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13章氮族元素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课件氮族元素

无机化学课件氮族元素

(iii) 王水的氧化性:浓HNO3:浓HCl为3:1 叫做 王水,它的氧化性比硝酸更强,可溶解金、铂等不活 泼金属(实际上是多种氧化剂+配位剂Clˉ在起作用)
D.硝化反应—— 与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 硝基化合物(RNO2).
硝酸盐NO3ˉ: (i) 结构: 正三角形,sp2杂化,有个大π36键
盐溶液显酸性(水解) 与碱溶液的反应:
NH4+ + OH- == NH3 + H2O
(iii) NH4+ 的鉴别: A. 若NH4+量多,可用加强碱加热,用湿润的蓝 色石蕊试纸(变兰)检验气体;
B. 若NH4+量少,加Nessler试剂(K2[HgI4]的KOH 溶液)检验(通常为红棕色)
NH4+ + [HgI4]2- + OH-
白磷、红磷的物理性质
白磷
红磷
色、态
白色蜡状
红棕色粉末
溶解性 毒性
着火点
不溶于水,溶于CS2 剧毒
40℃ , 易自燃
不溶于水和CS2 无毒 240℃
保存 用途 分子结构
相互转化
密封,保存于冷水中
密封,防止吸湿
制高纯度磷酸
制安全火柴、火药
P4 正四面体 键角60°
结构复杂
白磷
隔绝空气加热到260℃ 红磷
氨气的化学性质:
可发生三类反应:
A. 加合反应:NH3作为一种典型的Lewis碱,可与许多 金属离子(如Ag+、Cu2+、Co3+、Ni2+)形成配合物;与某些盐 晶体加合(如8NH3+CaCl2 → CaCl2·8NH3 )
B. 取代反应:NH3中的氢可被活泼的金属取代生成氨 基化合物(-NH2)和氢气。

氮族元素PPT课件全文

氮族元素PPT课件全文
NH2OH可与醛、酮形成肟,是聚酰胺纤维和尼龙的中间体
(3) 叠氮酸 HN3
无色液体或气体
12
3
∶N-N=N∶
1 sp2 杂化 2 sp杂化 π34
H
N2H4+HNO2=HN3+2H2O
NaOH Zn
撞击
NaN3 Zn(N3)2+H2↑
N2↑ +H2↑
AgN3、Cu(N3) 2 、Pb(N3)2 、Hg(N3) 2作为雷管引爆剂 NaN3、KNO3、SiO2为主要成分用于汽车安全气囊
熔点63K,沸点75K,1mL水仅溶0.023mL,标况下密度为1.25g/L
(2)N2分子中1个σ键和2个π键,无未成对电子,反磁性 (3) N2 不活泼,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常温下不与任何元
素化合,升高温度可促进反应活性
(4)与锂、钙、镁等活泼金属可生成离子型化合物 室温下仅有 6Li + N2 → 2Li3N
2024/8/19
NH2OH 白色固体
N2H4 无色液体
14
联氨 (NH2-NH2,肼)性质
无色发烟液体,熔点275K,沸点386.5K,极性溶剂,与水 互溶,可溶解多种盐,溶液导电性好
热稳定性差(N-N键能小),250 ℃分解为NH3、N2和H2 二元弱碱(碱性小于NH3)
N2H4 + H2O N2H5+ + OH- K1= 1.7×10-6 N2H5+ + H2O N2H6+ + OH- K2= 7.6×10-15 氧化还原性 酸性溶液中强氧化剂,碱性溶液中是强还原剂 配位性 如 Co(N2H4)6Cl2 、 Fe(N2H4)2Cl2
氮族元素
2024/8/19

无机化学氮族元素

无机化学氮族元素

炸药
12
实验室制法
△ 1、NH4Cl+NaNO2 ===NH4NO2+NaCl NH4NO2 ==N2↑+2H2O

2、(NH4)2Cr2O7===N2↑+Cr2O3+4H2O

3、2NH3+3CuO===Cu+N2↑+3H2O
工业制法是分镏液化空气而得到。
13
2-2、氨及其衍生物 一、氨
熔沸点较低:m.p.=195.3K b.p.=239.6K 溶解度大:273K时1体积水能溶
21
(3)还原性 在碱性溶液中,联氨具有较强的还 原性,被氧化的产物一般为N2 ,如: N2H4+4OH-==N2+4H2O+4e EO=-1.15 V 4CuO+N2H4=2Cu2O+N2↑+2H2O 它能将AgNO3还原成单质银,它也可以被卤素 氧化: N2H4+ 2 X2=== 4 HX + N2
3Cl2+2NH3==N2+6HCl 3Cl2(过量)+NH3==NCl3+3HCl
还原性反应
配位反应
NH3分子中的孤电子对倾向于和别 取代反应 弱碱性反应 的分子或离子形成配位键 AgCl+2NH3==Ag(NH3)2+ Cu2+ +4NH3==Cu(NH3)42+ 16
想一想:NH3和H2O比较,夺取质子能力哪个强?
解1200体积的氨,一般市售浓氨水的 密度是0.91 g.cm-3,含NH3约28%
物理性质
在金属氨溶液中存 在有氨合电子和氨 合离子它能导电, 是强还原剂
偶极矩较大 ,介电常数较大。 液氨是极性溶剂,它可以溶解碱金 属形成蓝色溶液,
Na Na+ + eNa(NH3)x+

氮族元素word版

氮族元素word版

氮族元素word版氮族元素王振⼭第⼀节氮族元素⼀、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ⅤA族,2~6周期⼆、原⼦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原⼦结构⑴、相同点:最外层电⼦数均为5;2、元素的性质⑴、相似点:①、最⾼正化合价为+5,最⾼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2O5,最⾼价氧化物⽔化物的通式为HRO3或H3RO4;*{N2O5(⽆⾊固体)、P4O10(⽩⾊雪状固体)、As2O5[⽩⾊粉末,对热不稳定,315℃左右分解为As2O3(⽩⾊晶体)和O2]、Sb4O10(淡黄⾊粉末,对热不稳定……)、Bi2O5[红棕⾊,极不稳定,很快分解为Bi2O3(黄⾊晶体)和O2]。

}②、负化合价为-3,⽓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RH3。

*主要化合价⑵、差异和递变规律:②、单质③、最⾼价氧化物的⽔化物注释:*原某酸:酸分⼦中氢氧基的数⽬和成酸元素的氧化数相等时,可⽤字头“原”表⽰,称为原某酸。

如原碳酸H4CO4,原硅酸H4SiO4,原碲酸H6TeO6,原碘酸H7IO7。

⾃⼀分⼦正酸缩去⼀分⼦⽔⽽成的酸,定名为偏酸,也可称为⼀缩某酸。

正⾼碘酸H5IO6[或I2O7·5H2O或IO(OH)5],⽩⾊晶体,熔融时分解为HIO3;在真空中加热时,H5IO6逐渐失⽔⽣成偏⾼碘酸HIO4,HIO4在⽔溶液中⼜重新变为⾼碘酸H5IO6。

碲酸H6TeO6,[或Te(OH)6],⽩⾊固体。

锑酸H[Sb(OH)6](可以看作H3SbO4+2H2O),两性偏酸,作为酸是⼀元弱酸,微溶于⽔,可溶于KOH 溶液⽣成锑酸钾K[Sb(OH)6]。

锑酸H[Sb(OH)6]与同周期的锡酸H 2[Sn(OH)6]、碲酸H 6TeO 6、正⾼碘酸H 5IO 6有相同的结构,都是六配位的⼋⾯体结构,⽽且它们互为等电⼦体。

④、⽓态氢化物NH 3 PH 3 AsH 3 SbH 3 BiH 3 (单质跟H 2)⽣成越来越难,热稳定性依次降低;碱性依次减弱,酸性依次增强;还原性依次增强。

《氮族元素》PPT课件 (2)

《氮族元素》PPT课件 (2)
• 实验证明,氮分子与过渡金属形成的化学键,不 仅有经典的σ配位键,还有π反馈键,导致氮分 子的三键被削弱,氮分子被活化。
16-2-2 氮的氢化物
氨是最重要的氮肥,是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 一、氨
制备
773K, 30~70MPa
N2+H2
Fe触媒
NH3
工业制法 哈伯法
哈伯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氮族元素》PPT课件 (2)
16-1、元素的基本性质
性质
原子序数
原子量
共价半径/pm 离子 M3半径 M3+ /pm M5+
第一电离势
(KJ/mol) 第一电子亲和
势(KJ/mol) 电负性
N 7 14.01 70 171 16 13
1402
-7
3.04
P 15 30.97 110 212 44 35

(火山爆发) (NH4)2Cr2O7
N2 ↑+ Cr2O3+4H2O
(除N2中的NH3) 2NH3+3CuO △ 3Cu+N2↑+3H2O
8NH3+3Br2(aq)△ N2↑+6NH4Br
2NaN3
△ 3N2 ↑+2Na(l)
极纯的 N2
工业制法:分馏空气。
性质
物理 性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熔点:63K, 沸点:77K,较低, 临界温度126K,因此难 液化,只有在加压和极低温度下才能得到 液氮,作致冷剂,呈惰性.
的稀溶液均呈淡蓝色,因含有”氨合电子“,所以有顺 磁性、导电性和强还原性。
2、化学性 质
还原性
3Cl2+2NH3
N2↑+6HCl 检验Cl2管道是否漏气

第13章 氮族元素

第13章 氮族元素

稳定性增大
P(V)、 As (V)、 Sb (V)、 Bi (V)
稳定性增大
第四、第六周期高价态不稳定、强氧化性 (次周期性、6s2惰性电子对效应) -2 N2H4 -2 +1 P2H4 N2O +1 H3PO2
Li3N、Mg3N2、 Na3P遇水强烈水解成NH3、PH3
2011-6-20 2
二、氮和磷的成键情况 N 元素 2s2p 价轨道 C.N.max 4 sp sp2 sp3 杂化态
2011-6-20 3
§13-2 氮族元素单质
一、N2 1.物理性质 .
m.p. 63 K,b.p. 77 K,临界温度 , ,临界温度126 K(高于此温度, (高于此温度, 单靠增大压力无法使此气态物质液化)。 单靠增大压力无法使此气态物质液化)。
2.分子结构 .
(1) 价键理论(VB) 价键理论( ) N 2s2 2px1 2py1 2pz1 |σ |π |π N 2s2 2px1 2py1 2pz1 :N≡N: 1σ+2π 即
Bi2(-0.83) H4P2O(-1.13) HPO(-1.13) 6 H3PO(-2.07) 4
3-
Z
O (-0.79) H
-
HO (-2.46) 2
As(O )4 H (-2.04)
-
Sb(O 4 H) (-1.98) HPO (-5.18) 3
2-
Sb(O 6 H) (-2.78) AsO (-3.38) 4
2011-6-20
10
中山大学合成的 一些具有抗癌活 性的配合物 刘杰,计亮年等
部分配合物具有抗 人白血病细胞株 (HL-60),肝癌细 胞株(HepG-2)、 (BEL-7402),艾 氏腹水癌细胞、肉 瘤188以及淋巴癌细 胞P388的效果

13-氮族元素

13-氮族元素
HO-Hg \ 2[HgI4]2- + NH4+ + 3OH- ─→ NH2I(深褐)↓+ 6I- + 2H2O / I- Hg I-Hg \ NH2I(红棕)↓+ 5I- + 2H2O / I-Hg
1.
2.
3.
2[HgI4]2- + NH4+ + 2OH- ─→
2-3、氮的含氧化合物
一、氮的氧化物
第十三章 氮族元素

§13-1 氮
§13-1 氮族元素的通性
一、价层电子结构和主要价态 ns2np3 主要氧化态: N: -3, -2, -1, NH3,N2H4,H2NOH , +1,+2, +3, +4, +5 N2O,NO, N2O3, NO2, N2O5 HNO2, N2O4, HNO3
它们的共同反应物均用氨为还原剂
三、氨及铵盐 (一)氨 1、NH3 分子结构
N采用SP 3 不等性杂化 N与三个H原子分别形 成σ键,在N上有一对孤 。 对电子,键角106.6
2、性质 氨高温可被CuO氧化,常温被Cl2,o2等氧化, 说明具有还原性。例如:
CuO 2NH 3 3Cu N2 3H 2O
2.化性 (1)酸介质氧化性显著,碱介质还原性为主
① HNO2氧化性 例1: 2NO2- + 2I- + 4H+ = 2NO + I2(s) +2H2O I2 + 2S2O32- = 2I- + S4O6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氧化性NO3- < NO2-,以此反应可区分NO2-和NO3例2: HmFe(Ⅱ) + NO2- → HmFe(Ⅲ) 人血红素 失去载O2功能 对比: HmFe(Ⅱ)←O2 + CO= HmFe(Ⅱ)←CO + O2

《氮族元素》PPT课件

《氮族元素》PPT课件

OH
OH
焦磷酸 四元酸
Kθ a1
3.0×10-2
06.01.2021
P
HO
H
HO
亚磷酸 二元酸
5.0×10-2
整理ppt
P
H
H
HO
次磷酸 一元酸
1.0×10-2
17
T26.怎样鉴别磷酸盐、焦磷酸盐和偏磷酸盐?(思考)
加AgNO3溶液,都有沉淀,但颜色不同:
Ag3PO4
Ag4P2O7
AgPO3

白色 白色
2NH3 + ClO- = N2H4 + Cl- + H2O 在催化剂作用下,H2还原NO2得到NH2OH(s)
液氨溶解活泼金属生成蓝色溶液: Na →Na+ + e- Na+ + xNH3= Na(NH3)x+ e- + yNH3 = (NH3)y- (蓝色) 该溶液能导电,较稳定,有强还原性,蒸干得到原来的碱金
16
T24.画出H3PO4的结构式,说明磷与非羟基氧的成键特征。(P681)
O
P
HO OH
OH
三元酸
氢键
两个d←pπ键
Kθ a1
=7.6×10-3
属于中强酸,无氧化性。
T25.分别画出H4P2O7、H3PO3、H3PO2的结构式,指出各是几元
酸,比较酸性的强弱。(p682-688)
O
O
O
O
HO P O P OH
属,放置产生氢气。金属液氨溶液的特性是含“氨合电子”。
T4、分别写出Mg3N2和 Li3N的水解反应式。(思考) 2-5 氮的含氧化物(P659)
T5、写出NO的MO式,说明键级,比较NO与N2的稳定性。

无机化学:氮族元素-3

无机化学:氮族元素-3

3.羟氨
NH2OH(aq) + H2O = NH3OH+ + OH- KӨ = 1.9 10-33
酸性溶液
NH3OH+ + 2 H+ + 2 e- = NH4+ + H2O N2 + 2 H2O + 2 H+ + 2 e- = 2 NH2OH
EӨ = 1.35V EӨ = -1.87V
碱性溶液
NH2OH + 2 H2O + 2 e-=NH3·H2O + 2 OH- EӨ = 0.42V N2 + 4 H2O + 2 e- = 2 NH2OH + 2 OH- EӨ = -3.04V
2HN3===3N2+H2 rH=-593.6kJ/mol 因为HN3的挥发性高,可用稀H2SO4与NaN3作用制 备HN3:
NaN3+H2SO4===NaHSO4+HN3 HN3的水溶液为一元弱酸(Ka=1.9×10-5)
活泼金属如碱金属和钡等的叠化物,加热时不爆炸, 分解为氮和金属。
2NaN3(s)===2Na(l)+3N2(g) 加热LiN3则转变为氮化物。象Ag、Cu、Pb、Hg等 的叠氮化物加热就发生爆炸。
二、亚硝酸及其盐
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混合物溶解在冰水中或向亚硝酸 盐的冷溶液中加酸时,生成亚硝酸:
NO+NO2+H2O=冷=冻=2HNO2
NaNO2+H2SO4=冷=冻=HNO2+NaHSO4 亚硝酸,淡灰蓝色、很不稳定,仅存在于冷的稀溶 液中,微热甚至冷时便分解为NO、NO2和H2O。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但比醋酸略强,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十三氮族元素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课件十三氮族元素

热分解
易分解
温分解

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
1. 比较白磷和红磷
组成
结构 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CS2中溶解性 着火点 毒性
用途
相互转变 保存
白(黄)磷
PP4
P
P
P
淡黄 蜡状、质脆、固体
大蒜般的臭味 不溶 易溶
40℃(易自燃)
剧毒
用于制高纯度H3PO4、 制烟幕弹和燃烧弹
白磷
260℃ 416℃升华、冷凝
管口(产生白烟)
➢棉花团的作用: 防止与空气形成对流,
提高集气速度和纯度 ➢实验室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氨气? 图1 ①加热浓氨水法 气体的溶解性规律? ②浓氨水加碱石灰法 碱石灰吸水、溶解时放热, 增大OH-浓度平衡逆移.
➢实验室中能否用图2装置制氧气?
图2
知识预备 亚硝酸钠与氯化钠的性质对比
1.从物理性质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 NaNO2:
NH4+ +OH-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三平衡
说明: 三氨分气子溶:于水大部分与水作用生成了 NH3·H2O,
而N三H3离·子H:2O 只有少数发了电离而生成 NH+4和
物质分类 构成微粒 主要性质 存在条件
液氨
纯净物 (非电解质) NH3分子 不具有碱性
常温常压下不(致能冷存剂在)
氨水
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 NH3 H2不O是非N电H3解·H质2O)
▪ 3Fe2++4H++NO3-=3Fe3++NO↑+2H2O
▪ 6Br-+2NO3-+8H+=3Br2+2NO↑+4H2O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3. 氮元素的特殊性
第二周期的氮与第ⅥA氧、第ⅦA氟相似,由于电负性大、原子半 径小、电荷密度高、没有可利用成键的d轨道等特点,所以和本族其他 元素相比具有一些特殊性质,主要表现在:
(1)氮可形成离子键化合物(活泼金属的氮化物); (2)氮易形成强的(p-p)π多重键; (3)氮的化合物比其他元素的化合物多得多,且配位数均不超过4; (4)与氧、氟相似,氮也有形成氢键的倾向。
亚硝酸及其盐中的氮原子的氧化数为+3,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在酸性溶液中为强氧化剂,在碱性溶液中氧化能力降低。作为氧化剂能 将I-离子氧化成I2: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此反应可用于定量测定硝酸盐。 亚硝酸及其盐与强氧化剂反应时,被氧化成硝酸,例如:
大多数亚硝酸盐是稳定的,特别是碱金属、碱土金属的亚硝酸 盐稳定性更高。除浅黄色的AgNO2微溶于水外,其他亚硝酸盐都易 溶于水。亚硝酸盐一般有毒,有一定的致癌性。
亚硝酸盐比亚硝酸稳定,但在其盐中加入酸,便生成HNO2, 继而分解为NO2和NO,产生红棕色气体。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2)硝酸及其盐。 纯硝酸是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沸点为356 K, 因此硝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市售浓硝酸是恒沸溶液,含HNO3的质 量百分比为68%~70%,沸点为394.8 K,密度为1.42 g·cm-3,物质 的量浓度约为16 mol·L-1,因溶解有NO2而显棕黄色,称为发烟硝酸。 硝酸可以任何比例与水混合。
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硝化作用和强氧化性三大化学特性。 硝酸受热或光照即逐渐分解: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
为了避免分解,硝酸一般应贮存在棕色瓶中,置于阴凉处。 硝酸的硝化作用是硝酸以硝基(-NO2)取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 一个或几个氢原子。例如: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氮族元素ppt课件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氮族元素ppt课件
17
化学固氮
通过过渡金属的分子氮配合物活化 N N 键
1965年
[Ru(NH3)5(H2O)]2+(aq) + N2(g)
[Ru(NH3)5(N2)]2+(aq) + H2O(l) 1995年 MIT化学家Laplaza和Commins
2 Mo(NRAr)3 + N2 常压, <25℃
[(ArRN)3Mo—N=N—Mo(NRAr)3]
27
性质
1.都是路易斯碱
碱性依 NH3,N2H4,NHOH 的顺序下降 N2H4为二元碱。
分子式 NH3
N2H4
NH2OH
K
1.7×10-5 8.5×10-7/9×10-16 6.6×10-9
2.HN3为一元酸 K=1.9×10-5
Zn + 2 HN3 = Zn(N3 )2 + H2
28
3.不稳定性
+Ⅲ稳定性增加,还原性减弱;+Ⅴ稳定性递减,氧化性增强。
氮是氧化态变化最多的元素之一,而且几乎所有氧 化态都存在相对稳定的物种.
氧化态 -3 -2 -1 -1/3 0
实例
NH3·Li3N N2H4 NH2OH HN3 N2
氧化态 +1 +2 +3 +4 +5
实例
N2O NO N2O3, HNO2, NO2NO2 N2O5, HNO3, NO3-
杭州
天津
上海
国内已有大型氮、氧气制造 厂家
11
正在研制中的氮-氧膜分离 器
惰性气氛手套 箱

NH4Cl + NaNO2 = N2↑+ NaCl + H2O

【精品】氮族元素概述

【精品】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概述王振山一、氮族元素通性周期系ⅤA族包括N、P、As、Sb、Bi五种元素称为氮族元素。

氮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0046%,氮主要以单质存在于大气中;磷在地壳中的丰度为0。

118%,磷主要以磷酸盐形式分布在地壳中;砷、锑、铋是亲硫元素,它们在自然界中主要以硫化物矿形式存在。

⑴、结构:①、有获得3个电子成为-3氧化态而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趋势,但要完全夺得3个电子成为—3价离子则困难,只有电负性较大的N和P在个别化合物中能成为-3价离子,如Li3N,Mg3N2,Na3P,Ca3P2等,但只能存在于干态,因N3-,P3—离子半径大,变形性强,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NH3和PH3.本族元素与电负性较小的元素化合时,可形成-3氧化态的共价化合物。

②、本族元素与电负性较大元素化合时,主要形成氧化数为+3或+5的化合物,这与共价层电子相关,即前者相当于用3个np电子成键,而后者则用2个ns电子和3个np电子成键。

本族元素从上→下,+5氧化态化合物稳定性递减,而+3氧化态的稳定性递增。

2、性质变化规律NPAsSbBi单质物态:气固固固固非金属元素准金属元素金属元素I1──────────────────〉减小X──────────────────>减小EA1─────────────────>递增,负值减小N在本族中半径最小,电负性最大,价电子层数为2,故具有一些与本族其它元素不同的特性。

如形成化合物时,只有2s、2p轨道可用,故最高配位数为4;r小,故易形成重键。

共价半径(单键)/pm:N,70;O,66;F,64;(双键)/pm:N,60;O,55;F,(54);(叁键)/pm:N,55;O,(51);—与氧族元素及卤素比较⑴、本族元素的金属性更强,同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向金属性过渡完整。

⑵、ⅥA、ⅦA族元素均存在8-族数的负氧化态离子,本族则只有N和P两元素在固态下个别化合物中有—3氧化态离子,As,Sb,Bi不形成负离子。

无机化学13章氮族元素

无机化学13章氮族元素

第13 章氮、磷、砷13.1 请回答下列有关氮元素性质的问题。

( l )为什么N-N 键的键能(167KJ.mol-1)比P-P 键(201 kJ·mol-1)的小?而N≡N叁键的键能(942 kJ·mol-1)又比P≡P叁键(481 kJ·mol-1 )的大?( 2 )为什么氮不能形成五卤化物?( 3 )为什么NO的第一电离能比N原子的小?解:( l )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小很多,价层中又有孤对电子,当两个氮原子靠近成键时,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抵消了部分键能,故N-N键的键能比P-P键的小。

但正由于氮原子的半径小,且内层电子也比磷的少,有利于p 轨道的侧向重叠,氮形成多重键的倾向比磷强,故N≡N叁键的键能反比P≡P叁键的大。

( 2 )氮原子的价层只有4个价轨道,只能形成4个共价键,故不能形成含有5个N-X键的NX5。

( 3 )氮原子价电子层半满,稳定。

从NO→NO+是失去π*反键轨道上的电子,故所需的能量比N的IE1 要小得多。

13.2.请回答下列问题:( l )如何除去N2中少量NH3和NH3中的水气?( 2 )如何除去NO中微量的NO2和N2O中少量的NO ?解:( l )将含有少量的NH3的N2气,通入水中除去NH3,NH3中的水气用碱石灰吸收。

( 2 )将含有微量的NO2和N2O通入水中以吸收NO2(用碱液吸收更好)。

将含有少量NO的N2O通入FeSO4溶液中,使NO与FeSO4络合成Fe(NO)SO4。

13.3 以NH3与H2O作用时质子传递情况,讨论H2O,NH3和质子之间键能的强弱:为什么醋酸在水中是一弱酸,而在液氨溶剂中却是强酸?解:2O作用时,质子传递情况为:NH3+H2O NH4++OH-K=1.77×10-5O H3O++OH-K=1.0×10-1422从K值可知:NH3与H+结合的键能比H2O与H+间的键能大。

NH3接受H+的能力比H2O强,故醋酸在液氨中几乎完全电离,表现强酸性;而醋酸在水中则不能完全电离,表现弱酸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 章氮、磷、砷13.1 请回答下列有关氮元素性质的问题。

( l )为什么N-N 键的键能(167KJ.mol-1)比P-P 键(201 kJ·mol-1)的小?而N≡N叁键的键能(942 kJ·mol-1)又比P≡P叁键(481 kJ·mol-1 )的大?( 2 )为什么氮不能形成五卤化物?( 3 )为什么NO的第一电离能比N原子的小?解:( l )氮的原子半径比磷的小很多,价层中又有孤对电子,当两个氮原子靠近成键时,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抵消了部分键能,故N-N键的键能比P-P键的小。

但正由于氮原子的半径小,且内层电子也比磷的少,有利于p 轨道的侧向重叠,氮形成多重键的倾向比磷强,故N≡N叁键的键能反比P≡P叁键的大。

( 2 )氮原子的价层只有4个价轨道,只能形成4个共价键,故不能形成含有5个N-X键的NX5。

( 3 )氮原子价电子层半满,稳定。

从NO→NO+是失去π*反键轨道上的电子,故所需的能量比N的IE1 要小得多。

13.2.请回答下列问题:( l )如何除去N2中少量NH3和NH3中的水气?( 2 )如何除去NO中微量的NO2和N2O中少量的NO ?解:( l )将含有少量的NH3的N2气,通入水中除去NH3,NH3中的水气用碱石灰吸收。

( 2 )将含有微量的NO2和N2O通入水中以吸收NO2(用碱液吸收更好)。

将含有少量NO的N2O通入FeSO4溶液中,使NO与FeSO4络合成Fe(NO)SO4。

13.3 以NH3与H2O作用时质子传递情况,讨论H2O,NH3和质子之间键能的强弱:为什么醋酸在水中是一弱酸,而在液氨溶剂中却是强酸?解:2O作用时,质子传递情况为:NH3+H2O NH4++OH-K=1.77×10-5O H3O++OH-K=1.0×10-1422从K值可知:NH3与H+结合的键能比H2O与H+间的键能大。

NH3接受H+的能力比H2O强,故醋酸在液氨中几乎完全电离,表现强酸性;而醋酸在水中则不能完全电离,表现弱酸性。

13.4.将下列物质按碱性减弱顺序排序,并给予解释。

NH2OH NH3N2H4PH3AsH3解:碱性减弱次序为:NH3、N2H4、NH2OH 、PH3、AsH3因为按此顺序,各物种中的中心原子负电荷密度减小,对质子的亲和力减弱。

13.5.请解释下列事实:( 1 )为什么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的漏气? ( 2 )过磷酸钙肥料为什么不能和石灰一起使用贮存? ( 3 )由亚砷酸钠制备As 2O 3,为什么需要在浓的强酸溶液中? 解:( 1 ) 利用NH 3的还原性和Cl 2的氧化性,发生下列反应: 2 NH 3+ 3Cl 2 = N 2 + 6HCl产生的HCl 遇NH 3,产生NH 4Cl 白烟。

( 2 )过磷酸钙主要有效成分为酸性的Ca(H 2PO 4) 2 ,遇碱性石灰会转变为溶解度不大的CaHPO 4或不溶性的Ca 3(PO 4) 2而失去肥效。

( 3 )使AsO 33-转变为As 3+, AsO 33- + 6H + =As 3+ + 3H 2O13.6. 请解释下列有关健长和键角的问题:( 1 )在N 3-离子中.两个N -N 键有相等的键长,而在HN 3 中两个N -N 键长却不相等。

( 2 )从NO +、NO 到NO -的键长逐渐增大。

( 3 ) NO 2+、NO 2 、NO 2-分子中的键角依次为107°、93.08°、9l . 8° ,逐渐减小. ( 4 ) NH 3 、PH 3、AsH 3分子中的键角依次为107°、93.08°、9l . 8° ,逐渐减小。

解:(1)在N 3-离子中N 1- N 2和N 2-N 3间均有σ键和π34键,故两个N —N 键长相等。

而在HN 3中3个N 原子成键情况不同:靠近H 原子的N 1 – N 2间只有σ键和1/2π34键,N 2 – N 3间不仅有σ键、1/2π34键,还有p -pπ键,所以N 2-N 3间的键长比N 1-N 2间的短。

( 2 )从NO +、NO 到NO -,反键轨道上电子数按0 、l 、2 次序增加,故键级减小,键长增大。

( 3 )此小题可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按沃尔施(walsh)的轨道能一键角相关图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从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大小分析:在NO 2+中,N 原子采取sp 杂化,故键角为180°:在NO 2和NO 2-中,N 原子采取sp 2,分子(离子)构型为角形,但NO 2分子中由于有π34键,使N 、O 成键原子间电子密度增加,排斥作用增大,故∠ONO 比正常的120° 要大。

在NO 2-中,由于N 原子杂化轨道上孤对电子密度比NO 2大,致使键角压缩,比120°还要小。

( 4 ) NH 3分子中的N 原子价电子层充满电子,而PH 3、AsH 3分子中的P 、As 原子价电子层有空的d 轨道,前者键合电子对间的斥力大于后二者,故NH 3分子中的键角比PH 3、AsH 3 的大。

至于PH 3的键角比AsH 3的稍大,是因为P 的原子半径比As 的小,键合电子对间的排斥作用较大所致。

13.7 已知F 2 、Cl 2 、N 2 的解离能(D)分别为156.9 kJ·mol -1 、242.6 kJ·mol -1和946 kJ·mol -1 ,平均键能N -Cl 、N -F 分别为192.5 kJ·mol -1、276 kJ·mol -1。

试计算NF 3(g)和NCl 3 (l)的标准生成焓,说明何者稳定?指出在玻恩—哈伯循环中哪几步的能量变化对稳定性影响较大?(本题忽略NF 3(g)和NCl 3 (l)间的相变热效应。

) 解:( 1 )1/2 N 2(g) + 3/2 F 2 (g)N(g) + 3F(g)Δf H m (NF 3,g) = 1/2D(N 2,g) + 3/2D(F 2,g) - 3E (N —F)=1/2×946+3/2×156.9-3×276=-117.4 kJ·mol -1Δf H m1/2D -3E (N —F)1/2 N 2(g) + 3/2Cl3(g)N(g) + 3Cl(g)Δf H m (NCl 3,g)= 1/2D(N 2,g) + 3/2D(Cl 2,g) - 3E (N —Cl)=1/2×946+3/2×242.6-3×192.56=259.4 kJ·mol -1计算结果说明NF 3比NCl 3 稳定,影响稳定性的主要能量变化是离解能和键能,因为D F2 < D Cl2而E N -F >E N -Cl ,故导致Δf H m (NF 3,g)<Δf H m (NCl 3,l)13.8 为了测定铵态氮肥中含氮量,称取固体样品0. 2471g ,加过量NaOH 溶液并进行蒸馏,用50.00 mL 、0.1050 mol·dm -3 HCl 吸收蒸出的氨气,然后用0.1022 mol·dm -3NaOH 溶液滴定吸收液中剩余的HCl ,滴定中消耗了11. 69mLNaOH 溶液,试计算肥料中氮的百分含量。

解:生成氨的摩尔数=50/1000×0.1050-11.69/1000×0.1022=0.004055mol肥料中氨的百分含量=(0.004055×14)/0.2471×100%=22.98%13.9 为什么PF 3、PH 3可以和许多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而NF 3、NH 3几乎不具有这种性质?PF 3、PH 3和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的能力为什么比NF 3、NH 3的强?解:PF 3、PH 3 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时,除了作为电子对给予体与过渡金属形成σ配位键外,P 原子价层还有空的3d 轨道,可以接受过渡金属反馈的d 电子形成π反馈键,从而增加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但NF 3、NH 3 中的N 原子价层无空的d 轨道可利用,与过渡金属只能形成σ配位键,无π反馈键形成,所以它们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的能力不如PF 3、PH 3 。

13.10 红磷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逐渐潮解,与NaOH 、CaCl 2在空气中潮解,实质上有什么不同?潮解的红磷为什么可以用水洗涤来进行处理?解:红磷在空气中缓慢被氧化为P 4O 10,由于该氧化物吸水性极强而潮解;NaOH 、CaCl 2是由于吸收水气后生成水合物而潮解,两者有本质不同。

用水洗涤是把已氧化的那部分P 4O 10溶于水后除去,而未氧化的红磷不溶于水,经小心烘干后仍可使用,但应密闭保存,防止氧化而潮解。

13.11 在同素异形体中,菱形硫和单斜硫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而O 2与O 3,黄磷和红磷的化学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试加以解释。

解: 单斜硫与斜方硫都是S 8环状分子组成,仅仅晶系不同(单斜与正交),故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而O 2与O 3的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成键情况也不同,故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

同理,黄磷与红磷也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化学性质差异,前者为P 4四面体组成的分子晶体,后者则为链状结构。

13.12 回答下列有关硝酸的问题:( 1 )根据HNO 3的分子结构,说明HNO 3为什么不稳定? ( 2 )为什么久置的浓HNO 3会变黄?( 3 )若将一定质量的Ag 溶于最少量的硝酸,应使用何种浓度(浓或稀)的硝酸? 解: ( 1 ) HNO 3分子中N 处于最高氧化态,无d 轨道不能生成反馈键,分子中与H 相连的N -O 键比其它两个N -O 键较长(这两个N -O 键中有π34键成分),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 因而不稳定。

1/2D -3E (N —Cl)Δf H( 2 )因为HNO 3 见光分解:4HNO 3 === 4NO 2↑+ 2H 2O + O 2↑ NO 2溶于HNO 3使其变黄( 3 )根据浓、稀HNO 3和Ag 的反应式:3Ag + 4HNO 3(稀)= 3AgNO 3 + NO↑+ 2H 2O Ag + 2HNO 3(浓)= AgNO 3 + NO 2↑+ H 2O 应使用稀HNO 3。

13.13若将0.0001molH 3PO 4加到PH =7 的1L 缓冲溶液中(假定溶液的体积不变),计算在此溶液中H 3PO 3、H 2PO 4-、HPO 42-、PO 43-的浓度.解:因为溶液是缓冲溶液,故假定加入H 3PO 4pH 不变,即[H +]不变,每种离子浓度的比值仅和电离常数有关。

[H 3PO 4]/ [H 2PO 4-] =[H +]/K 1 = 1.0×10-7 /7.5×10-3=1.3×10-5 [H 2PO 4-]/[ HPO 42-]=[H +]/K 2 = 1.0×10-7 /6.2×10-8=1.6 [HPO 42-]/[ PO 43-]=[H +]/K 3 = 1.0×10-7 /2.2×10-13=4.5×105 因为[H 3PO 4]/[ H 2PO 4-]比值非常小,[HPO 42-]/[ PO 43-]比值非常大,所以,四种物种中,主要存在的是H 2PO 4-和HPO 42-,两者总浓度是1.0×10-4 mol·dm -3 [H 2PO 4-]+[HPO 42-]=1.0×10-4 mol·dm -3 设[HPO 42-]=x [H 2PO 4-]=1.0×10-4-x (0.00010-x )/x =1.6 x =3.8×10-5 [H 2PO 4-]=1.0×10-4-3.8×10-5=6.2 ×10-5 [H 3PO 4] =1.3 ×10-5 ×6.2 ×10-5=8.1 ×10-10[PO 43-]=[HPO 42-]/4.5 ×105=3.8×10-5/4.5 ×105=8.4 ×10-1113.14 试从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为什么在Na 2HPO 4或NaH 2PO 4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均析出黄色的沉淀Ag 3PO 4?析出Ag 3PO 4沉淀后,溶液的酸碱性有何变化?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