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对比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对比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方 面进 行 比较 分 析 。 ( 一) 节 目背 景
灾难面前她又面临何种 挑战 。经历 痛苦磨 难 , 四年前 的她依 旧乐
观 坚 强 。为 了她 的 梦 想 , 排 除万 难 的 圆 梦 之 旅 。 鲁豫 有 约 , 说 出 你
《 杨澜访谈录》 于2 0 0 1 年 由著名节 目主持人杨澜 创办并 主持。
持人 ( 记者 ) 与嘉 宾 的双 向交 流完成 。而后一 种形式 几乎 占据 了
电影《 鼓舞》 入题, 谈 到她 在地 震 中失 去女 儿的 痛苦 和茫 然 , 以及 对 舞蹈 的追 求和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和践行 。
《 鲁豫有约》 《 廖智 的震后重生 》 的开场 白: “ 她是 2 0 0 8年汶川
的故事 , 为您讲 述廖 智的震后重生 。 ” 随后节 目以时 间为线 索 回顾
了廖智从地震至今的情感历程 。当然后面也提到 了她 的舞 蹈和她 的志愿服务但一切都 以谈感情为前提 的。
节 目就政治 、 社会 、 经济 、 文化等各 方面的热门话 题 , 与 国内外各 领
域 的知名人 士进 行广泛探 讨 , 记 录事件的社会 背景和人物 特有 的 历 史瞬间。节 目定位 以个 人 的经历和感 受为 中心 , 透过 成败得 失 体 现百味人 生 , 探讨现象 背后隐含 的价值 观念 。节 目将 受众 主要 定 位为高文化 、 高 品位 的社会高层次人士 , 以期通过节 目的沟通访
电视 人 物 访 谈鲁豫有约》 为例
◆ 宣 天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 摘要】 本文通过对《 杨澜访谈录》 、 《 鲁豫有约》 两档电视人物访谈 有真情 , 愿意倾听故事 , 感受他人喜怒哀乐的人都是节 目的受众。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媒体繁荣的时代,电视访谈节目以其独特的交流形式和深入的话题探讨,成为了公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窗口。

其中,《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作为国内知名的电视访谈节目,以其高质量的内容和独特的节目形式,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本文将从这两档节目中探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高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二、节目概述1. 《杨澜访谈录》《杨澜访谈录》是一档以高端访谈为主的电视节目,以深度挖掘嘉宾内心世界,展示嘉宾独特魅力为特点。

节目邀请了各领域的知名人士,通过与嘉宾的深入交流,探讨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等话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思想盛宴。

2. 《鲁豫有约》《鲁豫有约》是一档以人物访谈为主的电视节目,以轻松自然的交流方式,让嘉宾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心得。

节目内容涉及广泛,从娱乐圈到体育界,从科技领域到社会热点,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思考。

三、高质量实践1. 精准的嘉宾选择两档节目在嘉宾选择上都非常精准,邀请的嘉宾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嘉宾的背景、经历、观点等都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兴趣,为节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话题。

2. 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两档节目都注重与嘉宾的深入交流与探讨,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引导嘉宾分享自己的故事、观点和经验。

这种交流方式不仅让观众了解了嘉宾的内心世界,也引发了观众对相关话题的思考和讨论。

3. 独特的节目风格两档节目在节目风格上各有特色。

《杨澜访谈录》以高端、深度为特点,注重思想性和文化内涵;而《鲁豫有约》则以轻松、自然为特点,让嘉宾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这种独特的节目风格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节目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四、思考与启示1. 强化内容质量电视访谈节目要提高质量,首先要强化内容质量。

节目组要深入挖掘嘉宾的内心世界,探讨有深度的话题,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同时,要注重节目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让节目成为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力量。

《杨澜访谈录》《面对面》《鲁豫有约》栏目对比

《杨澜访谈录》《面对面》《鲁豫有约》栏目对比

收视对象”侧重于“增长见闻我谈你想,追求的是受众的思索”侧重于“展示人性关注新闻事件的背后人物的更愿意接受《面对面》”侧重于“共享情感”关注人物生活情感经历的受众更愿意选择《xx》,内容具体功能今天的创见,明天的改变”是这个节目一xx坚持的主旨观众可以从被访问者的言谈举止,感受到xx与主持人杨澜的xx交锋。

通过三十分钟时长,用镜头记录了被访问者精彩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人物传记。

以记者的形象出现,以采访的形式完成节目,观众在主持人与xx的话语交锋中领略到被访者的人格魅力,也获得了超越新闻事件本身的深层意义。

它以“说出你的故事”为节目宗旨,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访谈对象曲折的人生经历,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体验和心灵秘密。

一个聚集社会名流的电视xx表现形式主要从历史与人文的角度,针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现象与热门话题,和世界各地、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进行深入交流,畅谈其个人的成长经历,节目定位准确,视角独到,记录着人物特有的历史瞬间和事件的社会背景。

主持人王志和嘉宾通过一问一答展现出来的思想交锋,无疑最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观众往往能在二者的攻守之间享受到快感。

栏目中不设现场观众,通过由主持人转述观众问题的方式完成与观众的互动。

节目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是在倾听,说话时间最多的也就是占总谈话时间的20%,最少的只占7%。

共享风格的“鲁豫有约”中,为了更加直接地使嘉宾与观众互动,节目设置了大量的、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的现场观众,使得节目气氛更加火爆好看。

因为在现场就可以采访观众对嘉宾的看法,鼓励观众向嘉宾提问题,风格特色以精彩人物、精采话题为主要特色,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xx,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xx的光芒话题精彩,节目内容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是以个人的经历、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xx和感悟,还深入探讨现象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念,思考社会和时代发生的变化;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嘉宾的形象与性格,拉近嘉宾“质疑”风格更追求“时效性”的价值元素新闻和“人”是节目构成的关键要素。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作为一种娱乐和信息传播的形式,已成为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众多的电视访谈节目中,两个备受关注的节目《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凭借着独特的访谈风格和深入的话题探讨,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本文将从两个角度分别讨论《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特点,揭示这两个节目对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我们来看看《杨澜访谈录》。

这个节目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以深入、严肃和思想性强的访谈风格著称。

在访谈中,杨澜不仅尊重嘉宾的思想和观点,还努力挖掘嘉宾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

这种深入的访谈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加了解嘉宾的真实想法和生活背后的故事。

同时,通过与政治家、企业家和文化人的对话,节目还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发展。

《杨澜访谈录》的成功表明,当代电视访谈节目应该注重深度,探讨真正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话题,并通过精心策划的访谈方式传递更多的思想和价值观。

而《鲁豫有约》则以活泼轻松的方式在电视访谈界独树一帜。

主持人鲁豫以她直接而亲切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在该节目中,鲁豫更多地关注嘉宾的个人生活和情感体验。

通过与明星、作家和艺术家的交流,鲁豫展示了嘉宾不同的一面,让观众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和感受。

同时,鲁豫与嘉宾的互动也让观众们有了参与感,增强了娱乐性和互动性。

《鲁豫有约》的成功证明,轻松活泼的访谈方式不仅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可以拉近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更真实的情感连接。

然而,尽管《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在风格、内容和受众群体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这两个节目都致力于深入探讨和传播思想和价值观。

无论是《杨澜访谈录》的政治和文化议题,还是《鲁豫有约》的人生哲学和情感探讨,这些节目都通过嘉宾的观点和经历传递了更多的信息和思考。

其次,这两个节目都强调了与嘉宾和观众的互动和情感连接。

在《杨澜访谈录》中,杨澜通过严肃而敬业的态度赢得了嘉宾的信任和尊重;而在《鲁豫有约》中,鲁豫则通过她天性活泼和亲切的表现方式拉近了与嘉宾和观众的距离。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引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了电视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给观众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和娱乐选择,也是公众接触和理解不同社会层面人物和话题的重要渠道。

《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作为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典范,为我们在分析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高质量特征上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节目制作与呈现1. 节目形式与内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在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均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深度。

两者都以深度访谈为主,注重嘉宾的背景、经历、观点的挖掘和呈现,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嘉宾。

2. 视觉效果与剪辑两档节目在视觉效果和剪辑上也表现出色。

通过精美的画面、合理的剪辑,将嘉宾的访谈内容与背景资料、相关影像资料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节目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

二、主持人风格与能力1. 主持人专业素养《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都有着极高的专业素养。

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在访谈中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引导嘉宾深入分享。

2. 主持人亲和力与共情能力两档节目的主持人都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能够与嘉宾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同时,他们还具备共情能力,能够理解嘉宾的情感和立场,使访谈更具人情味。

三、话题选择与嘉宾邀请1. 话题多样性两档节目在话题选择上具有很高的多样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使观众能够接触到不同层面的话题和观点。

2. 嘉宾的权威性与代表性节目在邀请嘉宾时,注重嘉宾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经常邀请到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名人等作为嘉宾,使节目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

四、互动性与社会影响力1. 观众互动两档节目都注重与观众的互动,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邀请观众参与节目,使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2. 社会影响力两档节目因其高质量的内容和专业的制作,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访谈不同领域的嘉宾,使观众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讨论社会问题的平台。

分析《杨澜访谈录》谈话节目大全

分析《杨澜访谈录》谈话节目大全

分析《杨澜访谈录》谈话节目大全第一篇:分析《杨澜访谈录》谈话节目大全分析一档谈话节目的可取与不足之处————以《杨澜访谈录》为例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很少看这档节目,杨澜主持的节目不止一个,看的更多的是湖南卫视凌晨播出的《天下女人》为什么要以《访谈录》为例呢?因为从节目的定位说起就注定了这是一档不同寻常的栏目。

人的故事,最能引起人的共鸣,人的故事,最能丰富人的内涵。

《杨澜访谈录》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点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谈论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为中心,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智慧和感悟,带领观众走入那些个性鲜明的心灵世界。

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描述了社会各界精英在平谈生活中体现的社会责任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看起来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以新闻形式为开头,但却不像新闻那样讲述新闻本身的内容,而是在此基础之上交流和传播在有关事件上的新观点新认识,帮助观众认识人生,获得知识,交流情感,思辨社会。

主持人提问的时间都很短,而留给嘉宾的时间则很充分,体现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引导作用,遵循简单的“主持人——嘉宾——主持人——嘉宾”的话轮转换模式,杨澜总是很仔细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把握嘉宾的讲话要点使其将最重要的部分表述清楚,希望得到嘉宾的接应,效果往往也很好。

在结构上《杨澜访谈录》创造了一种很平静很优雅的谈话环境,他主要是以嘉宾的人生,在事业,艺术上的生涯,或者说经历入手,以一种锁紧——到放开的结构形式进行的,是将嘉宾在人生中的成败,高潮,低谷,在大屏幕上以回忆展示性的方式体现,从中寻找访谈交流的落脚点,节目的整体结构如同故事的发展一样,呈放射状展开,段与段之间关系既相互粘连又互相独立。

同时暖色调的讲述氛围,典型的交谈环境和方式,舒缓平和的节奏,给观众以圆润顺滑的感觉,让嘉宾轻松,也让受众看的放松。

访谈栏目

访谈栏目

1、杨澜访谈录——国内最早推出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

杨澜女士邀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

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而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

(央视)2、鲁豫有约——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

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

(凤凰卫视)3、艺术人生——栏目以其“安静、大气、典雅”的风格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

她全新的传播理念,平民化的独特视角,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跌宕起伏的环节设计,在每一周使您与嘉宾一起分享人生的精彩时刻,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我们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

(央视)4、新闻会客厅——“新闻会客厅”是一档晚八点半播出的新闻谈话类节目。

它关注的是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人,有较强时效性和公众关注度。

强调开掘新闻事件中的人物内心切身感受,事件中人性的展示、及其经历。

(央视)5、面对面——央视说:“我们相信,新闻是由人来构成、人来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

所以,我们试图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

所以,我们渴望了解这些新闻中的人――他们知道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所以,我们需要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印证。

所以才有了《面对面》。

”(央视)6、可凡倾听——以主持人名字命名,主持曹可凡——一位家喻户晓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

他知性而风趣,用他那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悟着时间的流逝、文化的更迭。

捧一卷书,沏一壶茶,倾听文化大家的娓娓道来,品味智慧火花的迸发交锋。

用多媒体的手段忠实记录下那些智者的音容笑貌,追忆过往人生长河中的点点滴滴,拼贴出一代文化人的命运图象。

(上海文广)7、第一财经——第一财经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媒体品牌。

第一财经坚守高端、权威品牌定位,致力于为商界精英、职业投资者提供实时、严谨、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

电视访谈节目风格比较研究——浅析《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之不同

电视访谈节目风格比较研究——浅析《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之不同

作者: 范缤月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群文天地
页码: 18-18页
主题词: 《杨澜访谈录》 电视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 节目风格 《名人面对面》 《背后的故事》 《艺术人生》 《超级访问》
摘要: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层出不穷,除了《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之外,各大电视台这些年相继推出了《艺术人生》、《大家》、《名人面对面》、《可凡倾听》、《超级访问》、《静距离》、《天下女人》、《背后的故事》、《咏乐汇》等知名访谈节目,其他它访谈节目大概有几十上百个,其中也不乏许多滥竽充数者。

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访谈录》、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是较为成功的访谈节目类案例。

我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两个不同类型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风格进行比较研究。

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
《鲁豫有约》为例
蒋珂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在崇尚大众娱乐和时尚潮流的现代社会,很多电视节目都不可避免地要迎合市场的需求,观众的喜好,以提高收视率获得生存发展之道.但笔者觉得作为一档访谈节目,如果以迎合观众口味来取胜的话,那么节目会走下坡路,最终会影响其长期生存和发展.笔者始终觉得内容--思想性乃访谈节目之根本生存发展之道.外表光鲜,空洞无物的东西可能会兴极一时,但注定不会长久.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蒋珂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电视访谈类栏目的比较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J], 季节
2.国内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特色和价值取向--以《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和《杨澜访谈录》为例 [J], 于力音
3.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J], 伏传凤;谢锐
4.从会话分析理论角度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文本的比较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
《鲁豫有约》为例 [J], 王翼凡
5.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对比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J], 宣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创作思路--《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对比研究

浅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创作思路--《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对比研究

浅析我国名人访谈节目的创作思路--《杨澜访谈录》与《鲁豫
有约》对比研究
吴红雨;李哲莹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 名人访谈类节目,在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中,大致存在两种形态,一种以央视的<艺术人生>为代表,访谈人员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三部分组成;另一种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和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代表,节目通过主持人(记者)与嘉宾的双向交流完成.本文试结合后一类型节目从策划定位到制作传播的全过程,对<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从两档优秀节目的个案对比中分析我国名人访谈类节目的制作经验.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吴红雨;李哲莹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浙江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
【相关文献】
1.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J], 蒋珂
2.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风格比较研究——以《杨澜工作室》《鲁豫有约——说出
你的故事》为例 [J], 蒋立民;李中媚
3.国内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特色和价值取向--以《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和《杨澜访谈录》为例 [J], 于力音
4.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J], 伏传凤;谢锐
5.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对比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J], 宣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论思想性:访谈节目制作之根本——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智慧 的发 问都是 主持人 杨 澜独特 的个性魅 力 , 也正是
丧失 了之前 的睿 智 ,又 暴露 了主 持人 鲁豫 自身的 弱
点。如果不 寻求 突破 和改 变的话 , 恐怕节 目会 沦 落成
娱 乐 化 的 边 缘 产 物 , 不 伦 不类 。 将
节 目主持人 是栏 目的品牌 象征 和代 言人 , 必须具
能体现价值和产生效益 , 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节 目创 作思路将节 目定位 在一批 文化层 次
较高, 收入较 高, 社会地位较 高的受众群 上。开播三年 后 , 2 0 年 大规模 进行 改版 , 目量从 周播 改成 日 于 05 节 播 , 目制作体 制上 的制播 分 离 , 节 由专 门成 立的 能量 影视传播 公 司制作发行 , 这是凤凰卫视 第一次转换 节 目制作体制 。把 采访的对 象触角伸到 了社会热点和普
会 兴 极 一 时 , 注 定不 会 长 久 。 但 ‘
关键词
深度
访谈
品位
思想性
近年 来 , 不管 大陆, 还是 港 台, 各种形 式的访谈 节 目异 常火热和盛行 ,访谈风格和 形式也不尽相 同, 但
掘 深度和 广度 , 现 个体与 社会 的相 互作 用 , 表 寻找人
性智慧的光芒 。节 目就政 治、 社会 、 文化 、 经济等各 方 面的热 门话题 ,与世界 各 地的知 名人 士进行 广泛探
就访谈 节 目本 身而言 , 者认 为重在 内容 , 笔 而不是 形 式; 重在 深度挖掘 , 而非 浅尝辄止。 因为它既非综 艺娱
乐节 目, 又非新 闻信息专栏 。而观 众最想在 节 目中了 解到为什 么, 而不是 怎么样或是什 么。既然是访谈 。 就 要 传播给 大众 最有价值 和意 义的信 息 , 中获得 成长 从 的经验和 宝贵 的智 慧。 如今 , 国 内被 大 多数人 熟知 的关于各界名人 访 在

名人访谈节目主持风格比较——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

名人访谈节目主持风格比较——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

杨澜、许戈辉、陈鲁豫主持风格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新闻传播学文本内容量化分析方法,并结合电视谈访节目地理论知识,对杨澜《杨澜工作室》、许戈辉《名人面对面》、陈鲁豫《鲁豫有约——说出你地故事》三档电视名人访谈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三位女主播地风格差异地规律与特征:杨澜为聚光灯式采访,访谈以辨论式为主,节目编辑风格表现为快速专业,跳跃动感;陈鲁豫为挖掘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节目编排风格为点到为止,沉静恬淡;许戈辉为导游式采访,采取一种感知式地访谈风格. 关键词:电视谈话;名人访谈;主持风格;文本量化;比较研究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地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地《杨澜工作室》、许戈辉地《名人面对面》、陈鲁豫地《鲁豫有约——说出你地故事》一直倍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地喜爱.从“三足鼎立”地同质性竞争地现象中,本文假定三位女主持人地风格个性差异是栏目成功地关键,运用新闻传播学中地文本内容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位主持人地节目案例加以实证解剖,研究得出变量主持风格地具体论点.b5E2RGbCAP一、电视名人访谈地理论来源电视名人访谈属于谈话节目地形式之一,具有谈话节目地一般特性,即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平等地交谈.电视谈话这种形式地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地一种表现,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地尊重.[1] 谈话节目地目标是提供“谈话场”,给任何参与者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地机会,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地精神与新型地传受关系.因此,电视理论学者黄匡宇认为电视进入全方位地“谈话阶段”.相比之下,名人访谈是将采访对象锁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与特殊经历地个人,运用电视语言手段“为名人卸妆”,还原背后地真实,获得一些鲜为人知地故事与情感.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通过名人访谈节目,实现互勉、共鸣、励志、沟通、启迪、娱乐等社会功能.p1EanqFDPw二、电视名人访谈地节目定位《杨澜工作室》1998年1 月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2000年停播一年,次年6 月重新开播,节目定位在“以人地经历、感受和智慧作为中心,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地智慧和感悟,以世界性地眼光接触人,浓缩世界性地人文精神.”2002年陈鲁豫继《鲁豫说新闻》后,开播《鲁豫有约——说出你地故事》,节目定位为,“寻访昔日地英雄和特殊经历地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地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地纪录谈话模式. ”《鲁豫有约》在2005 年改版为国内第一档日播名人访谈脱口秀.许戈辉继杨澜2000 年离开凤凰卫视后创办带有个人风格地名人访谈节目《名人面对面》,节目定位语为“他们是名人,也是平常人;他们有名人地成就,也有平常人地语言.主持人许戈辉与观众走遍全球,专访各地豪杰英雄,打破一对一面谈地框架,使观众亲历其境,感受名人地真心、真言、真情.”DXDiTa9E3d 从节目创办与定位地横向比较上看,三档名人访谈节目根源于香港凤凰卫视地创作班底,三位主持人英语专业出身,毕业后都有中央电视台地工作资历,并在央视期间成名.节目定位上不约而同地具有人文性、世界性、历史性地视角,并以人地经历与感悟为访谈中心.同质元素地多重叠加地情况下,那么三档“凤凰系”地主持风格差异如何评析呢?RTCrpUDGiT三、数据量化分析本部分着重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方法,首先确定样本地抽取范围,依次为:杨澜1998年凤凰卫视与2001年阳光卫视两段时期地录播样本,共有120位;陈鲁豫地《鲁豫有约》2005年改版前地84个样本;许戈辉2000年开播《名人面对面》前三年在香港制作完成,2004年转向北京,风格有所调整,因此本文中笔者选取香港期间60个名人采访样本.然后为对三位女主持人地访谈节目进行指标细化,规定分析单位,从节目地采访对象、时间设置、问题数量、节奏快慢以及话题地选择设计等指标与变量进行综合比较,试图得出结论.5PCzVD7HxA<一)采访对象地选择面对来自各个阶层、各个国家、各个年龄层地各行各业地名人采访样本,《杨澜工作室》选定为120个样本,许戈辉地《名人面对面》收集到60个有效样本,陈鲁豫为84个样本.采访嘉宾地社会身份与职业是主持人首先需要完成地前期准备工作,是采访者最先考虑与选定地内容,因此,笔者决定首先以职业作为变量,对所选取样本加以统计分析:jLBHrnAlLg表1 :采访对象比较分析<二)节目编排[2]名人访谈地节目编排主要由节目时间、谈话逻辑、背景资料、布景场地、音乐音响等要素组成.在该组数据分析中,根据命题选取节目时间、问题频率、背景画面加以考查,试图找出相关规律.节目时间分为心理时间与物理时间,物理时间又称荧屏时间,即节目录制地实际时间,而心理时间依观众观看节目感受而定,因此文中所谓变量节目时间是指物理时间.谈话节目一般都会配上背景资料,便于观众理解,同时在节目编排结构方面往往发挥承前启后,转换话题地功能.这些背景资料画面包括照片、图片、录像、书刊、文件等.笔者设计通过节目时间、问题数量、背景画面之间地计算将得出三位主持人地节目现场把握、思路设计、节奏快慢等总结出风格特征.XHAQX74J0X表2:节目编排比较分析<三)话题设计话题地选择是谈话节目地关键.话题如果到位,节目就成功了一半.笔者认为,话题设计既能佐证主持人采访之前地各项功课是否充分,也能考验主持人对采访对象与采访现场地把握能力.话题设计地差异是风格重要表现.在此,为了统计方便,特将话题变量赋值为焦点性话题、人情味话题、思辨性话题、故事性话题、敏感性话题五个方面,平均结果如下:LDAYtRyKfE表3:话题设计比较分析四、结论通过对以上数据地综合分析,特得出以下结论:<一)采访对象比较结果1、杨澜地聚光灯式采访”杨澜地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商业人物占到50%,而政治要人到1/4地比例,如澳门特首何厚铧、金融巨头乔治索罗斯、联想总裁杨元庆、TCL董事长李冬生、香港房地产巨子李兆基、TOM地CEO王先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等等•来自作家、导演、学者、专家地文化界精英共占35%,如著名学者季羡林、著名华语作家李敖、查良镛、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音乐家谭盾等•可见,杨澜名人采访定位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地高端采访,采访对象地主体部分是企业界商业精英人士或以经济相关联地风头正健地政治人物,而文化界人士绝大部分是文化市场地杰出代表或光环符号•从本质上看,杨澜锁定地采访对象具有很强地时代感,是公众投入众多注意力眼球地新宠.因此,可将杨澜地采访风格概括为聚光灯式采访Zzz6ZB2Ltk2、陈鲁豫地挖掘式采访”陈鲁豫地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分析,主体部分为艺术家,占30%,其他选项作家、学者、体育人士、演艺明星基本持平•此外,除演艺界陈鲁豫采访地谢霆锋、张柏芝等年龄偏小外,其余采访对象平均在40岁以上,特别像常香玉、秦怡、黄宗英、梅志、章含之等一批老艺术家、老作家,平均在75岁以上.因此,《鲁豫有约》采访对象是能够见证历史地群体,在他们身上撰写着充满传奇色彩与人生悲欢离合地往事情感,但他们因年龄地原因走下历史舞台,从幕前走向幕后,消失在时间地视线里•从这个角度看,陈鲁豫是一种挖掘式采访”,通过名人访谈地形式,运用最新地电视手段,再次纪录与挖掘历史尘埃下地感动与故事,打开尘封已久地记忆.dvzfvkwMI13、许戈辉地导游式采访”从表1中,我们发现许戈辉采访对象从职业角度板块划分统计,演艺明星、学者专家、体育人士、艺术家基本持平,商业人物选项仅为3%.许戈辉在总体上与陈鲁豫有一定地重叠处,但通过具体案例考查,如美国高尔夫球泰格伍兹、英国魔术大师大卫科德菲尔、旅法画家赵无极、法国建筑大师保罗安德鲁、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地采访看出,许戈辉地风格可以定义为一种导游式采访”.因为在所选地采访对象中虽然有作者、艺术家、导演、体育明星等,有一半是外籍人士,或有国际背景地旅法、旅美地华人群体.正如许戈辉在节目定位中所言,带领观众走遍全球,拜访各地豪杰英雄,所以《名人面对面》在总体上颇显异国情调,触角延伸到海外华人地奋斗经历与情感历程.rqyn14ZNXI<二)节目编排比较结果从节目时间上看,陈鲁豫每期节目时间平均为40 分钟,杨澜为25 分钟,许戈辉为20 分钟.使节目时间与问题数量之间加以计算,我们得出,杨澜地提问速度最快,平均每分钟1.12 个问题,其次为许戈辉地提问频率,平均每分钟为0.9 个问题,陈鲁豫为平均每分钟0.625 个问题,提问速度最慢.从问题数量与背景资料之间地衔接结构上看,杨澜每个问题配以0.29个背景画面,许戈辉为0.56 个背景画面,陈鲁豫为0.6个背景画面,说明杨澜倾向于运用谈话手段获取不同信息,其次是许戈辉,陈鲁豫在三人中最愿意利用背景资料展开或开启话题.通过比较分析,在节目编排风格与节奏上,杨澜“快速专业,跳跃动感”;许戈辉“步步为营,优雅平稳”;陈鲁豫则是点到为止,沉静恬淡” .EmxvxOtOco<三)话题设计比较结果1、辩论式访谈”杨澜在话题设计上以“焦点性话题”为主,如果每期平均28 个问题,则焦点性问题占到15 个,其次是是思想性话题,平均有5个.正如上文所分析,杨澜地采访节奏感强,提问具有跳跃性,问题与时代联系紧密,具有较强地财经、商业、政治地专业背景.在杨澜地引导与刺激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经常呈现对话张力,交锋频繁,观点碰撞,精彩淋漓.因此从话题地选择上看,杨澜是一种“辩论式地采访”风格. 同时,她也善于调节现场气氛,所以人情味地话题与故事性话题一般占到2-3个,比如杨澜一般会以一些抒情与感性地话语作为采访地结语.但总体上,杨澜采取地是一种辩论地方式推进采访.以采访国内最大地网游公司盛大总裁陈天桥为例,杨澜从进入话题开始,就快速抛出三个焦点问题:<1)新传奇地开发与运营;<2)与韩国网游供应商地法律纠纷;<2)与风险投资商软银地合作.在采访者回应地过程中,杨澜会职业性地树几个外界不同观点,挑战陈天桥地答案.在其它案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在与商界、政界地采访者交谈中,杨澜毫无疑义地展现出她独特地专业性地辩论才能.SixE2yXPq52、故事式访谈”陈鲁豫在话题设计上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如果每期平均25 个问题,则故事性问题占到12 个,其次是人情味话题,为10 个.陈鲁豫在采访过程中,一般像一个恬静地晚辈或朋友,仔细地聆听经历人生风风雨雨地前辈、长辈对已经飘逝地过去地追忆.几乎第一集中,陈鲁豫地眼神都表现得异常专注,听到动情与激动处,泪水盈眶,神情感伤.她地提问舒缓亲切,似乎仅仅是帮助采取者回忆过去,找寻历史.因此,陈鲁豫地提问带有较强地故事性或情节性,仿佛是一篇章回小说地标题,从一个故事跳到另外一个故事,从事业跳到家庭,从友谊跳到爱情.此外,背景画面在陈鲁豫地“故事式访谈”中运用较频繁,比如在采访常香玉时,将常香玉15 岁、22 岁、30 岁、54 岁、80 岁地照片用蒙太奇地手法编排播放,勾勒出常香玉丰富多彩充满传奇地人生.在采访章含之也同样运用类似手法.所以,正如陈鲁豫对节目地定位中所说,说出你地故事”就是指采访有故事地人”.6ewMyirQFL3、感知式访谈”许戈辉在话题设计上以人情味话题”为主要方面,如果每期平均18 个问题,则人情味问题占到10 个,思想性话题在其它话题中略高.所谓人情味话题是指心灵上得到一些感动和慰藉,或者得到人生地某种启示,追求永恒话题,如美学、艺术、爱情等.通过观看许戈辉主持地《名人面对面》会发现,她偏爱于对采访者地内心情怀进行捕捉式提问,让人觉得她是一位知性细腻、善解人意地女子.比如,在采访旅法画家赵无极时,她问赵老关于绘画与心灵地问题,探索美地真谛;采访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时,她不断地试图了解导演创作地动机与灵感地源头等等.在与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谈论建筑艺术时,她会问一些艺术地完美与不完美地辨证论题.另外,许戈辉在表达感知、知性地同时,也时常流露出她地活泼优雅地特性. 如在访谈魔术家大卫科波菲尔时,她会利用录像地方式制作魔幻场景与话语,为节目增添异国情调.因此,相比杨澜、陈鲁豫地提问方式,许戈辉显得更加知性,略带艺术家地优雅气质,故称作“感知式访谈”.kavU42VRUs 在量化分析地基础上,我们得出三位主持人在名人访谈节目中地风格取向,为方便起见,特将本论文命题地研究结果总结如下:y6v3ALoS89表4:主持风格结论汇总主持风格主持人采访对象风格定位节目编排风格定位话题设计风格定位杨澜聚光灯式采访快速专业,跳跃动感辩论式访谈陈鲁豫挖掘式采访点到为止,沉静恬淡故事式访谈许戈辉导游式采访步步为营,优雅细腻感知式访谈M2ub6vSTnP 本文仅从文本内容分析地角度入手,对收集到地影像资料阅读后量化统计,主要规定访谈文本地三个分析单位:采访对象、节目编排、话题设计.通过数据比较提炼出杨澜、许戈辉、陈鲁豫三位著名女性主持人在名人访谈类节目中所形成地风格路线地具体内容,归纳出同质竞争下地差异规律.另外,需要补充地是,由于研究视角地原因,本文没有对受众群体定位以及名人访谈节目发展与盛行地深层社会原因等进行比较分析.0YujCfmUCw一节目定位对比各式各样地名人访谈节目在电视荧屏上层出不穷,《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以其鲜明地个性从中脱颖而出,赢得自己地受众群体.说到节目个性,就不能不提到对于节目个性影响最大地定位问题.定位地作用在于塑造节目品牌以期从宏观上打造出电视节目有别于其它同类栏目地独特形象.而对于一个名人访谈类节目来说,节目定位要做地就是结合节目地传播目地确定适合自己节目地嘉宾类型.“《杨澜访谈录》是阳光卫视制作地一个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特色地访谈节目.它关注人地性格特点和独到见解,以历史地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地相互作用,揭示一些‘历史背后地历史‘在对过往地反思中寻找人类智慧地光芒.'‘因此在《杨澜访谈录》中出现地嘉宾,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名更多是因为他们身上在那个时间段上具有地新闻性和时尚性.采访地前提是有交流地必要和对公众传播地价值,就是将有传播价值地私人性话题拿到节目中去从而构筑一个开放地、公共地话语空间.与此不同地是,《鲁豫有约》将自己定义为“寻访昔日地英雄和特殊经历地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地生命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地纪录谈话模式“ ,节目全称为《鲁豫有约—说出你地故事》.因此邀请地嘉宾确切地说并不是当下地名人』而是一些“有故事地人'‘ ,有地是经历宦海沉浮地敏感人物、有地是曾经给中国社会带来话题并充满沧桑地风云人物.这种明确而个性化地定义为两档节目地成功奠定了基础.eUts8ZQVRd二、内容定位对比内容定位就是指选题策划,指根据栏目地宗旨、性质、影响力、受众面以及当今社会地现实状况来设计节目内容.一档名人访谈节目地选题至关重要,<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在确定嘉宾地访问角度时注意从节目定位出发体现出节目地特质使节目能够起到强化在受众心中形象地作用.比如《杨澜访谈录》通过新闻人物在新闻时间内地思考向人们展示其特有地智慧火花和人格魅力.因此在选题上侧重于人物地事业和他们从事工作地经验和心得.以(杨澜访谈录—谭盾》为例.采访时间是2001年4月7日,原因是2001年谭盾凭借影片(卧虎藏龙》赢得第73 届奥斯卡金像奖地“最佳原创音乐奖‘'.因此,访谈很自然地从奥斯卡切入,但又不仅限于奥斯卡,杨澜很巧妙地串起了'‘奥斯卡一(卧虎藏龙》* 电影音乐一创作空间地限制与挑战一创作者地立足点即民族性'这样一条线层层推进, 非常自然地揭示出了谭盾地最大特点—站在中西文化地交汇处引发他说出了我现在做地事情我在纽约做地事情是把我在两个世界学地东西融在一起形成我自己地东西.“相信这既是谭盾一路走来地经历和感触也揭示出了谭盾地成功之处.sQsAEJkW5T 而《鲁豫有约》在选题上就有所不同.这档栏目重在挖掘个人经历中地情感因素. 以《鲁豫有约—庄则栋》为例鲁豫没有刻意为自己地谈话寻找什么切入点.而是自然地和庄则栋从他最动人地记忆—世界冠军和乒乓外交开始交谈,自然过渡到文革那段不堪回首地岁月,再谈到重回山西地崛起和退休生活地惬意.看似漫不经心地谈话进程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真实而非常人性化地庄则栋.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庄则栋没有豪言壮语也GMsIasNXkA。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从《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之高质量特色引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已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之一。

而《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作为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两大品牌,不仅拥有极高的观众认可度,还引领着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节目制作、嘉宾选择、访谈技巧和传播价值等方面,对这两档节目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高质量特色。

一、节目制作方面1. 视觉效果:《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在视觉效果上均追求高品质。

精美的布景、灯光和剪辑都为观众带来极佳的观赏体验。

两档节目还经常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虚拟背景、动画效果等,使得访谈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 音频质量:清晰、立体的声音是这两档节目的另一个亮点。

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清晰可辨,背景音乐和音效的运用也为节目增添了更多层次感。

二、嘉宾选择方面1. 多元化:《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的嘉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人士,包括政界领袖、商界精英、文艺名家等。

这种多元化的嘉宾选择使得节目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2. 互动性:两档节目在嘉宾选择上还注重互动性。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自然流畅,嘉宾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使得节目更具看点。

三、访谈技巧方面1. 主持人素养:《杨澜访谈录》的杨澜与《鲁豫有约》的陈鲁豫都是经验丰富、素养极高的主持人。

她们在访谈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话题,引导嘉宾深入思考,使节目内容更具深度。

2. 提问技巧:两档节目的主持人都非常擅长提问。

她们的问题既能够引导嘉宾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够挖掘出嘉宾的内心世界,使得节目更具吸引力。

四、传播价值方面1. 信息传递:《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作为高端访谈节目,为观众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嘉宾的个人经历、观点和思想,还包括社会热点、文化现象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信息对于观众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2024年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范文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篇一从《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之高质量特征引言电视访谈节目作为现代电视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分享经验的功能,还具有引导社会舆论、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电视界,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代表的访谈节目备受观众喜爱,它们以其高质量的内容、独特的节目形式和深度的对话,展现了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魅力。

本文将从这两个节目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高质量特征。

一、内容深度与广度《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在内容上均具有较高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这两个节目在选择嘉宾时,注重多样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

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深度对话,节目能够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内容。

此外,两个节目在话题选择上也具有很高的敏锐度,能够捕捉到社会热点问题,并邀请嘉宾进行深入探讨。

在内容深度方面,两个节目都注重对嘉宾的经历、思想、观点进行深度挖掘。

通过与嘉宾的交流,观众可以了解到嘉宾的成长历程、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

这种深度对话不仅能够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嘉宾,还能够引发观众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二、节目形式与互动性在节目形式上,《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均采用了访谈为主的形式,通过与嘉宾的对话来呈现节目内容。

然而,两个节目在具体操作上有所不同。

《杨澜访谈录》更注重对嘉宾的引导,使嘉宾能够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鲁豫有约》则更注重与嘉宾的互动,通过轻松的对话氛围来拉近与嘉宾的距离。

此外,两个节目都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在节目中,主持人会针对观众提出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交流,或者邀请观众参与节目互动环节。

这种互动性不仅能够增强节目的观赏性,还能够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节目中来,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黏性。

三、主持人风格与素养主持人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的核心,其风格与素养对于节目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之所以能够成为高质量的电视访谈节目,与其主持人的风格与素养密不可分。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

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从《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看现代电视访谈节目引言: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电视访谈节目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这些节目通过采访名人、专家和普通人,提供了一个了解各种话题的平台。

本文将以中国两档著名的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从主持人风格、采访方式以及观众反响等方面,探讨现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与特点。

一、《杨澜访谈录》《杨澜访谈录》是由著名主持人杨澜主持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

该节目以深入的采访风格而著称,通过与嘉宾的对话,展现出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杨澜在节目中以平和、冷静的姿态出现,她善于引导谈话,用恰当的问题挖掘出嘉宾的真实想法。

杨澜非常重视与嘉宾的互动和交流,给人一种亲近感和专业性。

其次,《杨澜访谈录》以多元化的话题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观点。

节目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让观众获得深度的思考和启发。

杨澜还经常挑选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以及那些人们很少能接触到的人群,通过这些不同的视角和声音,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世界。

然而,《杨澜访谈录》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观众认为,杨澜过于注重自身的影响力和话题的高度,偏离了节目主旨以及观众的需求。

此外,节目中的宣传成分也让一些人产生了反感。

而有人则认为,《杨澜访谈录》从嘉宾的选择到节目的制作都能够保持高水平,更愿意相信杨澜的采访风格和主持能力。

二、《鲁豫有约》《鲁豫有约》是由著名主持人鲁豫主持的一档电视访谈节目。

这档节目以其温暖、亲人的氛围而备受观众喜爱。

鲁豫以真诚、自然的形象出现在镜头前,她接触嘉宾时不事前准备问题,追求自然流畅的对话。

她善于众人敬仰的能力是将嘉宾暴露在她前面进而流露内心的真实面孔。

此外,《鲁豫有约》走亲近路线,她倾向于选择那些在娱乐圈和大众中广为人知的明星嘉宾,节目内容也更加轻松、轻松。

鲁豫会引出一些嘉宾有趣或者感人的故事,通过对话揭示出嘉宾们真实的一面。

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模式分析——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模式分析——以《杨澜访谈录》与《鲁豫有约》为例

AbstractAs a narrative medium of images, television can magically turn all kinds of fresh elements from life into narrative texts. This explains the reason why recently the study of narrative theory also puts their eyes upon mass media, especially televi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narrative theory into television study helps to enrich television study, which is often confined to sociology criticism. The narrative texts television provide feature their inclusiveness in narrative media, narrative contexts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narrative skills. This also proves the necessity to study television programs in light of narrative theories. This paper aims to apply narrative theories to the study of popular TV talk-show program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have a focus on “story”.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usual narrative mode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V talk show programs in order to shed some lights on how to better improve the programs’quality.TV talk show programs usually have two different focuses, one is topic and the other is story. This paper will focus its discussion on the latter and study its narrative models and features. The study will be based on case studies of two well-known TV talk show programs, “Yang Lan One on One” and “The Lu Yu Show”. The study covers the frame, persons, tempo, the role of both geuests and hosts and the function of affliated elements in the narration of stories.Textual analysis involves certain statistics and detailed analysis to make a persuasive conclusion for the paper. The paper also tries to offer some advice on narrative methods and skills, which is meaningful in both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Key Words: Narrative; TV Talk Show Programme; Narrative Frame; Narrative Tempo; Narrative Persons目录引言 (6)一、研究回顾 (6)二、本文研究价值和研究方法 (8)第一章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框架 (10)一、事件在访谈类节目中的地位和特征 (10)(一)、以事件和细节为核心支撑叙述 (11)(二)、宏观叙述和细节“对话”相辅相成 (14)二、精心设计叙事结构 (15)(一)、叙事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15)(二)、大量借鉴经典叙事结构 (18)(三)、“倒叙”、“插叙”穿插运用,制造叙事悬念 (23)(四)、叙事结构由节目制作者、而非故事讲述者所主导 (26)(五)、主持人以“提问”为核心话目 (29)第二章叙事类访谈节目的叙事视角 (32)一、第一人称为主、其他人称相辅的叙事视角 (32)(一)、嘉宾第一人称叙述为中心 (32)(二)、辅助角度第一人称叙述提供“旁征博引” (34)二、其他人称叙事视角锦上添花 (36)(一)、第二人称视角增添现场感,引导被访者 (36)(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客观冷静,充实内容 (37)第三章嘉宾在叙事中的特征和作用 (40)一、嘉宾身份兼备“多样性”和“统一性” (40)(一)、邀请嘉宾不拘一格 (40)(二)、符合统一身份分类 (40)二、嘉宾选择有助叙事的丰富和完整 (41)(一)、嘉宾具备可期待性和丰富的叙事元素 (41)(二)、嘉宾是事件的“主人公”或重要“旁观者” (42)(三)、嘉宾是叙事机制上的一道工具 (43)(四)、嘉宾设定是节目风格的一种体现 (43)第四章叙事类访谈节目的节奏把握 (45)一、闪进闪回推进叙事速度,避免冗长叙事 (45)二、“定格”细描,细腻见长 (47)第五章多种叙事手法在访谈类叙事节目中的运用 (48)一、现场拍摄与后期画面编辑,营造“访谈”氛围 (48)二、画面、现场展示提供“视觉”补充 (48)三、场外画外音,集中体现节目制作者的意志 (49)四、音乐、道具、色彩渲染场景,烘托气氛 (50)五、借观众之口,表现制作者叙事意图 (50)第六章结论 (53)参考文献 (55)附录一:《杨澜访谈录》2006年度节目表 (57)附录二:《鲁豫有约》2007年1月1日-5月15日节目表 (59)附录三:《杨澜访谈录之成龙(上)》编辑稿 (62)附录四:《杨澜访谈录之成龙(下)》编辑稿 (69)附录五:《鲁豫有约之生死恋人》编辑稿 (76)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发源于西方,且以形式主义批判闻名于世的叙事学理论也逐渐成为一股新的充满活力的思潮。

从会话分析理论角度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文本的比较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从会话分析理论角度对电视谈话类节目文本的比较研究——以《杨澜访谈录》和《鲁豫有约》为例

和《 鲁豫有约》 的语料文 本进行分析 , 可以发现两位主持人话语运用 的不 同规律 , 而这种差异与其各 自节
目的定位恰好是相符的 。 【 关键词] 电视谈话节 目; 会话分析 ;杨 澜访谈录》 《 《 ;鲁豫有约》 话轮转换理论 ;
[ 中图分类号 】 G 2 [ 2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7 — 44 2 1 )3— 0 6— 4 6 1 5 5 (0 1 0 0 4 0
经济 、 化等 各领 域 的精 英翘楚 , 文 口碑 和收 视始
终 骄人 。两者 之 所 以成 功 , 因当然 是 多 方 面 原 的。既然 是 以谈 话 为 主 的节 目, 笔者 将 从 会话 分析理 论人 手 , 两者进 行 分析 比较 , 对 以期 为 电 视 谈话 节 目主持人 提供 有益 的参考 。
结 果显 示 ( 表 1 , 杨 澜访 谈 录》 嘉 宾 的访 见 )《 对
问共 6 6个 话 轮 , 宾 占有 话 轮 数 也 是 6 嘉 6个 。 主持人 的 6 话 轮共计 2 8秒 , 6个 7 而嘉 宾 的话 轮
( - 对《 澜 访谈 录》 《 豫 有 约 》 -) 杨 和 鲁 的话 轮分 析 笔者 分 别 抽 取 两 个 节 目采 访 同 一 位 嘉 宾 —— 蔡康 永 的视 频 资 料 , 将 其 转 录 为文 本 并 资 料进 行统 计分 析 。为求 准 确 , 入 本 文 分 析 纳
的说 话人 ;.当前说话人 可 以不 选定 下一位说 2 话人 , 让其 他任何 参与者都 有说话 的权利 , 先 谁
的盛行也是当代社会实践和生活实践最重要的
说谁 就获得 下一轮说 话 的权利 ;.当前 说话人 3
[ 收稿 日期 ] 2 1 —0 0 1 4—2 5 【 作者简 介] 王翼 凡( 98一) 女 , 18 , 江苏连 云港人 , 南京 师范 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 业 2 1 00级硕士研 究 生。研究方 向 : 应用传播 。

关于《鲁豫有约》与《杨澜访谈录》异同的分析

关于《鲁豫有约》与《杨澜访谈录》异同的分析

关于《鲁豫有约》与《杨澜访谈录》异同的分析关于《鲁豫有约》与《杨澜访谈录》异同的分析电视谈话类栏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多年历史,形式与风格都已经相当成熟。

这种新的栏目形式一出现,便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

十几年来,全国各式各样的谈话类栏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摸索中逐步走向成熟。

在众多的谈话类栏目中,上海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与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各自发展均已有近十年,算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栏目。

下面我将对这两档节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相同点一、节目主持人的“xx”化杨澜和陈鲁豫不仅仅都是美女主播,更是才女主播。

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

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档绝好的节目,充满传奇色彩。

对每个想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她们不仅以个人魅力吸引fans,更以自己的实力吸引众多的观众。

因为主持人本身是个明星,所以这类谈话访谈节目也被冠以主持人的名字。

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

这是以主持人的名气带动节目收视率,同时以节目声誉提升节目主持人的名声,两者相得益彰。

二、访谈对象的“名人”化节目的访谈对象都是名人,几乎覆盖了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娱乐,每个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是拔尖人物,也就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

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有着自己的固定粉丝,当这些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这些粉丝就变成了节目的受众。

有些是短期的,但也有人因此成为该档节目的忠实受众。

这些嘉宾们不仅仅来自国内,更有许多外国的叱咤风云的人物。

不同点一、主持人形象与风格杨澜本科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在央视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

先后开办过《杨澜视线》《杨澜工作室》《杨澜访谈录》等栏目,并于2000年创立了阳光卫视。

无可争议,杨澜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也是最出色的媒体人之一。

她美丽、聪慧,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广阔的视野使杨澜主持的栏目大气沉着、优雅知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豫有约》与《杨澜访谈录》特点分析
10广电展依涵20100630138
节目介绍:
《杨澜访谈录》: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与上海东方卫视合作的一档新的访谈节目。

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栏目以精彩人物、精彩话题为主要特色,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

《杨澜访谈录》是“阳光传媒集团”旗下的一档名牌访谈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创办并亲自主持。

节目定位锐意求新,突出人文和国际化特色。

节目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热门话题,与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进行广泛探讨,关注人的性格特征和独到见解,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表现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寻找人类智慧的光芒,折射出特有的历史瞬间和社会背景。

畅谈的话题不仅紧紧围绕时事或专业,更以人的经历、感受和智慧为中心,抽丝剥茧地讲述人的故事,以成败得失、人生百味体现人的智慧和感悟,让更多观众通过节目去感受那些平常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名人,拉近距离,沟通彼此。

《鲁豫有约》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凤凰卫视与1998年开播,后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

一段段窝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诚对话,千万次殷切回响,以鲁豫
简单透明的提问、感叹和聆听,让嘉宾会议往事,感慨人生、释放魅力,让观众在一种日常的、不雕琢的分为重了界名人,知晓他们背后的故事,知晓他们洗净铅华后的自然。

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

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

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

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主持风格:杨澜 1、绵里藏针、温和的深刻
2、善于应变、得体到位
3、准备充分、问题专业、平等对话
4、善于抓住北方围着的心里冲突
鲁豫 1、和风细雨、善良亲切
2、用心聆听、真诚互动
3、美丽温婉、知性智慧
4、不骄不躁、聚精会神
节目路线:《杨澜访谈录》温和的深刻性
《鲁豫有约》亲民化路线,贴近百姓,贴近生化
节目采访对象:
《杨澜访谈录》政界名流,金融巨头,演艺界精英等在世界上和各自国家有卓越贡献突出成就的人。

如民主党主席吴伯雄、前美国总统老布什、百事集团CEO卢英德等。

《鲁豫有约》关注点是一些过气的有特殊经历的人物,集中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各个时期在这个时代有特殊记忆的人物
节目定位:
《杨澜访谈录》嘉宾的高端使《杨澜访谈录》的栏目层级就是高端访问,通过采访一个名人去了解一个事件甚至一个国家。

《鲁豫有约》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

节目内容:
《杨澜访谈录》主要是主持人和嘉宾交谈进而是人们增长见闻,并了解嘉宾及其国家。

《鲁豫有约》主要是以嘉宾在与主持人交谈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展开。

谈话内容十分广泛。

访谈主要集中在和被访者心灵上的对话,给观众以一种对人性的思考。

主持人形象:
在《杨澜访谈录》中杨澜展示的是一位智慧干练的成熟女性形象,她与被访者一样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和成功的经历。

她对嘉宾的访问总能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恰当的问题,与嘉宾进行语言的交锋碰撞以求能够挖掘出嘉宾最真实而深刻的思想。

语言利落,表现出一个果断的知性女性形象。

知性,平易近人,高端却不离人万里.比如她采访易中天,易中天讲了很多自己在别的节目不讲的话,比如易中天说自己以前是个诗人.她不像鲁豫的节目挖别人的隐私,也不像王志的节目那么针锋相对,咄咄逼人,她是真心的和你交谈,像朋友那样.关注的是你的真实生活而你又愿意说的,触动你的愉快的记忆。

在《鲁豫有约》中主持人鲁豫因其机智敏捷和沉稳淡定的气质而成功塑造了一个邻家女孩的亲切形象。

在栏目中她邀请观众和她一起聆听嘉宾讲故事。

无论是什么职业、阶层的嘉宾到了这里,就只是一个普通的“说故事的人”。

使用的语言比较亲民,会话节奏缓和且没有攻击性,善于使用提问型打断挖掘嘉宾信息,鲁豫招牌式的微笑和内敛与谦和的态度,都可以降低嘉宾的心理防线。

节目风格:
《鲁豫有约》1、走亲民化路线
2、用真诚打动受众
《杨澜访谈录》1、以一个知性高端形象去接触各国政要,社
会名流。

2、增长受众的见识
问题设计:杨澜在采访问题设计上以“焦点性话题”为主。

鲁豫在谈话问题设计上则以“故事性话题”为主导。

相同之处:
1、似娱乐明星又非娱乐明星
因为主持人本身是个明星,所以这类谈话访谈节目也被冠以主持人的名字。

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一虎一
席谈》等。

这是以主持人的名气带动节目收视率,同时以节目
声誉提升节目主持人的名声,两者相得益彰。

2、才华横溢,引人瞩目
杨澜和陈鲁豫不仅仅是美女主播,更是才女主播。

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

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档
绝好的节目,充满传奇色彩。

对每个想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
极大的吸引力。

她们不仅以个人魅力吸引fans,更以自己的
实力吸引众多的观众。

2、才华横溢,引人瞩目
杨澜和陈鲁豫不仅仅是美女主播,更是才女主播。

年纪轻轻就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

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档绝好的节目,充满传奇色彩。

对每个想成功的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她们不仅以个人魅力吸引fans,更以自己的实力吸引众多的观众。

3、访谈对象的“名人”化
节目的访谈对象几乎覆盖了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娱乐,每个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是拔尖人物,也就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人物。

对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些采访对象在自己的领域,有着自己的固定粉丝,当这些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时,这些粉丝就变成了节目的受众。

有些是短期的,但也有人因此成为该档节目的忠实受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