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理用药常识.doc

合集下载

合理用药基本常识

合理用药基本常识

合理用药基本常识合理用药基本常识缺乏医药常识导致用药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普及医药知识刻不容缓。

下面就日常生活中常遇见的问题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如何识别药品名称药品有通用名、化学名、商品名等,但最常用的是通用名和商品名。

通用名是全世界通用的,而商品名因生产厂家不同而不同。

患者在用药时不能只记商品名,还要学会并记住通用名。

较好的方法是记通用名,因它是唯一的,当买药或就诊时,只须将通用名告诉大夫或药师就行了。

二、什么是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为基础,有效、安全、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适当性是指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途径、适当的患者、适当的疗程、适当的治疗目标。

适当的药物、适当的患者:选择最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疾病,并且这个药物应适合患者。

适当的剂量:不要随意加大剂量,因为这样可能会出危险,反过来,也不能随意减少剂量,应及时征求医生的意见。

适当的时间:用药间隔应尽量在每天的24小时内均分,并且要和作息时间协调。

如果作息时间与此矛盾,可适当地调整,但间隔时间不要过短,特别是使用抗感染药时更应注意用药间隔。

每日一次用药不是一天内的任何时间都可以,如抗高血压药、利尿药、降糖药如果每日一次都不宜晚间服用,因为这样会造成夜间药效过强,导致危险又不易发觉。

有些药物要求必要时服,如止痛药要求痛时服,但不是只要一痛就服用,应注意给药间隔,一般应间隔4小时以上,如果服药过频不仅不会有好的疗效,可能还会增加副作用或造成药物中毒。

药物的服用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除了苦味健胃药、收敛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肠道抗感染药、利胆药(以上多为饭前服)、驱虫药、盐类泻药(空腹或半空腹时服)、催眠药、缓泻药(睡前服)以外,其余药都可以在饭后服。

特别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铁剂等)更须在饭后服。

饭后服因食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一般吸收较慢,出现疗效也较慢。

具体药物应咨询药师或医师。

合理用药宣传手册【精选文档】

合理用药宣传手册【精选文档】

合理用药宣传手册1.什么是药品?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我们平时常说的中药、西药(包括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都是药品。

俗话说:“对症下药".意思是服用药品必须有明确的预防或治疗目的,治什么病用什么药。

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自行用药.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意思是药品除了有治疗作用外,也有不良作用,不合理用药或过量用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即使是正确服用合格的药品,也可能出现药品不良反应。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用药常识,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使药品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保护神。

2.药品与保健食品有什么区别?保健食品与药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保健食品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不能用作治疗疾病,只具有保健功能。

现在,有些保健食品利用非法广告进行夸大宣传,号称能“包治百病”,我们一定不要受非法虚假广告的欺骗,有病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正常治疗、加重病情。

3.怎样区别保健食品和药品?最简单的办法是,当你买药时,一定要先在药品的包装盒上找“批准文号”,药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药准字”,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开头为“国食健字”或“x卫食健字(其中的x代表某个地区简称)”.当你决定购买药品或保健食品时一定要先看准“批准文号",千万不要购买没有批准文号的产品,以免上当受骗。

4.药品为什么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的用途、安全性、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的不同,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必须山医生开处方,患者必须凭医生处方购买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生处方,消费者就可以在药店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根据安全性的不同,又划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

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而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获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地点销售.5.怎样知道自己购买的药品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到药店买药,首先你可以在药店里找一下,如果有柜台上标有一个大大的醒目的绿色0TC标志,那么,这个柜台卖的就是非处方药,如果柜台上是“处方药"标志,这个柜台卖的就是处方药。

生活中合理用药小常识

生活中合理用药小常识

生活中合理用药小常识合理用药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合理用药小常识:1.按照医生建议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开药建议使用药物,包括用药剂量、频率和疗程。

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中途停药,以免影响疗效。

2.避免自行诊断:不要通过网络或他人建议自行诊断疾病并购买药物。

应该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专业诊断来确定用药方案。

3.了解药物成分:在使用药物之前,了解药物的成分、作用机制、副作用等信息,以避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4.避免过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并且按照完整疗程使用,不要随意中断。

过量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5.谨慎使用镇痛药: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应按照建议使用,避免长期或大剂量使用,以免对胃肠道、肾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6.避免酒精与药物相互作用: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过量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

7.留意过敏反应:在用药初期,特别是新药首次使用时,要留意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向医生报告。

8.不随意更换药品:不要随意更换药品品牌,以免因为不同的药品成分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9.注意存储药品:药品应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过期的药品不应使用,应安全处理。

10.保持用药记录:可以保持一份用药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等,以便在需要时方便医生了解用药情况。

总体而言,合理用药需要慎重对待,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风险。

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汇报用药情况,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指导。

健康知识家庭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整理

健康知识家庭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整理

健康知识家庭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整理健康学问家庭平安合理用药小常识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治疗疾病,另一方面也可产生不良反应。

那么,怎样做到平安用药呢?这里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家庭平安合理用药小常识,便利大家学习了解。

家庭平安合理用药小常识一、家庭平安用药市民在保证用药的平安有效方面应留意以下几个问题:(1)防止滥用药物。

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

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苦痛,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

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

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留意事项。

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留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平安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

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非常当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

同时还应当留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哪类药品需要防热(1)胶囊或胶丸。

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消失软化、裂开、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

要留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旧澄清,假如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消失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

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简单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

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简单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

由于其特别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渐渐溶化汲取,当然在酷暑里也简单发生质变,如消失酸败、颗粒干枯、淡薄、色变、水油分别,甚至消失臭味。

安全服用药物的科普知识三篇

安全服用药物的科普知识三篇

安全服用药物的科普知识三篇文章一: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是确保安全服用药物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指导原则:1. 仅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药物。

2. 阅读药物标签和说明书,并遵循剂量和使用频率的指示。

3. 不要将药物与其他人共用,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可能不同。

4. 如果需要咀嚼、溶解或打碎药片,请先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5. 在服用药物前,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

6. 不要将过期或损坏的药物使用或丢弃,而是按照正确的方式处理。

文章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效果减弱、副作用增加或产生危险的反应。

以下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一些建议:1. 在使用新药之前,告知医生或药师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充剂。

2. 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避免与特定药物或物质同时使用。

3. 不要改变药物剂量或停止使用药物,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

4. 小心饮酒或使用药物时,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与酒精产生相互作用。

5. 如果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副作用,立即告知医生或药师。

文章三:儿童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和代谢方式可能与成人不同。

以下是在儿童服用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 仅使用儿童专用药物,并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

2. 使用合适的剂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确定剂量。

3. 避免给婴儿和幼儿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以防止潜在的风险。

4. 不要将儿童的药物与其他人共用。

5. 注意儿童对药物的反应,如果出现任何不寻常的症状或副作用,立即告知医生。

以上是安全服用药物的科普知识的三篇文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儿童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安全用药小常识注意事项

安全用药小常识注意事项

安全用药的七个注意事项有:适当药物、剂量、时间、途径、病人、疗程、目标等。

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

安全的意义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让患者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药物的有效性,这是使用药物的关键。

如果没有疗效,就失去了药物本身的意义。

临床上不同的药物其有效性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避免不良反应、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等。

1.适当药物: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在同类药物中,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在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作用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适当的合并用药。

2.适当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不要凭自我感觉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适当时间:根据药物在体内作用的规律,设计给药时间和间隔。

最合理的给药方案是设计出适当的剂量和间隔时间。

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

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途径:是指综合考虑用药的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

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

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适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出现,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如治疗结核病要打持久战,至少需要服药半年以上,而治疗痢疾则需速战速决,一般采用3—5天的治疗时间。

7.适当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地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安全用药小常识

安全用药小常识

安全合理用药知识一、什么是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的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同时以适当的方法、剂量、时间准确用药。

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

并且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

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用药了。

要做到安全合理选用药品,首先应当确诊患者得的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能只凭患者自我感觉就随便用药。

比如发烧、头痛,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就完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误病情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实,了解药物的性质、特点、适应症、不良反应等,要选用疗效好、毒性低的药物,医师常常讲的“首选药”和“二线药”就是这个道理。

二、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非处方药中毒和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上,有以下几种:1、“老毛病”现象。

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或“老毛病”复发,凭经验自行购药。

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2、随意增减药物用量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生二重感染等。

3、模仿他人用药。

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自己也跟着吃。

在病因不清、不同的情况下,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轻则无效,重则延误病情。

4、多药并用。

不少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这是很危险的。

三、合理用药遵循6字原则:安全、有效、经济药是用来治病的,但不是随便拿来就可以用。

因为药物具有双重性,既有治疗作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患者造成痛苦。

所以,如何做到合理用药,减少药品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的损害,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做到合理用药用8个字进行了概括:安全、有效、经济用药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小常识

安全用药小常识

安全用药小常识药品是治疗疾病、缓解疼痛、保健养生的重要工具,因此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虽然许多人对于用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盲区和误区,我们需要认真了解和学习安全用药的小常识。

一、药品包装的重要性药品包装是保障药品品质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药品包装应具备防潮、防氧化、防异物、光照等基本功能,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购买药品时,一定要仔细检查药品包装,确保其完整无缺、正品正规。

二、发现药品过期,不合格怎么办药品过期、变质或者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购买药品时,应该看清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以免使用过期药品。

一旦发现过期药品,应该及时销毁或送到医院的药品回收点;如果用药后发现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且向当地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反应。

三、用药须知用药须知是药品包装上的重要信息,包含着使用药品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禁忌症、副作用等。

在使用药品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询问医生,以免因为不了解正确的用药方法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四、药物副作用的管理药物副作用是指药物除了正常的疗效之外,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不少药物都有副作用,轻微的可能会引起头痛、晕眩等症状,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肝损伤、肾衰竭等并发症。

因此,使用药品时要注意不擅自增减药量,不混用不同药品,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药品,并及时就医。

五、在线药店的谨慎购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药店的兴起提供了一种便利的购药选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最好选择正规有资质的线上药店购买,且在购药时必须仔细核对药品名称、生产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药品性质、规格和包装等信息。

六、孕妇和儿童用药的特点孕妇和儿童是用药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的生理构造和代谢机制与成年人有很大的不同。

儿童用药应该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体格、年龄、生长发育等因素加减药量;孕妇用药则应该根据怀孕周期和胎儿状态来选择药品,避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宣传材料

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合理使用药物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

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抗菌药物常识问答什么是抗菌药物?答: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和其它化学合成或半合成的抗菌药物。

滥用抗菌药物有什么危害?答:滥用抗菌药物可以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如果许多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耐药,这种局面将非常可怕,即这些细菌感染将变得所向无敌,人类对它们束手无策。

如耐多药结核菌就成了当前世界上结核病防治的难题。

滥用多种抗菌药物会有何不良后果?答:滥用多种抗菌药物有可能产生以下不良后果:使耐药菌株更加增多;使毒性反应、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增多;使二重感染发生的机会增多;浪费药物,增加国家和患者的负担。

解决抗菌药物耐药问题的途径有哪些?答:限制抗菌药物的滥用;研制新型抗菌药物和制备疫苗来对付细菌感染性疾病。

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ppt课件

安全合理用药小常识ppt课件
果汁是酸性的水溶液,它可以 使许多药物提前溶解,不利于 胃肠道的吸收,而且果汁中含 有大量的维生素c,它是一种氧 化还原剂,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干吞药品行吗?
不要干吞药物,药丸,因 为药物的有效成分必须溶 解于水中,才能被肠壁吸 收入血液。
胶囊类药物,不应该咬破,而应 该直接吞下,以免药物受胃酸破 坏,或刺激胃黏膜
还有什么吃药的注意事项呢?
吃药后不能马上睡觉
如果马上睡觉,特别是喝水较少 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道上, 不易进入胃中。有的药物腐蚀性 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 道黏膜,严重的还会导致食道溃 疡。
当出现以下情况,请马上停止使用!
• 药品外观出现斑点、霉点、变 色
• 糖衣片出现裂片、异色斑点、 溶解、变黑、黏连
你听说过“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吗?
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如果 应用合理,可以治防疾病,相反,如果在用药时 不谨慎,就有可能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轻者, 会引起副作用或者身体不舒服,重者,则可能引 起严重的毒性反应,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 该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安全用药,就应该 从小的细节开始注意,这样才能够警钟长鸣。
• 软膏出现水化、分层 • 软膏全体充盈涨满 • 颗粒剂变色、吸潮结块、发霉
多喝水! 多运动! 注意饮食健康!药五原则:
• 在明确诊断之前不要随便用药 • 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 处方药必须按照医嘱用药 • 对药物有任何疑问应该马上请教专业人士 • 出现不良反应应该果断停药并及时就医
我应该怎样正确的服用口服药呢?
在平时用药时,你有没有用茶水 饮料果汁送药呢?这样做对吗?
茶水中含有咖啡因,茶碱等物 质,属于偏碱性的水溶液,这 样用来送药,会与药品中的某 些物质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影 响药效的发挥

安全用药科普知识

安全用药科普知识

安全用药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安全用药?
安全用药是指在使用药品时,必须采取合理的用药原则和方法,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和经济。

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身体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安全用药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二、安全用药的要点
1. 谨遵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使用药品,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2. 注意药品不良反应:任何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反应、肝肾损伤等。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3.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品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4. 关注特殊人群用药: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用药品时应特别注意,需咨询专业医生。

5. 不轻信广告宣传:药品广告可能有夸大疗效的成分,应保持警惕,不可盲目
购买和使用。

三、如何做到安全用药?
1. 购买药品时,应选择正规药店,并保留好药品发票和说明书,以便出现问题时维权。

2. 使用药品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3. 如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诊断治疗。

4. 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5. 家庭药箱应定期整理,避免过期药品和不合格药品的使用。

安全用药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了解安全用药的知识和方法,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药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药品的治疗作用,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用药教育常识

安全用药教育常识

安全用药教育常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药物在维护人们健康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不正确或不安全的用药方式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因此,安全用药教育常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是安全用药的基础。

对于每种药物,我们应该了解其名称、主要成分、用途、使用方法、剂量和副作用等关键信息。

在购买药品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使用指导、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只有了解清楚了药物的相关信息,我们才能避免因不正确的用药而发生意外。

其次,遵循医生或药师的建议是确保安全用药的重要步骤。

在需要药物治疗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他们会根据病情和个人情况,为我们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同时,我们也要严格按照他们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是为了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减少潜在的风险。

另外,注意药物的储存和使用环境也是安全用药的重要方面。

一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而且应与儿童和宠物保持一定距离。

我们应该将药物放在干燥、整洁、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或潮湿环境。

此外,在使用药物时,我们应确保手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这些措施可以防止药物的失效和污染,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我们应该始终坚持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依赖药物。

有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依赖性,而滥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耐受性或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因此,我们要遵循医生的治疗计划,按时按量服药。

另外,如果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我们应及时咨询医生,并不要随意更换药物。

总之,安全用药教育常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对于药物的了解、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注意药物的储存和使用环境,以及合理用药和避免滥用,这些措施都能够保障我们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我们才能真正享受药物带来的健康益处。

安全用药常识

安全用药常识

安全用药常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品被开发出来。

尽管药品可以治疗和缓解许多疾病,但它们也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安全,这是任何人都应该了解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

1.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使用药品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任何药品都有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若使用不当,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使用药品前,必须先了解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剂量等信息。

此外,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效果,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药品。

但是,有些人经常自行使用药品,滥用药品。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过量使用、不当使用等问题,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方面都会有所体现。

2.规范用药规范用药就是按照药品的用法、用量、用时和用期正确使用药品。

在使用药品过程中,必须遵守医生开具的处方,严格按照用法和用量使用药品,不可以自行改变药品的用量或药品的用法。

此外,在使用药品后,要及时了解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3.充分认识药品在使用药品之前,必须先了解药品的特性,包括药物的成分、药效、作用机理、不良反应等方面。

此外,对于有关药品的注意事项,也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4.药品的保存药品的储存也是使用药品前必须了解的知识之一。

为保持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必须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光线不强的地方。

在药品保存过程中,不能将不同药品混淆存放,以免影响药品的效果。

此外,药品还需要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防止误食。

5.过敏反应使用药品时,有的人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如头晕、恶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药物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这些反应,应停止使用药品并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有可能是致命的,因此,使用药品时必须非常小心。

6.不良反应药品的不良反应分为轻微、中度和重度三种。

轻微不良反应是指药物过敏反应、嗜睡、头痛、恶心、胃肠不适等反应,这些反应是暂时的,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用药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用药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用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用药汇总安全用药是指安全有效使用药物,是健康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药物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使用药物必须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用合理的药物,制定科学的使用方案,以合理用药,防止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用药的知识点:1.药物分类:药物一般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在医疗监护下使用,必须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患者可以自行购买,无需医生处方的药品。

2.药品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药物前,必须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剂量、疗程、副作用等信息。

在使用药物时,必须遵循医嘱,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用法使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3.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能会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多种药物时,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4.药物保存:药物应该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以确保药物的质量。

5.药物副作用:任何药物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

如果出现副作用,应该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进行调整和治疗。

总之,安全用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只有正确使用药物,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用药归纳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用药归纳如下:1.安全用药是指安全有效使用药物,是合理用药。

2.药品绝大多数是处方药。

3.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

4.切勿自诊自疗,非处方药是可以自行购买,但也不能随便使用。

5.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6.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用法,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进行使用。

7.儿童用药应该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8.用药剂量过大会引起中毒,剂量过小会达不到效果。

9.一般情况下,注射用药比口服药物效果更快。

安全用药常识

安全用药常识

安全用药常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普及人民群众安全合理用药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形成良好的用药习惯和消费观念,特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安全用药宣传:一、您知道口服药物时的禁忌吗?有人因为贪图省事,口服药物随随便便,这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还会出现副作用。

因此,口服药物应注意如下“四忌”:一忌干吞药片:有人服药时借唾液干吞,这对身体的危害较大。

干吞时药物易卡在食道中刺激食道黏膜,可能引起食道炎、食道溃疡等病症。

二忌用饮料服药:茶水、可乐、豆浆、咖啡、牛奶等饮料中有多种化学成分,易与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

三忌服药后饮酒:酒中含有浓度不等的乙醇,它可与多种药物发生相互发生作用,进而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忌躺着服药:躺着服药会使药物粘附于食管壁上,在食道中慢慢下行或滞留,不能及时进入胃部,造成呛咳和食道炎,甚至灼伤食道,形成溃疡。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站着或坐着服药并保持约2分钟,用温开水或凉开水至少100毫升送服。

二、药物的服用方法能随意改变吗?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方法,这样可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您有下列随意更改药品服用方法的行为吗?1. 将胶囊里面的药粉倒出来服用:由于许多胶囊属于缓释药物,在人的肠胃里慢慢释放,使药物作用持久,若倒出来吃,破坏了原药设计,将会影响药物疗效。

2. 将糖衣片压碎服用:有些家长常将药片捻碎以方便给孩子灌药,岂不知糖衣一旦破裂,便失去了特定保护、遮味、隔离等作用,不但会降低疗效,而且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用这种方法服药更不安全。

3. 将口服改外用:有些人将甲硝唑片、制霉菌素片等放置于阴道内,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

其实,口服制剂很难在阴道中释放崩解,所以疗效甚微,甚至还会出现不良反应。

4. 针剂改口服:有些人害怕疼痛不愿注射,或认为针剂质量高、疗效会更好,所以将注射液直接喝进肚子,殊不知这样喝针剂会影响药效发挥,因为针剂一般剂量要比口服小,加上胃液破坏,药效会大打折扣。

合理用药基本知识

合理用药基本知识

iv gtt, qd12
病情未见好转,且出现腹泻症状,水样便中可见膜状物。转院检查: 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合并伪膜性肠炎。
用法不当
用药时间不当 用药剂量不当 不规则用药
疗程不足或过长 突然停药 随意换药 套用
套用
➢ 喹诺酮类引起儿童关节病变和软骨生 长发育,<18岁慎用
➢四环素类影响小儿骨骼生长,易沉积 在牙组织,< 1 岁禁用
含有化学药品成分的治疗感冒的部分中成药
中成药
维C银翘片
感冒清片 999感冒灵颗粒
每片(粒)含有化学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105mg、维生素C49.5mg
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盐酸吗啉胍 对乙酰氨基酚200mg、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
感特灵胶囊 感冒停胶囊 镇咳宁胶囊 鼻炎康片 感冒通片
感特灵胶囊对乙酰氨基酚50mg 感冒停胶囊对乙酰氨基酚69mg 盐酸麻黄碱 马来酸氯苯那敏1mg 双氯芬酸钠15mg
含有化学药品成分的部分中成药
中成药
珍菊降压片 复方罗布麻片
血脂康胶囊
每片(粒)含有化学药品
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芦丁
三硅酸镁、硫酸胍生、硫酸双肼屈嗪、氢氯噻嗪、盐酸 异丙嗪、利眠宁、维生素B1、维生素B6பைடு நூலகம்混旋泛酸钙 血脂康胶囊洛伐他汀2·5mg
消渴丸 复方甘草合剂 复方丹参注射液 保肾康片
(每10丸含)格列苯脲2·5mg 酒石酸锑钾、樟脑、阿片 葡萄糖 枸橼酸哌嗪50mg
药品说明书内容
➢看清“药品名称”:商品名和通用名,防一字之 差
➢认准“批准文号” 和“有效期” ➢正确解读“功能与主治” ➢正确认识“不良反应” ,包括慎用、忌用、禁
用情况
➢严格遵循“用法用量” ➢按“贮藏方法”存放药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之家庭安全用药(1)防止滥用药物。

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

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

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

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

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

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

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2、哪类药品需要防热?(1)胶囊或胶丸。

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

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

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

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

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

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3、常见病的错误服药:(1)头痛使用止痛药。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

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

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

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

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

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

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

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4)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病。

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

和上述病人有接触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亦有效。

但对乙型肝炎、流行感冒、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使用则无效。

(5)皮炎、瘙痒症用激素。

由于肾上腺皮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

而且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不愈。

只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才选用激素。

患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选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4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非处方药中毒和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上,有以下几种:(1)“老毛病”现象。

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或“老毛病”复发,凭经验自行购药。

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

看起来相似的疾病,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

反复使用一种药,也容易产生耐药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随意增减药物用量。

有些病人不能按时定量,疗程不分长短,漏服、乱服现象经常出现。

主要原因表现在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工作忙忘记服药;治病心切急于求成乱服药,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品种。

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生二重感染等。

(3)模仿他人用药。

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自己也跟着吃。

这种用药方式,忽视了同类病人的个体差异性。

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不仅症状不同,而且病因也不同,有的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有的可能是绿脓杆菌引起。

在病因不清、不同的情况下,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轻则无效,重则延误病情。

(4)多药并用。

不少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这是很危险的。

药物配伍得当,可以增加协同效果,若配伍不当,药物的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相互拮抗,欲速则不达。

临床上,一般一种药物能够解决的疾病,最好不用两种。

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是多和少的问题。

5、什么是药物光毒性反应?是指有的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后,外出活动时没有进行皮肤防护,在短暂接触光线后,皮肤出现的一些如刺痛感、红肿、发热、瘙痒、小水泡、疱疹等,类似于日晒斑或日光性皮炎症状。

当然,药物光毒性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多人仅有轻微的甚至是很难察觉的反应。

据统计,临床上沙星类抗生素导致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0.l%-3%,主要表现为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肿、发热、瘙痒、疱疹等症状。

除沙星类抗生素外,临床上常见的其他光毒性药物有:布洛芬、格列林脲、格列吡嗪、四环素类、美满霉素、磺胺类、多西环素、地美环素、氢氯噻嗪、氯丙嗪等。

药物光毒性反应更容易发生在皮肤娇嫩者、因痤疮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少儿、老人、女性,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红斑狼疮、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

因此,这些人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等药物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光毒性反应的损害。

(1)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等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日内,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如出现光毒性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去皮肤科就诊,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2)已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在症状未消失时及症状消失后5日内,仍不能接受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以免再次发生光毒性反应。

(3)有光毒性反应史的患者要慎用沙星类眼药水等药物。

(4)易感人群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或其他有光毒性反应的药物期间,外出应特别注意皮肤防护,出门时可选用防晒指数为15或者更高的防晒霜,或者打遮阳伞。

6、有效期内的药品也可能失效药品一般都标明了有效期和失效期,过了有效期的药品就不能再用。

药品过了有效期不但会减效或失效,而且有些过期药品还会产生毒性,用了会引起毒性反应。

一般来说,药品在有效期内是肯定可以用的。

然而,各种不同的药品都有不同的贮藏条件,如“密封保存”、“遮光保存”、“在干燥处保存”等等。

对绝大多数药品来说,只要按照标明的贮藏条件存放,是可以保证不变质的。

然而,药品进入千家万户后,由于失去原包装或不注意存放的条件,药品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等的影响,就极易发生变质。

在有效期内发生变质的药品就成为了“有效期的‘失效药’”,这样的药就不能再用。

药品在“任期内”发生变质多是对其保管不当所致。

比如一些抗生素是“见光死”的,如果收藏得不好,暴露在太强的光线下,药品就氧化,而变成无效。

尤其是一些密封在锡箔里的药品,对光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氧化。

有些病人为了方便携带,把锡箔纸撕开,将药一颗颗地收进透明塑料袋或盒子里,这样反而使药品失效。

再如乳酶生要求“密封、避光、在凉暗处保存”;人血丙种球蛋白要在2~8℃保存等等;由于不少人都未注意这些,因而导致药品在有效期内失效或变质。

既然药品在“任期内”发生变质,就不能再用了。

那么,如何辨别药品已经变质呢?辨别药品是否变质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眼、鼻、舌等感官来判断。

药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即为变质:①糖衣片出现变色、发霉、衣层裂开、粘连、黑点;非糖衣片出现变色、斑点、松散、表面粗糙、凸凹不平、潮解、异味;胶囊剂出现变软、破裂、内容物变质等。

②散剂出现吸潮结块、发黏、发霉。

③药水、糖浆的药液中出现浑浊、沉淀、发酵、酸败、异味。

④中成药的药丸或药片出现发霉、生虫、潮解。

⑤眼药水出现变色、浑浊、沉淀、结晶、霉点。

⑥各种外用油膏出现油层(水油分离)、药物结晶析出不能调匀,或产生异味、颜色加深。

⑦针剂出现变色、沉淀、浑浊,有絮状物。

为了避免药品在有效期内失效或变质,应注意防潮,将药品放在通风的地方,也要避免日照。

有些用棕色玻璃瓶装的药片,即为怕光的药品,切勿将其改放在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内。

不少药物在说明书上都注明有该药贮存的方法,患者应该按其说明来贮存。

7、自行用药谨防入误区用药的最终目的是希望治愈疾病,但并不是每个病人都能如愿以偿。

有时,即便医生的诊断与用药都正确无误,但由于患者用药不讲究科学,不够规范合理,从而导致疾病迁延不愈,甚至越治越复杂,越治越厉害。

临床中常遇见这样一些情况:用药瞒医生:以往,常听人说“病不瞒医”,意思是生病不能讳疾忌医。

生病就医时,应该主动告诉医生以前用过什么药,现在正在用什么药,用这些药物治疗时出现过哪些反应,这些有助于医生选择药物,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能全面考虑,扬长避短。

如以往使用某药出现过敏反应,医生就会避开在化学结构或性质上雷同的药物而另选它药,以防止再次出现过敏反应;又如曾使用某药确实无效,医生即会考虑另选有效药物治疗。

混淆“补”与“治”的界限:当今,“补”字的含义既含混又复杂,各种保健品、饮料、滋补剂纷至而来,加之这些商品广告经常夸大其词地过分渲染,使得某些患者以“补”代药,生病时首先想到的是“补”,而不是积极问医求药,从而延误疾病的诊治。

就现代医学观点而言,某些经科学验证的滋补剂,应是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调节剂,对某些疾病能起到生物调节的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因此,选用补品要适当。

任意改变用药剂量:身受病痛折磨的人常常操之过急,误以为增加用药剂量或次数会增强药效。

一般说来,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增加,药效亦随之而增强,但这种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是有限制的。

当给药后,血药浓度随给药次数增多而缓慢上升,当升至最大效应时,如果再增加用药的剂量,则效应不变。

因此,当药物的血药浓度已到达最大效应,就无必要再无限制地增加药量。

否则,不仅疗效不会增加,反而会产生毒副反应。

此外,从开始用药到达到最佳血药浓度,常需多次给药逐步累积,任意增加给药次数或改变给药方案,都会扰乱或破坏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效应的发挥,给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

因此,病人用药时,必须遵守医生医嘱,按一定的剂量和次数给药。

任意停止用药:人们用药常沿用一种错误的“自愈标准”,譬如因头痛发热使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当体温退至正常或疼痛缓解、消失,即认为疾病已完全治愈,于是便擅自减药、停药作为对症处理,此举似乎无可厚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