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
1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分析基础; ISM基础 ISM方法和步骤 思考讨论题 第三节: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应用
2
一、结构模型概论
从概念模型到结构模型——系统概念开发
解决复杂系统问题,困难在于弄清楚要解决 什么问题,什么是表面问题,什么是潜在问题, 什么是原因层的问题,什么是根子层的问题。这 就是问题诊断和系统概念开发。
2.老师常批评 5.学习环境差 8.父母不管 11.缺乏自信
3.上课不认真 6.太贪玩 9.朋友不好
1
2
11
3
4
5
6
7
8
9
10
13
例:温带草原食物链
12 11
9
2 3 4
1
14
10 8
7 6
5
• 1.草 • 2.兔 • 3.鼠 • 4.吃草的鸟 • 5.吃草的昆虫 • 6.捕食性昆虫 • 7.蜘蛛 • 8.蟾蜍 • 9.吃虫的鸟 • 10.蛇 • 11.狐狸 • 12.鹰和猫头鹰


6 0 0 0 1 0 0 0
7 0 1 0 0 0 0 0
关系图
邻接矩阵
23
求可达性矩阵
7 5
4
2 1
6 3
关系图
1234567
1 1 0 0 0 0 0 0
2 1 1 0 0 0 0 0
3 0 0 1 1 1 1 0
M ( A I )2 4 0 0 0 1 1 1 0
4
结构模型
凡系统必有结构,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 破坏结构,就会完全破坏系统的总体功能。这说 明了系统结构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第四章第二节

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一)结构分析的概念和意义任何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整体。

结构即组成系统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包括现代企业在内的大规模复杂系统具有要素及其层次众多、结构复杂和社会性突出等特点。

在研究和解决这类系统问题时,往往要通过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以求得对问题全面和本质的认识。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该过程注重表现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是系统认识、准确把握复杂问题,并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

阶层性是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基本特性,在结构模型化过程中,对递阶结构的研究是一项重要工作。

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解释的过程。

其具体内容包括:对系统目的--功能的认识;系统构成要素的选取;对要素间的联系及其层次关系的分析;系统整体结构的确定及其解释。

系统结构模型化是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

结构分析是系统分析的重要内容,是系统优化分析、设计与管理的基础。

尤其是在分析与解决社会经济系统问题时,对系统结构的正确认识与描述更具有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系统结构的基本表达方式系统的要素及其关系形成系统的特定结构。

在通常情况下,可采用集合、有向图和矩阵等三种相互对应的方式来表达系统的某种结构。

1、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设系统由n(n≥2)个要素(S1,S2,…,Sn)所组成,其集合为S,则有:S={S1,S2,…,Sn}系统的诸多要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一般都是以两个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为基础的。

所谓二元关系是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的一种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Si、Sj)之间的关系Rij(简记为R)。

通常有影响关系、因果关系、包含关系、隶属关系以及各种可以比较的关系(如大小、先后、轻重、优劣等)。

系统工程学(第三章)

系统工程学(第三章)

初步分析
规范分析
综合分析
21
ISM的缺陷


从理论角度看,最大的问题是推 移律的假定,省略了反馈回路; 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 上要依赖人们的经验。
22
第三节 案例分析

案例一:人口系统 案例二:“八讲”
23
案例一:人口系统


一个人口系统影响总人口增长问题 的解释结构模型 系统要素:总人口、出生率、死亡 率、生育能力、政策、期望寿命、 医疗保健水平、收入水平、环境污 染等
10
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M)表明各点间经长度不 大于n–1的通路的可达情况。对于点数 为n的图,最长的通路不能超过n–1。 转移特性,即若Pi可达Pj(Pi有一条路 至Pj),Pj可达Pk(Pj有一条路至Pk), 则Pi必可达Pk。这一特性在建立可达矩 阵时要用到。
11
可达矩阵的直接建立

求可达矩阵是建立结构模型的第一步。 对于有n个要素的系统,必须知道n (n–1)个矩阵元素,即对n(n–1)个 元素成对地加以检查才能完全决定可 达矩阵。但是,利用可达矩阵的转移 特性,由推断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决定 可达矩阵。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由计 算机产生可达矩阵。
(区域 下三角)
A`
D(A`)
20
ISM实用化方法原理图
设定 问题 、形 成意 识模 型 找出 影响 要素 要素 关系 分析 (关 系图 ) 建立可 达矩阵 (M)和缩 减 矩阵 (M/) 矩阵 层次 化处 理 (ML/) 绘制 多级 递阶 有向 图 建立 解释 结构 模型
分析 报告
比较/ F 学习
新进展——软计算或“拟人”方法(人工神经 网络、遗传算法等); 新型网络技术(Petri网等); ……

第6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

第6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

6.1.1结构模型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模型
结构解析模型的基本性质

(1)结构模型是一种几何模型
– 实例:有向图、树图
(2)结构模型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 模型 (3)结构模型还可以用矩阵形式来描述 (4)结构模型处于自然科学领域所用的 数学模型形式和社会科学领域所用的以 文章表现的逻辑形式之间

如何筛选主要因素,保留要素之间的关 系,简化系统结构分析的过程?是 DEMATEL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6.3.1 DEMATEL方法简介 6.3.2 DEMATEL方法实施步骤

6.3.1 DEMATEL方法简介
Decision making trial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简称“DEMATEL” 1971年,Bottle研究所提出DEMATEL方 法 该方法是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 统要素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系统中各要 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直接影响关系,可以 判断要素之间关系及其强弱评价
6.4.2 既约可达矩阵的分解
1、对于完全没有回路的情况
STEP1:在邻接矩阵中找出所有元素都为零的行,所对 应的行号为系统的汇点 STEP2:将该汇点所对应的行和列从矩阵中抹掉,余下 的行和列仍保持原编号,形成一个降维矩阵A1 STEP3:在矩阵A1中,出现新的汇点,仿照STEP2中的 做法,得到一个新的降维矩阵A2 STEP4:按照被抹去的点的顺序对矩阵重新排列,便得 到三角分块矩阵
6.1.2 结构模型化技术

结构模型化技术是指建立结构模型的方法论
– “在仔细定义的模式中,使用图形和文字来描述一
个复杂事件的结构的一种方法论。”——J. Warfield, 1974

系统工程2--系统结构模型技术

系统工程2--系统结构模型技术

Lk si si P L0 L1 Lk 1 , Ck 1 ( si ) Rk 1 ( si ), i n
上式中的 k 1 (si ) Rk 1 (si )是由集合 L0 L1 Lk 1 C P
中的要素形成的子矩阵(部分图)求得的共同集和可达集。经过级位划 分后的可达矩阵变为区域块三角矩阵,记为:
脚本法 问题发掘技术 结 构 模 型 化 技 术 专家调查法
集团启发法
静态结构化技术
关联树法 解释结构模型(ISM)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DEMATEL) 系统开发计划程序(PPDS)
结构决定技术
工作设计 凯恩仿真模型(KSIM) 动态结构化技术
快速仿真模型(QSIM)
系统动力学 交叉影响分析
二 解释结构模型
第一
S1
S5
第二
S2
S4
S4
第三
S7
S3
递阶结构模型
IS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对可达矩阵的处理,建立系统问题的递阶结构模
型。 建立反映系统问题要素间层次关系的递阶结构模型,一般要经过区域 划分、级位划分、骨架矩阵提取和多极递阶有向图绘制等四个阶段, 这是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基本方法。
下面以一个系统的有向图为例说明结构模型的建立方法:
7
6
5
4
3
1
2
1. 可达矩阵的建立 1 1 2 3 1 1 0 0 0 0 1 2 0 1 0 0 0 0 1 3 0 0 1 0 0 0 0 4 0 0 1 1 0 1 0 5 0 0 1 1 1 1 0 6 0 0 1 1 0 1 0 7 0 0 0 0 0 0 1
统起始集B(S)中的要素及其可达集要素(或系统终止集E(S)中的要

系统结构模型法(ISM法)

系统结构模型法(ISM法)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根据可 达矩阵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分析模型:对解释结构模型 进行分析了解系统要素之间 的关系和影响
优化模型:根据分析结果对 解释结构模型进行优化提高 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结果分析和解释
案例背景:某 公司采用ISM 法进行系统结
构优化
实施过程:通 过ISM法对系 统结构进行建 模、分析和优

结果分析:系 统结构优化后 提高了系统的 稳定性和效率
解释:ISM法 在系统结构优 化中的作用和
效果
案例的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优点:能够清 晰地展示系统 结构便于理解
和分析
缺点:可能过 于复杂难以理
解和应用
改进方向:简 化模型提高模 型的易用性和
实用性
改进方向:增 加模型的灵活 性适应不同的
应用场景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确定系统目标:明确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建立概念模型:将系统分解为多个概念并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 确定关系矩阵: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矩阵 计算可达矩阵:根据关系矩阵计算可达矩阵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根据可达矩阵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分析模型:对解释结构模型进行分析找出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ISM法的应用领域
信息系统设 软件工程 计
企业架构设 业务流程优 项目管理


组织变革管 理
ISM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 优势: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局限性: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可能导致分析过程复杂化 局限性: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分析能力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
分析系统模型:对建立的系统模型进 行分析包括稳定性、可靠性、效率等
确定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要素之间 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因果关系、 时间关系等

系统工程第4讲-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系统工程第4讲-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转化为差分方程表示的离散时间、非线性模型。
功能模型
➢ 功能模型:为详细探讨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 等动态特性,或系统的可靠性、安全 性、持久性等特性和功能所建立的模 型称为功能模型。
—传递函数模型:用输入输出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比来表示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状态变量模型:用一阶联立微分方程组表示系 统的内部状态。
脚本法
专家调查法

问题发掘技术
联想法

集团启发法

关联树法
模 型 技
静态结构化技术
解释结构模型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
术 结构决定技术
系统开发计划程序
工作设计
交叉影响分析
动态结构化技术 凯恩仿真模型
快速仿真模型
系统动力学
传递性;传递次数;强连接关系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表达
请指出该系统中S3到S5的路长(传递次数) 强连接关系
可以推导:
2、实验法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利用逻辑归纳法 导出系统模型。例如数理模型方法。
例如,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核 武器杀伤力 与其命中精度 、威力 的关 系为
这样就构造了核武器杀伤力模型。 实验方法基本包括三类:模拟法;统计数据分析
;试验分析。
3、类比方法
即建造原系统的类似模型。
➢ 随机性模型:输入输出数据和参数随着未知因 素而不规则的、随机的变化的模 型。用概率微分方程、马尔科夫 链等描述。
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 线性模型:输入、输出关系为线性的模型称为线 性模型。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 非线性模型:输入、输出关系为非线性的模型称 为非线性模型。用非线性微分方程 等描述。
修正的人口模型

工程中的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

工程中的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

工程中的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工程领域中,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构建系统模型,可以对工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优化,以提高工程的效率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系统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以及它们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系统模型构建方法1.1 系统辨识法系统辨识法是一种通过对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分析,以推断系统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等。

系统辨识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信号处理等领域。

例如,在飞机控制系统设计中,可以通过系统辨识法建立飞机的数学模型,以便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

1.2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是一种通过对系统的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分析,以建立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模型的方法。

它可以描述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响应。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在工程中常用于分析复杂系统的行为和性能。

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可以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来研究交通流量的变化规律,以优化交通管理和规划。

1.3 系统仿真方法系统仿真方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以评估系统性能和行为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参数,模拟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并进行性能评估和优化。

系统仿真方法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等方面。

例如,在汽车工程中,可以通过系统仿真方法来评估不同车身结构对碰撞安全性的影响,以指导车身设计和优化。

二、系统模型分析方法2.1 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系统稳定性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系统的特征根、频率响应等指标,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

它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态误差。

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控制系统设计和优化中非常重要。

例如,在电力系统中,可以通过系统稳定性分析来评估电力网的稳定性,以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

2.2 系统优化方法系统优化是一种通过调整系统参数和结构,以最大化系统性能和效率的方法。

第三章结构模型化技术

第三章结构模型化技术

ISM含义 含义
1、IS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含义: ( )含义:
a: ISM 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 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模型; b: 它的基本理论是图论,通过一些基本假设和图、矩阵的有关运算,可 以得到可达性矩阵;然后再通过人-机结合,分解可达矩阵,使复杂的 系统分解成多级递阶结构形式;
一、结构模型化基础
结构模型化技术: 结构模型化技术: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和方法论;
结构分析:结构模型化+对结果的解释。 结构分析:
二、结构模型化技术
脚本法 专家调查法 问题发掘技术 发现法 集团启发法 关联树法 解释结构模型(ISM ) 静态结构化技术 结构模型化技术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 DEMATEL) 系统开发计划程序(PPDS ) 工作设计 结构决定技术 交叉影响分析 动态结构化技术凯恩仿真模型(KSIM) 快速仿真模型(QSIM) 系统动力学
级间划分:找出整个系统要素集合的最高级要素集后,可将其从可达矩 级间划分: 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再求剩余要素集合的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 直到确定出最低一级要素集合,这样就将系统划分为几个层次;一些概 念:最高级要素;
强连通块划分: 强连通块划分:在同一区域内同级要素相互可达的要素就称为强连通 块;即:同一区域同一级别内,两行元素完全相同。
第1步: 找出影响系统问题的主要因素,判断要素间的影响 步 找出影响系统问题的主要因素,
关系,建立邻接矩阵; 关系,建立邻接矩阵;
第2步: 考虑因果等关系的传递性,建立反映诸要素间关系 步 考虑因果等关系的传递性,

第五章结构化方法系统分析

第五章结构化方法系统分析

第五章结构化方法系统分析
结构化方法系统分析(Structured Systems Analysis)是一种以建
模和分析技术为基础的系统分析方法,它是以步骤为基础分析问题,把复
杂的信息系统分解成几个有机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流程以及关联
到系统的其他部分。

在整个结构化方法系统分析过程中,软件工程师可以
利用项目开发工具,以系统结构为基础,进行建模和系统分析,为最终项
目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构化方法系统分析是一种分步骤式的系统分析方法。

研究人员首先
分析业务需求,明确系统目标。

然后在建模评审阶段,需要识别项目所需
的技术和数据,实现过程的细化。

接下来是识别流程和结构的阶段,通过
绘制流程图识别出系统的各个环节,明确其间的关系,以及系统中的组件。

接着,在建立架构阶段,研究人员会搭建出一套系统模块,把一套完整的
系统建模出来。

最后,在评审阶段,会评估系统模型的可行性,有效性,
稳定性以及可测试性,并且继续进行改进,直至项目完成。

结构化方法系统分析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完成复杂的项目,同时通过各种建模和分析技术。

第三章-结构模型化技术

第三章-结构模型化技术
0, SiR Sj或(Si,Sj)Rb(Si对Sj没有某种二元关系)
2024/9/12
30
与例3-1和图3-5对应的邻接矩阵如下
S1 S2 S3 S4 S5 S6 S7
S1 0 0 0 0 0 0 0 S2 1 0 0 0 0 0 0
a邻矩接7阵矩A阵的有元如素下全特为6征0:的
5行点所,对即应只的有4节有点向称边作进汇入3
5 辩证法(系统是一个对立统一体, 是由矛盾的两方面构成的)
2024/9/12
15
七、模型的简化
✓ ①减少变量, 减去次要变量 例在物理中对碰撞的研究, 假设物体是 刚体, 忽略了形变损失的力。
✓ ②改变变量性质 如变常数, 连续变量离散化, 离散变量连续化等变 换方法。
✓ ③合并变量(集结) 如在做投入产出分析时, 把各行业合并成工、 农等产业部门。
✓ S = {S1, S2, S3, S4, S5, S6, S7} ✓ Rb = {(S2, S1), (S3, S4), (S4, S5), ✓ (S7, S2), (S4, S6), (S6, S4)}
2024/9/12
26
2.系统结构的有向图表达
✓ 有向图(D)由节点和连接各节点的有向弧(箭线)组成,可用 来表达系统的结构。
✓ ④改变函数关系 如去掉影响不显著的函数关系(去耦、分解), 将 非线性化转化成线性化或用其它函数关系代替。
✓ ⑤改变约束条件 通过增加、修改或减少约束来简化模型。
2024/9/12
16
第二节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 二、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 ✓ 三、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实用方法 ✓ 四、解释结构模型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系统模型

系统模型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3. 级别划分 3 ( P) 级别划分在每一区域内进行。ei 为最上级单元的条件为 R(ei)=R(ei)∩A(ei) 得出最上级各单元后,把它们暂时去掉,再用同样方法便可 求得次一级诸单元,这样继续下去,便可一级一级地把各单 元划分出来。 系统S中的一个区域(独立子系统) P 的级别划分可用下式 表示 π3(P)={L1,L2,…,Ll} 其中L1,L2,…,Ll表示从上到下的各级。
结构模型化技术
解释结构模型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ISM) 美国专家华费尔1973年为分析复杂的社会经济 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 特点: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利用 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 的帮组,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机 构模型。 ISM 是概念模型,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 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
第3章 结构模型化技术
一、结构模型简介

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 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 素集合体的系统模型。
示例
总人口
期望寿命 死亡率 出生率
医疗水平
结构模型的特征


结构模型是一种图形模型(几何模型) 结构模型是一种定性为主的模型 结构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描述,从而使 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结构模型比较适宜于描述以社会科学为 对象的系统结构的描述
二、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3 3 1 4 0 5 0 M 6 0 1 2 7
4 1 1 0 1 0
5 1 1 1 1
6 1 1 0 1
1
2 0
7 子系统I 0 子系统II 0 1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标准化与开放性
标准化
制定和执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 性。
开放性
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方便地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交互,以支 持更广泛的实现过程
需求分析与定义
明确系统目标和功能需求
01
通过对系统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系统的目
自适应与可演化模型
未来的系统结构模型将具备自适应和可演化 能力,能够根据环境和任务的变化自动调整 模型结构和参数。
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智能建模与优化
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 实现系统结构模型的自动建模和优化。
安全与可靠性分析
在系统结构模型化中考虑安全和可靠 性因素,研究相应的分析方法和评估
通过抽象和简化手段,将复杂的系统结构 和功能以易于理解的模型形式表达出来, 降低系统的复杂性。
提高设计质量
支持系统开发全过程
通过模型化技术,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 考虑系统需求和设计,减少设计缺陷和错 误。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可以应用于系统开发 的各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 和测试等,为系统开发提供全面的支持。
硬件系统结构模型化
硬件描述语言
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Verilog)对硬件系统进行建模,包括 逻辑设计、电路设计和物理设计等。
仿真验证
通过仿真工具对硬件模型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评估,确保设计的正确 性和可行性。
综合与布局布线
将硬件模型转化为实际的电路布局和布线方案,以满足特定的性能、 功耗和面积等要求。
系统工程
在复杂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利用系统结构 模型化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确保系统满足 需求并具有良好性能。

系统工程之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工程之结构模型化技术
1
System Engineering
本讲提要
1. 结构模型化基础 2. 解释结构模型
1. 工作流程 2. 应用举例——人口控制综合策略问题
3. 案例分析
工业工程IE
2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戈鹏 @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Business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系统工程》
System Engineering,SE
第03讲:结构模型化技术
—— 搞清系统结构,找出问题原因 A
工业工程I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戈 鹏 工学博士
电子邮件: ge_peng@ 移动电话: 13183834137 办公地址: 工商管理大楼 516 室 通信地址: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14#
静态结构模型化方法
1. 解释结构模型化(ISM)方法 2. 关联树法
问题树 目标树 决策树
动态结构模型化方法
1. 系统动力学(SD)结构模型化方法
结构模型形式多样
工业工程IE
6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戈鹏 @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Business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2、解释结构模型法(ISM)
2.1、工作程序
要素 明细表
邻接矩 阵模型
可达矩 阵模型
决策 说明书
人脑
解释结 构模型
结构 模型
电脑
工业工程IE
8 Industrial Engineering
戈鹏 @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Business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系统工程(3.1)--系统模型与模型化—解释结构模型

系统工程(3.1)--系统模型与模型化—解释结构模型
所以, S3 及 S4 、 S5 、 S6, 和 S7 及 S1 、 S2 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有: ∏ (S)=P1,P2={S3,S4,S5,S6},{S1,S2,S7} 。
2 区域划分
3 级位划分
区域内的级位划分,即确定某区域内各要素 所处层次地位的过程。
设 P 是由区域划分得到的某区域要素集合, 若用 L1 、 L2 、… Li 表示从高到低的各级要 素集合 ( 其中 i 为最大级位数 ) ,
(4—3) 式 (4—3) 中的 Ck-1(Si) 和 Rk-1( S i) 是由集合 P-L0-L1-
…-Lk-1 中的要素形成的子矩阵 ( 部分图 ) 求得的共同集和 可达集。

3 级位划分
3 级位划分
这时的可达矩阵为:
4 、提取骨架矩阵
提取骨架矩阵,是通过对可达矩阵 M(L) 的缩约和检出,建立起 M(L) 的最小实现 矩阵,即骨架矩阵 A′ 。这里的骨架矩 阵,也即为 M 的最小实现多级递阶结构 矩阵。
B(S) 中的要素在有向图中只有箭线流出,而无箭 线流入,是系统的输入要素。其定义式为: B(S)={Si|Si∈S,C(Si)=A(Si),i=1,2,…,n} 。
2 区域划分
利用起始集 B(S) 判断区域能否划分的规则
在 B(S) 中任取两个要素 bu 、 bv : ① 如果 R(bu)∩R(bv)≠Φ(Φ 为空集 ) ,则 bu 、 bv 及
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
系统结构的有向图表达
图:节点,弧 从节点 i(Si) 到 j(Sj) 的最小 ( 少 ) 的有向弧数称为 D
中节点间通路长度 ( 路长 ) ,也即要素 Si 与 Sj 间二元 关系的传递次数。 在有向图中,从某节点出发,沿着有向弧通过其它某些 节点各一次可回到该节点时,在 D 中形成回路。呈强连 接关系的要素节点间具有双向回路。

系统的结构化分析与建模

系统的结构化分析与建模

制的。在绘制业务流程图时,要依据业务调查的语义描述进
行分析。 如某学校的学籍管理业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 系统的结构化分析与建模
第20页/共102页
新生录取
党总支
档案表
建立档案
学生
教学
院办
成绩表
辅导员
考试 奖励处分表 奖学金信息表 用人 单位
查看 毕业相关信息 毕业生登记 表
第三章 系统的结构化分析与建模
3.1.1系统分析的目标和内容
2.系统分析的内容
系统分析按其内容分为目标分析、需求分析和功能分析。 目标分析
包括对现行系统的组织目标分析和目标系统的组织目
标分析。任何一个企业或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这是组织 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南。信息系统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总体目
标的,因此,在开发信息系统时,首先应该弄清楚企业的
3.2.2 需求信息来源和收集策略
信息来源: 需求信息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企业内、外。内部来源主要包括: 现行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人员、构成技术水平、设备状况、 产品结构、可供开发系统的人财物等资源状况、当前工作中的 主要问题等。外部来源主要包括有哪些外部单位有何种业务工 作联系、客户特点及分布、市场情况、同行发展情况等。 收集策略: 自下而上广泛收集,保证需求信息的全面性。 有目的的专项收集。可以全面调查收集,也可抽样调查收集。 随机积累收集,以备以后分析使用。
第三章 系统的结构化分析与建模
第31页/共102页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三层数据流程图—档案管理
奖励与处分表 成绩文档
新生档案表 党总支
P 1.1.1 建立档案
P 1.1.2 修改文档
P 1.1.3 填制毕业生登 记表
档案文档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1)

第五章 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1)

第一节系统结构模型化方法概述
系统结构模型的性质: 结构模型是一种几何模型 结构模型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型 结构模型除了可用有向连接图描述外,还可以用 矩阵形式来描述,而矩阵的描述可以通过数据方 法进行处理 结构模型作为对系统进行描述的一种形式,正好 处在处在自然科学所用数学模型形式和社会科学 领域所用的以定性表现的逻辑分析形式之间。
例:一个4单元系统的关系图和邻接矩阵。
1 2 0 1 0 0 3 1 1 0 1 4 1 0 1 0
1
3
1 1 2 0 A 3 1 4 0
4
2
例:一个6单元系统的关系图和邻接 矩阵。
7 6
0 1 0 A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R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
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若D是由n个单元组成的系统S={e1,e2,…,en}的关系图,则 元素为
1, 若 从 e i 经 若 干 支 路 可 达 e j; m ij 0, 否 则 。
的n×n 矩阵 R ,称为图D的可达性矩阵。
第二节 系统的结构表达
系统要素的选取及其关系的确定 挑选系统分析人员 设定问题 选择构成问题要素 建立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系统的结构表达
系统结构的图像表示 有向连接图 节点集合S 有向边集合E
S4 S1
S2
S3
例:一个孩子的学习问题
1.成绩不好 2.老师常批评 3.上课不认真 4.平时作业不认真 5.学习环境差 6.太贪玩 7.父母常打牌 8.父母不管 9.朋友不好 10.给很多钱 11.缺乏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划分可以表示为:
1 (S S ) {R, R}
20
2、区域划分 2 (S )
区域划分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没有直接 或间接影响的子系统。 可达集(看矩阵的行) 先行集(看矩阵的列)
R(ei ) {e j | e j S , mij 1}
底层单元集(共同集,其中元素具有此性质:不能存 在一个单元只指向它而不被它所指向。)
28
(三) 绘制层次结构图
5 5 1 4 1 6 1 M 3 1 1 2 7 4 0 1 1 1 0 6 0 1 1 1 3 0 0 0 1 1 1 1 1 2 0 0 0 1
12
例:一个孩子的学习问题
1.成绩不好 4.平时作业不认真 7.父母常打牌 10.给很多钱 2.老师常批评 5.学习环境差 8.父母不管 11.缺乏自信 3.上课不认真 6.太贪玩 9.朋友不好
1
2 11
3
4
5
6
7
8
9
10
13
例:温带草原食物链
• • • • • • • • • • • • 1.草 2.兔 3.鼠 4.吃草的鸟 5.吃草的昆虫 6.捕食性昆虫 7.蜘蛛 8.蟾蜍 9.吃虫的鸟 10.蛇 11.狐狸 12.鹰和猫头鹰
其中
1,当ei 对e j 有关系时; aij 0,当ei 对e j 无关系时;
15
• 邻接矩阵的特点
矩阵元素按布尔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与关系图一一对应。
例:一个4单元系统的关系图和邻接矩阵。
1
1 3
2 0 1 0 0
3 1 1 0 1
4 1 0 1 0
4
第3步: 依据可达矩阵,找到特色要素,进行区域划分; 第4步: 在区域划分基础上继续层次划分; 第5步:作出多级递阶有向图。作图过程为:
(1)分区域逐级排列系统要素; (2)用从下到上的有向弧来显示逐级要素间的关系。
11
(一) 几个相关的数学概念 1、关系图
假设系统所涉及到的关系都是二元关系。则 系统的单元可用节点表示,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 用带有箭头的边(箭线)来表示,从而构成一个 有向连接图。这种图统称关系图。 关系图中,称具有对称性关系的单元 ei 和ej 具有强连接性。
先行集A(ei)
1 5
R(ei)∩A(ei)
1 5
R(e1 ) A(e1 ) A(e1 )
R(e5 ) A(e5 ) A(e5 ) R(e1 ) R(e5 )
元素1和5是最顶层的元素。 其中1的下层元素为2; 5的下层元素为4和6。 至此,区域划分结束。 将可达性矩阵重新排列,可以清晰区分两个不同的区域。
分析 报告
10
ISM实用化方法步骤及应用
核心:对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 进行层次化处理,最终形成具有多级递阶关系和解 释功能的结构模型(图)。
第1步: 找出影响系统问题的主要因素,并寻求要素间的
直接二元关系,给出系统的邻接矩阵;
第2步: 考虑二元关系的传递性,建立反映诸要素间关系
的可达矩阵;
集合是系统的数学表现; 图是系统的形象、直观描写 矩阵可存入计算机,作计算机辅助处理。
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研究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 子系统、系统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研究大系 统内、外部错综复杂关系的“关系学”,结构模型 恰好提供这一研究的形式化手段。
7
系统结构的表达及分析
构成系统诸要素间的关联方式或关系,通常 采用有向图(节点与有向弧)和矩阵(可达矩阵 等)这两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比较有代表性的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有: 关联树(如问题树、目标树、决策树)法、解释 结构模型化(ISM)方法、系统动力学(SD)结 构模型化方法等。
• 可达性与传递性
图论中的可达性对应于二元关系中的传递性。 M= tr (A) ISM中总假定所涉及的关系具有传递性。
19
(二) 可达性矩阵的划分
1、关系划分 1 (S S )
关系划分将系统各单元按照相互间的关系分成两大类 R 与 R ,R类包括所有可达关系,R 类包括所有不可达关系。有 序对( ei , ej ),如果 ei到e j 是可达的,则( ei , ej )属于R 类,否 则( ei , ej )属于 R 类。 从可达性矩阵各元素是 1 还是 0 很容易进行关系划分。
关系图
邻接矩阵
23
求可达性矩阵
7
1
6
2 0 1 0 0 0 0 1
3 0 0 1 0 0 0 0
4 0 0 1 1 0 1 0
5 0 0 1 1 1 1 0
6 0 0 1 1 0 1 0
7 0 0 0 0 0 0 1
5 4
2
1
3
1 1 2 1 3 0 M ( A I )2 4 0 5 0 6 0 7 1
在总体设计、区域规划、技术评估和系统诊断方面应用广 泛。
9
ISM实用化方法原理
设定 问题 、形 成意 识模 型
找出 影响 要素
要素 关系 分析 (关 系图 )
建立可 达矩阵 (M)和 缩减 矩阵 ( M /)
矩阵 层次 化处 理 (ML/)
绘制 多级 递阶 有向 图
建立 解释 结构 模型 比较/ F 学习
27
3 3 1 4 0 5 0 M 6 0 1 2 7
4 1 1 0 1 0
5 1 1 1 1
6 1 1 0 1
1
2 0
7 0 0 1
子系统I
1 1 1
0 1 1
子系统II
子系统I
子系统II
π2(S)={P1,P2}={{e3,e4,e5,e6},{e1,e2,e7}}
22
例:对一个7单元系统的区域划分
7
1
6
2 0 0 0 0 0 0 1
3 0 0 0 0 0 0 0
4 0 0 1 0 0 1 0
5 0 0 0 1 0 0 0
6 0 0 0 1 0 0 0
7 0 0 0 0 0 0 0
5 4
2
1
3
1 0 2 1 3 0 A 4 0 5 0 6 0 7 0
0 1 0 0
1 1 0 1
1 0 1 0
1 0 1 0
0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8
• 可达性矩阵的计算方法
布尔矩阵算法:将相邻矩阵A加上单位矩阵 I(矩阵中除主对角线 上元素为1外,其余元素皆为零的矩阵),然后用布尔代数规则 (0+0=0,0+1=1,1+1=1;0×0=0,0×1=0,1×1=1)进行乘方运算,直到 两个相邻幂次方的矩阵相等为止。相等的矩阵中幂次最低的矩阵 即为可达性矩阵。 Warshall算法(略)
8
二、解析结构模型(ISM)
研究一个由大量单元组成的、各单元之间又存在着相互 关系的系统,必须了解系统的结构,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建 立系统的结构模型,而结构模型技术已发展到100余种。
Interpretive Structure Model
解析结构模型属于静态的定性模型。 它的基本理论是图论的重构理论,通过一些基本假设和图、 矩阵的有关运算,可以得到可达性矩阵;然后再通过人-机 结合,分解可达性矩阵,使复杂的系统分解成多级递阶结 构形式。
5
结构模型
因此,结构模型是将系统分割成子系统
(或元素)时,表现子系统(或元素)如何相
互关联而构成整体系统的一种模型。一般是定 性模型。特别适用于系统开发初始阶段。 结构模型利用集合、图、矩阵等工具为系 统“关系学”的研究提供了形式化手段。
6
结构模型
需要强调的是:系统、集合、图、矩阵之间的对应 关系,对研究大系统结构非常有用。
3
模型的分类
模型
概念
符号
形象
类比
仿真
思维 描述 字句
图示 数学
物理 图像
4
结构模型
凡系统必有结构,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 破坏结构,就会完全破坏系统的总体功能。这说 明了系统结构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结构模型描述系统结构形态,即系统各部分 间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因果、顺序、联系、隶 属、优劣对比等)。结构模型是从概念模型过渡 到定量分析的中介,即使对那些难以量化的系统 来说也可以建立结构模型,故在系统分析中应用 很广泛。
A(ei ) {e j | e j S , m ji 1}
B {ei | ei S且R(ei ) A(ei ) A(ei )}
21
对属于B的任意两个元素 t、t′,如果可能指向相同元素 R( t )∩R( t′)≠φ 则元素 t 和 t′属于同一区域; 这种划分对经济区划分、 反之,如果 t、t′不可能指向相同元素 行政区、功能和职能范围 R( t )∩R( t′)=φ 等划分工作很有意义。 则元素 t 和 t′属于不同区域。 这样可以以底层单元为标准进行区域的划分。 经过上述运算后,系统单元集系统就划分成若干区域, 可以写成 π2(S)={P1,P2,…,Pm}, 其中m为区域数。
关系图
可达性矩阵
24
区域划分表1
元素i 可达集R(ei) 先行集A(ei) R(ei)∩A(ei)
1 2 3 4 5 6 7
1 1,2 3,4,5,6 4,5,6 5 4,5,6 1,2,7
1,2,7 2,7 3 3,4,6 3,4,5,6 3,4,6 7
1 2 3 4,6 5 4,6 7
R(e3 ) A(e3 ) A(e3 ) R(e7 ) A(e7 ) A(e7 ) R(e3 ) R(e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