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 专题总结(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Biblioteka Baidu总结
世界现代史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914~1945 年为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内忧外 患,苏维埃俄国实施。它超越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 有益尝试,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颁布为标志,斯大林体制确立。高度集中、集 权是其基本特征。
(4)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战后,斯大林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赫 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改革,但都失败了,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制 度、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 升发展时期。
3.科技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2)文学上,以贝克特《等待戈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 文学兴起,呈现出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点。 (3)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返回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1929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 政策不能适应大工业时代的要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不但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 且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二战后的世界 1.政治上,世界政治格局的调整和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和苏 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 盾,导致了“冷战”局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 划”相继出笼,1949 年北约成立、1955 华约成立,美苏两极 格局形成,世界被一分为二。 (2)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 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 化趋势出现。 (3)多极化趋势加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 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 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 期。
2.经济上 (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分别 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向着 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 的成果和前景。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后,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冷战结束后,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 轮扩张。尽管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 改变的,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 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世界现代史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914~1945 年为两次世界大战时期。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内忧外 患,苏维埃俄国实施。它超越了俄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的生产力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 有益尝试,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斯大林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颁布为标志,斯大林体制确立。高度集中、集 权是其基本特征。
(4)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战后,斯大林体制严重阻碍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赫 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改革,但都失败了,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西方国家在二战后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福利制 度、第三产业得到发展,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对生产力仍有很大的容纳度,还处于上 升发展时期。
3.科技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果包括电子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2)文学上,以贝克特《等待戈多》为代表的现代主义 文学兴起,呈现出与以往文学不同的特点。 (3)现代主义音乐、美术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返回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1929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 政策不能适应大工业时代的要求。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 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不但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而 且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二战后的世界 1.政治上,世界政治格局的调整和演变 (1)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西欧普遍衰弱,美国和苏 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 盾,导致了“冷战”局面的出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 划”相继出笼,1949 年北约成立、1955 华约成立,美苏两极 格局形成,世界被一分为二。 (2)多极化趋势出现。六七十年代,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 欧共体、日本、第三世界、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 化趋势出现。 (3)多极化趋势加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进一步 加强。“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旧的两极格 局结束了,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格局处于新旧过渡时 期。
2.经济上 (1)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成立,分别 确立了资本主义国际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世界经济向着 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显示了目前经济区域集团化 的成果和前景。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后,两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冷战结束后,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 轮扩张。尽管全球化面临一系列挑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 改变的,只要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 避害,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