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距离和安全距离

合集下载

汽车行驶安全距离标准要求

汽车行驶安全距离标准要求

汽车行驶安全距离标准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汽车行驶安全距离是指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与车之间或车与行人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确保交通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的速度不同,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也有所不同。

在正常情况下,车与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般为车辆前后至少保持3秒的车距,车辆与行人之间至少保持5米的安全距离。

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的标准要求是为了保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根据交通规则,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该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便在突发情况下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空间来避免碰撞。

保持安全距离还可以减少车辆之间的摩擦和追尾的风险,提高道路通行的效率。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至关重要。

根据交通规则,车辆在高速路上应该保持至少3秒的车距。

这意味着当前车经过一个标志物时,后车应该在3秒后再经过同一标志物。

这样可以确保车辆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来避免相撞。

第二篇示例:汽车行驶安全距离标准是指为了保障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规定了车辆之间和车辆与行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在道路上行驶时,遵守安全距离标准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驾驶人和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行驶安全距离的标准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标准要求1. 非特殊情况下,一般情况下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应保持在2秒以上。

即在前车通过同一固定点时,后车通过该点的时间应比前车晚2秒以上。

这样能够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还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避免碰撞。

2. 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适当增加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

由于恶劣天气会影响车辆的制动距离和视觉效果,增加安全距离可以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

3.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车速来确定。

拥挤的高速公路上,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应保持在3秒以上,以确保在高速行驶中仍能保持安全距离。

4. 超车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前预判超车车辆的速度和距离,避免在超车时因为距离太近而发生碰撞。

安全距离标准

安全距离标准

安全距离标准
安全距离标准是指在不同情况下,为了确保交通安全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车辆间应该保持的最小距离。

首先,安全距离的标准是根据车速和道路条件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在城市道路上,车速较低,标准安全距离可以设置为2秒。

也就是说,当前车辆前方的车辆通过一个固定的参照点时,自己的车辆应该通过该点的时间应该不少于2秒。

而在高速公路上,车速较快,标准安全距离可以设置为3-4秒,以确保有
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和制动。

其次,安全距离的标准还受到车辆行驶情况的影响。

例如,如果是雨天、雾天或者夜间行驶,能见度较差,此时标准安全距离应当增加,以提高驾驶员对前方道路情况的观察和反应时间。

此外,在弯道、坡道和隧道等路段,也应该增加安全距离,防止因为视野受限而导致的事故。

还有,安全距离的标准也受到车辆不同种类的影响。

例如,货车和卡车等大型车辆制动距离较长,因此标准安全距离应该比小型车辆更长一些,以确保有足够的刹车距离。

最后,安全距离的标准一般来说是一个经验值,但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道路情况复杂多变时,例如交通拥堵、施工路段、事故堵塞等,车辆应该适当增加安全距离,以避免发生连锁事故。

总之,安全距离标准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个驾驶员都应该了解并遵守安全距离标准,做到保持足够的距离,以确保行车安全并避免意外发生。

应对刀斧看上的安全距离及应对策略

应对刀斧看上的安全距离及应对策略

应对刀斧砍伤的安全距离及应 对策略
黄峰 1104138
实际测量中的结果

在战术课上,实际测量,在十米距离内, 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反应时间会随之 延长。经过专业的训练之后,能够做出相 应的反应,但是,动作会由于紧张的因素 变形,不能够最好的完成自我保护。但是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民警与嫌疑人的距离 往往不足十米,这就要求要有民警要提高 戒备心理,要有安全意识,控制相应的安 全距离一般是360cm—750cm。(这是人与 人之间的一般距离)
1.无初速度无戒备
2.无初速度有戒备 3.有初速度无戒备 4.有初速度有戒备
实测结论




1.无初速度时10米左右安全距离足以使民警 做出反应。 2.有初速度时安全距离应相应拉大。 3.有戒备时反应迅速,有时间做出相应处置 动作。 4.实际处置时应时刻保存戒备状态,做到随 时可以出枪防卫。
针对刀斧砍伤的应对策略 (警察)



1、首先是心理上,要有戒备的心理,我们 所面对的嫌疑人,都是穷凶极恶之徒,不 能够放松警惕要有安全意识。 2、其次是装备上,执行任务之前要有相应 的装备保障,基层民警一般会着防刺服, 穿戴八大件,以备不时之需。 3、平时,要加强相关方面的训练,关键时 刻能够做出相应的反应、



4、当发生嫌疑人持刀砍来时,这时候最重 要的是迅速躲避,寻找掩体,与其拉开距 离(10米左右)。然后伺机制服歹徒。 5、如果携带有武器装备,在歹徒已经对民 众造成伤害之后,经警告无效后,可以选 择开枪击毙。

安全距离如何算

安全距离如何算
详细描述
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为:安全距离 = 车速 x 反应距离 + 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与车辆的制动性能、路况、车速等因素有关。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还需考虑行人、非机动车等障碍物的因素, 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乡村道路的安全距离计算
总结词
乡村道路较为狭窄,车流量较小,但仍 有突发情况出现,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 离。
03
难以实现实时动态调整
传统方法无法实现安全距离的实时动态调整,在设备位置发生变化或出
现异常时,无法及时调整安全距离,可能导致安全隐患。
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距离计算方法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研究现状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距离计算方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利用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因素等多维信息的综合考量,提高 安全距离计算的精确度和实时性。
干燥路面
在干燥的路面上行驶时,安全距离应适当加大,以应对突发 情况。
湿滑路面
在雨天、雪天等湿滑路面上行驶时,安全距离应适当缩短, 以更好地利用车辆的抓地力和制动性能。
03
不同场景下的安全距离计算
高速公路的安全距离计算
总结词
高速公路上车速较快,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与普通道路不同,需要根据车速和道路情况综合考虑。
详细描述
在雨雪天气中行驶时,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 为:安全距离 = 车速 x 反应距离 + 滑动和 打滑的预防距离。滑动和打滑的预防距离是 指车辆在雨雪天气中行驶时,为预防车辆滑 动或打滑所需的额外距离。此外,还需考虑 能见度、道路标识等因素,保持足够的安全 距离以应对突发情况。
04
安全距离的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安全距离的计算公式为:安全距离 = 车速 x 反应距离(取值0.75-1.0)。反应 距离是车辆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从驾驶员反应到采取制动措施所需的时间和距离的总和。根据车速和 驾驶员的反应速度的不同,反应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停车距离与安全距全解

停车距离与安全距全解

安全距离: 应该大于一定情况下的停车距离.即
x安>x停
例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 发现前方70m处发生了交通事 故 ,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 定的加速度经过4s停下来.问 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例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的速度为108km/h,若驾驶员 发现前方70m处发生了交通事 故 ,马上紧急刹车,汽车以恒 定的加速度经过4s停下来.问 该汽车是否会有安全问题?
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x反 v0t 30 0.5m 15m
汽车由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
x v0 vt t 30 0 4m 60m
2
2
汽车停下的实际位移为:
x x1 x2 (15 60)m 75m 70m
所以有安全问题.
练习:汽车刹车时的速 度为5m/s,刹车获得 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0.4m/s2,求汽车刹车后 20s内滑行的距离?
解: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汽车行 驶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v0 108km/ h 30m / s vt 0 t 4s
汽车由刹车到停止的位移为:
s v0 vt t 2
30 0 4m 2
60m 70m
所以不会有安全问题
在上面的情况中,如 果司机看到交通事故 的反应时间为0.5s, 该汽车是否会出现安 全问题?
停车距离与安全距离
几个重要的概念
1 反应时间
2 反应距离
3 刹车距离 4 停车距离
5 安全距离
反应时间: 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 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t反
影响因素: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其注意力 集中程度、驾驶经验和体力状态有关,驾 驶员酒后或极度疲劳将造成反应时间增加 2~3倍。

安全距离如何算

安全距离如何算

安全距离如何算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和人们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安全距离是交通安全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从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1. 计算方法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车辆行驶的速度和反应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具体来说,安全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其中,反应距离是指从发现危险到踩下刹车踏板所需的路程,一般为行驶速度的一半,使用公式为反应距离=(行驶速度/2)× 1.5;制动距离是指车辆从踩下刹车踏板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受到车辆制动性能、路面状态、路面坡度、载荷质量等影响。

例如,当车辆在60km/h的时候,反应距离为(60/2)× 1.5=45米,制动距离在不同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安全距离也将随之改变。

2. 影响因素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是基于车速和反应时间的,但是安全距离的大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路面状态:不同路面的摩擦力不同,湿滑的路面制动距离比干燥的路面要长,因此安全距离也随之变长。

(2)车辆制动性能:不同车型的制动距离不同,同一车型不同车况的制动距离也不同,制动性能好的车辆安全距离相应下降。

(3)载荷质量:不同质量的车辆安全距离也不同,相同车型和质量载荷不同时,安全距离会有所变化。

(4)行驶环境:交通密集的城市道路安全距离比国道高速公路要大,因为城市道路车辆多、交通状况复杂,容易发生危险。

3. 实际应用安全距离的正确计算和注意实际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驾驶中,驾驶员应该根据路况、车况、气候等情况灵活把握安全距离的大小。

同时,在日常使用驾驶时,可以根据行驶速度及实际驾驶情况进行以下具体应用:(1)在高速公路上,可以选择“六秒原则”,即观察前车行驶到固定路标的时间,一般要保持在6秒以上。

(2)在城市道路上,一般应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在20-30米左右,根据行驶速度自行调整。

(3)在雨天或者雪天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应当适当增加安全距离,多注意操控车辆。

2012高一物理配套课件: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粤教版必修1)

2012高一物理配套课件:2.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粤教版必修1)
1.有关概念
(1)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反应距离 的大小取决于反应时间的长短和汽车速度的大小.
(2)刹车距离:从制动刹车开始汽车减速行驶到停止所走
过的距离,刹车距离取决于路面情况和汽车的速度. (3)停车距离: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二者之和,安全距 离应大于停车距离.
2 2
5.(2011·湛江高一检测)汽车正在以10 m/s的速度匀速 行驶,突然紧急刹车,若刹车过程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5 m/s2,则刹车后3 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是多 少? 【解析】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用时
t= v0 10 m/s = =2 s 2 a 5 m/s
故刹车后3 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1 2
1 2
未相遇,D错.
正确答案:B、C
【易错分析】
1.如图所示,一辆正以8 m/s速度沿直线行驶的汽车,突然 以1 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则汽车行驶了18 m 时的速度 为( )
A.8 m/s
B.12 m/s
C.10 m/s
D.14 m/s
【解析】选C.由vt2-v02=2as得 vt = v0 2 +2as= 82 +2 118 m/s =10 m/s.故C正确.
2.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点在横轴上的 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 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了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
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A.t′=t1,d=s C.t′= 1 t1,d= 1 s
1 两者第一次相遇在t′= 1 t1时,则乙的位移为 s,甲的位移 2 4

高速公路上安全距离的估算(三篇)

高速公路上安全距离的估算(三篇)

高速公路上安全距离的估算是确保车辆行驶过程中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安全距离可以给司机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以应对突发情况和避免碰撞。

本文将介绍如何估算高速公路上的安全距离,并探讨一些可能影响安全距离的因素。

一、安全距离的定义安全距离是指车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它取决于车辆的速度和行驶条件。

通常,安全距离为车辆行驶速度的一定倍数,以确保司机在发生突发情况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制动或避让。

二、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1. 基于车速的计算方法根据中国道路交通法规定,不同的车速对应的安全距离应不同。

一般而言,车辆行驶速度越高,所需的安全距离就越长。

根据交通法规,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安全距离 = 车速 / 10 + 3 (单位:米)例如,当车辆的速度为100公里/小时时,安全距离 = 100 / 10 + 3 = 13米。

这意味着车辆之间应保持至少13米的距离。

2. 基于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安全距离还可以按照司机的反应时间和车辆的制动距离来计算。

一般而言,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秒钟,而车辆的制动距离则取决于车辆类型、车况和道路的状况。

反应时间 + 制动距离 = 安全距离反应时间可以通过司机的反应速度来估算。

一般而言,普通司机的反应速度为0.5秒到1秒之间。

制动距离要考虑到车辆和道路的因素。

一般而言,车辆的制动距离约为车速的一定倍数。

例如,汽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时,其制动距离约为60公尺。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公式:安全距离 = 反应时间× 速度 + 制动距离例如,假设车辆速度为120公里/小时,反应时间为1秒,制动距离为70米。

那么安全距离 = 1秒× 120公里/小时 + 70米 = 120米 + 70米 = 190米。

三、影响安全距离的因素安全距离的估算不仅仅取决于车速,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驾驶员的状况:疲劳驾驶、酒驾等不良驾驶行为会降低司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影响安全距离的估算。

高中物理: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高中物理:汽车行驶安全问题

高中物理:汽车行驶安全问题[探究导入] 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造成追尾的主要因素是超速和精力不集中,如图所示是交警在处理一起事故.(1)交警同志在干什么呢?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他们在测量距离,目的是判断车是否超速.(2)为什么通过测量距离就能知道是否超速?提示:因为速度和位移存在一定的关系,即v 2t -v 20=2ax .1.反应时间与反应距离驾驶员从看到现象到做出相应的刹车动作的这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所行驶的距离叫反应距离.2.刹车距离与停车距离(1)从制动刹车开始,到汽车安全停下来,汽车做减速运动,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 说明:刹车距离的长短取决于路面情况和汽车的运动速度.(2)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者之和就是停车距离.3.汽车行驶安全问题的分析方法(1)建立物理模型: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画出示意图.(3)灵活选用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多、推论多,解题时要灵活选择,同时要注意公式中v 0、v t 、a 、x 都是矢量,通常规定v 0方向为正方向.(4)借助v -t 、x -t 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易错提醒](1)画出物体运动的过程示意图,有助于明确研究过程的已知量和待求量,而明确研究过程的已知量和待求量是选择公式的前提.(2)选取公式时,注意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如初速度(或末速度)为零等.[典例3] 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造成“追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 km /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司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刹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0.7 s .请分析一下,应该如何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思路点拨] 反应时间内匀速运动,根据最长反应时间求位移x 1.刹车后匀减速运动,根据x 2=v 0t +12at 2或x 2=0-v 202a求x 2.x 1与x 2之和即为安全距离.[解析] 从后车的运动考虑,造成“追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车速过快;(2)跟前车的车距过小;(3)司机的反应较迟缓;(4)车的制动性能较差.当司机发现紧急情况(如前方车辆突然停下)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汽车匀减速滑行.所以,刹车过程中汽车先后做着两种不同的运动,行驶时的安全车距应等于两部分位移之和.其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确保安全行车,反应时间应取0.7 s 计算.汽车原来的速度v 0=120 km /h ≈33.3 m/s ,在反应时间t 1=0.7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即反应距离为x 1=v 0t 1=33.3×0.7 m ≈23.3 m ;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滑行时间为t 2=v 1-v 0a =0-33.3 m/s -5 m/s 2≈6.7 s ,汽车刹车后滑行的位移,即刹车距离为x 2=v 0t 2+12at 22=33.3 m/s ×6.7 s +12×(-5) m/s 2×(6.7 s)2≈110.9 m ;汽车行驶的安全车距等于停车距离,即x =x 1+x 2=23.3 m +110.9 m =134.2 m.[答案] 见解析[方法技巧]解决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并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2)图像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像求解.(3)数学分析法:设从开始至相遇时间为t ,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3.一正常行驶的列车,司机发现前方铁轨上有一障碍物,于是采取紧急刹车.列车紧急刹车后经7 s 停止,设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 s 内的位移是2 m ,则列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和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各是多大?解析:法一:物理分析法首先将列车视为质点,由题意画出草图,如图所示.列车在第7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7=x 7t=2 m/s , 又v 7=v 6+02, 则第6 s 末的速度v 6=4 m/s ,加速度a =0-v 6t =0-4 m/s 1 s=-4 m/s 2,负号表示与初速度v 0的方向相反.由0=v 0+at ′得v 0=-at ′=-(-4 m /s 2)×7 s =28 m/s.位移x =v 0t ′+12at ′2=28 m/s ×7 s -12×4 m/s 2×(7 s)2=98 m. 法二:图像法作出列车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列车在第7 s 内的位移大小为阴影部分小三角形的面积,则x 7=v 62·1 s ,得v 6=4 m /s ,小三角形与大三角形相似,有v 6∶v 0=1∶7,得v 0=28 m/s ,总位移为大三角形的面积,即x =12×7 s ×28 m/s =98 m. 答案:98 m 28 m/s。

安全距离的名词解释

安全距离的名词解释

安全距离的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中,随着交通事故和灾害频发,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问题。

而“安全距离”这个名词也因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那么,什么是安全距离呢?一、安全距离的概念安全距离是指在特定情况下,所保持的安全的空间间隔或时间间隔。

在不同的领域和环境中,它具有不同的定义和应用方式。

例如,在交通领域,安全距离是指车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距离,以确保行车的安全。

在工业生产中,安全距离是指工人与危险设备之间的最小距离,以规避意外伤害。

二、交通领域中的安全距离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根据不同的行驶速度和路况条件,安全距离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保持车距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计算的。

1. 时间安全距离时间安全距离是指车辆之间保持行驶的最小时间间隔。

根据交通规则,常见的时间安全距离为2至3秒。

具体计算方法是,在行驶过程中,当前一辆车通过某个固定点时,后一辆车在通过相同点之前应该等待2至3秒钟。

2. 空间安全距离空间安全距离是指车辆之间应保持的最小车距。

根据速度和反应时间不同,空间安全距离也有所不同。

以高速公路为例,通常建议车辆之间保持2至3辆车的距离。

3. 注意事项在实际驾驶中,保持安全距离是防止追尾事故的重要措施。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根据路况和车流量的变化,适时调整车距,确保行车安全。

②雨天、雾天、夜间等视线差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安全距离,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③遇到危险驾驶、违规变道等情况时,及时刹车并拉开距离,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工业领域中的安全距离在工业生产中,各种机械和设备的运行离不开安全距离的规范。

无论是操作工人还是设备本身,都需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防止危险发生。

1. 人员与机器的安全距离在工厂和生产线上,操作工人需要保持与机器设备的安全距离。

这样一来,即使设备发生故障或突发情况,也能够给工人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和空间,从而避免可能的伤害。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2.存在视距问题的情况: 夜间行车:设计不考虑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下穿式立体交叉)
3.行车视距分类: (1)停车视距 (2)会车视距 (3)超车视距
平面上的视距问题 纵断面上的视距问题
2021/7/17
2
3.6.1 行车视距的计算
1.停车视距
▪定义: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 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Ls
'S)
Ls '
Rs R
Ls
LY
2021/7/1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6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 ①圆曲线长LY>S: hRs(1cos2)
▪ ②曲线总长L>S>LY
h R s(1 c o 2 2 s ) (L s' l)si 2 n )(
arctL aS'n [1 {l (l )2]}
1.5(m) 2
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大横净距,用h 表示。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RS算出。
2021/7/17
14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 ①曲线长L>视距S:
hR sR sc
o 2 sR s(1c
o)s 2
180 S Rs
用最大横净距法或视距包络图法检查曲线内侧的视点轨迹线处的视 距是否满足指标要求;
若不满足行车视距要求,则可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 全部障碍物或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高一物理专题训练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一)汽车行驶安全问题1、反应距离在汽车行驶安全知识中,反应时间是指信息传达至驾驶员后到驾驶员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反应动作的时间间隔,反应距离决定于反应时间和车的行驶速度。

反应距离=车速×反应时间.车速一定的情况下,反应越快即反应时间越短,越安全。

2、刹车距离刹车过程做匀减速运动,其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3、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即停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

例1、驾驶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以80 km/h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56 m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48 km/h的速度行驶时,可以在24 m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这两种速率,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使用刹车,车速不变),刹车产生的加速度也相同,则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多少?例2、在高速公路上,有时会发生“追尾”事故——后面的汽车撞上前面的汽车.请分析一下,造成“追尾”事故的原因有哪些?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车速限制为120 km/h.设某人驾车正以最高时速沿平直高速公路行驶,该车刹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司机的反应时间(从意识到应该停车到操作刹车的时间)为0.6~0.7 s。

请分析一下,应该如何计算行驶时的安全车距?例4、在平直公路上,一辆自行车与同方向行驶的汽车同时经过某点,它们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自行车:s1=6t,汽车:s2=10t-14t2,由此可知:(1)经过______时间,自行车追上汽车.(2)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的速度为______.(3)自行车追上汽车的过程中,两者间的最大距离为______。

课堂训练题:1、一辆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须在2 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如果汽车以该速度行驶,必须在1.5 s内停下来,汽车刹车匀减速运动加速度至少多大?2、若汽车以12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意外情况,驾驶员紧急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4 m/s2,求刹车后2 s时的速度大小.3、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为6.25 m(刹车时间超过2 s),则刹车后6 s内汽车的位移是多大?4、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但是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v =20米/秒,乙车在甲车行驶至距离出发地200米处时开始以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2s m a 追甲。

第2章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第2章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

第五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安全行驶1.通过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解决汽车刹车以及安全行驶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使学生意识到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的危害,提高学生的安全行车意识.1.反应时间:从司机意识到应该停车至操作刹车的时间.2.反应距离: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驶过的距离叫作反应距离.3.刹车距离:从驾驶员刹车开始,汽车以原行驶速度为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所通过的距离叫作刹车距离.4.停车距离:反应距离与刹车距离之和.汽车运动模型是将汽车的启动过程、行驶过程和刹车过程分别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1)反应距离的大小取决于反应时间的长短和汽车速度的大小.()(2)刹车距离指从制动刹车开始汽车减速行驶到停止所走过的距离.()(3)停车距离应大于安全距离.()(4)一辆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前面有障碍物立即以2.5 m/s2的加速度刹车,5 s后汽车的位移为________ m.[答案](1)√(2)√(3)×(4)20一载有十几吨小麦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后经调查,事故车辆行驶证核载1.5吨,实载10吨,严重超载引起后轮爆胎,车辆失控侧翻.假设该车以54 km/h 的速率匀速行驶,发现障碍物时司机刹车,货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 2(不超载时则为5 m/s 2).请探究:(1)汽车超载时刹车距离是多大?(2)汽车不超载时刹车距离又是多大?提示:(1)超载时:s 1=0-v 202a 1解s 1=45 m . (2)不超载时:s 2=0-v 202a 2=22.5 m . 考点1 汽车行驶安全问题1.反应距离s 1=车速v 0×反应时间t ,其中反应时间是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在车速一定的情况下,反应越快即反应时间越短越安全.2.刹车距离: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刹车距离s 2=v 202a,大小取决于初速度v 0和刹车的加速度.3.安全距离即停车距离,包含反应距离和刹车距离两部分.4.影响安全距离的因素(1)主观因素:司机必须反应敏捷,行动迅速,沉着冷静,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酒后驾车,不能疲劳驾驶,精力高度集中等.(2)客观因素:汽车的状况、天气和路面是影响安全距离的重要因素,雨天路面湿滑,冬天路面结冰,轮胎磨损严重等都会造成刹车距离的增大.【典例1】 为了安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 .有一辆车发现前面24 m 处发生交通事故紧急刹车,紧急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 2,反应时间为t =0.6 s .经测量,路面刹车痕迹为s=14.4 m,该汽车是否违章驾驶?是否会有安全问题?思路点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解析]依据题意,可画出运动示意图.刹车痕迹长度即为刹车距离,由v 2t-v 20=2as得汽车刹车前的速度v0=v 2t-2as=0-2×(-5)×14.4 m/s=12 m/s=43.2 km/h>40 km/h.所以该汽车违章驾驶在反应时间内匀速行驶的位移s1=v0t=12×0.6 m=7.2 m,停车距离Δs=s1+s=7.2 m+14.4 m=21.6 m由于Δs<24 m,所以该车不存在安全问题,不会发生交通事故.[答案]见解析解决行驶安全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法(1)画出刹车过程草图,找出每一段的位移关系.(2)刹车时借助a,用公式v 2t-v 20=2as而避开刹车时间的求解,比较方便,公式选取要灵活.(3)可采用逆向思维法,即把运动倒过来看成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此司机是酒后驾驶,反应时间总长为1.0 s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解析]酒后反应时间t′=1.0 s反应距离s1′=v1t′=12 m停车距离Δs′=s1′+s=12 m+14.4 m=26.4 m>24 m会发生交通事故.[答案]见解析[跟进训练]1.(2022·广东汕头高一检测)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随着车辆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加.为了安全,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从驾驶员看见某一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时间里,汽车仍然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思考距离),而从采取制动动作到车完全静止的时间里,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下表给出了驾驶员驾驶的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思考距离和制动距离的部分数据.某同学分析这些数据,算出了表格中未给出的数据X、Y,该同学计算正确的是()速度/(m·s-1)思考距离/m制动距离/m1012201518X20Y 802530125A.X=40,Y=24B.X=45,Y=24C.X=60,Y=22 D.X=40,Y=21B[思考距离,汽车做匀速运动,由x=v t知思考时间t=xv=1.2 s,所以Y=v3t=20×1.2 m=24 m.制动距离是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由v2=2ax知a=v22x =10040m/s2=2.5m/s2,由v 22=2aX,得X=v 222a=1522×2.5m=45 m.]考点2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问题(1)追及的特点: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2)追及问题满足的两个关系①时间关系:从后面的物体追赶开始,到追上前面的物体时,两物体经历的时间相等.②位移关系:s 2=s 0+s 1,其中s 0为开始追赶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s 1表示前面被追赶物体的位移,s 2表示后面追赶物体的位移.(3)临界条件:当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可能出现恰好追上、恰好避免相撞、相距最远、相距最近等情况,即出现上述四种情况的临界条件为v 1=v 2.2.相遇问题(1)特点:在同一时刻两物体处于同一位置.(2)条件: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即相遇;相向运动的物体,各自发生的位移的绝对值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即相遇.(3)临界状态:避免相碰撞的临界状态是两个物体处于相同的位置时,两者的相对速度为零.【典例2】 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 ,B 车在后,其速度为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700 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要经过1 800 m B 车才能停止.问A 车若按原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说明理由.思路点拨:当两列火车速度相同时,是一个临界点,看这时能不能相撞.[解析] 由题意可知,两车不相撞的速度临界条件是B 车减速到与A 车的速度相等时未相撞.a B =v 2B 2s=0.25 m/s 2 B 车减速至v A =10 m/s 的时间t =80 s在这段时间内A 车的位移为s A =v A t =800 m这段时间内B 车的位移为s B =v B t -a B t 22=1 600 m 两车的位移关系s B=1 600 m>s A+s0=1 500 m所以A、B两车在速度相同之前已经相撞.[答案]见解析解决追及与相遇问题的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并画出运动情况示意图,找出位移关系.(2)图像法:将两者的速度—时间图像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然后利用图像求解.(3)数学分析法:设从开始至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碰.[跟进训练]2.火车以速率v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在前方同一轨道上距车s处有另一辆火车,它正沿相同的方向以较小的速率v2做匀速运动,于是司机立即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该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要使两火车不相撞,加速度a应满足的关系为()A.a≥v 21-v 222s B.a≥v 212sC.a≥v 222s D.a≥(v1-v2)22s[答案] D3.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2516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 做匀速直线运动,追赶前方以1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 000 m,则:(1)追上卡车前两车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解析](1)由题意作出两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摩托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t1=v ma=16 s.位移s1=v 2m2a=200 m<s0=1 000 m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则追上卡车前两车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s m,于是有at2=v所以t2=va=9.6 s最大间距s m=s0+v·t2-12at 22=1 000 m+15×9.6 m-12×2516×9.62 m=1 072m.(2)设从开始经过t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s1+v m(t-t1)=s0+v·t解得t=120 s.[答案](1)1 072 m(2)120 s1.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交通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30 m,该车辆的刹车加速度大小是15 m/s2,该路段限速为60 km/h,则该车() A.超速B.不超速C.是否超速无法判断D.行驶速度刚好是60 km/hA[该车辆的末速度为零,由v2-v 20=-2ax,可计算出初速度v0=2ax=2×15×30 m/s=30 m/s=108 km/h,该车超速,选项A正确.] 2.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在3 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A.甲在乙之前2 m B.乙在甲之前2 mC.乙在甲之前4 m D.甲在乙之前4 mD[在v-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即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由图像知s甲=2 m,s乙=6 m,而3 s末两质点相遇,故甲出发前应在乙前方4 m,故D 正确.]3.(新情境题:以“礼让行人”为背景考查刹车问题)(多选)对于如图所示的情境,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若以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此时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汽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的距离为8 m,该车刹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此时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1.6 s汽车才能停止B.若在距停车线6 m处才开始刹车制动,则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若经0.2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则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D.若经0.4 s后才开始刹车制动,则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答案]AC4.(2022·山东潍坊高一期中)当交叉路口的绿灯亮时,一辆客车以a=2 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启动,在同一时刻,一辆货车以10 m/s的恒定速度从客车旁边同向驶过(不计车长),则:(1)客车什么时候追上货车?客车追上货车时离路口多远?(2)在客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解析] (1)客车追上货车的过程中,两车所用时间相等,位移也相等,即v 2t 1=12at 21,代入数据解得t 1=10 s ,x =12at 21=12×2×102 m =100 m . (2)两车距离最远时,两车应具有相等的速度,即v 2=at 2,代入数据解得t 2=5 s .Δx =v 2t 2-12at 22=10×5 m -12×2×52 m =25 m . [答案] (1)10 s 100 m (2)25 m回归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刹车时,汽车司机在反应时间内做什么运动?提示:匀速直线运动.2.刹车距离和停车距离有什么不同?提示:停车距离=刹车距离+反应距离.3.分析追及相遇类问题时,主要哪三个问题?提示: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2
m-v 乙 t1=48 m.
(2)设甲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 t0,由 vt=v0+at,解得 t0=8 s.
在 t0=8 s 时间内,甲车的位移


16
s 甲= 2 t0= 2 ×8 m=64 m
乙车的位移 s 乙=v 乙 t0=8×8 m=64 m
因为 s 甲+32 m>s 乙,所以甲车停止时,乙车未追上甲车,此时两车
车后滑行的位移为 s2=v0t2+2 2 2 =(33.3×6.7-2×5×6.72) m≈110.9 m,
故汽车行驶时的安全车距 s=s1+s2=(23.3+110.9) m=134.2 m.
(2)汽车刹车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时间设为 t,由 vt=v0+at
0
可知 t=- ≈6.7 s<10 s,由 2 − 0 2 =2as 可知,10 s 内通过的位移
2.常见的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0,则A追上B时,必有
sA-sB=s0,且vA≥vB.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s0,要使两物体恰好不
相撞,必有sA-sB=s0,且vA≤vB.
3.解题思路和方法
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由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
系→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列(含有时间的)位移方程
是否会有安全问题?已知该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7.5 m/s2.
答案:会有安全问题.
解析: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s1=vt=30
×0.5 m=15 m.汽车
2
2
0-
-30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s2= m=60
= m.汽车停下来的实际位移

反应距离和安全距离

反应距离和安全距离

驾驶员反应时间及制动响应时间驾驶员反应时间及制动响应时间1.驾驶员反应时间驾驶员接到紧急停车信号时,并没有立即行动,而要经过T1秒以后才意识到应进行紧急制动,并开始移动右脚,再经过T2秒以后到才开始踩到制动踏板。

这一段时间T=T1+T2,称为驾驶员反应时间。

这一段时间,一般为0.4-1.Os,它与制动系的性能无关。

反应好的驾驶员一般的反应时间在0.4—0.6s之间。

驾驶员受危急惊吓时反应时间大多会大于1s,甚至产生把油门当刹车踩的错误。

反应在1.5s以内属正常,当超过2s时被认为不正常。

当汽车以50/h的速度行驶时,反应快的驾驶员在6-7m左右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了制动的动作;而反应慢的,则需在12-14m以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动作,许多突发事故在这样反应慢的情况下,往往已来不及防止了。

2.制动系统响应时间驾驶员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制动结束,汽车制动的全过程包括:Ta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Tb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协调时间)、Tc持续制动时间、Td放松制动器四个阶段。

A.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随着驾驶员踩踏板的动作,踏板克服自由行程、制动器间隙所需时间,一般液压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为Ta为0.015s-0.03s。

这一时间汽车没有减速运动。

B.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制动器起作用时间经过Tb后,制动压力迅制速增加到最大值,一般液压制动系统的起作用时间Tb为0.15s-0.3s。

这一时间汽车有减速运动。

C. Tc为持续制动时间,在该段时间内制动减速度相对稳定,Td为放松制动器时间,在该段时间内驾驶员放松制动踏板,制动过程结束。

制动释放时间不得大于0.8s。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安全车距汽车的制动距离随车速的增加而成正比的增加,所以车速越快,跟车距离越要大。

集中精神,提早判断采取有准备的刹车动作,效果会好很多,千万不要把自己归入“反应好的驾驶员”一类,100km/h的速度,1秒钟汽车行驶就有28m,普通刹车距离40-50m,28+50=78m。

汽车安全驾驶追及问题doc

汽车安全驾驶追及问题doc

汽车相遇追及问题(一)汽车刹车问题1、汽车运动模型将汽车的启动过程、行驶过程和刹车过程分别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这样就可以运用运动学的知识分析汽车的运动问题,这是理想化模型。

2、有关汽车行驶的几个概念(1)反应时间: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历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

(2)反应距离:在行驶的汽车中,驾驶员发现前方有危险时,必须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后才做出制动动作,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所行驶的距离称为反映距离。

(3)刹车距离:从制动刹车开始到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

(4)停车距离:反映距离和和刹车距离之和就是停车距离。

3、时间过量问题在计算汽车停车距离时,注意有所给时间是否超过速度减为零所用时间,因为车不可能再反向运动,所以位移只能是算到速度为零时。

例题1 2009年12月山东的东部下了一场雪,一人正以54km/h的速度驾车行驶在郊区公路上,若他发现前面出现了交通事故,经0.5s的反应时间后开始刹车,由于雪地滑,刹车时加速大小为2m/s2,求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前进的距离为多少?练习1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后,反应时间为0.6s便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2.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例题2 高速公路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但是因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大,雾天往往出现十几辆车追尾连续相撞的车祸.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速率为120 km/h,汽车刹车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8 m/s2,大雾天关闭高速公路.如果某天有薄雾,能见度约为37 m,为安全行驶,避免追尾连续相撞,汽车行驶速度应作何限制?(设司机反应时间为0.6 s)练习2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 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 m处一辆卡车正以72 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10 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Δt.试问Δt是何数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追及和相遇的基本特征:在运动过程中两个物体能同时到达同一位置。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

1.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 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 前者速度.
(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 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
第一大类:速度大的物体追速度小的物体 (eg:匀减速 追 匀速 )
(1)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若两者还没 到达同一位置,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 有最小距离:
(2)当两者到达同一位置,则追上。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 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 距离时即相遇.
3.分析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注意点: ⑴ 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一个条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两物体间距离 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解法二(极值法):利用判别式求解,由
解法一可知xA=x+xB 即v0t+·(-2a)·t2=x+at2 整理得3at2-2v0t+2x=0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t的一元二次方程,
当根的判别式Δ =(2v0)2-4·3a·2x<0 时,t无实数解,即两车不相撞,所以要 使两车不相撞,A车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 条件是v0<.
3所示,现用四种方法解答如下:
解法一(分析法):利用位移公式、速度 公式求解.
对A车有 xA=v0t+·(-2a)·t2 vA=v0+(-2a)·t
对B车有 xB=at2,vB=at 对两车有 x=xA-xB 追上时,两车不相撞临界条件是vA=vB, 以上各式联立解得v0= 故要使两车不相撞,A的初速度v0满足的 条件是v0<.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 方程,这是关键.
2.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大致分为两种方法: 一是物理分析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 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 条件,然后结合运动学方程求解.

史上最全的安全距离

史上最全的安全距离

史上最全的安全距离安全距离是指在人与人、车辆与车辆、人与车辆等各种情况下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发生事故或伤害的距离。

不同的情况,需要保持的安全距离也不一样。

下面是史上最全的安全距离,为您的出行保驾护航。

人与人的安全距离1.手欠距离身处人流密集的区域,如广场、地铁、公交车等,这时候就需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问题,要避免走路时因手欠或不慎碰到陌生人或行李,造成不必要的争执或误会。

建议保持距离在30-50厘米。

在排队或等候时,要慎重选择站立的位置,以免挤到前排的人。

2.日常交往距离在正常日常接触中,如朋友、同事、家人等之间的交流距离建议在1米左右,不用过分拘泥具体距离,自然亲近是最好的方式。

3.公共场合距离在一些公共场合,如电影院、讲坛、剧场等需要临时保持距离,建议在1.5-2米之间。

这样能够保持健康的呼吸距离,避免身体接触而造成感染。

车辆之间的安全距离1.车辆安全距离在驾驶机动车辆行驶时,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跟车距离。

一般建议保持3秒钟的跟车时间,在高速、雨天、雾天等复杂路面的情况下,建议增大跟车时间。

其具体距离需要根据车速和车辆类型进行调整。

2.行人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在行人与车辆穿行的繁忙路段,建议当行人靠近机动车行驶的车道时,需要保证与前车之间一定的安全距离(建议保持距离在1.5-2米之间),以避免车上的行人意外掉落或碰撞。

3.机动车辆、行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混行的路段,建议保持跟车时间和行驶速度要适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铭记“互相理解”,提高道路安全文明意识。

人与宠物之间的安全距离1.接近宠物分辨距离当与陌生宠物遇到时,需要逐渐地接近宠物,安全距离应该在2-3米左右。

当近距离触及宠物时,面孔和手臂应互相接触,建议先伸出手试探宠物的神经反应。

2.公共场合的安全距离在宠物在公共场所散步或游玩时,建议人与宠物之间保持1.5-2米左右的距离。

这不仅能够避免人与宠物之间直接接触而造成伤害,也能让游客和游玩宠物之间有更好的沟通和互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驾驶员反应时间及制动响应时间
驾驶员反应时间及制动响应时间
1.驾驶员反应时间
驾驶员接到紧急停车信号时,并没有立即行动,而要经过T1秒以后才意识到应进行紧急制动,并开始移动右脚,再经过T2秒以后到才开始踩到制动踏板。

这一段时间T=T1+T2,称为驾驶员反应时间。

这一段时间,一般为0.4-1.Os,它与制动系的性能无关。

反应好的驾驶员一般的反应时间在0.4—0.6s之间。

驾驶员受危急惊吓时反应时间大多会大于1s,甚至产生把油门当刹车踩的错误。

反应在1.5s以内属正常,当超过2s时被认为不正常。

当汽车以50/h的速度行驶时,反应快的驾驶员在6-7m左右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了制动的动作;而反应慢的,则需在12-14m以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动作,许多突发事故在这样反应慢的情况下,往往已来不及防止了。

2.制动系统响应时间
驾驶员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制动结束,汽车制动的全过程包括:Ta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Tb制动器起作用时间(协调时间)、Tc持续制动时间、Td放松制动器四个阶段。

A.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
随着驾驶员踩踏板的动作,踏板克服自由行程、制动器间隙所需时间,一般液压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为Ta为0.015s-0.03s。

这一时间汽车没有减速运动。

B.制动器起作用时间
制动器起作用时间经过Tb后,制动压力迅制速增加到最大值,一般液压制动系统的起作用时间Tb为0.15s-0.3s。

这一时间汽车有减速运动。

C. Tc为持续制动时间,在该段时间内制动减速度相对稳定,Td为放松制动器时间,在该段时间内驾驶员放松制动踏板,制动过程结束。

制动释放时间不得大于0.8s。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安全车距
汽车的制动距离随车速的增加而成正比的增加,所以车速越快,跟车距离越要大。

集中精神,提早判断采取有准备的刹车动作,效果会好很多,千万不要把自己归入“反应好的驾驶员”一类,100km/h的速度,1秒钟汽车行驶就有28m,普通刹车距离40-50m,
28+50=78m。

也就是说100km/h的速度意识到应进行紧急制动时,汽车要在80m外停下。

4.案例问题分析
A.车友提出ls刹车踏板行程长造成刹车软的原因,比其它车多了个0.5秒。

解答
0.5秒常人都可跑3-4米,人脚跺踏下速度20-30米/秒。

若LS刹车踏板行程就算比其它车多5cM是用长多少时间。

5/2000=0.0025秒,即刹车踏板行程比其它车多用了0.0025秒。

120km/h速度,即每秒走33.3m,0.0025秒行走8.3厘米。

另外,当你轻轻慢踏,5cm可能要用2秒都不够。

整个制动系统的反应时间为Ta为0.015s-0.03s,所以,踏板行程时间所占比例很小。

B.车友评论:
刹车调教帕萨特很灵敏,轻轻一点就很强烈,但深踩刹车刹车力量增加的不明显。

对于控制刹车平稳停车来说不舒服,控制的比较累。

我不喜欢(新手喜欢,主要是心理感觉踏实)。

旗云和QQ的刹车是一类的,就是刹车随刹车踏板被踩下的幅度逐步提高,特别是后半程,刹车力度呈跳跃性增加。

新手可能觉得软刹不住。

但我喜欢,对刹车力度好控制。

点评:刹车踏板行程长造成刹车软的论点不成立。

不管刹车踏板行程长短,刹车力不足时刹车距离很定长。

设计调校刹车踏板行程长点与短点不是造成刹车软的原因,是两种风格,各自喜欢就好。

B.车友:昨天差点跟PASSAT亲密接触了.
我跟前车间距差不多5-6米,三挡刚挂上没有半分钟,也就50迈左右,前车突然紧急刹车,一脚停在了原地,我也随即踩了下去,TMD要是晚1-2秒钟踩刹车,我TMD 肯定就追上它了,LS这刹车什么玩意啊? 当时也加上我踩的狠点,刹车感觉一点都不灵,肉的要死,ABS一启动,我感觉我的脚跟踩到了路面上是的,如果刹车要老是这个样子,没有改进的话,我想此类事情在发生一次,LS就必追前车无疑了.郁闷
解答
不知道是讲LS刹车好还是不好,算你是“反应好的驾驶员”一类,驾驶反应时间+制动器起作用时间=0.5秒,已知数速度50KM/H=13.9M/秒、车间距差不多5-6米。

驾驶员反应时间车的行程:
13.9M/秒×0.5秒=6.95M。

奇迹,未算50KM/H刹车距离,这车都未撞。

或者正解:“前车突然紧急刹车,一脚停在了原地,”不是事实,应是前车急刹向前走了10多米,你的刹车距离比前车短。

所以,讲刹车效能要讲数据,不能凭感觉。

否则问题自相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