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研究
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与管理研究
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与管理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自然保护作为重要问题。
国家公园就是一种很好的自然资源保护方式,既能够让人们接触自然环境,又能够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
但是,由于国家公园本身的复杂性和环保问题的严峻性,国家公园存在许多运作和管理上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改进和完善国家公园的管理和运作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一、国家公园的基本概念国家公园是一种旨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设施,在这些生态系统中进行科学研究、监测和管理,还可以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娱乐活动中心。
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是基于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包括自然保护区、多样性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和文化景观区等。
国家公园可分为三种类型: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和混合型。
自然景观型公园注重的是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生态系统平衡,文化景观型公园注重的是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
二、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运作模式是国家公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国家公园如何开展各项工作和管理自然资源的能力。
当前国家公园的运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公益性运营模式、自营模式、外包模式和混合模式。
公益性运营模式是将国家公园的管理和运作完全交由政府部门负责,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自营模式则是建立在私营公司收费的基础上,以经济价值为导向,这种模式可以使公园更具竞争力和利润。
外包模式通常由第三方承包商负责管理和运营国家公园,政府机构监管并提供一定的支持。
混合运作模式则是将公益性运营模式、自营模式和外包模式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运营模式之间的优点。
三、国家公园的管理方面国家公园管理十分关键。
在国家公园运营中,为了让游客更好地参观和体验,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在国家公园管理方面,包括生态环境管理、资金管理、游客管理、经济管理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共3篇
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共3篇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1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的研究国家公园是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体制,在保护自然遗产和生态系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涉及到自然、人和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为了有效地保证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了解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到自然因素。
国家公园的核心任务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因此,在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中,需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例如,国家公园的区划应该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应该建立在科学的生态学原理之上,发展旅游业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此外,国家公园的保育工作还需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自然环境的监测和预警,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
国家公园不仅是一个自然保护体制,也是一个人类社会的生活空间。
因此,在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中,需要考虑人的需求和利益。
例如,国家公园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民众的就业和经济利益,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保护当地的传统产业和生态农业。
此外,国家公园还应该为游客提供必要的服务和设施,保障游客的权益和安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平衡保护环境和满足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确保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考虑权力关系。
国家公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管理。
在国家公园的建设和运营中,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部门的权力关系需要得到平衡。
政府和国家公园管理部门需要相互配合,协调合作,确保国家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得到科学、有效的实施。
此外,还需要保证公共参与,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确保国家公园的规划和管理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和支持。
综上所述,国家公园体制内自然、人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管控要求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根据两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三级(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三种类型。
先说说这个文件出台的原因,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对现有各种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第一级第一种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9月两办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设立10个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20年试点建设即将结束,总结评估,正式设立。
第二级第二种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
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第三级第三种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确保森林、海洋、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珍贵自然资源,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
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自然保护地是为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而设立的特定地区,通常由政府或非政府组织管理。
保护地分类体系是对自然保护区域进行归类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这些区域。
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多种不同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其中几种。
1.地理区划法地理区划法是最常见的保护地分类体系,它按照地理位置和特征划分不同的保护区。
比如,以地质特征为基础划分的自然保护区,包括火山、岩洞、山脉、河流等等。
这些区域通常都存在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生态系统法生态系统法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划分不同的保护区。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体系。
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法主要针对具有特殊生境的自然区域。
3.物种保护法物种保护法是根据特定物种的数量、分布和生境划分不同的保护区。
关注物种是因为有些物种会比其他物种更脆弱,他们对某些特定环境的依赖程度可能更高。
保护这些物种因此尤为重要,否则可能会导致这些物种的灭绝。
物种保护法主要针对特定物种的保护。
比如,熊猫保护在中国就采用了这种保护方式。
4.文化保护法文化保护地是一种为了保护文化遗产而设立的特定地区。
文化保护法主要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些地区可能是由历史事件形成的或是由特定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形成的。
比如,考古遗址和古建筑物就是类型不同的文化保护地。
总的来说,保护地分类体系是为了保护不同类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而设立的。
每种分类体系都专注于特定的保护领域。
科学的保护地分类可以帮助环保组织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及文化遗产,保证其生态、经济、社会等价值的实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自然保护地是指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空间,通过法律或其他有效方式获得认可、承诺和管理,以实现对自 然资源及其所拥有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保育[1] 。 具有良好生态代表性和实现有效管理的自然 保护地体系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至关重要,并受到各国政府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机构 的普遍支持。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研究
欧阳志云1,∗,杜 傲1,2,徐卫华1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 北京 100190
摘要: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是为子孙后代保留生物多样性资源与自然遗产最有效的途径。 自 1956 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 区以来,已建设形成覆盖森林、草地、湿地、海洋、荒漠各类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种质资源,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以 及水源保护等各类自然保护地。 但由于缺乏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各类保护地面临功能区分不清晰、空间重叠、管理成 效不高等问题。 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部署,为理顺我国保护地体系,明确各类保护地的功能定位提供了 难得的机会。 在分析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类型,并参考国际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保护地体系分类, 建议将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为 5 大类,第 I 类为自然保护区,第Ⅱ类为国家公园,第Ⅲ类为自然公园,第Ⅳ类为物种与种质资源保 护区,第Ⅴ类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分析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目标,以期为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完善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类,根据各类保护地的特点,创新保护地建设政策与机制,加大政府对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的同时, 发挥全社会力量建设自然保护地,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将大有可为。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分类;自然保护地体系;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公园;物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
国家公园体系下自然保护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INTERPRETA TION解 读区域治理国家公园体系下自然保护区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胡锋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强调: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是以加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文化为目标。
这也奠定了我国国家公园的整体思想,就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
现阶段,我国已建立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三江源、长城、武夷山、神农架、普达措、钱江源、南山,这十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自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国家公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整合自然保护区,这同时体现了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保护主体思想,也解决了一些自然保护区遗留的老问题。
作为下一步国家公园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保护区,仍然有许多未被国家公园重新规划管理,在管理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如体系不完善、区域划分不合理、划分边界不清晰、职责人员不到位、自然地保护缺失、多头管理、历史遗留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攻克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一)土地权属不明晰由于历史的遗留原因和保护区管理体制等问题,保护区在划分范围界限及土地权属不清一直是困扰许多自然保护区在管理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一,边界划分不明确,容易与周边的社区起冲突。
我国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建立在有居民生活的区域,或是经济欠发展区。
生活在保护区周围的居民在生活上较依赖于自然保护区资源,而保护区是以保护第一为目标的管理模式,必然会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容易引发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矛盾。
第二,土地权属与权益不相符。
土地权属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利益的分配,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应该获得土地生产的相应的收入,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后,对划入自然保护区的土地禁止改变用途式的开发利用,一些地方从生态补偿等政策方向出发,会对划入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土地进行适当补偿,但以现阶段国家的发展速度,补偿标准不能满足土地所有人使用森林和土地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就必然会涉及或是限制到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权益问题,如果周边的居民不能从自然保护区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会对管理自然保护区产生抵制情绪,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1]。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刘向南刘天昊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11期【摘要】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重要的空间手段,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关键性意义。
基于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类型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的总体分析,系统总结了保护与开发矛盾尖锐、碎片化现象严重、保护经费不足、人为干扰频繁和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等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进而从管理体制、监督机制、法律体系和保护地资源产权四个方面解析了问题的形成机制,最后从完善法律体系、理顺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参与模式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B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构建则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中重要的空间手段,对实现“美丽中国”目标具有关键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十九大以来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客观上也为加快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外部条件。
在这一改革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在实践中得以较快地推进。
自2015年12月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到目前中国已有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陆续获批。
2017年9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台,为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完善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方案。
2018年3月,按照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公园管理局正式组建成立。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这一保护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
目前,涉及中国12个省份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按总体规划有序推进,并重点围绕“成立统一管理机构”、“建立自然资源产权体系”、“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等方面开展了管理体制的探索。
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介绍
自然保护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介绍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然保护地是为了保护国家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 引言自然保护地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护野生动植物、弘扬自然文化、促进生态旅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2.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概念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指以国家公园为核心,辅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形成的统一管理、相互配合的保护地网络。
3.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特点3.1 多样性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在地理位置、生态状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各具特色,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自然遗产。
3.2 综合性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综合考虑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的需求。
通过统一管理和协同发展,实现了保护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3.3 可持续性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
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和管理措施,保护地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运营。
4.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意义4.1 生态保护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保护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限制开发活动和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为濒危物种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4.2 自然教育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公众接触和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
通过开展自然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等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传播。
4.3 文化传承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传承自然文化和保护传统生活方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保护地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和传承,有助于维护地方特色和提升地方文化的价值。
4.4 旅游发展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
国家公园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保护地,它不仅具有自然景观的独特性,更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针对国家公园的治理体系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部分,其建立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本文将从国家公园的治理体系构建、管理方式、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国家公园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家公园的治理体系构建1. 制度建设国家公园的治理体系构建首先要在法律上进行规范,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应当明确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管理范围、管理权限等,确保其管理权利和义务明晰清晰,使国家公园具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便实现对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
2. 治理机构国家公园的治理机构包括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地方管理机构。
国家公园管理局是负责国家公园规划、管理、监督和考核的国家部门,具有权威性和统一性。
地方管理机构则是各具独立性的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及其下设机构,负责落实国家公园的管护工作。
3. 资金保障国家公园治理体系构建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包括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国际援助与合作资金以及与国家公园相关的项目投资和资金。
二、管理方式1. 生态保护为主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其管理方式和目标应当以生态保护为主。
在国家公园的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防治生物多样性丧失,减轻和消除污染,保护自然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2. 科学规划和管理在国家公园的管理中,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调查和评估,明确国家公园所属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状况和资源状况,科学确定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和管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3. 全面监测和评估国家公园的管理需要进行全面地监测和评估。
通过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和改善,保证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社会参与1. 公众教育和参与国家公园的治理体系构建需要将公众教育和参与作为重要内容。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与自然保护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与自然保护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破坏行为。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各国不断探索出不同的自然保护措施,而建设国家公园体制就是其中之一。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规划、管理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综合保护。
同时,国家公园还应在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上,可以分为国有、私有和混合所有制模式。
国有模式通常由政府负责整体规划和管理,私有模式则由个人或企业负责,而混合所有制模式则是政府和个人或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这些模式的选择取决于各国自身的法律、政策和资源情况。
在实施国家公园管理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政策法规、文化现状、社会和经济状况以及游客需求等方面。
由于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的保护性和文化符号的特殊性,需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不能够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国家公园的规划应该考虑游客的需求和心理,建立游览线路,设置停靠点,挖掘出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景点,以吸引访客。
建设国家公园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也是促进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实现了自然与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
一些世界著名的国家公园,比如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加拿大的班芙国家公园,以及中国的九寨沟等,都成为了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名片。
然而,在国家公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当地社区的权益并保证其完整性。
其次,应区分区域和使用类型,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
最后,需要强化管理措施,防止违法行为和管理疏漏。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加强沟通,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最终,建设国家公园体制是为了维护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规划、管理自然环境,实现对自然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发展脉络
一、国家公园的定义和作用1.1 国家公园的概念国家公园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以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为主要目的,兼顾科学研究、教育和旅游等功能的区域。
国家公园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科学教育和文化体验的场所而建立的。
1.2 国家公园的作用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健康性,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人类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二、我国国家公园体系改革发展的背景和意义2.1 国家公园体系改革的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我国政府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强化对自然保护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力度推进自然保护地的改革和建设。
2.2 国家公园体系改革的意义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有助于提高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水平,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提高自然保护地的科学价值和教育价值,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裙众的生态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国家公园体系改革发展的主要内容和举措3.1 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和规划我国将通过生态优先和保护优先原则,划定国家公园的边界和范围,保护和开发国家公园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实现国家公园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
3.2 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和保护我国将加强对国家公园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国家公园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国家公园的执法和监测,提高国家公园的管理效率和保护水平。
3.3 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和建设我国将大力推进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和建设,充分挖掘国家公园的资源和功能,打造国家公园的品牌和形象,提升国家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我国国家公园体系改革发展的现状和成效4.1 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现状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批国家公园,包括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分区研究——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保护分区研究——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苏珊; 姚爱静; 赵庆磊; 田盈盈; 周丁扬【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9(039)022【总页数】8页(P8319-8326)【关键词】生态文明; 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自然资源保护分区; 资源保护措施【作者】苏珊; 姚爱静; 赵庆磊; 田盈盈; 周丁扬【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北京102112【正文语种】中文自然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态系统的空间载体与构成要素,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关键时期为契机,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1-3]。
201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将北京、黑龙江、吉林、浙江等地区作为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试点,并要求试点区探索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的保护管理模式[3-5]。
2017年9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对国家公园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是对既有自然保护地体制的一次改革创新,与既有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一般自然保护地相比,国家公园体制的关键在于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强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此外,国家公园还有着比既有自然保护地更加严格的保护要求[5]。
因此,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消除原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是对碎片化的“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一次全新尝试[6],对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区是国家公园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等方面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科学、合理的分区制度有助于增强保护措施的适宜性和区域针对性,使生态本底和各类自然资源得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促进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7-9]。
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
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摘要我国自然保护地经过60余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自然保护地已逾12 000个,覆盖陆域面积约18%。
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自然保护地间交叉、重叠、管理目标冲突越来越严重,没有形成真正的保护地体系。
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与规律,首次以保护管理效能为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方案,即以管理目标为主线、保护管理效能为导向,可将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自然遗迹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育区和自然保护小区等6类。
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为首要目标,能够涵盖最广泛的管理目标,将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保护地体系。
1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进入“十一五”特别是2010年之后,自然保护区增长进人低潮期。
不仅如此,与过去快速增长的保护地数量相比,保护质量和效率存在一定差距。
当前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是造成保护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
1.1缺乏顶层设计,保护地交叉重叠、保护空缺和破碎化等问题突出(1)长期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形成了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管理体制,使自然保护地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各部门分别规划、设置、管理各类自然保护地,带来众多问(1) 各类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管理成本(2) 大量保护空缺。
尽管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的百分比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要考虑到: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需要保护的国土面积较大;另- -方面,已有保护地空间范围不合理,造成仍有大量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没有纳人到现行的保护地体系。
原环境保护部“全国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与评价”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3 632种脊椎动物中有48%受到较少或未受就地保护;3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有37%处于较少保护状态。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10-09T07:35:55.056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4期第5月作者:徐德君[导读] 本文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性出发,对该项工作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徐德君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本文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性出发,对该项工作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该项工作发展的可行路径,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0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需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任务。
希望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完成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为国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资源保障。
1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意义1.1 建立国家公园是生态保护领域通行的国际经验国家公园的建设和推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生态保护思路[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设国家公园的国家,其国内代表性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自建设以来,公园的管理模式、生态保护效果和生态治理思路都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并在其他国家内得到迅速推广和效仿,为世界生态环保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助力。
我国属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经济以高速发展状态提升,但是在生态保护方面还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本土化改进,对提高我国生态保护水平有重要参考意义。
1.2 建立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具有全面性特点[2]。
国家公园中通常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等多种生态治理重点因素,以整体性思想建立国家公园,能有效改善传统生态治理工作中存在分割性、单一性弊病,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治联控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发展经济作出了诸多努力,但在此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曾经因资源枯竭而消失的文明不计其数,因此,恢复生态环境,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才是国家和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道路。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综述
第41卷第6期生态科学41(6): 237–247 2022年11月Ecological Science Nov. 2022 张茂莎, 周亚琦, 盛茂银.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综述[J]. 生态科学, 2022, 41(6): 237–247. ZHANG Maosha, ZHOU Yaqi, SHENG Maoyin.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ure reserve system with national park as the main body[J]. Ecological Science, 2022, 41(6): 237–247.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综述张茂莎1,3, 周亚琦1,2, 盛茂银1,2,*1.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贵阳 5500012.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阳 5500013. 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实验室, 贵阳 550001【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自然生态系统面临挑战, 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突出, 传统的自然保护区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
因此, 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 这种体系兼顾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两方面。
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成立, 目的是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游憩条件。
这一独特的形式有效地将保护自然环境与休闲游憩相融合。
基于查阅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现状以及对贵州省黔西南州自然保护地实地评估调查, 发现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1)保护地划定范围不合理导致保护价值低或没有保护价值; 2)保护地范围交叉重叠导致管理机构重叠设置; 3)保护地法律法规不完善;4)管护资金短缺、人员配置不合理; 5)保护与发展问题突出等。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
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和管控要求国家自然保护地分类及管控要求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根据XXX《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我国自然保护地分三级(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三种类型。
先说说这个文件出台的原因,我国经过60多年的努力,已建立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功能多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层面出台意见,对现有各种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
第一级第一种国家公园:是指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2017年XXX总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7年9月XXX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设立10个试点分别是三江源、东北虎、大熊猫、祁连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浙江钱江源、湖南南山、北京长城和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2020年试点建设即将结束,总结评估,正式设立。
第二级第二种自然保护区:是指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的区域。
具有较大面积,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安全,维持和恢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第三级第三种自然公园:是指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体系、自然遗址和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明和科学价值,可持续利用的区域。
确保森林、陆地、湿地、水域、冰川、草原、生物等宝贵自然资本,以及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明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 引言自然保护地是指为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特有自然景观、自然资源和珍稀濒危物种而设立的一定地域的自然区域。
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广泛认可为实施自然保护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探讨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形成、特点以及其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形成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形成源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认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丧失,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开始探索有效的自然保护手段,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以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区域性自然保护地逐渐崭露头角。
国家公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在1872年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这一名称的保护区。
之后,各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以保护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如加拿大的贾斯珀国家公园和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国家公园等,成为了世界自然遗产,并为其他国家设立类似保护区域提供了借鉴。
3.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特点3.1 广泛覆盖自然景观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覆盖各种自然景观。
国家公园不仅涵盖了山川、湖泊、森林等陆地景观,还包括海岸线、珊瑚礁和湿地等海洋和湿地景观。
通过保护和管理这些自然景观,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能够保护多样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并提供一个供人们休闲和观赏自然的场所。
3.2 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设立保护区并进行科学管理,国家公园能够保护各类植物和动物物种,包括珍稀濒危物种。
例如,中国的四川卧龙国家公园是中国大熊猫的重要保护区,通过有效管理和监测,保护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3.3 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It is imperative to regulate natural reserves as China is going to establish national park system and integrat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paper learns management experience from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resourc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vision, concludes the priority levels and management levels of preservation, and puts forwards categorization of natural reserve system with four parameters: human intervention area, population density, allowed human activities,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National park system, 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Natural reserve system, Management categorization
系
九
e. 保护特殊自然和文化特征
大
管
理
f . 旅游娱乐
目
标
g. 教育
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管理分类研究
□ 沈员萍,黄 萌,罗 毅,柯美红
[ 摘 要 ]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立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设置的大背景下,对现有各类型自然保护地进行清理规范和归 并整合的任务刻不容缓。文章借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保护区管理分类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的特点, 深入剖析自然保护地的资源品质和管理目标,归纳与其对应的资源保护优先等级和管理目标等级,从而衍生出具有我国特色 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并提出人类干扰区域、人口密度、人类允许活动和开发建设活动 4 个基本指标参数,增强管理 分类的操作性和执行性。 [ 关键词 ] 国家公园体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 [ 文章编号 ]1006-0022(2019)17-0011-06 [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 文献标识码 ]A [ 引文格式 ] 沈员萍,黄萌,罗毅,等.国家公园体制背景下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分类研究 [J].规划师,2019(17):1116.
2019 年第 17 期 第 35 卷 11
1933 年
五大类
国家公园、严格自然保护区、动植物保护区、禁止狩猎和采集保护区
1942 年
四大类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纪念地、严格荒野保护区
1962 年 1966 年 1978 年
两大类 三大类 十大类
1994 年
六大类
2007 年、 2013 年 再版
[ 基金项目 ] [ 作者简介 ]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14JDZ02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5J01603) 沈员萍,博士,福建工程学院副教授。 黄 萌,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职于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罗 毅,博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柯美红,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福建工程学院讲师。
六大类
国家公园、同等保护区
国家公园、科学保护区、自然纪念地
科学保护区 / 严格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纪念地 / 自然景物地、管理的自然保护区 / 多生物禁猎区、保护性陆地 ( 或海洋 ) 景观保护区、资源保护区、自然生物区 / 人类学保护区、 多用途管理区 / 管理的资源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世界遗产地 严格自然保护区 / 荒野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纪念地、生境和物种管理保护区、陆地和海洋 景观保护区、资源管理保护区
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统一推 进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清理规范和归并整合,构建统一、 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4]。由此可见, 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构建背景下,急需对我国既有 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科学重组进行研究。在国际上,世 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构建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依据 管理目标将自然保护地分为六大管理分类,这种依据 管理目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等定级、归纳分类的方 法能够提高保护的有效性与管理的科学性,是世界各 国保护区体系管理分类的通用标准 [5]。目前,我国主
严格自然保护区 / 荒野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遗迹或地貌、生境 / 物种管理保护区、陆地景 观 / 海洋景观保护CN) 保护区体系管理分类历史进程示意图
IUCN
a. 科学研究 b. 荒野地保护
保
c. 保存物种和遗传多样性
护
区
体
d . 维持环境服务
0 引言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 保障 [1]。2018 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批准成立自然资源部 [2-3],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机构的设 置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性时刻。2018 年 8 月, 自然资源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自然资源部管理的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并提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