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
《用二次函数求实际中“抛物线”型的最值问题》PPT课件
![《用二次函数求实际中“抛物线”型的最值问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71cac57e21af45b307a8e1.png)
下列结论:①足球距离地面的最大高度为 20 m;②足球飞行路 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t=92; ③足球被踢出 9 s 时落地; ④足球被踢出 1.5 s 时,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11 m.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B ) A.1 B.2 C.3 D.4
8.如图,需在一面墙上绘制几个相同的“抛物线”形图案.按照 图中的直角坐标系,最左边的抛物线可以用 y=ax2+bx(a≠0) 表示.已知抛物线上 B,C 两点到地面的距离均为34 m,到墙 边 OA 的距离分别为12 m,32 m.
A.此抛物线对应的解析式是 y=-15x2+3.5 B.篮圈中心的坐标是(4,3.05) C.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3.5,0) D.篮球出手时离地面的高度是 2 m 【点拨】A.∵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0,3.5), ∴可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y=ax2+3.5. ∵篮圈中心(1.5,3.05)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入上式,
∴这次跳投时,篮球出手时离地面的高度是 2.25 m.故本选项错误.
7.(中考·临沂)足球运动员将足球沿与地面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踢 出,足球飞行的路线是一条抛物线,不考虑空气阻力,足球 距离地面的高度 h(单位:m)与足球被踢出后经过的时间 t(单 位:s)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t 0 1 2 3 4 5 6 7… h 0 8 14 18 20 20 18 14 …
*4.(2018·武汉)飞机着陆后滑行的距离 y(单位:m)关于滑行时间 t(单位:s)的函数解析式是 y=60t-32t2.在飞机着陆滑行中,最 后 4 s 滑行的距离是___2_4____m.
【点拨】当 y 取得最大值时,飞机停下来.因为 y=60t-32t2=-32(t -20)2+600,所以 t=20 时,飞机着陆后滑行 600 m 才能停下来.
二次函数中线段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中线段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37f67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e.png)
二次函数中线段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值问题(一)例1: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3,0)、C(0,-3),顶点为M。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上使得PA+PC最小的点P的坐标。
解:(1)由已知点可列出三个方程:y=a(-1)^2+b(-1)+cy=a(3)^2+b(3)+c3=a(0)^2+b(0)+c化简后可得:y=x^2-2x-32)对称轴为x=1,因此P的横坐标为1.设P的纵坐标为y,则根据距离公式可得:PA+PC=sqrt[(1+1)^2+y^2]+sqrt[(1-0)^2+(y+3)^2]对其求导并令其为0,可得y=-1/2.因此P的坐标为(1,-1/2),PA+PC的最小值为3.练1:如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抛物线y=-x^2+2x+3经过点B、C,与x轴另一交点为A,顶点为D。
在x轴上找一点E,使得EC+ED的值最小,求EC+ED的最小值。
解:(1)由已知点可列出四个方程:y=a(-1)^2+b(-1)+cy=a(3)^2+b(3)+c0=a(1)^2+b(1)+cy=aD^2+bD+c化简后可得:y=-x^2+2x+32)对称轴为x=1,因此D的横坐标为1.设E的横坐标为x,则EC+ED=sqrt[x^2+(3-(-x+3))^2]+sqrt[(1-x)^2+D^2]。
对其求导并令其为0,可得x=1/2.因此E的坐标为(1/2,0),EC+ED的最小值为2sqrt(10)。
练2: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1,0)、B(1,0)、C (0,-3),顶点为D。
点M是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当△ACM的周长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
解:(1)由已知点可列出三个方程:y=a(-1)^2+b(-1)+cy=a(1)^2+b(1)+c3=aD^2+bD+c化简后可得:y=x^2-2x-32)设M的横坐标为x,则△ACM的周长为AC+CM+MA=sqrt[(x+1)^2+9]+2sqrt[(x-D)^2+1]。
03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线段最值(解析版)
![03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线段最值(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cd5211f9b89680202d82541.png)
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线段最值考点剖析:利用铅垂法或者构造相似三角形将线段用含参的二次函数表示,然后求最值.一、方法突破:1、如图,已知抛物线223y x x =-++,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横坐标为m ,过点P 作PE ⊥x 轴于点E ,当122m ≤≤时,求线段PE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核心要点】要求线段PE 的最值,只需要求出当122m ≤≤时,y 的最值即可,先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顶点式,利用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即可求解.解:2223(1)4y x x x =-++=--+∴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1.∵-1<0 ∴ 点P 越靠近对称轴,函数值越大,即PE 越大.∴ PE 的最大值为4.∵ 11212--< ∴当m=2时,PE 取得最小值,此时PE=3∴ 当122m ≤≤时,线段PE 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3. 2、如图,已知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点P 是线段BC 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BC 于点D ,交x 轴于点E ,求线段PD 的最大值.【核心要点】设出点P 、D 坐标,表示出线段PD 的长,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解:∵ 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令y=0,即2230x x -++=,解得121,3x x =-=∵ 点A 在点B 左侧,∴A (-1,0)、B (3,0)∵ 223y x x =-++与y 轴交于点C∴C (0,3)∴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点P 的坐标为2(,23)(03)m m m m -++<<则点D 的坐标为(,3)m m -+∴223923(3)()24PD m m m m =-++--+=--+∵ 303-102<<,<∴ 当32m =时,线段PD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943、如图,已知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点P 是线段BC 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 作PM ⊥BC 于M ,求线段PM 的最大值.【核心要点】过点P 作PN ⊥x 轴交BC 于点N ,构造直角三角形,将PM 用PN 表示,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解:如图,过点P 作PN ⊥x 轴交BC 于点N ,∵ 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 令y=0,即2230x x -++=,解得121,3x x =-=∵ 点A 在点B 左侧,∴A (-1,0)、B (3,0)∵ 223y x x =-++与y 轴交于点C∴C (0,3)∴ OB=OC=3∵ PN ⊥x 轴∴ 45PNM OCB ==︒∠∠∴ △PMN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PM PN =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点P 的坐标为2(,23)(03)m m m m -++<<则点N 的坐标为(,3)m m -+∴223923(3)()24PN m m m m =-++--+=--+∴23)2PM m =-+∵ 303-022<<, ∴ 当32m =时,线段PM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84、如图,已知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BC ,点D 是线段BC 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D 作DE ∥BC ,交x 轴于点E ,连接AD 交BC 于点F ,当FB D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D 的横坐标.【核心要点】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转化,求FB DE最小值,即求AE 的最大值,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AE 的最大值即可.解:∵ 抛物线解析式为223y x x =-++,∴ A (-1,0),B (3,0),C (0,3)∴ AB=4,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x =-+∵ DE ∥BC∴ 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x b =-+,△AFB ∽△ADE∴ FB AB DE AE= ∵ AB 为定值 ∴ FB DE取得最小值,即AE 取得最大值 设点D 的坐标为2(,23)(03)m m m m -++<<将点D 的坐标代入直线DE 的解析式得223m b m m -+=-++ ∴ 233b m m =-++∴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233y x m m =--++将y =0代入233y x m m =--++中得233x m m =-++ ∴ 点E 的坐标为2(33,0)m m -++ ∴ 22232533(1)34()24AE m m m m m =-++--=-++=--+ ∵ 303-102<<,<∴ 当32m =时,AE 取得最大值 ∴ 当FB DE 取得最小值时,点D 的横坐标为32二、典例精析例一:(2021•西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且点A 的坐标为(1,0)-,点C 的坐为(0,5).(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甲).若点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点P 到直线BC 的距离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思路分析】(1)将A 的坐标(1,0)-,点C 的坐(0,5)代入2y x bx c =-++,即可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5y x x =-++;(2)过P 作PD x ⊥轴于D ,交BC 于Q ,过P 作PH BC ⊥于H ,由245y x x =-++可得(5,0)B ,故OB OC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明PH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知2PH =PQ 最大时,PH 最大,设直线BC 解析式为5y kx =+,将(5,0)B 代入得直线BC 解析式为5y x =-+,设2(,45)P m m m -++,(05)m <<,则(,5)Q m m -+,2525()24PQ m =--+,故当52m =时,PH 最大,即点P 到直线BC 的距离最大,此时5(2P ,35)4; 解:(1)将A 的坐标(1,0)-,点C 的坐(0,5)代入2y x bx c =-++得: 015b c c =--+⎧⎨=⎩,解得45b c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45y x x =-++;(2)过P 作PD x ⊥轴于D ,交BC 于Q ,过P 作PH BC ⊥于H ,如图:在245y x x =-++中,令0y =得2450x x -++=,解得5x =或1x =-,(5,0)B ∴,OB OC ∴=,B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CBO ∴∠=︒,PD x ⊥轴,45BQD PQH ∴∠=︒=∠,PH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PH ∴,∴当PQ 最大时,PH 最大,设直线BC 解析式为5y kx =+,将(5,0)B 代入得055k =+, 1k ∴=-,∴直线BC 解析式为5y x =-+,设2(,45)P m m m -++,(05)m <<,则(,5)Q m m -+,222525(45)(5)5()24PQ m m m m m m ∴=-++--+=-+=--+, 10a =-<,∴当52m =时,PQ 最大为254, 52m ∴=时,PH 最大,即点P 到直线BC 的距离最大,此时5(2P ,35)4; 例二: (2021日照中考)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1,0)A -,(3,0)B ,(0,3)C 三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点P 为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连PC 、PB 、PO ,PO 交直线BC 于点E ,设PE k OE=,求当k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并求此时k 的值.【思路分析】(1)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答案;(2)如图1,过点P 作//PH y 轴交直线BC 于点H ,则PEH OEC ∆∆∽,进而可得13k PH =,再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点2(,23)P t t t -++,则(,3)H t t -+,从而得出2133()324k t =--+,再利用二次函数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解:(1)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1,0)A -,(3,0)B ,(0,3)C , ∴设(1)(3)y a x x =+-,将(0,3)C 代入,得(01)(03)3a +-=, 解得:1a =-,2(1)(3)23y x x x x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2)如图1,过点P 作//PH y 轴交直线BC 于点H , PEH OEC ∴∆∆∽,∴PE PH OE OC=, PE kOE=,3OC =, 13k PH ∴=,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n =+,(3,0)B ,(0,3)C ,∴303k n n +=⎧⎨=⎩, 解得:13k n =-⎧⎨=⎩,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点2(,23)P t t t -++,则(,3)H t t -+,2223(3)3PH t t t t t ∴=-++--+=-+,221133(3)()3324k t t t ∴=-+=--+, 103-<, ∴当32t =时,k 取得最大值34,此时,3(2P ,15)4;三、中考真题对决1、(2021•泰安)二次函数24(0)y ax bx a =++≠的图象经过点(4,0)A -,(1,0)B ,与y 轴交于点C ,点P 为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点,连接BP 、AC ,交于点Q ,过点P 作PD x ⊥轴于点D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3)请判断:PQ QB是否有最大值,如有请求出有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如没有请说明理由.【思路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答案;(3)设PD 与AC 交于点N ,过点B 作y 轴的平行线与AC 相交于点M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 表达式,再利用//BM PN ,可得PNQ BMQ ∆∆∽,进而得出5PQ PN PN QB BM ==,设0(P a ,20034)(40)a a a --+-<<,则0(N a ,04)a +,从而得到20(2)45a PQ QB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解:(1)二次函数24(0)y ax bx a =++≠的图象经过点(4,0)A -,(1,0)B , ∴2(4)(4)4040a b a b ⎧⋅-+⋅-+=⎨++=⎩,解得:13a b =-⎧⎨=-⎩, ∴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234y x x =--+;(3)PQ QB有最大值. 如图,设PD 与AC 交于点N ,过点B 作y 轴的平行线与AC 相交于点M ,设直线AC 表达式为y mx n =+,(4,0)A -,(0,4)C ,∴(4)004m n m n ⋅-+=⎧⎨⋅+=⎩, 解得:14m n =⎧⎨=⎩, ∴直线AC 表达式为4y x =+,M ∴点的坐标为(1,5),5BM ∴=,//BM PN ,PNQ BMQ ∴∆∆∽, ∴5PQ PN PN QB BM ==, 设0(P a ,200034)(40)a a a --+-<<,则0(N a ,04)a +, ∴22200000034(4)4(2)4555a a a a a a PQ QB --+-+---++===, ∴当02a =-时,PQ QB有最大值, 此时,点P 的坐标为(2,6)-.2.(2021•巴中)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2,0)A -、(6,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0,3)C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 在直线BC 下方的抛物线上,连接AP 交BC 于点M ,当PM AM最大时,求点P 的坐标及PM AM 的最大值;【思路分析】(1)将(2,0)A -、(6,0)B 、(0,3)C -代入2y ax bx c =++即可求解析式;(2)过点A 作AE x ⊥轴交直线BC 于点E ,过P 作PF x ⊥轴交直线BC 于点F ,由//PF AE ,可得MP PF AM AE=,则求PF AE 的最大值即可; 解:(1)将点(2,0)A -、(6,0)B 、(0,3)C -代入2y ax bx c =++,得42036603a b c a b c c -+=⎧⎪++=⎨⎪=-⎩, 解得1413a b c ⎧=⎪⎪=-⎨⎪=-⎪⎩,2134y x x ∴=--; (2)如图1,过点A 作AE x ⊥轴交直线BC 于点E ,过P 作PF x ⊥轴交直线BC 于点F , //PF AE ∴, ∴MP PF AM AE=,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d =+,∴603k d d +=⎧⎨=-⎩, ∴123k d ⎧=⎪⎨⎪=-⎩,132y x ∴=-, 设21(,3)4P t t t --,则1(,3)2F t t -, 221113332442PF t t t t t ∴=--++=-+, (2,0)A -,(2,4)E ∴--,4AE ∴=, ∴22213131942(3)41681616t t MP PF t t t AM AE -+===-+=--+, ∴当3t =时,MP AM 有最大值916,15(3,)4P ∴-;3.(2021•郴州)将抛物线2(0)y ax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H y a x h k =-+.抛物线H 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已知(3,0)A -,点P 是抛物线H 上的一个动点.(1)求抛物线H 的表达式;(2)如图1,点P 在线段AC 上方的抛物线H 上运动(不与A ,C 重合),过点P 作PD AB ⊥,垂足为D ,PD 交AC 于点E .作PF AC ⊥,垂足为F ,求PEF ∆的面积的最大值;【思路分析】(1)根据将抛物线2(0)y ax a =≠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2:()H y a x h k =-+,可得顶点坐标为(1,4)-,即可得到抛物线2:(1)4H y a x =++,运用待定系数法将点A 的坐标代入,即可得出答案;(2)利用待定系数法可得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2(,23)P m m m --+,则(,3)E m m +,进而得出239()24PE m =-++,运用二次函数性质可得:当32m =-时,PE 有最大值94,再证得P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答案;解:(1)由题意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抛物线2:(1)4H y a x =++,将(3,0)A -代入,得:2(31)40a -++=,解得:1a =-,∴抛物线H 的表达式为2(1)4y x =-++;(2)如图1,由(1)知:223y x x =--+,令0x =,得3y =,(0,3)C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x n =+,(3,0)A -,(0,3)C ,∴303m n n -+=⎧⎨=⎩, 解得:13m n =⎧⎨=⎩,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3y x =+,设2(,23)P m m m --+,则(,3)E m m +,2223923(3)3()24PE m m m m m m ∴=--+-+=--=-++, 10-<,∴当32m =-时,PE 有最大值94, 3OA OC ==,90AOC ∠=︒,AO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CO ∴∠=︒,PD AB ⊥,90ADP ∴∠=︒,ADP AOC ∴∠=∠,//PD OC ∴,45PEF ACO ∴∠=∠=︒,P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2PF EF PE ∴==, 21124PEF S PE EF PE ∆∴=⋅=, ∴当32m =-时,21981()4464PEF S ∆=⨯=最大值; 4.(2021•黄石)抛物线22(0)y ax bx b a =-+≠与y 轴相交于点(0,3)C -,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3x =,D 为对称轴与x 轴的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若(3,)P t 是对称轴上一定点,Q 是抛物线上的动点,求PQ 的最小值(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思路分析】(1)由题意得:2323b x a b -⎧=-=⎪⎨⎪=-⎩,即可求解; (3)由2222222(3)(63)(3)[(3)6]PQ m m m t m m t =-+-+--=-+-+-,对t 的取值分类讨解:(1)由题意得:2323b x a b -⎧=-=⎪⎨⎪=-⎩,解得13a b =-⎧⎨=-⎩, 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63y x x =-+-;(3)设点Q 的坐标为2(,63)m m m -+-,则2222222(3)(63)(3)[(3)6]PQ m m m t m m t =-+-+--=-+-+-, 设2(3)n m =-,则2222(6)(211)(6)PQ n n t n n t t =++-=+-+-,二次项系数为10>,故2PQ 有最小值,①当112t 时,2PQ 的最小值221234(6)(112)44t t t -=---=, PQ ∴; ②当112t >时,2PQ 的最小值2(6)t =-, PQ ∴的最小值为|6|t -;∴当6t 时,6PQ t =-,当1162t <<时,6PQ t =-,综上所述,11)2116(6)26(6)t PQ t t t t ⎪⎪=-<<⎨⎪-⎪⎪⎩. 5.(2021•东营)如图,抛物线212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直线122y x =-+过B 、C 两点,连接A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3,2)M 是抛物线上的一点,点D 为抛物线上位于直线BC 上方的一点,过点D 作DE x ⊥轴交直线BC 于点E ,点P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动点,当线段DE 的长度最大时,求PD PM +的最小值.【思路分析】(1)直线122y x =-+过B 、C 两点,可求B 、C 两点坐标,把(4,0)B ,(0,2)C 分别代入212y x bx c =-++,可得解析式. (3)设点D 的坐标为213(,2)22x x x -++,则点E 的坐标为1(,2)2x x -+,由坐标得2122DE x x =-+,当2x =时,线段DE 的长度最大,此时,点D 的坐标为(2,3),即点C 和点M 关于对称轴对称,连接CD 交对称轴于点P ,此时PD PM +最小,连接CM 交直线DE 于点F ,则90DFC ∠=︒,由勾股定理得5CD =,根据PD PM PC PD CD +=+=,即可求解.解:(1)直线122y x =-+过B 、C 两点, 当0x =时,代入122y x =-+,得2y =,即(0,2)C , 当0y =时,代入122y x =-+,得4x =,即(4,0)B , 把(4,0)B ,(0,2)C 分别代入212y x bx c =-++, 得8402b c c -++=⎧⎨=⎩, 解得322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3222y x x =-++; (3)设点D 的坐标为213(,2)22x x x -++, 则点E 的坐标为1(,2)2x x -+, 21312(2)222DE x x x ∴=-++--+ 213122222x x x =-+++-2122x x =-+, 102-<, ∴当2x =时,线段DE 的长度最大, 此时,点D 的坐标为(2,3), (0,2)C ,(3,2)M , ∴点C 和点M 关于对称轴对称, 连接CD 交对称轴于点P ,此时PD PM +最小, 连接CM 交直线DE 于点F ,则90DFC ∠=︒,点F 的坐标为(2,2), 225CD CF DF ∴=+=, PD PM PC PD CD +=+=, PD PM ∴+的最小值为5.。
二次函数求线段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求线段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11a2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f.png)
二次函数求线段最值问题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二次函数以及如何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线段最值问题。
一、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1.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是指形式为y=ax^2+bx+c的函数,其中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零。
其中,a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是向上开口还是向下开口),b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c是二次函数的纵坐标系原点和曲线的纵坐标的距离。
2.二次函数的图像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a大于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
b决定了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对称轴的方程是x=-b/2a。
3.二次函数的最值针对二次函数,我们通常关心的是它的最值问题,也就是函数的峰值和谷值。
对于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它的最小值处于对称轴上;对于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它的最大值处于对称轴上。
二、利用二次函数求线段最值的步骤1.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给定线段的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如,给定线段为y=ax^2+bx+c,其中a、b、c是待确定的系数。
2.求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以通过计算-b/2a来求得对称轴的横坐标。
3.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通过求解对应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可以得到线段的最值。
需要将对称轴的横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出最值对应的纵坐标。
三、例题解析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解线段最值的问题。
例题:给定线段y=x^2-4x+5上的点M(-2, 13),求线段上的最小值。
解析:根据题意,给定线段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x^2-4x+5。
1.求对称轴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可以通过计算-b/2a来求得对称轴的横坐标。
本题中,a=1,b=-4,所以对称轴的横坐标为x=-(-4)/2*1=2。
2.求最小值线段的最小值处于对称轴上,对应的纵坐标可以通过将对称轴的横坐标代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中,计算出最小值对应的纵坐标。
九下数学课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课件)
![九下数学课件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值问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ebd5e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b.png)
【归纳总结】
最大值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利用应用题中已知条件和学过有关数学公式列出关系数;
(2)把关系式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知识点一 根据文字语言解决问题
【变式1】某工厂2019年产品的产量为100吨,该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
率为x(x>0),设2021年该产品的产量为y吨,则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解:设药店每天获得的利润为W元,由题意得
W=(x-50)(-2x+220)=-2(x-80)2+1 800.
∵-2<0,
∴当x=80时,W有最大值,最大值是1 800.
答:每桶消毒液的销售价定为80元时,药店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最
大利润是1 800元.
知识点二 根据函数的图像解决问题
【变式2】一大型商场经营某种品牌商品,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3元,根据市场
k=-500,
解得
5k+b=9 500,
b=12 000.
∴y=-500x+12 000.
知识点二 根据函数的图像解决问题
(2)在销售过程中要求售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15元/件.若某一周该商品的销
售量不少于6 000件,求这一周该商场销售这种商品获得的最大利润和售价
分别为多少?
解:根据“在销售过程中要求售价不低于进价,且不高于 15 元/
随着售价增加,销售量在减少.商家决定当售价为60元/件时,改变销售
策略,此时售价每增加1元需支付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150元.该商品销
售量y(件)与售价x(元/件)满足如图所示的函数关系(其中40≤x≤70,且x为整
数).
(1)写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
知识点二 根据函数的图像解决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值问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值问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https://img.taocdn.com/s3/m/f6dcfb0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e.png)
例题精讲【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左侧),与y 轴交于点C,连接BC,点P是线段BC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作PM⊥BC于点M,求线段PM的最大值.解:过P点作PQ∥y轴交BC于Q,如图,当y=0时,﹣x2+2x+3=0,解得x1=﹣1,x2=3,则B(3,0),A(﹣1,0),当x=0时,y=﹣x2+2x+3=3,则C(0,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把B(3,0),C(0,3)代入得,,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OB=OC=3,∴△O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B=45°,∵PQ∥y轴,∴∠PQM=45°,∵PM⊥BC,∴△PM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M=PQ,设P(t,﹣t2+2t+3)(0<t<3),则Q(t,﹣t+3),∴PQ=﹣t2+2t+3﹣(﹣t+3)=﹣t2+3t,∴PM=(﹣t2+3t)=﹣(t﹣)2+,当t=时,PM的最大值为.变式训练【变1-1】.如图,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3,0)、C(0,﹣2),直线L:y=﹣x ﹣交y轴于点E,且与抛物线交于A、D两点,P为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D重合).(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在直线L下方时,过点P作PN∥y轴交L于点N,求PN的最大值.(3)当点P在直线L下方时,过点P作PM∥x轴交L于点M,求PM的最大值.解:(1)把B(3,0),C(0,﹣2)代入y=x2+bx+c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2;(2)设P(m,m2﹣m﹣2),∵PN∥y轴,N在直线AD上,∴N(m,﹣m﹣),∴PN=﹣m﹣﹣m2+m+2=﹣m2+m+.∴当m=时,PN的最大值是;(3)设P(m,m2﹣m﹣2),∵PM∥x轴,M在直线AD上,M与P纵坐标相同,把y=m2﹣m﹣2,代入y=﹣x﹣中,得x=﹣m2+2m+2∴M(﹣m2+2m+2,m2﹣m﹣2)∴PM=﹣m2+2m+2﹣m=﹣m2+m+2∴当m=时,PM的最大值是.【变1-2】.如图,抛物线y=+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轴于点D,已知A(﹣1,0),C(0,2).(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线段BC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Q,求线段PQ的最大值.解:(1)抛物线y=﹣+mx+n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A(﹣1,0),C(0,2).∴,解得:,故抛物线解析式为:y=﹣x2+x+2;(2)令y=0,则﹣x2+x+2=0,解得x1=﹣1,x2=4,∴B(4,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设P(m,﹣m+2);则Q(m,﹣m2+m+2),则PQ=(﹣m2+m+2)﹣(﹣m+2)=﹣m2+2m=﹣(m﹣2)2+2,此时PQ的最大值为2.【例2】.已知: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OA=OC=3,顶点为D.(1)求此函数的关系式;(2)在对称轴上找一点P,使△BCP的周长最小,求出P点坐标;(3)在AC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N,过点N作直线l∥y轴,交AC与点M,当点N坐标为多少时,线段MN的长度最大?最大是多少?解:(1)如图1,∵OA=OC=3,∴A(﹣3,0),C(0,﹣3),∵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3,0),C(0,﹣3),∴将A(﹣3,0),C(0,﹣3),分别代入抛物线y=x2+bx+c,得,解得.故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2+2x﹣3;(2)如图,连接AP,BP,BC,AC,AC与抛物线对称轴交于点P′,∵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1,∵B是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A(﹣3,0),∴B(1,0),∴BC===,∵点A,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对称,∴AP=BP,∴PB+PC的最小值即为PA+PC的最小值,此时PA+PC+BC最小,即△BCP的周长最小,∴当P、A、C三点共线时,△BCP的周长最小,即P在P′所在的位置,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1,∴,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当x=﹣1时,y=﹣2,∴点P的坐标为(﹣1,﹣2);(3)如图3,设N(t,t2+2t﹣3),则M(t,﹣t﹣3),∴MN=﹣t﹣3﹣(t2+2t﹣3)=﹣t2﹣3t=﹣(t+)2+,∵﹣1<0,∴当t=﹣,即点N的坐标为(﹣,)时,线段MN的长度最大,最大值为.变式训练【变2-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B点坐标为(1,0),且OA=OC=3OB,抛物线y=ax2+bx+c(a≠0)图象经过A,B,C三点,其中D点是该抛物线的顶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ADC的形状并且求△ADC的面积;(3)如图2,点P是该抛物线第三象限部分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PE⊥AC于E点,当PE的值最大时,求此时P点的坐标及PE的最大值.解:(1)∵B点坐标为(1,0),∴OB=1,又∵OA=OC=3OB,∴OA=OC=3,∴A(﹣3,0),C(0,﹣3),将A,B,C三点代入解析式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由(1)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对称轴为直线x=﹣=﹣1,当x=﹣1时,y=(﹣1)2+2×(﹣1)﹣3=﹣4,∴D点的坐标为(﹣1,﹣4),∴|AD|==2,|AC|==3,|CD|==,∵|AD|2=|AC|2+|CD|2,∴△ACD是直角三角形,S△ABC=|AC|•|CD|=×=3;(3)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sx+t,代入A,C点坐标,得,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如右图,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AC于点H,∵OA=OC,∴∠OAC=∠OCA=45°,∵PH∥y轴,∴∠PHE=∠OCA=45°,设点P(x,x2+2x﹣3),则点H(x,﹣x﹣3),∴PH=﹣x﹣3﹣(x2+2x﹣3)=﹣x2﹣3x,∴PE=PH•sin∠PHE=(﹣x2﹣3x)×=﹣(x+)2+,∴当x=﹣时,PE有最大值为,此时P点的坐标为(﹣,﹣).【变2-2】.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点D,点B的坐标为(3,0),顶点C的坐标为(1,4).(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P是直线BD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M,当点P 在第一象限时,求线段PM长度的最大值;(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且点Q在第一象限,使△BDQ中BD边上的高为?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由二次函数顶点C(1,4),设y=a(x﹣1)2+4,将B(3,0)代入得:4a+4=0,∴a=﹣1,∴y=﹣(x﹣1)2+4=﹣x2+2x+3,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y=﹣x2+2x+3中,令x=0得y=3,∴D(0,3),设直线BD解析式为y=kx+3,将B(3,0)代入得:3k+3=0,解得k=﹣1,∴直线BD解析式为y=﹣x+3,设P(m,﹣m+3),则M(m,﹣m2+2m+3),∴PM=﹣m2+2m+3+m﹣3=﹣m2+3m=﹣(m﹣)2+,∵﹣1<0,∴当m=时,PM取最大值,最大值为;(3)存在点Q,使△BDQ中BD边上的高为,理由如下:过Q作QG∥y轴交BD于点G,交x轴于点E,作QH⊥BD于H,如图:设Q(x,﹣x2+2x+3),则G(x,﹣x+3),∴QG=|﹣x2+2x+3﹣(﹣x+3)|=|﹣x2+3x|,∵OB=OD,∴∠OBD=45°,∴∠BGE=45°=∠QGH,∴△QG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当△BDQ中BD边上的高为时,即QH=HG=,∴QG=2,∵点Q在第一象限,QG=|﹣x2+3x|,∴﹣x2+3x=2,解得x=1或x=2,∴Q(1,4)或(2,3),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坐标为(1,4)或(2,3).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A(﹣1,4),且经过点B(﹣2,3),与x轴分别交于C,D两点.(1)求直线OB和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点M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在直线OB的上方,过点M作x轴的平行线与直线OB交于点N,求MN的最大值;(3)如图2,AE∥x轴交x轴于点E,点P是抛物线上A、D之间的一个动点,直线PC、PD与AE分别交于F、G,当点P运动时,求tan∠PCD+tan∠PDC的值.解:(1)设直线OB的解析式为y=kx,∵B(﹣2,3),∴﹣2k=3,∴k=﹣,∴直线OB的解析式为y=﹣x,∵抛物线的顶点为A(﹣1,4),∴设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a(x+1)2+4.将B(﹣2,3)代入y=a(x+1)2+4,得:3=a+4,解得:a=﹣1,∴抛物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x+1)2+4,即y=﹣x2﹣2x+3.(2)设M(t,﹣t2﹣2t+3),MN=s,则N的横坐标为t﹣s,纵坐标为﹣(t﹣s),∵,∴x1=﹣2,x2=,∵点M是直线OB的上方抛物线上的点,∴﹣2<t<,∵MN∥x轴,∴﹣t2﹣2t+3=﹣(t﹣s),∴s=﹣+2=﹣,∵﹣2<t<,∴当t=﹣时,MN的最大值为;(3)解:过点P作PQ∥y轴交x轴于Q,设P(t,﹣t2﹣2t+3),则PQ=﹣t2﹣2t+3,CQ=t+3,DQ=1﹣t,∴tan∠PCD+tan∠PDC=,=,=,=1﹣t+t+3,=4.2.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上的动点,过点M作MN∥y轴交直线BC于点N,求线段MN的最大值;(3)在(2)的条件下,当MN取得最大值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P,使△PBN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将点B(3,0)、C(0,3)代入抛物线y=x2+bx+c中,得:,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2)设点M的坐标为(m,m2﹣4m+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3,把点B(3,0)代入y=kx+3中,得:0=3k+3,解得:k=﹣1,∴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MN∥y轴,∴点N的坐标为(m,﹣m+3).∵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3=(x﹣2)2﹣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2,∴点(1,0)在抛物线的图象上,∴1<m<3.∵线段MN=﹣m+3﹣(m2﹣4m+3)=﹣m2+3m=﹣+,∴当m=时,线段MN取最大值,最大值为.(3)假设存在.设点P的坐标为(2,n).当m=时,点N的坐标为(,),∴PB==,PN=,BN==.△PBN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当PB=PN时,即=,解得:n=,此时点P的坐标为(2,);②当PB=BN时,即=,解得:n=±,此时点P的坐标为(2,﹣)或(2,);③当PN=BN时,即=,解得:n=,此时点P的坐标为(2,)或(2,).综上可知: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存在点P,使△PBN是等腰三角形,点P的坐标为(2,)、(2,﹣)、(2,)、(2,)或(2,).3.已知,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点坐标为A(1,0),C(﹣3,0),(1)如图1,已知顶点坐标D为(﹣1,4)或B点(0,3),选择适当方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DH上求作一点M,使△ABM的周长最小,并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3,将图2中的对称轴向左移动,交x轴于点P(m,0)(﹣3<m<﹣1),与抛物线,线段BC的交点分别为点E、F,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线段EF的长度,并求出当m为何值时,线段EF最长.解:(1)由抛物线的顶点D的坐标(﹣1,4)可设其解析式为y=a(x+1)2+4,将点C(﹣3,0)代入,得:4a+4=0,解得a=﹣1,则抛物线解析式为y=﹣(x+1)2+4=﹣x2﹣2x+3;(2)连接BC,交DH于点M,此时△ABM的周长最小,当y=0时,﹣(x+1)2+4=0,解得x=﹣3或x=1,则A(1,0),C(﹣3,0),当x=0时,y=3,则B(0,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将B(0,3),C(﹣3,0)代入得,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x+3,当x=﹣1时,y=﹣1+3=2,所以点M坐标为(﹣1,2);(3)由题意知E(m,﹣m2﹣2m+3),F(m,m+3),则EF=EP﹣FP=﹣m2﹣2m+3﹣(m+3)=﹣m2﹣3m=﹣(m+)2+,∴当m=﹣时,线段EF最长.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mx﹣2m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顶点为D的抛物线y=﹣x2+2mx﹣m2+2与y轴交于点C.(1)如图,当m=2时,点P是抛物线CD段上的一个动点.①求A,B,C,D四点的坐标;②当△PAB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2)在y轴上有一点M(0,m),当点C在线段MB上时,①求m的取值范围;②求线段BC长度的最大值.解:(1)∵直线y=mx﹣2m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A(2,0),B(0,﹣2m);∵y=﹣(x﹣m)2+2,∴抛物线的顶点为D(m,2),令x=0,则y=﹣m2+2,∴C(0,﹣m2+2).①当m=2时,﹣2m=﹣4,﹣m2+2=﹣2,∴B(0,﹣4),C(0,﹣2),D(2,2).②由上可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4x﹣2.如图,过点P作PE∥y轴交直线AB于点E,设点P的横坐标为t,∴P(t,﹣t2+4t﹣2),E(t,2t﹣4).∴PE=﹣t2+4t﹣2﹣(2t﹣4)=﹣t2+2t+2,∴△PAB的面积为:×(2﹣0)×(﹣t2+2t+2)=﹣(t﹣1)2+3,∵﹣1<0,∴当t=1时,△PAB的面积的最大值为3.此时P(1,1).(2)由(1)可知,B(0,﹣2m),C(0,﹣m2+2),①∵y轴上有一点M(0,m),点C在线段MB上,∴需要分两种情况:当m≥﹣m2+2≥﹣2m时,可得≤m≤1+,当m≤﹣m2+2≤﹣2m时,可得﹣3≤m≤1﹣,∴m的取值范围为:≤m≤1+或﹣3≤m≤1﹣.②当≤m≤1+时,∵BC=﹣m2+2﹣(﹣2m)=﹣m2+2m+2=﹣(m﹣1)2+3,∴当m=1时,BC的最大值为3;当m≤﹣m2+2≤﹣2m时,即﹣3≤m≤1﹣,∴BC=﹣2m﹣(﹣m2+2)=m2﹣2m﹣2=(m﹣1)2﹣3,当m=﹣3时,点M与点C重合,BC的最大值为13.∴当m=﹣3时,BC的最大值为13.5.如图1,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A(﹣1,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且CO =BO,连接B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抛物线的顶点为D,其对称轴与线段BC交于点E,求线段DE的长度;(3)如图3,垂直于x轴的动直线l分别交抛物线和线段BC于点P和点F,连接CP,CD,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CDE∽△PCF,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在抛物线y=ax2+bx+3中,令x=0,得y=3,∴C(0,3),∴CO=3,∵CO=BO,∴BO=3,∴B(3,0),∵A(﹣1,0),∴,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B(3,0),C(0,3),∴,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抛物线y=﹣x2+2x+3的顶点D坐标为(1,4),∴当x=1时,y=﹣1+3=2,∴E(1,2),∴DE=2;(3)∵PF∥DE,∴∠CED=∠CFP,当=时,△PCF∽△CDE,由D(1,4),C(0,3),E(1,2),利用勾股定理,可得CE==,DE=4﹣2=2,设点P坐标为(t,﹣t2+2t+3),点F坐标为(t,﹣t+3),∴PF=﹣t2+2t+3﹣(﹣t+3)=﹣t2+3t,CF==t,∴=,∵t≠0,∴t=2,当t=2时,﹣t2+2t+3=﹣22+2×2+3=3,∴点P坐标为(2,3).6.如图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其中顶点A,C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y=﹣x2+bx+c经过A,C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个点D.(1)①求点A,B,C的坐标;②求b,c的值.(2)若点P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过点P作PM⊥AP,交y轴于点M(如图2所示).当点P在BC上运动时,点M也随之运动.设BP=m,CM=n,试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n,并求出n的最大值.解:(1)①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A(3,0),B(3,3),C(0,3);②把A(3,0),C(0,3)代入抛物线y=﹣x2+bx+c中得:,解得:;(2)∵AP⊥PM,∴∠APM=90°,∴∠APB+∠CPM=90°,∵∠B=∠APB+∠BAP=90°,∴∠BAP=∠CPM,∵∠B=∠PCM=90°,∴△MCP∽△PBA,∴=,即=,∴3n=m(3﹣m),∴n=﹣m2+m=﹣(m﹣)2+(0≤m≤3),∵﹣<0,∴当m=时,n的值最大,最大值是.7.已知二次函数y=x2﹣x﹣2的图象和x轴相交于点A、B,与y轴相交于点C,过直线BC 的下方抛物线上一动点P作PQ∥AC交线段BC于点Q,再过P作PE⊥x轴于点E,交BC于点D.(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求△PQD周长的最大值;(3)当△PQD的周长最大时,在y轴上有两个动点M、N(M在N的上方),且MN=1,求PN+MN+AM的最小值.解:(1)对于二次函数y=x2﹣x﹣2,令x=0得y=﹣2,令y=0,得x2﹣x﹣2=0,解得x=﹣1或2,∴A(﹣1,0),B(2,0),C(0,﹣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2x﹣2.(2))∵B(2,0),C(0,﹣2),∴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2,OB=OC=2,∴∠OCB=∠OBC=45°,∵PE⊥x轴,∴∠DEB=90°,∴∠EDB=∠QDP=∠EBD=45°,∵PQ∥AC,∴∠PQC=∠ACQ,∴∠PQD,∠PDQ是定值,∴PD最长时,△PDQ的最长最大,设P(m,m2﹣m﹣2),则D(m,m﹣2),∴PD=m﹣2﹣(m2﹣m﹣2)=﹣m2+2m=﹣(m﹣1)2+1,∵﹣1<0,∴m=1时,PD的值最大,PD最大值为1,此时P(1,﹣2),D(1,﹣1),∴直线PQ的解析式为y=﹣2x,由,解得,∴Q(,﹣),∴PD=1,PQ=,DQ=,∴△PDQ的最长的最大值为1++.(3)如图2中,作PP′∥y轴,使得PP′=MN=1,连接AP′交y轴于M,此时PN+NM+AM的值最小.由(2)可知P(1,﹣2),∴P′(1,﹣1),∵A(﹣1,0),∴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M(0,﹣),N(0,﹣),∴AM==,PN==,∴AM+MN+PN的最小值为+1.8.如图,抛物线y=ax2﹣3ax﹣4a(a<0)与x轴交于A,B两点,直线y=x+经过点A,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C,点C的横坐标为3,线段PQ在线段AB上移动,PQ =1,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E、F,交直线于D,G.(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时,求出此时点P、Q的坐标;(3)在线段PQ的移动过程中,以D、E、F、G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解:(1)∵点C的横坐标为3,∴y=×3+=2,∴点C的坐标为(3,2),把点C(3,2)代入抛物线,可得2=9a﹣9a﹣4a,解得:a=,∴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设点P(m,0),Q(m+1,0),由题意,点D(m,m+)m,E(m,),G(m+1,m+1),F(m+1,),∵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ED=FG,∴()﹣(m+)=()﹣(m+1),即=,∴m=0.5,∴P(0.5,0)、Q(1.5,0);(3)设以D、E、F、G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为S,由(2)可得,S=()×1÷2=(﹣m2+m+)=,∴当m=时,S最大值为,∴以D、E、F、G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ax2﹣x+c的图象经过点A(0,1),B(﹣3,),A点在y 轴上,过点B作BC⊥x轴,垂足为点C.(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点N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点N在AB上方),过N作NP⊥x轴,垂足为点P,交AB于点M,求MN的最大值;(3)点N是二次函数图象上一点(点N在AB上方),是否存在点N,使得BM与NC 相互垂直平分?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N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1;把A(0,1),B(﹣3,)代入y=ax2﹣x+c得,,∴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x+1;(2)设点N的坐标为(m,﹣m2﹣m+1)(﹣3<m<0),则点M的坐标为(m,﹣m+1),∴MN=﹣m2﹣m+1﹣(﹣m+1)=﹣m2﹣m+1=﹣(m+)2+,∴当m=﹣时,MN取最大值,最大值为;(3)假设存在,设点N的坐标为(m,﹣m2﹣m+1)(﹣3<m<0),连接BN、CM,如图所示.若要BM与NC相互垂直平分,只需四边形BCMN为菱形即可.∵点B坐标为(﹣3,),点C的坐标为(﹣3,0),∴BC=.∵四边形BCMN为菱形,∴MN=﹣m2﹣m=BC=,解得:m1=﹣2,m2=﹣1.当m=﹣2时,点N的坐标为(﹣2,),∴BN==,BC=,BN≠BC,故m=﹣2(舍去);当m=﹣1时,点N的坐标为(﹣1,4),∴BN==,BC=,BN=BC,∴点N(﹣1,4)符合题意.故存在点N,使得BM与NC相互垂直平分,点N的坐标为(﹣1,4).10.如图所示,抛物线y=ax2+bx﹣3交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D,过点D作DE⊥BC于点E,作DF平行x轴交直线BC点F,求△DEF周长的最大值;(3)已知点M是抛物线的顶点,点N是y轴上一点,点Q是坐标平面内一点,若点P 是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是否存在以点P、M、N、Q为顶点且以PM为边的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抛物线y=ax2+bx﹣3交x轴交于A(﹣1,0),B(3,0)两点,∴解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抛物线y=x2﹣2x﹣3与y轴交于点C∴点C坐标为(0,﹣3)∴直线BC解析式为:y=x﹣3∵点B(3,0),点C(0,﹣3)∴OB=OC=3,∴∠OBC=∠OCB=45°∵DF∥AB,∴∠EFD=45°=∠OBC,∵DE⊥BC,∴∠EFD=∠EDF=45°,∴DE=EF,∴DF=EF,∴EF=DE=DF,∴△DEF周长=DE+EF+DF=(1+)DF,设点D(a,a2﹣2a﹣3),则F(a2﹣2a,a2﹣2a﹣3)∴DF=a﹣a2+2a=﹣a2+3a=﹣(a﹣)2+∴当a=时,DF有最大值为,即△DEF周长有最大值为(1+)×=,(3)存在,如图1,过点M作GH⊥OC,过点P作PH⊥GH,连接MN,PM,∵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x﹣1)2﹣4∴点M(1,4)∵以点P、M、N、Q为顶点且以PM为边的正方形,∴PM=MN,∠PMN=90°,∴∠PMH+∠NMG=90°,且∠PMH+∠MPH=90°,∴∠NMG=∠MPH,且MN=PM,∠H=∠NGM=90°,∴△MNG≌△PMH(AAS)∴GM=PH=1,∴点P的纵坐标为﹣3,∴﹣3=x2﹣2x﹣3∴x=0(不合题意舍去),x=2,∴点P的横坐标为2,如图2,过点P作GH⊥AB,过点N作NG⊥GH,过点M作MH⊥GH,易证:△NGP≌△PHM,可得NG=PH,GP=MH,设点P横坐标为a,(a>1)∴NG=PH=a,∴点P纵坐标为﹣4+a,∴﹣4+a=a2﹣2a﹣3∴x=(不合题意舍去),x=综上所述:点P的横坐标为2或11.如图,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1)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线段PE 长度的最大值;(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BDQ中BD边上的高为.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A、C、F、G这样的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令y=0,解得x=﹣1或x=3,∴A(﹣1,0),B(3,0);将C点的横坐标x=2代入y=x2﹣2x﹣3得y=﹣3,则C(2,﹣3),设直线AC的表达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是y=﹣x﹣1,设P点的横坐标为x(﹣1≤x≤2),则P、E的坐标分别为:P(x,﹣x﹣1),E(x,x2﹣2x﹣3),∵P点在E点的上方,PE=(﹣x﹣1)﹣(x2﹣2x﹣3)=﹣x2+x+2,∴当x=时,PE的最大值=;(2)存在,点Q的坐标为:(﹣1,0)或(4,5);令x=0,则y=x2﹣2x﹣3=﹣3,即D(0,﹣3),由B(3,0),D(0,﹣3)得到直线BD的解析式是y=x﹣3,如上图,过点Q作Q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则QE=2,过点Q作QN⊥x轴于点N,交BD于点H,由直线BD的表达式知,∠HBN=45°=∠QHE,则QH=QE==4,设点Q(m,m,m2﹣2m﹣3),则点H(m,m﹣3),则QH=|y Q﹣y H|=4,即m2﹣2m﹣3﹣(m﹣3)=±4,解得m=﹣1或4,∴Q的坐标为:(﹣1,0)或(4,5);(3)存在,点F的坐标为(1,0)或(﹣3,0)或(4+,0)或(4﹣,0),理由:设点F的坐标为(x,0),点G的坐标为(m,m2﹣2m﹣3),而点A、C的坐标分别为(﹣1,0)、(2,﹣3),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解得(舍去),故点F的坐标为(1,0);②当AF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解得,即点F的坐标为(4+,0)或(4﹣,0);③当AG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得,解得(舍去),故点F的坐标为(﹣3,0),综上,点F的坐标为(1,0)或(﹣3,0)或(4+,0)或(4﹣,0).12.已知抛物线y=ax2+2x+c(a≠0)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与直线y=﹣x+3交于点B和点C,M为抛物线的顶点,直线ME是抛物线的对称轴.(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M的坐标.(2)点P为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一点,设d为点P到直线CB的距离,当d有最大值时,求点P的坐标.(3)若点F为直线BC上一点,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连接A'C,A'F,当△FA'C 是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解:(1)直线y=﹣x+3过点B和点C,则点B、C的坐标分别为:(3,0)、(0,3),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1)(x﹣3)=a(x2﹣2x﹣3),故﹣2a=2,解得:a=﹣1,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3,函数的对称轴为:x=1,当x=1时,y=4,故点M(1,4);(2)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BC于点H,过点P作PD⊥BC于点D,OC=OB=3,则∠DPH=∠CBA=45°,设点P(x,﹣x2+2x+3),则点H(x,﹣x+3),d=PD=PH=(﹣x2+2x+3+x﹣3)=(﹣x2+3x),∵<0,故d有最大值,此时x=,则点P(,);(3)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A'(1,0),设点F(m,3﹣m),而点C(0,3),A′C2=10,A′F2=(m﹣1)2+(3﹣m)2,FC2=2m2,由题目知,∠A′CF≠90°,则当△FA'C是直角三角形时,分以下两种情况:当CF为斜边时,即10+(m﹣1)2+(3﹣m)2=2m2,解得:m=;当A′C为斜边时,同理可得:m=2,故点F的坐标为:(,)或(2,1).13.如图①,已知抛物线C1:y=a(x+1)2﹣4的顶点为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点B的横坐标是1.(1)求点C的坐标及a的值;(2)如图②,抛物线C2与C1关于x轴对称,将抛物线C2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C3.C3与x轴交于点B、E,点P是直线CE上方抛物线C3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y轴的平行线,交CE于点F.①求线段PF长的最大值;②若PE=EF,求点P的坐标.解:(1)顶点C为(﹣1,﹣4).∵点B(1,0)在抛物线C1上,∴0=a(1+1)2﹣4,解得,a=1;(2)①∵C2与C1关于x轴对称,∴抛物线C2的表达式为y=﹣(x+1)2+4,抛物线C3由C2平移得到,∴抛物线C3为y=﹣(x﹣3)2+4=﹣x2+6x﹣5,∴E(5,0),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直线CE的解析式为y=x﹣,设P(x,﹣x2+6x﹣5),则F(x,x﹣),∴PF=(﹣x2+6x﹣5)﹣(x﹣)=﹣x2+x﹣=﹣(x﹣)2+,∴当x=时,PF有最大值为;②若PE=EF,∵PF⊥x轴,∴x轴平分PF,∴﹣x2+6x﹣5=﹣x+,解得x1=,x2=5(舍去)∴P(,).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a>0)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为直线BC下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PM⊥BC于点M,PN∥y轴交BC于点N.求线段PM的最大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3)点E为x轴上一动点,点Q为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以C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CEQ?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将A(﹣1,0),B(3,0)代入函数y=ax2+bx﹣3(a>0)中,得,解得,∴解析式为y=x2﹣2x﹣3,故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当x=0时,y=3,∴C(0,﹣3),∵B(3,0),∴∠OCB=∠OBC=45°,∵PN∥y轴,∴∠MNP=45°,∵PM⊥BC,∴PM=PN,则当PN最大时,PM也最大,设BC的解析式为y=mx+n,∴,解得,∴BC解析式为y=x﹣3,设P(x,x2﹣2x﹣3),N(x,x﹣3),∴PN=x﹣3﹣(x2﹣2x﹣3)=﹣(x﹣)2+,当x=时,PN最大,则PM=PN=×=,∴P(,),故PM最大值为,P点坐标为(,﹣);(3)存在,点E的坐标为(﹣5,0),(,0),(0,0),(,0).∵CEQ是以CQ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设Q(x,x2﹣2x﹣3),①如图,过点E作x轴的垂线l,再分别过点C和点Q作垂线l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 和点N,∵∠CEQ=90°,∴∠QEM+∠CEN=90°,∵∠QEM+∠MQE=90°,∴∠EQM=∠CEN,∵∠CNE=∠QME=90°,EC=EQ,∴△EMQ≌△CNE(AAS),∴CN=EM=x2﹣2x﹣3,MQ=EN=3,∴|x Q|+MQ=CN,﹣x+3=x2﹣2x﹣3,解得x=﹣2,x=3(舍去),∴OE=CM=2+3=5,E(﹣5,0),②如图,过点E作x轴的垂线l,再分别过点C和点Q作垂线l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 和点N,同理:△EMC≌△QNE(AAS),CM=EN=x2﹣2x﹣3,NQ=EM=3,∴﹣x+x2﹣2x﹣3=3,解得x=,x=(舍去),∴OE=CM=,E(,0),③如图,点E和点O重合,点Q和点B重合,此时E(0,0),④如图,过点E作x轴的垂线l,再分别过点C和点Q作垂线l的垂线,分别交于点M和点N,同理:△EMC≌△QNE(AAS),CM=EN=x2﹣2x﹣3,NQ=EM=3,∴x+3=x2﹣2x﹣3,解得x=,x=(舍去),∴OE=CM=,E(,0),综上所述,点E的坐标为(﹣5,0),(,0),(0,0),(,0).15.已知抛物线C:y=ax2+bx+c(a>0,c<0)的对称轴为x=4,C为顶点,且A(2,0),C(4,﹣2)【问题背景】求出抛物线C的解析式.【尝试探索】如图2,作点C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BC′,作直线x=k交BC′于点M,交抛物线C于点N.①连接ND,若四边形MNDC′是平行四边形,求出k的值.②当线段MN在抛物线C与直线BC′围成的封闭图形内部或边界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的最大值.【拓展延伸】如图4,作矩形HGOE,且E(﹣3,0),H(﹣3,4),现将其沿x轴以1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右平移,设运动时间为t,得到矩形H′G′O′E′,连接AC′,若矩形H′G′O′E′与直线AC′和抛物线C围成的封闭图形有公共部分,请求出t的取值范围.解:【问题背景】A(2,0),对称轴为x=4,则点B(6,0),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x﹣6),将点C的坐标代入上式得:﹣2=a(4﹣2)•(4﹣6),解得:a=,故抛物线的表达式为:…①;【尝试探索】①点C′(4,2),由点B、C′的坐标可得,直线BC′的表达式为:y=﹣x+6…②,四边形MNDC′是平行四边形,则MN=DC′=2,设点N的坐标为:(x,k2﹣4k+6),则点M(k,﹣k+6),即|k2﹣4k+6﹣(﹣k+6)|=2,解得:k=3或3,故k的值为:;②联立①②并解得:x=0或6,故抛物线C与直线BC′围成的封闭图形对应的k值取值范围为:0≤k≤6,MN=(﹣k+6)﹣(k2﹣4k+6)=﹣k2+3k,∵0,故MN有最大值,最大值为;【拓展延伸】由点A、C′的坐标得,直线AC′表达式为:y=x﹣2…③,联立①③并解得:x=2或8,即封闭区间对应的x取值范围为:2≤x≤8,(Ⅰ)当t=2时,矩形过点A,此时矩形H′G′O′E′与直线AC′和抛物线C围成的封闭图形有公共部分,(Ⅱ)当H′E′与对称轴右侧抛物线有交点时,此时y=H′E′=4,即x2﹣4x+6=4,解得:x=4(舍去4﹣2),即x=4+2,则t=3+4+2=7+2,故t的取值范围为:2≤t≤.。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9中考复习)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9中考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a204b475fbfc77da369b14a.png)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值问题
“将军饮马”问题
模型一
典型例题:已知:如图,A(-1,0),B(3,0),C(0,3),抛物线经过点A、B、C,抛物线的顶点为D.
(1) 解析式和抛物线的顶点D;
(2)点 P 在对称轴上,PA+PC取最小值时,求点P的坐标;
变式练习:点P在对称轴上,△PAC周长最小,求点P的坐标;
“线段最值”问题
模型二
典型例题: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A在B左边),交y轴于C点。
(1)求A、B、C三点的坐标和直线AC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过点P作y轴平行线交直线AC于Q点,求线段PQ的最大值;
链接中考
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和点B(3,0),与y轴交于
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上的动点,过点M作MN//y轴交直线BC于点N,求线段MN的最大值;
c
bx
x
y+
+
=2。
二次函数中线段长度的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中线段长度的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38c11c336c1eb91a375dac.png)
1:如图1,抛物线2
23y x x =-++ 与X 轴交与点A 和点B ,与y 轴
交于点C ,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 ,过点P 作y 轴的 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Q ,求线段PQ 的最大值。
2:如图2,抛物线2
23y x x =-++ 与X 轴交与点A 和点B ,与y 轴
交于点C ,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 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Q ,求线段PQ 的最大值。
3:如图3,抛物线2
23y x x =-++ 与X 轴交与点A 和点B ,与y 轴
交于点C ,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 ,过点P 作直线
的垂线于点E ,求线段PE 的最大值。
4:如图4,抛物线2
23y x x =-++ 与X 轴交与点A 和点B ,与y 轴
交于点C ,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D ,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 点Q ,求三角形PDQ 周长的最大值;
5:如图5,抛物线2
23y x x =-++ 与X 轴交与点A 和点B ,与y 轴
交于点C ,在直线BC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P ,作BC PQ ⊥点,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 于点M ,求PMQ ∆最大值;
图4。
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线段和面积最值)
![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线段和面积最值)](https://img.taocdn.com/s3/m/08c689a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9.png)
2022年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讲义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线段和面积最值)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问题背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A(-3,0),B(1,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一、线段最值问题:(2)点M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M点作MN∥y轴交直线AC于点N,求出线段MN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思考:此时还能通过几何构图确定动点位置,从而计算相应的MN的最值吗?(3)点M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过M点作MN∥y轴交直线AC于点N,作ME∥AC于点E,求∥MEN周长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思考:由动点M生成动点N,E,∥MEN三边长虽然均为变量,但它们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变式:∥MEN的面积有最大值,求出其最大值.(4)如图,点M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OM与AC交于点F,求MF的最大值;FO思考:MF与OF是斜线段,它们的长度好表示吗?变式:如图,点M 为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OM 与AC 交于点F ,当23MF FO 时,求此时点M 的坐标;(5)如图,连接BC ,点P 为直线AC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 作PQ ∥y轴交AC线段于点Q,过点Q作QG∥BC交x轴于点G,求PQ 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6)如图,点P为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AC于点D,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E,求PD+PE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二、面积最值问题 用铅垂法表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12S =⨯⨯铅垂高水平宽(7)点M 是直线A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 ,使∥ACM 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8)点M 是直线AC 下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M ,使S ∥ACM =15?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点P是抛物线的顶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P点的点Q,使S∥ACQ=S∥ACP?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提示:方法1,代数思想——利用铅垂法分类表示出三角形面积,建立等量关系求解;方法2,几何思想——通过辅助线构造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确定出动点的位置后再进行计算.(平行线转化面积)。
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教师版)
![二次函数中最值问题(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f2f50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8.png)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专题----线段最值问题将军饮马:这个将军饮的不是马,是数学!原理:两点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最短;对称(翻折)、平移.策略:对称(翻折)→化同为异、化异为同;化折为直.两村一路(异侧)和最小两村一路(同侧)和最小两路一村和最小两村两路和最小两村一路和最小两村一路(同侧)差最大两村一路(异侧)差最大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y x bx 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3OA OC ==,顶点为D ,对称轴交x 轴于点E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对称轴及顶点D 的坐标.PN y轴交AC于N,求线段PN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2)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的坐标.于H,求线段PH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3)直线AC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过点P作PH AC(4)直线AC 下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 ,过点P 作//PN y 轴交AC 于N ,过点P 作PH AC 于H ,求PNH △周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5)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一点N ,使得BCN △的周长最小,求BCN △周长的最小值及此时点N 的坐标.⊥交AC于点M,求CM的最小值.(6)在线段OA上找一点N,连接NC,作NM NCMN=,求四边形BNMC周长的最小值及(7)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有两动点N、M(点N在点M上方),且1此时M的坐标.(8)在对称轴上找一点N ,使得NA NC -最大,求点N 的坐标.【答案】(1)223y x x =+-,对称轴为:直线x =-1,顶点坐标为:D (-1,-4);(2)PN 的最大值为94,此时P (-32,154-);(3)当PN 最大为94时,PH 92P (-32,154-);(4)当PNH △周9294,此时P (-32,154-);(5)1032N (-1,-2);(6)1262-(7)6105(8)10131,M (713-,-);(9)N 的坐标为:(-1,-6). 【详解】(1)解:∵3OA OC ==, ∴A (-3,0),C (0,-3),∴()20333b c c ⎧=--+⎪⎨-=⎪⎩,解得:23b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3y x x =+-,对称轴为:直线x =-1,顶点坐标为:D (-1,-4). (2)解:设P (x ,223x x +-),则N (x ,-x -3),∴PN =-x -3-(223x x +-)=23x x --=23924x ⎛⎫-++ ⎪⎝⎭,∴当x =-32时,PN 的最大值为94,此时P (-32,154-).(3)解:过点P 作PN ∥y 轴,交AC 于点N , ∵OA =OC =3, ∴∠ACO =45°, ∵PN ∥y 轴,∴∠PNH =45°,即:PN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H 2PN , 设P (x ,223x x +-),则N (x ,-x -3),∴PN =-x -3-(223x x +-)=23x x --=23924x ⎛⎫-++ ⎪⎝⎭,∴当x =-32时,PN 的最大值为94,∴当PN 最大为94时,PH 最大值=94×22=928,此时P (-32,154-).(4)解:∵OA =OC =3, ∴∠ACO =45°, ∵PN ∥y 轴,∴∠PNH =45°,即:PN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H =NH 2, ∴PNH △周长= PH +NH +PN 22PN 22PN + PN =(21)PN , 设P (x ,223x x +-),则N (x ,-x -3),∴PN =-x -3-(223x x +-)=23x x --=23924x ⎛⎫-++ ⎪⎝⎭,∴当x =-32时,PN 的最大值为94,∴当PN 最大为94时,PNH △周长最大值=94×)219294,此时P (-32,154-).(5)解:连接AC 交对称轴于点N ′,∵A、B关于对称轴对称,∴AN′=BN′∴BCN△的周长=BC+CN′+BN′=BC+CN′+AN′=BC+AC,∴此时BCN△的周长最小值=BCN'的周长=BC+AC222213331032++∵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当x=-1时,y=-2,即N(-1,-2).(6)解:由题意得:点N在以CM为直径的圆上,设CM的中点为E,连接EN,则当圆E与x轴相切时,即:EN⊥x轴时,EN最小,此时CM=2EN最小,设M(x,-x-3),则E(622x x--,),∴EN=62x+,CM()222332x x x+--+=∴2×62x +22x 662x =-62x =+, ∴M (662-629), ∴CM ()()2266262931262-+-+-(7)解:过点N 作作NQ ∥MC 交y 轴于点Q ,连接AQ 交DE 于点N ′,连接BN ′,则Q (-2,0),∵NQ ∥MC ,MN ∥CQ , ∴四边形MNQC 是平行四边形, ∴CM =QN ,∴四边形BNMC 的周长=BC +BN +MN +CM =BC +BN +1+QN 101+BN +QN , ∵B 、A 关于DE 对称, ∴AN ′=BN ′,∴四边形BNMC 101+BN ′+QN ′101+AN ′+QN 101+AQ 101+222310131+,∵直线AQ 的解析式为:223y x =--,∴N ′(413-,-),∴此时M (713-,-).(8)解:连接BC ,并延长交ED 于点N ′,连接BN ,∵A 、B 关于DE 对称, ∴AN =BN ,∴NA NC -=NB NC -≤BC =N B N C ''-, ∵B (1,0),C (0,-3), ∴直线BC 的解析式为:33y x =-, 令x =-1代入33y x =-得:y =-6, ∴N ′(-1,-6),∴NA NC -最大时,N 的坐标为:(-1,-6).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专题---- 胡不归和阿氏圆问题【胡不归最值问题】 求BC +kAC 的最小值.解决思路:构造射线AD 使得sin ∠DAN=k ,即CHk AC,CH=kAC .将问题转化为求BC+CH 最小值,过B 点作BH ⊥AD 交MN 于点C ,交AD 于H 点,此时BC+CH 取到最小值,即BC+kAC 最小.1.已知抛物线y =ax 2+bx +c 与x 轴交于A (﹣1,0),B (5,0)两点,C 为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交x 轴于点D ,连结BC ,且tan ∠CBD =43,如图所示.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①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线段BC 于点E ,过点E 作EF ⊥PE 交抛物线于点F ,连结FB 、FC ,求△BCF 的面积的最大值;②连结PB ,求35PC +PB 的最小值.CH=kACsin α=CH AC=kHDαA BCM MCBAαDH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3与x轴交于点A(﹣3,0)、B(1,0),交y轴于点N,点M 为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1,连接AM,点E是线段AM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EF⊥AM于点F,过点E作EH⊥x轴于点H,交AM于点D.点P是y轴上一动点,当EF取最大值时:①求PD+PC的最小值;②如图2,Q点为y轴上一动点,请直接写出DQ+14OQ的最小值.3.如图,抛物线y =ax 2﹣2ax +c 的图象经过点C (0,﹣2),顶点D 的坐标为(1,−8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AC ,E 为直线AC 上一点,当△AOC ∽△AEB 时,求点E 的坐标和AE AB的值.(3)在(2)的条件下,点F (0,y )是y 轴上一动点,当y 为何值时,√55FC +BF 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4)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H ,当√55FC +BF 取最小值时,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QHF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1,抛物线y=x2+(m﹣2)x﹣2m(m>0)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左边),与y轴交于点C.连接AC,BC.且△ABC的面积为8.(1)求m的值;(2)在(1)的条件下,在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有一点T,T的横坐标为t,使∠ATC=60°.求(t﹣1)2的值.(3)如图2,点P为y轴上一个动点,连接AP,求CP+AP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阿氏圆最值问题】计算PA k PB +的最小值时,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构造母子型相似三角形问题:在圆上找一点P 使得PA k PB +的值最小,解决步骤具体如下: ①如图,将系数不为1的线段两端点与圆心相连即OP ,OB ②计算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OPk OB= ③在OB 上取一点C ,使得OC k OP =,即构造△POM ∽△BOP ,则PCk PB=,PC k PB = ④则=PA k PB PA PC AC ++≥,当A 、P 、C 三点共线时可得最小值1.如图,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交于(3A 0),B 两点(点B 在点A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且33OB OA OC ==,OAC ∠的平分线AD 交y 轴于点D ,过点A 且垂直于AD 的直线l 交y 轴于点E ,点P 是x 轴下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PF x ⊥轴,垂足为F ,交直线AD 于点H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设点P 的横坐标为m ,当FH HP =时,求m 的值; (3)当直线PF 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时,以点H 为圆心,12HC 为半径作H ,点Q 为H 上的一个动点,求14AQ EQ +的最小值.2.如图1,抛物线y=ax2+bx+c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A,点B(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若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120°,点B刚好与点C重合,点B的坐标为(3,0).(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以点B为圆心,以1为半径画圆,若点Q为⊙B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Q,CQ,求AQ+CQ 的最小值.3.如图,已知抛物线y=﹣x2+2x+3与x轴交于点A,B(点A在点B的右侧),与y轴交于点C.(1)如图①,若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以点B为圆心,3为半径作⊙B.点E为⊙B上的动点,连接A,DE,求DE+AE的最小值.(2)如图②,若点H是直线AC与抛物线对称轴的交点,以点H为圆心,1为半径作⊙H,点Q是⊙H 上一动点,连接OQ,AQ,求OQ+AQ的最小值;(3)如图③,点D是抛物线上横坐标为2的点,过点D作DE⊥x轴于点E,点P是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O上的动点,连接CD,DP,PE,求PD﹣PE的最大值.4.如图1,抛物线y=ax2+bx﹣4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A的坐标为(﹣1,0),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P是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一个动点,是否存在点P使四边形ABPC的面积为16,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B作BF⊥BC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F,以点C为圆心,2为半径作⊙C,点Q为⊙C 上的一个动点,求BQ+FQ的最小值.【课后训练】1.如图,直线y=x+2与抛物线y=x2﹣2mx+m2+m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B交于点M.(1)当四边形CODM是菱形时,求点D的坐标;(2)若点P为直线OD上一动点,求△APB的面积;′(3)作点B关于直线MD的对称点B',以点M为圆心,MD为半径作⊙M,点Q是⊙M上一动点,求QB'+QB的最小值.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C(2,﹣3),且与x轴交于原点及点B(8,0),点A为抛物线的顶点.(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P为⊙O上的动点,且⊙O的半径为,求的最小值.3.抛物线y=ax2+bx﹣5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其中点A坐标为(﹣1,0),一次函数y=x+k的图象经过点B、C.(1)试求二次函数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如图1,点D(2,0)为x轴上一点,P为抛物线上的动点,过点P、D作直线PD交线段CB于点Q,连接PC、DC,若S△CPD=3S△CQD,求点P的坐标;(3)如图2,点E为抛物线位于直线BC下方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直线EG⊥x轴于点G,交直线BC于点F,当EF+√22CF的值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4.如图①,直线y=﹣x﹣3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抛物线y=ax2+bx+c经过B,C两点,且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A(1,0).(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如图①,点P在第三象限内的抛物线上.①连接AC,PB,PC,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②在①的条件下,G为x轴上一点,当PG+√55AG取得最小值时,求点G的坐标;(3)如图②,Q为x轴下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D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直线AQ,BQ分别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M,N.问:DM+DN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1Math唐老师22。
《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0e5d18d3b3567ec112d8a85.png)
九年级专题练习类型一: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1..如图,抛物线y=ax²+bx-3过点A(1,0),B(-3,0),直线AD 交抛物线于点D,点D 的横坐标为-2,P(m,n )是线段AD 上的动点(1)求直线AD 及抛物线的解析式.(2)过点P 的直线垂直于x 轴,交抛物线于点Q,求线段PQ 的长度L 与m 的关系式,m 为何值时,PQ 最长?(3)在平面内是否存在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R,使得以P,Q,D,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R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一次函数 221+-=x y 分别交 y 轴、x 轴于A,B 两点,抛物线c bx x y ++-=2过A,B 两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做垂直于x 轴的直线x=t,在第一象限交直线 AB 于点M.交这个抛物线于点N. 当t 取何值时,MN 取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在(2)的情况下,MN 取最大值时,以A,M,N,D 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求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3.如图,抛物线y=x²+bx +c 与x 轴交于点A 和B(3,0),与y 轴交于点 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M 是抛物线上在x 轴下方的动点,过M 作 MN//y 轴交直线BC 于点N, 求线段 MN 的最大值;(3)E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F 是抛物线上一点,是否存在以A,B,E,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y=ax²+bx+c的图象与x 轴相交于A (-1,0),B(3,0),与y 轴相交于点C (0,-3)(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若P 是弟四象限内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PH x 轴于点 H,与BC 交于点M,连接 PC.①求线段 PM 的最大值;②当△PCM 是以PM 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备用图5.已知抛物线 y=ax²+bx-2经过点A(4,0)、B(1,0)交y轴于点C.(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直线AC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动点D,过点D作DE⊥x轴交AC于点E,请直接写出直线AC的解析式并求出线段 DE的最大值; (3)P是y轴右侧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P作PM⊥x轴,垂足为M,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P、M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C相似?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大值问题
![二次函数中的线段最大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842c1a804a1b0717ed5dd00.png)
——线段最大值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根据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构建 数学模型,解决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 大值问题;
?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进一步强化转 化思想,提高综合能力;
? 情感目标:通过自己的参与和老师的指导, 体会数学建模、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 数学思想方法,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 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典型例题: 如图,已知二次函数 y=-x2-2x+3的图象 交x轴于A、B两点(A在B左边),交 y轴于C点。
(1)求A、B、C三点的坐标和直线 AC的解析式;
解: A
,B
,C
,
直线AC:
(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一 动点(不与A,C重合), 过点P作y轴 平行线交直线 AC于Q点,求线段 PQ 的最大值;
练习:
课后作业:
变式2: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 一动点(不与 A,C重合),求 P点到 直线AC距离的最大值
变式3: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上 一动点(不作PH⊥AC于 H点,求△PQH周长的最大值。
变式4:点P是直线AC上方抛物线 上一动点(不与A,C重合),连接 PA,PC,求△PAC面积的最大值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初升高数学衔接课程 (教师版含解析)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初升高数学衔接课程 (教师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56397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1.png)
第7章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知识衔接】————初中知识回顾————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当0a >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在对称轴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0a <时,在对称轴左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少. 二次函数的最值 一般二次函数求最值根据最值公式计算即可,或把对称轴代入表达式,对应的函数值就是最值。
————高中知识链接————给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求二次函数的最值①如果给定的范围在对称轴的一侧,只需要计算两个端点的函数值,两个值中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
②如果给定的范围包含对称轴,需要计算两个端点的函数值和顶点的纵坐标,三个值中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
具体归纳如下:1、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y044,02min<-=>••a a b ac y a 时,ab ac y 442max -=2、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y 在区间[m,n]上的最值。
1°当m ab<-2 ,)()(),()(min max m f x f n f x f ==2°当22n m a b m +≤-≤,a b ac x f n f x f 44)(),()(2min max -==3°当n ab n m ≤-<+22时, a bac x f m f x f 44)(),()(2min max -==4°n ab>-2时, )()(),()(min max n f x f m f x f ==3、一元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y 在区间[m,n]上的最值类比2可求得。
【经典题型】初中经典题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OABC 的顶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顶点C 的坐标为(4,3).D 是抛物线26y x x =-+上一点,且在x 轴上方.则△BCD 的最大值为 .【答案】152.2.已知当x 1=a ,x 2=b ,x 3=c 时,二次函数21y x mx 2=+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为y 1,y 2,y 3,若正整数a ,b ,c 恰好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且当a <b <c 时,都有y 1<y 2<y 3,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5m >2-.3.已知二次函数2y x bx c =++(b ,c 为常数). (Ⅰ)当b =2,c =-3时,求二次函数的最小值;(Ⅱ)当c =5时,若在函数值y =1的情况下,只有一个自变量x 的值与其对应,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Ⅲ)当c=b 2时,若在自变量x 的值满足b≤x≤b+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最小值为21,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答案】(Ⅰ)二次函数取得最小值-4. (Ⅱ)542++=x x y 或542+-=x x y .(Ⅲ)772++=x x y 或1642+-=x x y .(Ⅲ)当c=b 2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b bx x y ++=,它的图象是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的抛物线.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对称轴位于b≤x≤b+3范围的左侧时,即2b-<b ;②对称轴位于b≤x≤b+3这个范围时,即b≤2b-≤b+3;③对称轴位于b≤x≤b+3范围的右侧时,即2b ->b+3,根据列出的不等式求得b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x 的取值范围b≤x≤b+3、函数的增减性及对应的函数值y 的最小值为21可列方程求b 的值(不合题意的舍去),求得b 的值代入也就求得了函数的表达式.(Ⅲ)当c=b 2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b bx x y ++=.它的图象是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的抛物线. ①若2b-<b 时,即b >0, 在自变量x 的值满足b≤x≤b+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当x=b 时,2223b b b b b y =+⋅+=为最小值.∴2132=b ,解得 71=b ,72-=b (舍去).②若b≤2b-≤b+3,即-2≤b≤0, 当x=2b -时,22243)2()2(b b b b b y =+-⋅+-=为最小值.∴21432=b ,解得 721=b (舍去),722-=b (舍去).高中经典题型1.二次函数213222y 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当﹣1≤x≤0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A .3.125B .4C .2D .0【答案】C .2.已知函数()42f x x x x =-+,存在3210x x x >>≥,使得()()()123f x f x f x ==,则()123x x f 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64,81 【解析】根据题意, ()222,442{ 6,4x x x f x x x x x x x -≥=-+=-+<,由图象可知, 126,x x +=()()()1231116x x f x x x f x ∴⋅⋅=⋅-⋅ ()()2111166x x x x =⋅-⋅-+= ()22116x x -+=()22139x ⎡⎤--+⎣⎦, ()()21123,398,9x x <<∴--+∈, ()()12364,81x x f x ∴⋅⋅∈,故答案为()64,81. 3.已知函数,其中为常数.(1)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性质得对称轴不在区间 内,解不等式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2) 根据二次函数图像得得在x 轴上方,即,解得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1)因为开口向上,所以该函数的对称轴是因此,解得所以的取值范围是. (2)因为恒成立,所以,整理得解得因此,的取值范围是.4.如图,抛物线21251233y x x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若点P 是线段AC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当△ACP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是( )A .(4,3)B .(5,3512)C .(4,3512) D .(5,3) 【答案】C .【分析】连接PC 、PO 、P A ,设点P 坐标(m ,21251233m m -++),根据S △P AC =S △PCO +S △POA ﹣S △AOC 构建二次函数,利用函数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析】连接PC 、PO 、P A ,设点P 坐标(m ,21251233m m -++) 令x =0,则y =53,点C 坐标(0,53),令y =0则212501233x x -++=,解得x =﹣2或10,∴点A 坐标(10,0),点B 坐标(﹣2,0),∴S △P AC =S △PCO +S △POA ﹣S △AOC =21511251510()10232123323m m m ⨯+⨯⨯-++-⨯⨯=25125(5)1212m --+,∴x =5时,△P AC 面积最大值为12512,此时点P 坐标(5,3512).故选C .【实战演练】————先作初中题 —— 夯实基础————A 组1.已知二次函数2()1y x h =-+(h 为常数),在自变量x 的值满足1≤x ≤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 的最小值为5,则h 的值为( )A .1或﹣5B .﹣1或5C .1或﹣3D .1或3 【答案】B .【分析】由解析式可知该函数在x =h 时取得最小值1、x >h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h 时,y 随x的增大而减小,根据1≤x≤3时,函数的最小值为5可分如下两种情况:①若h<1≤x≤3,x=1时,y取得最小值5;②若1≤x≤3<h,当x=3时,y取得最小值5,分别列出关于h的方程求解即可.2.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交于x轴上一点,则当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为( )A.15 B.-15 C.16 D.-16【答案】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一次函数得出与x轴的交点坐标,从而得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得出函数的最值.详解: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可得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5,0),将(-5,0)代入二次函数可得:25-10-b=0,解得:b=1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在中当x=-1时,函数的最小值为-16,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得出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从而得出二次函数解析式.3.二次函数y=x2-2x-3,当m-2≤x≤m时函数有最大值5,则m的值可能为___________【答案】0或4【解析】分析: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解析式,判断出函数的最值的自变量x的值,然后根据m的范围求出m的值即可.详解:令y=5,可得x2-2x-3=5,解得x=-2或x=4所以m-2=-2,m=4即m=0或4.故答案为:0或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可由图像直接得出,第二种配方法,第三种公式法,此题关键是根据最值构造一元二次方程求解.4.如图,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4,4),抛物线y=a(x+m)2+n的顶点在线段AB上,与x轴交于C,D两点(C在D的左侧),点C的横坐标最小值为﹣3,则点D的横坐标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8【解析】分析:当C点横坐标最小时,抛物线顶点必为A(1,4),根据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可判断出CD 间的距离;当D点横坐标最大时,抛物线顶点为B(4,4),再根据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及CD的长,可判断出D点横坐标最大值.详解:当点C横坐标为−3时,抛物线顶点为A(1,4),对称轴为x=1,此时D点横坐标为5,则CD=8;当抛物线顶点为B(4,4)时,抛物线对称轴为x=4,且CD=8,故C(0,0),D(8,0);由于此时D点横坐标最大,故点D的横坐标最大值为8;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等知识点,理解题意并根据已知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此题的关键.5.已知二次函数,当时,函数值的最小值为,则的值是________.【答案】或【解析】分析: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分m<-1、m>2和-1≤m≤2三种情况,根据y的最小值为-2,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可得.详解:y=x²−2mx=(x−m)²−m²,①若m<−1,当x=−1时,y=1+2m=−2,解得:m=−;②若m>2,当x=2时,y=4−4m=−2,解得:m=<2(舍);③若−1⩽m⩽2,当x=m时,y=−m2=−2,解得:m=或m=−<−1(舍),∴m的值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分类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若实数a,b满足a+b2=1,则2a2+7b2的最小值是_____.【答案】2【解析】分析:根据得到代入所求式子,用配方法即可求出最小值.详解:∵∴,∴∵∴∴当,即b=0时,的值最小.∴最小值是2.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经过点A.(1)当m=4时,求n的值;(2)设m=﹣2,当﹣3≤x≤0时,求二次函数y=x2+mx+n的最小值;(3)当﹣3≤x≤0时,若二次函数﹣3≤x≤0时的最小值为﹣4,求m、n的值.【答案】(1)3(2)-15(3)m=2,n=-3【解析】分析:(1)根据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求出A点的坐标,然后把A点坐标和m的值代入可求出n 的值;(2)表示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由m的值以及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得到二次函数的最值;(3)根据函数的对称轴的位置,分类讨论即可求出m、n的值.详解:(1)当y=x+3=0时,x=﹣3,∴点A的坐标为(﹣3,0).∵二次函数y=x2+mx+n的图象经过点A,∴0=9﹣3m+n,即n=3m﹣9,∴当m=4时,n=3m﹣9=3.(2)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当m=﹣2时,对称轴为x=1,n=3m﹣9=﹣15,∴当﹣3≤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二次函数y=x2+mx+n的最小值为﹣15.(3)①当对称轴﹣≤﹣3,即m≥6时,如图1所示.在﹣3≤x≤0中,y=x2+mx+n的最小值为0,∴此情况不合题意;②当﹣3<﹣<0,即0<m<6时,如图2,有,解得:或(舍去),∴m=2、n=﹣3;③当﹣≥0,即m≤0时,如图3,有,解得:(舍去).综上所述:m=2,n=﹣3.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正确判断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以及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判断其最值是关键,解题时应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和方程思想.8.如图, 已知抛物线经过A(-2,0)、B(4,0)、C(0,4)三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此抛物线有最大值还是最小值?请求出其最大或最小值;(3)若点D(2,m)在此抛物线上,在y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BD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学科-网【答案】(1);(2)最大值为;(3)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为或.【解析】分析:(1)将A(-2,0)、B(4,0)、C(0,4)代入y=ax2+bx+c,运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由于二次项系数a=-<0,所以抛物线有最大值,最大值为,代入计算即可;(3)先将点D(2,m)代入(1)中所求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出m的值,得到点D的坐标,然后假设在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点P(0,y)(y>0),使得△BDP是等腰三角形,再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PB=PD;②BP=BD;③DP=DB;每一种情况都可以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关于y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将A(-2,0)、B(4,0)、C(0,4)代入y=ax2+bx+c,得,解得:,所以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4;(2)∵y=-x2+x+4,a=-<0,∴抛物线有最大值,最大值为;(3)∵点D(2,m)在抛物线y=-x2+x+4上,∴m=-×22+2+4=4,∴D(2,4),∵B(4,0),∴BD=.假设在y轴的正半轴上存在点P(0,y)(y>0),使得△BDP是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①如果PB=PD,那么42+y2=22+(y-4)2,解得y=,所以P1(0,);②如果BP=BD ,那么42+y 2=20,解得y=±2(负值舍去),所以P 2(0,2);③如果DP=DB ,那么22+(y-4)2=20,解得y=0或8,y=0不合题意舍去,y=8时,(0,8)与D ,B 三点共线,不合题意舍去;学=科网综上可知,所有符合条件的P 点的坐标为P 1(0,),P 2(0,2).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型,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抛物线的最值的求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难度适中.运用分类讨论、方程思想是解题的关键.————再战高中题 —— 能力提升————B 组1、函数242-+-=x x y 在区间]4,1[上的最小值是( )A 、-7B 、-4C 、-2D 、2 2、已知函数322+-=x x y 在闭区间[0,m]上有最大值3,最小值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B 、[0,2]C 、[1,2]D 、]2,(-∞ 3、如果函数c bx x x f ++=2)(对任意实数都有)2()2(t f t f -=+,那么( )A 、)4()1()2(f f f <<B 、)4()2()1(f f f <<C 、)1()4()2(f f f <<D 、)1()2()4(f f f <<4、若0,0≥≥y x ,且12=+y x ,那么232y x z +=的最小值为( )A 、2B 、43C 、32D 、05、设21,,x x R m ∈是方程01222=-+-m m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2221x x +的最小值是 。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2课时 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冀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2课时 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867f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f.png)
由于30 >18,因此只能利用函数的增减性求其最值.当x=18时, S有最大值是378.
变式3 用总长度为24m的不锈钢材料制成如图所示的外观为矩形 的框架,其横档和竖档分别与AD,AB平行.设AB=x m,当x为多少 是,矩形框架ABCD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 S 24 4x • x 4 (x 3)2 12, A
问题3 面积S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设垂直于墙的边长为x米,S=x(60-2x)=-2x2+60x. 问题4 如何求解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墙长32m对此题有什 么作用? 0<60-2x≤32,即14≤x<30. 问题5 如何求最值?最值在其顶点处,即当x=15m时,S=450m2.
变式2 如图,用一段长为6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 菜园,墙长18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 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二次函数解决几何面积最值问题的方法
1.求出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3.检查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必须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二 利用二次函数解决销售问题中的最值问题
典例精析
例2 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 市场调查反映:每涨价1元,每星期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 每星期可多卖出18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 才能使利润最大?
①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y元,填空:
单件利润(元)销售量(件) 每星期利润(元)
正常销售 涨价销售
20 20+x
300 300-10x
6000 y=(20+x)(300-10x)
建立函数关系式:y=(20+x)(300-10x), 即:y=-10x2+100x+6000.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5caf4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9.png)
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典例精讲考点聚集查漏补缺拓展提升第三单元 函数及其图象专题3.5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知识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求值01利用二次函数求代数式的最值02利用二次函数求面积的最值03拓展训练04【例1】已知二次函数y=-(x-h)2.(1)若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则h=___.(2)若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h的取值范围为______.(3)当自变量x的取值满足2≤x≤5时,函数值y的最大值为-1,则h=______.3h≥31或6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a≤x≤b<h,y随x增大而减小,当x=a时,y有最大值,y max =m;当x=b时,y有最小值,y min =na≤x≤b<h,y随x增大而增大,当x=a时,y有最小值,y min =m;当x=b时,y有最大值,y max =ny O xm n a bh k (h,k)yOx(h,k)hb a knma >0(开口向上)a <0(开口向下)h<a≤x≤b,y随x增大而增大,当x=a时,y有最小值,y min =m;当x=b时,y有最大值,y max =nh <a ≤x ≤b ,y 随x 增大而减小,当x =a 时,y 有最大值,y max =m ;当x =b 时,y 有最小值,y min =ny O xh k(h,k)b a n m yO x(h,k)h k nm baa >0(开口向上)a <0(开口向下)a≤x≤b,a<h<b,|a-h|<|b-h|当x=h时,y有最小值,y min =k;当x=b时,y有最大值,y max =n(a>0,离对称轴越远的点,位置越高)a≤x≤b,a<h<b,|a-h|>|b-h|当x=h时,y有最大值,y max =k;当x=a时,y有最小值,y min =m(a<0,离对称轴越远的点,位置越低)y Oxhk (h,k)b a n m yO x(h,k)hk n bam1.已知二次函数y=(x-h)2+1,在1≤x≤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5,则h的值为( ) A.1或-5 B.-1或5 C.1或-3 D.1或32.已知二次函数y=x 2-2x-3,当0≤x≤3时,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0,-4 B.0,-3 C.-3,-4 D.0,03.已知二次函数y=ax 2+2ax+3a 2+3,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2≤x≤1时,y的最大值为9,则a=____.4.如图,抛物线y=a(x-h)2+k与x轴的一个交点A在点(-2,0)和(-1,0)之间(包括这两个点),顶点C是矩形DEFG区域内(包括边界和内部)的一个动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B知识点一强化训练利用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求值A 1xy-2-11143232知识点利用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求值01利用二次函数求代数式的最值02利用二次函数求面积的最值03拓展训练04【例【例22】】点P(m,n)在以y轴为对称轴的二次函数y=x 2+ax+4的图象上,则m-n的最大值等于( ) A.15/4 B.4 C.-15/4 D.-17/4C∵y轴为对称轴把P(m,n)代入y=x 2+ax+4得:n=m 2+4∴m-n=m-(m 2+4)=-(m-1/2)2-15/4∴a=0∴m-n的最大值为-15/4a>0(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设M(x,kx+d).∵MN∥y轴,N在抛物线上,∴N(x,ax2+bx+c).当xA <x<xB,MN=(kx+d)-(ax2+bx+c)设M(x,kx+d).∵MN∥y轴,N在抛物线上,∴N(x,ax2+bx+c).当xA<x<xB,MN=(ax2+bx+c)-(kx+d).yO xxAMBAxBNy=ax2+bx+c y=kx+dyOxNxAMABxBy=ax2+bx+cy=kx+d1.若关于x的方程ax2+bx+1=0(a,b是常数,a>0)两根相差1,令t=12a-b2,则t的最大值为____.2.已知抛物线y=ax2+4ax+4a+1(a≠0)过点A(m,3),B(n,3)(m<n)两点,若线段AB的长不大于4,则代数式a2+a+1的最小值是_____.1.解析:Δ=b2-4a∴b2=a2+4a∴t=12a-b2=12a-(a2+4a)∴t=-(a-4)2+16当a=4时,tmax =16167/42.解析:y=ax2+4ax+4a+1=a(x+2)2+1∴对称轴为x=-2∵AB≤4,A(m,3),B(n,3)∴当m=-4,n=0时a最小把B(0,3)代入y=ax2+4ax+4a+1得a=1/2∴a2+a+1=(a+1/2)2+3/4=(1/2+1/2)2+3/4=7/43.如图直线y=x与抛物线y=x 2-2x-3交于点E、F,直线MN∥y轴,交直线y=x于点N,交抛物线于点M.(1)若点M为于点N的下方,求当MN 最长时,M的坐标;(2)若以O、C、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的坐标。
专题10 二次函数动点引起的线段最值及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
![专题10 二次函数动点引起的线段最值及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ac4caa83c4bb4cf7ecd199.png)
专题10 二次函数动点引起的线段最值及图形存在性问题·二次函数中求解线段最值时通常转化为求解竖直(垂直于x轴)的线段的最值,即端点的横坐标相等,则线段长度即为二者纵坐标差的绝对值,得到关于横坐标的二次函数,进而求得最值即可.·面积最值、平行四边形等存在性问题参考之前几个专题的文字说明.题型一、利用相似进行线段转化求最值1. (2019·湖南衡阳中考)如图,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N,以AB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ABCD,点P是x轴上一动点,连接CP,过点P作CP的垂线与y轴交于点E.(1)求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2)当点P在线段OB(点P不与O、B重合)上运动至何处时,线段OE的长有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3)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M,连接MN、MB.请问:△MBN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此时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答】解:(1)∵抛物线y=x2+bx+c经过A(﹣1,0),B(3,0),∴10930b cb c-+=⎧⎨++=⎩,解得:23bc=-⎧⎨=-⎩,故抛物线函数关系表达式为y=x2﹣2x﹣3;(2)由题意知,AB=OA+OB=1+3=4,在正方形ABCD中,∠ABC=90°,PC⊥BE,∴∠OPE+∠CPB=90°,∠CPB+∠PCB=90°,∴∠OPE=∠PCB,又∵∠EOP =∠PBC =90°,∴△POE ∽△CBP , ∴BC OP BP OE=, 设OP =x ,则PB =3﹣x , ∴43x x OE=-, ∴OE =()221139344216x x x ⎛⎫-+=--+ ⎪⎝⎭, ∵0<x <3,∴当x =32时,线段OE 长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16. (3)存在.如图,过点M 作MH ⊥x 轴交BN 于点H ,由(1)知,N 点坐标为(0,﹣3),设直线BN 的解析式为y =kx +b ,∴303k b b +=⎧⎨=-⎩,解得:13k b =⎧⎨=-⎩, ∴直线BN 的解析式为y =x ﹣3,设M (m ,m 2﹣2m ﹣3),则H (m ,m ﹣3),∴MH =a ﹣3﹣(a 2﹣2a ﹣3)=﹣a 2+3a ,∴S △MNB =()22111327·=3322228OB MH m m m ⎛⎫⨯⨯-+=--+ ⎪⎝⎭, ∵12-<0,∴当m =32时,△MBN 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是278,此时M 点的坐标为(32,154-). 题型二、利用三角函数进行线段转化求最值2. (2019·四川南充中考)如图,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交于点A (-1,0),点B (-3,0),且OB =O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在抛物线上,且∠POB =∠ACB ,求点P 的坐标;(3)抛物线上两点M ,N ,点M 的横坐标为m ,点N 的横坐标为m +4.点D 是抛物线上M ,N 之间的动点,过点D 作y 轴的平行线交MN 于点E .①求DE 的最大值.②点D 关于点E 的对称点为F . 当m 为何值时,四边形MDNF 为矩形?【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OB =OC ,B (-3,0),∴C (0,-3)可得:09303a b c a b c c -+=⎧⎪-+=⎨⎪=-⎩解得:1,4,3a b c =-=-=-.即抛物线解析式为:342---=x x y . (2)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如下图所示,由题意知:∠BAG =∠ABG =45°,∴BG =AG =AB ·sin 45°=2BC =232=OB ,∴CG =BC -BG =22,∴tan ∠ACG =21=CG AG 设P (34,2---t t t ),过点P 作PQ ⊥x 轴于Q ,tan ∠POQ =tan ∠ACG =21. ①当P 在x 轴上方时,034,02>---<t t t则PQ =t OQ t t -=---,342, tan ∠POQ =2431,2PQ t t OQ t ---==-即06722=++t t 解得23,221-=-=t t , ∴1233(2,1),(,)24P P -- ②当点P 在第三象限时,24312t y t ++=-, 即06922=++t t ,解得:34t t ==,∴34(P P ③当点P 在第四象限时,∠POB >90°,而∠ACB <90°,故点P 不在第四象限;综上所述,点P 坐标为)1,2(-,)43,23(-,,(. (3)①∵22(,43),(4,(4)4(4)3)M m m m N m m m ---+-+-+-即2(4,1235)N m m m +---,设直线MN 解析式为n kx y +=,可得:2243(4)1235km n m m k m n m m ⎧+=---⎪⎨++=---⎪⎩ 解得:22843k m n m m =--⎧⎨=+-⎩故MN 解析式为:2(8)(43)y m x m m =--++-设2(,43)D t t t ---,2(,(28)(43))E t m t m m --++-∴DE =2(43)t t ----2[(28)(43)]m t m m --++- []2222(2)(4)(2)4t m t m m t m =-++-+=--++,即当2+=m t 时,DE 最大值为4.②当DE 最大时,点2(2,819)E m m m +---为线段MN 的中点.∵点E 为DF 的中点,∴当DE 最大时,四边形MDNF 为平行四边形.如果□MDNF 为矩形,则2224,MN DF DE ==故2224(832)44m ++=⨯, 化简得,43)4(2=+m ,解得:4m =-当42m =-+或42--时,四边形MDNF 为矩形. 3.(2019·甘肃陇南中考)如图,抛物线y =ax 2+bx +4交x 轴于A (-3,0),B (4,0)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连接AC ,BC .点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 的横坐标为m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PM 交BC 于点Q .试探究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 ,使得以A ,C ,Q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过点P 作PN ⊥BC ,垂足为点N .请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N 的长,并求出当m 为何值时PN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抛物线y =ax 2+bx +4交x 轴于A (-3,0),B (4,0)两点,∴934016440a b a b -+=⎧⎨++=⎩, 解得:1313a b ⎧=-⎪⎪⎨⎪=⎪⎩,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11433y x x =-++;(2)存在,理由: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3,0)、(4,0)、(0,4),则AC =5,AB =7,BC =OAB =∠OBA =45°,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将点B 、C 的坐标代入,并解得:y =-x +4,①当AC =AQ 时,如下图所示,∠ACQ =∠AQC ,即∠ACO +∠OCB =∠CBO +∠MAQ ,∴∠ACO =∠MAQ ,设P (m ,211433m m -++),则点Q (m ,-m +4),∴QM =-m +4,AM =m +3,tan ∠ACO = tan ∠MAQ =34得: 43=34m m -++,解得:m =1,即Q (1,3); ②当AC =CQ =5时,得BQ =5,由∠CBO =45°得:QM =BM =)54222BQ ==-,∴OM即Q 4); ③当CQ =AQ 时,由A (-3,0),C (0,4),Q (m ,-m +4),由勾股定理得:CQ 2=AQ 2,∴()()222234m m m =++-+,解得:m =252,∵252>4,∴不符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1,3)4-); (3)设点P (m ,211433m m -++),则点Q (m ,-m +4),∵OB =OC ,∴∠ABC =∠OCB =45°=∠PQN ,∴PN =PQsin ∠PQN2114433m m m ⎫-+++-⎪⎝⎭=2+=﹣)2263m -+<0,∴当m =2时,PN 题型三、利用三角函数将周长转化为线段最值问题4. (2019·河南焦作二模)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m x y l +=4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和点B (0,-1),抛物线c bx x y ++=221经过点B ,且与直线l 的另一个交点为C (4,n ). (1)求n 的值和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D 在抛物线上,且点D 的横坐标为t (40<<t ).DE ∥y 轴交直线l 于点E ,点F 在直线l 上,且四边形DFEG 为矩形(如图2).若矩形DFEG 的周长为p ,求p 与t 的函数关系式以及p 的最大值;【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将B (0,-1)代入34y x m =+得:m =-1,即直线l 的解析式为:314y x =-, 将C (4,n )代入直线l 解析式得:n =2,即C (4,2),将B 、C 坐标代入212y x bx c =++得: 8421b c c ++=⎧⎨=-⎩, 解得:541b c ⎧=-⎪⎨⎪=-⎩, 即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5124y x x =--. (2)在314y x =-中,当y =0时,x =43, 即A (43,0),OA =43, 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B53=, ∵DE ∥y 轴,∴∠ABO =∠DEF ,在矩形DFEG 中,EF =DE ·cos ∠DEF =35OB DE AB ⋅=DE , DF = DE ·sin ∠DEF =45OA DE AB ⋅=DE , ∴p =2(EF +DF ) =145DE 由点D 的横坐标为t (0<t <4),得:D (t ,215124t t --),E (t ,314t -) DE =314t --(215124t t --)=2122t t -+, ∴p =145DE =()2728255t --+, ∴当t =2时,p 有最大值285. 题型四、利用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关系转化线段求最值问题5. (2019·河南新乡一模)如图,抛物线y =ax 2+bx +2与直线y =﹣x 交第二象限于点E ,与x 轴交于A (﹣3,0),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EC ∥x 轴.(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 是直线y =﹣x 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于点G ,作PH ⊥EO ,垂足为H .设PH 的长为l ,点P 的横坐标为m ,求l 与m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m 的取值范围),并求出l 的最大值;(3)如果点N 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个动点,抛物线上存在一动点M ,若以M ,A ,C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由题意知A (﹣3,0),C (0,2)且EC ∥x 轴∴点E 的纵坐标为2又∵点E 在直线y =﹣x 上,∴x =﹣y =﹣2,∴点E (﹣2,2),∵点A (﹣3,0)、E (﹣2,2)在抛物线y =ax 2+bx +2上,∴93204222a b a b -+=⎧⎨-+=⎩, 解得:2343a b ⎧=-⎪⎪⎨⎪=-⎪⎩,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4233y x x =--+. (2)∵PG ⊥x 轴,PH ⊥EO ,点G 在y =﹣x 上,∴△PHG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G (m ,﹣m ),PG =()222421223333m m m m m --+--=--+, 设PH 的长为l设P (m , 224233m m --+),∴l =2PG221233m m ⎫--+⎪⎝⎭=213448m ⎫-++⎪⎝⎭,∴当m =14-时,l .∴所求l 与m 的函数关系式为:2l =l . (3)点N 是抛物线对称轴x =﹣1上的一个动点,抛物线上存在一动点M ,若以M ,A ,C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存在点M , 理由如下:①以AC 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时,则有MN ∥AC 且MN =AC , 如图,过M 作对称轴的垂线,垂足为F , 设AC 交对称轴于点L 则∠ALF =∠ACO =∠FNM∴在△MFN 与△AOC 中,∠MFN =∠AOC ,∠FNM =∠ACO ,MN =AC ∴△MFN ≌△AOC ∴MF =AO =3∴点M到对称轴x=﹣1的距离为3,设点M(x,y),则|x+1|=3解得x=2或x=﹣4,∴当x=2时,y=103-,当x=﹣4时,y=103-∴M点坐标为(2,103-),(-4,103-)②当AC为对角线时,高AC的中点为K,∵A(﹣3,0),C(0,2)∴K(32 -,1),∵点N在对称轴x=﹣1上,∴点N横坐标为﹣1,设点M的横坐标为x,则有:x=﹣2,此时y=2,∴M(﹣2,2)综上所述,M点的坐标可能是(2,103-),(-4,103-),(﹣2,2).题型五、线段最值及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6.(2019·河南南阳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AC=BC,OA=1,OC=4,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1)求b,c的值;(2)点E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点A、B除外),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当线段EF的长度最大时,求点E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①求以点E、B、F、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面积;②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EFP是以EF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由已知得:A (﹣1,0),B (4,5), ∵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经过点A (﹣1,0),B (4,5), ∴1-b +c =0,16+4b +c =5, 解得:b =﹣2,c =﹣3;(2)如图:∵直线AB 经过点A (﹣1,0),B (4,5),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1, ∵二次函数y =x 2﹣2x ﹣3,∴设点E (t ,t +1),则F (t ,t 2﹣2t ﹣3), ∴EF =(t +1)﹣(t 2﹣2t ﹣3)=﹣(t ﹣32)2+254, ∴当t =32时,EF 的最大值为254, ∴点E 的坐标为(32,52);(3)①如图可求出点F 的坐标(32,-154),此时点D 的坐标为(1,﹣4), S 四边形EBFD =S △BEF +S △DEF =758;②如图:ⅰ)过点E 作a ⊥EF 交抛物线于点P ,设点P (m ,m 2﹣2m ﹣3)则有:m2﹣2m﹣3=52,解得:m1=,m2=1,∴P1(1,52),P2(1+52,52),ⅱ)过点F作b⊥EF交抛物线于P3,设P3(n,n2﹣2n﹣3)则有:n2﹣2n﹣3=﹣154,解得:n1=12,n2=32(与F重合,舍),∴P3(12,﹣154),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1,52),(1+52,52),(12,﹣15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分类归纳综合的思想,提 高综合能力。 • 情感目标:
通过自己的参与和教师的指导,体会及感悟化归与转 化、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享受学习数 学的快乐,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分析:第一步,找点P, 利用直线外一点与直线 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 中,垂线段最短 。
第二步,解析法或几何 法求点P的坐标。
链接中考
(2015•漳州)如图,抛物线 yx22x3与x轴交于
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请 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点C的坐标为( 0 , 3 ), 点D的坐标为( 1 , 4 ); (2)设点P的坐标为(a,0),当|PD﹣PC|最大时, 求a的值并在图中标出点P的位置;
代入可得
,解得
,
∴直线DC的解析式为y=x+3, 将点P的坐标(a,0)代入得a+3=0,
求得a=﹣3, 如图1,点P(﹣3,0)即为所求
探究三
(6)点P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PQ⊥x轴交BC于Q, 求PQ的最大值;
分析:第一步,设P点的坐标;
第二步,求直线B段PQ的函数关 系式,最后求出最值。
二次函数背景下的线段最 值问题
(2015•漳州卷第25题)
如图,抛物线 yx22x3与x轴交于A,B两点, 与y轴交于点C,点D为抛物线的顶点,请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点C的坐标为( , ), 点D的坐标为( , );
(2)设点P的坐标为(a,0), 当|PD﹣PC|最大时, 求a的值并在图中标出点P的位置;
y x 2 2 x 3 x 1 2 4
∴C(0,3),D(1,4)
规范答题不失分
(2)设点P的坐标为(a,0),当|PD﹣PC|最 大时,求a的值并在图中标出点P的位置;
解:∵在三角形中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延长DC交x轴于点P,
设直线DC的解析式为y=kx+b,把D、C两点坐标
基本解法:使A、B、P三点共线
基本原理: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基本思想:转化(化折为直)
模型应用
(3) 点P在对称轴上,|PA-PC|最大,求点P的坐标;
分析:第一步,应用模型 找到点P的位置; 第二步,求直线AC 的解析式; 第三步,将P点横坐 标代入直线BC的解 析式求出其纵坐标。
变式训练
步骤归纳: 1)找对称点 2)连线并求直线解析式 3)求点坐标
【思维点拨】要使△PAC的周长最小,已知AC为定值, 只需求一点P使得PA+PC最小即可.
探究二
问题:在直线l上,找出一点P,使|PA-PB|的值最大。
模型二:
A
B
P
在△ P‘AB中
P′ l
P ’A-P’ B< AB
∵PA-PB=AB ∴P‘A-P’B<PA-PB
∵线段 MNm3 m2 4m3
m32 9
∴当 m
3 2
2 4
9
时,线段MN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4
.
学
不变应万变
研
数
学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线 段
函数模型
竖直线段
Ax y y
, 1
B x y
, 2
O
x
AB= y1-y2 =y1-y2 (纵坐标相减)
上减下
水平线段
y
Ax1, y Bx2, y
O
x
AB= x1-x2 =x2-x1 (横坐标相减)
右减左
链接中考
(2016•漳州)如图,抛物线 yx2bxc与x轴交于 点A和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上的动点,过点M作
模型一 “将军饮马”问题
l
模型应用
已知:如图,A(-1,0),B(3,0),C(0,3),抛 物线经过点A、B、C,抛物线的顶点为D.
⑴求解析式和抛物线的顶点D;
解: 设二次函数的解y析 a式x2 为bxc
将A1,0,B3,0,C0,3代入,得:
abc0
a-1
9a3bc0 解得:b2
(4) 点P在对称轴上,|PA-PC|最小,求点P的坐标;
分析:第一步,找点P。要使|PA-PC| 最小,只要PA=PC即可,由线段垂直 平分线的逆定理可知:点P在线段AC的 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AC垂直平分 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
第二步,解析法或几何法求点P的 坐标。
变式训练
(5)点P在线段BC上,PA取最小值时,求点P的坐标;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3,把点B(3,0) 代入,得:k 1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MN∥y轴,∴点N的坐标为 m,m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 2 4 x 3 x 2 2 1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2
∴点(1,0)在抛物线的图象上,∴1<m<3.
(2016•漳州卷第24题)
如图,抛物线 y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
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上的动点,过点M作
MN//y轴交直线BC于点N,求线段MN的最大值;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 掌握几何中的几个重要定理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
c3
c3
, y x 2 2 x 3 x 1 2 4
解: 析 y x 2 式 2 x 3 ,顶 为 D 1 4 点
模型应用
(变2)式点:P点在P对在称对轴称上轴,上P,A+△PCP取AC最周小长值最时小,,求求点点PP的的坐坐标标;;
MN//y轴交直线BC于点N,求线段MN的最大值; 解:(1)将点B(3,0)、C(0,3) 代入抛物线 yx2bxc中,得:
,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4x3
链接中考
(2)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上的动点,过点M作
MN//y轴交直线BC于点N,求线段MN的最大值;
解:设点M的坐标为 m ,m 2 4 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