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公众信息网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17•【字号】涪陵府办发〔2020〕116号•【施行日期】2020.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加快构建职责清晰、责权一致、高效有序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重庆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分工方案》《涪陵区优化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的实施方案》(涪陵委办发〔2019〕30号)、《涪陵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区行政委托执法工作的决议》(涪人常〔2018〕7号)等文件精神,经区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就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规范综合行政执法主体按照《涪陵区优化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的实施方案》规定,乡镇(街道)由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定或委托的农林水利、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民政管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
各乡镇(街道)可根据机构设置、职能职责划分的实际情况,对个别领域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具体机构进行适当调整。
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具体执行机构,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本辖区行政执法责任,对集中行使的乡镇(街道)法定执法权,以乡镇(街道)名义实施行政执法;对区级执法部门委托乡镇(街道)的执法事项,依法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执法。
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建立健全与区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合执法、执法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管辖、案件首接负责等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区司法局要建立健全区级行政执法部门与乡镇(街道)的执法联席会议机制,根据执法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意见-涪陵府办发〔2016〕75号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意见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意见涪陵府办发〔2016〕75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全面支撑我区产业经济做大做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8号)、《重庆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年)》(渝委发〔2015〕13号)等精神,结合涪陵实际,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意义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是指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业平台三大类。
科技创新平台,是集聚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推动技术进步、支撑产业发展的引擎载体,具有加速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与产业扩张等驱动功能。
建好用好科技创新平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是强化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手段。
各级各单位各企业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战略意义,深入落实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实干,强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高新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涪陵成为重庆大都市区发展的新支撑,为加快建设幸福涪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动力。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05•【字号】涪陵府发〔2016〕27号•【施行日期】2016.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涪陵府发〔2016〕27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产业,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破解发展难题、补上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四化融合”发展的根本保障,对涪陵建设重庆综合产业集聚区和长江上游重要的临港经济产业基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5〕10号)精神,现就我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抓住涪陵作为重庆大都市区重要增长支点的机遇,努力发挥城市发展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主战场作用,坚持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快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积极构建较为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融合互动发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29•【字号】涪陵府发〔2020〕32号•【施行日期】2020.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TM〗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通知〖/TM〗〖SL〗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SL〗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号)精神,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0〕58号)要求,结合我区行政权力配置情况和政务公开工作实际,区政府办公室会同区级相关部门编制了《重庆市涪陵区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并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确保公开全覆盖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目录要求全面、系统的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确保“应公开尽公开”。
其中公开渠道为“政府网站”的,要在区政府门户网站的专属页面进行公开,区政府门户网站要设置“基层政务公开”专栏,分领域集中展示区政府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开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为“两微一端”“广播电视”“纸质媒体”的,要及时将公开内容推送至相关主管部门予以公开;公开渠道为“发布会、听证会”的,要及时上报区政府新闻办并适时组织开展公开工作;公开渠道为“公开查阅点”“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公示栏(电子屏)”等的,要准确将公开信息及资料送达至公开部门(单位),并做好公开工作的宣传解释工作;公开渠道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交易监督网”“信用中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政府采购网及其地方分网”“产权交易机构网站”等的,要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公开。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6〕65号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6〕65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涪陵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5月6日涪陵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及时发现非法集资线索,依法查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59号)和《重庆市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渝金发〔2015〕1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法集资是指法人、个人或其他组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筹集资金的行为。
第三条举报涪陵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非法集资案件有关奖励适用本办法。
区公安局、区工商分局、区财政局(金融办)、人行涪陵中心支行、涪陵银监分局负责受理非法集资行为的举报并设置投诉电话和举报邮箱。
区财政局(金融办)负责统一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电子邮箱、接待举报的时间和地点,负责奖励奖金的审批和发放。
第二章奖励条件第四条举报奖励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具体的违法事实及证据(如欺诈性广告、合同、收据等);(二)举报者本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三)举报内容未经行政处理或刑事立案;(四)举报内容客观真实,接到举报后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理或刑事立案。
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10.30•【字号】涪陵府办发〔2015〕186号•【施行日期】2015.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5〕186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10月30日重庆市涪陵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构建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水建管〔2013〕169号)和《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水管〔2014〕15号),以及《重庆市水利局关于推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渝水管〔2014〕17号)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公共财政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政策,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二、基本原则(一)权责一致。
明晰所有权,界定管理权,搞活经营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
(二)政府主导。
强化政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各方积极性,综合推进改革。
(三)突出重点。
重点解决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等问题。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4.27•【字号】涪陵府办发〔2020〕50号•【施行日期】2020.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9〕28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的通知》精神,经区政府同意,现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分工》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抓好贯彻落实。
一、明确目标任务,抓好重点工作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聚焦目标任务,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确保完成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
(一)着力稳定岗位。
继续执行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继续落实好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系列政策措施,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降低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物流、融资等成本,稳定岗位。
(二)大力增加岗位。
牢牢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战略发展机遇,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引进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岗位。
紧密结合全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力契机,不断深挖内需,充分释放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潜力。
紧紧围绕当前全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水平,激发市场活力,催生更多市场主体,带动更多就业。
(三)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摆在首位,将更多优质岗位资源、公共服务向校内延伸,抓好离校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保障,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
重庆市涪陵区活人墓清理文件公告

重庆市涪陵区活人墓清理文件公告1. 前言近期,重庆市涪陵区政府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宣布对涪陵区活人墓进行清理工作。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活人墓是指在墓地中埋葬有尚未去世的人,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存在多年,引发了社会争议和道德困扰。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公告的背景、原因以及社会意义,并分享我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理解。
2. 公告背景和原因据了解,涪陵区活人墓清理公告的发布,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活人墓问题,并规范墓地管理,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正义。
涪陵区政府认为,活人墓不仅涉及道德问题,也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安全隐患,给墓地管理带来困扰。
活人墓的存在还牵涉到个人隐私和人权保护的问题。
对于那些没有事先获得同意就被埋葬在墓地中的人,其人权和尊严可能会受到损害。
清理活人墓也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合理和透明的墓地管理。
3. 活人墓清理的社会意义清理活人墓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这一行动体现了政府对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的维护。
活人墓的存在严重背离了人们对墓地的尊重和敬畏之心,扰乱了社会秩序。
通过清理活人墓,政府向社会发出了强烈信号,表明对于违规行为将坚决采取行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
活人墓的清理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墓地管理的重视和规范。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于墓地管理存在宽松的现象,没有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打击。
通过此次清理,可以引起公众对于墓地管理问题的关注,促使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增强公众对于墓地管理的法律意识和文明意识。
清理活人墓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人权也具有重要意义。
每个人都应享有个人隐私和尊严的保护,不应被违背个人意愿而进行埋葬。
通过清理活人墓,可以纠正这种错误做法,为每个人的人权保护树立标杆,提醒社会对于个人权益的关注和尊重。
4. 对活人墓清理的观点和理解对于活人墓清理这一行动,我持支持的态度。
活人墓的存在违背了墓地管理的基本道德和法律原则,对于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负面影响。
清理活人墓可以恢复墓地的尊严和纪律,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涪陵区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案例

涪陵区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案例一、项目背景涪陵区历届政府均十分重视政务信息化建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涪陵就着手建设首脑机关决策系统。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政府行政的方式和行政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下发后,我区上下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加快了全区网络系统建设规模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和深化。
信息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取得的建设成果,朝着既定的目标持续发展,是电子政务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电子政务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网络及系统的相互衔接、业务应用系统的相互融合、信息资源继承使用、政府机关之间协同化办公等,成为制约电子政务应用上档升级和持续进步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涪陵区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实践中,对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涪陵区基本情况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是程朱理学发祥地,世界最古老的水文站——白鹤梁横卧城北长江水底。
涪陵踞长江,扼乌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
全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营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4万,主城区常住人口33万。
2003年,全区实现GDP97.77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81.74亿元,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9.4%,实现财政总收入15.69亿元,经济总量位居重庆市各区县前列。
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相对宽裕的财政状况,对涪陵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提出了需求、开辟了空间,为加快全区网络体系和应用系统建设并不断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涪陵区电子政务发展历程涪陵区电子政务工程,是多阶段递进建设的政府信息化工程。
1994年,涪陵地区行署批准建设行署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标志着这项工程的开始;1995年,由国家计委立项利用日元贷款建设全国经济信息系统,涪陵作为地市级子项目参加了建设,加强和扩大了行署信息与办公自动化系统,奠定了这一工程新的基础;1998年原涪陵市政府把这项工程列入政府形象工程加大了投入加强了建设;新区成立后的1999年起,这一工程连续三年被列入重庆市信息产业试点区(涪陵)重点支撑项目得以进一步发展;2003年被重庆市科委立项为重庆市政务信息化示范工程,使这项工程建设跃上新台阶,应用上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涪陵区建设信息化政府的重要基础。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0.18•【字号】涪陵府办发〔2016〕155号•【施行日期】2016.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6〕155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涪陵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0月18日涪陵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有序医疗服务秩序,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地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5〕18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立足涪陵区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遵循医学科学规律,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就医秩序,促进患者合理分流,逐步形成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到基层医疗机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到医院就医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保证安全。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闲置、大医院超负荷运转问题。
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采取建立医疗联合体、明确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诊疗病种等形式实现分级诊疗,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适时逐步推开。
创新机制,加强引导。
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创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坚持群众自愿,加大宣传引导,转变群众传统就医观念,逐步改变病人向上转诊容易、向下转诊难的局面。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1.28•【字号】涪陵府办发〔2016〕14号•【施行日期】2016.01.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许可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6〕14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涪陵区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月28日涪陵区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5〕11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网上行政审批改革工作的通知》(工作通知〔2016〕34号)精神,结合涪陵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梳理行政审批权力清单、编制审批责任清单、定制审批运行流程,依托涪陵区电子政务网对接重庆市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平台(以下简称市网审平台),确保在2016年3月31日前全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入市网审平台上线运行,实现与全市联通的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网式办理,实施全方位、全透明、全流程监管,进一步方便服务对象,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二、实施原则(一)权力法定,权责一致。
明确权力事项,落实相应责任,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有权、事权财权相匹配,违法或者不当行使权力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二)突破整合,优化融合。
依托市、区电子政务网络,按统一规范和标准接入市网审平台,建立行政审批信息共享和业务数据动态采集机制,方便服务对象实时查询办理情况,实现行政审批网络见面、数据见面、业务见面。
(三)公开透明,便民高效。
除法定的保密事项外,各行政审批单位所有纳入行政审批权责清单的审批事项,均应在市网审平台向社会公开办理,简化环节,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接受社会公众和监督机构监管。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工业综合十强企业和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评选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工业综合十强企业和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评选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3.06•【字号】涪陵府办发〔2019〕20号•【施行日期】2019.03.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工业综合十强企业和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评选办法的通知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涪陵区工业综合十强企业和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评选办法》已经区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3月6日涪陵区工业综合十强企业和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评选办法第一条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特制定本评选办法。
第二条坚持企业自愿申报,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推荐和公开、公平、公正评选原则,评选年度工业综合十强企业和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各10个(以下简称︰工业“双十强”企业),实行动态考评,每年评选1次,次年开展上年度评选工作。
第三条工业综合十强企业主要凸显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主要凸显高质量增长和发展潜质。
第四条申报的基本条件(一)注册地在涪陵行政区域内的工业企业(含存在母子关系的集团公司)。
(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和纳税。
(三)企业当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重大影响环保事件且受到行政处罚,企业当年在重庆市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中无重大违法失信行为记录,企业法定代表人当年无其他重大违纪违法行为。
(四)申报工业综合十强企业的,当年工业总产值需达到20亿元以上、入库税金2千万元以上;申报工业成长型十强企业的,当年工业总产值需达到5亿元以上、入库税金5百万元以上。
第五条评分标准计算公式=(30×总产值总量/总产值总量最高者×70%+30×总产值增速/总产值增速最高者×30%)+(25×增加值总量/增加值总量最高者×70%+25×增加值增速/增加值增速最高者×30%)+(25×入库税金总额/入库税金总额最高者)+(15×R&D投入总额/R&D投入总额最高者×70%+15×R&D投入增速/R&D投入增速最高者×30%)+(5×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最高者)+加分(最高5分)。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9.30•【字号】涪陵府办发〔2016〕143号•【施行日期】2016.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精神卫生,社会救助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6〕14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涪陵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实施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9月30日涪陵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有奖监护工作,强化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推进平安涪陵建设,按照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综治办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渝府办发〔2013〕198号)和市综治办《关于促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落实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的通知》(渝综办发〔2016〕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并实施以下肇事肇祸等严重行为之一的精神障碍患者:(1)杀人、强奸、伤害等严重侵害他人人身权利;(2)放火、爆炸、投毒、破坏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3)抢夺、损毁公私财物;(4)严重扰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生产秩序;(5)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6)公安机关认定的其他肇事肇祸等严重行为。
第三条特殊困难家庭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经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风险等级评估为三级及以上,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一)凡户籍、居住地在我区内,经审批在册特困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城乡低保对象、城乡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包括事实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城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民政部门建档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以及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中的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二)经市残联审批并在区残联登记在册的乡镇重度(一、二级)精神残疾人员;(三)对发现后查找不到原籍或者疑似区外、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籍流浪乞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28•【字号】涪陵府发〔2018〕13号•【施行日期】2018.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固定资产投资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涪陵府发〔2018〕13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2018年2月28日重庆市涪陵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涪陵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和组织实施程序,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7〕9号)和《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61号)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级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中央、市级补助投资项目以及其它需要市级以上审批的政府投资项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涪陵新城区、国有平台公司自有资金投资建设的项目管理遵照本办法执行。
单纯设备购置类以及市政设施的日常维修等项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规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投资建设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
财政性资金包括:(一)财政预算内资金;(二)专项建设资金;(三)国有投资平台融资的资金;(四)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五)转让土地使用权等国有资源(资产)取得的资金;(六)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政府性资金。
第四条政府投资项目应重点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民生事业、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新兴产业领域、重要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
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35号

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35号《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20年3月30日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唐良智2020年4月15日重庆市政务服务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政务服务行为,加强政务服务监督管理,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规范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务服务,是指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办理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的活动。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政务服务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政务服务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公开公正、集中便民、廉洁高效的原则。
第五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外,政务服务事项应当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平台全程办理。
具有政务服务职能的部门或者组织(以下统称政务服务部门)应当将本单位的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与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推进互联共享,推动实现“一网通办”。
本办法所称政务服务平台,是指全市统一开展政务服务业务并纳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信息化平台,由业务办理和公众服务系统组成。
第六条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负责推进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统一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实现政务服务跨地域、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
第七条政务服务事项应当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鼓励发展自助政务服务。
第八条政务服务中心应当统一名称、统一场所标识、统一运行模式,合理设置、优化整合,实施标准化服务。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激励机制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激励机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7.10•【字号】涪陵府办发〔2018〕114号•【施行日期】2018.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专项资金管理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激励机制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8〕114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了做好全区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使用管理工作,着力解决老旧住宅共有部位和共有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改造资金保障问题,确保老旧住宅住用安全,激励老旧住宅业主交存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根据《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范围(一)物业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物业共有部位和共有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改造的资金,其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管、公开透明。
(二)涪陵区行政区域内2011年3月1日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镇国有土地上、取得合法产权、具有两户以上业主且未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老旧住宅,属于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范围。
区政府列入旧城改造建设范围房屋、城镇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及集体土地征收的安置房、城镇D级危房、中渝驻涪企业职工住房及其他不应纳入的老旧住宅不属本次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范围。
二、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的交存标准和激励政策老旧住宅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标准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区首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交存管理工作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5〕196号)文件执行,即:有电梯的,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75元交存;无电梯的,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45元交存。
涪陵区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涪陵区科研工程管理方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科研工程管理,根据市科技局《重庆 市科研工程管理方法》(渝科局发〔2019〕11号)《重庆市科 学技术局科技计划工程诚信管理细那么》(渝科局发〔2021〕101 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 本方法所称涪陵区科研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指 重庆市涪陵区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区科技局)根据全区经济社 会开展和科技创新需要,利用区级财政资金资助的科学技术研究 开发活动。
第三条 本方法坚持权责清晰、配置科学、管理透明、程序规范、监督有力”的原那么,适用于工程申报、立项、实施、结题等 组织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 工程管理与实施主体第三方机构的遴选、管理、监督,统筹实施工程经费的使用监督、 绩效评价等工程管理重大事项,统筹推进科研诚信等工程综合监 第七章附那么第二十条 本方法自X 年X 月X 日起施行。
原《涪陵区科研 工程管理方法(试行)》(涪科局发〔2020〕7号)同时废止。
第四条 管理主体。
工程管理由区科技局牵头负责,统筹编 制发布工程申报指南、 配置工程经费和下达立项计划,统筹组织管体系建设。
第五条实施主体。
工程组织实施由工程承当单位具体负责。
工程承当单位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型企业和其他具备科研开发能力的单位。
分为工程牵头单位和工程参与单位。
工程牵头单位须是涪陵区注册或位于涪陵区的独立法人单位,负责建立与工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落实工程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和自筹科研资金,加强数据、报告等科研活动记录和科研档案保存,加强工程经费管理。
工程参与单位可以是区内外法人单位,通过合作方式参与工程实施。
工程组成员包括工程负责人和工程参与人。
工程负责人须是工程牵头单位在职人员,主要负责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工程参与人按照工程实施方案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第六条委托管理。
包括第三方机构和科技咨询专家。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30•【字号】涪陵府发〔2015〕34号•【施行日期】2015.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招标投标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涪陵府发〔2015〕34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近年来,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贯彻区政府《关于规范和加强全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涪陵府发〔2013〕92号)要求,严格落实相关制度、规定和措施,促进了全区招投标市场总体平稳发展。
但是,在招投标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一些违法违规操作行为不但严重扰乱了交易秩序,也助长滋生了腐败现象。
为切实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全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活动进一步规范,积极维护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秩序,保护招标投标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规范招标方案审核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在审批和核准项目时,要严格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通知》(渝办发﹝2010﹞12号)和区政府《关于规范和加强全区工程建设招投标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涪陵府发〔2013〕92号)要求,依法核定其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并同时抄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投资主管部门非法定理由和法定程序不得在审批、核准项目时审批、核准其招标方式为邀请招标、直接发包和竞争性比选,不得变更已审批、核准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
项目业主在实施过程中,非因法定原因且确需变更招标方式的,须报项目审批、核准部门提请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文备[2009]16)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 2009年03月17日15时27分本文网址:/zwgk/gfxwj/137629.htm渝文备[2009]16号,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涪府发〔2008〕138号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府各部门,中渝驻涪各单位,区属各企事业单位: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府发〔2008〕45号)、《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和《重庆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55号)以及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调整全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标准征收土地应依法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分别计算补偿。
(一)土地补偿费1.土地补偿费不分地类,按被征地面积及所在地区标准计算:一类地区14000元/亩;二类地区13000元/亩;三类地区12000元/亩(区域类别划分见附表1)。
2.被征收土地补偿费总额的80%统筹用于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代为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其余20%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安排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生产、生活。
3.支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土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分配,应严格按照集体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安置补助费1.安置补助费按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每个转非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26000元。
2.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按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不同年龄段确定:对未年满16周岁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安置补助费全额支付给个人;对年满16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其个人按照有关规定应缴纳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用总额的50%,由土地行政管理部门从其安置补助费中代为划转到劳动保障部门,专项用于该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剩余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评证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810号重庆沿江高速公路支线白涛隧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涪陵区交通委员会编制单位:同济大学二O一三年四月第一章前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是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城市,依托其发展,辐射带动西部广大地区共同发展,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是西部大开发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响应号召,保障重庆未来社会发展的顺利实现,实现与周边省市、地区的合作互补,协调发展,重庆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施建设涪陵梓里至白涛高速公路。
该项目西接南涪高速,止于白涛新镇南侧,连接线与G319相接。
二期建设工程终点与武水高速相连,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年)的“三环”高速公路涪陵至南川段的一条支线,是国家干线路网的重要补充,连接两条国家干线的纵向通道。
其修建实现了黔东北地区与鄂、豫等中原地区及长江沿线交通的快速转换,实现了铜仁等黔东北地区资源通江达海的需求。
根据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2012年10月涪陵区交通委员会委托同济大学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同济大学据此成立了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组,在涪陵区交委等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于2012年10月进行了沿线的环境初步踏勘、调研和资料收集工作,并委托监测,同时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在此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评报告书,现向公众公开报告书简本。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地理位置涪陵是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涪陵梓里至白涛高速公路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梓里乡与白涛镇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0′~107°29′,北纬29°37′~29°32′。
该项目起于梓里乡,接正在建设的南涪(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止于白涛镇新镇南侧,推荐路线AK0+00~AK10+800,长10.80km(不包括接G319连接线2.8公里)。
2.2推荐方案走向及主要控制点重庆市涪陵区梓里至白涛高速公路起于梓里镇北侧,设枢纽互通接于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经梓里镇、荷香、马鞍山、龙洞塘、下苗湾至终点仓坝接于G319线。
一期高速路长10.8公里,二级路连接线2.8公里。
主要控制点:梓里互通、白涛互通。
2.3 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指标一期高速路长10.8公里,二级路连接线2.802公里。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桥梁长752米/3座,隧道总长7724米/3座(其中特长隧道6373米/2座),一般互通1座(预留,二期修建)、枢纽互通1座。
2.4 主要工程量2.4.1 工程占地及土石方本项目推荐方案总占地990.99亩(包括临时占地161.36亩),永久占地829.63亩,其中水田比例约为15.15%(150.1亩),旱地比例约为41.02%(406.5亩),林地比例约42.64%(422.6亩)其余为老路及宅基地比例约为1.19%(约11.8亩)。
全线土石方挖方共39.17万m3,其中土方7.83万m3,石方31.34万立方米。
2.4.2 路基工程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地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筑路材料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设计。
采用对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行车道宽2×2×3.75米,路拱横坡2%,中间带宽3.0米。
2.4.3 路面工程4cmSBS改性沥青砼(AC-13C)+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 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0.8cm稀浆封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20cm水泥稳定碎石+20水泥稳定碎石=78.8cm。
2.4.4 桥涵工程本项目推荐线共设置桥梁3座,总里程长度为752m,涵洞10道。
2.4.5 隧道工程本项目推荐线隧道总长7724米/3座。
特长隧道6373米/2座,长隧道1351米/1座。
隧道占路线总长71.52%。
2.4.6 交叉及附属设施工程项目共设置2座互通式立交,其中1处为枢纽立交,其余1处为一般式立交。
2.4.7 工期安排项目于2014年初开工,2016年底建成通车,建设期3年。
2.4.8 投资估算本项目估算总投资16.338亿元,其中主线为15.755亿元,平均每公里公路造价1.46亿元。
2.5 工程分析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营运期。
施工准备期突出问题是征地与拆迁,主要环境影响是社会环境。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期,主要是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占用;工程开挖改变地形地貌,破环植被,造成原地表裸露增加新的水土流失等,构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车辆行驶噪声、施工期机械噪声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沿线声环境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夜间路侧声环境敏感点的超标。
第三章公路沿线环境概况3.1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新建段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较好,眼线的3处敏感点的噪声均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
3.2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公路跨越河流断面处的水质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要求。
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公路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II 类标准,公路沿线其他地区为农村地区,附近无污染源。
第四章评价结论4.1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本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的鼓励类类项目。
本项目符合重庆市人民政府2005年审批通过的《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03~2020年),也符合《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点专项规划》以及《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4.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1、现状和保护目标项目评价范围沿线未见珍稀的原生保护性树种、古树和珍稀保护性野生动物。
生态保护目标:风景名胜区,沿线耕地、植被、不良地质路段、弃渣场、隧道区域。
2、主要环境影响(1)工程永久占用耕地将给沿线局部地区居民的粮食供应带来一定程度影响,工程永久占用基本农田相对数量较少,对沿线土地利用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土地利用总体格局不会改变。
因此不会给沿线地区总的农业生产带来重的负担。
(2)工程沿线所占林地对沿线土地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很小。
(3)公路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时对征地范围内树木、花草的砍伐、铲除、掩埋和践踏等,可以通过公路的绿化来弥补。
拟建项目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很小且较短暂。
(4)项目评价范围内的水域无鱼类“三场”分布,也未见珍稀鱼类分布,因此,公路施工对鱼类等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5)工程设置的永久占地、互通立交等附属设施占地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设置基本合理。
(6)高填深挖路段设置基本合理。
拟建公路的弃渣场占用的多为山坡或山谷的旱地、山地,弃渣场容量与该路段的废弃渣石方相符,且未占用泄洪通道,符合弃渣条件,选址是基本合理的。
(7)公路的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路基开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时对周围植被、动物的影响,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
3、主要环境减缓措施(1)对已占用的林地要求植树绿化,恢复林地;临时用地使用结束后,立即恢复植被或复耕.(2)下一阶段设计中,对于深挖路段要对局部进行适当调整,以减少开挖坡面高度。
(3)填方路段通过线路局部调整,利用半挖半填涉及,尽量降低路堤高度。
(4)做好基本农田调整、补划工作;施工人员应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不得捕杀野生动物。
(5)建设单位应成立相应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设置专职环保管理人员,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管理和监理工作。
(6)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工程征用的土地范围内;同时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优化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临时性占地,施工驻地和料场只能建盖在空旷、植物植被稀少的地段,不能破坏原生植物植被.(7)项目经过森林公园路段,建设单位应与管理部门充分协商、共同制定管理方案,依靠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加强施工期和营运期对景区的管理。
4.3 声环境影响评价及减缓措施1、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工程推荐方案全线评价范围内噪声敏感点共3处。
声环境现状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执行;工程建成后,距离公路路沿外30m以内区域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4a类标准,距离公路路沿外30m以外区域执行2类标准。
2、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保护措施(1)施工期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有3处敏感点,对距离较近的敏感点,昼间施工将会产生一定的干扰;夜间施工对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打桩机、夯土机应在昼间作业,避开夜间,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施工单位应选择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施工前封闭施工场地,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不低于2米的固定式硬质围栏;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次日6:00)在居民集中的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如必需连续施工,需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建议施工场界居敏感点至少保持200米距离;严禁夜间在敏感点附近进行打桩作业。
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时间,车辆应减速慢性,禁止鸣笛。
(2)营运期本公路建成后的营运各期,车辆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会产生影响。
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有:对于接近城镇路段,应对公路沿线地区沿线噪声超标区内新建疗养院、学校、医院、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建筑实施降噪措施。
公路沿线居民住房重建或有新农村住宅规划区,乡镇政府批复时务必指明须建设在交通噪声超标范围之外。
在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后,沿线各敏感点噪声均能满足相应的环境标准。
4.4 水环境影响及环境风险评价1、现状质量和保护目标项目在起点AK0+690处跨越一条小河沟--梓里河,属于小溪河的支流,距离小溪河3.6 Km。
小河沟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水流较小。
2、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施工期公路施工期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桥梁建设时对水体的搅混和油污染。
主要保护措施有:施工营地、混凝土构件预制场、沥青拌和场、混合料拌和场必须设置相应的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必须经简易二级生活污水处理,含油废水必须经隔油池处理,其处理后的尾水回用,不可就地排放。
施工营地应尽量远离沿线河流水系;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严禁直排入水体;生活垃圾亦应设临时堆场并定期运至附近城镇的垃圾场集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