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https://img.taocdn.com/s3/m/8c0de226bd64783e09122bba.png)
第五章1.地理变量可以分为四类:1)点位数据:以单独的位置存在的事物用点位数据来描述。
2)线性数据:赌徒上表达的只具有一维特性的数据,他们是线性的。
3)面积数据:面积数据研究现象的区域范围,它是二维的,是把宽度和长度作为同等概念看待。
4)体积数据:体积是三位的概念,地图上是在面积数据的基础上加上第三维的值来表达体积数据的。
2.量表系统(按精度排序):1)定名量表:在众多事物中只根据固有特征进行区分时,可采用定名量表,即在区分制图现象时只根据定性关系,而不涉及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把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3)间隔量表:如果给顺序量表赋予一定的量的概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量表。
4)比率量表:这是一种完整的定量化的方法,不但有计量单位,而且有起始点,可以描述客体的绝对量。
3.使用数据进行制图时对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1)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为可比的数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为对制图数据的预处理;2)将地理数据转换为制图数据;3)数据的分级表示:数据分级是对数据的进一步加工。
①分级数量的确定:分级后的数据用符号表达在地图上应使读者能很顺利地辨认出它们的大小。
符号表示时,一种艺术符号或线状符号分3级,几何符号5-7级。
分级统计图用颜色表示时,同一颜色最多5级,两个色版7-8级。
分区统计图表,粗略分为3级,最多不超过7级。
②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设定左闭右开或右闭左开的形式。
③分级系统的种类:根据分级系统的数字特征,分为四个系统:①等间隔分级,②其间隔有系统的向量表的高端变大或变小的分级,③按某种变量系统确定间隔的分级,④按需要自由的分级。
④分级结果的检验:一般用两种标志来衡量分级的优劣:①各级中样本数呈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②同级区域的连通度。
4.图形设计:基本图形变量构成地图符号设计的理论基础,但地图符号仅仅是构成地图的语言,给地图符号赋予定性或定量的含义并在平面上配置他们,使之相互配合,他们就有了地理意义,这个过程构成地图图形设计的主体。
第九章地图集的编制
![第九章地图集的编制](https://img.taocdn.com/s3/m/1448a27e02d276a201292e7e.png)
2、采用统一的原则设计地图内容 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图型。如自然地图以分布图、类型图 、等值线图为主,人文经济图则以分布图、统计图的图型为主。要统 一确定分类、分级的单位,自然地图主要是确定相同级别的分类单位 ,人文经济图则主要是确定表达的行政级别单位。
22
3、对同类现象采用共同的表示方法及统一规定的指标
30
7、编图按一定的先后顺序 为使相互有联系的现象在地图上保证其共同的规律性得到正确 的反映,编制相关图幅时应按照严密的逻辑次序:表示现象的地 图应在表示其主导因素的地图之后编;资料准确性差的地图在资 料较准确的地图之后编。
20
三、统一协调工作的内容
地图集的统一协调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图集的总体设计要贯彻统一的整体观点 在确定地图集的若干图组后,在设计各图组包括的图幅数时, 应照顾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原则,使各图组包括的图幅数大致均衡 ,达到既全面又有某方面的侧重。按照幅面大小和各不同的制图区 域,设计几种简单的、易于比较的比例尺系统;根据地图主题、用 途和区域特点,选择不同的投影;保持各图幅科学的逻辑次序等。
18
二、统一协调工作的必要性
自然界中各地区的不同地理环境不是各要素的偶然组合,而是 有着统一的发生发展基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自 然综合体。它们表现为:
1、处于同一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统一过程中,包括相同的 地质构造运动、热量与水分循环、地表物质迁移、地球化学反 应、生物运动等;
2、体现一定的地带性规律和区域特点,它们包括水平地带性和 垂直地带性规律以及大、中、小范围的区域分异。
10
(六)图型和表示法设计
图幅类型及图幅内容表达的设计是地图集设计工作中的重点之 一,它的任务是设计什么样的图型和用什么样的表示方法去表达 所规定的内容。普通地图的图型比较单一,表示方法比较固定。 地图集中各幅地图的设计正是根据用途要求、所反映现象的性质 和分布形式,合理地确定图型,合理地选择单一的或多种的表示 方法的配合以及整饰手段,对地图的表达形式进行全面设计的过 程。
《地图设计与编制》课件
![《地图设计与编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3906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9.png)
设计易于导航的城市地图, 标注重要的地标和交通要点。
创建清晰明了的交通网络图, 帮助人们规划出行路线。
绘制引人入胜的自然地图, 展示地球上壮丽的自然景观。
使用合适的颜色、线条 和标注,以创建清晰的 视觉层次结构,突出地 图中最重要的信息。
地图设计的步骤
1
地图符号化和标注
2
选择适当的符号和标注方法,将数
据可视化呈现在地图上。
3
数据采集和处理
收集所需数据并进行处理,确保数 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布局和样式设计
设计地图的布局和样式,以确保地 图的可读性和美观性。
地图编制的技巧
1 地图比例和投影
的选择
2 数据的显示和组织 3 标注和图例的设计
有效地展示和组织地
设计清晰准确的标注
根据地图的使用目的
理数据,使地图易于
和图例,帮助读者理
和地理特性选择适当
理解和分析。解地图Fra bibliotek的符号和颜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
色。
地图设计与编制的案例研究
城市地图设计
交通网络图设计
自然地
《地图设计与编制》PPT 课件
地图设计与编制
地图设计的重要性
地图设计是关键,因为它能有效传达信息,帮助人们理解地理数据和空间关系。
地图设计的原则
简洁明了的图像
利用简单、明确的符号 和图像,使地图易于阅 读和理解。
准确的数据展示
确保地图上的数据准确 无误,以便人们能够依 靠地图做出正确的决策。
良好的视觉层次结构
《地图设计与编制》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
![《地图设计与编制》课程实验课指导书(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faff1052d380eb62946d96.png)
实验课指导书《地图设计与编制》吉林大学地探学院测绘工程系实验一:利用制图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实验类别:常规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依据:《地图设计与编制》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仪器与工具:计算机及其制图软件,实验报告每人一份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地图数字化的方法与过程。
实验内容与步骤:✧栅格数据的导入✧图层的建立✧点、线、面符号的绘制实验注意事项:✧多问勤思考;✧可能情况下多动手操作;✧注意在参观、讲解过程中与课堂教学所授理论建立联系;✧勤于作笔记,随时记录下对问题的理解,课后整理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利用制图软件进行地图制作报告人:报告内容:参观与使用的心得体会,从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参观所见的关系角度进行总结实验二:自然要素的制图综合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依据:《地图设计与编制》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仪器与工具:计算机及其制图软件,实验报告每人一份实验目的与要求:熟悉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对制图总和的影响,自然要制图综合的方法;实验内容与步骤:✧水系的制图综合✧地貌的制图综合✧植被的制图综合实验报告二:自然要素的制图综合报告人:报告内容:对自然要素的制图综合的认识与使用心得体会实验三: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依据:《地图设计与编制》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仪器与工具:计算机及其制图软件,实验报告每人一份实验目的与要求: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实验内容与步骤:✧居民地的制图综合✧交通网的制图综合✧境界线的制图综合实验报告三: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报告人:报告内容:实验四:地图的幅面设计与色彩设计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依据:《地图设计与编制》实验课教学大纲实验仪器与工具:计算机及其制图软件,实验报告每人一份实验目的与要求:图面的设计与色彩的运用;实验内容与步骤:✧图幅✧图名✧图例✧色彩实验报告四:地图的幅面设计与色彩设计报告人:报告内容:对实验获得成果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https://img.taocdn.com/s3/m/8435fb9edd88d0d233d46aed.png)
名词解释1 地图的定义: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三个基本特征包括: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有使用地图符号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 制图综合:对地图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进行选取和概括,用以反映制图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
3 子午线收敛角:除中央经线投影成直线以外,其他所有的经线都投影成向极点收敛的弧线。
因此,除中央经线之外,其他所有经线的投影同坐标纵线的夹角便是子午线收敛角。
4 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的地图。
随着比例尺缩小,其详细程度也不断缩小。
5 专题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的要素的地图。
地图的主题要素是根据专门用途的需要确定的,其他地理要素则根据主题需要作为地理基础选绘。
6 计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算,每隔四条(或三条)首曲线加粗的一条等高线。
7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从零米起算测绘的,通常用细线描绘。
8间曲线:是相邻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用以表示基本等高线不能反映却又重要的局部形态,用长虚线表示。
9 助曲线:是任意的高度上测绘的等高线,为了表示别的等高线都不能表示的重要微型形态,用短虚线描绘。
10 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
其水准原点起算高程为72.260m。
11 1980西安坐标系:采用1975国际椭球,以JYD 1968.0系统为椭球定向基准,大地原点设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采用多点定位所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12 1954 北京坐标系:将我国大地控制网与苏联1942普尔科沃大地坐标系相联结后建立的我国过渡性大地坐标系。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https://img.taocdn.com/s3/m/81d9d97201f69e31433294e4.png)
土地编绘1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表示地面上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和发展的图形2 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现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质量和数量特征由于符号定位于物体的实际分布位置上,故称之为定点符号法3 定位图表法,用图表的形式反应定位于制图区域某点上反映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的方法4 分区统计图法,将制图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区划单位,以其统计数据制成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现象的总量和构成5 点数法,用点的分布范围表示现象的大致分布范围,点的多少反映其数量的指标,点的集中程度反映其密度6 线状符号法,表示呈线状分布的地物7 运动线法,是制图对象空间移动轨迹的符号表达8 等值线,等密度线9 质底法,表示连续分布布满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信息在轮廓线内,用颜色,网纹,符号和注记等表示现象的质和类的差别10 范围法,具有间断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部在用颜色,网纹,符号,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11 分级统计图法,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若干制图单元,研究各制图单元的统计数据所组成的数列并对其进行分级,用不同的颜色或分线网数代表不同的级别12 比例尺,地图上微小线段的长度l与实地相应线段L的水平长度称之为地图比例尺13 面积载负量,指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之比,规定用单位面积内符号和注记所占面积表达14 制图综合,是根据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用途在地,图上对主要的和重要的地图内容做出选择,并且有目的的对这一选择加以概括填空1 地图的特征:1具有特殊的数学法则2使用地图语言3实施制图综合2 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要素3 地图按地图图型分为,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按比例尺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小比例尺地图4 地图的功能,模拟功能,信息载负功能,信息传输功能,认识功能5 地图的应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建设,政治文化教育及日常生活6 地图分幅有矩形分幅,梯形分幅7 地图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式编号法,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8符号按空间分布特征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报告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34f6d28bd63186bdebbc0c.png)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名称:拓扑关系、图例文件的关联与建立、系统库编辑拓扑关系实验目的:学会使用mapgis正确建立地图中地物之间的拓扑关系,了解mapgis的菜单及基本操作。
实验环境:戴尔电脑,Win10系统,mapgis6.7实验内容:拓扑处理最大特点是自动化程度高,再拖批处理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人工干预。
利用拓扑处理可以进行普染色。
拓扑处理的核心是建立拓扑关系。
为了便于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系统提供了系列拓扑预处理功能。
当然,如果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好,后期的许多工作(如弧段编辑、自动剪断等)就可以省掉,建立拓扑也得心应手。
实验步骤:1.文件合并打开mapgis6.7,新建工程后,新建两个线文件1.0.wl和2.0.wl,分别在两个线文件上绘制线,点击“改线参数”后,选择第二个线文件画的线,改图层为1,如图选中两个线文件,点击右键选择“合并所选项”弹出框中刚输入合并后临时文件的文件名“五角星.wl”点击保存2.自动剪断线关闭1.0wl和2.0wl,编辑合并后文件,在“其他”下面选择“自动剪断线”,再在“其他”下选择“拓扑错误检查”——“线拓扑错误检查”,然后选中所有错误类型“删除所有悬挂线”,得到最后的物件行图形。
3.分离合并文件选中“五角星.wl”,点击“根据图层分离文件”,分别点击所要分离文件的所在图层,点击“确定”。
分离文件。
图例文件的关联与建立实验目的:学会建立图例文件并对图例文件进行关联。
实验内容:1.新建工程并预设文件属性2.新建点、线文件之后,点击右键,选择新建图例文件。
选择点类图例,输入图例的名称为独立地物选择编辑分类,弹出对话框,输入分类码101和分类名称“独立地物”,点击按钮“添加类型”将编辑的分类存入分类表3.工程视图中选中一个文件,点击右键,选中“修改项目”,弹出对话框,修改分类码,使其与图例相对应。
4.点击右键关联图例文件5.打开图例版,将光标放在编辑界面的左窗口空白处,按右键,在弹出的选单中,选择打开图例版的功能。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https://img.taocdn.com/s3/m/7f2ae99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2.png)
地图设计与编绘地理变量:地理现象的定性描述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变量。
:地理现象的定性描述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变量。
地理变量可以分为四类: 点位数据、线性数据、面积数据、体积数据地图数据的图形表达:① 定名量表定名量表 ② 顺序量表③顺序量表③ 间隔量表④间隔量表④ 比率量表比率量表● 统计数据1、分级数量的确定:分级后的数据用符号表达在地图上应是读者能很顺利地辨认它们的大小。
显然,分级数目同所采用的表达手段有密切的关系。
1)用符号法表示时,若采用的是一种艺术符号,通常只宜分为三级。
线状符号的分级数量同艺术符号相似。
2)用几何符号则可以区分5~7级。
3)分级统计图用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等级,在使用同一个颜色表达时,不同的等级,在使用同一个颜色表达时,最多分为五级,最多分为五级,最多分为五级,如果用两个色版来表达,如果用两个色版来表达,如果用两个色版来表达,则可以则可以明确的区分出7~8级。
4)用于分区统计图表的分级,)用于分区统计图表的分级,较粗略时只应分为三级,较粗略时只应分为三级,较粗略时只应分为三级,最多也不最多也不应超过5~7级,否则,就失去了分级的意义。
级,否则,就失去了分级的意义。
2、分级结果的检验和标准:1)各级中样本数成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2)同级区域的连通度●影响视觉平衡的因素主要有: (包括什么,概念是什么) 1)视觉中心:读者读图时视觉上的中心和图廓中心是不一致的,通常视觉中心比图廓的几何中心高出大约5%,视觉平衡则要求所有的图形都要围绕视觉中心来配置。
,视觉平衡则要求所有的图形都要围绕视觉中心来配置。
2)视觉重量:地图上的图形,由于受到位置、大小、颜色、结构和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有的看起来重些,有的看起来轻些,称为视觉重量。
有的看起来重些,有的看起来轻些,称为视觉重量。
3)视觉方向:读者观察地图习惯上是有方向性的,对于幅面不大的地图,通常其视线从左上角进入图面,扫视整图之后从右下角退出。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指导书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9148643852458fb770b56c8.png)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指导书赵春燕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验一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1实验目的与要求1.1实验目的1)复习有关地图分幅编号的理论知识2)掌握根据地理区域的地理坐标范围计算相应比例尺地图编号的方法1.2 实验要求每个同学查找出能全部包含自己家乡所在不同级别行政单元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2 实验组织每组1人,个人独立完成3实验学时2学时4 实验步骤要求1)资料收集分析地图分幅编号的基础理论回顾每个同学在地图上或网络地图上查找出自己家乡的经纬度坐标收集自己家乡所在不同级别行政单元的地形图和其他类型专题地图2)地图分幅编号的计算按照查出的自己家附近的经纬度坐标求解自家所在不同比例尺地图的地形图编号3)缩略图的绘制选择其中几种比例尺地图,画出不同级别行政单元的缩略图,要求任意选择三种不同级别。
根据各行政单元所在区域的地理轮廓形状,在恰当的经纬度范围内绘制缩略图5 实验报告要求1)在实验中所用到的地图分幅与编号的基础理论知识2)自己家附近的经纬度坐标的查找方法与结果,精度要求与制作的缩略图相匹配3)自己家所在的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及其计算过程4)选择三种不同级别的行政单元,进行缩略图绘制。
要求每张地图有完整的行政单元的边界轮廓线,主要地名注记,其它要素如道路、河流、居民地视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自己选择。
实验二地图投影1实验目的与要求1.1实验目的1)复习有关地图投影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各类投影坐标系的建立,经纬线形状,变形分布及应用3)针对不同用途的地图投影进行比较与分析1.2 实验要求通过观察各种投影的经纬线变形特征,熟悉arcgsi中地图投影的应用方法2 实验组织每组1人,个人独立完成3实验学时2学时4 实验步骤要求1)地图投影的理论知识回顾,包括地图投影基本概念和投影分类2)arcgis软件中地图投影的设置3)不同地图投影的经纬网变形特征观察与分析5 实验报告要求1)相关基本理论知识2)通过arcgis软件操作,将几类常见的地图投影及其经纬网绘出,并截图输出3)请针对三种较为常见的地图投影,分析并总结其经纬网的变形特征。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2a51e862af90242a995e552.png)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目的与任务
掌握地图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掌握地图编绘的内容和方法。
了解地图生产的全过程。
三、要求与安排方式
(一)实验要求
学生按照要求,一人一组,单独完成上机实验任务,并提交实验报告。
(二)实验安排方式
随堂进行,一人一组,在校机房完成
四、实验项目设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考核内容
各实验内容完成的准确性以及艺术性。
(二)成绩评定方法
五级分制,计入平时成绩。
地图设计与编绘心得体会800字
![地图设计与编绘心得体会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d2e845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c.png)
地图设计与编绘心得体会800字编绘地图是一门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而且最主要的还是需要设计者有一定的美感。
其实想要把它做好也不难,只要平时多练习几次,再加上熟能生巧这句话我相信你们应该知道怎么去做了吧!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他们会觉得无从下手,因为平时没有接触过,那就更谈不上使用电脑去制作出什么样子的效果,所以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两种比较简单的方式:第一个就是在绘制地图之前先将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全部准备齐全,然后按照顺序排列起来,等到开始画的时候直接选择文件-新建-地图,然后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即可;或者是打开一张空白的纸,然后输入你所需要表达的东西,例如:某省、市、县级别的名称,并且标注清楚各个城镇乡村的位置,同时还要写明当地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情况及风向等基本资料,然后再点击“确认”键,此时你便已经完成了一幅小型的地形图了。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正朝着高速化与智能化迈进,越来越多的事物被纳入电脑中,导致许多传统的地图制作工具逐渐失宠,取而代之的则是电脑软体的辅助功能。
举凡在地图上标记的颜色、线条粗细、字体大小、阴影深浅、背景色彩……等等,均可由电脑程式依照预设的参数自动调整,让地图看起来更精采、更漂亮。
另外,除了利用电脑软体制作地图之外,目前还流行利用网路上的地图服务器来存放地图档案,甚至连地图的版权也可以买卖,这样既节省了印刷费用又避免了盗版问题,真是一举两得啊!第二个就是在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上面,首先我们必须掌握一套完善的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了资讯检索、分析、储存、查询、修改、删除等功能,才能够充份运用这项技术。
否则若是仅凭借着一般的电子表格软体来处理地图数据,恐怕永远也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其次,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去处理地图数据,尤其是在数据转换的部分,绝非一般的电子表格软体所能胜任,唯有结合地图数据库管理系统,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注册测绘师 综合 第九章 第3节 地图编绘
![注册测绘师 综合 第九章 第3节 地图编绘](https://img.taocdn.com/s3/m/db2fb1621eb91a37f1115c7e.png)
第九章第3节地图编绘知识点一:地图数据1 地图数据与地图数据库概念地图数据包括三个基本信息范畴: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因素。
其中,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也叫做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它们构成了地图数据的主体。
1.图形数据1)含义图形数据是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空间位置、形态、大小和分布特征以及几何类型的数据。
地图图形可以按几何特点分为点、线、面几种元素,其中点是最基本的图形元素。
图形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空间定位、空间量度间结构和空间关系。
2)基本形式图形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两种形式。
3)栅矢转换2.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又称非空间数据,用来描述地理实体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数据。
属性数据通常是以特征码形式表现的。
所谓特征码即为根据地图要素的类别、级别等分类特征和其他质量特征进行定义的数字编码。
2地图数据制作1.数据获取将编图的资料扫描输入计算机,或直接将地图数据(包括gis数据库地图数据、野外数字测量地图数据、数字摄影测量地图数据、gps数据等)、图像数据(如遥感影像数据)输入计算机。
2.数据处理(符号化编辑)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建立起新编地图数据。
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数据预处理。
即对数字化后的地图数据进行检查、纠正,统一坐标原点,必要时进影变换,进行比例尺转换,不同地图资料的数据匹配归类等,使其规范化。
(2)数据编辑处理。
包括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数据的符号化(图形表达),地图要素图综合,图形编辑、地图符号化、注记的配置和图廓整饰等。
(3)数据印前处理。
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地图符号、注记的压印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喷绘样图等。
3.数据输出输出方式主要有:(1)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地图。
(2)将地图数据传输给打印机,喷绘彩色地图。
(3)地图数据传输到激光照排机,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四色(cymk)菲林片。
(4)传送到数字式直接制版机(compute卜to—plate,ctp),制成直接上机印刷的印刷版。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指导书(待完成。。。)(DOC)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验指导书(待完成。。。)(DOC)](https://img.taocdn.com/s3/m/c61490ded4d8d15abe234e71.png)
实验一地形图配准实验要求:掌握地形图的数学基础(地图投影,坐标系统,千里网),掌握arcGIS软件的Georeferencing功能。
实验步骤:1 设置文档的坐标系统在arcGIS的空白右击选择Data Frame Properties(下图)在Data Frame Properties中选择Coordinator System框图selecta coordinator system 选择Prodefined->Projected Coordinator System->Gauss Kruger->Beijing 1954->Beijing 1954 3 Degree GK Zone 37应用。
2 添加地形图栅格数据选择菜单添加数据,选择一个*.gif文件,点击add。
3 地形图配准在菜单栏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Georeferencing在Georeferencing工具栏选择add control point工具设置四个控制点,选择方里网交点(图中37537千米和3163千米的交点),点击右键,选择input x和Y输入坐标,x=37537000,y=3163000同样方式设置其他控制点。
4 保存点击Georeferencing的rectify进行保存。
实验二矢量化实验要求:掌握地图的数据获取方式,掌握arcGIS软件的Geoscan和Edit功能。
实验步骤:1建立一个存放矢量数据的文件打开arccatalog,选择存放栅格文件的文件夹。
在content列表中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new->shapefile在新建shp文件框图中,选择feature类型(点,线或面)按照实验一中第一步的方法设置坐标系统把新建的shp文件添加到arcMap中2 把新建的shp设置为可编辑状态打开edit工具栏,点击start editing3 arcScan工具设置可以运行在tool菜单中选择extension把arcScan前面的方框中画勾4 进行自动矢量化选择arcScan中的Generate Feature菜单进行自动矢量化。
地图设计与编绘
![地图设计与编绘](https://img.taocdn.com/s3/m/c33d2dd9ad51f01dc281f159.png)
5.地貌的表示方法
写景法:以绘图写景的形式表示地貌起伏和分布位置的地貌表示方法。
晕滃法:是沿斜坡方向布置晕线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
晕渲法:它是根据假定光源对地面照射所产生的明暗程度,用浓淡的墨色或彩色沿斜坡渲绘其阴影,造成明暗对比,显示地貌分布、起伏和形态特征。
等高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方法。
建筑物的质量特征: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由于地图比例尺比较大,可以详尽区分各种建筑物的质量特征。
行政等级:居民地的行政等级是国家法定标志,表示居民地驻有某一级行政机构。
人口数:地图上表示居民地人口数,能够反映居民地的规模大小及经济发展状况。居民地的人口数量通常是通过注记字体、自豪或圈形符号的变化来表示。
数量感:指的是读图时从图形中获得具体差值的感受效果。尺寸变量时产生数量感最有效的变量。
质量感:将观察对象区分出几个类别,是读者产生不同质的感受效果。主要有色彩变量形成质量差别,物产分布点状符号由形状配合色彩表达质量差别。
动态感:读者读图时从图形构图上获得一种运动的视觉效果。箭头符号是一种反映动态感有效的特殊方法,同样形状的符号在尺寸上有规律的变化与排列也也已产生。
1. 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数学法则、地图概括、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可量测性)
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
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2.基本图形变量
形状、尺寸、方向、色彩、亮度、密度。
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层,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
地貌符号与地貌注记:用地貌符号予以补充表示微小地貌形态。地貌注记分为高程注记、说明注记和地貌名称注记。
地图编绘与设计
![地图编绘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7a638d856a561252d36fc7.png)
第一章地图的基本特性: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2.由使用地图符号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3.由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图使用符号与注记系统的优点(1)图形简化、清晰、易读(2)表达灵活(3)能够表示物体的数量和质量特征(4)不仅能够表示有形的地理事物,还能表示无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5)既能表示地表的地理事物,又能表示位于地下或空中的事物和现象地图的两次抽象过程:符号化过程和制图综合过程(比例尺缩小过程)地图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地图分类:(1)普通地图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六大地理要素:水系、交通、境界、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和各种独立目标。
(2)专题地图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得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
地形图:是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按统一规范表示地面基本地理状况的地图。
是普通地图中一个重要的地图种类。
地形图的特点:1. 统一的数学基础:参考椭球体,大地坐标系统,投影,比例尺系列,分幅编号体系。
2. 统一的规范与符号体系:详细规定地形图编测的各项要求及标准。
3. 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在图面能负载的前提下,尽量详细、精确地表示各地面要素。
比例不同,内容、精度有区别。
地图的基本功能:1、地图的模拟功能2、地图的传输功能3、地图的信息载负功能4、地图的认知功能中国最早的古军事地图-汉代古地图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西晋裴秀(224—271 )——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第二章地图符号的本质:地图符号是物质的对象,用来代指抽象的概念,它是以约定关系为基础的。
地图符号的分类:根据几何特征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地图符号系统的特点:地图符号系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内容和形式上);地图符号系统与地理空间要素的分类系统应该协调一致。
《地图编制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地图编制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44ea130b90d6c85ec3ac664.png)
《地图编制与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专题地图编制/Thematic Map Compiling课程编码:12024015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使用范围:06地理信息系统学分数:2.5 先修课程:《地图学》学时数:54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8课外学时:考核方式:考查制定日期:2006年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夏丽华执笔者:冯艳芬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该课程是GIS专业一门专业课,专题地图的制作是学生了解了地形图的编绘后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的技能,专题地图的相关理论及应用对学生地理信息系统的最终成果的表达上提供了一门利器。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对《地图编制与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专题地图的构成、可以熟悉专题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掌握专题地图设计的十余种方法、专题地图数据的处理以及专题地图的整饰与设计。
本课程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他们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最后通过一定的实践环节,让他们基本掌握设计与制作专题地图的技能。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综合课堂的讲授,课内实践以及习题,讨论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另外还需要通过习题、讨论加深印象,最后实践性内容通过课内实践来传授。
(四)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需要学生具备地图制作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数学基础,所以需要同学们学习过《地图学》、《高等数学》等课程,另外学生最好修过相关平面设计的课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本课程教材:黄仁涛.《专题地图编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参考教材:祝国瑞《地图设计与编绘》.测绘出版社.2002姚兴海.《CorelDraw地图制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第二节专题地图的构成第三节专题地图的分类第四节专题地图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专题地图基本特征;专题地图的构成;专题地图按内容分类;专题地图按概括程度分类难点:专题地图的构成第二章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及其表示方法第一节专题内容的分布特征第二节定点符号法第三节线状符号法第四节布满整个制图区域面状现象的表示方法第五节范围法第六节点数法第七节适用于多种分布现象的表示方法第八节运动线法第九节表示方法的变种及其功能扩充第十节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和配合使用。
注册测绘师 综合 第九章 第2节 地图设计
![注册测绘师 综合 第九章 第2节 地图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dc8ffdb360cba1aa811dacd.png)
第九章第2节地图设计知识点一: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承担地图设计任务的编辑人员在接受制图任务以后,通常按以下步骤开展工作:(1)确定地图的用途和对地图的基本要求。
确定新编地图的用途是设计地图的起点,承担任务的编辑,首先是要同有关方面充分接触,从确立地图的用途、使用方式、使用对象、使用范围入手,就地图的内容、表示方法、出版方式等同委托单位充分交换意见。
(2)分析已成图。
为了使设计工作有所借鉴,在接受任务之后,往往先要收集一些同新编地图性质上相类似的地图加以分析,明确其优点和不足,作为设计新编地图的参考。
(3)研究制图资料。
在地图生产中,制图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价以及制图资料的使用,是地图制图的主要工作之一。
(4)研究制图区域的基本情况。
(5)设计地图的数学基础。
包括设计或选择一个适合于新编地图的地图投影(确定变形性质、标准纬线或中央经线的位置、经纬线密度、范围等),确定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的定向等。
(6)地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
当所编地图需要分幅时要进行分幅设计。
图面设计是对所编地图的主区位置、图名、图廓、图例、附图等的图面配置设计(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图面设计一般有相应的标准可执行)。
(7)地图内容选取及表示方法设计。
(8)各要素制图综合指标的确定。
规定各要素的选取指标、概括原则和程度。
制图综合指标决定表达在新编地图上地物的数量及复杂程度,是地图设计的主要环节。
(9)地图制作工艺设计。
主要包括:数据输入,地图的数学基础建立,制图资料补充,数据处理,地图符号和注记的配置,数据的输出等。
(10)样图试验。
知识点二:制图资料收集与制图区域分析1 制图资料收集2制图区域分析知识点三:地图设计文件地图编制技术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
项目设计书是对项目进行的综合性整体设计;专业技术设计书是对专业活动的技术要求进行的设计,是指导制图区域各图幅编绘作业的专业技术文件。
项目设计书和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应参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的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的相应规定执行。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a97df4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b.png)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指北针。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地图(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并了解其特点与应用场景。
3. 学生掌握地图编绘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包括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图形绘制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图例和指北针等地图要素独立制作一张简单地图。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用地图工具(如GIS软件)进行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基本方法。
3. 学生能够分析地图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地图设计与编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地图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共同探讨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图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地图制作技能,增强地理学科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内容1. 地图基本概念:地图定义、功能、分类及其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图与地理信息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北针的原理与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地图语言3. 地图编绘步骤:资料收集、数据处理、图形绘制、注记编写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图编制4. 不同类型地图的特点与应用: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旅游地图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地图应用5. 地图工具的使用:介绍GIS软件等地图制作工具的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五章 地理信息系统6.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地图设计与编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 地图设计与编绘实践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图内容的位置精度
遥感资料的应用
它在制图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 制作影像地图 2 制作各种专题地图 (1)植被类型图 (2)土地利用和土地类型图 (3)地质图 (4)海洋地图
遥感资料的应用
3 利用遥感图像更新小比例尺普通地图 遥感图像的覆盖面积较大,时间上是连续的,能 反映自然现象的动态变化,现势性强,有利于用来更 新小比例尺普通地图。从其更新的内容来看,在自然 要素方面,主要是修改补充水系要素、植被等;在社 会要素方面,主要修改变化较快的居民地、交通网等 内容。利用遥感图像更新普通地图上的水系要素(如河 流、湖泊、水利工程等)有较好的效果。
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二、地图内容的完备性 地理内容的完备性主要是从内容的分类、分级和 载负量的角度,看其是否能达到新编图的要求,通常 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1)地图内容的分类、分级是否和新编图相适应 (2)各要素表达的数量是否满足新编图的要求 (3)图形概括程度是否能满足新编图的详细性
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制图区域研究
三、研究制图区域所用的资料 研究制图区域所用的资料通常包括:地图资料、 像片资料、文字资料。
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一、制图资料的收集 1.经常性的资料收集工作 2.为了某项制图目的的资料收集工作 在收集资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在地图上定位的可能性 (3)要有严格的职责手续
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文字资料 用于编图的文字资料包括: 各种区划资料 地理考察资料 各种测绘档案资料 资料通报 政府文告和报刊消息 统计资料
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三、制图资料的整理 (1)资料登记 (2)对复制的资料进行检查 (3)列出重叠和能够印证的资料
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对基本资料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一、地图的政治性 涉及地图政治性的内容很多,这里仅就作为编图资料使用 时指出几个主要方面。 (1)国界和其他境界线的画法 国界和其他境界线的画法体现地图作者对有争议地区的原 则立场。评论这方面的内容应根据我国政府承认的正式的边界 条约、议定书和附图为准。 (2)地名的使用 许多地名 ( 包括国名、居民地名称和其他要素的名称 ) ,特 别是国外译名,常常有多种形式,而某种形式可能有强烈的政 治倾向,使用哪一个名称是代表作者立场的。 (3)涉及国家主权的其他要素 如界河、界峰、山口、岛屿等的归属问题,它们的名称、 高程的注法等都和政治有关。
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二、制图资料的分类 1、地图资料 用于编图的地图形式的资料包括:各种地形图, 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包括各种指标图和现势图)。 它们有的被作为制图的基本资料,有的只作为研究制 图区域、证实其他资料的可靠程度或对基本资料作局 部补充的补充或参考资料。
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像片资料 像片资料包括:各种比例尺的航空像片,各种卫 星像片,地面立体摄影像片,典型物体的普通摄影像 片等。 像片资料在编图中通常作为研究制图区域或分析、 评价基本资料的参考,有时也作为某项内容或单个目 标(如水库、公路等)的补充资料。在编制专题地图时, 各种像片资料目前常被直接用作土壤、植被、土地利 用等地图上划分界线的基本依据,也常被选作整饰图 面的重要内容。
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四、地图内容的现势性 现势性指的是地图上各要素同实地现时情况的一 致程度。研究现势性要注意研究以下几点: (1)地图的成图时间 (2)编图时是否经过现势修正 (3)实地要素变化的情况
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五、地图的精确性 地图的精确性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鉴定资料的质量 (2)正确选定地图内容并进行要素的分类和分级 (3)有助于设计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符号系统 (4)指导选取指标的确定 (5)正确使用制图综合的原则和方法 (6)正确使用地名 (7)制作各种略图
制图区域研究
二、研究制图区域的方法 在编制地图时,研究制图区域的方法分为室内研究 和实地调查两大类。 1.室内研究 ①分要素阅读 ②量算 ③比较 2.实地调查 ①获得分析和使用资料(例如卫片)的标准样品。 ②对现有资料的缺陷进行补充,例如提高资料的现势 性和详细程度。 ③判断并消除现有资料中存在的矛盾或其他不一致 的问题。
第九章 制图区域和制图资料
一、制图区域研究 二、制图资料的收集整理 三、制图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标准 四、遥感资料的应用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研究制图区域的方法 2.掌握制图资料的类型 3.掌握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4.掌握遥感资料的应用 学习重点 1.掌握制图资料的类型 2.掌握遥感资料的应用 3.掌握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
第十章
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
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
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
DTP 具有图形设计、编辑功能,提供对图形进行 操作的交互式界面,能同市场广为流传的图形系统相 连接,满足地图生产中编辑设计、符号设计、图面整 饰、页面排版和分色制版的需要。
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
优点:利用DTP开发的彩色地图出版系统可以通过分层数 据用逻辑叠加运算调整层面视觉距离,实现不同调色 方式的几近无级的色彩转换调配;形式多样的符号设 计,其图案库为地图表现提供强有力的艺术手段;并 具有统计数据加工、交互式图形选取功能,用面向对 象的思想对图形目标进行集成化处理。 缺点:定量描述功能非常有限,无法完成符号和图表的 自动定位,图形间不存在拓扑关系,多边形生成笨拙; 其次,DTP作为一种视觉化产品,它的图形符号化和艺 术表现力都是一流的,但缺少信息查询功能。 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基于通用DTP技术的彩色地图 桌面系统需要结合其他的图形软件或GIS软件进行混合 设计。
遥感资料的应用
4 利用遥感图像指导编图 当利用大比例尺航片或地形图编较小比例尺地图 时,由于大比例尺航片或地形图上的信息量大,难以 决定取舍,利用遥感图像指导编图作业就能很快解决 问题。
思考题 1、简述在编制地图时,研究制图区域的方法? 2、制图资料按功能和形式如何分类? 3、对基本资料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遥感资料在编图过程中有哪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