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汽车刹车距离论文
刹车距离 数学建模
刹车距离数学建模刹车距离是指车辆从发现需要停车的信号或情况到完全停下来所需的距离。
在驾驶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道路情况和车速合理判断刹车距离,以确保安全停车。
本文将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刹车距离的因素,并介绍一种常用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刹车距离。
刹车距离受到车速的影响,一般来说,车速越高,刹车距离就会越长。
这是因为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具有更大的动能,需要更长的距离来消耗这部分能量,才能停下来。
因此,在高速行驶时,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刹车准备,以避免刹车距离过长导致事故发生。
刹车距离还受到刹车系统的性能和状态的影响。
刹车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液等部件,它们的磨损程度和工作状态会直接影响刹车的效果。
如果刹车片磨损严重或刹车盘存在问题,会导致刹车距离增加。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刹车系统是确保刹车距离符合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
刹车距离还与路面情况和天气条件有关。
在湿滑或结冰的路面上刹车,由于附着力减小,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
此时,驾驶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刹车力度,以减少刹车距离。
针对刹车距离的计算,数学建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用的刹车距离计算模型是基于物理学中的运动学原理建立的。
根据运动学原理,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与刹车加速度的倒数成正比。
具体来说,刹车距离可以表示为刹车时间乘以车速的一半,即:刹车距离 = 时间× 速度 / 2。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刹车距离,需要考虑到刹车系统的响应时间。
刹车系统的响应时间是指从踩下刹车踏板到刹车系统开始工作的时间间隔。
在这段时间内,车辆仍然以原有的速度行驶,因此需要额外的距离来消耗动能。
因此,最终的刹车距离计算公式应为:刹车距离 = 响应时间× 速度 + 时间× 速度 / 2。
需要注意的是,刹车距离的计算模型只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情况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驾驶中,驾驶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车辆性能、道路条件和天气因素,合理判断刹车距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驾驶。
中北大学汽车刹车距离研究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问题提出 (3)问题分析 (3)符号说明 (3)模型假设 (4)模型建立与求解 (4)结果分析修正 (14)模型应用 (14)模型优缺点及改进 (14)参考文献 (14)摘要本文从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两个方面:行驶速度和摩擦力入手研究三类大众化的汽车在公路的刹车情况,进而对这三类汽车的车主提出安全驾驶建议。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本文主要从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初速度、刹车的制动力入手。
对于影响刹车距离的其他因素如:路面类型和状况、天气状况、驾驶员的操作技巧和身体状况等都视为相同的状态。
在对于刹车过程的具体分析,主要分成三种情况:刹车没踩到底、没踩刹车、完全踩刹车这三种情况进行研究。
根据题目所给公式:20.82762000dv M v f dt=---,详细讨论三种情况下初速度和制动力对刹车距离的影响。
再者从所收集得来的数据中matlab 计算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刹车的速度与距离关系式,并绘制出图像。
进而给驾驶者提出安全驾驶建议。
关键词:制动力(滑动摩擦力) 制动(刹车)距离功能原理 牛顿三定律问题提出质量为M 的汽车在城市公路上行驶,初始速度为0v ,刹车和引擎熄火时刻是0t ,此后汽车的滑动方程为:20.82762000dv Mv f dt=---说明:()v t 是t 时刻的速度(/m s ),右边第一项是空气阻力,第二项是轮胎滚动摩擦力,第三项是刹车的摩擦力。
在做汽车百公里刹车的测试前,请模拟分析汽车在不同的行车速度、不同的刹车方式下时,汽车的制动距离s (即当速度降到零时,汽车行驶的距离,注意:ds v dt=)。
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建立刹车距离与车速、摩擦力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方面,车速是刹车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另一方面,不同的刹车习惯也是刹车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
还有其它很多因素会影响刹车距离,包括车型、车重、刹车系统的机械状况、轮胎类型和状况、路面类型和状况、天气状况、驾驶员的操作技术和身体状况等。
数学建模汽车刹车距离论文
数学模型姓名:班级:学院:指导老师:摘要: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会紧急刹车,从司机决定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住汽车行驶的离称为刹车距离,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
就要对刹车距离与车速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美国的某些司机培训课程中有这样的规则:在正常驾驶条件下车速每增加10英里/小时,后面与前面一辆车的距离应增加一个车身长度。
又云,实现这个规则的一种简便方法是所谓“2秒规则”,即后车司机从前车经过某一标志开始默数2秒钟后到达同一标志,而不管车速如何。
试判断“2秒规则”与上述规则是否一致?是否有更好的规则?并建立刹车距离的模型。
汽车在10英里/小时(约16千米/小时)的车速下2秒钟下行驶多大距离。
容易计算这个距离为:10英里/小时*5280英尺/英里*1小时/3600秒*2秒=29.33英尺(=8.94米),远远大于一个车身的平均长度15英尺(=4.6米),所以“2秒准则”与上述规则并不一样。
所以我们还要对刹车距离与速度做更仔细的分析,通过各种分析(主要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各种假设,我们提出了更加合理的准则,即“t秒准则”。
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保持足够安全的前后车距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为此提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建议,就上面的“一车长度准则”,“2秒准则”以及我们提出的t秒准则。
这些准则的提出都是为了怎样的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来保证行驶的安全。
所以为了足够安全要做仔细的分析。
关键字:刹车距离;车速;t秒准则。
一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建立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数量关系。
制定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在后车急刹车情况下不致撞到前面的车,即要确定汽车的刹车距离。
刹车距离显然与车速有关,先看看汽车在10英里/小时(约16千米/小时)的车速下2秒钟下行驶多大距离。
容易计算这个距离为:10英里/小时*5280英尺/英里*1小时/3600秒*2秒=29.33英尺(=8.94米),远远大于一个车身的平均长度15英尺(=4.6米),所以“2秒准则”与上述规则并不一样。
数学建模汽车刹车距离
数学建模汽车刹车距离1. 前言汽车刹车距离在车辆的安全行驶和驾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独考虑车辆的马力、制动能力和路面情况都是不够的,需要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以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探究车辆刹车距离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优化车辆的行驶效率。
2. 模型的建立在考虑汽车刹车距离时,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制动性能、车速、路面状态等多个因素。
为了更好地探究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如下的数学模型。
设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车速为v,制动的加速度为a,路面的摩擦系数为μ,刹车距离为d。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其中F为刹车制动力,m为车辆质量,a为制动加速度。
由于制动力与车速、制动器摩擦系数均有关系,因此可以通过以上参数进行表达。
可得到如下公式:$$F=C_{f}+C_{r}mg(v)$$式中,Cf和Cr分别为车轮前后制动器产生的制动力,g(v)为与车速有关的函数,m为车辆质量。
在刹车的过程中,系统对车辆施加一定的制动力,车速逐渐降低,直到最终停止。
设t为刹车的时间,可得如下公式:$$d=\frac{1}{2}at^{2}+\frac{1}{2}vt$$式中,第一项为制动过程加速度造成的路程,第二项为刹车前车辆的行驶路程。
将制动加速度a代入上述公式,可以得到:代入刚才的F公式,可以得到:这便是本文研究的汽车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
从中可以看出,刹车距离与车速、制动力、摩擦系数等参数均有关系,需要综合考虑。
3. 模型的应用和分析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得到了汽车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
下面将具体分析模型中的各个参数。
3.1 制动加速度制动加速度是指行驶中车辆的减速度,即刹车踏板产生的力作用在车辆质量上所产生的减速度。
制动加速度越大,车速下降的速率就越快,刹车距离也就相应越短。
反之,制动加速度越小,刹车距离就越长。
3.2 车速3.3 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路面与轮胎之间的摩擦力系数。
摩擦系数越大,所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车辆制动效果就越好,刹车距离就相应更短。
汽车安全距离问题
汽车安全距离问题的研究XXX,XXX,XXX(江苏大学理学院数师1102)摘要:将同向行驶的两辆车的车速、驾驶人的反应快慢以及天气、路况好坏,是否平路、坡路等因素结合起来,运用运动学分析方法,建立汽车刹车距离的数学模型,研究汽车安全距离问题,并讨论最新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部分规定(关于对车速、安全车距)的合理性。
关键词:安全距离;运动学分析;刹车模型;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而被迫紧急停车,致使尾随其后的车辆极易发生追尾事故。
刹车距离与车速有很大关系,发生追尾事故与后车的跟车距离也有很大关系。
此外,驾驶人的反应快慢以及天气、路况好坏,是否平路、坡路等因素,也会影响刹车距离。
一、实际问题最新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车速、安全车距以及影响驾驶人反应快慢等因素均有详细规定。
以下摘取几条:1)机动车驾驶人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2)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
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一)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3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40公里;(二)同方向只有1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为每小时50公里,公路为每小时70公里。
3)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驾驶人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150米以外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
4)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型载客汽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其他机动车不得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摩托车不得超过每小时80公里。
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
5)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
数学建模论文(车辆的停止距离)
数学建模论文(车辆的停止距离)数学建模论文车辆的停止距离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车辆的停止距离一、情景:正常的驾驶条件对车与车之间的跟随距离的要求是每10英里的速率可以允许一辆车的长度的跟随距离,但是在不利的天气或道路条件下要有更长的跟随距离。
做到这点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2秒法则,这种方法不管车速为多少,都能测量出正确的跟随距离。
看着你前面的汽车刚刚驶过的一个高速公路上涂有柏油的地区或立交桥的影子那样的固定点。
然后默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二”;这就是2秒。
如果你在默数完这句话前就到了这个记号处,那么你的车和前面的车靠的太近了。
二、识别问题: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要继续往前滑行一段距离后才会停下,这段距离就叫刹车距离。
研究刹车距离对于安全行车及分析交通事故责任都有一定的作用。
据此建立车辆的停止距离模型。
三、假设:用关于总的停止距离的一个相当显然的模型:总的停止距离=反应距离+刹车距离来开始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反应距离就是从司机意识到要刹车的时刻到真正刹车的时刻期间车辆所走过的距离。
刹车距离就是刹车后使车辆完全停下来所滑行的距离。
四、模型的建立、求解:首先对反应距离研究一个子模型。
反应距离是许多变量的函数,从列出其中的两个变量开始:反应距离=f(反应时间,速率)反应时间既受个体驾驶因素也受车辆操作系统的影响。
系统时间就是从司机接触到刹车踏板到刹车从机械上起作用之间的时间。
对于现代的车辆来说,大概可以忽略系统时间的影响,因为比之与人的因素,它是相当小的。
不同司机的反应时间取决于诸如反射的本能、警觉程度和能见度等许多事情。
现在假设从司机决定需要停车到刹车起作用的时间里车辆继续以常速行驶,在这个假设下反应距离d只是反应时间t和速度v的乘积:d =t*v画出测量得到的反应距离对速度的图形:反应距离和速率的比例性得到的图形近似于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我们就能估计斜率t,从而得到子模型:d=1.1v其次考虑刹车距离,车辆的重量和速率肯定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停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案例
停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案例摘要:汽车在行驶中,为规避险情,常常需要急刹车。
怎样实施刹车操作,最大限度地规避险情,保障司乘人员、车辆、障碍物的安全呢?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交管部门对事故现场的勘探,也常常需要还原驾驶人员刹车的操作是否规范?车辆是否在事故发生时超速行驶?以便公正、公平地进行事故责任认定。
所以,研究汽车刹车问题就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行驶中的汽车刹车距离问题的探索,用数学模型刻画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关键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驾驶人的安全驾驶及交管部门的事故责任认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距离、速度、参数、假设、检验、线性回归、数学建模。
一、符号说明驾驶人在实施刹车前,要根据险情判断何时开始刹车及刹车力度。
从做出判断到实施刹车这段时间,我们定义为反应时间,记作,这段时间汽车滑行的速度记作,滑行的距离定义为反应距离,记作;从汽车刹车到汽车停车滑行的这段时间,定义为制动时间,记作,这段时间汽车滑行距离定义为制动距离,记作;从做出需要刹车得判断到汽车停止滑行的这段时间定义为停车时间,记作,这段时间汽车滑行的距离定义为停车距离,记作;汽车刹车时,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滚动摩擦力记作;汽车的质量记作;刹车时汽车滑行的加速度记作。
二、基本假设2.1.在反应时间段内,驾驶人在判断需要刹车时,一般都会松开油门踏板。
此时,汽车滑行仅受轮胎与地面滚动摩擦力的较小影响,我们假设这期间汽车保持油门踏板松开的那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匀速行驶。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因人而异,很难确定的具体数值,因此,最终只能确定与成正比。
2.2.在制动时间段内,驾驶人在实际操作中,刹车受力大小一般是由小逐渐快速增大的,增大的速度也并不均匀,在汽车停止滑动的瞬间,受力又突然变为零。
车辆的防抱死系统也是为了避免急刹车时,因驾驶人瞬间踩死刹车,使车辆仅受轮胎与路面的巨大滑动摩擦力控制,造成更大的危险(如爆胎、侧翻、方向盘失灵等)。
这里,我们仅研究假设这期间刹车受力F的大小为定值,其近似等于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滚动摩擦力。
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
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
汽车刹车距离问题可以使用物理学的运动学理论进行建模。
假设汽车从某一速度开始制动,刹车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停止。
要求建立汽车刹车距离与初始速度、制动时间和摩擦系数之间的数学模型。
假设汽车的制动过程是匀减速运动,即加速度恒定。
设汽车的初始速度为v0(m/s),制动时间为t(s),加速度为a(m/s²),刹车距离为d(m),摩擦系数为μ。
根据物理学的等加速度运动公式,可以得到刹车距离和其他参数之间的关系为:
d = v0t - 0.5at²
其中,刹车距离d与初始速度v0、制动时间t和加速度a有关。
此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与摩擦系数μ成正比,可以得到:
F = μmg = ma
其中,F为摩擦力,m为汽车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可以将摩擦力表示为:
F = μmg = m * a
代入等加速度运动的公式中,得到:
d = v0t - 0.5(m * a)t²
综上,可以得到汽车刹车距离与初始速度、制动时间和摩擦系数之间的数学模型为:
d = v0t - 0.5(m * a)t²
其中,a = μg。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实验或者经验数据获取摩擦系数μ的值,进而计算刹车距离。
数学建模论文
安全行车距离摘要:本文主要从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司机的反应时间、汽车的车速入手,通过合理的假设建立了安全行车距离的数学模型。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对于影响刹车距离的其他因素如:车辆类型和状况、天气状况、驾驶员的操作技巧和身体状况等都视为相同的状态。
将刹车过程的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反应阶段”即匀速直线运动阶段:第二阶段称为“制动阶段”即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
利用动能定理及牛顿运动定律加以数学推导得出速度与安全行车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
最后,由于不同路面,附着力不同,本文具体计算了车辆以已知速度在不同路面上行驶时的安全行车距离。
对驾驶员在实际驾驶中保持安全距离具有更为合理和准确的指导意义。
关键字:安全行车距离;追尾事故;制动时间;数学模型;牛顿运动定律一、问题重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马路上车流量日益剧增,交通事故频发。
针对严重的道路交通情况,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就需要司机能够迅速停下车辆。
为避免交通事故发生,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行车距离。
安全行车距离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两辆车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以免在紧急刹车时两辆车相撞。
建立模型计算车辆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应当保持的车距(安全行车距离)。
二、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建立车辆以不同速度行驶时使其停止的安全距离的数学模型。
建立这样的模型是为了避免车辆追尾造成交通事故,这就需要确定汽车的刹车距离。
刹车距离显然与车速有关,一方面,车速是刹车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另一方面,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会影响刹车距离,包括车型、车重、刹车系统的机械状况、轮胎类型和状况、路面类型和状况、天气状况、驶员的操作技术和身体状况等。
为了建立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从以下分析入手:这些假设都是为了使我们可以仅仅考虑车速对刹车距离的影响。
这些假设是初步的和粗糙的,在建模过程中,还可能提出新假设,或者修改原有假设。
(文章)刹车距离与行驶速度携手构建的二次函数问题
刹车距离与行驶速度携手构建的二次函数问题二次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课本中是按照“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回顾拓展”的方式进行探究的,因而我们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知识时,应充分结合具有实际情景的现实问题,体验和感悟二次函数是研究事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从而增强数学的建模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交通问题中,汽车的行驶速度、刹车时司机反应时间与刹车距离”共同导演的二次函数关系的问题,体会二次函数知识奥秘.首先我们共同研究【引例】行驶中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成称为“刹车距离”,某车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x(km/h)间有如下的函数关系式:s=0.01x+0.002x2.现该车在限速140km/h的高速公路上出了交通事故,事后测得其刹车距离为46.5m.请推测刹车前,汽车是否超速?分析:从题目中,容易发现“刹车距离s(m)与车速x(km/h)”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满足“二次函数关系:s=0.01x+0.002x2”,欲推测刹车前,汽车是否超速,只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刹车距离为46.5m求出相对应的速度与140km/h进行比较就可作出判断.解:由题意可知:s=46.5m,把s=46.5代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得:46.5=0.01x+0.002x2,整理化简得x2+5x-23250=0,解之得x1=150,x2=-155(不合题意,舍去)因为150km/h>140km/h,所以汽车超速.本题虽然创设了一个“刹车距离与车速”相互关系的交通中的实际问题的情景,但已经提供了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事实上本题已经是“数学化了”的一个实际背景,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知识结构,降低了“数学建模”的难度.从数学的角度看,本题是已知二次函数的函数值(s),求相应的自变量(v)的值,方法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其次将引领读者到中考百花园里,再共同探索与赏析.例1、(广州)行驶中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这段距离成称为“刹车距离”.为了测定某种型号汽车刹车性能(车速不超过130km/h)对这种汽车进行测试,测得数据如下表:(1)以车速为x轴,刹车距离为y轴,在下面的方格图中建立坐标系,描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得到函数的大致图象;(2)观察图象,估计该函数的类型,并确定一个满足这些数据的函数表达式;(3)该型号汽车在国道上发生了一次交通事故,现测得刹车距离为26.4m,问在事故发生时,汽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分析:这是一道融“表格、图象、函数解析式”于一体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的综合问题,首先应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由刹车车速与刹车距离构成对应点(0,0)(10,1.1) (60)9.6)、(70,11.9),观察发现它们均在同一条抛物线上,由图象确定为二次函数,设函数解析式为y=ax2+bx+c,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确定表达式,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解;(1)图象如图所示(2)该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将点(0,0),(10,1.1),(20,2.4)代入y=ax 2+bx+c 得:⎪⎩⎪⎨⎧++=++==c b 20a 4004.2c b 10a 1001.10c 解之得a=0.001,b=0.1,c=0故函数解析式为y=0.001x 2+0.1x ,(3)当y=26.4时,有26.4=0.001x 2+0.1x ,,解之得x 1=120,x 2=-220(不合题意,舍去)因为130km/h>120km/h ,所以发生事故时,汽车正常行驶.评注:通过描点、猜想、验证,用待定系数法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体现了新课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回顾拓展”的自主探索性学习精神,这类考题重视在实践中思考,在探索中获得数学知识,有益于学生体验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数学问题的解决的思想方法.例2、(潍坊)为保证交通安全,汽车驾驶员必须知道汽车刹车后的停止距离(开始刹车到车辆停止车辆行驶的距离)与汽车行驶速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的关系,以便及时刹车.下表是某款车在平坦道路上路况良好时刹车后的停止距离与汽车行驶速度的对应值表:(1出以下三个函数:①y ax b =+;②()0k y k x=≠;③2y ax bx =+,请选择恰当的函数来描述停止距离y (米)与汽车行驶速度x (千米/时)的关系,说明选择理由,并求出符合要求的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你所选择的函数解析式,若汽车刹车后的停止距离为70米,求汽车行驶速度.解析:(1)若选择y ax b =+,把4016x y ==,与6030x y ==,分别代入得16403060a b a b =+⎧⎨=+⎩,解得0.712a b =⎧⎨=-⎩,而把80x =代入0.712y x =-得4448y =<, 所以选择y ax b =+不恰当;若选择(0)k y k x=≠,由x y ,对应值表看出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而(0)k y k x=≠在第一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所以不恰当;若选择2y axbx =+,把4016x y ==,与6030x y ==,分别代入得1616004030360060a b a b =+⎧⎨=+⎩,解得0.0050.2a b =⎧⎨=⎩,而把80x =代入20.0050.2y x x =+得48y =成立,所以选择2y ax bx =+恰当,解析式为20.0050.2y x x =+.(2)把70y =代入20.0050.2y x x =+得2700.0050.2x x =+, 即240140000x x +-=,解得100x =或140x =-(舍去), 所以,当停止距离为70米,汽车行驶速度为100千米/时.。
数学模型 汽车刹车距离(完成稿)为爱车一族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问题提出 (3)问题分析 (3)符号说明 (4)模型假设 (4)模型建立与求解 (5)模型检验 (19)结果分析 (22)模型应用 (22)模型优缺点及改进 (25)建模体会 (26)参考文献 (26)摘要本文从汽车的刹车距离的两个方面: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入手研究十类大众化的汽车在公路的刹车情况,进而对这十类汽车的车主提出安全驾驶建议。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本文主要从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司机的反应时间、汽车的车速入手。
对于影响刹车距离的其他因素如:路面类型和状况、天气状况、驾驶员的操作技巧和身体状况等都视为相同的状态。
在对于刹车过程的具体分析,主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反应阶段”即匀速直线运动阶段,利用公式d′=t v'求得;第二阶段称为“制动阶段”即匀减速直线运动阶段,利用功能原理及牛顿第二定律得出:Fd″=Mv²/2;进而得出刹车的距离公式d=t v'+kv²。
再者从所收集得来的数据中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得出k值,代入公式d=t v'+kv²得出刹车的速度与距离关系式。
进而给驾驶者提出安全驾驶建议。
关键词: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功能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最小二乘法问题提出如今已进入汽车时代,怎么保持在公路上安全刹车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那么应该怎么样规范才能使人们在安全的条件下驾驶汽车。
请研究你所常见的十种汽车的刹车距离,进一步对各种车型的车主提出建议。
问题分析问题要求建立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方面,车速是刹车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另一方面,还有其它很多因素会影响刹车距离,包括车型、车重、刹车系统的机械状况、轮胎类型和状况、路面类型和状况、天气状况、驾驶员的操作技术和身体状况等。
为了建立不同车型下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从以下分析入手:首先,我们仔细分析刹车的过程,发现刹车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司机意识到危险,做出刹车决定,并踩下刹车踏板使刹车系统开始起作用,汽车在反应时间段行驶的距离为“反应距离”;在第二阶段,从刹车踏板被踩下、刹车系统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住,汽车在制动过程“行驶”(轮胎滑动摩擦地面)的距离为“制动距离”进而可得出:刹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下面对各阶段具体分析:反应距离阶段:根据常识,可以假设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车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在此瞬间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反应时间取决于驾驶员状况和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性,与汽车的型号没有关系,而在不同年龄段的司机状况(包括反应、警觉性、视力等)有一定差别,因此在这研究中可以考虑分年龄段研究反应距离;正常情况下,汽车制动系统的灵敏性都非常好,与驾驶员状况相比,可以忽略。
数学建模作业一:汽车刹车距离
汽车刹车距离【1 】一、问题描写司机在碰到突发紧迫情形时都邑刹车,从司机决议刹车开端到汽车停滞行驶的距离为刹车距离,车速越快,刹车距离越长.那么刹车距离与车速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问题剖析汽车的刹车距离有反响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构成,反响距离指的是司机看到须要刹车的情形到汽车制动器开端起感化汽车行使的距离,刹车距离指的是制动器开端起感化到汽车完整停滞的距离.反响距离有反响时光和车速决议,反响时光取决于司机小我状态(敏锐.机灵等)和制动体系的敏锐性,因为很难对反响时光进行差别,是以,平日以为反响时光为常数,并且在这段时光内车速不变.刹车距离与制动感化力.车重.车速以及路面状态等身分有关系.由能量守恒制动力所做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转变.设计制动器的一个合理原则是,最大制动力大体上与汽车的质量成正比,汽车的减速度根本上是常数.路面状态可以为是固定的.三、问题求解1、模子假设依据上述剖析,可作如下假设:①刹车距离d等于反响距离1d和制动距离2d之和;②反响距离1d与车速v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反响时光t;③刹车时应用最大制动力F,F作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转变,且F与车质量m成正比;④人的反响时光t为一个常数;⑤在反响时光内车速v不变;⑥路面状态是固定的;⑦汽车的减速度a 根本上是一个常数.2、 模子树立由上述假设,可得: ⑴tv d =2; ⑵2221mv Fd =,而ma F =,则2221v ad =.所以22kv d =. 综上,刹车距离的模子为2kv tv d +=.3.参数估量可用我国某机构供给的刹车距离现实不雅察数据来拟合未知参数t 和k. 转化单位后得:车速(公里/小时)20 40 60 80 100 120 140现实刹车距离(米)118.0用Mathematica 进行拟合,代码如下: Clear[x,v,d];x={{20/3.6,6.5},{40/3.6,17.8},{60/3.6,33.6},{80/3.6,57.1},{100/3.6,83.4},{120/3.6,118},{140/3.6,153.5}}; d=Fit[x,{v,v^2},v]; Print["d=",d]; Plot[d,{v,0,200/3.6}]成果:4. 成果剖析将拟合成果与现实成果比较:(代码)Clear[v,d];d=0.65218*v/3.6+0.0852792*(v/3.6)^2;For[v=20,v<=140,v=v+20,Print["速度为",v,"km/h时刹车距离为",d]]成果:车速(公里/小时)20 40 60 80 100 120 140现实刹车距离(米)盘算刹车距离(米)盘算刹车距离与现实刹车距离基底细当.综上,反响时光t约等于0.6522秒,刹车时减速度约等于mk .2/1s/26刹车距离与车速的关系知足:208528.06522.0d vv+=.。
汽车刹车距离---数学建模
汽车刹车距离---数学建模桓台一中2010级31班曲庆渝辅导老师:崔禹摘要:由于本县近段时间某些司机因判断刹车距离失误而酿成交通悲剧,为使这一现象得到缓解,使交通出行更加安全,本文就通常所说的“2秒准则”展开讨论,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理论来估计实际问题。
(由于“2秒法则”最初由北美流行而来,故以下部分数据采用美制即英制单位)关键词:2秒准则;刹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一、问题提出:背景:汽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的“2秒准则”是否有道理——给出合理性解释:正常驾驶条件下:车速(在原车速基础上)每增加16千米/小时,则后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就应增加一个车身长度:车身作用:后车刹车的距离与后车的车速有关,车速快,车子动能大,增加与前车的距离可以保证后车刹车的安全,不致于同前车相撞(尾追)。
具体操作办法:——“2秒准则”增加一个车长的简便办法即“2秒准则”——即,当前车经过某一标志时,后车司机开始计算2秒钟后也到达同一标志,不管车速如何,即可保证后车刹车时不致于撞上前车,即不至于发生“尾追”现象。
(此“2秒准则”不管车速如何都可这样操作)2.问题:“2秒准则”的合理性的质疑:(1)“2秒准则”是否合理性假如汽车速度16千米/小时,计算2秒钟所行走的距离16千米/时≈4.44米/秒,故“2秒”走过的路程为:S=4.44米/秒*2秒=8.88米而车身的平均长度为: 4.6米显然:2秒准则走过路程8.88米>4.6米≈2个车身长度。
所以“2秒准则”的合理性受到质疑, 为此要寻求更合理的刹车距离方案: (2)设计出合理的刹车距离方案二、建模机理分析与符号说明刹车机理分析:分析:刹车距离“d ”与时间“t ”的关系:刹车距离 = 反应距离 + 制动距离符号说明:反应距离1d = 司机决定刹车起到制动器开始起作用,这段时间汽车的行驶的距离 制动距离2d = 以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止时刻,这段时间内汽车所行驶的距离。
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
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的背景和意义二、汽车刹车距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反应距离2.制动距离三、数学模型的建立1.反应距离模型2.制动距离模型四、数学模型的应用1.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2.为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参考五、结论:总结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正文一、引言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汽车刹车距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出发,建立数学模型来分析汽车刹车距离问题,并探讨该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汽车刹车距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反应距离:反应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前方出现突发情况到采取刹车措施所需的距离。
反应距离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视力、驾驶经验和路况等因素影响。
2.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是指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
制动距离受汽车初始速度、刹车系统的性能、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和道路条件等因素影响。
三、数学模型的建立1.反应距离模型:反应距离模型主要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视力和驾驶经验等因素。
一个简单的反应距离模型可以表示为:反应距离 = 初始速度×反应时间。
2.制动距离模型:制动距离模型主要考虑汽车刹车系统的性能、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和道路条件等因素。
一个简单的制动距离模型可以表示为:制动距离 = 初始速度 / (2 ×加速度)。
四、数学模型的应用1.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通过数学模型可以教育驾驶员注意保持安全距离,提高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2.为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参考:数学模型可以为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帮助制定合理的道路安全标准和交通管理措施。
五、结论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汽车刹车距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模型,可以应用于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为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数学建模 汽车刹车距离的探究
一、题目汽车刹车距离二、摘要美国的某些司机培训课程中有这样的规则:正常驾驶条件下车速每增加10英里/小时,后面与前面一辆车的距离应增加一个车身的长度.又云,实现这个规则的一种简便办法是所谓“2秒准则”,即后车司机从前车经过某一标志开始默数2秒钟后到达同一标志,而不管车速如何.试判断“2秒准则”与上述规则是一样的吗,这个规则的合理性如何,是否有更好的规则.三、问题的重述制订这样的规则是为了在后车急刹车情况下不致撞上前车,即要确定汽车的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显然与车速有关,先看看汽车在10英里/小时(约16km/h)的车速下2秒钟行驶多大距离.容易计算这个距离为:10英里/小时、时 5280英尺/英里 l小时/3600秒 2秒=29.33英尺(=8.94m),远大于一个车身的平均长度15英尺(=4.6m),所以“2秒准则”与上述规则并不一样.为判断规则的合理性,需要对刹车距离作较仔细的分析.刹车距离由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部分组成,前者指从司机决定刹车到制动器开始起作用汽车行驶的距离,后者指从制动器开始起作用到汽车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反应距离由反应时间和车速决定,反应时间取决于司机个人状况(灵巧、机警、视野等)和制动系统的灵敏性(从司机脚踏刹车板到制动器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对于一般规则可以视反应时间为常数,且在这段时间内车速尚未改变.制动距离与制动器作用力(制动力)、车重、车速以及道路、气候等因素有关,制动器是一个能量耗散装置,制动力作的功被汽车动能的改变所抵消.设计制动器的一个合理原则是,最大制动力大体上与车的质量成正比,使汽车的减速度基本上是常数,这样,司机和乘客少受剧烈的冲击.至于道路、气候等因素,对于一般规则又可以看作是固定的.四、模型的假设、符号约定和名词解释 根据上述分析,可作如下假设:1)刹车距离d 等于反应距离1d 与制动距离2d 之和. 2)反应距离1d 与车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反应时间1t . 3)刹车时使用最大制动力F ,F 作的功等于汽车动能的改变,且F 与车的质量m 成正比.五、模型的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结果和检验由假设2,11d t v = (1)由假设3,在F 作用下行驶距离2d 作的功2Fd 使车速从v 变成0,动能的变化为2/2mv ,有2Fd =2/2mv ,又F m ∝, 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刹车时的减速度a 为常数,于是2d =2kv (2)其中k 为是比例系数,实际上1/2k a = .由假设l ,刹车距离为21d t v kv =+ (3)为了将这个模型用于实际,需要知道其中的参数1t 和k .通常有经验估计和数据拟合两种方法,这里我们采用反应时间1t 的经验估计值(按多数人平均计)0.75秒,而利用交通部门提供的一组刹车距离的实际数据(表1)来拟合k .利用表1的第2,,3列数据和“1t =0.75秒,可以得到模型(3)中k =0.06,公式为:()7217410.750.0255ii i i ii dv v k v==-==∑∑则刹车距离与速度的关系为:20.750.0255d v v =+ (4) 用Mathematica 作图如下:表1第4列是按(4)式计算的刹车距离,表1最后一列刹车时间是按最大刹车距离(第3列括号内)计算的。
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
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
摘要:
1.汽车刹车距离的概念及重要性
2.汽车刹车距离的测量方法
3.数学建模在汽车刹车距离问题中的应用
4.结论与展望
正文:
汽车刹车距离是指汽车在一定的初速度下,从驾驶员急踩制动踏板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住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它包括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两个部分。
制动距离越小,汽车的制动性能就越好。
由于它比较直观,因此成为广泛采用的评价制动效能的指标。
正确掌握汽车制动距离对保障行车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汽车刹车距离的测量方法通常分为实验室测量和实际道路测量。
实验室测量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测量设备对汽车刹车距离进行测量。
实际道路测量则是在实际道路上,由专业人员驾驶汽车进行刹车距离的测量。
数学建模在汽车刹车距离问题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影响汽车刹车距离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汽车制动性能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目前,比较常见的汽车刹车距离数学模型是基于动力学原理的模型。
该模型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汽车的初速度、制动力、制动距离、反应时间等。
然而,实际的刹车距离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路况、天气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数学模型进行修正,以更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此
外,数学模型还可以为汽车设计师提供参考,帮助他们设计出制动性能更优秀的汽车。
总的来说,汽车刹车距离问题数学建模对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的评价与优化范文
求数学建模范文,或者告诉我最标准的格式也可以汽车停止距离的模型摘要:本模型是针对某次某司机的考核结果而建立的。
分析本题后可知,汽车所停止的距离可分为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即刹车距离,可表示为:分别建立出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与速度的模型,此过程中运用了最小二乘法以及Matlab中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最后得所需的模型。
得到模型后,对模型的可行性代入实际数据进行模型检验,且在Matlab7.6中实现,并根据结果对所得模型进行优化,最终得到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关键字:反应距离制动距离最小二乘法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1问题重述一辆汽车停止距离可分为两段,一段为发现情况时到开始制动这段时间里行驶过的距离,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
另一段则为制动时间驶过的距离。
现考核司机,考核结果如下:行驶速度 36 Km/h 3 m 4.5 m 50 Km/h 5 m 12.5 m 70 Km/h 7 m 24.5 m(1) 求出停车距离D的经验公式。
(2)设制动力正比于车重,建立理论分析模型,并求出D的公式。
2 符号说明及基本假设2.1 符号说明:——车辆停止时所驶过的总距离(米)——反应距离(米)——制动距离(米)——汽车的行驶速度(千米/小时)——制动力与车重的比例——反应距离与速度的比例——刹车后汽车停止所需的时间——刹车后某一时刻车辆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汽车质量——制动力——制动距离与的比例——偏差的平方和——常数2.2 基本假设(1)所得的数据真实可靠;(2)忽略天气、汽车性能等因素的影响。
3模型的建立、分析与求解3.1.1采用Matlab做出汽车停车距离D与速度V的关系图形,代码如下:>> V=[36 50 70];>> D=[7.5 17.5 31.5];>> plot(V,D),xlabel('V'),ylabel('D'),grid on,title('汽车停车距离D与速度V的关系图形')可得其图形为:图1则由图1可知汽车停车距离D与速度V成线性关系,故可设停车距离D的经验公式为: 3.1.2采用Matlab对上式进行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可得:36 3 4.5 7.550 5 12.5 17.570 7 24.5 31.5 表1根据表1数据,在Matlab中输入代码如下:>> V=[36 50 70];>> D=[7.5 17.5 31.5];>> A=polyfit(V,D,1)A=0.7055 -17.8516故可得:所以停车距离D的经验公式为: 3.2.1汽车在反应时间里的速度可认为是匀速运动,故可得反应距离: = V3.2.2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该关系式:令M= 欲使所得M的值最小,则应满足:从中可解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合拟来�表下�据数际实的离距车刹组一的供提门 部通交用利而�秒 57.0�算计均平人数多按�值计估验经的 1t 间时应反用采里这�法方种 两合拟据数和计估验经有常通。k 和 1t 数参的中其道知要需�际实于用型模个这将了为 � 3�
2
vk � v1t � d
为离距车刹�1 设假由。2/a=k 上际实�数系例比为 k 中其 �2�
析分题问
一
。则准秒 t�速车�离距车刹 �字键关
。析分的细仔做要全安够足了为以所。全安的 驶行证保来系关的速车与离距车刹的样怎了为是都出提的则准些这 。则准秒 t 的 出提们我及以”则准秒 2“ � ”则准度长车一“的面上就�议建的门八花五种各出 提此为们人�的要重常非是距车后前的全安够足持保车汽的驶行上路道在 。 ”则准秒 t“即�则准的理合加更了出提们我�设假种各及以�析分据数过 通要主�析分种各过通�析分的细仔更做度速与离距车刹对要还们我以所 。样一不并则规述上与 ”则准秒 2“以所 � �米 6.4=� 尺英 51 度长均平的身车个一 于大远远� �米 49.8=�尺英 33.92=秒 2*秒 0063/时小 1*里英/尺英 0825*时小/ 里英 01�为离距个这算计易容。离距大多驶行下钟秒 2 下速车的�时小/米千 61 约�时小/里英 01 在车汽 。型模的离距车刹立建并�则规的好更有否是�致一 否是则规述上与”则规秒 2“断判试。何如速车管不而�志标一同达到后钟秒 2 数默始开志标一某过经车前从机司车后即�”则规秒 2“谓所是法方便简种一的 则规个这现实�云又。度长身车个一加增应离距的车辆一面前与面后,时小/里英 01 加增每速车下件条驶驾常正在:则规的样这有中程课训培机司些某的国美 �系关量数的样怎有间之们它�析分行进速车与离距车刹对要就 。长越离距车刹�快越速车�离距车刹为称离的驶行车汽住止 停全完车汽到车刹定决机司从 �车刹急紧会件事发突到遇中程过驶驾在机司 �要摘
73.291 29.131
)681(371 )421(611
3.37 7.85
05 04
8.1 5.1 )秒(
54.28 89.34 )尺
)87(5.37 )44(24 )尺
0.44 3.92 )秒/尺英( 速车
03 02 )时小/里英( 速 车
间时车刹 英 ( 离 距 车 刹 算 计 英 ( 离 距 车 刹 际 实
社版出育教等高 等星金谢 源启姜
:1]献文考参[
涛英周�版排及理整料材 提买合艾.江尔海孜艾 福正李�集收料材
福正李 涛英周�备准述讲
。服信人令么那不 答解型模致导�素因的视忽容不些某虑考了漏们我于由能可�时高更速车当�内 围 范 速 车 的 低 较 合 适 设 假 型 模 的 2vk = 2 d 型 模 子 离 距 动 制 明 说 析 分 差 误 。大 越来越会差误加增的速车着随且而�值论理于大会就值际实�时快更速车当是但 �值论理于小微都值际实�时小/米千 6.401 过超不速车当现发�差误察考
是于�6520.0=k 中�3�型模到得以可�秒 57.0= 1t 和据数列 3,2 三第的表上用利
�值大最是内号括列三第�离距车刹和速车 �1�表
3.4
86.934
)605(464
3.711
08
6.3
52.643
)273(343
7.201
07
0.3
28.362
)862(842
0.88
06
5.2 1.2
�师老导指 �院学 �级班
�名姓
型模学数
有还�面方一另�长越离距车刹�快越速车�素因响影要主的离距车刹是速车�面方一 。析分的细仔教做离距车刹对要需�性理合的则规断判了为。样一不并则规述上与”则准秒 2“以所 � �米 6.4=�尺英 51 度长均平的身车个一于大远远� �米 49.8=�尺英 33.92=秒 2*秒 0063/时小 1*里英/尺英 0825*时小/里英 01�为离距个这算计易容。离距大多驶行下钟秒 2 下速车的�时小/米千 61 约�时小/里英 01 在车汽看看先�关有速车与然显离距车刹。离 距车刹的车汽定确要即 �车的面前到撞致不下况情车刹急车后在了为是定规的样这定制 。系关量数的间之速车与离距车刹立建求要题问
�am=F 而 �0 到变 v 从速车使使 � vm
2
2 �3 设假由 � 2 dF 功的做 2 d 离距驶行下用作 F 在 1
v1t � 1d
�1�
�2 设假由
解求及立建的型模
三
。比正成 m 量质车与 F 且�变改的能动车汽于等功的作 F�F 力动制大最用使时车刹 �3
1
t 间时应反为系关例比�比正成 v 速车与 1d 离距应反 �2
。和之 2 d 离距动制和 1d 离距应反于等 d 离距车刹 �1 �设假下以做�析分述上于基
设假型模 二
。 ”离距动制“为称离距的�面地擦摩动滑胎轮� ”驶行“程过 动制在车汽�止停全完车汽到�用作起始开统系车刹�下踩被板踏车刹从�段阶二第在 � ”离距应反“为称离距的驶行间时应 反在车汽�用作起始开统系车刹下踩并�定决车刹出做�险危到识意机死�段阶一第在 �段阶个两历经车刹现发�程过的车刹析分细仔们我�先首 。设假有原改修者或�设假新出提能可还�中程过模建在�的糙 粗和的步初是设假些这 。响影的离距车刹对速车虑考仅仅以可们我使了为是都设假些这 。向方转有没程 过车刹在车汽�底到踩板踏车刹把脚一�车刹急紧员驶驾�驶行上路道直平在车汽设假 �好良都况状员驶驾及以况状气天�况状胎轮�况状械机的统系车刹设假 ;载超有没车汽设假 �同相都件条面路�型类胎轮�型车设假以可 �呢设假化简的理合条几哪出提要需�系关数函的间之速车与离距车刹立建了为 。等况状体身和术技作操的员驶驾�况状气天�况状和型类面路 �况状和型类胎轮�况状械机的统系车刹�重车.型车括包�离距车刹响影会素因多很他其
2
vk � 2 d
是于�数常为 a 度速减的时车刹�知可律定二牛照按� 2 va
2 = 2d 则 1
”则准秒 t“的后正修 3 表 4 3 01~0 2 01~0 1 01~0 )秒( t
01~0
)时小/里英(速车
。出给 3 表由 t�志标一同达到后钟秒 t 数默始开 志标一某过经车前从机司车后即� ”则准秒 t“为改修”则准秒 2“谓所将以可型模述上照按
析分果结
四
较比的离距车刹算计际实
2表
。的算计�内号括列三第�离距车刹大最按是间时车刹列一后最 1 表�较 比的离距车刹算计和离距车刹际实了出给图下离距车刹的算计式 �4� 按是列 4 第中表 �4�
2
v6520.0 � v57.0 � d
年 3002 社版出育教等高 年 3002
型模学数
宁雷 强善任 :2
价评型模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