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eb6dc9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a.png)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领悟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生爱美、爱国。
二、了解的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层次。
三、学习本文多样性的语言。
重点和难点:本文着重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有很强的概括性,理清思路,了解文中总说和分说的自然结合。
教学关键:同上。
教学方法:尽可能将有关文字复原成画面。
教具:出示苏州园林图片。
教学时数:二节。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白苏州园林的根本特点。
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二、检查预习三、范读课文,引导分段。
(一)(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二)(3—9)详细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到处八画。
(三)(10)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完毕全文。
四、讲析第一段(1—2)1、指名朗读第一段,提问:对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总印象为: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来”而来。
的总印象指明白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当错过苏州园林。
2、学习2段。
(1)齐读。
(2)提问: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表达这一特点?在谴词上由什么匠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到处八画”,详细表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
这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挨次。
3、争论第一段两自然段间关系及第一段与其次段的构造关系。
——第一段的两节为因果关系。
正由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善的图画”,才使它具有“标本”价值。
这里的因果说明既赞美了苏州园林,又颂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才智。
第一段是总的说明,明确说明中心;其次段是分别说明,先总后分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挨次。
4、指导朗读课文第一段。
(1)明确说明文的朗读要求;(2)指名朗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并解释;2、划分其次段层次,概括各层意思;3、练习一。
《苏州园林》教案(15篇)
![《苏州园林》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6b5fd5e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b.png)
《苏州园林》教案(15篇)《苏州园林》教案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__结构和说明顺序2、品读课文,学习__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__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3、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包括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符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学习__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__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进苏州园林从名句下手,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初步了解苏州园林并思考以下二个问题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三、阅读评说,领略苏州园林之美1.粗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说话(__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此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迅速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学生可说:苏州园林美在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2、苏州园林讲究完美的图画除了上述四个讲究之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3、寻读课文,评说园林图画美的内涵,用“苏州园林体现出的美”说话(抓住文中与图画美相关的词句,学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呈现出不对称的美(美术画),假山的堆叠体现出艺术的美,池沼周围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变化的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美,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层次的美,角落装饰体现出别致的情调,门窗体现出工艺的美、图案的美,色彩体现出搭配的美??)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2.学生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语言是__的灵魂,__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__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③对于__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对教材进行处理,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交流内容预设:(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A、假山的特点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辨析“艺术”与“技术”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B、池沼设计特点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苏州园林》教案2学习目标:1.以“图画”为切点理读思路;2.从不同角度鉴赏__的美点;3.尝试写作小诗歌咏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118d3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6.png)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优秀8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掌握其作用。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苏州园林》。
二、出示目标:本节课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出示:1、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掌握其作用。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这节课我们就本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一下整理,看看作者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时间:3分钟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与讨论3 老师提请学生回答问题,其他生补充,师点拨,生整理总结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里四个排比的句子的次序能不能任意调换?为什么?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 检查自学效果:点拨:四个“讲究”的次序不能任意调换,因为前后有着从主体到“配合”到“映衬”,并由近而远的关系。
如果任意调换次序,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自学指导(二)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蔽木香。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点拨(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dabe5f7fd5360cba1adbac.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首先。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整体把握1、解决生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微软中国2] ,如轩(xuān)榭(xie) 丘壑(he) 嶙峋(lin xun) 镂空(lou) 蔷薇(qiang wei) 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
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4让学生通读课文5、讨论和提问学生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具体找出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一、分析段落[微软中国5] 。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e4ea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b.png)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八年级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学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多媒体放映图片)有一位从小在苏州长大的著名作家,他以一双欣赏美的慧眼,以对故乡的丝丝眷情,写下了一篇质朴又典雅的文字,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设计依据: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1.作者介绍2.检查字词预习3.设疑引导速读课文问: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具体一种什么样的美?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一个词.4.学生速读全文,教师佐以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
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
5.提问并引导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概括为“图画美”设计依据与目的:本环节主要是以问答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扫视法”这一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交流探究美与思路 1.提问式引导过渡问:①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②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③文中哪句话是为此证明?(“浏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想着“如在画图中”的”)④你读了作者的文章,也有同样的感受吗?设计依据与目的:这四个问题紧跟第(二)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第二自然段,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紧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环节.2.自读课文3-9段,划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互读.3.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刚才从文中找到的句子里所表现的“美”去鉴赏图片,说说“美在……” 4.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亭台轩榭的布局角落的修饰假山池沼的配合↖ ↗ 图画美门窗的图案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色调的处理设计依据与目的: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魅力,并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发现美,领略美,并学着鉴赏美,以图片和文字互相配合补充, 全面深刻地领会苏州园林“图画美”特征,同时在让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训练.5.对照板书,思考回答⑤3-9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2段是总说,3-9段是分说,他们之间是总分关系)6.小结本文结构----总分总设计依据与目的:对照板书,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一目了然.(四)小结拓展,引申练习1.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从主要设计到次要的细节都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9dd83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e.png)
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3篇初二上册《苏州园林》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
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
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b8e1d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a.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构造。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立有重大奉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入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考虑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构造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构造呢?由同学讨论,老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讨论归纳: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0428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e.png)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园林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州园林的美。
学生分享对苏州园林的初步了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学生根据自读感受,提出问题。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针对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
每组选取一段描写,进行深入剖析。
4.课堂讨论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全班讨论。
5.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尝试描写一个熟悉的景点。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6.课堂小结四、课文内容解析1.课文概述《苏州园林》是一篇描绘苏州园林美景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苏州园林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2.课文分析第一段: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
第二段:分析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第三段:描绘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第四段:展现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3.课文重点句解析“苏州园林甲天下,天下园林甲苏州”:强调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中的地位。
“山水萦绕,曲径通幽”:描绘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
“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展现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描绘苏州园林的植被特色。
五、教学反思2.学生在写作实践环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了写作能力。
3.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还需加强课堂纪律意识。
六、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2.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描写。
3.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5a6a58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6.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e5b56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14.png)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⑵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⑶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做读书卡片和分组研讨方式,层层引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抓住事物特点运用适当说明程序、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
2、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用计算机设计课件。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今天,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近苏州园林,欣赏苏州的美景,品味园林的佳趣吧!(请欣赏大屏幕)景点很美吧,让同学们带着美景的余味,读一读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对苏州园林的评价,感受那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二、感知课文,把握要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根据屏幕提示做一张读书卡。
从我们制作的图书卡中可以看出这篇说明文顺序是由总到分。
在分写部分中,前四段是详细说明,又按照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⑶~⑹自然段分别照应第二自然段那几句?让我们一起读一遍。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在⑶~⑷段中作者进行重点说明,现在就四人一组进行研读,选择你们小组喜欢的段落,合作学习,就黑板上提示进行探讨,对优秀合作小组是有奖励的哟。
研读段落:本段中心句:。
说明事物特征。
运用、说明手法。
不太理解的句子:。
附:喜欢自己独立完成的同学可自己填写。
优秀者或小组奖励旅游苏州园林景点。
答案:⑶研读段落③本段中心句:无(亭台轩榭布局)。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155ca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1.png)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及要求:1、学习__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__的结构提纲,进一步领会__的内容。
4、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zhuo 饮涧桥墩匀称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__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3、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4、第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4—8完成课后第一题2、读5自然段(1)划分层次(2)说明顺序是(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如何理解?(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5)2、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3、读6—9段回答(1)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两个方面来写。
它是一个()桥(2)8、9段分别写了()()4、总结(板书)一、(1--2)总特点:形式优美打比方外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内二、(3--9)赵州桥特点历史结构外形、设计者整体-局部卢沟桥特点外形历史意义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其次再次三、(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620de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6.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篇1〖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每段的中心句,梳理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学生自主学习案策略与反思纠错与归纳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借助工具书,会读会写生字词。
2、搜集作者和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引入: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像,由学生谈自己所见所感反馈预习成果,师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案〗——升华学科能力(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整体感知,知己知彼1)、本文是( )说明文。
也可是( )说明文。
说明对象:( )2)、对象的总体特征:( )3)、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还注意了哪些细节?4)、本文结构特点:( )5)、说明顺序是( )。
具体是从( )到( ),从( )到( ),从( )到( )。
2、苏州园林美点追踪(精读3-----9段)请用“苏州园林很美,美在层次,你看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撞上一面大镜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展示你所找到的美。
苏州园林很美,美在( ),你看( )。
3、请你为苏州园林写几句宣传语。
例如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明确学习目标。
《苏州园林》教案(最新7篇)
![《苏州园林》教案(最新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b2cba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c.png)
《苏州园林》教案(最新7篇)《苏州园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按照园林建筑的内在条理组织材料,围绕中心,从几个方面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三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
要抓住这个难点,反复引导学生体会。
可以结合讲解围绕中心,有条不紊的写作特点,使内容讲析和写作知识讲授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本文的语言很出色,可以作为学习的重点。
要求理解、掌握下列词语:雷同、嶙峋、阅历、重峦叠嶂、败笔、工细、因地制宜、斟酌、琢磨、自出心裁、别具匠心。
三有条件的,可以出示苏州园林图片,以增加感性材料,帮助理解课文。
四布置预习:读课文两遍,借助字典弄懂生字新词。
五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正音正字、解释词义;通读课文,分段;讲课读文第1—6节。
教学步骤:一检查课前预习,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苏州园林》(园林:是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
作者叶圣陶。
提问:在一年级我们学过他什么文章?是什么文体?你们能简要回忆它的内容吗?学生回答。
明确:学习《蚕和蚂蚁》,主要讲蚂蚁劝蚕工作的故事。
是篇童话。
教师追问:叶圣陶老先生是哪里人?在明确是苏州人以后,指出他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
《苏州园林》一文便是介绍苏州园林特点的,是说明文。
然后要求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不识的字,不懂的词提出来。
二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
正音:镂,从“钅”,从“娄”,不读(缕)。
嶂,不读(章)。
(对)称,不读(称,动词)。
轩榭。
斟酌。
三补充注释(出示小黑板):①鉴赏: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②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③败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④池沼:比较大的水坑。
⑤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特点。
⑥阅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⑦雷同: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5cbe85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35.png)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苏州园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描写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古今园林的差异和举例说明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苏州园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园林的设计理念、建筑特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活动,模仿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创作一幅园林美景。
5.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6.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对园林艺术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苏州园林》的生字词、成语及修辞手法,如:斑驳、依偎、雕梁画栋等。
-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领悟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绘景物的表达方法。
另外,我也注意到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1.加强对苏州园林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创设更多贴近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3.引入多样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4.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1d7338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e.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构造、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才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老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拟知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讲解明的构造、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考虑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场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构造、顺序怎样?明确:整体——部分——细部,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1.老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97b98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f.png)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三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略苏州园林的风采2、了解__的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脉络3、体会__自然贴切的说明语言教学重点感知、感悟课文内容,了解__脉络,体会__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__自然贴切的说明语言。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程设计一、导入设计1、谈苏州:因“风物雄丽为东南冠”而成为“五方毕至”的旅游胜地,这个地方就是苏州。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的水色山光美丽怡人,自然环境赏心悦目,“人家尽枕河”,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放幻灯片:苏州风物)紧乘引出苏州园林,作简介:苏州园林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人以回归大自然的大智慧,于红尘之中构筑起理想的生活环境,再那亭榭楼阁、荷塘山石、古树奇花、楹联匾额之中蕴藏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又何尝不值得人们留恋往返、细细品味?2、简介作者叶圣陶,引入新课让我们从文字入手,深入领会苏州园林的风采。
二、初步感知教师组织学生读课文,感知内容读课文,了解苏州园林有什么特征?指名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形成认识(幻灯片:园林总特征)进而引导认识:正因为如此,才具有很高的地位: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除了这些整体认识,读书中还有那些收获?(这特征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幻灯逐步显示,形成直观体验引导小结__的脉络:__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说明方式,属于逻辑顺序(幻灯显示)三、重点研读引言:__介绍苏州园林,它不是一个园子。
而是整体上介绍苏州的园林。
苏州有许多名园,比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最突出。
就这些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草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具有各自的风格和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
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之中找出“同”来,尤其体现在文中的“四个讲究”上。
组织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3——6段,看看苏州园林在设计上是如何体现这“四个讲究”的?提出阅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字形2、和邻桌讨论,尝试划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ce35e2f01dc281e53af0ce.png)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
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
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