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a72c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f.png)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2.科学思维通过测量电阻的实验加深电阻是导体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测量出待测电阻的阻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 感受小组合作完成探究的喜悦。
(2)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
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完成电阻的测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提出问题:在我们每组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有这样一个未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它的阻值你能直接测量出来吗?大家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来想个间接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
它的测量原理是什么?生:先测电压、电流,再计算电阻。
测量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U/I。
我们可以把上述两个探究课题所得出的结论综合到一起: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电路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的欧姆定律用公式表达为:I=U/R(二)新课讲解1、电路图设计师:设计实验电路,在电路中要想测量未知电阻两端电压、电流,选用哪两块电表?如何接入电路?生: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电流表与其串联。
师:一组数据能否准确得出这个定值电阻的阻值?为什么不能?生:有误差,多次测量减小测量误差。
师: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和电流?生: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实验器材:电源(3V)、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2、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整理实验步骤。
①断开开关,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并记下三次电压表示数和电流表示数填在表格中。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5147e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5.png)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第四章《电学》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定义及单位,电阻的测量方法,具体涉及实验操作流程以及电阻测量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学会使用多用电表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能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定义,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测量方法。
难点:实验操作中电流的方向控制,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阻器,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每组一套上述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电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提问学生如何确定电阻器的阻值。
2. 理论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以及欧姆定律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包括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练习设计简单的电阻测量电路。
5.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分析实验误差,探讨改进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
2. 欧姆定律及其在电阻测量中的应用。
3. 电阻测量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测量电阻的电路图。
(2)计算实验中某一电阻器的阻值,并分析实验误差。
2. 答案(1)电路图略。
(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来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数据处理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如四线法,了解其原理及优缺点。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1d4b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a.png)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电路的探索》第3节“电阻的测量”。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学习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并探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器、导线、万用表、电源、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每组一套电阻器、导线、万用表、电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电阻器,提出问题:“什么是电阻?如何测量电阻?”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a. 介绍电阻的概念。
b. 讲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c. 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器材。
b. 学生按照教材提示,进行电阻测量实验。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a. 展示一道关于电阻测量的问题。
b.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c. 讲解解题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a. 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b. 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相批改。
c. 针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2. 电阻的测量方法3. 万用表的使用方法4.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电阻的概念。
b. 简述如何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
c. 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答案:a. 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阻碍作用。
b. 使用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时,需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档位,用探针接触电阻两端,读取显示数值。
c.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312f1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9.png)
1. 知识目标:(1)了解电阻的概念、性质和单位;(2)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3)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电阻的测量方法;(2)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实验过程中误差的减小;(2)电阻与电流、电压关系的验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家电、电路等,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电阻的存在,了解电阻的定义;(2)电阻的性质:介绍电阻的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3)电阻的单位:讲解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4)电阻的测量方法:介绍伏安法、惠斯通电桥法等电阻的测量方法。
3. 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一次电阻测量实验;(2)实验步骤: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电路连接、电流电压测量、数据记录等;(3)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4)实验总结:各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4. 结果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2)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3)总结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实验结果准确性等;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651e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4.png)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基本仪器进行电阻的测量。
3.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电阻的测量方法。
4.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单位,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3. 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电阻的测量过程。
4.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欧姆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单位,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指导学生操作仪器,观察实验现象。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
5.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测量方法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指导进行评估。
4. 评价学生对电阻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后习题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电阻测量教学课件,用于课堂讲解和展示。
2. 实验器材:准备电阻测量实验所需的器材,如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等。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9497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0.png)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电阻是电学基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电阻的准确测量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套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学生对于电阻测量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 掌握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使用多种测量仪器测量电阻值。
4. 掌握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电阻的概念和定义- 介绍电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让学生理解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 引导学生思考电阻与导体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电阻的单位和符号表示。
2. 电阻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解释电桥测量原理,包括维恩电桥、韦斯顿电桥等。
- 介绍欧姆表和万用电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 针对不同测量场景,讲解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3. 电阻测量实验操作- 设计一系列电阻测量实验,包括使用电桥、欧姆表和万用电表进行测量。
- 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环境因素的影响。
- 提供适当的实验数据,供学生进行处理和分析。
4. 电阻测量误差分析和处理方法- 阐述电阻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如仪器误差、线路阻抗等。
- 介绍常见误差处理方法,如平均值法、均方根法等。
- 强调对于较小电阻值的测量,精确性要求更高,需采用更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处理误差的技巧。
四、教学手段和工具1. 教学手段-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达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
-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疑惑,并提供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2. 教学工具- 电桥:维恩电桥、韦斯顿电桥等。
- 测量仪器:欧姆表、万用电表等。
- 实验器材:电阻、导线、开关等。
五、教学评估方法1. 实验成绩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评估。
2. 测验形式评估:通过书面测试或者在线测验,考察学生对于电阻测量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bede2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8.png)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17.3 电阻的测量一、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的一种属性。
2. 电阻的单位:欧姆(Ω),1Ω = 1V/A。
3. 电阻的测量: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方法。
4. 欧姆表的使用:欧姆表的刻度特点、调零方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
2. 培养学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的能力。
3. 通过对电阻测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准确测量电阻。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欧姆表、电阻箱、导线、电池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思考导体和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和单位,引导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和意义。
3. 演示欧姆表的使用方法,讲解欧姆表的刻度特点、调零方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4. 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阻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一个电阻器的电阻值。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和单位。
2. 欧姆表的刻度特点、调零方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3. 电阻的测量实验步骤。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使用欧姆表测量课本P32图176中的电阻Rx的阻值。
2. 答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Rx的阻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进一步加深对电阻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欧姆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阻的仪器,它由一个可以调零的电流表和一个电源组成。
在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之前,需要先了解欧姆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欧姆表的结构和原理欧姆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指针、刻度和电池。
《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906df2763231126fdb115d.png)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翻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
2、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3、加深对欧姆定律的及应用的理解。
4、加深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2、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发现规律,加深对电阻概念的认识。
三、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四、教学过程〔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问题引入: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__,相对应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我们需要屡次测量求平均值,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测几组数据呢用到什么器材4:画出实验电路图本卷须知: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______。
2: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___选择接线柱,为保护电路一开始要调到____。
3:电压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___联,使用时都要注意___选择以及___的接法。
4:连接完电路先要___再闭合开关。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端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3.计算每组的电阻的大小,并算出平均值。
思考1:你们组测得三个电阻都相等吗原因是什么2: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有没有关系分析与讨论: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也随之而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同时证明了电阻是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想想做做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后,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看看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有什么变化规律吗讨论交流1:每次算出的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猜一猜〕2:你能总结出变化规律吗定值电阻是采用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受温度影响小的材料制作的,因此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定值电阻的温度虽然改变了,但阻值发生的变化却很小。
电阻的测量》的教学设计
![电阻的测量》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f8970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0.png)
电阻的测量》的教学设计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常见电阻测量仪器的使用;3.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电阻测量;4.具备解决电阻测量中常见问题和错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言 (10分钟)介绍电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以及电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电阻测量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2.电阻测量方法 (20分钟)介绍常用的电阻测量方法:串联法、并联法和桥式法;分析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点和适用场景;进行示范实验,演示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际操作。
3.电阻测量仪器的使用 (30分钟)介绍常见的电阻测量仪器:万用电表、电桥等;分析不同仪器的特点和使用范围;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熟悉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
4.实际电阻测量实验 (60分钟)提供一系列电阻测量实验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学生在实验中进行电阻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解决方案。
5.错误分析与解决 (20分钟)分析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和错误;引导学生进行错误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评估1.设计一份电阻测量的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电阻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理解程度;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际电阻测量实验,并评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3.老师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不同仪器和测量方法的操作熟练程度。
四、教学资料和资源1.电阻测量实验题目和要求;2.万用电表、电桥等电阻测量仪器;3.实验用电阻、导线等实验器材;4.实验报告模板和数据记录表格;5.课堂演示投影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五、教学延伸和拓展1.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电阻测量研究和实验,挖掘更多的测量技巧和方法;2.引导学生探索电阻与其它物理量的关系,如电流、电压和功率等;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分享,促进合作研究和知识共享。
电阻的测量教案初中
![电阻的测量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926b4e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1.png)
电阻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其特性;2. 学会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3. 掌握欧姆定律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2.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2. 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电阻器等;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2. 提问:电阻对电流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测量电阻的大小?二、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1. 介绍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2. 演示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步骤;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伏安法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三、分组实验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用具;2.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2.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阻值;3. 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提问: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学生展示与电阻相关的实际问题,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法。
六、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2. 练习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使学生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并进一步理解了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可靠。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38f36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6.png)
高中物理电阻的测量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
2. 让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技能。
3.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3.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技能、欧姆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电阻的测量原理和实验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在流过导体时会遇到什么阻碍。
2. 讲解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和计量方式。
3. 讲解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
4.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导体的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的关系。
6. 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阻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9. 拓展与延伸:介绍其他测量电阻的方法,如电阻箱法、万用表法等。
10. 布置课后复习任务: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观察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d4f84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1.png)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使学生掌握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电路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电阻这个元件。
那么,什么是电阻呢?电阻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的测量。
2.知识讲解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阻的概念。
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它的基本单位是欧姆,用符号“Ω”表示。
我们来看一下电阻的几种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欧姆(Ω):电阻的基本单位。
(2)千欧(kΩ):1千欧等于1000欧姆。
(3)兆欧(MΩ):1兆欧等于1000000欧姆。
师: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和单位后,我们来学习一下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
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利用欧姆定律,即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
具体操作如下:(1)将电阻接入电路,调整电源电压,使电路中的电流稳定。
(2)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的阻值。
3.实验操作(1)搭建电路,将小灯泡接入电路。
(2)调整电源电压,使电路中的电流稳定。
(3)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4)记录数据,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数据分析师:同学们,实验完成后,请将你们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学生将数据记录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
)师: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小灯泡的电阻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因为小灯泡的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电流通过小灯泡时,小灯泡的灯丝温度升高,电阻也随之增大。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fced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b.png)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电阻测量知识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本后的习题,特别是关于电阻测量原理和实验操作的部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认真核对答案。
2.结合课堂实验,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电阻测量实验的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论等,培养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九年级物理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掌握电阻的单位、换算关系以及电阻的色环标记。
2.学习并掌握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电阻的测量实验,并准确读取电阻值。
3.使学生了解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理解电阻的温度系数,能够分析温度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主动探究电阻测量原理和实验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复习电阻的定义和单位,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根据电阻的测量结果,分析电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如观察、比较、分析等,对电阻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学生对电阻测量原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阻的测量教案
![电阻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a202e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a6.png)
电阻的测量教案电阻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阻的定义及其测量原理;2.掌握三种测量电阻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电阻的定义和测量原理;2.三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测量电阻的原理理解;2.不同测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跳线等实验仪器材料;2.电阻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引入电阻的测量。
2.讲解(10分钟)讲解电阻的定义以及测量原理,重点介绍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
3.实验操作(2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分别测量不同电阻的值。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电路:将电源、电流表和电阻箱依次连接起来,借助跳线进行连接,保证电路的通路畅通。
(2)调节电阻箱: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得电流表指针尽量靠近满刻度位置,但不要超出刻度范围。
(3)读取电阻值:读取电阻箱的阻值,即为所测量的电阻值。
(4)重复实验:重复上述步骤,测量不同电阻的值。
4.总结(5分钟)总结电阻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对电阻测量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电阻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在实际操作中,他们也能够独立进行电阻的测量,并得到准确的结果。
电阻的测量在电路实验中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电子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电阻的串并联等效电阻、电阻的色码识别等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7.3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cc66f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7.png)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电阻测量方法的同时,提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及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1.完成课后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过程,加深对电阻测量方法的理解,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练习题示例:“请测量以下电路中的电阻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2.撰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电阻测量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实验心得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步骤,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电路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影响电阻测量的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讲解:“影响电阻测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温度和湿度是比较常见的。温度升高,电阻值会增大;湿度增大,电阻值会减小。因此,在测量电阻时,要尽量保持环境稳定。”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欧姆表进行电阻测量。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电阻的测量教案 【完整版】
![电阻的测量教案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d56abe316fc700aba68fc4b.png)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原理。
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理解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教学重点: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难点:设计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教学手段:小组探究讨论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学情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常用电学器材这是用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欧姆定律的公式:;两个变形式分别是测量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之一是用测出电阻两端的,用测出流过电阻的,然后根据计算出阻值,此方法称法。
新授:(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实验电路(4)、实验器材:;(5)、部分器材的作用分别是:电压表:测待测电阻两端的;电流表:测通过待测电阻的;滑动变阻器:通过移动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和通过它的。
(6)、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的问题有:滑动变阻器要联在电路中使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放在阻值最大位置;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状态。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Ω123(8)、比较计算出的几个电阻值,电阻的大小相同吗,你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为减小实验的误差,可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332 1RRRR ++==Ω布置作业:教材P81---1、2、3、4板书设计:第三节电阻的测量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实验电路4.实验器材:;5.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6.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332 1RRRR ++==Ω教学反思:大石桥四中孙博。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4164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e.png)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单位和常见电阻器的特点。
2.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能正确读取电阻值。
3.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掌握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4.能够运用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讲解电阻的概念、单位以及常见电阻器的特点。
-教师讲解:“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物理量,它的单位是欧姆(Ω)。电阻器是一种用来调节电路电阻的元件,常见的有固定电阻器和可调电阻器。”
2.演示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演示:“现在我来演示如何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首先,将万用表的两个表笔分别接触到电阻器的两个引脚上,然后读取万用表上显示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电阻值。”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运用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2.难点: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关系的理解,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等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压、电流的概念,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电流和电压,谁能告诉我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和电压是电路中的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电压推动电流。那么,有没有什么因素会影响电流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电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c29553c850ad02de804178.png)
篇一:九年级物理全册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7.3 电阻的测量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识回顾】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是及推导公式 . 。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各是什么?及其注意事项。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是什么?【互动探究】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用什么仪器来测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2.实验方案:通过表测量出,通过表测量出,利用公式,就可以计算出电阻。
3.设计出实验电路图:4.为了减小误差,要多次测量和,你设计方案中如何能方便的进行多次测量?(提示: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需要增加一个仪器,通过它,就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多次测量,通过讨论找到最优的方案) 5.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电源.若干导线.开关.电阻.6.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图,用铅笔芯代替导线将下面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的电路【当堂检测】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时开关应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位置。
2.闭合开关后,调节,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表格中(请设计出表格)3.为减小误差,我们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r,思考下面问题:1.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2.你测的这三次的电阻分别是多少?当电压值和电流值变化时,测得的电阻值有没有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拓展延伸】1.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根据下表数据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算出每次的小灯泡的电阻值;(2)从你计算出的小灯泡的电阻值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3)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后,还能不能多次计算再取平均值?说说你的理由。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cdb8eb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e.png)
17.3电阻的测量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电阻的测量”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电流流动的阻碍;2. 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能够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进行电阻测量;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及操作;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阻箱、万用表、导线、开关等;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电阻箱、万用表、导线、开关等。
四、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阻的故事,如“电流的阻碍”,引起学生的兴趣;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对电流流动的影响;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指导学生使用万用表等工具,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4. 结果分析: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电阻的测量方法及操作;2. 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课后,我要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电阻的例子,如电路中的限流电阻、电子设备中的散热电阻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电阻的测量”时,我深知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情境引入二、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我简要介绍了电阻的概念,解释了电阻对电流流动的影响。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17.3 电阻的测量教案(核心素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bb704f1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a.png)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17.3 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科学思维:通过用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量电流,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学会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
3.科学探究: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4.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教学难点: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压、电流,电路故障的分析。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流表、电压表、天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小灯泡、开关、导线。
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小明爷爷的收音机坏了,检查发现一个电阻烧坏。
电阻烧坏,怎样测量其电阻值?二、新课讲授,师生互动(一)伏安法测量电阻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
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可以通过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来间接地测量电阻。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为了减小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根据每次电压及电流值算出电阻,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待测电阻。
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将实验器材连成电路。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b.如果待测电阻约为10Ω,电源用2节干电池,则电压表选量程;电流表选量程。
c.闭合开关前滑片P置于端。
(2)滑动变阻器常用来改变电流及电压的值。
调节滑动变阻器前要先想好,朝哪个方向移动滑片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闭合开关前应该先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的电流在开始时最小。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前,滑片P置于端。
闭合开关后,滑片P向右移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线变,电阻变,电流表示数,电压表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阻的测量》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知道测量电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并观察试验现象分析结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养成求真务实、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根据实验原理设计电路图,并且能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难点】
组装电路,分析实验,发现规律,以及对电阻概念的理解认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问题引入:如何测定一个定值电阻的大小?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欧姆定律的知识,然后得出根据欧姆定律
的变形公式
,通过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以及电阻两端的电压得出定值电阻的电阻值的方法。
环节二:新课讲授
设计实验
已经讨论出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即测量电流和电阻根据公式
得出电阻值。
但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际测量中要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以及电流的值,求出每次的电阻值,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数。
其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移动滑片,就可以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的电流。
电路图如图所示:
所用器材有: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进行实验
首先,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比如,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闭合开关前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处于阻值最大处;电压表电流表的支付接线柱的正确连接等。
且应该提醒学生通过“试触”进行测量工具量程的选择,在闭合开关前仔细检查电路连接情况。
在学生连接完电路后,应该检查学生的电路连接情况,确保电路连接没有问题。
其次,闭合开关,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注意应提醒学生不能将滑动变阻器调节的太狠,也不能超过测量工具的量程,并且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将所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最后,断开开关,整理器材,收拾仪器,结束实验。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让学生利用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以及公式,计算出不同电压电流情况下定值电阻的阻值,并求出平均值,各组同学互相讨论看看其他组得到的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根据所做的实验,可以看出,在各个电压下测量的阻值变化不大,且与平均值较为接近。
当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改变时,通过它的电流也随之改变,但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变,即电阻不变。
同时也证明了电阻时导体自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由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决定,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在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以及流过电阻的电流随之改变,说明串联在电路中的变阻器的阻值改变时会影响其他用电器的电压以及电流。
环节三:巩固练习
利用如下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测量结果如下图,试读出读数并计算被测电阻的阻值。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
定小灯泡的电阻。
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比较计算出的几个数值,跟测量定值电阻的结果相比较。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