征和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锻炼其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台阶的概念,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写的能力,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台阶。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图片。

2.准备一些实物台阶,如小木块或纸板等。

3.备有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展示一张台阶的图片,向学生引入话题,并询问:“大家见过这个东西吗?你们能描述一下这是什么吗?”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答。

2.以“意大利的斜塔”、“古代文化遗址”等为例,让学生明白台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步骤二:新知呈现(15分钟)1.给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台阶图片,如直梯、弯梯、螺旋梯等,让学生观察台阶的形状和组成结构。

2.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台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有台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台阶可以方便我们的行走和攀升。

3.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台阶的特征,并用几个简单的句子写出台阶的作用。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20分钟)1.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身边的台阶,或带学生到校园内寻找台阶。

2.让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木块或纸板搭建一些简单的台阶,体验搭建过程,锻炼动手能力。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讨论,以“台阶是如何起到传声的作用?”为题展开讨论。

4.学生进行个人练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台阶,并写出理由。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习等形式,向全班呈现自己的观点。

2.放松一下氛围,让学生回答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你有没有在梯级上摔倒的经历?”3.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并鼓励学生对台阶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台阶的概念和特征,培养了其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

《台阶》教案有关《台阶》教案范文(精选5篇)《台阶》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复述法和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这个家是你避风的港湾,是你生活的根。

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我们的家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我想都与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了你美好的回忆。

那下面哪位同学能够打开你的心扉给我们讲讲你的家的故事呢?二、展示课标及基础训练1.在大屏幕展示本课课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检查生字词。

(多媒体投放)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1.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快速自读课文(1)父亲为什么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子?(2)父亲是怎么造成的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的?(3)新屋子造好了父亲发生怎么的变化?2.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以上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1.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就文中内容提出问题。

2.学生将提出的问题拿到班级同学中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

3.教师就同学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进行指导总结。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时解决。

)五、合作研讨,把握父亲形象小组研讨,后把结果在全班交流。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深入品读,体会写法同学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节。

《台阶》教学设计两课时

《台阶》教学设计两课时

《台阶》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台阶的概念,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台阶;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台阶相关的问题;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可以采用儿歌或者游戏的方式引入,比如唱唱《走路上台阶》,或者玩一下“数字接龙”游戏,让学生体验台阶的存在和数数的过程。

2.探究:教师放一些小方块或小木块在地上,组成不同形状的台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台阶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台阶的共同特点。

3.归纳:让学生讨论各种台阶的样子和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出台阶的定义:台阶是有固定高度和固定宽度的物体,是呈阶梯状排列的一组块体。

4.练习: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每组学生设计并组建不同的台阶,要求台阶的高度和宽度都是相同的。

5.展示与总结:请每组学生选择一种台阶展示,让其他学生评论他们的台阶设计,总结台阶的特点。

第二课时:1.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台阶的定义和特点。

2.进一步探究: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一下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台阶,比如楼梯、山路等,让学生分析不同台阶的特点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

3.活动设计: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设计并制作一条能够连接两个高度不同的平台的台阶。

每个小组需要讨论并确定台阶的高度和宽度,然后使用绳子、纸板等材料制作台阶。

要求台阶设计合理且能够承受人的重量。

4.实践与检验: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展示他们的台阶设计,并邀请其他同学试用和评价。

检验每个台阶是否能够达到连接不同高度平台的目的,并能够稳定地承受人的重量。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们设计的台阶有什么特点?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设计台阶时有哪些因素需要考虑?不同的台阶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吗?三、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与参与程度;2.评价学生在设计和制作台阶时的合作与创新能力;3.评价学生在展示和检验中的表现与台阶的稳定性。

四、教学资源准备:1.小方块或小木块;2.绳子、纸板等制作台阶的材料;3.黑板、彩笔等教学用具。

《台阶》教学教案

《台阶》教学教案

《台阶》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培养关爱农民的情感。

(2)领悟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解读课文,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关注。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李森祥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关注,培养关爱农民的情感。

(2)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台阶》,整理笔记,巩固所学内容。

2. 结合个人经历,写一篇关于“坚持与梦想”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台阶教案12篇

台阶教案12篇

台阶教案12篇台阶教案台阶教案(一):《台阶》教案一、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2、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

3、抓住全文线索,学习如何选材。

二、策略和方法: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

(析读法、讨论法三、教学难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好处。

四、课前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学生: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了解课文资料。

五、教学过程简介作者,明确学习目标。

李森祥(1956一:衢州人。

作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小学老师》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深深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看到了在困顿中前行的身影,在我们的眼中,父亲是含蓄的、坚韧的,默默承担家庭的重任,压弯了腰板……这天我们学习一篇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让我们一齐来感受一下这位父亲。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1.速读课文,简略概述故事资料(提示:谁干什么)2.提示思考:a、父亲是如何造起一间有台阶的新屋b、父亲为何要造一间有台阶的房子c、新屋造好后,父亲变得怎样了3、学生表述:本文讲述的是一个……的故事。

(三)研读赏析,领悟人物形象1.再读课文,看看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父亲,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分析一下。

学生细读、思考、交流。

2.提示思考:a、造屋原因的关键一句话是什么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眼)。

(分析本句,感知父亲形象。

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b、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c、从那些细节中我们能够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d、品味下列语句,谈出你的感受:①“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教案设计

《台阶》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能够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亲人的热爱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勤劳朴实的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台阶》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3)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氛围,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2)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台阶》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感觉和体验。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1)检查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作业布置:(2)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五、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总结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不足之处。

2.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平凡中的伟大——初中语文12《台阶》任务驱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平凡中的伟大——初中语文12《台阶》任务驱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平凡中的伟大——初中语文12《台阶》任务驱动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平凡中的伟大——《台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梳理小说的情节,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2. 通过研读文段,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3. 理解中国这一辈“农民式父亲"的意义,拉近与父辈、祖辈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通过研读文段,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理解中国这一辈“农民式父亲”的意义,拉近与父辈、祖辈的距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20世纪80年代初, 罗中立以一幅《父亲》震惊中国画坛, 该作品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 是“中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请你来欣赏一下这幅作品,你从中看出了什么?预设:古铜色的皮肤,脸上皱纹深且多,手指甲黑,拿着一碗浑浊的东西准备喝,头上包着头巾,是一个农民。

(二)任务一:小人物,小心愿1. 这篇文章也写的是一个农民,请你快读课文,找找他一辈子最大的心愿。

预设:修建一座有高台阶的新屋2. 请以文中出现频率次数最高的两个关键词造句,梳理文中的情节,并找出对应的段落。

预设:出现频率次数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一是“父亲”,二是“台阶”。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父亲想修有高台阶的新屋(1-9段)发展: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屋做准备(10-16段)高潮:父亲修建有高台阶的新屋(17-25段)结局:建成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却老了(26-32段)3.从梳理的情节内容来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台阶(明线)(三)任务二:小人物,大毅力1.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房子?请用原文回答。

预设:(第1段)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第8段)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第9段)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教案(超优秀教案)

《台阶》教案(超优秀教案)

惯了的背”有什么含义呢?(表面是指被长年累月的艰辛生活所压迫,再也直不起腰;是说父亲经济地位不高,也没有社会地位,正如文中所言“从来没有人说过他有地位,他也从没有觉得自己有地位”注意“从没有”这三个字。

说明仿佛这没有地位就是应该的,所以他逆来顺受,屈服接纳于命运,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他的谦卑的心,终究负担不起挺直的身躯。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段文字,要读出那种不知所措和尴尬来。

试一试。

2、【过渡】但即使是卑微如农民,也有被尊重的需要,也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老实忠厚的父亲通过什么方式来提高社会地位呢?(生回答:盖高台阶)——为什么盖高台阶?——(生回答:台阶高,地位就高)【板书3:虚线、地位高】台阶终于修好了,父亲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吗?——(没有)——父亲的地位并没有因为修筑了一个九层的高台阶而有所提高,反而有了诸多的不适应。

3、你能从文章中找到表现父亲新台阶建好后父亲的“不适应”吗?在回答的时候,尽量说出以前是怎样的,而新台阶修好后是怎样的。

(生思考,回答)明确:①磕烟灰(回忆前文中关于磕烟灰的描写——“把烟灰对着青石板嘎嘎的敲一敲,然后就匆忙的下田去了。

”而现在呢?父亲“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于是,憋住了不磕。

)②坐台阶——26段(打招呼回答错问题;再次坐的时候便坐的低一级,再低一级,再低一级,直到坐在门槛上,)③挑水闪了腰——(“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的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的时候,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越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抬后脚。

”)④不坐台阶,不聊天,即使出去了,回来也是若有所失的样子。

【踏上台阶,体味父亲】1、教师【过渡】:新台阶建成了,父亲为之奋斗一生的台阶梦实现了,却没有给他带来预期的荣耀和内心的愉悦,他以为修筑了高台阶,就会获得地位,事实也并非如此,反而让他原来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多了那么多的不自在,不适应,为什么会这样?父亲似乎求索不到合理的答案,他的痛苦、悲凉、没来由的暴怒、深深的失落、只能交织成。

《台阶》教案7篇(台阶详细教案)

《台阶》教案7篇(台阶详细教案)

《台阶》教案7篇(台阶详细教案) 下面是分享的《台阶》教案7篇(台阶详细教案),供大家参阅。

《台阶》教案1课型:新授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重点难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导引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

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

(朗读文章。

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

无论人、事物。

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二、整体感知。

1、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麽?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

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

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麽?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

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这个问题,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

那麽父亲是怎样庆贺的?(放了四颗大鞭炮)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

找出来,看看他有什麽特色?(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

《台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台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篇
六、欣赏歌曲《我的老父亲》
画面中有父亲的许多形象,联系生活,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时刻?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日记:《父亲》
《台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3、德育目标:学习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父亲性格的核心
教材内容分析:
《台阶》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叙事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Hale Waihona Puke 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_彩。
(6)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_彩。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共3篇《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1《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认为,文学是语文课程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内容。

而《台阶》作为一篇经典散文,不仅是当代文化命脉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引导学生走向独立思考和人生成长的一座桥梁。

因此,在我所教学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我也将《台阶》作为一篇例外教材,在公开课中与同学们分享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台阶》散文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学风格等。

2.理解《台阶》中涉及到的修养、情感、人生哲学等内容。

3.掌握重要词汇和长难句的理解方法和应用技巧。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散文理解和分析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人生喜悦和痛苦的本质,思考成长、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3.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其对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感的追求。

2.借助《台阶》这篇课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教学中,我采用阅读分析与创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分为三大环节。

1.了解《台阶》散文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首先,我会简要介绍《台阶》的作者何光远的人生和创作背景,并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图片。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文学史课程的学习,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背景,及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理解《台阶》中情感的来源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深入探究《台阶》散文的主题和文学风格以三大主题:欢乐、痛苦、成长,我会带领同学们探究《台阶》中涉及的人生哲学和写作技巧。

在阅读中,我将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词汇的应用、句式的变化和修辞手法的描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散文的写作风格和文学技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情感交流针对学生实际需求,我将设计一些书写策略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思和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台阶”的内涵。

2、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3、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
品读细节描写,感受小说中“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置疑问答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8:50 8:52)
(播放背景音乐,筷子兄弟的《父亲》)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板书:《台阶》李森祥
(之前已经安排大家标注了段叙,阅读了几遍课文,)
二、说故事(8:52--8:58)
1、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第一人称简单地讲述这个故事。

(8:52 8:56)
提示:人+事(起因+经过+结果)
明确: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渴望建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这个目标,他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一砖一瓦的准备,终于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落成了,而父亲也老了。

追问:由故事简述,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台阶低——准备建高台阶——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
文章的每一步都是围绕台阶展开的,由此可见台阶是本文的行文线索。

追问:为什么父亲想拥有高台阶的新屋?(8:56 8:58)
明确:①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②按家乡风俗的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师点拨:我们家的台阶低,所以父亲渴望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希望通过台阶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村民的尊重。

所以获得尊重是父亲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句话也是本文的文眼。

三、品形象(自主合作,品读结合)(8:58--9:24)
为了赢得尊重,经过艰苦的劳动,长期的准备,一座凝聚着父亲心血的高台阶终于建成了,然而父亲也老了。

父亲的一生是艰辛的,父亲的形象也是鲜明而深刻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请按照写作顺序勾画出文中对父亲进行细节描写父亲的语句,思考这些文字刻画出父亲怎样的精神品质和内心情感?(8:58-8:59)
在阅读课文之前,我们下来你了解下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

(PPT展示)细节描写知识(8:59-9:01)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之处的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细而不微,如同荷叶上的露珠,使整个荷塘闪耀着珍珠般的光彩。

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表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使人物形象更更富生动。

(从文章段,句话,我看到一个的父亲。


明确:父亲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1、好强
①第一段,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身强力壮(板书),能干
②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

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

(好强)
2、艰辛
第5段,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第5段,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第15段,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第19段,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

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

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3、不甘人后,执着追求
第6,7段,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第9段,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第10段,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

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第13段,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4、吃苦耐劳
第11段,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第15段,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

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5、谦卑=谦虚+卑微、质朴
第21段,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

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6、倔强,不服老
第22段,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

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

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第28段,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

父亲的心情
1、惬意
第3段,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惬意(板书)
第5段,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

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

2、羡慕向往
第13段,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第17段,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

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

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

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

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3、珍惜爱护喜悦
第24段,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

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

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

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

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

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4、失落
第26段,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迫不及待)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

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

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

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

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第27段,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

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

第29段,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第30段,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第31段,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通过大家的品析,我们看出,文中的父亲是一位吃苦耐劳、倔强能干、不甘人后、执着追求,谦卑质朴的农民父亲。

四、悟《台阶》()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农民父亲,却到老都没有实现受人尊重的愿望,只能坐在门槛上黯然失落。

你是如何看待他的理想和追求的?你认为是什么让他的追梦之旅变得这么艰难的?(思考讨论)
明确:落后而又根深蒂固的地域文化心理摧残了他的身心,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让他的人生变得艰难凄苦。

但愿文中父亲悲苦的命运,已经成为过去,不会在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再出现。

五、写“父亲”()
回顾这篇文章,作者李森祥用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刻画了一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民父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大山深处的人们,改变现状的渴望,
追求理想的执着,改变命运的艰辛。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视频,模仿作者用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来对视频中的父亲进行细致的描写刻画。

六、板书:(课件)
台阶低——准备建高台阶——高台阶建成地域文化心理摧残了他的身心
身强体壮————多年艰辛————年老体衰
惬意、舒服———————尴尬,若有所失生产力落后让他的人生变得艰难
赞美——————————————————同情和怜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