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茶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茶,是中国人从古至今都钟爱的饮品,而茶道和茶文化则是围绕着茶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

茶道与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们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发展、茶文化的内涵和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茶道与茶文化的魅力。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起源于中国古代。

据史书记载,中国的茶树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而茶道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代的一位文人名叫陆羽,他所著的《茶经》被誉为茶道的经典之作。

茶经将茶的种类、制作方法、品茗技巧以及茶对于身心健康的益处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奠定了茶道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道逐渐发展壮大。

宋代,茶道渐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明清时期,茶道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许多著名的茶道流派,如湖湘茶道、四川茶道等。

现如今,茶道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它融合了艺术、礼仪、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成为一种独特而独立的精神追求。

二、茶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茶文化,是指茶为核心,与茶相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

茶文化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茶的热爱和追求。

首先,茶文化强调“礼”。

在中国,人们品茶的过程中注重仪态庄重,犹如一场仪式。

品茶时,人们要先向茶师行礼,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冲泡和品尝。

这种注重礼仪的茶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其次,茶文化强调“和”。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媒介。

人们在品茶时,可以借此与亲友、朋友相聚,共同分享快乐和情感。

茶文化将茶作为一种媒介,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再次,茶文化强调“清”。

品茶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身心放松。

在忙碌的生活中,泡杯香茗,静心品味,可以帮助人们去除烦躁和压力,达到心灵的宁静。

这种清心寡欲的茶文化,体现了东方哲学的智慧与境界。

三、茶道与茶文化的影响茶道和茶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其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茶的起源(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已经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时期:西汉。

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 一笥"和“ 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 "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

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茶与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与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与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茶已经成为了全球流行的饮料。

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茶文化,但共同之处是茶的历史和传统。

茶文化是茶的一种精神和文化传承,通过茶的饮用与喜爱来表达对茶文化的尊敬与推崇,同时还展示着人们对于高品质、健康、和谐生活境界的向往。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茶和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一、茶的起源茶的起源非常早,据科学家研究,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的滇池和洱海一带的草原及丘陵地带,然后经过时间的演化,输送至中国南部,逐渐形成了中国的茶文化。

二、茶的类别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茶叶的来源,茶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1.绿茶:绿茶是指鲜叶的成分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保留了其绿色的色泽和鲜明的香味。

2.红茶:红茶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鲜叶经过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后,形成了其特有的色泽、口感和香味。

3.黑茶:黑茶是指经过长时间发酵、贮存后的茶叶,口感较厚重,香呷醇和。

4.白茶:白茶是指天然极度干燥的鲜叶,茶叶的营养和香味较为丰富,故可以说是茶中极品。

5.乌龙茶:乌龙茶与黑茶相似,因其鲜叶的处理方式不同,所以带有赤茶和红茶的特点。

三、茶的饮用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茶的饮用方式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茶通常被用来招待客人,这被称为“茶艺表演”,茶壶和茶杯的制作技巧也有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破碎,要求茶艺师必须有高超的技艺和仪态。

英国则有其自己的花式红茶文化,他们在下午茶时间通常会喝一杯带着牛奶和糖的红茶,搭配一些小食,十分特别。

四、茶文化的传统茶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都有自己的茶文化传承。

1.中国茶文化传承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中交流人与人之间的细腻情感和富有体现个性的神韵等特点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文化与道家、佛家的思想理论相辅相成即“茶禅一味”,茶文化成为一种修养精神,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赋予了茶以美的外在和无形的内涵。

2.日本茶文化传承日本茶文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9世纪。

茶与茶文化心得体会

茶与茶文化心得体会

茶与茶文化心得体会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深入研究了茶与茶文化,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思考。

茶文化的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茶,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高尚的饮品,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味道醇厚,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在茶文化中,我看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中庸之道,以及佛家的清静无为。

茶道强调顺应自然,尊重他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时,茶文化还强调自我修炼,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这种精神追求,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至关重要。

茶文化源远流长,但在现代社会,面对咖啡、果汁等饮品的外来冲击,如何传承和发扬茶文化,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我看来,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巧妙地将现代元素融入茶文化,使之更具时代气息。

例如,将茶文化与现代艺术、时尚等领域结合,举办茶艺表演、茶文化艺术展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文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茶文化,让茶文化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茶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

茶文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学习茶道,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在我国,茶文化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家庭聚会到商务洽谈,都会以茶为伴。

这种传统习俗,不仅有助于增进人际关系,还能培养人们的礼仪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茶文化,让更多人受益。

在我国,茶文化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许多关于茶的典故和故事流传至今。

例如,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详细介绍了茶的种类、制茶工艺和品茶方法等。

又如,宋代文豪苏轼曾创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赞美了茶的韵味和意境。

这些典故和故事,见证了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茶文化素材。

茶文化在世界各地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
5、高山大岳中,环境很少受到人为的污染。
3、茶在中国的发展
• 鲁周公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辞书《尔雅》,该书最早收录了 古代的茶字:“槚,苦荼”。是借用槚(音jia)这个字来 命名被巴蜀地区百姓称为“苦荼”的茶。相传辅佐过两代 周王的贤相周公(名旦,封鲁)曾参与《尔雅》最早的编 撰。
• 汉代: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7-8 大暑、立秋、 处暑
8-9 白露、秋分、 寒露
10-11 霜降、立冬
11-12 小雪
12-4
大雪、冬至、 小寒、大寒、 立春、惊蛰、 春分
名称 春茶 (头水茶 )
第一次夏茶(二水茶)
第二次夏茶(三水茶)
秋茶
冬茶 冬片茶 天寒茶叶不长芽,实际上这几个月之中还 可能会有雨水茶出产(冬三水、 不知春)
• 明代以后,传统茶文化开始转入民间,深入实际,走 向世俗,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常利益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心理。
• 此外,清代后期茶叶生产有惊人发展,种植面积和产 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流通领域则更为繁荣,一时间 茶庄、茶号纷纷出现,茶叶更以贸易的方式迅速走向 世界,茶叶进入商业时代。
4、茶叶的外传
• “饮茶”是做药用的。方法也只是简单 熬熬茶汤,治疗疾病而已。
• 中国被公认是最早发现和利 用茶叶的国家,也是最先孕 育出茶文化的国家。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
• 西南地区(川滇)常被称为 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
云南南糯山原始茶林和茶王树
1、茶树的分类
• 按叶片大小:
• 大叶种 • 中叶种 • 小叶种
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 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 ,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 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茶与茶文化_养生茶饮

茶与茶文化_养生茶饮

茶与茶文化_养生茶饮茶,素有清香、平和、谦逊、平淡的内质,在中国诸多的优良传统里,客来敬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礼节。

“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饮茶的妙趣不但在于他独有的色、香、味、形,而在于使人把心放在闲处。

涤荡性灵,保持心境中的一点清纯之气,在日常生活中,始能出无穷的清新。

茶贵在品,能在品中求得一份清静,抒发一凡情怀,愉悦心情,从而让自己在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好好放松一下。

从而得到一种很好的享受,休味草中英在杯中的绿尘飞,翠清起,从而使人胸怀舒畅,消遥自在。

古代的名人雅士,无不以饮茶品茗为乐,歌茶颂水为快,故自古以来,茶一直和雅有牵连不清的联系。

茶圣陆羽曾作歌云: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下竟陵城下来字字句句道出了茶圣对茶的珍爱情怀。

茶有茶的文化。

品茶更注重讲究其深邃的文化内涵,而我们的民族也正是被茶文化浸淫了几千年的民族。

饮茶的哲学使我们轻松、宁静、自在,洗涤心中的忧虑与尘垢,清除一下俗念,既可在香、清、味、甘中自得其乐,也可共同分享,借一杯清茗作心灵的沟通。

在喧嚣繁杂的尘世里,我们需要一杯好茶。

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的结构是与宗教、道德、艺术、文学、哲学有明确的关联的领域,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影响,并与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筑成一个茶文化的完整结构体系,把茶的天然特征、特性,升华成一种精神象征,把茶事活动上升到精神活动,这在历史岁月的反复“洗礼”过程中,孕育成茶文化的源泉,形成了斑驳的茶文化大观,劈如:人们从茶汤清沏,升华为“清廉”、“清静”、“清心”等,从茶香味的温和淡雅,引伸出“和谐”、“谦和”、“中庸”、“幽雅”,从茶性的天然纯真,类比人性“纯正朴实”、“反朴归真”,继而演绎出以茶敬客,以茶会友,表示敬意、亲切、和气、淡雅的人际关系等等。

总之,从茶性、茶事中可感悟出许多以灵的美感,精神的满足,人生价值的修炼,生活的真正趣味。

茶与茶文化课题研究成果及反思

茶与茶文化课题研究成果及反思

茶与茶文化课题研究成果及反思研究成果(一)、茶文化的定义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廿一个方面。

(三)、茶文化体系茶史学:茶的起源,发现和利用,茶文化形成、发展、演变、特点及表现形式:茶文化社会学:茶文化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社会发展与进步对茶文化的作用和社会各阶层与茶文化关系;饮茶民俗学:历史和现代,各个地区和民族,城市和农村饮茶习俗;茶的美学:成品茶外形设计、名茶取名、茶包装设计及宣传广告等;茶文化交流学:国际国内研讨、茶文化展示、茶艺表演、少儿茶艺、茶叶历史文化博览及茶事旅游:茶文化功能学:茶文化资源、特性、历史茶文化和新时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对现代社会及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等。

1.茶的起源及发展茶,原产于中国。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茶有文字记载,已有3000年。

茶字最早见于周公旦《尔雅》“槚、苦茶”。

槚和茶都是古代茶的名称。

茶叶在我国西周时期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到了春秋时代茶鲜叶被人们作为菜食,而战国时期茶叶作为治病药品,西汉时期茶叶已成为主要商品之一了。

从三国到南北朝的三百多年时间内,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家利用饮茶来解除坐禅瞌睡,于是在寺院庙旁的山谷间普遍种茶。

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

茶和茶文化一中国用茶的源流一、关于饮茶的起源。

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到了现代,还出现了罐装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浓缩茶等新的茶饮方式。

二、煎茶法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据张源《茶录》、许次行《茶疏》等书,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等。

二饮茶方法的演变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

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到了现代,还出现了罐装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浓缩茶等新的茶饮方式。

一、烹茶(唐代)烹茶即煮茶。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

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和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类似喝蔬茶汤,吴人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

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和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

明代陈师《茶考》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

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

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

……其熬茶有火候”。

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二、煎茶法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欣赏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欣赏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欣赏茶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你们知道茶与茶文化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1传统茶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摘要: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标志,几千年来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着国人的审美和智慧,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显现。

传统茶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不仅为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赋予了设计作品以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从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出发,以家居的设计为例,分析茶文化对现代环境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茶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环境设计;应用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室内空间设计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但现如今,由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正受到冲击,标准化、规范化的商品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室内设计呈现相趋近的态势,而原本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区域文化在这种冲击下出现变化。

这种情况不是设计行业所期望看到的,设计界更希望看到的是各种文化百花齐放,带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设计被发扬光大,可以说文化是设计的生命之源。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直至现在,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研究茶文化并将茶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茶文化泛指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以茶为媒介进行传播或者展现的文化,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影响也是十分广泛,在文明、教育、贸易、医学等许多领域都体现了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文明进程角度看,茶文化是商品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品茗歌舞以及诗词歌赋等方面,侧重点在于一个“雅”字。

茶文化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在漫长的发展时间里,茶文化整合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哲理思想,并逐步转化成了各民族的一种特殊的礼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而又极具特色的分支。

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

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

茶与茶文化的重点知识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国内外人们研究和追寻的对象。

本文将重点介绍茶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一、茶的起源与种类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中国古代,相传是由神农氏发现的。

茶叶按照发酵程度可以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和黑茶。

每类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

二、茶的品鉴与泡法品茶是茶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茶叶的品质主要通过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方面来判断。

泡茶的方法也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包括选材、洗茶、注水、控制泡时间和品味等步骤。

三、茶道与茶具茶道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茶具的摆放、茶叶的选用、泡茶的技巧和品茗的仪式等来展现。

茶具是泡茶的必备工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船等。

不同的茶具对茶的味道和口感有一定的影响。

四、茶的文化内涵茶作为一种饮品,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礼仪:茶具、泡茶和品茶都需要一定的礼仪,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尊重和谦逊。

2.艺术:茶道、茶艺表演和茶文化艺术品等都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哲学:茶文化中有很多哲学思想,如“茶禅一味”、“茶道为道”等,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4.文学:茶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提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学。

5.民俗:茶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婚礼、祭祀、拜访等民俗活动密切相关。

五、茶与健康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健作用。

茶叶中的茶多酚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能够抑制体内的自由基产生。

此外,茶叶还能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硬化、促进消化和抗菌等。

六、茶的传播与影响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也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也随着茶文化的传播而传入其他国家。

如今,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茶文化也成为跨国交流与交流的桥梁。

茶与茶文化心得体会

茶与茶文化心得体会

茶与茶文化心得体会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

在中国,茶文化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在我接触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茶的种类茶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味。

常见的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

其中,绿茶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茶,它具有清香、爽口的特点,适合在夏季饮用。

红茶则具有浓郁的口感和香气,适合在冬季饮用。

乌龙茶则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它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是茶中的佳品。

白茶则是一种比较轻盈的茶,它具有清香、甘甜的特点,适合在春季饮用。

黄茶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茶,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是茶中的珍品。

茶的泡法泡茶是一门艺术,不同种类的茶需要不同的泡法。

一般来说,泡茶的水温、时间、茶叶的用量都是需要注意的。

例如,绿茶需要用80℃左右的水温来泡,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2分钟之间。

而红茶则需要用100℃左右的水温来泡,泡的时间可以稍微长一些,一般在3-5分钟之间。

乌龙茶则需要用90℃左右的水温来泡,泡的时间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品种来调整。

总之,泡茶需要根据不同的茶叶来调整水温、时间和用量,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茶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茶文化包括了茶道、茶艺、茶歌、茶诗、茶文化等多个方面。

茶道是一种传统的礼仪性质的茶艺表演,它强调的是礼仪、和谐、美感和精神境界。

茶艺则是一种实用性质的茶叶制作技艺,它强调的是技艺、品质和口感。

茶歌、茶诗则是表达人们对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一种文艺形式。

茶文化则是指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和生活方式。

茶与健康茶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还具有很多的保健功效。

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有着很多的好处。

2024版《茶与茶文化》

2024版《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茶的起源与历史•茶叶种类与制作工艺•泡茶技艺与品茗方法•茶文化内涵与传承•饮茶与健康养生之道•茶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茶的起源与历史茶的起源传说神农氏发现茶传说中,神农氏在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具有解毒功效。

达摩禅定悟茶达摩祖师在禅定时,因打瞌睡而割下眼皮,眼皮落地生根长出茶树,最终悟出茶能助禅定。

唐代是茶文化的形成期,煎茶法成为主要烹茶方式,同时出现了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

唐代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明清茶文化宋代茶文化达到高峰,点茶法成为主流,斗茶之风盛行,同时出现了许多茶诗、茶词。

明清时期,泡茶法逐渐取代点茶法,紫砂壶等茶具开始流行,茶馆文化也逐渐形成。

030201古代茶文化发展被誉为“茶圣”,所著《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

唐代陆羽一生爱茶,留下许多咏茶诗篇,其“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诗句脍炙人口。

宋代苏东坡对茶情有独钟,曾六下江南品尝各地名茶,并留下许多御制茶诗。

清代乾隆皇帝历代名人与茶以瓷器为主,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最为著名。

同时出现了专用于饮茶的茶盏、茶托等器具。

唐代茶具黑釉茶具盛行,建盏成为点茶必备之器。

同时,紫砂壶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

宋代茶具紫砂壶成为主流茶具,景德镇瓷器也备受推崇。

同时,盖碗、公道杯等茶具也开始出现并广泛使用。

明清茶具茶具的演变历史茶叶种类与制作工艺绿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

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酶活性,制止氧化;揉捻则是塑造茶叶形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干燥则是进一步挥发水分,达到提香、去苦涩的目的。

绿茶特点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即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口感清爽鲜美,香气清幽,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红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个步骤。

萎凋是使鲜叶适度失水,增强酶活性;揉捻则是塑造茶叶形状,促进茶汁液的挤出和均匀分布;发酵是红茶制作的关键步骤,通过酶促氧化作用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干燥则是终止发酵,提高茶叶香气。

中国的茶道与茶文化

中国的茶道与茶文化

中国的茶道与茶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道作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师范培训、茶道的意义与影响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的茶道与茶文化。

1.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中国就已经开始栽培和饮用茶叶,而茶文化也因此开始了它的发展之路。

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唐宋兴盛、元明式微、清代复兴等不同的阶段。

2. 茶道师范培训茶道作为一门古老而精致的艺术,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在中国,茶道师范培训机构逐渐兴起,为有意从事茶道的人提供培训班程,并通过培训学员掌握茶道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包括茶艺表演、茶具使用和茶叶品鉴等方面的内容。

茶道师范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出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茶艺技巧的专业人士。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并结合传统茶道的精髓和创新的理念,他们能够将茶道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创造出更多符合当代需求的茶艺形式和茶文化产品。

3. 茶道的意义与影响茶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生活艺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茶道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了一种简约、自然的生活方式。

通过品茶并参与茶道活动,人们能够平静心情,放松身心,体味自然之美。

其次,茶道也是一种传递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媒介。

在茶道活动中,人们不仅分享了茶的美味,更重要的是分享了情感和心境。

通过与他人共同品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因此拉近了。

另外,茶道也有助于培养个人的修养和人格品质。

在茶道的世界里,人们需要细心、耐心地准备和品味茶,这种细致的态度和耐心的精神也可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态度。

最后,茶道还具有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的作用。

通过茶道的学习与交流,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可以加深理解,促进友谊。

同时,茶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茶道的传承与推广,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茶文化,增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

杯中天地·BEI ZHONG TIAN DI茶文化,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经成熟。

唯茶是求、饮茶成风的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去研究,去宣扬。

于是,产生了关于茶的专著和诗文、趣闻。

陆羽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他也因此而被后人称为“茶仙”。

《茶经》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用具、采制和烹饮方法。

大诗人白居易因病未能参加两州太守的茶宴,深感惋惜,于是写下了著名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想羡欢宴诗》:“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上中分两州界,灯前合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注:茶名)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描绘了友人聚会饮茶的盛况。

茶诗从此代代相续,不胜枚举。

仅在宁波,关于四明山茶诗就有元代戴剡源的“山深不见焙茶人,霜入青研树树春。

最有风情是岩水,味甘如乳色如银”(《四明山绝句》),还有范文虎的九言长诗《赋贡物区茶诗》、明代诗人沈蛟门的《四明山歌》等,不胜枚举。

至于茶的谜语、谚语、联句更是俯首可拾,这里不妨录上几句:“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茅光照玉瓯青”“煮沸三江水,同饮五岳茶”。

编辑/乐山茶,古已有之。

人们在日常的饮用、品尝、观赏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谓茶文化。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中含有的茶多酚,能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软化动脉血管,能兴奋大脑。

茶的这些功能,古人或许还认识不到,但凭直觉,知道饮茶于人有益。

唐代的一位僧人就把自己的长寿归为茶的功劳。

“大中三年(公元849年),东都进一僧,年一百三十岁,宣帝问服何药而至此,僧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性唯嗜茶,凡履处唯茶是求,或遭百碗不以为厌’。

”(《旧唐书·宣宗本纪》)唐代诗人卢仝描绘得更具体:“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茶道和茶文化

中国茶道和茶文化

中国茶道和茶文化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茶道和茶文化是中国人民对茶叶的独特体验和独具魅力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茶艺表演、茶叶品鉴和茶具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中国茶道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之处。

一、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不仅仅是茶叶本身的品质和口感,更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茶艺表演通常有三个环节:准备、品茗和赏茶。

首先是准备环节。

准备环节注重仪式感,茶艺师会先准备好所需的茶具和茶叶。

茶具通常是用瓷器制作,因为瓷器保湿性好,不会影响茶叶的味道。

茶叶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和口感,茶艺师会选择适合的茶叶。

接下来是品茗环节。

品茗是体验茶道的核心环节,也是展示茶艺师技巧和茶叶品质的重要部分。

茶艺师会根据不同的茶叶种类使用不同的冲泡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展现茶叶的香气和味道。

在品茗的过程中,茶艺师会向观众介绍茶叶的特点和历史,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茶的文化内涵。

最后是赏茶环节。

赏茶是一种茶道的审美体验。

茶艺师将准备好的茶倒人茶杯中,观众可以仔细观察茶汤的色泽和茶叶的展开情况。

赏茶环节重在细致品味和领悟茶叶的内涵,同时也是与茶友分享茶文化的时刻。

二、茶叶品鉴品鉴茶叶是中国茶道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深入了解茶文化的途径。

中国茶叶的品种繁多,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鉴方法。

茶叶品鉴主要包括外观、香气、口感和茶渣等方面。

对于外观,要观察茶叶的形状、色泽和整体质量。

香气方面,要闻茶叶的香气,如果香气浓郁持久,则是优质茶叶。

口感是品鉴茶叶的重要指标之一,好的茶叶应具有鲜爽清淡、回甘持久的口感。

此外,茶渣的观察也是品鉴茶叶的重要环节,茶渣的干湿程度和茶叶的底部质量都能反映出茶叶的品质。

茶叶品鉴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品味。

通过品鉴茶叶,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茶叶的独特魅力,还能了解到茶叶的产地、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增进对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茶与茶文化第五章

茶与茶文化第五章

径山茶宴
除了以上讲的待客形式外,还有一种礼佛形式, 这两种形式都渐渐消逝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第五章 禅茶一味
径山茶宴
第五章 禅茶一味
径山茶宴
第五章 禅茶一味
法净禅茶

“法净禅茶”出于“西湖龙井茶”一系,是杭 州法净寺的僧人自种、自采、自炒和自用的有 机绿茶。
第五章 禅茶一味
法净禅茶
第五章 禅茶一味
茶与茶文化
第一章 茶叶基础知识 第二章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章 区域茶文化 第四章 茶、水、茶具 第五章 禅茶一味 第六章 茶事艺文 第七章 茶与健康 第八章 外国茶文化

第五章 禅茶一味
何为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的缘起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贡献 禅茶文化
第五章 禅茶一味
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
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
的共通之处。

诗僧皎然
第五章 禅茶一味
侍僧皎然出身于没落世家,幼年出家,专心学诗,曾 作《诗式》五卷,推崇其十世祖谢灵运,中年参谒诸 禅师,得“心地法门”,他是把禅学、诗学、儒学思 想三位一体来理解的。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 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碗便得道, 何需苦心破烦恼”。故意去破除烦恼,便不 是佛心了。“静心”、“自悟”是禅宗主旨。 姣然把这一精神贯彻到中国茶道中。
第五章 禅茶一味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贡献

(二)为发展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做出贡献 又如宋代著名产茶盛地建溪,自南唐便是佛教 盛地,三步一寺,五步一刹,建茶的兴起首先
是南唐僧人们的努力,后来才引起朝廷注意。
第五章 禅茶一味
佛教对中国茶文化传播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与茶文化一中国用茶的源流一、关于饮茶的起源。

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到了现代,还出现了罐装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浓缩茶等新的茶饮方式。

二、煎茶法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据张源《茶录》、许次行《茶疏》等书,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等。

二饮茶方法的演变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

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到了现代,还出现了罐装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浓缩茶等新的茶饮方式。

一、烹茶(唐代)烹茶即煮茶。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

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类似喝蔬茶汤,吴人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

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

明代陈师《茶考》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

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

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

……其熬茶有火候”。

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二、煎茶法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

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多有描述。

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僧皎然《对陆迅饮天目茶园寄元居士》诗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

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北宋黄庭坚《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茶三药》诗有“冈炉小鼎不须催,鱼眼长随蟹眼来”。

南宋陆游《郊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诗有“午枕初回梦碟度,红丝小皑破旗枪。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五代、宋朝流行点茶法,从五代到北宋、南宋、煎茶法渐趋衰亡,南宋末已无闻。

三、点茶(宋代)到了宋代,烹茶法已被淘汰,盛行点茶法。

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

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量茶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使之产生泡沫(称之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为佳。

点茶法和唐代的烹茶法最大不同之处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煮,也不添加盐,保持茶叶的真味。

点茶法从宋代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

点茶法也是宋代斗茶时所采用的方法。

斗茶就是茶质优劣和茶技高低的比拼,三五知己聚在一起,煎水点茶,看谁的点茶技艺高超,点出的茶色、香、味都比别人的好。

斗茶时所用的茶盏是黑色的,容易衬出茶汤的白色有及是否附有水痕,因此,当时福建生产的黑釉茶盏最受欢迎。

四、泡茶(明代)也称撮泡法。

泡茶法是以茶置茶壶或茶盏中,以沸水冲泡的简便方法。

过去往往依据陆羽《茶经·七之事》所引“《广雅》云”文字,认为泡茶法始于三国时期。

但据考证,“《广雅》云”这段文字既非《茶经》正文,亦非《广雅》正文,当属《广雅》注文,不足为据。

陆羽《茶经·六之饮》载:“饮有粗、散、末、饼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庵茶。

”即以茶置瓶或缶(一种细口大腹的瓦器)之中,灌上沸水淹泡,唐时称“庵茶”,此庵茶开后世泡茶法的先河。

唐五代主煎茶,宋元主点茶,泡茶法直到明清时期才流行。

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

明代陈师《茶考》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

”置茶于瓯、盏之中,用沸水冲泡,明时称“撮泡”,此法沿用至今。

明清更普遍的还是壶泡,即置茶于茶壶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

据张源《茶录》、许次行《茶疏》等书,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等。

现今流行于闵、粤、台地区的“工夫茶”则是典型的壶泡法。

五、罐装茶(今后)随着科学的进步、工业的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的茶叶产品的饮用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了追求快速、简便、易于操作和携带的茶叶产品及饮茶方式,出现了袋泡茶、速溶茶、浓缩茶、罐装茶饮料等新产品。

三茶文化的精神一、茶文化的内涵茶文化广义上是指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内容包括茶的历史发展、茶区人文环境、茶业科技、千姿百态的茶类和茶具、饮茶习俗和茶道茶艺、茶书茶画诗词等文化艺术形式,以及茶道精神与茶德、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诸多方面。

狭义上则专指其精神文化的内容,即茶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

二、茶文化的基本特征社会性:饮茶是人类美好的物质享受与精神品尝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饮茶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层次、角落。

广泛性:茶文化雅俗共赏,各得其所从宗教寺院的茶禅到宫廷显贵的茶宴,从文化雅士的品茗到人民大众的饮茶,出现了层次不同、规范不一的饮茶活动。

民族性: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多姿多彩的茶俗,有的用茶作食,重在茶食相融,有的追求精神享受,重在饮茶情趣。

从世界的范围看,各国的茶艺、茶道、茶礼、茶俗在茶饮的统一性下,都表现出了民族性的区别。

区域性:“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广人多,受历史文化、生活环境、社会风情、以及地理气候的影响,中国茶文化呈现出地域性的特点。

传承性:茶文化的以上四个特征决定了茶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的特点。

三、中国茶文化的特点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三教的文化内涵,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特点。

(一)、融合儒家“中庸和诣”的思想观念儒家以“中庸和谐”的思想为指导,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所以主张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培养廉洁之风,并用于明伦理、倡教化。

(二)、融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人们体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才能获得身心的解放。

茶人认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身心与茶的精神相沟通的过程;“道”的性格象水,茶是吸收了天地精华的灵芽,茶也水之间才是最好的发挥。

(三)、融合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佛家以“普渡众生”的精神为宗旨,主张用茶的雨露浇开人们心中的堡垒,使人明心见性,所谓“禅茶一味”,是要学习“清寂”态度,“和敬”风格的一种精神,以澄明心境,洁身自好。

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负载了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内涵,其具有的历史性、时代性的文化因素在现代文明进步社会中正在发挥其自身的积极作用。

四中外饮茶风俗一、中国的饮茶习俗中国饮茶历史最早,所以,最懂得饮茶真趣。

客来敬茶,以茶代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

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分别介绍如下。

(一)、潮汕乌龙茶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钟情于用小杯细啜乌龙茶。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谓之“烹茶四宝”。

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

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

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

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回味无穷。

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二)、成都盖碗茶在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喝盖碗茶的习俗,而以我国的西南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尤其是成都最为流行。

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净具、置茶、沏茶、闻香、品饮。

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三)、藏族酥油茶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

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旱,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

“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

茶成了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

制作时,先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再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同时,再加入适量酥油,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类,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食盐、鸡蛋等。

接着,用木杵在圆筒内上下抽打,根据藏族经验,当抽打时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铛,咣铛”转为“嚓,嚓”时,表明茶汤和佐料已混为一体,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随即将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

在西藏草原或高原地带,人烟稀少,家中少有客人进门。

偶尔,有客来访,可招待的东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独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宾客的珍贵礼仪。

\又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当喇嘛祭祀时,虔诚的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要施茶。

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备有一口特大的茶锅,通常可容茶数担,遇上节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至今仍随处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