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详解
物理实验报告基本力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2. 学习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如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基本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等。
4.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ma。
2.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 F=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伸长量。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 = G排=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1.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4. 金属小球:用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5. 弹簧:用于验证胡克定律。
6. 烧杯: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7. 水和盐: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实验步骤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将金属小球放在水平面上,使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所受的重力。
(3)改变小球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
(4)根据 F=ma,计算小球的加速度。
2. 验证胡克定律(1)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
(2)逐渐增加弹簧的伸长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金属小球浸入水中,使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小球的质量和体积。
(2)将金属小球浸入盐水中,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小球在水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物体质量:m = 0.2 kg重力:F = 1.96 N加速度:a = F/m = 9.8 m/s²2. 验证胡克定律弹簧伸长量:x = 0.1 m弹簧测力计示数:F = 0.98 N劲度系数:k = F/x = 9.8 N/m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水中浮力:F水 = G排= ρ水gV排 = 0.98 N盐中浮力:F盐 = G排= ρ盐水gV排 = 1.02 N1. 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加速度成正比。
物理实验热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热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2. 掌握热机的性能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3. 分析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热机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本实验主要研究热机的热效率,即热机在单位时间内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
热机的热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η = W / Qh其中,η为热机的热效率,W为热机输出的机械功,Qh为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三、实验器材1. 热机实验装置:包括高温热源、低温热源、工作腔、活塞、示功器、温度计等。
2.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示功器输出的机械功和温度计的温度数据。
3. 计算机软件:用于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确保各部件连接正确。
2. 启动高温热源,使工作腔内的温度升高至预定值。
3. 启动低温热源,使工作腔内的温度保持恒定。
4. 观察示功器输出,记录机械功数据。
5. 观察温度计,记录高温热源和低温热源的温度。
6. 重复步骤3-5,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示功器输出的机械功W。
2. 记录高温热源的温度Th和低温热源的温度Tl。
3. 计算热机热效率η。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热机热效率与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温度、机械功之间的关系。
2. 分析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如热机结构、工作物质、热源温度等。
3.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找出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热机热效率的计算公式。
2. 确定了热机热效率与高温热源温度、低温热源温度、机械功之间的关系。
3. 分析了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热机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八、实验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热机原理及其工作过程的理解。
2. 学会了热机热效率的测量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3. 了解了热机效率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研究热机性能提供了方向。
九、实验思考题1. 如何提高热机的热效率?2. 热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热效率有何差异?3. 热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本实验通过对热机热效率的研究,为提高热机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物理实验报告6篇
物理实验报告6篇物理实验报告 (1) 【实验装置】FQJ-Ⅱ型教学用非平衡直流电桥,FQJ非平衡电桥加热实验装置(加热炉内置MF51型半导体热敏电阻(2.7kΩ)以及控温用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线若干。
【实验原理】根据半导体理论,一般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和绝对温度之间的关系为(1-1)式中a与b对于同一种半导体材料为常量,其数值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
因而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可以根据电阻定律写为(1-2)式中为两电极间距离,为热敏电阻的横截面,。
对某一特定电阻而言,与b均为常数,用实验方法可以测定。
为了便于数据处理,将上式两边取对数,则有(1-3)上式表明与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中只要测得各个温度以及对应的电阻的值,以为横坐标,为纵坐标作图,则得到的图线应为直线,可用图解法、计算法或最小二乘法求出参数 a、b的值。
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下式给出(1-4)从上述方法求得的b值和室温代入式(1-4),就可以算出室温时的电阻温度系数。
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时的电阻值,可由非平衡直流电桥测得。
非平衡直流电桥原理图如右图所示,B、D之间为一负载电阻,只要测出,就可以得到值。
当负载电阻→,即电桥输出处于开路状态时, =0,仅有电压输出,用表示,当时,电桥输出 =0,即电桥处于平衡状态。
为了测量的准确性,在测量之前,电桥必须预调平衡,这样可使输出电压只与某一臂的电阻变化有关。
若R1、R2、R3固定,R4为待测电阻,R4 = RX,则当R4→R4+△R时,因电桥不平衡而产生的电压输出为:(1-5)在测量MF51型热敏电阻时,非平衡直流电桥所采用的是立式电桥,,且,则(1-6)式中R和均为预调平衡后的电阻值,测得电压输出后,通过式(1-6)运算可得△R,从而求的 =R4+△R。
物理实验报告 (2) 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物理实验报告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验证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2. 研究重力加速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 = gt,其中v为下落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下落时间。
三、实验仪器1.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含铁球、细线、支架等)2. 秒表3. 米尺4.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系好,挂在支架上,调整铁球处于静止状态。
2. 将秒表调零,并确保秒表与铁球在同一水平面上。
3. 将铁球释放,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记录铁球下落的时间t。
4. 用米尺测量铁球下落的距离h,精确到毫米。
5. 重复步骤3和4,进行多次实验,至少进行5次,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6. 计算每次实验下落速度v,公式为 v = h / t。
7.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v-t图象,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8.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下落时间t(s) | 下落距离h(m) | 下落速度v(m/s)--- | --- | --- | ---1 | 1.00 | 4.90 | 4.902 | 1.20 | 5.76 | 4.833 | 1.40 | 6.68 | 4.814 | 1.60 | 7.60 | 4.755 | 1.80 | 8.50 | 4.7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v-t图象,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图象可以看出,速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验证了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2.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以发现重力加速度在不同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七、实验结论1.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铁球静止,避免因铁球运动不稳定而影响实验结果。
物理现象以及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2. 探究不同材料摩擦起电的效果。
3. 通过实验验证电荷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由于电子的转移,使物体带电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是电子的转移,即一种材料失去电子,另一种材料得到电子,从而使两种材料分别带上正电和负电。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失去的电子数与另一个物体得到的电子数相等,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三、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橡皮棒3. 玻璃棒4. 细线5. 橡胶棒6. 绝缘棒7. 导线8. 小金属球9. 开关10. 电流表11. 电源12.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将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用细线悬挂在实验桌上,使它们可以自由转动。
2. 用绝缘棒分别接触橡皮棒和玻璃棒,使其带上电荷。
3. 用手轻轻摩擦橡皮棒和玻璃棒,观察它们是否带电。
4.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靠近小金属球,观察小金属球是否受到吸引。
5.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与绝缘棒接触,观察电荷是否消失。
6.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与电源相连,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偏转。
7. 将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分别与另一根橡皮棒和玻璃棒摩擦,观察摩擦起电的效果。
8.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摩擦过程中,橡皮棒和玻璃棒均带上了电荷。
2. 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靠近小金属球时,小金属球受到吸引。
3. 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与绝缘棒接触后,电荷消失。
4. 带电的橡皮棒和玻璃棒与电源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
5. 橡皮棒和玻璃棒摩擦后,两种材料均带上了电荷,验证了摩擦起电现象。
6.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材料摩擦起电的效果不同,其中橡皮棒与玻璃棒摩擦起电效果最明显。
六、结论1. 摩擦起电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造成的,即一种材料失去电子,另一种材料得到电子。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密度的原理。
了解比重瓶法测密度的特点。
掌握比重瓶的用法。
掌握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为物体质量,为物体体积。
通常情况下,测量物体密度有以下三种方法:1、对于形状规则物体根据,可通过物理天平直接测量出来,可用长度测量仪器测量相关长度,然后计算出体积。
再将、带入密度公式,求得密度。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密度。
测固体(铜环)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为。
如果将固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称衡,得到的质量分别为。
②测液体(盐水)的密度将物体(铜环)分别放在空气、水和待测液体(盐水)中,测出其质量分别为、和,同理可得③测石蜡的密度石蜡密度---------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石蜡和铜环都放在水中时称得的二者质量--------石蜡在空气中,铜环放在水中时称得二者质量3、用比重瓶法测定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小颗粒的密度①测液体的密度--------空比重瓶的质量---------盛满待测液体时比重瓶的质量---------盛满与待测液体同温度的纯水的比重瓶的质量.固体颗粒的密度为。
----------待测细小固体的质量---------盛满水后比重瓶及水的质量---------比重瓶、水及待测固体的总质量二、实验用具:TW—05型物理天平、纯水、吸水纸、细绳、塑料杯、比重瓶待测物体:铜环和盐水、石蜡三、实验步骤:调整天平⑴调水平旋转底脚螺丝,使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⑵调空载平衡空载时,调节横梁两端的调节螺母,启动制动旋钮,使天平横梁抬起后,天平指针指中间或摆动格数相等。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铜环和盐水的密度⑴先把物体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的秤钩上,用天平称出铜环在空气中质量。
⑵然后在左边的托盘上放上盛有纯水的塑料杯。
将铜环放入纯水中,称得铜环在水中的质量。
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报告以“电磁感应实验”为例,介绍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2. 掌握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步骤;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4.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本实验采用螺线管产生磁场,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导体运动速度,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四、实验器材1. 螺线管2. 铁芯3. 直流电源4. 导线5. 开关6. 电流表7. 钳形电流表8. 电压表9. 秒表10. 导体(如金属棒)11. 支架12. 磁场计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将螺线管、铁芯、直流电源、开关、电流表、导线连接成一个闭合电路。
2. 设置实验参数:调整螺线管与铁芯的距离,使磁场均匀分布;调整直流电源电压,使电流稳定。
3. 改变导体运动速度:将金属棒固定在支架上,通过改变支架的高度,使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4. 测量数据:打开开关,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记录电流和电压数据;使用秒表测量金属棒运动的时间。
5. 分析数据: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分析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导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随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与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2. 数据分析: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导体运动速度的关系,发现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强度成正比,与导体运动速度成正比。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物理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物理性质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常见物理量的测量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比热容、热膨胀系数、折射率、导电性、导热性等。
本实验主要测量物质的密度和比热容。
1. 密度测量原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单位为g/cm³。
密度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本实验采用间接测量法,即利用比重瓶法测量物质的密度。
2. 比热容测量原理: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J/(g·℃)。
比热容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本实验采用间接测量法,即利用量热器测量物质的比热容。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比重瓶、天平、量热器、温度计、秒表、烧杯、蒸馏水、待测物质等。
2. 材料:待测物质可以是金属、塑料、木材等。
四、实验步骤1. 密度测量:(1)用天平称量空比重瓶的质量m₁;(2)将待测物质放入比重瓶中,用天平称量比重瓶和待测物质的总质量m₂;(3)将比重瓶中的待测物质倒入烧杯中,用蒸馏水冲洗比重瓶,并用天平称量比重瓶和蒸馏水的总质量m₃;(4)根据公式ρ = (m₂ - m₁) / (m₃ - m₁)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2. 比热容测量:(1)将量热器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t₁;(2)将待测物质放入量热器中,用温度计测量待测物质的初始温度t₂;(3)将量热器中的待测物质倒入烧杯中,用秒表计时,每隔一定时间测量水的温度t₃;(4)根据公式c = (Q / m) / (Δt)计算待测物质的比热容,其中Q为待测物质释放的热量,m为待测物质的质量,Δt为待测物质的温度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密度测量结果:待测物质的密度ρ = 2.5 g/cm³。
物理实验报告 验证物理定律
物理实验报告验证物理定律一、实验目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验证一些重要的物理定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原理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 F = ma。
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3、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 I 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U 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 R 成反比,即 I = U / R。
三、实验器材1、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砝码、托盘、细绳、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天平。
2、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刻度尺。
3、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一)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 M,并记录。
2、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端,细绳跨过滑轮,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挂上托盘和砝码。
3、平衡摩擦力:不挂托盘和砝码,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高,轻推小车,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4、挂上托盘和砝码,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5、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 4,多做几次实验。
6、取下纸带,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在纸带上每隔相等时间选取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并记录。
7、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下端与重锤相连。
2、用手提着纸带,使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然后静止释放重锤,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3、取下纸带,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在纸带上选取起始点 O和几个连续的计数点 A、B、C、D 等,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 O 的距离,并记录。
物理实验报告的总结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物理实验,加深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物理定律的正确性,了解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小误差。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2. 测量物体的密度3.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4. 研究光的折射现象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结果显示,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时,物体的加速度也与其质量成正比。
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描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2. 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密度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体积和质量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了精确测量工具,并在测量过程中尽量保持读数的准确性。
3. 测量液体表面张力实验结果显示,液体的表面张力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了精确测量工具,并在测量过程中尽量保持读数的准确性。
4. 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结果显示,光的折射现象符合斯涅尔定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工具的精度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采用了精确测量工具,并在测量过程中尽量保持读数的准确性。
四、实验心得1. 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
只有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保持严谨的实验态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 团队合作精神: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物理实验报告专题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物理理论、探究物理规律、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本专题总结旨在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物理实验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实验项目,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二、实验项目及内容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该实验旨在验证牛顿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通过改变物体质量、加速度和作用力,观察物体运动规律。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掌握打点计时器、天平和滑轮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功率的定义和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探究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熟练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学会读取数据,绘制曲线图。
3. 查理定律实验查理定律实验旨在验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通过测量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探究气体状态方程。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掌握气筒、温度计和压力计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测量物体密度实验该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熟练使用天平、量筒和刻度尺等器材,学会读取数据,计算结果。
5. 惠斯通电桥实验惠斯通电桥实验旨在验证欧姆定律,通过测量电路中电阻的值,探究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掌握电桥、电流表和电压表等器材的使用方法,学会读取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三、实验问题及改进措施1. 实验器材的精度问题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器材的精度较低,导致实验结果存在误差。
为提高实验精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高精度实验器材,如高精度电压表、电流表等;(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实验条件,避免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数据处理问题实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环节,但部分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处理不规范,如未注明单位、未进行有效数字处理等;(2)数据处理方法不当,如未使用正确的方法计算误差、未绘制曲线图等。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安阻法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1REr(3)I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伏阻法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U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3(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物理演示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次物理演示实验的目的在于:1、观察和验证一些重要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2、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我们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包括:牛顿摆、静电发生器、三棱镜、光具座、单摆、平抛运动演示仪等。
三、实验内容及现象1、牛顿摆实验牛顿摆由五个质量相同的球体通过细线悬挂在横杆上组成。
当抬起一侧的球体并松手让其撞击其他球体时,可以观察到另一侧的球体被弹起,且高度几乎与初始抬起的球体相同。
这一现象展示了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
2、静电发生器实验静电发生器通过摩擦起电的方式产生高压静电。
当将金属球靠近发生器时,金属球上会出现电火花,并能吸引轻小物体,如纸屑。
这表明了静电的存在和其具有的性质。
3、三棱镜分光实验将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可以看到七种颜色的光带,即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同时也验证了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4、光具座实验在光具座上放置凸透镜和蜡烛,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这体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单摆实验让单摆自由摆动,通过测量其摆动周期和摆长,可以验证单摆周期公式。
同时,改变摆长或重力加速度,观察单摆周期的变化。
6、平抛运动演示仪实验将小球从平抛运动演示仪的斜槽上滚下,小球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通过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可以直观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
四、实验原理分析1、牛顿摆实验原理牛顿摆的原理基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一个球体撞击其他球体时,碰撞瞬间动量守恒,使得另一侧的球体获得相同的动量;同时,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机械能没有损失,所以被弹起的球体高度几乎不变。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10篇及分析实验一:简单机械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简单机械实验,探究摩擦力和力的平衡。
实验步骤:
1. 将一块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
2. 在物体上加上一块具有一定质量的重物,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3. 将物体放在平衡辐射光滑斜面上,调整斜面的角度,直到物体静止不动。
4. 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并记录测得的力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斜面的角度增加时,物体在斜面上的质量也随之增加。
这说明斜面的倾斜角度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
另外,实验中测得的力值也可以用来计算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以及力的平衡情况。
实验二:电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电路实验,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两个电阻器连接在一起,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
电压的数值。
2. 将两个电阻器改为并联连接,并再次测量电流和电压的数值。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同,而电压的数
值相加;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数值相加,而电压的数值相同。
这说
明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分布有影响。
这些结果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分析非常重要。
......(继续编写其他实验报告和分析)。
物理实验报告【8篇】
物理实验报告【8篇】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到达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缺乏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看弧光产生。
并观看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逝)。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观看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参加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看.(观看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当水温到达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00.511.522.53…温度(℃)4、观看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依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表达实验现象。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
物理实验报告什么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理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五、数据记录:实验中测得的原始数据和一些简单的结果尽可能用表格形式列出,并要求正确表示有效数字和单位六、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目的对测量结果进行计算或作图表示,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定,计算误差或不确定度.七、实验结果:扼要地写出实验结论八、误差分析:当实验数据的误差达到一定程度后,要求对误差进行分析,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九、问题讨论: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可能的解释,分析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实验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简述自己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回答实验思考题.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技能准备: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1.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探究指导: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
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共4篇)1、锥体上滚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与思考双锥体沿斜面轨道上滚的现象,使学生加深了解在重力场中物体总是以降低重心,趋于稳定的运动规律。
2.说明物体具有从势能高的位置向势能低的位置运动的趋势,同时说明物体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换。
实验仪器:锥体上滚演示仪实验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体或系统的能量总是自然趋向最低状态。
本实验中在低端的两根导轨间距小,锥体停在此处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端两根导轨较为分开,锥体在此处下陷,重心实际上降低了。
实验现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实验步骤:1.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高端,双锥体并不下滚; 2.将双锥体置于导轨的低端,松手后双锥体向高端滚去;3.重复第2步操作,仔细观察双锥体上滚的情况。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2、声波可见实验目的:借助视觉暂留演示声波。
实验仪器:声波可见演示仪。
实验原理: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振动后形成的驻波基频、协频各不相同,即合成波形各不相同。
本装置产生的是横波,可借助滚轮中黑白相间的条纹和人眼的视觉暂留作用将其显示出来。
实验步骤:1、将整个装置竖直放稳,用手转动滚轮。
2、依次拨动四根琴弦,可观察到不同长度,不同张力的弦线上出现不同基频与协频的驻波。
3、重复转动滚轮,拨动琴弦,观察弦上的波形。
注意事项:1、滚轮转速不必太高。
2、拨动琴弦切勿用力过猛。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3、弹性碰撞演示仪实验目的:本实验用于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形象地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
实验原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如果正碰撞的两球,撞前速度分别为V10和V20,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由碰撞定律可知:若e=1时,则分离速度等于接近速度解式和式可得:若m1=m2=m;e=1则v1=0,v2=v10,即球1正碰球2时,球1静止,球2继续以V10的速度正碰球3,等等以此类推,实现动量的传递。
实验器材1、实验装置如实验原理图示:1一底座—支架—钢球—拉线—调节螺丝2、技术指标钢球质量:m=7×0.2kg 直径:l=7×35mm 拉线长度: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L=55Omm实验操作与现象l、将仪器置于水平桌面放好,调节螺丝,使七个钢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物理实验报告14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14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物理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二)实验原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大学生物理实验报告解读
大学生物理实验报告解读第一章绪论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原理 (6)1.3 实验仪器 (7)第二章电学实验 (7)2.1 电阻的测量 (7)2.1.1 实验目的 (7)2.1.2 实验原理 (7)2.1.3 实验仪器 (7)2.1.4 实验步骤 (7)2.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8)2.2 电路的分析 (8)2.2.1 实验目的 (8)2.2.2 实验原理 (8)2.2.3 实验仪器 (8)2.2.4 实验步骤 (8)2.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8)2.3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8)2.3.1 实验目的 (8)2.3.2 实验原理 (8)2.3.3 实验仪器 (9)2.3.4 实验步骤 (9)2.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9)第三章光学实验 (9)3.1 光的折射 (9)3.1.1 实验目的 (9)3.1.2 实验原理 (9)3.1.3 实验设备 (9)3.1.4 实验步骤 (9)3.2 光的衍射 (10)3.2.1 实验目的 (10)3.2.2 实验原理 (10)3.2.3 实验设备 (10)3.2.4 实验步骤 (10)3.3 光的干涉 (10)3.3.1 实验目的 (10)3.3.2 实验原理 (10)3.3.3 实验设备 (11)3.3.4 实验步骤 (11)第四章力学实验 (11)4.1 动力学实验 (11)4.1.2 实验原理 (11)4.1.3 实验设备 (11)4.1.4 实验步骤 (11)4.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4.2 静力学实验 (12)4.2.1 实验目的 (12)4.2.2 实验原理 (12)4.2.3 实验设备 (12)4.2.4 实验步骤 (12)4.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2)4.3 运动学实验 (12)4.3.1 实验目的 (12)4.3.2 实验原理 (12)4.3.3 实验设备 (12)4.3.4 实验步骤 (12)4.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3)第五章热学实验 (13)5.1 热传导 (13)5.1.1 实验目的 (13)5.1.2 实验原理 (13)5.1.3 实验设备 (13)5.1.4 实验步骤 (13)5.1.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3)5.2 热辐射 (14)5.2.1 实验目的 (14)5.2.2 实验原理 (14)5.2.3 实验设备 (14)5.2.4 实验步骤 (14)5.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5.3 热力学定律 (14)5.3.1 实验目的 (14)5.3.2 实验原理 (14)5.3.3 实验设备 (15)5.3.4 实验步骤 (15)5.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15)第六章磁学实验 (15)6.1 磁场测量 (15)6.1.1 实验目的 (15)6.1.2 实验原理 (15)6.1.3 实验设备 (15)6.1.4 实验步骤 (15)6.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6)6.2 磁力作用 (16)6.2.2 实验原理 (16)6.2.3 实验设备 (16)6.2.4 实验步骤 (16)6.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6)6.3 磁性材料 (16)6.3.1 实验目的 (16)6.3.2 实验原理 (17)6.3.3 实验设备 (17)6.3.4 实验步骤 (17)6.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17)第七章量子物理实验 (17)7.1 光电效应 (17)7.1.1 实验目的 (17)7.1.2 实验原理 (17)7.1.3 实验器材 (17)7.1.4 实验步骤 (17)7.1.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7)7.2 康普顿效应 (17)7.2.1 实验目的 (17)7.2.2 实验原理 (17)7.2.3 实验器材 (17)7.2.4 实验步骤 (17)7.2.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7)7.3 塑料闪烁计数器 (17)7.3.1 实验目的 (18)7.3.2 实验原理 (18)7.3.3 实验器材 (18)7.3.4 实验步骤 (18)7.3.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8)7.1 光电效应 (18)7.1.1 实验目的 (18)7.1.2 实验原理 (18)7.1.3 实验器材 (18)7.1.4 实验步骤 (18)7.1.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8)7.2 康普顿效应 (18)7.2.1 实验目的 (18)7.2.2 实验原理 (19)7.2.3 实验器材 (19)7.2.4 实验步骤 (19)7.2.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19)7.3 塑料闪烁计数器 (19)7.3.1 实验目的 (19)7.3.3 实验器材 (19)7.3.4 实验步骤 (19)7.3.5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20)第八章电磁学实验 (20)8.1 法拉第电磁感应 (20)8.1.1 实验目的 (20)8.1.2 实验原理 (20)8.1.3 实验器材 (20)8.1.4 实验步骤 (20)8.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0)8.2 麦克斯韦方程组 (20)8.2.1 实验目的 (20)8.2.2 实验原理 (20)8.2.3 实验器材 (20)8.2.4 实验步骤 (20)8.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0)8.3 电磁波传播 (20)8.3.1 实验目的 (20)8.3.2 实验原理 (20)8.3.3 实验器材 (20)8.3.4 实验步骤 (20)8.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0)第八章电磁学实验 (20)8.1 法拉第电磁感应 (20)8.1.1 实验目的 (20)8.1.2 实验原理 (21)8.1.3 实验器材 (21)8.1.4 实验步骤 (21)8.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8.2 麦克斯韦方程组 (21)8.2.1 实验目的 (21)8.2.2 实验原理 (21)8.2.3 实验器材 (21)8.2.4 实验步骤 (21)8.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8.3 电磁波传播 (22)8.3.1 实验目的 (22)8.3.2 实验原理 (22)8.3.3 实验器材 (22)8.3.4 实验步骤 (22)8.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第九章声学实验 (22)9.1 声波传播 (22)9.1.2 实验原理 (22)9.1.3 实验装置与材料 (22)9.1.4 实验步骤 (22)9.1.5 数据记录与处理 (22)9.1.6 结果分析 (22)9.2 声波干涉 (22)9.2.1 实验目的 (23)9.2.2 实验原理 (23)9.2.3 实验装置与材料 (23)9.2.4 实验步骤 (23)9.2.5 数据记录与处理 (23)9.2.6 结果分析 (23)9.3 声波共振 (23)9.3.1 实验目的 (23)9.3.2 实验原理 (23)9.3.3 实验装置与材料 (23)9.3.4 实验步骤 (23)9.3.5 数据记录与处理 (23)9.3.6 结果分析 (23)9.1 声波传播 (23)9.1.1 实验目的 (23)9.1.2 实验原理 (23)9.1.3 实验装置与材料 (23)9.1.4 实验步骤 (23)9.1.5 数据记录与处理 (24)9.1.6 结果分析 (24)9.2 声波干涉 (24)9.2.1 实验目的 (24)9.2.2 实验原理 (24)9.2.3 实验装置与材料 (24)9.2.4 实验步骤 (24)9.2.5 数据记录与处理 (24)9.2.6 结果分析 (24)9.3 声波共振 (24)9.3.1 实验目的 (24)9.3.2 实验原理 (24)9.3.3 实验装置与材料 (24)9.3.4 实验步骤 (25)9.3.5 数据记录与处理 (25)9.3.6 结果分析 (25)第十章现代物理实验 (25)10.1 晶体衍射 (25)10.1.1 实验目的 (25)10.1.3 实验设备 (25)10.1.4 实验步骤 (25)10.1.5 数据处理与结果 (26)10.2 粒子探测 (26)10.2.1 实验目的 (26)10.2.2 实验原理 (26)10.2.3 实验设备 (26)10.2.4 实验步骤 (26)10.2.5 数据处理与结果 (26)10.3 量子纠缠 (26)10.3.1 实验目的 (27)10.3.2 实验原理 (27)10.3.3 实验设备 (27)10.3.4 实验步骤 (27)10.3.5 数据处理与结果 (27)第一章绪论物理实验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一 长度的测量纪录与计算 1、 一次性测量AB=测量值±△仪=_725.2_±__0.5_(mm ) BC=测量值±△仪=_276.5_±__0.5_(mm ) AC=测量值±△仪=__996.5_±__0.5_(mm ) 2注意:必须有估读位,即红色的数字平均的实验标准差S=√1n+1∑(X i −−X )2n i=1综合误差:u=√△X 2+S 2S (−AC )=_0.09_mm系统误差:△X=仪器误差=_0.5_mm u (AC )=0.51 mmAC=−AC ±u (AC )=996.4±0.51mm平均的实验标准差S (Ф2)=0.197mmS (−Ф1)=0.184mmS (−L )=0.073mm 系统误差:取仪器误差△仪=0.02mm综合误差:u (Ф2)=0.198mm u (Ф1)=0.185mm u=0.076mm 内、外径和高的测量结果:Ф2=−Ф2± u (Ф2)Ф1=−Ф1± u (Ф1)L = −L ± u (L )体积 −V = −V 2 — −V 1= 14π−Ф22−L —14π−Ф12−L =6089.50mm 2 V 的相对误差:E r =(u (Ф2)−Ф2+u (Ф1)−Ф1+u (L )−L)x100%=0.2%体积综合误差:u (V )= −V X E r =12.18mm 3测量结果:V = −V ±u (V )=6089.50+12.18mm 3=6101.68mm 3 4平均的实验标准差S (D )=0.005mm 系统误差=△仪=0.004mm 综合误差:u (D )=0.006mm 体积:−V =16π−D3=171.486mmE r =u (D )−Dx100%=0.11% 体积V 的误差:u (V )=−V x E r =0.189mm 3 体积V 的相对误差:E (V )=u (V )−VX100%=0.11% 测量结果:V=−V ±u (V )=171.486±0.189(mm 3)平均的实验标准差S (L 1)=0.018mm S (L 2)=0.007mm系统误差=△仪=0.005mm综合误差:u (L 1)=0.019mmu (L 2)=0.009mm测量结果为:L 1=−L 1+ u (L 1)=4.803±0.019(mm )L 2=−L 2+ u (L 2)=2.927±0.009(mm )思考题1、 每次测量的结果不同。
十分游标卡尺的误差是0.1mm ,二十分游标卡尺的误差是0.05mm ,五十分游标卡尺的误差是0.02mm 。
相对误差E V =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设3.50mm 为真实值。
则0.1mm3.50mmx100%=2.86%;0.05mm3.50mm x100%=1.43%;0.02mm3.50mm x100%=0.57% 所以相对误差分别为2.86%,1.43%,0.57%。
2、 测量准确度N=0.5100=0.005mm若每圈50格,要达到同样准确度,螺距L=0.005x50=0.25mm实验二 示波器的使用实验数据:三、频率的测量(T=TIME/DIVxL,f=1T )思考题1、示波屏上的信号波形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没有X轴扫描信号,屏上显示出什么波形?答:阴极K受热而激发的电子在正高压下形成一束很细的高速电子束射到荧光屏上,光屏上有荧光粉,在电子的激发下发光。
如果没有X轴扫描信号,屏上显示出Y方向上一条直线。
2、如何使示波屏上显示出稳定的、适当大小的信号波形答:首先,触发源的选择要和输入通道一致(内触发),触发方式一般选择上升沿。
其次,触发电平应调至被测信号的幅值范围内,这样才能确保被测信号向上穿破触发电平点时被触发(并从该点开始显示至荧光屏)。
输入耦合置DC或AC 档,扫描方式一般置auto,把聚焦调准。
3、示波器打开电源后,荧光屏上既无光点有无扫描线,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调节?答:(1)光点亮度太暗,调节亮度旋钮(2)有信号加在示波器的喜好输入端且信号幅度较大超出了当前Y轴的量程,使得光点超出了屏幕的范围。
将电压档旋钮顺时针换个较高的电压档或者将信号源移除。
4、若波形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应该怎样调节?答:将触发方式选为内触发,触发源选择你正使用的通道,触发条件通常选“上升沿”。
最后,调整触发电平,若有触发电表尺,请调节标尺至被测信号范围内。
5、若扫描锯齿波周期较被观测信号的周期大很多,荧光屏上将看到什么图形?反之又会怎样?答:被观测信号在X轴方向显示很周密,无法看清细节。
反之,在屏上不能观测到一个完整的周期。
6、若被观测的信号电压较大(但不损坏示波器),荧光屏上将看到什么图形?答:正弦波将成为矩形或方波。
如图所示:虚线部分看不见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数据:根据表一,求出J 0。
(1) 计算α2。
①当 k 1=2时,相应的k 2=6,则α21=2π[(k 2−1)t 1−(k 1−1)t 2]t 22t 1−t 12t 2=②当k 1=3时,相应的k 2=7,则α22= ③ 当k 1=4时,相应的k 2=8,则α23= ④ 当k 1=5时,相应的k 2=9,则α24=−α2=α21+α22+α23+α244= (2) 计算α1。
取k=21,则k ,= k-21+1,t ,=0,t k ,=t k -t 21① 当k 1,=2时,相应的k 2,=6,t 1,=t 22−t 21 ,t 2,=t 26−t 21α11=2π[(k 2,−1)t 1,−(k 1,−1)t 2,]t 2,2t 1,−t 1,2t 2,② 当k 1,=3时,相应的k 2,=7,t 1,=t 23−t 21 ,t 2,=t 27−t 21α12=③ 当k 1,=4时,相应的k 2,=8,t 1,=t 24−t 21 ,t 2,=t 28−t 21α13=④ 当k 1,=5时,相应的k 2,=9,t 1,=t 25−t 21 ,t 2,=t 29−t 21α14=−α1=α11+α12+α13+α144= (3) 计算J 0J 0=mgr−α2−−α1—−α2−α2−−α1m r 2=根据表二,同理可得J= J 1 =J -J 0= 根据表三,同理可得J= J 1 =J -J 0=注:由于这个实验的数据处理比较麻烦,所以考试时这个实验可以不用计算,只要像上面那样列出代数式就可以了。
思考题1简要分析影响本实验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少它们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砝码没有严格地拉到最高处放下、绳子与转轮之间的摩擦力、空气阻力、仪器误差、塔轮与定滑轮之间的拉线不是水平状态、作用在塔轮上的拉力不是砝码的质量。
如何减少: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实验四 用超声波测量声速实验数据10数据处理:一、根据表一,用逐差法计算λ/2平均值λ/2平均值=(L8+L9+L10+L11+L12+L13+L14+L15)+(L0+L1+L2+L3+L4+L5+L6+L7)8X8=4.393mmV 理=V0√(t+T0)T0=348.02m/sV实验值=λf=4.393X10−3X2X40X103=351.44m/s相对误差:E v=/V实-V理/ /V理=1.00%二、根据表二,用用逐差法计算λ/2平均值λ/2平均值=4.439mmV 理=V0√(t+T0)T0=348.02m/sV实验值=λf=4.439X10−3X2X40X103=355.12m/s相对误差:E v=/V实-V理/ /V理=2.04%注意逐差法的正确用法思考题1、波动与振动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①振动是波动的原因,波动是振动的结果;有波动必然有振动,有振动不一定有波动.②波动的性质、频率和振幅与振源相同.(2)区别①研究对象不同——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波动,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的集体振动.②力的来源不同——产生振动的回复力,可以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各种性质的力提供;而引起波动的力,则总是联系介质中各质点的弹力.③运动性质不同——各质点的振动,是变加速运动;而波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传播距离与时间成正比.总之,振动是从个体的角度指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运动形式,而这种振动形式的传播使得各质点依次振动,产生位移不同的情形,从而使我们看到了诸多个体所形成的群体行为,即机械波.23、产生V 实与V 理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在发射换能器与接收换能器之间有可能不是严格的驻波场 (2)调节超声波的谐频率时出现误差 (3)示波器上判断极大值的位置不准确(4)用接收换能器做反射面也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实验五:日光灯及功率因数的改进实验数据:画出相量图思考题:U,如果接入电容,则有1.如上图,如果有感性负载,则有L2.S有变化,P保持不变。
当日光灯电路两端并联上不同电容时,由于电容能储存电能,导致电流减小。
因为S=UI,U不变,I减小,所以S减小,且并联的电容越大,S越小。
P是有cos,只要路端电压维持恒定,P的值不发生变化。
功功率,P=IU3.方法:如果是电容电路,要加一个线圈,如果是电感电路,要加一个电容。
如日关灯启动器里面有一个电容器。
意义:可以减少交流电路中的电流。
因为现在功率一定时,功率因数小,电路中的电流就少,输电损失就少。
实验六霍尔位置传感器的定标和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数据:横梁宽度b=2.3cm横梁厚度a=0.995mm数据处理:=0.092mm=9.2x10−4m△Z=(Z6+Z5+Z64)−(Z3+Z2+Z1)3x3E=d3Mg=14.60x1010N/m24a3.b.△Z.=67.11mv△U=(U6+U5+U4)−(U3+U2+U1)3x3=729.46v/m灵敏度K=△Z△U思考题:1、①用游标卡尺在纸上测量Z值和螺旋测量读数时易产生错误②测量金属丝长度时没有找准卡口③在加减砝码时注意轻放,避免摇晃2霍尔器件的结构牢固,体积小,质量轻,寿命长,安装方便,功耗小,频率高,耐震动,不怕灰尘、油污及烟雾等的污染和腐蚀。
霍尔线性器件的精度高、线性度好;霍尔开关器件五触点、无磨损、输出波形清晰、无抖动、无回跳、位置重复精度高,取用了各种补偿和保护措施的霍尔器件的工作温度范围宽,可达-55℃~150℃实验八固体线热膨胀系数测定固体线热膨胀系数测定表:测量物质:铝。
(℃) 35℃(℃)45℃(℃)55℃(℃)65℃(℃)75℃24.25×21.75×20×23×a平均值=22.25×测量物质: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