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肥胖类型与脑卒中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S u y o o r l to e we n t p s o b st n u t p s o t o e t d n c r e a i n b t e y e fo e iy a d s b y e f s r k
W A NG n,ZH U Li Zhir i — ng, ZH A N G —i ta u Lil,e l

关键 词 : 胖 症 ; 血 管 意 外 ; 梗 塞 ; 重 ; 险 因素 肥 脑 脑 体 危 中 国分 类 号 : 7 3 3 R 8 . R 4. :59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0 2 ( 0 7 1 — 7 20 1 0 — 1 6 2 0 ) 10 4 — 3
( P< O. S) The l gitc r gr s i n a a yss s we ha HR s a s ca e t gh rs o 0 . o si e e so n l i ho d t tW wa s o i t d wih hi ik f r a ls t e fs r l ub yp s o toke(P < 0. 05) W ih i c e s n i tc r umf r nc n f m a e pa i nt . t n r a i g wa s ic e e e i e l te s,t e h rs f lc na n a c i s e ha c d(P < 0. ik o a u ri f r ton wa n n e 0S) Bo s f mae pa i n s wa s ocat d . dy ma s o l te t s a s i e
Ab ta t Obe t e Toi v s iaet er lto s i ewe n t p so b st n to es b y e. sr c : j ci v e t t h ea in h pb t e y e f e iya d sr k u t p s n g o

内脏脂肪及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率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内脏脂肪及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率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内脏脂肪及内脏脂肪/皮下脂肪比率与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莫秀英,谢伟坚,梅 麒,张业昆(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511400)摘要:目的 分析卒中患者内脏脂肪面积(VFA)水平及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比率(VFA/SFA)表达差异,探讨二者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卒中患者192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分为无PSCI组106例,PSCI组86例,另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195例为对照组。

收集并比较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腹部CT测定腹内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值并计算VFA/SFA值;采用Pearson法对PSCI组患者VFA、VFA/SFA与MoCA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SCI患者MoCA评分的相关因素。

结果 与无PSCI组患者比较,PSCI组高血压、糖尿病、多次卒中患者比例、VFA水平、VFA/SFA比值明显升高(P<0.05),MoCA评分明显降低(P<0.05)。

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卒中患者VFA水平、VFA/SFA比值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0.533、-0.476,P<0.005)。

VFA/SFA比值升高、有卒中史对PSCI患者MoCA评分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FA水平、VFA/SFA比值高表达可能与PSCI发生发展有关,且VFA/SFA比值高对MoCA评分值降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可为临床诊断PSCI的发生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内脏脂肪面积; 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比率; 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TheCorrelationBetweenVisceralFat,VisceralFat/SubcutaneousFatRatioandPost StrokeCognitiveImpairmentMOXiuying,XIEWeijian,MEIQi,ZHANGYekun(DepartmentofNeurology,PanyuDistrictHeXianMemorialHospitalofGuangzhou,Guangzhou511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differencesofvisceralfatarea(VFA)levelandvisceralfatarea/subcutaneousfatarearatio(VFA/SFA)instrokepatients,andtoexploretheircorrelationandtheoccurrenceofpost strokecognitiveimpairment(PSCI).MethodsFromMay,2017toMay,2019,192strokepatientsinourhospitalwerecollectedanddividedintothenon cognitiveimpairmentgroup(106cases)andthecognitiveimpairmentgroup(86cases)accordingto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Scale(MoCA),while195healthypeoplewerecollectedasthecontrolgroup.Wethencollectedandcomparedgeneralpatientdatabetweengroups.VFAandSFAweremeasuredbyabdominalCT,andVFA/SFAwerecalculated.PearsonmethodwasusedtoanalyzethecorrelationbetweenVFA,VFA/SFAandMoCAscoreinPSCIgroupandmultiplelinearstepwiseregressionmodelwasusedtoanalyzetherelatedfactorsofMoCAscoreinpatientswithPSCI.ResultsComparedwithpatientsinnon PSCIgroup,theproportionsofpatientswithhypertension,diabetesandmultiplestroke,VFAlevelandVFA/SFAratioweresignificantlyhigherinthePSCIgroup(P<0.05),andMoCAscorewassignificantlylower(P<0.05).PearsoncorrelationshowedthatthelevelofVFAandVFA/SFAratiowerenegativelycorrelatedwithMoCAscore(r=-0.533,-0.476,P<0.005).TheincreaseofVFA/SFAratioandstrokehistoryhadstatisticalsignificancesonthedecreaseofMoCAscoreinpatientswithPSCI(P<0.05).ConclusionThehighexpressionsofVFAlevelandVFA/SFAratiomayberelatedtotheoccurrenceand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12.020收稿日期:2020 08 01;修回日期:2020 09 04基金项目: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7 Z04 24)作者简介:莫秀英(1983—),女,本科,主治医师。

穴位埋线治疗中风患者腹型肥胖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中风患者腹型肥胖研究进展
的肥 胖 关 系密 切 。
的治疗作用 主要体 现在协 调脏腑 、 疏通经 络 、 调和气 血 、 补 虚 泻实几个方面。其机理 主要是 通过 羊肠线 在穴 内的生理 、 物
1 . 2 腹 型肥胖 与脑 卒中相关 的机制
1 . 2 . 1 肥胖 , 特别是腹型肥胖时患者体 内 由脂肪组织 表达 的 脂肪 因子谱发生改 变 , 表 现为 瘦素及 游离脂 肪 酸等分 泌增加
性疾病 , 需长时间缓慢治疗 , 目前没有 针对该群体 患者 的规 范
心房颤动等是可以纠正和预 防的 。提示 B MI 与糖尿 病 、 冠 心 病和脑卒 中的患病 率存在 显著 正相关 。中心型 肥胖 ( 腹 型肥
胖, 非外周 型肥胖 ) 是脑卒 中的独立危 险因素 。控制 中心型肥
化治 疗 , 故 穴位埋 线就体 现出治疗 时 间长 , 经济 , 依从 性好 等
文章编号 : 1 O 0 7 —2 3 4 9 ( 2 O 1 3 ) 1 O 一。 0 6 6 —0 3
1 . 2 . 4 腹 型肥胖 者纤溶 酶原 激活物 抑制 因子 1 ( P A I 一1 ) 水
平及 肾素 一 血管紧张 素 一醛 固酮 系统 ( R s ) 活性 增加 , 组
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t —P A) 水平下降[ 7 ; 1 . 2 . 5 腹 型肥胖可能和代谢综合 征、 炎症 反应及氧化应 激等
1 . 1 腹型肥胖是脑梗 塞 的独立危 险 因素 在脑梗 塞相关 危 险因素 中, 年龄、 性 别及家 族史等 因素是不 可改变 的 , 除此之
外多种因素 , 如 高血压 、 糖 尿病 、 高胆 固醇血 症 、 吸烟 、 肥胖 及
如 口服中药 、 针刺 、 拔罐 、 推拿 按摩等方法 , 但 由于肥 胖是全 身

肥胖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卒中关系的研究

肥胖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卒中关系的研究

wv、动 态阻 力 DR 、临界 压 C 、舒 张压 与 临界压 之差 D P P等指标 随 着体 质 量指 数 的增加 而 呈现 显著 上 升的趋 势 。结论 肥 胖者 脑血 管血流
动 力学检 测指 标 异常 可能是 导致 卒卒 中险升 高的重要 原 因 。
【 关键词 】肥 胖 ;脑血 流动 力 学;卒 中
中图分 类号 :R4 . 7 33
文献标 示码 :B
文章 编号 :17- 14 (00 6 00 — 2 6 1 8 9 2 1 )2— 11 0
超重和肥胖 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重要危 险因素。有研究 显示 ,超重
2 _ 2肥胖与卒 中发病 强度 的关系 卒 中累积的发病率 随着体质 量水平的增 加丽呈显著 的升高趋势 , 同一体质量级别 的男性 发病率 显著高于女性 (<0 5 P . )。 0 2 . 3肥胖对C H 的影响 V D 脑 血管平均血流速度 ( m a)、最大血流速度 ( m x V en V a )、最小 血流速度 ( mn V i)等指标均 随着体质量 指数的增加而表现为显著的下
病 的关系进行 了研究 。
降 ,而外 周阻力R 、特异 阻抗Zv v c、脉搏波 速wV、动态阻力D 、临 R
界压C 、舒 张压 与临界压 之差D 等 指标随着 体质量 指数的增 加而呈 P P 现显著上升 的趋 势 。由此提 示 ,肥胖者脑血 管血流动力学 检测指标异
1资料 与方法 1 . 1临床资料
临床研 究 I11 0
[ 程 爱花 . 妇耻 骨 联合 分离 3例 临 床分 析 [ . 医学 , 0 , 9 】 孕产 9 J 重庆 ] 2 7 0 3 (6: 0-6 0 61) 6 718 . 1
肥胖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卒 中关 系的研究

中青年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中青年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中青年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与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赫鹏;孙文慧;马翠;闫佳;翟淑娜;刘学文;卢智泉【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人肥胖的不同指标,如体质指数(BMI)、腰围(WC)及腰臀比(WHR)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由280例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成,对照组为患其他与脑卒中无关的疾病同期入住和病例组相同医院的280例患者.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个体疾病史、脑卒中家族遗传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同时对身高、体质量、WC、臀围进行测量,并计算BMI及WHR.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研究对象的BMI、WC及WHR与脑卒中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进行估计.结果 28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血性76例,缺血性204例.与正常BMI者相比较,调整年龄、性别后的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的病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超重者:OR=2.03,95%CI(1.26,2.91),P<0.05;肥胖者:OR=1.88,95%CI(1.32,2.39),P<0.05].与BMI最低四分位数相比,BMI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了18%[OR=1.18,95% CI(1.06,3.54),P<0.01].WC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分别是WC最低四分位数的1.80和1.96倍[OR =1.80,95%CI(1.03,3.16)和OR =1.96,95%CI(1.37,3.78),P<0.01].与WHR 最低四分位数比较,WHR最高四分位数的病例发生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分别增加了98%和126%[OR=1.98,95%CI(1.41,3.59),P<0.01和OR=2.26,95%CI(1.34,2.79),P<0.01].结论 BMI增高是发生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WC增加可使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升高,而WHR与发生出血性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呈正相关.维持正常体质量可能是脑卒中发病的保护因素.%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iposity indicatorsincluding body mass index ( BMI ), waist circumference ( WC ), and waist - hip ratio ( WHR ) and the risk of stroke in young and middle - aged individuals. Methods In this hospital - based case - control study, 280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enrolled as case group and 280 otherwise healthy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same hospital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subjects were interviewed using a structure-d interviewer - 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that included information on socio -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lifestyle habits,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personal medical history, and family history of stroke in first - degree relatives,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Height, weight, and 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s were measured using unified standards by professionally trained investigators , and simultaneously BMI and WHR were calculated. The odds ratios ( OR ) and 95 % confidence intervals ( CI ) of total and type - specific stroke were estimated using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Results Totally 280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 ( 76 hemorrhagic and 204 ischemic ).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with normal BMI, after age and gender - adjuste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 among overweight: OR = 2.03, 95% CI (1.26, 2.91), P <0. 05; among obesity: OR = 1.88, 95% CI (1.32, 2.39), P<0.05]. Compared to controls in the lowest quartile, the cases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of BMI were also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 OR = 1. 18, 95%CI ( 1.06, 3.54), P<0.01 ]. Cases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of BMI had 1.80 and 1.96 times the risk of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as did thosecontrols in the lowest quartile [ OR = 1. 80, 95% CI ( 1. 03, 3. 16 ) and OR = 1. 96, 95% CI ( 1. 37, 3. 78 ), P <0. 01 ]. Furthe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Cases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of WHR had approximately 1. 98 and 2. 26 times the risk of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 as controls in the lowest quartile [ OR = 1. 98, 95% CI ( 1. 41, 3. 59 ) and OR = 2. 26, 95% CI ( 1. 34, 2. 79 ), P < 0. 01 ]. Conclusion Higher BMI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higher WC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WHR is positively corelated to hemorrhagic and ischemic stroke.【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2(015)017【总页数】5页(P1924-1927,1931)【关键词】卒中;人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作者】赫鹏;孙文慧;马翠;闫佳;翟淑娜;刘学文;卢智泉【作者单位】121001,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121001,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辽宁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121001,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脑卒中 (stroke)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脑卒中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脑卒中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脑卒中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脑卒中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有效地评估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直接反映机体状态的指标,正在逐渐成为脑卒中风险评估的研究热点。

一、生物标志物的定义和种类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指的是生物体内能够表现其生物学过程、生理状态或疾病特征的任何分子、结构或过程。

生物标志物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物质中,如血液、尿液、口腔分泌物、或各种体液等。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包括:血清蛋白、神经内分泌、遗传变异、代谢指标、静脉血栓等。

二、血清蛋白生物标志物1、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被肝脏分泌的蛋白质,是急性相应蛋白的一种,可以作为炎症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有研究表明CRP与冠状动脉性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疾病有一定关联。

一项在7000多名研究对象中进行的研究发现,每增加1mg/L的CRP水平,脑卒中发生风险就会增加1%。

2、红细胞沉降率(ESR)ESR也是一种炎症生物标志物,属于血液常规检查的一种指标。

ESR升高可以提示患者体内存在某种炎症反应,但并不能明确说明患者是否患有脑卒中。

因此,ESR作为脑卒中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支持。

三、神经内分泌生物标志物1、瘦素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以调节体脂肪的代谢和能量消耗等。

瘦素水平低下与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相关,同时也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存在一定的关联。

2、营养素营养素是指维生素D、维生素B、叶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一些研究表明,体内缺乏营养素也可能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例如,维生素D缺乏能够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从而进一步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营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营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营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营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给予营养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观察营养学指标。

结果:干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腹部皮褶厚度、体质指数明显低于非干预组;总蛋白7、白蛋白明显高于非干预组。

结论:给予营养干预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体质、营养状况以及高脂血症及肥胖,对于脑卒中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营养风险营养干预脑卒中【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48-01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临床上一类常见的疾病。

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在发病的前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风险。

因此,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及时采取营养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营养风险,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具有积极意义。

在此,为了探讨营养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笔者进行了下列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7月30日-2011年7月30日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名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给予营养干预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各60名患者。

其中,干预组男性病人35例、女性病人25例,年龄分布在36-57岁、年龄平均46.39±5.87岁;非干预组男性病人37例、女性病人23例,年龄分布在35-56岁、年龄平均45.64±6.31岁。

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65例、出血性脑卒中55例。

排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2 营养干预。

本研究中的营养干预措施均由经临床营养理论学习并取得合格证书的护师实施。

营养干预措施:①定期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健康知识手册,使患者及家属对肥胖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发症及危害有深入认识,对疾病更加重视。

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H N 流感抗体水平监 测及接种 甲型 H1 1 I1 N 流感疫苗免疫 效果
首都 公共卫生,2 1 ,44 : 5 —6 . 0 0 () 19 12
[ 曾光 . 3 】 中国应 对流感 大流行 的对 策分析 f . J 国外 医学 : 1 流行 病学
2 0 ,3 () 16 17 0 9 63 : 5— 5.
卫 生 ,2 0 , 1() 5 — 3 0 3 29 : 2 5 .
21 年 “ 01 两癌”检查中 7 7 例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的相关资料。 3 3 0 结果 : 随着年龄增长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在降低 ; 妇科 疾病的高发年龄 为 3 - 0岁 ; 54 宫颈上皮 内瘤变的发病率为 0 0 ; . % 宫颈癌的发病 率为 4 . / 万。 4 6 31 5 0 结论 :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农村妇女防癌意识
2 结果

经调查研究 显示 ,男性发病 明显高于女性 ,6 0岁以上 患 笔者所在 医 院 2 1 00年 3 _ 0 1 l 月收 月 2 l年 1
1 一般 资料 . 1
者 高发 ,肥胖 、高血 脂、高血压、吸烟 /嗜酒为脑 卒 中的高 发 危险 因素。见 表 1 5 6 。2 ~ 0岁的患者高发危 险因素为肥胖 、 吸烟 / 嗜酒、高血 压、高 血脂 等 ; 6 > 0岁的患者 高发危 险因
高血脂 等相关危险 因素进行 调查 研究 ,以分析脑卒 中患者 的 相关危 险因素,为临床提供相关资料。现总结如—o F
1 资 料 与 方 法
31 1 例脑卒 中患者 的年龄、 性别、 肥胖情况、 吸烟饮酒、 高血压、 高血脂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 所有数据均应用表格 进行 统计,
并进行分析。

人类疾病与营养代谢之间的关系

人类疾病与营养代谢之间的关系

人类疾病与营养代谢之间的关系人类身体的健康与营养代谢密不可分。

营养代谢是指我们所摄入的食物被身体吸收、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并运转于我们身体内部的整个过程。

研究表明,适当的营养摄入对降低某些常见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疾病与营养代谢之间的关系。

一、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不良的生活方式而不断上升。

研究表明,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此,养成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是非常有益的。

二、肥胖症肥胖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代谢紊乱疾病,它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水平。

营养学家们指出,肥胖症往往与营养不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营养不良的环境下,身体不得不将每一个瞬间积累下来的能量储存起来,导致体内脂肪的不断积累,从而引发肥胖症。

因此,通过适当的饮食调理、控制饮食量和多运动等方式来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是非常重要的。

三、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堵塞而引起的一种严重掉头疾病。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人患上脑卒中,其中大多数人最终会失去生命能力。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营养摄入可以有效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例如,适当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可通过其富含的抗氧化物质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累积,从而减少脑血管系统的功能紊乱。

此外,适量摄入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食物也是非常有益的。

四、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血管功能异常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研究表明,适当的饮食强调谷物、水果、蔬菜、豆类和坚果等食物,以及适量摄入鱼类和橄榄油等含有omega-3和omega-6脂肪酸的食品,可以有效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为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了非常有力的保障。

总之,人类疾病与营养代谢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适当的饮食在预防和控制疾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倡导营养均衡、科学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品质。

脑卒中的病因学研究与预防策略

脑卒中的病因学研究与预防策略

脑卒中的病因学研究与预防策略脑卒中(stroke)作为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大量的死亡和致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防脑卒中,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病因学研究,并提出了各种预防策略。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高血压与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

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增加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引发脑卒中。

因此,控制血压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预防高血压的方法包括饮食控制、适度运动、减轻体重以及限制钠盐的摄入等。

二、糖尿病与脑卒中糖尿病也被确认为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这进一步增加了患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有效管理糖尿病病情,控制血糖水平,定期检查和调整用药,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高胆固醇与脑卒中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血管壁会产生炎症反应,最终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高胆固醇与脑卒中的关系已被广泛研究,而控制胆固醇水平则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四、抽烟与饮酒与脑卒中抽烟和饮酒是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它们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大量的研究证实,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尼古丁和酒精等物质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血管硬化过程,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步骤。

五、生活方式与脑卒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脑卒中非常关键。

均衡的饮食,合理的营养摄入,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有助于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此外,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也能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六、其他预防策略除了以上介绍的病因学研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外,还有其他一些预防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例如,定期体检、控制血液粘稠度、积极治疗心脏病等,都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手段。

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进展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也逐年攀升,尤其是脑卒中这一神经内科多发、常见且易复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患病率已接近2%,并仍以较高的增长率逐年递增。

近年来,随着现代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采用中医疗法治疗脑卒中已成为多数患者的首选,这不仅与中医疗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有关,而且中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

同时,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护理措施的不同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近年来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卒中;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脑卒中主要是因患者脑部血管突然急性破裂或由于患者血管阻塞进而使得血液无法流入大脑最终引发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根据出血或缺血情况将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

研究发现,较之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更高,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7成。

出血性卒中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此类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较高。

同时,研究表明,男性脑卒中患者明显多于女性,且40岁以上患者为卒中高发人群[1]。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多采用中医疗法或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效果较佳。

而随着护理学科的日益成熟与发展,大量研究发现,不同护理手段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恢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的临床效果[2]。

其中,以中医护理手段最佳,本文就近年来中医护理在脑卒中病症的优势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具体如下。

1.我国脑卒中疾病现状根据最新全国脑卒中工作组调查结果可知,截止2014年12月,5年来,我国全国人口中脑卒中发病率年增长率已达13.19%,远远高于2011年的8.1%。

其中高危人群的发病率已达14.01%,全国40岁以上国民中共计1167万人有脑卒中病史。

因此,进一步探究脑卒中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3]。

2.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将脑卒中归于“中风”、“郁症”范畴,根据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所定义的中风标准[4],该病症的主症表现为:患者肢体偏瘫、神志不清、意识昏蒙,且伴有语言謇涩甚至无法言语等症状,患者口舌歪斜,且会出现偏身感觉异常等症状。

肥胖相关性疾病流行人群之探讨

肥胖相关性疾病流行人群之探讨

统 的高 血 压认 知教 育 , 养 大 学 生 的 自我 保 健 意 识 , 有 意 培 并
的教育和保健也就为控制高 血压 的发病率打下 了坚实 的基 础 。控制高血压病的基本措施 , 当是针对整个人 群的一级 应 预防 。超重 、 嗜酒 、 吸烟 , 运动不足 , 食盐过多 , 精神 紧张是高 血压病人 的危险因素 , 已经证实 , 培养保健意识 , 故 养成 良好 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 的根本。调查显示 , 大学 生对 高血 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 , 部分人对高血压 的相关 知识 及其
脾 B超 。糖尿病诊断采用 19 99年 WHO专家委员会报告标
准( 括 O T 试 验 异 常 者 ) 高 血 压 诊 断 采 用 19 包 GT ; 9 9年
病, 肥胖 已是 一个 全球 性 问题 。国 民体 质 监测 资 料表 明: 20 0 0年较 19 , 95年 肥胖患病率 上升 了 1 6 . . ~1 7倍[ 而 且 ,
维普资讯
医 学理 论 与实践 2 0 0 8年第 2 卷 第 9 1 期
JMe er& Pa 12 。 . ,e 0 8 dTho rcVo. 1No 9 Sp2 0
1O 1 9
防 治 不能 忽 视 。越 来 越 多 的有 关人 士 意 识 到 , 强 中 青 年 人 加
收 稿 日期 2 0 —4 0 0 80 —2
( 辑 编
思潮 )
在, 大学生高血压患病 率呈上 升趋势 。为此 , 高校应开展 系
肥 胖 相关 性 疾 病 流行 人群 之 探讨
张德利 天津医科大学教学 医院静海县 医院内四科, 天津静海县 3 10 060 摘妻 目的 : 研究职业 、 饮食 、 生活习惯等环境 因素与超重 、 胖以及高脂血症 、 肥 高血压 、 脂肪肝 、 尿病等疾病 的相 糖 关性, 及导致超重 、 肥胖的可控 因素 , 为健康教育 、 早期预防、 早期诊疗 提供依据。方法 : 分析乡镇 以上级别在职公职 人员、 中教师 96 0份体检结论 , 高 6 根据体重 、 围进行分组 比较 , 腹 数字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根据体检结论将样本 分为 3 , 组 正常体重 ( w) : 3 ; N 组 424例 超重( Ow) : 9 例 ; 组 41 6 肥胖( ) : 2 0 。研究结果显示上述 4种疾病 Ob组 1 3 例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1 肥 胖 的 流行 病 学研 究
脂肪组织会 分泌某些激素 、脂肪细胞 因子 等 .从而参 与糖代谢 与 胰 岛素抵抗 .如 :脂肪组织分泌 的脂 联素 ,可提 高胰岛素 的灵 敏性 ,在
大量 流行病 学调查 显示 :肥胖 即是独立疾病 .又是 心脑 血管疾病 、 肥胖患者 中尤其是向心性肥胖中脂肪细胞因子分泌紊乱 .促炎 因子合 多种 癌症 (如子宫内膜 癌症 、乳腺 癌等 )、Ⅱ型糖 尿病 ,高 血压等多种慢 成释放 .引发炎症I-51
人 和老年人肥胖 率分别 为 9.9%和 13.0%.比 2005年分别增加 了 1.9% 抗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特性I】61
和 1.7%.呈持续增长 的趋 势。经官方估计 2015年全球 约有 7亿人肥 2.2.1 高密度脂蛋白(HDL—C)
胖 16]。
多项流行病学调查 显示 .HDL—C与心血管疾 病风险呈 负相关㈣.
现 :与体重正常人群相 比 .超重和肥胖 人群的 Ⅱ型糖 尿病发病 风险均 肪酸异位沉积于肝脏等组织 .最终产生心血管疾病 【 圳。
明显增 高 .且女性肥胖 患者 比男性发病 风险高 .西 方肥胖患者 比东方 2-3 肥胖与高血压
【关键词 】肥胖 ;流行病 ;并发症
肥胖是历来 已久的一种多 因素引起 的代谢障碍疾病 人类早记录于 旧石器时期 的雕像 中【1_。早在 1948年 . 2.1.2 轻度炎症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 已将 “肥胖”列入疾病名单
肥胖 和 Ⅱ型糖尿病都会表现 出慢性轻度 的炎症反应 .这 可能是 肥
随着全球经 济的快速发展 。人 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加 上不合理 的 胖代谢紊 乱的诱 因之一【 。脂肪组 织释放 的促炎 细胞 因子 (如 白介 素一

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续二)

肥胖症与心血管疾病(续二)
7 脑 卒 中
性 。I 一 L 6是一 种促 炎 症 细胞 因子 , 在许 多 其 他 事 件
( 或情 况 ) 中可 以刺 激 肝 脏 产 生 C P。肥 胖 在 某 种 R 程度 上就 像是 低 度 的全 身炎 症 状 态 , 种 炎 症 可 以 这 导致 血 压 升 高 。收 缩 压 、 张 压 、 压 、 均 动脉 压 舒 脉 平 的升 高 与 I 一 L 6水平 显著 相关 , 收缩 压 、 而 脉压 、 均 平 动脉 压 与可 溶性 细胞 间黏 附分 子 1 平 相 关 。在 女 水 性 中血 浆 I 一 L 6水 平 升 高 与 收缩 压 、 张 压 显 著 相 舒 关 , 而在男 性 当 中 ,L 6 平 与空 腹 胰 岛素 、 腹 然 I- 水 空 胰 岛素 敏感 指数 相 关 。不管 什 么机 制 , 要肥 胖 者 只 体 质量 下 降 , 压就 下降 。5 或 更 多 的人 群 中 , 血 O 体 质 量每 下 降 1k g可使 收 缩 压下 降 1 ~4 mm , Hg 舒 张 压下 降 1 ~2mm , Hg 体质 量停 止 下降 , 压 效应 降
障碍 , 大 多数 没有 被诊 断 。尽管 详 细 了解病 史 , 但 仔
细 进行 体格 检查 , 只有 一 部 分 患 者 通 过 多 功 能 睡 也 眠记 录仪 才 能 诊 断 为 OS AH。对 6 3 1 2例 4 O岁 以
上高 血压 患者 OS AH 与 睡 眠 呼 吸 障 碍 的 关 系 进 行
许 多研 究报 道 B 、 臀 比与 脑 卒 中 有 关 , MI腰 确 实, 肥胖 被认 为 是 脑 卒 中潜 在 的危 险 因 素 。最 近 报 道, 这种 关 系是独 立 于胆 固醇 、 高血 压 、 尿病 之外 。 糖 在 医生 健康 研 究 中对 2 1 14 4名 男 性 进 行 前 瞩 性 队 列 研究 , 重男性 ( MI 5 O 9 9k / ) 正 常 超 B . ~2 . g m 与 2 体 质 量者 ( MI 2 g m ) 比 , 生 脑卒 中 的相 B < 5k / 相 发 对危 险 比为 1 3 , 血 性 脑 卒 中为 1 3 , 血性 脑 . 2缺 .5 出 卒 中为 1 2 。而肥 胖男 性 ( MI 3 g m ) 生脑 .5 B > 0k / 发 卒 中的相 对 危 险 比为 1 9 、 . 7 1 9 。B 每 增 . 1 1 8 、 . 2 MI 加一 个单 位 , 缺血 性脑卒 中的 风 险增 加 4 /, 血性 出 9 6 脑卒 中的风 险增加 6 。缺血 性 脑 卒 中 的严 重 度 与 肥胖 不存 在关 系 。肥 胖 增 加 脑 卒 中的 风 险 , 能 与 可 过 多脂 肪组 织积 累导 致高凝 和促 炎症 状 态有关 。

脑卒中健康教育 本月修正2023简版

脑卒中健康教育 本月修正2023简版

脑卒中健康教育脑卒中健康教育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者血流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供应中断引起的,占脑卒中病例的约80%;而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而发生的,占脑卒中病例的约20%。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2.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血管损伤,增加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3. 高血脂:高胆固醇和高三酸甘油脂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 肥胖:肥胖症与脑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5. 吸烟和饮酒: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6. 缺乏锻炼:缺乏体育锻炼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如何预防脑卒中?对于脑卒中的预防,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降低患病风险:1.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低盐低脂、多摄入蔬果和全谷物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 控制血压:监测血压,定期测量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正常血压水平。

3. 管理糖尿病:合理控制血糖水平,定期检查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4. 减少饮酒和戒烟:限制饮酒量,戒烟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5. 适度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6.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如何应对脑卒中?如果不幸患上了脑卒中,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 立即就医:脑卒中是一种紧急情况,应立即呼叫急救车或到最近的医院就医。

2. 静躺休息:躺平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3. 不要乱动:在等待医疗救护车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行走,以免加重病情。

4. 不要吃东西:避免吃东西或者喝水,以防害怕窒息或呛咳。

5. 家属陪伴:将患者的状态报告给医疗人员,确保家属的陪伴。

如何预防脑卒中及其后遗症

如何预防脑卒中及其后遗症

如何预防脑卒中及其后遗症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血管疾病,它会造成大脑供血中断或者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脑功能受损甚至出现死亡。

由于其严峻的后果,预防脑卒中及其后遗症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生活习惯、饮食控制、体检检测以及心理调节四个方面,介绍如何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及其后遗症。

一、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1. 不吸烟:吸烟被证实是导致脑卒中风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戒烟是预防脑卒中的首要步骤之一。

2. 适量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如快走、游泳、慢跑等。

3. 控制体重:肥胖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罹患脑卒中的风险。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定期检测血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改变饮食、适量运动等来控制高血压。

二、饮食控制健康的饮食对于预防脑卒中和保护血管功能至关重要。

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1. 低盐饮食:高盐饮食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联。

减少盐的摄入量,对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2. 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水果和蔬菜富含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3. 控制饮酒:过量饮酒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相关,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需要适度饮酒或戒酒来保护大脑健康。

三、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早采取措施,以预防脑卒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体检项目:1. 血压检测:定期测量血压是及早发现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2. 血脂检测:通过检查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可以评估动脉硬化的风险。

3.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可以帮助检测心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律不齐等问题。

4. 血糖检测:高血糖是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糖尿病与脑卒中风险密切相关。

四、心理调节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防止脑卒中和促进健康至关重要。

肥胖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影响

肥胖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影响

肥胖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影响①
王强,孙蓉,张通,杜晓霞,李晁金子,肖琳,宋鲁平
【摘要】[ 摘要] 目的研究肥胖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的影响。

方法脑卒中住院患者118 例,按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所有患者综合康
复12 周。

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 、Berg 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thel 指数(MBI) 进行评定。


果治疗后各组的NIHSS 、FMA 、BBS 以及MBI 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01) ,治疗后肥胖组NIHSS 评分、BBS评分、MBI 评分均为最差(P< 0.05) ,各组FMA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结论肥胖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导致残疾程度高。

【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5
【关键词】[关键词] 脑卒中;肥胖;康复;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
[本文著录格式]王强,孙蓉,张通,等.肥胖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5):557-561.
CITED AS:Wang Q,Sun R,Zhang T,et al.Influence of obesity on rehabilitation of stroke patients[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5,21(5):557-561.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肥胖患病率快速增长,全世界已有超过10 亿的成年人体重超标, 3 亿人肥胖[1] ;多个地区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几乎接近一半人口[2]。

雷公藤红素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雷公藤红素用于脑卒中治疗的研究进展
朱容慧;陈俐;陈阳;黄玥;郑云华;仇滔
【期刊名称】《中国药师》
【年(卷),期】2024(27)4
【摘要】雷公藤红素提取自传统中药雷公藤,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学活性的中药单体,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疗效。

研究发现雷公藤红素不仅与肥胖、肿瘤、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也在脑血管系统中通过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等作用。

目前,脑卒中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很有限,但随着对雷公藤红素研究的深入,其在脑卒中的治疗潜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在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的研究中呈现出良好疗效。

因此,本文首次对雷公藤红素的脑卒中治疗作用及所涉及的潜在机制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为雷公藤红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相关研究提供进一步方向和参考。

【总页数】11页(P711-721)
【作者】朱容慧;陈俐;陈阳;黄玥;郑云华;仇滔
【作者单位】仁寿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西南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医院质量评价与病案管理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质量评价与病案管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雷公藤红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基于肝脏疾病治疗分析雷公藤红素研究进展
3.雷公藤红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4.雷公藤红素治疗肥胖的研究进展
5.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蜂蜜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膳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患病率相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膳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患病率相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膳食营养因素与脑卒中患病率相互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徐海;薛广波;居喜娟
【期刊名称】《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20)8
【摘要】目的:研究膳食中营养因素与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方法:采用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全国143个调查点居民1984~1986年各种食物营养因素摄入与1986年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

结果:蛋白质、糖类、钙与患病率呈负相关,维生素A、锌、铁与之呈正相关。

结论:膳食营养结构对脑卒中患病有一定影响,高蛋白和高钙摄入是脑卒中的保护因素,而维生素A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总页数】3页(P571-573)
【关键词】营养因素;回归分析;中风;患病率;膳食
【作者】徐海;薛广波;居喜娟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流行病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R151
【相关文献】
1.心脑卒中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的进一步研究I宁夏地区心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 [J], 陈树兰;宋家仁;孔凡元
2.膳食和生活方式因素与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牙病和骨质疏松
危险性关系的研究证据强度分级及建议——2003年WHO/FAO“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专家报告 [J], 无
3.居民膳食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研究 [J], 石丹
4.营养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中的膳食营养调查方法及应用 [J], 顾叶青;夏阳;张顺明;鲍雪;吴红梅;边姗姗;黄礼妍;孟革;牛凯军
5.某市社区人群脑卒中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雷秀虹;康玉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脑血管疾病,也称为脑卒中,根据性质可以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脑卒中是获得性致残的第一大原因和引起痴呆的第二大原因,也是仅次于心肌梗死和癌症的第三大死亡原因[1]。

既往研究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心脏病、颈动脉硬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肥胖症等。

控制可控因素是临床上预防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2]。

肥胖症作为可控因素之一,患病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目前,美国超重人群占比为65.7%,其中15%~30%为肥胖症[2];中国超重人群占比为17.6%,肥胖症患病人数占比为5.6%[3],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症患病人数仍在不断上升。

由于肥胖症引发脑卒中的归因危险度为12%~20%[4],因此,控制肥胖症对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意义重大。

本文就肥胖症和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肥胖症的定义和与脑卒中的相关性(一)肥胖症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将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作为评价肥胖程度的指标:BMI<18.5 kg/m2为消瘦,BMI 18.5~24.9 kg/m2为正常,BMI 25.0~29.9 kg/m2为超重,BMI≥30.0 kg/m2为肥胖症[5]。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6]标准,成人BMI<18.5 kg/m2为体质量过低,BMI 18.5~23.9 kg/m2为体质量正常,BMI 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症。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和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相较于BMI,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机体的内脏脂肪情况和腹型肥胖程度。

据此,多个机构作出了关于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国际糖尿病协会的推荐标准为男性WC≥90 cm,女性WC≥80 cm;WHO的推荐标准为男性WHR≥0.9,女性WHR≥0.85;2004年美国国立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建议男性和女性均以WHtR≥0.5为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7]。

(二)肥胖症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多项关于BMI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结果。

Strazzullo等[8]的研究表明,随着BMI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和死亡率也会增加。

Hu等[9]的研究表明,BMI与各种类型脑卒中的发生均无相关性。

Flegal等[10]的研究表明,BMI≥35.0 kg/m2的脑卒中患者比BMI正常的脑卒中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率。

还有研究表明,在中老年脑卒中患者中,BMI≥40.0 kg/m2的患者的死亡率会随BMI增高而进一步增加[5]。

然而,BMI这一评价指标只涉及身高和体质量,未能充分考虑脂肪分布的影响,所以单一的BMI评价体系也存在缺陷。

一项针对腹型肥胖指标的研究表明,高WHR与脑卒中存在较强的相关性[11],该结果已得到国内外多项研究的证实。

Bener等[12]针对BMI、WC、WHR和WHtR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表明WC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最好指标,其次是WHR,最差是BMI。

一项针对新加坡华人进行的研究也表明,WC对代谢综合征的预测价值优于BMI,且WC、WHtR还可以作为预测无症状性脑梗塞的参考指标[13]。

以上证据均表明,WHR和WC等指标与BMI相比,与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更为密切。

因此,WHR和WC相比BMI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其他研究也表明,WHR、WC和WHtR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是脑卒中发生的强预测因子[14]。

(三)肥胖症引发脑卒中的机制肥胖症是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较强的预测因子[15],引发脑卒中的可能机制有:(1)肥胖症患者的脂肪和热量摄入过多,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摄入过少,这可以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综述·肥胖症与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杨栋栋陈卓铭林珍萍【关键词】肥胖症;脑卒中;研究进展DOI:10.3877/cma.j.issn.2095-9605.2017.01.011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32712014)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通讯作者:陈卓铭,Email:zm120tchzm@是心肌和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16]。

(2)脑卒中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症也与基因和环境有关,故两者在诱发因素上可能存在关联[17]。

(3)脂肪组织分泌的促炎因子能使肥胖症患者处于慢性轻度炎症状态,可引发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增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降低等,这些代谢紊乱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18]。

(4)瘦素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主要用于调节体质量和能量代谢平衡。

目前关于血循环中瘦素水平与脑卒中发病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有研究对757例非卒中患者进行了长达10年的前瞻性随访研究,发现随访期间有119例患者发生了脑卒中,通过对发生和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血清瘦素水平与脑卒中无相关性,而腰臀比处在最高四分之一水平的患者的瘦素水平与脑卒中存在负相关关系[19]。

Simiti等[20]针对处于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衰)稳定期的59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瘦素水平>2000 pg/ml 和BMI≥28 kg/m2的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后较好,说明瘦素水平增高对于超重和轻度肥胖症患者而言是保护性因素。

Saber等[21]的研究表明,血清瘦素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5)伴有超重或肥胖症的脑卒中患者常被发现其病侧和健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下降,颈动脉中层厚度增加,并伴有重度颈动脉硬化狭窄征象[22]。

(6)肥胖症患者容易发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它也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2]。

二、肥胖症与脑卒中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一)肥胖症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效果的相关性肥胖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

在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卒中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肥胖会对溶栓效果起到负面影响,肥胖症患者的死亡率比非肥胖症患者死亡率高[23],原因有:(1)肥胖症患者的脂肪组织过度表达促炎和炎性介质,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间粘附分子等,这些因子能潜在干扰阿替普酶的溶栓作用。

(2)脂肪组织能持续过度表达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能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3)受阿替普酶最大剂量的限制,用于治疗超重或肥胖症患者的药物剂量可能相对不足。

(4)肥胖症患者往往比非肥胖症患者合并有更为复杂的基础性疾病,代谢紊乱状况更为严重,故削弱了阿替普酶的溶栓疗效。

由于目前溶栓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病例数较少,故暂时不能得出肥胖症与非肥胖症患者在溶栓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的差异。

(二)肥胖症与出血性卒中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腹型肥胖症患者易合并继发性高血压病[24],而高血压病引发的脑出血是脑实质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因此,腹型肥胖也是诱发、加重脑出血和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此外,Hughes等[25]对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进行了研究,305例患者被分为3组,平均BMI为(22.4±1.5)kg/m2组的患者在术后短期(3~12个月)和长期(>24个月)的死亡率分别为17%和34%;平均BMI为(27.6±1.4)kg/m2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2%和26%;平均BMI为(35.7±4.6)kg/m2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8%和19%,故得出患者的BMI值与死亡率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然而,Juvela等[26]的研究表明,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超重患者较BMI正常的患者预后差。

由此可见,关于肥胖症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和预后有无相关性仍无定论,故需要进一步探讨。

(三)肥胖悖论许多研究表明,在接受过血液透析、心脏搭桥术和发生过心衰、急性心肌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的预后中,肥胖症患者的死亡率和疾病恢复情况均优于正常体质量和低体质量者,这种与常识相反的现象被称为“肥胖悖论”[1]。

Doehner等[27]按照BMI的不同将1 521例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进行了分组,通过对比发现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存活率与机体功能的恢复程度均优于正常体质量和低体质量者。

Andersen和Olsen[28]纳入了38 506例年龄>18岁的脑卒中患者,发现肥胖症和超重与脑卒中复发的关联度低于正常体质量患者。

指南共识已明确提出,肥胖症是脑卒中的一级预防目标。

而肥胖悖论却给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带来了困惑:既然患某些慢性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的肥胖症患者有更好的预后,那么是否需要让这些患者适当增加体质量呢?近几年由此引发了不少争论。

一项纳入61 386例因各种原因死亡或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的Meta分析表明,无论肥胖症患者是否合并有代谢异常,其发生长期不良事件的风险均高于代谢健康且体质量正常的人群,故肥胖不能产生健康作用[29]。

Dehlendorff等[30]检测了53 812例脑卒中患者的BMI值,在校正了混杂因素后,得出不支持卒中患者存在“肥胖悖论”现象的结论,而认为年龄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因此,仅将衡量全身性肥胖程度的BMI作为评价肥胖症患者是否存在“肥胖悖论”现象的指标并不合适,还应该考虑患者的年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代谢情况等对该现象的产生发挥的作用。

故而,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探索能够更准确反映脑卒中预后的指标。

三、减肥与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一)脑卒中患者减肥的目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BMI为22~25 kg/m2时,脑卒中的发生率最低[31]。

而国内研究表明,当BMI>25 kg/m2时,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与BMI呈正相关关系[32]。

尽管临床上超重和肥胖症患者极少能将BMI控制在22~25 kg/m2,但小幅度的BMI下降也可能使患者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获益。

体质量减轻后,患者患心脏疾病的风险、血压值、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和血糖水平等均会下降,总之,在适宜范围内减重均可能会获益,理想的BMI目标为22~25 kg/m2。

(二)脑卒中患者的减肥方法目前,患者可以选择的减肥方法有很多,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药物治疗和减肥手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