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思想名家

合集下载

古典社会学五大家

古典社会学五大家

古典社会学五⼤家古典社会学理论⼀、孔德1、孔德(1798-1857)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创⽴者,⼈称“社会学之⽗”著《实证哲学教程》(5卷),初步完成其实证哲学体系的奠基⼯作(第3卷中称为“社会物理学”,第4卷⾸次提到“社会学”⼀词)著《实证政治体系》(4卷),第2卷研究“社会静⼒学”,第3卷研究“社会动⼒学”2、⽣平1814年,考⼊由“国民公会”创办的巴黎综合⼯艺学校(相信科学将取代宗教建构新秩序)1817-24年,做圣西门的秘书1819-1824年,实证哲学的思想萌芽:需要⼀种以新建的精神权⼒为基础的统⼀的社会秩序。

824年,《实证政治体系》第⼀卷第⼀部发表(圣西门《企业家⼊门》第三部)圣西门强调企业家和银⾏家要⾸先起来改⾰;孔德强调要将理论⼯作放在改⾰活动之上1826年,只举办3次私⼈讲座。

精神失常1830-1842年,撰写《实证哲学教程》1837年,任理⼯学校的校外主考⼈1841年,失去主考⼈职务。

与克洛蒂尔德热恋⼏个⽉⿎吹感情⾼于理性和智慧,强调博爱是解决⼀切时代纠纷的良药1844年,创建“实证主义协会”,训⾔是“秩序”与“进步”1851-1854年,出版《实证政治体系》3、学术背景进步的传统杜尔哥1)深信进步的必然性2)⼈的知识遗产总是不断扩⼤、永⽆⽌境3)科学的发展及⼈类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孔多塞(《⼈类精神进步史纲要》)1)进化在未来将⾛向⽆限完美2)教育造就科学家,从⽽加速进步3)⼈们将抛弃迷信、宗教,全部进化成⾃由的和理性的公民秩序的传统(迈斯特尔)孔德对混乱的秩序恐惧,渴望秩序1)反对个⼈主义和天赋权利观念2)强调社会是有机体,不可能建⽴在个⼈天赋权利上3)社会是由道德⼀致性结合起来,由合法权威⽀撑4)没有将个⼈追求纳⼊其中的群体,就没有社会5)不同秩序相互和谐时,社会才是健康的6)认为⼤⾰命是灾难,社会秩序存在于经过精⼼调整的平衡之中7)秩序、等级制、道德社会、精神权⼒、群体优于个⼈⾃由主义传统1)分⼯的⼯业形式带来了社会合作形式2)分⼯限制了⼈的理解⼒和创造⼒(斯密提出的问题:在劳动分⼯的同时,社会如何能够被整合在⼀起——这也是孔德、涂尔⼲关⼼的问题)3)企业家能创造性地协调劳⼯和资本,从⽽指导新的⼯业体系,创造美好社会(巴蒂斯特·萨伊——亚当·斯密的法国信徒)圣西门的影响1)科学的发展有⼀个序列,从简单到复杂2)关于⼈的完全实证的科学即将出现3)道德、政治、哲学、宗教将成为实证科学4)强调⼯业家在管理社会世俗事务中的决定性作⽤5)强调社会⼯程和社会计划,排除⽆政府状态6)强调等级制的必要性,强调杰出⼈物的创造性权⼒4、研究⽅法社会学要解释社会发展和社会秩序的规律观察法:“⼀个社会事实只有⽤⼀种预备性理论同某⼀其他社会事实联系起来才具有科学意义”实验法:“只要现象的正常进程显然受到⼲扰,就可以进⾏实验”⽐较法:对不同区域⼈类社会不同共存状态进⾏⽐较,可同时观察发展的不同阶段历史法:贯穿于⼈类发展全过程的历史⽐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5、学说三阶段法则(知识的发展)神学形式:⽤万物有灵论、灵魂或上帝来解释事物形⽽上学形式:⽤抽象的哲学思考来解释事物实证形式:建⽴在观察、实验和⽐较基础之上的对于事物的科学解释科学发展序列:数学天⽂学物理学化学⽣物学社会学6、主要学术思想实证主义哲学实证哲学即孔德的“科学哲学”所谓“科学”,在此指以观察、实验获得的经验性知识,认为在⼈的主观经验之外是否存在客观真理问题,不在实证哲学之列实证主义宗教——“⼈道宗教”1)1844年,组织“⼈道宗教”教派,⾃任教主2)通过其⼯业化秩序体系宣扬普遍的爱与和谐3)设想⼈类将进步到⼀种更⾼的精神层⾯4)理想是通过应⽤实证主义⽽仁慈地统治世界以实证哲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孔德社会学理论的三⼤部分: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动⼒学(变迁)&社会静⼒学(秩序)社会有机体论:孔德建⽴社会学及其理论的出发点“社会”是⼀个有机整体,每⼀部分之于整体都有⼀定的功能社会有机体可分解为家庭、阶级或种族、城市或社区1)家庭:社会的真正元素,社会的“细胞”2)阶级或种族:社会的组织3)城市或社区:社会的器官社会有机体的纽带是语⾔、宗教和分⼯等社会现象社会秩序论:⽀配社会的原则:不能孤⽴地理解事实。

社会学名家名录

社会学名家名录

社会学名家名录(2010.4.28)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又译为布丢)是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实践理论大纲》(1977)、《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1990)、《语言与符号权利》(1991)、《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1992)。

孔德(1798~1857)Comte,Auguste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

1798年1月19日生于蒙彼利埃城,1857 年9月5日卒于巴黎。

16 岁进入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学习。

1817年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C.H.de 圣西门的秘书和合作者。

后因观点相左,两人分道扬镳。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1858-1917)又名涂尔干,也有人译为杜尔克姆。

法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其它两位是马克思及韦伯),主要著作有《自杀论》、《社会分工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等。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组织理论之父德国1864-1920 与法约尔泰勒并称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韦伯是一位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他在组织管理方面有关行政组织的观点对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不仅考察了组织的行政管理,而且广泛地分析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深入地研究了工业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他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其核心是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

他的理论是对泰勒和法约尔理论的一种补充,对后世的管理学家,尤其是组织理论学家有重大影响,因而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社会学家。

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

中国古现代重要社会学家的影响

中国古现代重要社会学家的影响

中国古现代重要社会学家的影响简介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杰出的学者为我国社会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档将重点介绍几位中国古代和现代的重要社会学家,并分析他们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学领域的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学家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之一,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的社会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上,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学生将其思想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的重要文献。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荀子,名况,战国时期赵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他主张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需要通过礼乐教化来规范人的行为,实现社会和谐。

荀子的社会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教育理念方面。

中国现代社会学家费孝通(1910年-2005年)费孝通,是中国现代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社会学大师”。

他的研究涉及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多个领域,著作等身。

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用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对中国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还关注农村经济、小城镇建设、区域发展等领域,为我国社会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雷洁琼(1905年-2007年)雷洁琼,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女社会学家的开创者”。

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婚姻、妇女地位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

雷洁琼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致力于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权益的发展,对中国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几位重要的社会学家及其影响。

他们的思想为中国社会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对我国社会学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挖掘这些社会学家的思想,为我国社会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名家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名家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名家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名家们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主题。

以下是一些知名人士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1.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目标是追求幸福和良好的生活。

他强调个体的发展和社会公正。

2. 卡尔马克思(Karl Marx):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他关注社会不平等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

3. 约翰·洛克(John Locke):洛克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4.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霍布斯认为人是自私和复杂的,他提出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人们放弃一部分自由以换取社会秩序和安全。

5. 奥古斯丁(Augustine):奥古斯丁强调人类对上帝的关系和灵魂的重要性,他认为个体的目标是追求与上帝的合一。

6. 张载(Zhang Zai):张载是中国宋代的儒家哲学家,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家庭、社会的和谐来达到和平与幸福。

7. 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罗尔斯提出了正义作为公平原则的概念,他认为社会公正是最优先的,要关注最不幸福的人群的权益。

8. 柏拉图(Plato):柏拉图认为真理和人的目标在于追求智慧,他强调统治者和哲学家的角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这些名家们的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关于人生和社会的问题,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潮,并引导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行动。

社会学概论人物汇总

社会学概论人物汇总

人物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

博格:从运动学角度提出人口转移有两种方向,即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种力的相互作用促使或阻碍人口向城市转移。

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费孝通:《江村经济》、《禄村农田》。

戈特曼:城市群。

哈维格斯特:社会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霍华德:《英国和韦尔士监狱的状况》。

孔德:1、实证主义;2、《实证哲学教程》首次提出社会学之一概念;3、社会学之父;4、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5、把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6、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秩序”和“进步”;7、实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

康有为:群学。

凯特勒:第一次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力图用他创造的统计手段去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

列宁:认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推动了对社会的研究,为具体描述社会现象的精确性提供了原理和方法论。

雷文斯坦: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规律”林德夫妇:1、社区全貌研究;2、《中镇》开创了社区综合研究的先河,推动了后来的学者进行一系列类似的研究。

马克思: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巨著;2、社会学主要奠基人;3、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4、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5、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默顿:1、《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2、显功能、潜功能。

帕森斯:1、《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2、维持社会系统的必要功能条件:适应(经济子系统)、达鹄(政治子系统)、整合(社会共同体子系统)、维模(文化子系统);3、社会行动三要素:目标、情景、制度。

斯宾塞:1、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2、《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3、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4、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社会造福;5、社会进化论:将社会区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科塞自理笔记

《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科塞自理笔记

《社会思想名家》刘易斯。

科塞自理笔记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法国研究方法观察:并不是无目的和收集杂乱的事实,只有当观察法从属于现象的静力学规律时,才是有效的实验:只可部分地应用于社会科学比较:最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驱逐绝对主义精神,对地球上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的不同共存状态进行比较—这些状态相互之间没有依赖关系,用这种方法可以同时观察发展的不同阶段历史:贯穿于人类发展全过程的历史比较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人类进步法则(三阶段法则)人类心灵的发展和个人心灵的发展是相似的。

系统发育重演个体发育的方式。

童年时是虔诚的信仰者、中年时是个形而上学家、成年时是自然哲学家。

人类历史是以“有组织的”时期和“危急的”时期相互交替为特征的。

组织处于平衡状态,危急则处于不平衡。

劳动分工是社会进化的强大推动力。

科学层次科学知识的发展像人类的进步一样要经历类似的阶段,其发展速度与普及程度、简单程度、不依赖其他学科的程度成正比。

因此,自然科学中最普遍、最简单的学科—天文学最先得到发展,以后依次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最后是社会学,复杂性增高、普遍性降低为特征的科学层次系列中,每一学科的出现都要靠其前一学科的发展。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静力学研究社会秩序,动力学研究社会进步;他用生物有机体作类比来看待社会,生物有机体的表面是皮,因而具有物质界线。

而有机体则无法用物质手段结合为一个整体,只能用精神纽带。

在精神纽带中,语言是极其重要的,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宗教,对于人类共同体来说,语言是行动的媒介,宗教提供共同遵守的原则,没有这一共同的基础,社会便会因个人纠纷而毁灭。

宗教是一种强大的粘合剂,它用共同的崇拜对象和共同的信仰体系把社会结合在一起。

它是社会秩序的根基。

第三个因素便是社会分工,分工在促进个人天赋和才干获得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人类的团结,它使每一个人产生一种对他人的依赖感。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阶级理论人类社会从根本上分化成为追求阶级利益而斗争的阶级。

社会学三大家简介

社会学三大家简介

簡介●涂爾幹D.Durkheim(1858-1917)⏹確立社會學的中心議題——道德,或社會整合(s o c i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涂爾幹所處的時代是工業社會所引起的弊病逐一顯現的時代,最嚴重的是脫序現象(a n o m i e),這是他最關心的問題。

⏹關心社會的結合如何形成及維繫,他提出集體良知(c o l l e c t i v ec o n s c i e n c e)的概念指出在個人以外存在著集體性的情感,形成道德、信仰、規範等,作為社會約束力的基礎。

⏹提出「機械連帶」(m e c h a n i c a l s o l i d a r i t y)∕「有機連帶」(o r g a n i cs o l i d a r i t y)來說明傳統∕現代社會社會整合的基礎。

前者代表結構簡單、集體取向的社會,社會關係就像機械結構那樣固定、靜止;後者則是日益分化、以個人主義為主的社會整合方式(指的是資本主義社會)。

【姑且不論涂爾幹的區分是否通用,但「連帶」(或團結)這個概念的確是社會交往(sociality)的基礎,也就是讓大家相互信任、結合的隱形價值規範。

問題來了:如果我們對社會的瞭解或期望改變了,是否也意謂著社會連帶將跟著改變?也許不那麼學術性的解答之一可以參考M.A l b e r t的《兩種資本主義之戰》(台北:聯經出版社)。

】⏹功能論的觀點:從功能(f u n c t i o n)的角度探討各種社會制度與現象對維持社會整合所具有的貢獻。

因此某些社會現象並非病態,反而能促進社會整合。

譬如某種程度內的犯罪、自殺。

●韋伯(M.Weber)(1864-1920)⏹對西方近代文明(資本主義)興起原因的經典性探討。

韋伯反對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觀點,強調理念(i d e a)所導引的生活風格(c o n d u c t o f l i f e)在歷史進展上的重要性,社會變遷的動力並非物質因素單獨決定,而是「物質」與「觀念」並置。

社会学思想名家

社会学思想名家

社会学思想名家第一章奥古斯特孔德一学说孔德希望建立一种人类运动规律的科学,还企图阐明在具体的历史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条件。

尽管人类社会更具有复杂性,但他仍像宇宙的其它部分一样服从于基本规律。

社会基本规律的发现将医治人们的过分野心,他们将懂得,在任何历史时刻,社会行动的范围都受到社会有机体的正常活动所必要的限制。

孔德反复坚持,一切都是相对的。

这一观点是他的学说的核心。

研究方法首先是在自然科学中已经成功运用过的方法,观察,试验,比较。

其次是历史法。

贯穿于人类发展全过程的历史比较时社会学研究的核心。

人类进步法则虽然其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心灵发展和逐步解放的各个阶段,但他仍强调,这些阶段与相应的社会组织的发展,社会秩序类型的发展,社会单位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的物质条件的发展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

事实上,人类历史是以有组织的时期和危急的时期相互交替为特征的。

在有组织的时期,呈现社会稳定和文化和谐的局面,社会的各个部分处于平衡状态,危急时期则相反。

但是,危急时期却是一种新的有组织状态出现的必要前奏。

智力演讲是他解释人类进步的主要因素,但是他仍承认其它因素。

他把分工视为社会进化的强大推动力。

科学层次某种知识达到实证阶段的先后与他的普及程度,简单程度,不依赖其它学科的程度成正比。

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静力和动力对应两个概念,秩序和进步。

秩序就是社会存在诸条件之间的持久地和谐,而进步则是社会的发展。

社会稳定的基础就是社会整体内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平衡。

在家庭内部,基本的利己主义倾向受到约束而服务于社会利益。

社会机体无法用物质手段结合为一个整体,因此,他认为,语言是很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宗教。

没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任何世俗的权力也无法长久存在。

除语言和宗教外,还有第三种因素使人和他的同伴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分工。

孔德可以被视为最早的社会功能分析学家之一,因为他不仅考虑社会现象对社会系统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所有这些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读《社会学思想名家》及其他书目有感

读《社会学思想名家》及其他书目有感

读《社会学思想名家》及其他书目有感一:引言已近学期末,我才陆陆续续、拖拖拉拉的看完了大半本《国外社会学理论》。

虽然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我们的思路主要停留在社会学诞生之初的那一百年,并和那些古典社会学家一起呼吸着19世纪欧洲的空气,但我的好奇心还是让我被扯进了后现代社会学光怪陆离、诡谲激越的理论迷雾里。

自孔德起步,一路跌跌撞撞、似懂非懂,越过一家又一户的理论流派,耳闻形形色色的辩论与争执之声,我终于在布迪厄的门前停下脚步,把哈贝马斯、吉登斯、布希亚几位当代社会学家的理论留作后话,然后回过头来,又看了这本刘易斯·科塞的《社会学思想名家》。

说来也巧,我读的这两本书,一本是中国社会学教科书,另一本则是流行于美国的社会学教科书典范,都可谓是权威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集大成之作,我有幸从这两本书里,窥见社会学发展近两百年来的浓缩之精华的一点儿影子,又粗粗的看了些乔治·瑞泽尔的《布莱克维尔社会理论家指南》,借了点光,虽远远谈不上对这些书中艰难晦涩、变化繁杂的理论内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但心中大抵有了个模模糊糊的轮廓与形状。

那么,我愿在这里用不太成熟的口吻,对我的感想与见解作稍许的表达。

二.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原则关于社会学的溯源,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奥古斯特·孔德,这位法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最早提出了“社会物理学”这个概念,虽然之后因种种原因改作“社会学”,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个名称中瞥见早期社会学的重要特性——浓厚的实证主义色彩。

十九世纪是属于工业和资本的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经将神秘的上帝和天使驱逐出欧洲的领地,取而代之成为人们知识文化的支柱,并深深地烙印在时代精神之中。

如果说还有什么迷信的话,自然科学就是那个时代唯一的神。

而孔德建立社会学的出发点,就是对这种来源于自然世界的规律性的迷恋。

孔德相信,如果说自然世界具有这种不可改变不受影响的客观而独立的规律性,那么人类社会也一定有这样的规律——而发现这种社会的真理,并以此来指导人们作出有益的社会行动,将成为社会学家永恒而光荣的使命。

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

埃米尔·涂尔干(1858-1917)

• 结论:
▫ 一旦社会秩序出现重大更迭,人们自我毁灭的倾向都会格外 强烈。 ▫ 个人无法约束自己的欲望,若没有适当约束,欲望就会无止 境增长与现实冲突,使人们痛苦。
小结
• 引起自杀的真正原因是社会力量。这种力量视社 会、集团和宗教的不同而各异,它来自团体,而 不是每个个人。涂尔干一贯主张,社会本身与个 人是不同质的。有一些特定的社会现象支配着个 人现象。社会潮流将个人引向死亡,每个人都认 为只服从自己,而其实他自己只不过是集体的玩 物。
利己主义的自杀
• 利己主义的自杀是由于极端的个人主义而引发的 一种自杀。 • 论证路径 • 结论:利己型自杀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整 合程度越高,其成员的自杀率就越低,反之则越 高。 • P237,P2,L4
论证路径
新教
个人主义性质较强
自杀率高
宗教信仰
天主教 犹太教
利己主义 的自杀
婚姻状况
已婚者家庭感较强
宗教的起源与功能
•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集体意识。 • 两个基本范畴:信仰和仪式。 • 根本特征:宗教把全部事物区分为“神圣事物” 和“凡俗事物”两大类,绝对异质性。 • 宗教的社会性。P261,P3;P264
图腾崇拜——宗教力
• 作为基本宗教的图腾制度。 • 在图腾崇拜中存在一种本原性的“力”,即宗教 力,是人类的力量和道德的力量。P262,P3
解决途径的选择
• 如何消除不正常的自杀现象呢?人们可以用什么办法 重新使个人和集体结合成一体呢?
▫ 家庭组织?===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 ▫ 宗教组织?===对教徒的高度控制。 ▫ 政治组织——国家?===严重脱离个人。
• 涂尔干力图证实,在这三类组织中没有一种能够提供 既给个人以安全又使人服从相互关系所要求的、可以 接近的社会环境。

中国现代社会学家的著名言论理论

中国现代社会学家的著名言论理论

中国现代社会学家的著名言论理论中国近现代著名社会学家及其贡献陈达(1892-1975)中国社会学家别号通夫浙江余杭人。

主要著作有:《华侨──关于劳动条件的专门考察》(英文版,1923)《中国劳工问题》(1929)《人口问题》(1934)《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938)《华南侨乡》(英文版,1940)《现代中国人口问题》(英文版,1946)等。

陈瀚笙曾用名:陈枢。

(1897-?)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出生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

主要论著:《帝国主义工业资本与中国农民》(英文,1939年);《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1934年);《解放前的地主与农民,华南农村危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经济区域》(商务印书馆,1924年);《陈翰笙文集》;《解放前的中国农村》(合编,展望出版社,1985年);《解放前西双版纳土地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等。

《华工出国史料汇编》(1984年)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民族学家,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专长: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

出生于江苏吴江。

主要论著:《Peaant Life in China》(London,1939);《Earthbound China》(Chicago:Chicago Univerity Pre,1945);《Chinee Gentry》(Chicago:Chicago Univerity Pre,1945);《Towarda People' Anthropology》(Beijing:New World Pre,1981);《ChineeViclage Cloe-up》(Beijing:New World Pre,1983);《Small Town in China》(Beijing:New World Pre,1986);《内地农村》(上海生活书店,1946年);《乡土中国》(观察社,1948年);《乡土重建》(观察社,1948年);《生育制度》(商务印书馆,1947年);《小城镇四记》(新华出版社,1985年);《费孝通社会学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从沿海到边区的考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行行重行行—乡镇发展论述》(宁夏人民出版社,1992);《费孝通文集》(群言出版社,1999年)。

古今中外社会学大家思想精髓

古今中外社会学大家思想精髓

古今中外社会学大家思想精髓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深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既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也关注社会现象的产生和演变。

古今中外的社会学家们通过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文将对古今中外几位社会学大家的思想精髓进行探讨。

古希腊社会学家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发展社会理论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主张政治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认为哲学家具备理性和智慧,能够更好地管理社会。

他强调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真理的追求,人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正义。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对法律与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理论,主张国家政权的三个要素(立法、行政、司法)应当相互制衡、互相独立,以保障公平和正义。

这一理论对于现代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杜尔凯姆是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思想家,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强调社会事实的独立性和约束力,认为社会结构和规范不是由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客观事实。

他提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社会事实”概念,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方法。

当代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费孝通是中国当代社会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他提出了“人类八个社会性需求”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满足社会性需求。

他的研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结论古今中外的社会学大家们的思想精髓为我们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他们的研究成果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今后的社会学研究中,我们应当继续借鉴和发扬这些思想精髓,不断推动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50位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

50位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

50位西方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推荐一个优质历史号给大家!西方50位社会学思想家的思想1、孔德 ( Auguste Comte,1798-1857年)代表作:《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年),《实证主义手册》(1851年),《实证政治体系》(四卷,1851-1854年),《主观的综合》(1856年)思想背景:18世纪末进步哲学特别是杜尔哥与孔多塞的思想;自由主义思想特别是亚当.斯密和萨伊等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家的观点;圣西门、康德、笛卡儿、孟德斯鸠、休谟的思想;孔狄亚克和“观念学派”以及牛顿自然科学的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重整社会秩序的希望在于建立一种普遍人性的人道教,这是社会学的任务。

在整个世界发展中,群体、社会、科学甚至个人思想都经历了神学、形而上学、科学三个阶段。

按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变迁的连续阶段和相互关系的过程来研究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规律;社会静力学旨在研究社会各个不同部分的结构关系,以及彼此间持久不断的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也就是研究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几个不同层次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

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实验、比较和历史方法。

2、马克思 (Karl Marx,1818-1883年)代表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1846年),《共产党宣言》(184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资本论》(三卷,1867,1885,1894年)思想背景:德国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法国的传统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派的思想;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思想;莱布尼茨的发展思想和康德的冲突中心论;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会契约论》等著作;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类学思想。

主要学术思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社会一切关系和形态变化的基础;阶级利益和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为止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社会学家与其代表作品的分析

社会学家与其代表作品的分析

社会学家与其代表作品的分析社会学家是对人类社会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专家,他们以各种角度和方法探究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社会学家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的各种层面和领域,如社会结构、文化、犯罪、教育、社会心理和政治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位知名社会学家及其代表作品,对这些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是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代表作品,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揭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动力,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资本论》对于社会学家们的思考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于社会文化、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理论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思考方式。

它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社会现象的框架。

二、埃米尔·杜尔凯姆的《社会分工的自然历史》杜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主张通过对社会研究的客观科学方法建立社会学理论。

在他的代表作《社会分工的自然历史》中,他探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形态的划分。

杜尔凯姆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运用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即结构功能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强调通过分析社会文化结构和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来解释社会现象。

结构功能主义为后来的社会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社会现象的思考方式。

三、马克斯·韦伯的《职业与职业分化》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在《职业与职业分化》中阐述了职业分化和职业群体的概念。

同时,他提出了“理性化”的概念,认为社会的现代化是由于工业化和理性化的发展过程所引起的。

韦伯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运用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理性模型。

这种方法依靠对社会现象实证研究和深入分析,以科学的手段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特点。

在韦伯的研究方法中,他特别注重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阐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弗洛伊德的《家庭和社会的不满情结》虽然弗洛伊德主要是心理学家,但他的思想对于社会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复习

西方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复习

一、人物介绍(时代、国家、代表作、理论)1、孔德(1798-1857法国)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人称“社会学之父”。

代表作《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哲学教程》。

理论: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2、斯宾塞(1820-1903英国),西方社会学史上早期社会学家、实证主义者、英国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

代表作:第一部《社会静力学》、《进化的假说》、《综合哲学》。

理论: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3、涂尔干(1858—1917法国),是法国任命的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是西方宗教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

代表作:《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理论:社会分工、社会系统、自杀论。

4、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代表作:《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理论:理解社会学、社会行动的合理化、统治类型与科层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5、帕森斯(1902-1979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为代表作,后期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抽象)功能主义学说,主张“大理论”。

发表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还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6、默顿(1910-2003美国)他与帕森斯并称为功能主义论的“巨子”,被称为“经验功能主义者”。

代表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理论: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强调经验实在性,倡导“中层理论”。

7、科塞(1913年生于德国柏林,后避难到法国,又移居到美国)代表作《社会冲突的功能》《社会学思想名家》。

理论:功能冲突理论8、达伦多夫(1929年生于德国汉堡)。

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代表作:《工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社会冲突理论探讨》《新自由》理论:辩证冲突论9、布劳(1918年生于奥地利,后移居美国)。

中国近代社会学家人物志[整理版]

中国近代社会学家人物志[整理版]

中国近代社会学家人物志一、吴文藻(1901 -1985)江苏江阴人,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

著名学者费孝通、林耀华、黄华节、瞿同祖、黄迪、李有义、陈永龄均曾师从吴文藻先生。

吴文藻大力提倡和推行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反对完全是照搬西方的理论,他公开站出来抨击洋人垄断社会学的不正常状态,大声呼吁学术界的同仁们共同起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体系,使中国式的社会学“扎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上”。

有感于西方理论与中国现实的脱节,吴文藻先生到燕京大学后亲自为每一门课都编了一种汉文教材,并且每年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新得材料加以修改和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比如,“家族社会学”一课原来以泛谈世界家族制度尤其是原始社会的家族制度为中心内容,吴文藻在接过这门课后,着重以中国宗法制度为中心内容,把社会学的教学与中国社会的实际结合了起来。

1933年,吴文藻先生担任了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这一职务的获得给大力提倡和推行社会学中国化主张的吴先生带来了更多便利。

他认为,社会学要中国化,最主要的是要研究中国国情,即通过调查中国各地区的村社和城市的状况,提出改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参考意见。

吴文藻先生把此概括为“社区研究”。

二、陈达(1892-1975)中国社会学家,别号通夫,浙江余杭人。

1912~1916年在北京清华学校(游美预备班)学习。

1916~1923年在美国留学,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同年回国,长期执教于清华学校。

1929年清华学校改为清华大学后,负责创办社会学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随清华南迁昆明,兼任西南联合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所长。

1952年后,先后在中央财经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劳动部劳动干部学校任教授。

1975年1月16日逝世。

主要著作有:《华侨──关于劳动条件的专门考察》(英文版,1923);《中国劳工问题》(1929);《人口问题》(1934);《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1938);《华南侨乡》(英文版,1940);《现代中国人口问题》(英文版,1946)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思想名家:
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马基雅维利、托克维尔、熊彼特、爱德华·泰勒、摩尔根、孔德、斯宾塞、涂尔干、马克思、韦伯、齐美尔、滕尼斯、帕累托、凡伯伦、弗洛伊德、斯金纳、马斯洛、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格尔茨、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舍勒、曼海姆、帕克、罗伯特·贝拉、杜威、索罗金、帕森斯、默顿、杰弗里·亚历山大、科塞、米尔斯、达伦多夫、霍曼斯、彼得·布劳、爱默生、库利、乔治·米德、布鲁默、戈夫曼、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福山、沃勒斯坦、哈贝马斯、雷蒙·阿隆、布迪厄、吉登斯、科尔曼、丹尼尔·贝尔、舒茨、加芬克尔、波普尔、库恩、哈耶克、福柯、德里达、利奥塔、费耶阿本德、格里芬、严复、梁漱溟、吴文藻、孙本文、潘光旦、许烺光、费孝通、林耀华、李银河、邓正来、刘小枫、叶启政、林南、阎云翔、孟德拉斯、詹姆斯·C.斯科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