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诗歌主题的七个角度
1.抓背景 。即通过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生活情况来 推见作者主旨。
2.看作者 。若能了解作者生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历、性格特点等,则更易于 把握其诗作的主旨。
3.看体裁 。诗歌一般有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之分。不同 的类型,则可用不同方法去把握主题。抒情诗“情”即主题,要把 握其中的情感。 叙事诗则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主题。 哲理诗 的主题应该是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创作背景:
《断章》写于1935年,学者、翻译家李健吾认为,这首诗是在“装饰”两个 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却不以 为然,他说:“这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 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 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 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又说:“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上。”这样看来,诗 人的主要意图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不论自觉与不自觉都可能发生的 这样或那样的相对关系。
重难点解析:
4.品读《断章》,讨论小结:从字面上看,《断章》极其 短小,好像看一遍就懂,又似乎觉得简单的字眼里蕴藏着 很深的道理。仔细品味,你认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是 情诗也可以,但决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 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 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 )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 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 别人梦境的装饰。意味进一步体会,也就会超出一对男 女相互关系的意义。”
练习:
1.这首诗运用了哪几个意象?
[自我核对]“你”、风景、看风景的 人、明月、别人的梦。
2.归纳这首诗的主旨。
[自我核对]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一种哲 理性的思考: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为依 存,相互作用。
重难点解析:
1.这首诗描绘了哪两幅画面?
(1)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 时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来观赏。 (2)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 象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重难点解析:
3.《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释抽 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面,“你 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似乎互 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 了联系。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 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 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 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 中思考的“事物的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背景知识
“相对性”的哲理命题。“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而相对 于楼上的人来说,桥上的“你”就是他们眼中的风景,他们“在 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相对于梦见“你” 的人来说,“你”则像窗外的明月一样,“装饰”了他们的“梦”。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 觉得不全懂,似乎简单的字眼里藏着很深的道理。
作者简介
卞之琳(1910—2000),1929年从上海浦东中学毕业入 北京大学英文系就读,较多地接触英国浪漫派、法国象征 派诗歌,并开始新诗创作。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 就学期间曾师从徐志摩,深受赏识。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受 过“新月派”的影响,但他更醉心于法国象征派,并且善于 从中国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 诗精巧玲珑,联想丰富,跳跃性强,尤其注意理智化、戏剧化 和哲理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 内涵,诗意偏于晦涩深曲,冷僻奇兀,耐人寻味。抗日战争期 间曾前往延安和太行山区访问,诗风有所转变,转而歌唱人 民的战斗生活。
断章
——卞之琳
背景知识:
《断章》这首小诗,诗人回忆 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 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 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 故名《断章》。”
《断章》是卞之琳的代表作 。这首诗虽只短短4行,却试图用简 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诗人 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 及了
重难点解析:
2.有人说《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有人说它是一首哲理诗, 你说呢? 关于《断章》这首诗的旨意,历来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 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桥头的“你”在白天是楼上人心目中的 风景,在夜晚是楼上人梦中的“装饰”。一个是白天夜晚都 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中的人。
另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没有感觉。诗人自己说他 的意思着重在“相对”上。他通过对自己刹那间感触的描述 ,巧妙地融入了他多年来的哲学深思: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 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又可能变成主体。原来, 《断章》的深刻哲理,就是通过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 、暗示出来的,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理解。而 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创造。
——解读诗歌主题的七个角度
4.看题目。 题目往往概括了诗作的内容,抓题目有时会让我们快速把 握诗歌主题。 如《出塞》,从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的内容多 为赞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反映将士的戍边生活,颂扬戍边将士的报国热情, 表现他们长年征战的思乡之情等。 《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望而知为送别 诗。这类诗不外乎写朋友、亲人间的依依不舍之情或对友人的安慰、勉励 等。 《咏怀古迹》是怀古诗,抒发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以及抒吊古 伤今的情怀。
——解读诗歌主题的七个角度
5.抓技巧 。技巧包括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等),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对偶等)和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用典、衬托等),从技巧 入手,有时也能迅速把握主题。
6.看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鉴赏诗 歌,离不开对意象的解读,因为它常被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富有了某 种喻义。如“菊”表示隐逸、高洁;“竹”代表虚心、正直和气节:“大 海”表示心胸开阔;“梅”则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