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宋元时期的天文学与数学
宋代的天文学研究
宋代的天文学研究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科技发展尤为突出。
其中,在天文学领域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
宋代天文学家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还创造出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方法,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天文学研究,对推动数学、物理学和航海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代对天文学研究的重视宋代是历史上天文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这是因为宋代时期,人们对天文学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这个时代,天文学被视为是一项尤为重要的技能,与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密切相关。
由于农业生产、军事策略以及航海航空等实际需求,天文学的研究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宋代的天文学家们在推进天文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代天文学的实践宋代的天文学家们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在天文学实践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他们通过精细的观测实践,确定了太阳、月亮和五行星的运动周期和日、月食的规律,并将他们的观测体系称之为“天文之道”。
其次,他们还发明了天界仪和地板仪等精密的研究工具。
天界仪的制作需要精确计算物体的角度和位置,因此,在制作这些工具的过程中,宋代天文学家得以提高他们的数学、物理和工程学技能。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推进了天文学的研究,还促进了很多相关学科的发展。
宋代天文理论的创新宋代的天文学家们在天文学理论方面的创新大大地改进了旧有的理论,并创制了一些新的理论来解释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对天体运动进行了更加细致入微的研究,如水星、金星、玉兔、仙女等。
他们还开发了相对论、地球形状、星座、恒星距离等诸多理论,今天我们还在使用。
总体而言,宋代的天文学家们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他们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也使得中国的天文学成为全球性的文化遗产之一,继续影响着世界。
唐宋元明时期的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
唐宋元明时期的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唐宋元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朝代,这一时期的科学发展与技术创新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涵盖了诸多领域的突破与进步,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资源。
一、数学与天文学在唐宋元明时期,中国的数学和天文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的数学家李冶发明了数学中的三线求焦法,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创立了数学中的“大衍求一”法,明代的数学家朱载堉提出了“夹子数”和“会头数”等概念。
这些独特的创新成果大大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同时,唐宋元明时期的天文学也是十分繁荣的。
唐代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了恒星名称和星座图,宋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改进了新星计算方法,明代的天文学家田明和徐光启发明了差分法,这些成果为天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医学与药学唐宋元明时期的医学和药学也是十分发达的领域。
唐代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千金要方》一书,宋代的名医华佗则提出了“伤寒论”等一系列医学名著,其对中医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同时,唐宋元明时期的药学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的著名药学家苏思道编写了《本草纲目》一书,成为了中国药学史上的里程碑,而明代的李时中也发明了“清火丸”等药物,成为中国药学史上的重要进展。
三、农业与手工业唐宋元明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领域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对于当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代的农学家李德裕和宋代的农学家吕申等人都在农业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明代也出现了许多工艺大师,如筐席编织名家王济和葛长庚等人,他们的成果对于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造纸术与印刷术唐宋元明时期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也是中国文明史上的又一伟大突破。
唐代的纸张制造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代的造纸业在规模和技术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同时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法和木刻印刷法,这对于书籍传播、文献保护和文学发展都有极大作用。
而明代的印刷业更是在规模和技术上得到了巨大发展,如“洪武正蒙字书”就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印刷品之一。
宋元时期数学成就
宋元时期数学成就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数学基础到应用数学,中国数学家们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一、宋元时期数学基础的发展在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数学基础的发展上来看,这一时期的数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宋元时期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由著名数学家张丘建编写,书中涉及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内容,其中涉及的数学概念及技术,堪称历史上最早的数学综合性教材。
2.《张丘建算经》《张丘建算经》是一部关于数学的著作,其中涉及了算术、代数、几何等内容,其中记载了许多实用的算术方法,被誉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经典之作。
3.数学分析宋元时期的数学还涉及数学分析,著名数学家刘徽等人提出了众多数学分析方法,从而为数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天文学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们还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著名天文学家苏轼等人提出了许多新的天文学理论,从而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宋元时期应用数学的发展在宋元时期,应用数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
1.水利工程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们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著名数学家刘徽等人提出了多种水利工程的计算方法,为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军事宋元时期,中国军事数学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著名数学家魏征等人创立了军事数学,提出了多种军事数学理论,为军事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统计学宋元时期,中国统计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著名数学家程颢等人提出了统计学的理论,从而为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总结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家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数学基础到应用数学,中国数学家们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科学发展数学天文学与地理学的进步
宋代科学发展数学天文学与地理学的进步宋代科学发展:数学、天文学与地理学的进步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突破。
本文将重点介绍宋代科学在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一、数学的进步宋代数学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宋代数学以算术和数学著作为主要内容,其中最著名的是《数书九章》和《张丘建算经》。
《数书九章》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方面的重要著作,歧视到近代数学问题为止,是多种数学概念和方法的系统总结。
《数书九章》不仅包含了算术、代数等基本数学知识,还包括了一些几何学、概率论和数论等内容。
这本书对于宋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本重要的数学著作是《张丘建算经》,作者是宋代数学家张丘建。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算术和代数,并对几何学进行了一定的扩展。
《张丘建算经》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推动宋代数学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数学家还在算术和代数方面做出了许多其他的贡献。
他们对于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的解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定理。
这些成果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对于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天文学的进步宋代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在天文观测和星象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宋代天文学家重视天文观测,他们建立了一批庞大的天文观测设备,如天文台、水平仪等。
他们通过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制订了精确的历法,为农业和社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宋代天文学家还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星象学理论。
他们研究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规律,并提出了一些计算方法和定理。
这些理论对于后来的天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地理学的进步宋代地理学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上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宋代地理学家主要注重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知识的系统整理。
宋代地理学家制作了大量的地图,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明一统志》,它是一部系统全面的全国地理志书。
宋朝的天文学与地理学
宋朝的天文学与地理学宋朝时期,天文学与地理学都属于高度发达的科学领域。
当时的学者们靠着先进的测量技术和数学知识,勾勒出了整个天空的星座,推算出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轨迹,同时也在地图制作和地理勘探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以下将从天文学和地理学两个方面来探究宋朝时期这个伟大的时代。
一、宋朝天文学的发展宋朝时期的天文学家们依靠巨大的天文观测仪器和先进的测量技术,找到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等天体的运动规律,所有这些发现都在当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其中,著名的“宋元之争”就是关于太阳旋转方向和速度的讨论,直到现在这个问题还在天文学领域中发生着争议。
宋朝天文学家望天观测的时候,需要一个高大的天文观测室。
这些观测室一般比较高大,为了保证观测室的平稳,建筑设计考虑了地基的泥沙性质以及建筑的坚固程度。
观测室一角有一个圆形天井,天井上会有一个孔,将这个孔朝天就可以看到星空了。
观测室里面有一些工具,在一些特殊的时期比如夏至期间或者是冬至,天文学家们需要在这个地方看到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记录下这个信息,作为日历、农历、气候预测等方面的数据。
此外,天文学家还会计算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时间和位置,这是对太阳和月亮运动轨迹非常精确的预测,因此获得了广泛认同和赞誉。
二、宋代地理学的发展在地理学领域,宋朝时期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赵汝愚,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地图制作上,手工制作出了各种精确的地图,包括治所、郡州、城镇、山川、水系等地理要素,同时还记录了一些详细的地理信息,如当地生产和流通的商品、当地物产等。
这些地图最初被广泛使用于行政管理和军事用途,后来也被用于交通、旅游、教育等领域。
此外,宋朝的地理学家们也探索了一些新的科学领域,如较早的地理测量和地球形状的研究。
在当时,有些学者认为地球是个球形的,但是仍有许多人认为地球是个扁平的盘子,所以大量的测量工作仍在进行中。
同时,一些地理信息的记录成为当时的重要工作,如河流流量和水位等信息,都被认为是多年来附加副产品的重要部分。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新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新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史上一个发展辉煌的时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技术家和发明家。
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也影响了全球的科技发展。
本文将介绍宋元时期一些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新。
一、农业技术的发展宋代是中国农业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农业技术和发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地水利和农具改进。
宋代开始兴建许多大型水利工程,使田地得到了更加良好的灌溉条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宋代还发明了许多新型农具和农器,如铁制犁铧、水车等,大大提高了农业效率和生产力。
二、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火药和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两个科技成就。
在宋代,火药的配方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同时火药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火药被广泛用于军事、礼仪、医学和生产等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造纸术则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同时也开始传入世界各地。
宋代人发明了木浆造纸技术,使得纸张的生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也推进了商业和文化的繁荣。
三、数学、天文学和地理学的进展宋代的数学成就在世界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他们不仅推进了几何、代数和计算方法等数学前沿,还成功应用数学解决了重要的实际问题。
宋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也成为了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的研究热点。
一些天文家和地理家设计和制作了复杂精密的仪器,推进了天文和地理知识的发展,如司马光、郭守敬等。
四、医学和药物学的发展宋代的医学和药物学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的医学家积极开展医学研究,打破了以往只是照本宣科的局面,进一步推进了医学发展。
宋代也大量发明了各种药物,如石灰合成药、硫磺消毒剂等,有效地控制了很多疾病的传播和扩大。
总之,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与发明创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小到田间地头的农业技术,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军事实力,都受益于这些世界一流的科技成就。
我们应该更深地了解和尊重这段科技史的贡献,同时也应该在今天的科技发展上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
北宋时期天文学的发展与成就
北宋时期天文学的发展与成就北宋时期,天文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那个时代,不仅有一批才华出众的学者德才兼备,也有一位贤明的皇帝李世民,他们共同推动并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北宋时期的天文学之家刘知几开始,探讨那个时代天文学的发展和成就。
一、刘知几刘知几是北宋开宝年间的一位科学家,活跃于太原府。
他早年在太原顺利科举,后来在担任过太原市知事的期间,开始致力于研究天文学,并撰写了一部《仪象图注》,系统地总结了“九宫八卦”和“汉官星占”等早期的天文学术。
刘知几所著《仪象图注》在宋代曾广泛传播,对中国天文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李世民的推动作为一位皇帝,李世民不仅继承了前朝宋真宗对天文学的关注和投资,更重要的是,他对科学研究的尊重和推动促进了天文学在北宋时期的大力发展。
在李世民的期间,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天象观测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天文学家们对天象观测的精准度和成功率。
同时,李世民还采用了一种很有意义的政策措施,奖励那些具有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的天文学家,这极大的刺激了天文学家们创新的探究精神。
三、天文学的成就在北宋时期,天文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丰硕。
刘知几早期的研究对于天文学在北宋时期的发展起到了先导性作用。
在他之后,北宋有许多天文学家也为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叫欧阳修的科学家,他提出“三纪定辨”的概念,并在《新五历》中的提出了对土星运动的精确计算,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研究进程。
此外,北宋还出现过其他的一些天文学家,他们在刘知几和欧阳修的基础之上,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果和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如朱载垣、李纲、郭守敬等天文学家,他们对天文学中的许多问题展开了探究和研究,使得天文学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总之,在北宋时期,天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成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文学家们的科学创新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以及那个时代对科学研究的重视和推崇,对于中国科学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唐宋之后的第三个“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以下是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主要方面:1.科学技术:宋元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创新。
例如,农业方面的发明包括水稻的特种栽培和种植技术的改进,以及湖泊和河流的治理技术。
工程方面的发明包括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特别是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和江河的控制。
在冶金方面,宋代出现了高炉和风铸等新技术。
宋代还发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天文学著作《梦溪笔谈》,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观测和测量。
此外,宋代还设计了许多机械装置,如钟表、指南针和火药等。
2.文学艺术: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繁荣的时期。
在文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文学家,如苏轼、欧阳修、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涉及到诗、词、曲和散文等不同的文体。
在艺术方面,宋代继承了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传统,发展了细腻的写实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著名的宋代画家有李唐、郭熙、梁楷等。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木刻和活字印刷技术,推动了书籍和文化的传播。
3.医学和药物:宋元时期在医学和药物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宋代的医学家在诊断、治疗和药物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
著名的医学家如华佗和孙思邈在性质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发表了许多关于中草药的研究。
宋代还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药物制备和配方体系,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药房和药店。
此外,宋代还在防疫和卫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改善了人们的健康状况。
4.数学和天文学:宋元时期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进展。
宋代的数学家研究了许多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数轮、分数、无限和无穷大。
宋代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算术方法,称为算术。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和货币交易中。
在天文学方面,宋代的天文学家制作了许多天文仪器,并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记录。
他们还发表了一些重要的天文曲线和表的著作,如《应天实验院仪观象备考》和《东方青园奥秘》。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宋代的科学和文学成就
宋代的科学和文学成就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科技和文艺成就丰富多彩,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宋代的科学和文学成就,并且尝试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图景。
一、科学成就宋代是中国科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许多知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出现,他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数学宋代的数学是当时全球最为先进的。
孔颖达、秦九韶、李冶、杨辉等数学家在算学方面均有杰出贡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秦九韶,他发明了中国古代最先进的计算工具——九章算术,将传统的计算方法与察己之法、天元术等新思想相结合,使得算学的理论与实践有了革命性的变革,并对后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医学宋代的医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
著名的《续刊汉金匮要略图经》成书于北宋时期,是唐黄帝内经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部不可忽略的文献。
同时,宋代也形成了多种医学派别,例如以朱震亨为代表的理学派别、追随《伤寒论》的伤寒论派别。
3. 天文学宋代的天文学也是全世界最为领先的。
著名的官方天文学家郭守敬瞪视了几十年的天象,通过对历史严谨、取证精密的方法观察,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他的著作《大明历》是世界上最早编写的精密日历之一,对于中国的天文学和历法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文学成就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时期之一。
在宋代,文学的种类繁多,流派纷呈,其中诗歌、散文、小说等成为代表性的文学体裁。
1. 诗歌宋代诗歌的特点是艺术风格清新淡远,注重形象的写真和情境的抒发。
著名的文学家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均擅长写作诗歌,并且各具特色。
苏轼以清新、豁达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构思巧妙、文采斐然,被誉为古代文学的一朵奇葩;辛弃疾则注重写实,他的诗歌明快流畅,富有强烈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歌则偏重于抒情,她的诗句流畅如水,境界虽然跨越数百年,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天文学是人类长期以来一门重要的科学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也不断增强。
而中国是天文学发展历程中最为悠久、重要的一个地区,自公元前4世纪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天文学的实践和研究。
本文将围绕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展开论述。
一、古代中国天文学的起源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当时中国诸侯国多年战争不断,人民生活贫困,为了繁荣发展国家,各国开展了天文研究。
这个时期,比较突出的是韩国天文学家韩非的《天文》一书,主要讲述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和天文需要的一些知识。
同时,中国史籍中也记录了许多天文学的课题,如《周礼》、《尚书》、《易经》等。
《周礼》中有“天时地利人和”、“天不言而信,有应而出”等谚语,表现了古人对于天文学的反思,这些不仅为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启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在战国时期,天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开展,主要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
战国时期中国天文学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月亮、太阳以及五星宿等。
月亮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当时的中国天文学家开始运用双角规、差式计算等方法,研究月亮的正常运行规律。
同时,月亮的阴晴圆缺、月食、日食等现象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太阳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当时观测寿星在中午时分的方向与太阳的高度变化,研究太阳运行的规律。
同时也开始对太阳日食、年食等现象进行观测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五星宿是指中国古代观测到的天空中的五颗亮星。
当时的中国天文学家以观测五星宿的位置和方向,推算出星辰运行周期的方法研究星辰的运行规律,并且运用五星宿来纪年。
至此,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开始初步形成体系。
三、汉朝天文学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天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古代中国天文学在这个时期经历了突破性的进展,汉代天文学家刘徽的著作《九章算术》对古代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九章算术》主要涉及天文数学、地理测量和日、月、星的预测等方面内容,是古代中国数学和天文学的学术巅峰之一。
先秦至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先秦至宋元时期数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从最早的先秦时期开始,中国数学的发展一直是令人瞩目的。
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数学家着眼于对天文学、计算技术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其中,李冰(约前250年)具有重要作用,他写了《算经》,
这本书记录了他有关几何、数理逻辑、代数学等若干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数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为更新的数学研究建立了基础。
随后,隋朝时,中国数学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学者们开始进行代数学和分数的研究,秦九韶(约公元590年)出版的《九章算术》,
是研究分数的经典著作,它将单位分式(比如:1/2)的研究展示出来,开启了分数的研究浪潮,为后世的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元时期,中国数学又出现新的突破,比如,《天恒算经》(由司马相如创作,宋朝)记载了中国古代数学家司马相如关于“小易除夕”(一种乘法算术)的研究成果,这一概念为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若干种数学运算方式都可以被更精确地研究起来。
同时,宋朝时,郭守敬出具了《东观太乙算经》,这书中提出了“实数”的概念,被
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重要突破。
以上所列的古代数学研究成果,不仅奠定了中国数学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世的西方数学研究提供了模板和参考。
近代以来,中国数学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中国近代科学大师徐光启所作出的贡献,对中国现代数学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先秦至宋元时期的发展历程,从带有科技基础的先秦时期,数学理论以及其应用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科学,而
到宋元时期,该科学又发生了重大的突破,各种数学运算方式可以被更精确地研究,从而为后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数学是一个发展迅速、有着重要意义的数学体系。
第4讲,宋元数学
1095年他在隐居地润州去世,归葬钱塘,终年65 岁。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的存在, 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提出一种全新的纯阴历《十二气历》,这种 历法简单明了,便于指导农事。
+ 30000 + 90000 + 270000 + 810000 10000 + 30000 + 90000 + 270000 -526336
+ 30000 + 180000 + 810000
10000 + 60000 + 270000 + 1080000
+ 30000 + 270000
10000 + 90000 + 540000
为了纪念沈括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2027命 名为“沈括小行星”。
在光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凹面镜成象的实验。
在声学方面,沈括进行了声音共振实验。
数学方面,首创隙积术和会圆术。
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 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 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 正确的求和公式。
特別時刻?甲子年甲子日夜半?太阳经过远地点太阳经过远地点?日月五星会聚冬至点?太阳经过黄白道降交点?上元积年nn?甲子年?甲子日?11月初一夜半?太阳经过冬至点远地点?远地点?黃白道交点nnr0mod60tnnr1mod60tnnr2modbdatnnr3mods?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会聚冬至点tnnr7modp2tnnr8modp3tnnr9modp4tnnr10modp5tnnr6modp1tnnr4modatnnr5modj永乐大典所载贾宪三角贾宪三角与增乘开方?xan展开的各项系数?左右斜线上的数字1分别称为积数和隅算?两行斜线数字中藏的数字?两行斜线数字中藏的数字称为廉?以廉乘商方命实而除之用增乘开方法解方程
宋代天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宋代天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代里,天文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宋代天文学成就深深地影响着后来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天文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时期。
一、宋代天文学的背景宋朝创立之初,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天文学并没有得到重视。
然而,随后的几十年间,随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繁荣,天文学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宋徽宗即位后,他十分重视天文学,并任命了一批杰出的天文学家来指导国家天文学的研究和应用。
二、宋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1. 宋代同步测定天球仪宋代的同步测定天球仪是世界上第一台高精度天球仪,它突破了以往仅适用于天堂观测的局面,可以用于地面观测。
自此,天文学家们就开始更深入地研究宇宙的结构和变化规律了。
2. 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陀螺仪宋代的天文学家首次发明了陀螺仪,它是一种测定方向和位置的工具,不仅可以用于天文观测,还可以用于导航等领域。
3. 发现行星的周期律和发掘星象的规律宋代天文学家通过长期的观测和计算,发现了行星的周期规律,以及黄道十二宫、星官等星象规律,对古代天文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推动。
4. 编写天文历法和地理全书宋代天文学家还编写了一系列天文历法和地理全书,包括《太初历》、《大明历》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三、宋代天文学成就的影响宋代天文学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宋代天文学家的工作成果为后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先驱。
同时,他们提出的许多理论和方法,成为后世天文学发展的重要指南。
而且,很多现代科技,如一些军事和导航技术,都离不开天文学家研究成果的应用。
总之,宋代天文学成就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智慧和科技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中国天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时期之一。
中国宋元时期的天文学与数学
中国宋元时期的天文学与数学天文学宋朝历法一共改了十九次,是我国历史上历法改革频繁的一个朝代。
历法的不断改革,反映了天文学研究的活泼。
宋朝天文学的开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北宋初到神宗前,历法以崇天历为代表,主要成就是超新星的观测;神宗朝到北宋末,历法以纪元历为代表,主要成就是水运仪象台的制造;南宋时代以编撰统天历为著名。
北宋初,用后周王朴的钦天历。
钦天历在天体运动的计算中提出了等加速运动的公式,是准确的。
仁宗朝用崇天历前后达四十年。
著名的天文学家楚衍参与崇天历的编撰。
在司天监任职四十多年的天文学家惟德,在他的著述中曾一再介绍崇天历。
崇天历的天文数据较接近天文实际。
至和元年〔一〇五四年〕四月朔有一次日全食。
当时在汴京观测这次日食是"日食既,至申乃见,食九分之余〞。
用崇天历推算食甚时间在申正一刻二十分,食分为九分半弱,与观测所得几乎一样。
北宋又有纪元历,是天文学家舜辅等所编撰,它的求赤道坐标变换为黄道坐标的计算方法比较简易。
纪元历中还引进了四次方程式的算法。
它的各项天文数据多为金大明历和元授时历所采用。
北宋括提出了十二气历的编制方法,虽没有实行,但在历法史上无疑是一项卓越的成就。
北宋的天象观测很有成绩。
对天空三十一大区〔即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恒星位置的观测共进展了六次。
大中祥符、景祐、皇祐、元丰、绍圣和崇宁年间各进展过一次。
元丰时的观测被画成星图,见于颂的"新仪象法要"和黄裳的天文图。
一二四七年〔淳祐七年〕黄图在乎江府复刊,即现存的天文图。
崇宁年间观测到的记录,局部载入纪元历,所测二十八宿距度星的平均误差绝对值只有0°.15,已很精细。
南宋石刻"天文图"北宋有两次超新星的观测,一次是一〇〇六年〔景德三年〕,一次是一〇五四年〔至和元年〕。
前者是在司天监观测到的,在骑官星西,相当今天蝎宫星座,形状如同半个月亮,四周有光芒,亮度可以鉴别物体。
宋朝的科学与数学天文学与数学发展
宋朝的科学与数学天文学与数学发展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科学与数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宋朝,科学与数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与数学家,为中国科技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科学发展1. 科技活动的繁荣宋朝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时期,社会上有着较为宽松的氛围,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 科学院的建立为了推动科技进步,宋朝建立了科学院,成为聚集科学家、学者的重要场所。
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与积累。
3. 科学家与研究成果在宋朝,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不仅钻研学术,还致力于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例如,司马光致力于历法的研究,通过观测天象,制定了新的历法,为农业生产、社会生活提供了便利。
此外,宋慈也在草木学、药学等领域有着重要贡献,他整理了许多草药的知识,并编纂了《本草纲目》,成为后世研究草药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数学发展1. 数学体系的完善宋朝是隋唐以后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数学理论逐渐完善。
宋朝数学家通过对古代数学著作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数学体系。
2. 数学家的成就在宋朝,有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对代数学、几何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术》中总结了中国古代算术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杨辉三角”的概念;李冶是宋朝数学中的重要人物,他在代数学的发展上起到了推动作用,提出并解决了许多代数方程,对后世的代数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3. 数学教育的普及在宋朝,数学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不再局限于皇家贵族阶层。
一些学者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写成教材,供人学习,推动了数学知识的普及与传播。
三、天文学发展1. 星象观测的重要性宋朝时期,人们对星象的观测与研究非常重视。
他们通过观测星象,预测天象的变化,以获取各种农业、渔业等与天气相关的信息。
2. 天文学著作的编纂宋朝的天文学家在星象观测的基础上,编写了许多著作,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与总结。
宋代的科学与天文观测
宋代的科学与天文观测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科学与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尤其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天文观测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宋代的科学发展及其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一、科学发展的背景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内,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儒学在宋代得到充分的发扬,科学与儒学相互借鉴、互相促进,形成了特殊的科学思想氛围。
二、科学家与学者的贡献宋代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其中,苏颂便是一位重要的代表,他在天文学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
1. 苏颂的天文学成就苏颂是宋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发明家。
他的天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天文观测和测量方面。
苏颂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精密的天文仪器,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悬浮式天球仪。
他还研究了恒星、日月运行规律等天文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天文观测和测量的方法和理论。
2. 其他科学家和学者除了苏颂,宋代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科学家和学者。
例如李时中是宋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研究了浮力、声学等物理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力学和声学的理论;沈括是宋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梦溪笔谈》中有关地理的论述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朱世杰是一位重要的医学家,他的《本草纲目》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草药学著作之一。
三、天文观测的科学成果宋代的学者们通过天文观测和测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也对后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对恒星和行星运动的认识宋代天文学家通过长期的观测和测量,对恒星和行星的运动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星体运行轨迹和周期的理论,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对日月食的研究宋代的学者们对日月食进行了系统的观测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日月食的理论。
他们通过对日月食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关日月食的规律,为日月食的预测和解释提供了参考。
宋元学案 天文
宋元学案天文
宋元学案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一件重要案例,其中天文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宋元学案中,天文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观点,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学案中的天文学家们对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他们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密切相关,提出了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年的观点。
他们还通过观测和测算,确定了许多恒星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宋元学案中,天文学家们还研究了日食月食的规律和原理,并尝试通过这些现象来推断出天体的大小和距离。
他们还发现了天体的前进和倒退运动规律,提出了“天球一周恒定”的概念。
总的来说,宋元学案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天文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他们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天文学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人类认识宇宙、探索宇宙奥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元朝的天文学
元朝的天文学第一节天文学发展盛况空前在元代,占统治地位的蒙古族的经济、文化虽然都远落后于汉族,但天文学并没有因统治者的更换而衰落,却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并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前代,将中国天文学推向鼎盛时期。
首先,元初制订的《授时历》,在总体水平上大大超过宋代。
历法的基本数据更精密,计算方法有进步,并有一些新的创造。
其次,天文仪器的制造水平有所提高。
宋代浑仪的制造已很精致,元初为制订《授时历》而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却有更多的创新,特别是对浑仪作了革命性的改造。
第三,元代建立两所大型的国家级天文台,各具特色,仪器风格迥然不同,为中国天文学史写下了新的篇章。
第四,继唐代一行之后,元代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不但在全国布有许多天文观测站,而且有的观测站拥有创新的大型仪器。
第五,继宋代大规模的恒星测量之后,元代的恒星观测又取得新成就。
第二节元代天文学发展的社会条件蒙古族有崇敬上天的习俗。
虽然保留原始时期敬畏自然力的遗风,形成不同的宗教信仰,敬奉不同的神祗似乎是共同的特点,但蒙古族的信仰却更集中于天。
《蒙鞑备录》中记有“其俗最敬天地,每事必称天”。
《黑鞑事略》记其风俗“其常谈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无一事不归之天”。
从其日常用语可知,他们认为“天”是长生不死的,是威力无比的,能得到“天”的庇护和支持,就有力量战胜各种困难。
这类语言,甚至常常出现在成吉思汗的诏书中。
如1206 年成吉思汗任命失吉忽秃忽为善上断事官,诏书称:“当[我]被长生天护祐着,使天下百姓入轨就范的时候,你要作我的耳目..任何人不得违背你的话。
”(《元朝秘史》)天可见面不可及,要想知道天是不是“庇护”着自己,就得求助于卜师。
这些卜师充当着为人们消灾祈福的重要角色,从而受到普遍的敬畏。
英国人道森《出使蒙古记》记录了蒙古人“对于预卜、预言、占卜、巫术、咒语等等极为注意。
..当天空出现新月或月圆时,他们便着手去做他们愿意做的任何事情,因此他们称月亮为大皇帝,并向它下跪祈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宋元时期的天文学与数学天文学宋朝历法一共改了十九次,是我国历史上历法改革频繁的一个朝代。
历法的不断改革,反映了天文学研究的活跃。
宋朝天文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北宋初到神宗前,历法以崇天历为代表,主要成就是超新星的观测;神宗朝到北宋末,历法以纪元历为代表,主要成就是水运仪象台的制造;南宋时代以编撰统天历为著名。
北宋初,用后周王朴的钦天历。
钦天历在天体运动的计算中提出了等加速运动的公式,是准确的。
仁宗朝用崇天历前后达四十年。
著名的天文学家楚衍参与崇天历的编撰。
在司天监任职四十多年的天文学家杨惟德,在他的著述中曾一再介绍崇天历。
崇天历的天文数据较接近天文实际。
至和元年(一〇五四年)四月朔有一次日全食。
当时在汴京观测这次日食是“日食既,至申乃见,食九分之余”。
用崇天历推算食甚时间在申正一刻二十分,食分为九分半弱,与观测所得几乎相同。
北宋又有纪元历,是天文学家姚舜辅等所编撰,它的求赤道坐标变换为黄道坐标的计算方法比较简易。
纪元历中还引进了四次方程式的算法。
它的各项天文数据多为金大明历和元授时历所采用。
北宋沈括提出了十二气历的编制方法,虽没有实行,但在历法史上无疑是一项卓越的成就。
北宋的天象观测很有成绩。
对天空三十一大区(即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恒星位置的观测共进行了六次。
大中祥符、景祐、皇祐、元丰、绍圣和崇宁年间各进行过一次。
元丰时的观测被画成星图,见于苏颂的《新仪象法要》和黄裳的天文图。
一二四七年(淳祐七年)黄图在乎江府复刊,即现存的苏州天文图。
崇宁年间观测到的记录,部分载入纪元历内,所测二十八宿距度星的平均误差绝对值只有0°.15,已很精密。
江苏苏州南宋石刻《天文图》北宋有两次超新星的观测,一次是一〇〇六年(景德三年),一次是一〇五四年(至和元年)。
前者是在司天监内观测到的,在骑官星西,相当今天蝎宫星座,形状如同半个月亮,四周有光芒,亮度可以鉴别物体。
后者是杨惟德观测到的。
这星本来很暗淡,他观测时忽然亮起来,星的亮度和金星差不多,四周都是光芒,颜色已达到炽白状。
这是因为星的内部结构突然变化而引起爆发,亮度增加千万倍所致。
杨惟德观测到这颗超新星的位置在天关星附近,相当今金牛宫星座内、所以这超新星称为一○五四年金牛座超新星。
一〇〇二年(咸乎五年)司天监对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一〇六四年(治平元年)沈括对陨星的观测,一〇六六年(治平三年)司天监对哈雷彗星的观测,都很有名。
沈括对这次陨星的记录也很翔实。
历史上以陨星为陨铁的解释,沈括是第一人。
元代铜壶滴漏北宋的天文仪器制造也有成就。
在计时仪器方面,仁宗朝有燕肃造莲花漏,在很多州使用。
莲花漏就是浮漏,用两个放水壶,一个受水壶,再用两根叫“渴乌”的细管,利用虹吸原理,把放水壶中的水,逐步放到受水壶中,使受水壶中水平面高度保持恒定。
相等时间内受水壶的水流速度恒定,据以测定时间。
元祐年间,苏颂和韩公廉等制造水运仪象台。
这是把测量仪器的浑仪,表演仪器的浑象和计时仪器集中在一起的一项划时代创作。
这个水运仪象台分三层,高三丈,上层放浑仪,中层放浑象,下层是传动机械设置部分。
在报时的设置上又分五层木阁。
古代以一天为一百刻,又一天有十二时辰,一夜有五更,一更有五筹(五夜)。
这五层木阁都能报告出来。
这个仪器用水力转动,吸收前人许多优点而发明了和钟表中相同的擒纵器,使这仪象台有节奏的按时转动,把报时、观象、测天同时表达出来。
刘弇(元丰二年进士)在《龙云集》卷二《太史箴并序》一文中说:“其后筑台,别置浑仪象,激金水其下,机擎轮吞排,晦斡明至,与造化分疾徐低昂。
”推崇备至。
南宋改历,以宁宗朝杨忠辅的统天历为冠。
统天历定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5日,和现代通用的格列高利历相同。
后来元朝的授时历也同这个数据。
统天历还提出了回归年日数长度变化的法则。
绍兴年间,王及甫曾制造假天仪,见他所著的《天经》。
这假天仪整个形状象一个瓮,瓮里面“钻穴为星”,把我国看不到的南天星座部分作为瓮口,瓮用柱撑起,瓮口有四柱小梯,观看时可以扶梯进去。
这个瓮还有一根轴可以转动表演。
元朝郭守敬造玲珑仪也是一个假天仪,是王及甫工作的继续。
金灭北宋,把纪元历也带到北方,成为金杨级编大明历的底本。
一一八〇年(大定二十年),赵知微重修大明历。
赵知微的贡献有两条,一是对太阳视运动的计算中初步用了内插法三次差的公式。
二是对日月食食限的计算用了几何方法。
这都是天文计算方面进步的措施。
契丹人耶律履修乙未历,没有实行。
后来耶律履之子耶律楚材在元初修庚午历,庚午历内容虽十九采自赵知微的大明历,但耶律楚材在历法中提出了朴素的地球经度(里差)概念,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项创见。
又据《金史·天文志》,兴定五年(一二二一年)司天台内还有女真族天文学家夹谷德玉担任天象观测工作。
金朝从北宋得到的天文仪器,放在法物库内搁置了二十多年。
一一五四年(贞元二年)始交司天台管理。
贞祐南渡后没有搬回开封。
又因当时铜的缺乏,在开封也没有造新的浑仪。
据《金史·章宗纪》,承安四年(一一九九年)有丑和尚进浮漏、水称、影仪、简仪等图,当时“命有司依式造之。
”浮漏即指莲花漏。
水称在北宋水运仪象台中约相同于天衡。
影仪和简仪的内容不详(可能为后来郭守敬造简仪和景符时所据)。
明昌年间,张行简又造星丸漏,比较新颖。
星丸漏北宋叫辊弹漏刻,很少记载,相传是后唐僧人文浩所发明。
利用一铜丸,通过四个曲折的孔道,从上放入自下落出,保持恒定速度而测定时刻,在行军和旅途中应用。
后来元朝都城用的碑漏,也是星丸漏的一种。
又据《金史·章宗纪》,泰和四年(一二〇四年)司天台长行张翼曾进《天象传》。
长行是司天台内的散职官名,《天象传》当是天象记录的专书。
郭守敬元朝天文学以郭守敬等人编制授时历为其高潮。
清代所编《畴人传·郭守敬传》说:“推步之术,测与算二者而已。
简仪、仰仪、景符、几之制,前此言测候者未之及也;垛叠招差、勾股弧矢之法,前此言算造者弗能用也。
先之以精测,继之以密算,上考下求,若应准绳,施行于世,垂四百年。
可谓集古法之大成,为将来之典要者矣。
”这不独是对郭守敬等人的评价,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总结。
测是观测,代表仪象;算是历算,代表历法。
先通过观测实践,再通过计算实践,所得结论是“若应准绳”,便以为法。
一二八〇年(至元十七年)授时历编成,郭守敬等人在给忽必烈的奏报中说:自西汉三统历到北宋纪元历共一千一百八十多年,历法改了七十次,其中新创法的有十三家。
从纪元历到至元十七年又一百七十多年,授时历考正凡七事,新创法又五事。
按授时历中考正七事都是对天文数据的重新测定。
包括冬至时刻、回归年长度、太阳的位置、月亮的位置、交食的辰刻、二十八宿距度和太阳出入时刻。
其中测二十八宿距度比北宋崇宁年间观测的还要精细。
回归年长度则采用了统天历的数据而加以详细证明。
创法五事都是对天文计算的改革,可归纳为两点,一是全面用内插法三次差计算并定出公式,即所谓“垛叠招差”。
二是引进了球面直角三角形法,即所谓“立浑比量”。
元朝在天文学上还有一项重要的成就,即一二七九年(至元十六年)的大规模纬度测量。
这次测量在二十七个观测站举行,地理纬度从北纬15°到65°。
观测河南登封元代观星台的结果在陕西行省、河南行省和中书省直辖地的十四个观测点用纬度值来比较,平均误差在半度以内。
可见观测的精细可贵。
数学与天文学关系密切的数学,宋元时代也很发达,出现了好几位有成就的数学家。
北宋有贾宪,南宋末有秦九韶和杨辉,金末有李冶,元初有朱世杰。
秦、杨、李、朱是金元之际数学上的四大家。
贾宪贾宪是天文学家楚衍晚年的学生,做过右班殿直和左班殿直。
时在沈括之前。
王洙《谈录》上说:“贾宪运算亦妙,有书传于世。
”贾宪在数学上的发明有二:一是开方作法本源图,就是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从商除、平方、立方、四次方一直到六次方的系数列成一个图,世称贾宪三角形。
比西方同样的巴斯加三角形要早六百年。
二是增乘开方法,是解一元多次方程求正根的一种简便方法。
这种方法也比西方为早。
商除是一次,平方是二次(是面积),立方是三次(是体积),这都容易理解。
再进一步碰到四次是什么,要突破这一点,确实很非凡,开四次方可以,则开多次方便可类推了。
贾宪为我国古代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贾宪以后,沈括在数学上也做了些工作。
一项叫会圆术,就是已知弓形的弦和圆径求弧长。
在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孤线与直线的关系,但沈括的结论还是一近似公式(这公式元朝郭守敬等人撰授时历时用到它)。
又一项叫隙积术,用到一种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
沈括还发明了指数相乘的法则。
物理学上凹面镜成倒像的解释,沈括说箩家叫“格术”。
天文学上推算五星运动的顺逆留合,沈括说算家叫“缀术”。
测量学上的审方面势,沈括说算家叫“喜术”。
当时对待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于此可见。
秦九韶,南宋未普州安岳人。
早年曾在杭州从隐君子受数学。
一二四七年(淳枯七年)著《数书九章》一书。
他在著作中发展了贾宪的增乘开方法,解一个一元十次方程式,并附有算图。
算图中列算式如层层剥笋,秩序井然,所以现在还有人把增乘开方法叫“秦九韶程序”。
秦九韶还发明了整数论中一次同余式组的普遍解法,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剩余定理。
金代,数学上发明了天元术。
大约金中时开始流行,之后得到迅速的推进。
一一八四年(大定二十四年),平阳毕履道为了校订地理书用到当时流行的算法。
又有平阳人蒋周著《益古》一书,记录了天元术。
还有金都水监颁印的《河防通议》(约在明昌年间)也有算法讲到天元术。
蒋周这部书已伏,《河防通议》中的算法可以从元人引用中得知。
最早的天元术比较简单,立出算式只是解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天元术发明后,平阳、太原、东平、真定等地区广为传播。
天元术以“元”代表未知数X,以“太”代表常数项。
列式时把元字写在算码的右侧,如11元即表示2x,或单写太,如11太也同。
写了元便不写太,写了太便不写元。
方程式的各项是从下而上,即太在元下,太是常数项,元是X项,元上是X2项,再上是X3项等等。
太下是1/X(即X-1)项,再下是X-2项等等。
也有记法从上而下恰恰相反。
在用算筹排列时,正数用红色筹。
负数用黑色筹。
用算码时,正负数也用红黑色区别,但为了书写方便,可在算码的个位数加一斜撇,如-2作■,-231作‖川卜。
天元术的方法一般是根据问题中已有条件,立天元一(x)为未知数(所求数),最后列出方程式,解方程得数。
至于解方程式在一元三次以上,就要用到贾宪的方法。
金末在真定府一带流传的一部数学著作叫《洞渊测圆》,指演算勾股容圆(直角三角形的内接圆)算题共有十三问。
李冶根据此书加以推广,又集天元术的大成,写出了他的名著《测圆海镜》。
天元术出现后,很自然地发展为天地二元木,天地人三元术和天地人物四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