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文本解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102309131课程名称:文学文本解读英文名称: Literary text reading学分:2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适用对象: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在校学生先修课程:无学生自主学习时数建议:6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文学文本解读是面向经济与管理学院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限选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
这是大学生文化素养中一个重要方面。
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1.对名家名篇不再仅作为学习语言的材料,而是从文学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认识,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全貌有个系统的粗略了解。
2.传播传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古今文化精品的感化教育下,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3.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最终做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文学史概述1.教学内容(1)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
(2)了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作品。
2.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学史各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
(2)难点:文学史常识及名词解释。
第二单元先秦诗歌1.教学内容(1)了解《诗经》的相关资料;(2)了解重章叠句的形式,体味一唱三叹之妙;2.重点和难点(1)重点:孔孟《诗经》理论,《诗经》的特色和影响,黍离之悲。
(2)难点:孔孟《诗经》理论的若干名词解释。
第三单元六朝诗1.教学内容南朝乐府民歌2.重点和难点(1)重点: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2)难点:谐音双关,四季相思。
第四单元唐诗1.教学内容(1)了解初唐诗歌(2)了解唐边塞诗及边塞诗派(3)了解新乐府运动;了解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文本解读》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导引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教学的目的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阅读的专业眼光,训练学生从文本的阅读鉴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体悟、理解和分析、解读的能力。
同时,通过相关文学文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课程奠定基础。
●学习方法指导1.在保证本课程涉及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和鉴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作品,通过实际的鉴赏解读实践,培养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体验能力和鉴赏解读能力。
2.课堂教学力求以精讲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精粹细致的典型个案的分析,为学生树立典范示例,在激发学生自主解读文学文本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化阅读、鉴赏文学文本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3.突出本课程强调解读实践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要求,在每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均应适时指定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讨论和作业的方式落实和深化学生自学内容。
●本课程的重、难点本课程涉及到的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既是贯穿本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形成整体性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应有的先行知识,教学中在保证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概念解析相关文学文本。
培养学生文学文本专业化解读能力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突破的难点。
●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1.总论:文学与文学的鉴赏(总学时数:8学时,其中讲授7学时,讨论1学时)1. 1. 多角度的理解与文学美的品鉴(2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文学理解的角度、审美的距离;[重、难点提示]文学意蕴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一、文学意蕴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二、文学理解的多重角度(实用的理解,科学的理解,审美的理解)三、文学鉴赏的态度与审美的距离;1. 2 . 释义与“辩味”(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意思与意味、文学趣味;[重、难点提示]文学语义的复杂性;一、文学语义的复杂性二、文学的意思与意味及文学语义传达的含混与清晰;三、文本语言传达中情趣、意味的感知与体认;四、文学趣味;1. 3.修辞中的通感与接受中的联觉(2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通感、联觉、联想、想象;[重、难点提示]文学鉴赏与其他艺术鉴赏的心理差异;一、文学中的通感与鉴赏中的联觉;二、文学鉴赏与其他艺术鉴赏的心理差异;三、联想、想象的调动对文学欣赏活动的影响;1. 4. 艺术的高下与趣味的雅俗(2课时,讲授,讨论)[知识点提示]鉴赏的目标、文学雅趣;[重、难点提示]不同艺术趣味对文学鉴赏的影响;一、文学文本解读与鉴赏的目标;二、通俗文学、流行艺术中的文学雅趣;三、不同的艺术趣味对文学艺术的美的鉴赏的影响;2. 诗、文文本的解读与鉴赏(总学时数:14学时,其中讲授12学时,讨论2学时)2. 1. 诗语与诗味(2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诗歌语言的“人工化”特征;[重、难点提示]诗歌鉴赏中语言的品味;一、诗歌语言的“人工化”与诗的外形式;二、诗语的特征及其对诗意传达的影响;三、诗文鉴赏中语言的品味;2.2. 悖论与反讽(2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悖论、反讽;[重、难点提示]诗歌鉴赏中悖论、反讽的辨识与解读;一、诗(文学)中的悖论与反讽;二、悖论与反讽的语义表达特征;三、诗歌解读中悖论、反讽的辨识、解读与品鉴;2.3.隐喻与象征(2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隐喻、象征;[重、难点提示]文学隐喻与象征意味的解读与鉴识;一、诗中的隐喻及其特征(远距、异质、暴力连接);二、隐喻与象征的区分;三、诗(文学)中的敷藻设喻之无理而妙;2. 4. 可听的曲与可读的词(2学时,讲授,讨论)[知识点提示]流行歌词的特征;[重、难点提示]流行歌词中文学趣味的品鉴;一、流行歌词的可读性;二、现代流行歌词的欣赏与诗词鉴赏的同中之异;三、流行歌词能“读”出的深度;2. 5. 散文的“真”与“美”(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散文体现为“真”与“美”的美学特征;[重、难点提示]散文之“真”、“美”与诗之“真”、“美”不同;一、散文体现为本色的性情真;二、散文语言传达的自然美;三、从散文中读出作者来;2. 6. 散文的情趣与理趣(2课时,讲授)[知识点提示]散文的情趣、理趣;[重、难点提示]散文;一、散文的抒情与诗的抒情;二、散文的说理与一般说理文的说理三、散文的情趣美、理趣美;2. 7. 散文的格调与气势(2课时,讲授,讨论)[知识点提示]散文的格调、气势;[重、难点提示]从散文的文辞、文气体味散文的格调与气势;一、散文的格调、气势与散文的文辞、文气;二、因声求气与声文之美;3. 小说文本的解读与鉴赏(总学时数:14学时,其中讲授12学时,讨论2学时)3.1. 讲故事与读故事(2学时,讲授、讨论)[知识点提示]小说的叙事性;[重、难点提示]故事意味的解读与鉴识;一、小说的叙事性;二、故事的魅力与意味;3. 2. 故事与人物(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重、难点提示]小说人物的解读与赏鉴;一、小说三要素;二、小说情节构置和环境描写的艺术功用;三、从人物行动解读小说人物;3. 3. 谁在讲故事和怎样讲故事(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叙述人与作者、叙事角度、叙述语气;[重、难点提示]对小说叙事策略的认知;一、叙述人与作者;二、叙事角度和叙述语气的把捉;三、小说叙事策略的认知与小说的解读;3. 4. 讲述与展示(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讲述与展示;[重、难点提示]从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一、小说叙事中的讲述与展示;二、小说人物语言的特点;三、从说话看出人物来;3. 5. 形式的意味(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元小说、意识流;[重、难点提示]从小说的形式入手完成小说意味的认知;一、元小说及其形式特征;二、意识流小说及其形式特征;三、形式的意味;3. 6. 荒诞与真实(2学时,讲授、讨论)[知识点提示]荒诞的概念;[重、难点提示]与荒诞中读出深一层真实;一、荒诞与真实的辩证;二、荒诞小说(戏剧)的直喻性;3. 7. 故事与哲思(2学时,讲授)[知识点提示]小说的形而上质、小说中的隐喻与象征;[重、难点提示]由小说的形而下层面的鉴识到小说哲思的领悟;一、小说的形而上质;二、哲思的呈现与小说中的隐喻与象征;说明:本大纲所作的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只包括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
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1、文学文本的解读 (1)2、文学文本的解读步骤 (3)3、解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4)4、试表述罗兰•巴特所说的文本与作品的差别 (5)5、诗歌的含义 (6)6、诗歌的特征 (7)7、诗歌的意境 (12)8、意象 (14)9、意象迭加 (14)10、语境 (15)11、用典 (16)12、电影艺术的特点 (17)13、电影文学文本的特点 (19)14、电影镜头的类别 (20)15、电影拍摄的角度 (21)16.结合“诗歌的特征”具体分析杜甫的作品《登高》 (23)1、文学文本的解读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会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像,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解读者通过语言的阅读,准确把握这个语言组合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文本语言符号的提示下,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去进行形象的再造,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将作品形象、意境“复现”在自己的意识屏幕上,并对文本意义、意味做出解读。
这也就是一个文本的反映和实现过程。
从读者的解读过程来看,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定是融会了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欣赏经验的,读者的感受能力、艺术趣味以及已经具有的对于社会生活、对于人生以及对于艺术本身的认识,读者已经具备的关于文学文本的相关知识,都将被运用于他对某个文学文本的解读之中,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文本进行“补充”甚至“改造”,从而也会丰富文本的内涵。
而从文学文本本身来看,它也要求必须有读者的补充和丰富。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将文学文本区分为“可读的”和“可写的”两类,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可写”性,即总是能够同时也需要调动读者的想像去加以补充、丰富。
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领会它。
文学文本解读第二讲
第二讲 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概说
(下)
四、文学阅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1.释义与“辨味” (1)释义指解释作品中字、词、句的 含义,包括字面义和特殊义;特殊 义包括暗示义、引申义、隐喻义等。
(2)辨味指在释义基础上,细致品味 作品的特殊意蕴和情致。
浪 淘 沙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 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 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 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
长 相 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 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5.高雅与通俗 一是要以动态的而不是凝固的 眼光来看待雅文学与俗文学的界限 ; 二是雅文学常常代表着创作者 在探索人类精神领域方面所能达到 的高度。
(《受奖辞》)
约瑟夫·布罗茨基
六、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1.熟读教材,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 2.了解文学欣赏和文本解读的基本原 则和一般方法。 3.初步了解和掌握诗歌、散文、小说 等文学文体的特征及其解读方法, 并在某一种文体的欣赏能力上得到 提高。 4.注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欣赏、解读 实践中去,提倡课堂参与。
那是春天,鸟飞向它们的树木。 那是春天,树木飞向它们的鸟。 ——[德]策兰《逆光》 一只笼子在找一只鸟。 ——[奥]卡夫卡《笔记》
我的美国同胞,一 位伟人,曾经说过:我 不能断言人将永远是胜 利者。今天站在这个大 厅里,我仍然相信他的 话是正确的。但是,我 敢断言,一个阅读诗歌 的人比不阅读诗歌的人 更难战胜。
蝶 恋 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 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 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文学文本解读教案
文学文本解读教案第一章:文学文本解读概述1.1 文学文本的定义与特点1.2 文学文本解读的重要性1.3 文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1.4 文学文本解读的评价标准第二章:文学语言的理解与分析2.1 文学语言的特点与作用2.2 文学语言的理解方法2.3 文学语言的修辞手法分析2.4 文学语言的风格与语境分析第三章:文学形象的理解与分析3.1 文学形象的定义与特点3.2 文学形象的分类与作用3.3 文学形象的理解方法3.4 文学形象的审美分析第四章:文学主题的解读与探讨4.1 文学主题的定义与作用4.2 文学主题的解读方法4.3 文学主题的探讨与分析4.4 文学主题的启示与思考第五章:文学作品的背景与作者分析5.1 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分析5.2 作品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分析5.3 作品作者的创作动机与目的分析5.4 作品作者的创作风格与流派分析第六章:文学形式与结构分析6.1 文学形式的概念与作用6.2 叙事文学的结构分析6.3 抒情文学的形式特点与分析6.4 戏剧文学的对话与场景分析第七章:文学类型的特点与解读7.1 文学类型的定义与分类7.2 不同文学类型的特点与区别7.3 各类文学类型的解读方法7.4 文学类型的审美价值与影响第八章:文学象征与隐喻的解读8.1 文学象征与隐喻的概念与作用8.2 象征与隐喻的识别与分析8.3 象征与隐喻的主题意义解读8.4 象征与隐喻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第九章:文学人物形象的解读与分析9.1 文学人物形象的重要性9.2 人物形象的类型与特点9.3 人物形象的解读方法与技巧9.4 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评价第十章:文学批评方法与视角10.1 文学批评的概念与作用10.2 文学批评的主要方法与分类10.3 文本批评与历史文化批评的运用10.4 文学批评的写作技巧与原则第十一章:文学流派与时期分析11.1 文学流派的定义与特点11.2 主要文学流派的介绍与分析11.3 文学时期的划分与特点11.4 特定时期文学作品的解读与评价第十二章: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12.1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与解读12.2 文学与音乐的关系与解读12.3 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与解读12.4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综合分析第十三章:比较文学与跨文化解读13.1 比较文学的概念与作用13.2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解读与比较13.3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翻译与传播13.4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第十四章:文学文本的现代解读与应用14.1 现代文学文本的特点与解读方法14.2 网络文学与数字媒体的解读与应用14.3 文学文本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影响14.4 文学文本的创新解读与应用实践第十五章:文学文本解读的综合训练与评价15.1 文学文本解读的案例分析与讨论15.2 文学文本解读的写作训练与评价15.3 文学文本解读的口语表达与交流15.4 文学文本解读的学习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文学文本解读的各个方面,从文学文本的定义与特点、文学语言与形象的分析,到文学主题的解读、文学作品的背景分析,再到文学形式与结构、文学类型的特点与解读、文学象征与隐喻的解读、文学人物形象的解读与分析、文学批评方法与视角等。
读《文学文本解读学》有感
读《文学文本解读学》有感近日,读了孙绍振、孙彦君著的《文学文本解读学》,觉得晦涩难懂,很多理论知识,都是懵懵懂懂的,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又读了王崔舟老师的《小学语文教材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这本书选取了小学语文的经典课文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且通过教学设计,让解读与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结合《文学文本解读》第十一章提到的“隐性矛盾的还原”的理论知识,谈谈对矛盾分析策略在文本解读中的运用。
一、细读文本,发现矛盾孙绍振认为,“要理解艺术,不能被动地接受,还原了,有了矛盾,就可能进入分析,就主动了。
”文本解读,要善于寻找和发现矛盾,实现主动的、有意义的建构,并透过矛盾发现文本所隐含的精髓。
可见,进行细读文本,发现矛盾,是解读的一个好方法。
王崔舟老师以《慈母情深》为例子,运用矛盾分析法解读文本,提炼出文中的三对矛盾,分别是“给钱多与没有钱”、“给钱多与挣钱难”、“挣钱难与“乱”花钱"。
解读这三对矛盾,让学生明晰,文本背后想要表达的意图、抒发的情感以及传递的思想。
王崔舟老师详细具体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引起我的思考,在我现在任教的六年级的课文里,哪些文章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读文本呢?首先我想到了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的《穷人》,在这篇小说里,也存在着跟《慈母情深》类似的矛盾,如“桑拿很穷与却收养孩子”的矛盾;“天气很恶劣与屋里温馨”的矛盾;“孩子很饿与渔夫打鱼却一无所获”的矛盾。
还有这个学期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那个星期天》也有三组矛盾:“小男孩想出去玩与妈妈很忙”的矛盾;“小男孩等待时间很长与时间过得很快”的矛盾;“妈妈想带孩子出去玩与没有时间”的矛盾。
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矛盾冲突,文中隐藏的内涵与意蕴自然就能体会到了。
二、研读文本,比较矛盾细细品读王崔舟老师分析的三对矛盾,王老师在提炼矛盾过程中,是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来的。
文中“我”的母亲心甘情愿地给我“大笔钱”买“闲书”,“旁边一个女人”说:“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这个女人的话说出的是广大读者的心声。
华中师大《文学文本解读》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文学文本解读》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文本缺省填空1、门隔花深旧梦游,(),()。
(),(),()。
2、(),()。
春风十里扬州路,()。
3、剪剪轻风未是轻,()。
(),()。
4、而今听雨僧庐下,()。
(),()。
()、(),()。
(),5、老大那堪说。
()。
()、()。
()?()、()。
(),()。
6、宣室求贤访逐臣,()。
(),()。
7、闻道汉家天子使,()。
(),()。
(),()。
8、韦曲花无赖,()。
(),()。
(),()。
(),()。
9、水精帘里颇黎枕,()。
(),()。
(),()。
(),()。
10、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11、《诗经•鹊巢》第三章:(),();(),()。
12、(),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
13、少年听雨歌楼上,()。
(),(),()。
14、枕前发尽千般愿:(),(),()。
(),()。
(),()。
15、(),自嫁黔娄百事乖。
(),()。
(),()。
(),()。
16、桃之夭夭,()。
(),()。
17、晨起动征铎,()。
(),()。
(),()。
(),()。
18、促织声尖尖似针,()。
(),()。
19、明月别枝惊鹊,()。
(),()。
(),()。
(),()。
20、新裂齐纨素,()。
(),()。
(),()。
(),()。
(),()。
2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了治学经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此第二境也。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22、(),听取蛙声一片。
23、(),悠然见南山。
24、大漠孤烟直,()。
二、简答题1、什么叫起兴?诗歌中的起兴有什么重要的审美功能,试举例说明。
2、从审美特征上看,诗歌中的隐喻与作为一般修辞手段的隐喻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
3、举例说明散文的抒情与诗的抒情的区别。
4、反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5、小说情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6、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构成“语境”的因素。
文学文本解读学
阅读感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孙先生的观点独到、论述精辟。他不仅对西 方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读方法和观点。这些对于 我们提高文学文本解读能力、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都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感受
《文学文本解读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让我对文学文本解 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还让我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追求。我 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运用书中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 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目录分析
本书的目录还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作者通过对文学文本的深入解 读和分析,探讨了文本的意义、价值和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和观点体现了作者对 文学文本的尊重和热爱,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
目录分析
《文学文本解读学》这本书的目录设计严谨、内容丰富,为读者提供了全面 的解读思路和深入的分析。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文学文本解读的基本方 法和思路,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阅读感受
在书中,孙先生提出了多个具体的解读方法,如微观直接分析、微观间接分 析、宏观比较、历史语境的还原等。这些方法对于指导我们进行文学文本解读有 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他对于意象、意脉、形式规范等概念的深入剖析,让 我对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阅读感受
孙先生还强调了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其唯一性和特殊性。他认为,这是建构 文学文本解读学的根本原则。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独 一无二的,我们需要尊重其独特性,而不是用普适的理论去套用。
精彩摘录
书中强调了文本解读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文本解读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 只有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因此,在书中, 作者详细阐述了文本解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如何理解文本的主题、结构、 语言等方面。
文学文本解读
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
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
二、多角度的阅读与文学美的品鉴
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周围全是广 阔,沉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
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是在天上,也有些
不易决定。
三、释义与辨味
“释义”,是指对语词、文句的意思的理解
和确认。也就是我们在上节中探讨过的字字 落实,通晓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去领会语词、 文句的特殊意蕴,包括暗示义、引申义、隐 喻义等。
文学文本阅读的角度:
科学的解读 实用的解读 审美的解读
科学的解读:以追求对文学文本作出可靠诠释的阅读。
这是一种求“真”的阅读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树 缝里也露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 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
蛙声;但热闹是她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7/4/2013
49
三、释义与辨味
在文学中,作家、诗人所关心的不是某种
信息传达的“正确”或“真实”,而是借助语 言所能唤起的情感或态度的性质,或者语言运 用所能产生的情感效果。换句话说,诗歌语言 只要求能够激发出相应的情感,而不要求自己
去做某种具有可验证性的,即可以被经验事实
加以证实的表述。
三、释义与辨味
三、释义与辨味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 行客儿。 (北朝乐府民歌有《折杨柳歌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 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末无名氏《送
别》)
7/4/2013 44
三、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辨味
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文学作品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美感。
本篇文章将以文学文本解读为主题,探讨如何解读文学作品与理解文本中的内涵。
一、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性解读文学作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本身,还能够引发我们对生活、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思考。
文学作品是作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也是文化和社会的一种反映。
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类的情感、价值观以及社会历史背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文学文本解读的步骤及方法1. 细读文本,把握情节与结构文学作品通过情节和结构来呈现故事,因此,细读文本是解读作品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分析作品的叙述方式、故事结构以及人物角色的设置,从而理解作家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2. 关注语言运用和意象作家的语言运用和意象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注意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比喻和隐喻等语言特点,分析意象的出现和象征意义,进一步探究作品的深层含义。
3. 分析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作品的创作离不开所处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代。
通过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4. 探究作品的主题和思想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是作家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中细节和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出作者希望读者了解和思考的主题和思想,并深入探讨其内涵。
三、案例解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及寓意《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解读,可以深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例,探讨其人物形象和寓意。
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他是荣府的少爷,也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形象。
贾宝玉形象的解读可以从他的性格特点和经历入手。
他善良、聪明但情感颇为敏感,通过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无常。
贾宝玉的形象寓意了现实社会中人的追求与遗憾,引发了对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思考。
孙绍振《文学文本解读学》读书笔记
《文学文本解读学》是孙绍振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地探讨文学文本解读的原理和方法。
在书中,孙先生结合丰富的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本解读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理论建构和方法论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我对这部著作的读书笔记:1.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孙先生在书中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他指出,理论是指导我们实践的基础,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因此,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文本解读的原理和方法。
2.文本解读的历史渊源:孙先生在书中详细介绍了文本解读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他指出,文本解读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修辞学和诗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本解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批评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论。
这些理论包括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读者反应批评等。
3.文本解读的理论建构:在书中,孙先生详细阐述了文本解读的理论建构。
他指出,文本解读是一种以文本为中心,结合读者和作者背景,对文本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孙先生强调了读者的重要性,认为读者是文本解读的核心,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
同时,孙先生也指出了作者和背景对文本解读的影响,认为作者和背景是文本解读的两个重要因素。
4.文本解读的方法论应用:在书中,孙先生详细介绍了文本解读的方法论应用。
他指出,文本解读的方法论包括宏观结构分析、微观结构分析、语音分析、语义分析和审美分析等方面。
这些方法论的应用可以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5.对传统批评方法的反思:在书中,孙先生对传统的批评方法进行了反思。
他指出,传统的批评方法往往过于注重作者和背景的研究,而忽略了读者的作用。
同时,传统的批评方法往往过于注重对文本的孤立研究,而忽略了与其他文本和社会文化背景的联系。
因此,孙先生提出了以读者为核心的文本解读方法论,强调了读者在文本解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文学文本解读》读书笔记
《文学文本解读》读书笔记小说或叙事文学,都和情节有关。
19世纪下半叶,契诃夫、莫泊桑、都德等作家废弃古典式的全过程式的情节,代之以“生活的横断面”的结构。
这体现在胡适的《论短篇小说》的观点中:“用最经济的手段,描写事实中的最精彩的一面,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
’’一、什么叫做情节?那么,什么叫做“情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分析“情节”就是一个“结”和“解”,当中还有一个“突转”和“发现”。
好的情节不仅有陌生化的手法,还包含因果关系。
而文学作品之所以不朽,还有一个艺术奥秘,就是利用情节,将人物打出常规。
二、为什么要将人物打出常规?为什么要将人物打出常规,超出正常的轨道?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人的知觉、感情、意志、欲望的层次结构是稳定的,不但他人,就是人物自己也是意识不到的,人物在常规环境中能意识到的也只是表层。
只有在动态、动荡的情况下,把人物打出正常的轨道之外,使其来不及调整,其内心深层才能暴露出来。
所以,把人物打出常规的功能之一是暴露人物深层心理。
三、如何让人物情感错位?人物打出常规,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使人物之间的感情发生错位(错位就是在同一情感结构中的人物拉开了情与感的距离),但是又没有分裂(如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个人吵架了,分开了,但是又很想念,又和好了)。
这种错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物本身的情感错位,也就是单个人物。
另一种是多个人物的错位。
人物心理的距离保持扩大的趋势,但是又没有互相脱离,这是叙事和戏剧艺术的根本特点。
在一定限度内,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语言、动机、行为,等等)拉开的距离越大,其艺术感染力越强;人物心理的距离越小,其感染力越弱;当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等于零时,小说不是变成诗,就是走向结束或者宣告失败了。
比如,关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恋爱故事,在诗人白居易的笔下,七月七日长生殿那一段生死不渝的誓言,是最富有诗意的,因为生生死死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永恒不变。
但是在小说家鲁迅的眼中,这恰恰表示爱情己经不可挽回了。
文学文本解读教案分析
文学文本解读一、文本概念的含义1、广义:所有传达着某种意义的客体,由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
2、狭义:由语言符号所组成的文学文本。
具有自足性、封闭性和能指性。
自足、封闭:在各种艺术技巧和规则的作用下组合而成的完整、独立的艺术世界;能指:各个要素相互连接、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具有多重内涵的意义系统。
(语言——意义)3、作品与文本的联系与区别文本概念表明了作家不是作品意义的权威,作品的意义存在于文本结构之中,作家的写作只是为读者一个具有能指功能(可以包含意义),可供解释的客体。
意义的最终实现,依赖于文本与读者的交流,即读者的文本解读过程。
二、文学文本解读的性质和过程1、解读的性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汇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里活动机制的特殊认识活动和心里活动过程。
2、解读的步骤:(1)一般性阅读:由通晓文字到初步把握作者意图或文本原意的阅读过程。
(2)细读:从“释义”到“辨味”释义,是指对语词、文句的意思的理解和确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晓文字,并在通宵文字的基础上去领会语词、文句的特殊意蕴;辨味,是指对文本的特殊意味、韵致、情味以及作者用心的感知和体认。
文学欣赏一开始就有一个语言的理解即释义的问题。
这是文学欣赏的起点。
如“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其中的“潇湘”和“秦”是指与朋友分别之后各奔东西。
又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中的“绿蚁”是指新酒酒面浮末的代称,这里是指新酿的酒,而不是“绿色的蚂蚁”。
但文学欣赏的高级阶段是指在释义的基础上去“会意”、“辨味”。
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在一般性阅读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研究词语的搭配,特殊句式的意味、语气,以及特殊的修辞手段的运用等等,来细致品味每个词的本义、暗示义、联想义,在具体的语境中重新确定语词的含义和文本的主旨。
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1、文学文本的解读 (1)2、文学文本的解读步骤 (3)3、解读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4)4、试表述罗兰•巴特所说的文本与作品的差别 (5)5、诗歌的含义 (6)6、诗歌的特征 (7)7、诗歌的意境 (12)8、意象 (14)9、意象迭加 (14)10、语境 (15)11、用典 (16)12、电影艺术的特点 (17)13、电影文学文本的特点 (19)14、电影镜头的类别 (20)15、电影拍摄的角度 (21)16.结合“诗歌的特征”具体分析杜甫的作品《登高》 (23)1、文学文本的解读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会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像,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
解读者通过语言的阅读,准确把握这个语言组合体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文本语言符号的提示下,调动自己的艺术感受能力去感知文本形象,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去进行形象的再造,从而尽可能完整、清晰地将作品形象、意境“复现”在自己的意识屏幕上,并对文本意义、意味做出解读。
这也就是一个文本的反映和实现过程。
从读者的解读过程来看,读者对于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定是融会了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欣赏经验的,读者的感受能力、艺术趣味以及已经具有的对于社会生活、对于人生以及对于艺术本身的认识,读者已经具备的关于文学文本的相关知识,都将被运用于他对某个文学文本的解读之中,从自己的理解出发对文本进行“补充”甚至“改造”,从而也会丰富文本的内涵。
而从文学文本本身来看,它也要求必须有读者的补充和丰富。
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将文学文本区分为“可读的”和“可写的”两类,其实,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可写”性,即总是能够同时也需要调动读者的想像去加以补充、丰富。
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文艺作品往往不是倾筐倒箧地说的,说出来的只是一部分罢了,还有一部分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没有说出来,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才能够领会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BC
8、阅读艾青的诗作《手推车》,分析恰当的有(
)。
手推车/艾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B.听觉
C.嗅觉
D.味觉
E.触觉
答案:ABCDE
7、以下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赏析不正确的有(
)。
A.这是一首叙事诗
B.诗歌的主题单一,即表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C.诗作表达了对社会离乱的忧虑和对太平安定的希冀
D.诗作用回还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个回旋曲折、婉转动人的故
事
E.诗作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可看作贯穿全文的主线。
C.细读
D.批评性阅读
答案:D
3、(
)是文本解读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指读者被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打
动,与艺术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认同与感应,达到了主客体之间的契合一致与情感
交流。
A.陶醉
B.共鸣
C.体验
D.领悟
答案:B
4、欧阳修认为夜半不是敲钟时,以此责难张继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客船”, 是因为他没有做到文学鉴赏中的( )。
)。
A.杂乱
B.优美
C.自由
D.真实
答案:C
3、“同朋友饮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是叶圣陶在其散文
《藕和莼菜》中开篇的第一句,明写藕和莼菜,暗写( )。
A.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B.对城市生活的不满
C.对农民的敬意
D.对生活环境的忧虑
答案:A
4、散文的(
)是指散文艺术地传达出来的深刻而耐人寻味的哲理感悟,也
6、“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止如槁木倨如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礼记·乐记》)说明的正是隐喻这种创作手法。 答案:错 7、通过语词的错位、通感、反讽、隐喻等手法都能达成“陌生化”的效果。 答案;对 8、诗歌体裁对结构、韵律的严格要求是造成语词错位的原因,与诗人的创作意 图无关。 答案:错 9、美国学者赫斯认为,“意味”是作者写进文本要借助文本加以传达的原意。 答案:错 10、由于语音的长短疾徐高低轻重与人的情感情绪的运动节奏和强度有着密切的 关系,诗歌文本通过音律技巧的运用,往往能引导读者在某种情绪氛围攻中完成 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答案:对 11、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一般都是抒情性的,新诗的意象则更为多样化。 答案:对 1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他在剑桥大学时的生活,感情真挚, 意境深邃。 答案:错 13、反讽的创作手法既有语言技巧层面的,还有主题表现层面的。 答案:对 14、语境简单来说就是指赋予语词或文句以意义的言语环境。 答案:对 15、使用典故是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但在现代诗和外国诗歌中并 不多见。 答案:错 16、“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是用违反 自然规律的现象描述,来表达愿与天地同长久的爱情坚贞。 答案:对
E.意境
答案:ABC
2、诗歌的内形式是与诗的外形式相融合,使诗情、诗意、诗味得以感性显现的
表情形态,如:( )。
A.句式
B.音律
C.意象
D.意境
E.象征
答案:CDE
3、相较与其他文本样式,诗歌的文学特点有(
)。
A.强烈的抒情性
B.高度的概括性
C.结构的跳跃性
D.鲜明的节奏性
E.和谐的韵律性
答案:ABCDE
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
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
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
)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A.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D.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答案:B
12、《雨巷》是(
)是早期成名作和代表作,他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A.徐志摩
B.余光中
C.戴望舒
D.卞之琳
答案:C
13、以下关于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4、李商隐诗作《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所使用的创作手法有( )。
A.比喻
B.夸张
C.用典
D.反讽
E.借代
答案:CD
5、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指的是(
)。
A.音乐美
B.绘画美
C.情感美
D.形象美
E.建筑美
答案:ABE
6、通感中的各种感觉有(
)。
A.视觉
A.内化性 答案:C
B.审美性
C.再创造性
D.整体性
二、多项选择题
1、文学文本解读过程是一种(
)。
A.文本复制过程
B.对文本的审美享受
C.对文学作品的补充与丰富
D.对作者经历的补充与丰富
E.对文学作品意义的发现与增添
答案:BCE
2、文本解读大体上是一个由(
)组成的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过程。
A.一般性阅读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A. 这是一首自由体短诗
B. 全诗的基调是忧郁而哀伤的
C. 手推车就是全诗最重要的意象
D. 手推车象征的是北国人民悲哀贫苦的生活
E. 诗作第一层侧重于视觉描绘,第二层侧重于听觉描绘。
答案:ABCD
9、余光中的代表作《乡愁》将乡愁浓缩为(
)等意象。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A.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B.鹦鹉余香啄稻粒,凤凰栖枝老碧梧
C.香稻余粒啄鹦鹉,碧梧凤凰栖老枝 D.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答案:D
8、“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登鹳雀楼》)的下一句是(
)。
A.黄河到海流
B.黄河入海流
C.黄河进海流
D.黄河至海流
答案:B
9、以下诗作中,语音节奏具有舒缓悠长特点的是(
被称为散文的哲理性。
A.情思
B.格调
C.理趣
D.辞气
答案:C
5、以下散文中,属于哲理散文的有(
)。
A.周作人《乌篷船》
B.波德莱尔《论想象》
C.鲁迅《藤野先生》
D.朱自清《背影》
答案:B
6、《游沙湖》是苏轼随笔小品文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如下),从中可看出作者(
)
的性情。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
A.认知成诗背景
B.了解作者
C.整体把握
D.以艺术的眼光欣赏诗作
答案:D
5、文学的阅读与欣赏不能完全等同,(
)的层次更高,对读者能力也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A.文学鉴赏
B.文学创作
C.文学批评
D.文学论述
答案:A
6、同一个读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读《红楼梦》往往会产生不同感受,这体现了
文学欣赏( )的特点。
而归。
A.积极进取
B.爽快耿直
C.孤僻忧郁
D.旷达洒脱
答案:D
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于文学色彩的是(
)。
A.《庄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
8、散文的以“小”见“大”首先表现在选题的“小”,如(
《文学文本解读》课程网上考试题库
导言:文本与文本的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1、读者对文学文本的感受和理解一定是融汇了自我生活经验、情感经验和(
)
的。
A.工作经验
B.求学经验
C.欣赏经验
D.旅行经验
答案:C
2、将文本与作者、与时代联系起来,对文本作延伸性阅读指的是文本解读过程中的(
)。
A.一般性阅读
B.略读
C.船票
)。 C.神话传说
三、判断题 1、不是所有语言分行排列、句式整齐且合辙押韵的文本都能被称为诗歌。 答案:对 2、意境是我国诗歌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在传统文论中源远流长, 在李清照的《词论》中便已基本确立。 答案:错 3、意象是指通过审美思维创造出来的,融会了主体意趣的形象,是诗人"心物交 融"的产物。 答案:对 4、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的两极距离越近越好,便于激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答案:错 5、反讽最显著的特征是言非所指,是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歪曲。 答案:对
答案:D
14、在所有文本类型中,(
)的语言是最易显乖谬悖理,不合常情的。
A.小说
B.诗歌
C.戏剧
D.散文
答案:B
15、以下内容,哪个不是造成诗歌语言中省略与跳跃的重要原因?
A.语言高度凝炼的特质
B.需有丰富大胆的想象
C.对情感过程的描述与铺陈
D.跌宕起伏的情感活动
答案:C
16、《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全首诗
)。
A.陶渊明《饮酒·其五》
B.白居易《琵琶行》
C.李白《将进酒》
D.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答案:A
10、《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