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恒压恒流源的设计
00-110903-0105-基于51单片机的大功率LED恒流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00-110903-0105-基于51单片机的大功率LED恒流控制系统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2ab01dc5da50e2524d7f85.png)
摘要现代家居设计大多数开始抛开白炽灯以及冷光灯,而更加倾向于大功率LED 照明系统,LED的内在特征决定了它是最理想的光源去代替传统的光源,它有着广泛的用途。
它具有体积小(LED基本上是一块很小的晶片被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所以它非常的小,非常的轻。
)耗电量低(LED耗电非常低,一般来说LED的工作电压是2-3.6V。
工作电流是0.02-0.03A。
这就是说:它消耗的电不超过0.1W。
)使用寿命长(在恰当的电流和电压下,LED的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
)高亮度、低热量,环保(LED是由无毒的材料作成,不像荧光灯含水银会造成污染,同时LED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坚固耐用(LED是被完全的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它比灯泡和荧光灯管都坚固。
灯体内也没有松动的部分,这些特点使得LED可以说是不易损坏的。
)等优势。
本设计采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DAC0832来控制运放驱动恒流源。
关键字:AT89S52,恒流源,DAC0832目录摘要 (1)目录 (2)一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3)二器件简介 (4)1.数模转换DAC0832 (4)(1)D/A转换器DAC0832内部结构 (4)(2)DAC0832引脚与应用简介 (5)2.发光二极管 (6)(1)LED分类 (8)(2)LED结构及发光原理 (9)(3)LED的特点 (9)(4)单色光LED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 (10)(5)单色光LED的应用 (10)3.主控制器A T89S52 (11)(1)MSC-51芯片资源简介 (11)(2)单片机的引脚 (12)(3)89S51单机的电源线 (13)(4)89S51单片机的外接晶体引脚 (13)(5)89S51单片机的控制线 (14)(6)89S51单片机复位方式 (14)三大功率LED恒流驱动系统设计 (15)1.硬件电路设计 (15)(1)单片机最小系统 (15)(2)数模转换系统 (15)(3)LED恒流驱动系统 (16)(4)供电电路 (16)2.系统软件设计 (16)四调试过程 (25)1.检测AT89C51运行否 (25)2.恒流系统测测试 (25)总结 (26)参考文献 (27)一系统总体设计框图二器件简介1.数模转换DAC0832(1)D/A转换器DAC0832内部结构DAC0832是采用CMOS工艺制成的单片直流输出型8位数/模转换器。
基于51单片机恒压供水系统设计要点
![基于51单片机恒压供水系统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3370f6856a561252d36f31.png)
基于51单片机恒压供水系统设计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合理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是一项艰巨任务。
根据高校用水时间集中,用水量变化较大的特点,分析了校园原供水系统存在了耗能高,可靠性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管网系统待完善的问题。
提出利用自来水恒压供水和水泵提水相结合的方式,并配以变频器、软启动器、单片机、微泄露补偿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不同功能传感器,根据管网的压力,通过变频器控制水泵的转速,使管网中的压力始终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从而解决因楼层太高而导致压力不足及小流量时能耗大的问题。
另外水泵耗电功率与电机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关系,所以水泵调速运行的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平均耗电量较通常供水方式节省近四成。
结合使用可编程控制器,可实现主泵变频,副泵软启动,具有短路保护、过流保护功能,工作稳定可靠,大大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关键字:恒压变频供水,单片机,差压供水,自动引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应用,使供水设计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住宅建筑的规划趋向于更具有人性化的多层次住宅组合,人们不再仅仅追去立面和平面的美观和合理,而是追求空间上布局的流畅和设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力求土地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于是选择一种符合各方面规范、安全又经济合理的供水方式,对我们供水系统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恒压供水是指在供水管网中用水量发生变化时,出口压力保持不变的供水方式。
供水压力值是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的,传统的恒压供水方式是采用水塔、高位水箱、气压罐等设施来实现,随着变频调速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利用变频器、PID调节器、传感器、PLC等器件的有机组合,构成控制系统,调节水泵的输出流量,实现恒压供水。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主要特点1.节能,可以实现节电20%~40%,能实现绿色省电。
2.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效率高。
3.配置灵活,自动化程度高,功能齐全,灵活可靠。
4.运行合理,由于是软启和软停,不但可以消除水锤效应,而且电机轴上的平均扭矩和磨损减小,减小了维修量和维修费用,并且水泵的寿命大大提高。
基于51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9b8651a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6.png)
基于51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based on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for precision applications. The device is implemented with a sensing resistor,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and a switching transistor to maintain a consistent output current.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written i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the device can be programmed through a serial inte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sign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in various conditions.Keywords: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AT89C51 Microcontroller; Sensing Resistor; Operational Amplifier; Switching Transistor; C Programming Language.Introduction:Constant current source is an important circuit that provides a stable current output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LED drivers, battery charging and sensor bias. The existing options of current source are based on discrete components such as transistors, resistors and zener diodes. The major disadvantage of these circuits is the limited precision and instability caused by mismatches,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and aging effects. On the other hand, microcontroller based current sources offer greater flexibility,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due to their digital control and programmabili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of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based on AT89C51 microcontrollerfor high precision applications.Design:The proposed circuit employs a sensing resistor and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to detect and amplify the voltage drop across the resistor. The amplified signal is fed to theanalog input of the microcontroller where the controlalgorithm is executed. The algorithm compares the voltage toa reference value and adjusts the output voltage of aswitching transistor accordingly to maintain a constant current. The switching transistor is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nd controlled by the microcontroller through adriver circuit.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written i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compiled with Keil µVision software. The device can be programmed and debugged through a serial interface using a PC with a USB to TTL converter.Results: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ircuit was evalu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with a load resistance of 10 ohms. The nominal current was set to be 100mA and the maximum output voltage was 5V. The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load resist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high precision andstability of the circuit with a current accuracy of 1% and a voltage ripple of 10mV.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control algorithm was 100µs and the maximum switching frequency was1kHz. The circuit was also tested with a capacitive loa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a good transient response withoutovershoot or oscillation.Conclusion: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based on AT89C51microcontroller has been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with highprecision and stability. The circuit employs a sensing resistor, an operational amplifier and a switching transistor to maintain a consistent output current. The control algorithm is written i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and the device can be programmed through a serial inte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design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in various conditions. The circuit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adding protection features, current limiting and remote control options.。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74cf9c04a1b0717fd5ddfe.png)
(1)C1,C21,因为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最好按制造厂商所提供的
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
(2)在误差允许的区域内,C1和C2值都是越小,实现的功能就越精确,如果C1和C2值比正常数值大时,可能会使振荡器更加稳定,可是也会增加响应的时间。
TLC5615芯片的结构框图与特点
场效应晶体管作为主要组成部件的恒流电路,如图2所示。Rg1、Rg2分压,稳定G点电位。由于MOSFET的G电压被钳位.当流过MOSFET的电流有增大的趋势时,负反馈电阻上的压降增大,使MOSFET截止趋势增加,电流下降。同样的当流过MOSFET的电流有减小的趋势时,负反馈电阻上的压降降低,使MOSFET导通趋势增加,电流升高,从而达到恒定输出的作用。具体恒流输出Id如下:
图9:Urst电压时间曲线。
在本设计中采用了按键复位和上电复位的两种模式(如图8所示)上电复位完成系统初始化,同时增加的手动按键复位可以方便调试使用。
在单片机最小系统里晶振的作用是给单片机输入时钟信号,这个时钟信号就是单片机的工作速度。单片机工作的最小时间计量单位就是由这个晶振决定的。
图10晶振电路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
摘 要
恒流源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电子设备需要做恒流源。恒流源的用途很丰富,它能够在脉冲或者差动放大电路中产生作用,同样也能够作为它的有源负载,又可以提供给放大电路偏流用来使它的静态功能工作点处于稳定。
---(1)
---(2)
---(3)
(1)晶体管恒流电路优点:无特殊的元件使得设计简单而且可行性较高,电流输出可以通过Rs控制。
(2)晶体管恒流电路优点:元器件本身差异造成不同管子的晶体管节电压Ube差距较
基于51单片机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恒压供水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5833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d.png)
基于51单片机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一、系统简述
恒压供水系统是一种具有自动补偿压力控制功能的水泵控制器,用于
控制水泵的工作速率,以维持供水管路内的压力。
采用51单片机,通过
设计流程和控制算法来控制水泵,以实现压力恒定的目的。
二、系统构成
系统主要构成有51单片机,水泵,传感器,水流计量单元,按钮,
显示器,电源等部件。
1、51单片机:用于编写和执行控制算法,实现控制水泵的功能。
2、水泵:它由电机和泵头组成,作用是提供压力,从而实现系统的
恒压功能。
3、传感器:它能够检测水管内的压力,并将它转换为一个电压信号,传输给51单片机。
4、水流计量单元:它能够检测水流的大小,并将它转换为一个电压
信号,传输给51单片机。
5、按钮:用于开启和关闭系统。
6、显示器:用于显示系统的压力、流量等数据。
7、电源:供给单片机和水泵所需要的电源。
三、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的工作原理即用51单片机根据传感器所反馈的水管内压力数据以及水流变化,来控制水泵的速率。
当压力数据低于设定值时,51单片机会驱动水泵加快运行速度,以使压力增加;当压力数据高于设定值时,51单片机会驱动水泵减慢运行速度,以使压力减少。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毕业论文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b659250680203d8cf2f245e.png)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基于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的数控直流电源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该电源具有电压可预置、可步进调整、输出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信号可同时显示功能。
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其主要由微控制器模块、稳压控制模块、电压/电流采样模块、显示模块、键盘模块、电源模块五部分构成。
该系统原理是以单片机为控制单元,以数模转换芯片DAC0832输出参考电压控制电压转换模块LM3输出电压大小,同时输出稳压、恒流采用转换芯片C0832对采样的电压、电流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单片机闭环控制。
文章最后对数控直流电源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AbstractThe method of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51 microcontroller core of the numerical controller DC power supply design theory and realization. The power supply has some functions such as presetting voltage, stepping adjustment, displaying the output voltage signals and current signal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general designing plan of the system, which is mainly consisted of micro-controller module, DC Regulators module, voltage/current sampling module, display module, keyboard module,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o control the unit STC89C52 to DAC0832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 chip reference voltage to control the output voltage LM317 output voltage conversion module size, while the output voltage regulator, current use of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0832 chip sampling of voltage and current converted to digital signals, and then through the single-chip closed-loop control to achieve. Article on the main DC power supply CNC performanc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ir development prospects.Keywords:microcontroller MCU , the Digital to Analog DAC ,the Analog to Digital ADC , the closed-loop control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单片机概述、应用及发展2单片机发展概述 3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5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6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简介7单片机开法方式的发展81.4 恒流源的发展历程9电真空器件恒流源的诞生9晶体管恒流源的产生和分类9集成电路恒流源的出现和种类10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课题的主要内容10第二章方案与设计基础知识122.1方案设计与论证122.2主控单片机 MCU 14STC89C52 简介14引脚说明 152.3 液晶显示屏(1602)15 LCD1602简介 15口说明162.4 三端可调稳压器172.5 运算放大器OP07 1818介 182.6数模转换芯片18A/D转换芯片ADC0832介绍19ADC0832接口说明20第三章系统电路原理及硬件实现 21 3.1 系统总体框图 213.2 系统模块电路设计21单片机控制模块21稳压控制模块22电压与电流采样模块23块 26电源模块 27键盘模块 273.3 系统整体原理图28第四章系统的软件设计294.1 软件设计思路 294.2 系统软件流程 29模块29较程序模块31第五章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325.1 系统测试32试 32硬件测试 32体测试。
基于单片机的高性能数控恒流源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高性能数控恒流源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c8ea4ff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9.png)
基于单片机的高性能数控恒流源设计与实现数控恒流源是一种功能比较强大的电子元器件。
它能够为其他电子元器件提供稳定的电流输出,这对很多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在工业生产领域,尤其是半导体、电路板等领域,数控恒流源的应用相当广泛。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高性能数控恒流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设计原理该数控恒流源主要由单片机、操作界面、甄别功放和恒流稳压器四部分组成。
单片机和操作界面相连,利用程序控制电流的大小,同时可以显示电流大小和一些操作信息。
甄别功放是用来放大输出电流的,而恒流稳压器则是保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
二、具体实现1. 单片机电路在本设计中,我们选择了AVR单片机,主要是因为其性价比高以及易于编程的特点。
使用单片机所需的周边电路如晶振、电源电路等,这里就不再赘述。
2. 操作界面我们选择了一个12864的液晶显示器,以及四个按键,分别为上、下、左、右。
通过这些按键来选择电流大小和操作模式等。
3. 甄别功放甄别功放主要是用来放大输出电流的,我们选择了OPA548T 作为甄别功放。
其最大音量及输出功率分别为24V和200W,应该足够满足在工业生产领域的需求。
4. 恒流稳压器稳压芯片使用的是LM317,它可以输出1.2V至37V的电压,并可以有一个电流稳定的输出。
在本设计中,我们将其设置为输出1A的电流。
并用一个调节电阻来实现输出电流的调节。
三、总结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高性能数控恒流源。
它具有功能强大、精度高、控制方便等优点。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它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在这一领域里的设计和实现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开关电源-新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开关电源-新](https://img.taocdn.com/s3/m/138c43e6581b6bd97e19ea53.png)
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开关电源英文题目:MCU-base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提交日期摘要本开关电源设计采用STC12C5A60S2单片机发生47KHZ的PWM脉冲信号,经过IR2104控制MOS,从而控制整个BUCK(降压式变换)电路。
单片机内部自带的10位ADC能通过电压电流检测电流实时反馈电流和电压数值,并由此调整输出的PWM的占空比,形成电流电压闭环控制系统.按键能设置输出电流从0。
2A到2A,以0.01A递增,输出最大10V,液晶能显示实时输出电流与电压。
根据测试,满载的供电效率为88%。
按键设置的输出电流的误差小于0。
01A。
关键词:开关电源,BUCK,STC单片机,IR2104,恒流源MCU-based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Abstract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sign uses STC12C5A60S2 microcontroller PWM pulse signal 47KHZ happen, after MOS driver IC IR2104 control the whole BUCK circuit。
MCU comes with 10 internal ADC voltage detection current by real—time feedback current and voltage values, and thereby adjust the output PWM duty cycle, forming a voltage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
Button can set the output voltage from 0V to 10V limit of,1V steps,the LCD can display real—time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电源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df8a7bd631126edb6e1a1063.png)
第一章绪论........................................................................................................... - 4 -1.1 恒流源的应用............................................................................................... - 4 -1.1.1 在计量领域中的应用........................................................................ - 4 -1.1.2 在半导体器件性能测试中的应用.................................................... - 5 -1.1.3 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 5 -1.1.4 现代大型仪器中稳定磁场的产生.................................................... - 5 -1.1.5在长延时热脱扣试验中的应用........................................................... - 6 -1.1.6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 6 -1.2 恒流源的发展历程....................................................................................... - 7 -1.2.1 电真空器件恒流源的诞生................................................................ - 7 -1.2.2 晶体管恒流源的产生和分类............................................................ - 7 -1.2.3 集成电路恒流源的出现和种类........................................................ - 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7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8 -1.4.1 课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8 -1.4.2 论文的总体结构................................................................................ - 8 - 第2章系统的总体设计 .......................................................................................... - 10 -2.1恒流源综述.................................................................................................... - 10 -2.2总体方案的选取及系统性能........................................................................ - 10 -2.3恒流源基本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 - 11 -2.3.1引起稳定电源输出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 11 -2.3.2恒流源的基本设计原理..................................................................... - 12 -2.4 本章小结....................................................................................................... - 14 - 第3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 - 15 -3.1 单片机功能介绍........................................................................................... - 15 -3.2 A/D模块设计................................................................................................ - 22 -3.2.1 AD7715简介 ...................................................................................... - 22 -3.2.2 硬件电路设计.................................................................................... - 26 -3.3 D/A模块设计................................................................................................ - 26 -3.3.1 MAX532简介..................................................................................... - 26 -3.4.2 硬件电路设计.................................................................................... - 28 -3.5 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 29 -3.5.1 键盘工作方式.................................................................................... - 30 -3.5.2 接口电路设计.................................................................................... - 30 -3.5.3 按键抖动及消除................................................................................ - 31 -3.6 显示器接口电路设计................................................................................... - 32 -3.7 本章小结....................................................................................................... - 33 - 第4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 - 34 -4.1 控制算法....................................................................................................... - 34 -4.2 软件流程图................................................................................................... - 36 -4.2.1 主程序流程图.................................................................................... - 36 -4.2.2 键盘中断子程序................................................................................ - 37 -4.2.3 显示中断子程序................................................................................ - 38 -4.3 本章小结...................................................................................................... - 40 -5 系统功能测试与分析 .......................................................................................... - 41 -5.1 测试仪器..................................................................................................... - 41 -5.2 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 - 41 -5.3 本章小结..................................................................................................... - 43 - 结论 ............................................................................................................................ - 44 - 致谢 ............................................................................................................................ - 45 - 参考资料 .................................................................................................................... - 46 - 附录硬件电路图 (48)摘要恒流源,是一种能够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源。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直流恒流源的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2cb8a5ddccda38376bafd0.png)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直流恒流源的
设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应用领域的扩展,现今社会产品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趋势,设备的性能、价格、发展空间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对电子设备的精密度和稳定度最为关注。
性能好的电子设备,首先离不开稳定的电源, 电源稳定度越高,外围条件越优越,那么设备的寿命更长。
基于此,人们对数控恒定电流器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当今社会,数控恒压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恒流方面特别是数控恒流的技术才刚刚起步有待发展,高性能的数控恒流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正是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研制出一种高性能的数控直流恒流源。
二、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技术方案、路线)
设计思路是: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键盘来设定输出电流值,并由LCD显示电流设定值和实际输出值。
本系统由单片机程控设定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输出模拟量,控制电流的变化。
单片机系统还兼顾对恒流源进行实时监控,输出电流经过电流/电压转换后,通过A/D转换芯片,实时把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再经单片机分析处理,通过数字量形式的
反馈环节,使电流更加稳定,这样构成稳定的恒流源。
系统整体框图如下所示:
三、设计(论文)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设计的难点重点是:。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681a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9.png)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的设计1. 引言直流恒流源是电子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电源,它能够为需要稳定电流的电路或设备提供稳定的电流输出。
在很多应用中,例如LED照明、电池充电、电化学实验等,直流恒流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将基于单片机控制设计一种直流恒流源。
2. 系统结构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流测量模块、PWM调光模块以及电流输出模块四个部分组成。
其中,单片机控制模块负责接收用户输入的目标电流值,控制PWM调光模块输出恒流;电流测量模块用于实时读取电流值,反馈给单片机;PWM调光模块根据单片机给出的控制信号通过调节占空比的方式来控制输出电流;电流输出模块将调整后的电流信号输出。
3. 执行流程系统运行的主要流程如下:(1)初始化:单片机控制模块初始化,设定PWM调光模块PWM输出频率和占空比,电流测量模块初始化。
(2)用户输入目标电流值:通过按键或者其他输入设备,用户可以输入目标电流值。
(3)单片机控制:单片机读取用户输入的目标电流值,通过PID控制算法计算出PWM调光模块的控制信号。
(4)PWM调光:PWM调光模块根据单片机给出的控制信号调整占空比,从而控制输出电流。
(5)电流测量:电流测量模块实时测量输出电流并将数据反馈给单片机。
(6)反馈调整:单片机通过比较测量得到的电流值和目标电流值,根据误差大小调整PWM调光模块的控制信号。
(7)循环控制:系统根据反馈信号不断调整输出电流,直到输出电流稳定在目标电流值附近。
4. 系统特点与优势(1)精度高:采用PID控制算法可以实现精确的电流调节,输出电流精度高。
(2)可靠性强:系统采用了电流测量反馈,单片机能够根据实时电流值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了稳定可靠的直流恒流输出。
(3)可扩展性好: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直流恒流源可以通过添加其他模块实现更加复杂的控制功能,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5. 实验与结果本设计基于单片机进行了实际搭建与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a7abc7964bcf84b8d57bcc.p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中文)基于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设计a(英文)Design of constant current voltage source based on SCM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摘要恒流源是一种高精度的电源,具有响应速度快,恒流精度高,能长期稳定工作,适合各种性质负载等优点,而具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数控直流源的设计与实现。
本电源具有可预设电流,电流步进,显示电流的功能。
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键盘输入模块、A/D转换模块、恒流源模块、D/A转换模块和显示模块六部分组成。
系统由单片机设定预置电流信号,经过D/A转换器TLC5615输出模拟电压信号,该信号控制达林顿管的基极,使其集电极输出相应的电流。
再通过A/D转换芯片,实时把采样电路上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形成反馈,显示出实际的输出电流。
关键词:压控恒流源;单片机;数控电源AbstractConstant current source is a kind of common power source with high precision with fast response, high precision of constant current. It can also work stably for a long time and has various properties of the load. So now it is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igital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based on51 MCU as the control core of the system. The power supply has a preset current, current step, current display function. It has 6 parts: Control module, keyboard input module, A/D transform module, D /A transform module , display module and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module. The current signal set by the SCM. Then it through D / A converter TLC5615 , which output to the voltage analog signal and control the Darlington tube base, and output the corresponding current. Finally through the A/D conversion chip, real-time sampling circuit analog signal is converted into digital quantity, feedback form, show the actual output current.Keywords: voltage controlled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digital power supply目录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登记表…………………………………上海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表 (Ⅳ)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Ⅴ)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Ⅵ)1 前言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基本原理与方案对比 (2)2.1 总体框图 (2)2.2 恒流源方案对比 (3)2.2.1 晶体管恒流源 (3)2.2.2场效应管恒流源 (4)2.2.3集成电路恒流源 (5)2.2.4 总结.................................................................................52.3 单片机简介 (6)2.4 液晶显示屏简介 (8)2.5 数模转换芯片 (9)2.6 模数转换芯片 (9)3各模块实现………………………………………………………………………103.1 键盘模块 (10)3.2 液晶显示模块 (11)3.3D/A转换模块 (12)3.4 A/D转换模块 (12)3.5恒流源模块 (13)3.6 电路整体工作原理 (14)4 系统软件实现 (15)4.1综述 (15)4.2键盘输入流程图 (16)4.3A/D转换流程图 (17)4.4D/A转换流程图 (18)4.5液晶显示流程图 (19)5 整体测试与分析…………………………………………………………………206 总结与展望………………………………………………………………………22参考文献……………………………………………………………………………23附录A 仿真原理图…………………………………………………………………24附录B 程序部分……………………………………………………………………251 前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精密电子设备,消费者在关注设备的性能、价格、功能、设计的同时,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恒流源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恒流源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7a392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5.png)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恒流源的设计一、恒流源的原理恒流源是一种能够输出稳定电流的电路,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电路中的元件使电路输出的电流保持恒定。
在恒流源电路中,通常会采用反馈控制的方式来实现恒流输出。
二、恒流源的设计步骤1. 选择合适的电源: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电源,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并确定所需的电流范围。
2. 选择恒流源控制器:根据所需的电流范围和控制精度,选择合适的单片机作为恒流源的控制器。
常见的单片机有51系列、AVR系列、STM32系列等。
3. 设计反馈控制电路:根据所选的单片机,设计反馈控制电路来实现恒流输出。
反馈控制电路通常包括电流传感器、运算放大器、比较器等元件。
4. 编写控制程序:根据所选的单片机,编写控制程序来实现恒流源的控制功能。
控制程序需要读取电流传感器的信号并与设定的目标电流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输出电路的开关状态。
5. 调试和优化:完成控制程序的编写后,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确保恒流源能够稳定输出所需的恒定电流。
可以通过调整反馈控制电路的参数、增加滤波电路等方式来优化恒流源的性能。
三、恒流源的应用范围恒流源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稳定电流的场合,例如LED照明、电化学实验、电池充放电测试等。
在LED照明中,恒流源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流驱动LED,确保LED的亮度和颜色一致;在电化学实验中,恒流源可以提供恒定的电流用于电解过程;在电池充放电测试中,恒流源可以模拟负载,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
总结: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恒流源的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源、单片机和设计反馈控制电路来实现稳定的电流输出。
恒流源广泛应用于LED照明、电化学实验、电池充放电测试等领域,为这些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流驱动或负载。
设计恒流源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元件和参数,并进行调试和优化,以确保恒流源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恒流源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恒流源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9fae4433687e21af45a9d6.png)
电源的组成框图如图 1 所示 。 交流输入部分的输入电压是 220V/ 50 Hz , 它接入交流调压部分 。交流调压部分由一个 电机调节的自耦变压器及正反转控制电路组 成 ;整流滤波电路由整流桥和电容组成 ; 输出 调整单元由大功率三极管及驱动电路 、输出取 样及比较放大等电路组成 ; 电压基准有 3 个 , 由模拟开关控制当前 D/ A 转换器的基准 。 开机后 ,通过单片机的键盘可输入所需磁 感应强度 ,然后按确认键 ,单片机开始给 D/ A 由小到大逐渐送入数据 , D/ A 的输出逐渐增 大 ,从而使得输出调整单元中大功率管基极的电流增大 ,输出电流增加 ,负载上的压降将逐渐增 大 ,导致输出调整单元中调整管上 c - e 之间的电压降低 。降低到设定的最低值时 ,将给单片机 输出一个信号 。单片机得到信号后控制输入调整单元中的电机转动 ,带动自耦变压器使得输出 交流电压增大 ,调整管 c - e 间的电压随之增大 ,增大到一定数值时 ,电机停止转动 。流源的设计
· 61 ·
415V 基准切换到 6V 基准 后给 D/ A 送的数应为 : d = 415 ×4096/ 6≈3072
之所以采用变换的 D/ A 基 准 ,是由于铁磁质磁感应强度随 电流变化的非线 性[4] 造 成 的。
本机 中 铁 磁 质 磁 感 应 强 度 随 电
1032 1000 0198929 5792 5500 0176614
1524 1500 0199475 6544 6000 0167484
2052 2000 019933 7504 6500 0153566
2548 2500 0198518 8717 7000 0132456
3106 3000 0196791 9303 7210 0122776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ffebdc49649b6648d74783.png)
基于单片机的恒流源设计摘要恒流源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电子设备需要工作时候的电流处于稳定状态。
我们把可以保证给工作中负载供给恒定电流的电源叫做恒流源。
恒流源的用途很丰富,它能够在脉冲或者差动放大电路中产生作用,同样也能够作为它的有源负载,又可以提供给放大电路偏流用来使它的静态功能工作点处于稳定。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的研制,该系统主要是由单片机系统电路、DAC转换电路﹑恒流电路。
设计的恒流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性高的特点。
在数字输入信号部分主要是利用单片机输出的数字量同时配有按键数字键控功能。
DAC转换模块将单片机输出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以作为恒流电路的基准电压。
恒流电路部分以集成运放和达林管组成的电流负反馈电路来实现电流的恒定输出。
本设计为了增加人机交互采用数码管显示,可以使得数控恒流的效果更加直观。
本文阐述了精确实现恒流源的原理设计、完整的硬件原理图和软件流程图,并对部分软件模块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
与此同时,也对生活中的可实现性进行仔细测试和仿真。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DA转换;恒流源。
A study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based on MCUAbstractConstant current source in everyday lif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electronic devices need to work in a stable state when the current. We can guarantee that the work load to a constant current power supply is called th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uses a very rich, it can in the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in the pulse or an effect, it also can be used as an active load, an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bias current to the amplification circuit of the static function of the operating point so that it is stable.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umerical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AT89C51 microcontrollerdevelopment, the system is dominated by single-chip system circuit, DAC converter circuit﹑constant current circuit. Designed constant current system with high precision,high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In the main part of the digital input signal is digital output using the same chip with digital keying function keys. DAC conversion module microcontroller digital output is converted to analog,as the reference voltage constant current circuit. Part of an integrated constant current circuit op amp tubes and Darling current negative feedback circuit to achieve a constant current output.The design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use of digital tube display, you can make the effect more intuitive numerical consta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cise design principles to achieve a constant current source, a complete hardware schematics and software flow chart, and part of the software module design ideas for analysis.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the life of the realization careful testing and simulation.Key words:AT89C51;SCM; DA conversion; constant current source第一章课题背景所谓恒流源必是输出电流与端电压无关、无温漂,同时其输出电流应该与所连接的外部结构无关。
基于51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4d3713a300a6c30c229f31.png)
基于51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设计摘要: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数控恒流源,通过D/A转换实现输出电流的高精可调,通过采集采样电阻上的电压经A/D转换实现闭环控制,通过数码管显示当前输出电流。
该数控恒流源输出0~40 mA,精度0.2 mA 的数控恒流源。
关键词:AT89C51;闭环控制;数控恒流源恒流电流源是仪器仪表、电子电路领域一种重要的电子设备,运用广泛,但是目前很多恒流源只能输出某一种或某几种特定电流,通用性较差。
文章介绍了一种高精度的数控恒流源:通过键盘设定输出电流值,数码管显示当前电流值,实现0~40 mA可变输出,精度0.2 mA。
以满足测试、科研等各个领域的使用。
1 数控恒流源硬件设计本系统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电源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数模、模数转换)、键盘输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等。
?譹?訛电压—电流转换电路。
电压—电流转换器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U1电压跟随器,使得输入电流小,而输出电压基本不变。
U3A使得输出电流由R3流出。
理论计算:通过7端输入基准电压,保证■=■,则I=U/R3。
经实际测试,当基准电压输入40 mA,R3选用50 ?赘。
?譺?訛电源电路。
用于产生+9 V、-9 V、+5 V电压,给放大器、单片机、A/D、D/A供电以及提供基准电压。
本例中采用8位并行数模、模数转换器。
基准电压选5 V,分辨率可达0.0195 V。
?譻?訛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通过键盘向单片机输入设定值,产生数字量输出,进入数模转换器,提供基准电压。
P3口接收采样电压经A/D芯片输出的数字量,在单片机内部进行比较,调整P2口的输出量,设定步进与比较精度,使得输出电流达到设定值。
?譼?訛显示部分。
采用74ls48,4-7译码器将单片机收到的采样电压以动态扫描的方式显示在四位七段数码管中。
以2-4译码器控制共阴极的导通。
2软件设计软件部分包括:按键检测部分、数码管显示部分、闭环控制部分。
基于51单片机的程控恒流源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程控恒流源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5c8362e2bd960591c67705.png)
基于51单片机的程控恒流源设计
0 引言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和电信技术系统中,电源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电信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人们对程控恒流器件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数控恒压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数控电压源产品也已朝着智能化和小型化的趋势发展,且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但是,在恒流源方面,尤其是数字控制的恒流技术则由于起步较晚,高性能的数控恒流器件的开发和应用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此,本文以C8051FF330D 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并利用C8051FF330D 的I2C 串行总线扩展外围器件,同时以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程控恒流源。
而且整个电源还具有功耗低、体积小,电流纹波小、控制精度高和运行稳定等特点。
1 系统总体结构
该程控恒流源设计主要采用C8051FF330D 单片机内部的10 位电流型数模转换器和电流/电压转换电路来输出0~4 V 的模拟量,然后用这个电压信号来控制恒流源的输出电流,以使其按照给定值变化。
由于本系统扩展了I2C 串行总线接口,以及以ZLG7290 为核心的键盘和LED 数码管显示器电路,因而可用键盘进行电流值和时间间隔的设定,其电流值设定范围为0~10 A,时间间隔为0~10 小时。
另外,系统还具有掉电保护功能,故当其恢复用电后,可使电流源从断点处恢复运行。
图1 所示是本系统的硬件组成结构。
其中,时钟电路采用外部晶体振荡器来提高时钟精度,JTAG 接口电路则为系统提供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线系统
调试接口,而外部复位电路可用于强制MCU 进入复位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恒压、恒流源的设计学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带队教师:参赛队员: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方案论证 (4)第三章整体设计思路 (5)1)、整体主电路框图2)、整体框图3)、电源主体4)、控制电路第四章单元电路 (7)1)、充电电流取样检测电路2)、充电电压取样检测电路3)、检查及保护电路4)、时钟芯片DS1302辅助电路5)、1602液晶显示模块第五章软件设计 (13)第七章结论 (14)附页前言铅酸蓄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化学电源,该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逆性,电压特性平稳,使用寿命长,适用围广,原材料丰富(且可再生使用)及造价低廉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是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产品。
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
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而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研究发现:电池充电过程对电池寿命影响最大,放电过程的影响较少。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充电器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传统充电器的充电策略比较单一,只能进行简单的恒压或者恒流充电,以致充电时间很长,充电效率降低。
另外,充电即将结束时,电池发热量很大,从而造成电池极化,影响电池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充电器,尽量延长铅酸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第二章方案论证一、方案论证与比较1.1控制器的选择方案1:采用AT89S52单片机,该单片机做为经典单片机,方便使用,价格便宜,较长使用;但其功能单一,使用中需要外加多个其他电路,增加外围电路的设计及成本;方案2:选择STC12C5A60S2单片机,此款作为本控制器自身带有AD转换、捕捉、PWM等功能,可减少外围设计且价格适中,开发周期短,编程及调试环境简单,容易实现;方案3:选择PIC16F1829单片机,本款控制器功能齐全,属于当前高端的8位MCU,其工作速度快,功耗低,可靠性高,但其开发调试环境都需要专门的调试器,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2;1.2稳压电路选择方案1:采用集成稳压模块,如LM7805、LM317等。
此种拓扑形式的稳压电路可控性较差,控制精度较低;方案2:采用分离式元件,如大功率达林顿、场效应管等。
电路较复杂,但性能指标可通过自己设计其大小,利于根据单片机的需要设置工作环境,如短路保护定值,负载电流的测量等。
综上所述,选择方案2;第三章整体设计思路1)整体主电路框图主电路框图2)、整体框图3、电源主体3.1、辅助电源直流电源部分的工作原理:交流220V的市电经变压器TI降压、桥式整流电路进行整流,然后通过C1滤波,所得到的电压V=15V同时提供给BUCK变换器和7805,7805三端稳压器稳压后的输出为单片机提供5V的直流工作电源。
若电源准就绪,备发光二极管发亮,显示电源正常。
3.2、主电路交流220V输入单片机降压、整流、滤波电源主电路电压采样电流采样蓄电池液晶显示按键控制主控电路部分主要由开关型电流控制回路、检测取样电路、液晶显示电路组成。
主电路4 控制电路4.1、主控电路主控电路第四章单元电路4.1、充电电流取样检测电路该电路设置了过流保护,能达到恒流充电目的。
电流取样放大电路,是把取样后的电流以电压形式送回到PWM比较器中去比较,从而决定输出的占空比。
如图2.5所示:图2.5 电流取样检测电路4.2、充电电压取样检测电路当接入电池时,检测到电池两端有电压,充电器开始充电。
当检测到电池端电压已经达到最大值时,确定充电已满,调整PWM输出占空比,充电器自动转入浮充电状态,并发出声光报警。
如图2.6所示:图2.6 电压取样检测电路4.3、检查及保护电路过载检查及短路保护电路4.4时钟芯片DS1302辅助电路DS1302 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RAM的实时时钟电路,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工作电压为2.5V~5.5V。
采用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或RAM数据。
DS1302部有一个31×8的用于临时性存放数据的RAM寄存器。
DS1302是DS1202的升级产品,与DS1202兼容,但增加了主电源/后背电源双电源引脚,同时提供了对后背电源进行涓细电流充电的能力。
[6]4.4.1引脚功能及结构在DS1302的引脚排列,其中Vcc1为后备电源,VCC2为主电源。
在主电源关闭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时钟的连续运行。
DS1302由Vcc1或Vcc2两者中的较大者供电。
当Vcc2大于Vcc1+0.2V时,Vcc2给DS1302供电。
当Vcc2小于Vcc1时,DS1302由Vcc1供电。
X1和X2是振荡源,外接32.768kHz晶振。
RST是复位/片选线,通过把RST输入驱动置高电平来启动所有的数据传送。
RST输入有两种功能:首先,RST接通控制逻辑,允许地址/命令序列送入移位寄存器;其次,RST提供终止单字节或多字节数据的传送手段。
当RST为高电平时,所有的数据传送被初始化,允许对DS1302进行操作。
如果在传送过程中RST置为低电平,则会终止此次数据传送,I/O引脚变为高阻态。
上电运行时,在Vcc≧2.5V之前,RST 必须保持低电平。
只有在SCLK为低电平时,才能将RST置为高电平。
I/O为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双向),后面有详细说明。
SCLK始终是输入端。
4.4.2 DS1302的控制字节DS1302 的控制字符表示。
控制字节的最高有效位(位7)必须是逻辑1,如果它为0,则不能把数据写入DS1302中,位6如果为0,则表示存取日历时钟数据,为1表示存取RAM数据;位5至位1指示操作单元的地址;最低有效位(位0)如为0表示要进行写操作,为1表示进行读操作,控制字节总是从最低位开始输出。
4.4.3数据输入输出(I/O)在控制指令字输入后的下一个SCLK时钟的上升沿时,数据被写入DS1302,数据输入从低位即位0开始。
同样,在紧跟8位的控制指令字后的下一个SCLK脉冲的下降沿读出DS1302的数据,读出数据时从低位0位到高位7。
4.4.4 DS1302的寄存器DS1302有12个寄存器,其中有7个寄存器与日历、时钟相关,存放的数据位为BCD码形式。
此外,DS1302 还有年份寄存器、控制寄存器、充电寄存器、时钟突发寄存器及与RAM 相关的寄存器等。
时钟突发寄存器可一次性顺序读写除充电寄存器外的所有寄存器容。
DS1302与RAM相关的寄存器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个RAM单元,共31个,每个单元组态为一个8位的字节,其命令控制字为C0H~FDH,其中奇数为读操作,偶数为写操作;另一类为突发方式下的RAM寄存器,此方式下可一次性读写所有的RAM的31个字节,命令控制字为FEH(写)、FFH(读)。
4.4.5设计该模块完成的任务用于为系统提供精确的时间4.5 1602液晶显示屏4.5.1液晶显示的原理液晶显示材料最常见的用途是电子表和计算器的显示板,为什么会显示数字呢?原来这种液态光电显示材料,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把电信号转换成字符、图像等可见信号。
液晶在正常情况下,其分子排列很有秩序,显得清澈透明,一旦加上直流电场后,分子的排列被打乱,一部分液晶变得不透明,颜色加深,因而能显示数字和图象。
4.5.2基本用途该点阵的屏显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各类仪器,小型设备的显示领域。
4.5.3设计该模块的作用用于显示当前系统信息,即输出电压、电流。
第五章软件设计主流程图第五章proteus仿真电路图5.1仿真电路图图5-1 主电源仿真图图5-1是本设计的主体部分。
Q4为大功率达林顿管,在此作为调整管,Q3选用2N5551,最为对调整管的一级驱动电路。
由上图可知,供电12V,调节2N5551的输入电压即可改变输出大小的电压。
图5-2 电流检测放大电路图5-2为电流检测放大电路,通过采集RV2上的电压,通过运放的放大到单片机AD转化后即可知道回路中的电流值,从而判断当前电路是否过载。
图5-4 DS1302仿真电路图U3是DS1302是该电子时钟的时钟芯片,它右侧是晶振电路,它的功能是给它提供时钟频率作为DS1302的工作频率。
51单片机不停的从DS1302中读取信息然后在1602液晶显示上显示出来。
EEPROM,它是用来存储时钟闹铃的。
6.1实物图6.2使用方法本设计通过液晶显示当前输出电压、电流值,并通过外界两点触按钮实现电压的高低调节,使用简单。
电路设计过流保护,自动控制电流上限。
6.3 性能测试1)纹波大小(测试环境:负载20Ω/50W)输出12V纹波输出波形空载纹波带载纹波结论自申请本设计以来经过分析问题,查找资料,制作实物,编写程序阶段工作,直到系统成型,一共经过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其间尝试了两种主电路设计(一是mos管作为开关电路,二是三极管作为开关电路),尝试了avr、51等系列的单片机控制,驱动电路的选择(用不用驱动芯片,光耦隔离)等,最后我们选择了TIP41作为开关电路,51单片机作为控制芯片,三极管放大电路作为驱动电路作为最终的方案。
本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种智能恒压恒流电源,不但电路简单,结构紧凑,价格低廉,性能卓越。
本设计程序稍加修改便能够实现对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慢充以及涓流三个阶段充电。
输出电压采用数字显示,输人采用按键方式,操作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由于水平有限,并且时间不足,有许多技术与算法都没有深入的研究,需要在以后继续研究中不断的完善,总结如下:(1)、经过这次设计,它让我接触更多平时没有接触过的科学仪器设备、元器件以及获得相关的仪器调试经验,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多不足之处。
体会到理论知识对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她让我知道,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引下,才能设计出合乎实际需要的硬件电路。
(2) 电路的硬件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软件编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本设计程序稍加修改便能够实现对铅酸蓄电池的快速充电,慢充以及涓流三个阶段充电。
参考文献[1]康华光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1999,第四版,106-111。
[2]康华光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2000,第四版,40-57[3]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2004.1。
[4]毅刚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高等教育,2004。
[6]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汇编(第一届~第五届),:理工大学,2004,12-50。
[7] STC12C5A60S2官方提供单片机详情介绍[8]龚运新,单片机C语言开发技术:清华大学2206.10。
[9]唐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及C51程序设计,大学,2008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