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合集下载

胃蛋白酶原简介(精)

胃蛋白酶原简介(精)

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项目推荐书胃蛋白酶原简介一、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1],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一个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人胃粘膜中有7组胃蛋白同工酶原。

PG在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

根据生化性质、免疫原性、细胞来源及组织内分布可分成PGⅠ、PGⅡ两个亚群,1~5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Ⅰ(PGA),主要由胃腺的主细胞的粘液颈细胞分泌;6~7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Ⅱ,除由胃体和胃底黏膜的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外,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及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er腺也能产生PGⅡ。

PG含量与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有关,血清PGⅠ水平与萎缩性胃炎、PGⅠ/PGⅡ水平与胃癌和胃癌前期病变呈负相关。

血清PGⅠ与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相关,PGⅡ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血清PG反映胃总体分泌PG水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胃分泌酸过多有密切关系。

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或胃癌发生时,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所干扰,胃酸分泌过多的浅表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PGⅠ和PGⅡ的分泌会增加;而在慢性严重萎缩性胃炎当主细胞减少时PGⅠ含量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胃窦宪假幽门腺化生,PGⅡ含量会随之增高。

血清PG可作为检测胃癌的一个可靠标志物。

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

血清PG I和PG II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也随之改变。

因此,监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

二、专家共识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中,将胃蛋白酶原检测作为重要普查方法:进一步以胃镜确诊。

胃蛋白酶原1 Microsoft Word 文档

胃蛋白酶原1 Microsoft Word 文档

胃蛋白酶原Ⅰ测定(PG1)方法:1.实验前将试剂盒及样品平衡至室温(20℃-25℃),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加样:空白液、校准品、质控品及待测血清标本均100μl/孔加样(空白液、校准品、质控品建议进行复孔加样),37℃孵育60分钟(加盖封板膜)。

3.洗板5次,洗液板后于吸水纸上扣干残余液体。

4.加酶:酶结合物加入量100μl/孔,37℃孵育60分钟(加盖封板膜)。

5.洗板5次,洗液板后于吸水纸上扣干残余液体。

6.显色:底物液加入量为100μl/孔,37℃避光显色15分钟。

7.450nm检测读数,确保终止后30分钟内进行测量读数。

注:1.操作前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程序进行。

2.同一批试剂相同批号底物液、终止液和洗液可以混用,其它组分不能混用。

3.微孔板开封后,剩余要2-8℃密封干燥保存,并建议在半个月之内用完。

4.各试剂使用前应平衡到室温并摇匀后使用,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5.加样操作应快速、准确、手法一致,慢吸快打,缩短加样时间;。

6.为防止样品和试剂蒸发及避免污染,温育时将反应板覆盖一层封板膜。

7.冷冻保存的血清样本使用前需要在室温中完全融化并充分混合后再使用,并且要尽量避免血清反复冻融。

8.试剂和待测样本加样前要混匀后再加样,加样时避免产生气泡,吸头不要接触孔壁,并注意更换吸头,不用严重溶血和大量脂血样品;每块酶标板加样起始至结束时间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

9.严禁使用自来水冲洗微孔板或用自来水稀释洗液。

10.数据分析(单波长450nm检测)。

11.试剂本底(空白液检测值):OD450nm≤0.100。

12.建议PGI使用双对数拟合方法【ln(Y:浓度)-ln(X:1000×OD450)】。

线性:在规定的线性范围内,曲线相关系数r2应不低于0.9900。

13.体检者采血前十小时保持空腹。

14.采血前三天不要暴饮暴食、饮酒、不要吃腥辣等刺激性食物。

15.接受药物或其它方式治疗者,建议在疗程结束一周以后再检测。

胃蛋白酶原详解

胃蛋白酶原详解
洗涤机:洗去其它的物质和未结合的铕标抗体。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微孔表面免疫复合物中的荧光鳌合物,在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上测定相应发光强度。
最后根据PG浓度的系列参考标准品的相应发光强度的得到标准曲线, 通过双对数数学模型回归处理得到回归直线,未知样品的PG浓度 可以通过其相应发光强度从回归直线上反算出来。
的研究与应用在肿瘤学中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领域。
选择一些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某一肿瘤优 于单一指标,有利于提高检出的阳性率。而且,合理选用 肿瘤标志物,常可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数月鉴别出复发和
转移。因此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是研究的一个发 展方向。
三、临床意义
参考值:PGI 60-240ng/ml; PGII 0-27 ng/ml;PGI/PGII>3。
建议
可能原因
PGI>240
胃粘膜有破损,建 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 议进一步胃镜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可能造成胃 或禁酒等两周后复 粘膜破损,以溃疡居多。 查。
胃蛋白酶只在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 pH>6即失去活 性;在pH=2时优先作用于天然蛋白质;pH=4时能消化 某些特异性的肽。在体外,胃蛋白酶的持续作用可使蛋白 分子的肽键约有30%分裂,形成脙、胨和一些氨基酸。胃 蛋白酶不作用于角蛋白和黏蛋白,亦不作用于低相对分子
质量的蛋白衍生物。在复合维生素与蛋白质结合和释放 上,胃蛋白酶亦起主要作用。近年来, PG作为肿瘤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检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的优势、 试剂盒主要组成及其原理。
血清PG的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测定法(RIA)、酶免疫测定法 (E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等。RIA法早年在日本应 用较多,但因有放射性,应用受到限制。EIA法所需样本量少,具 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铕标记TRFIA法检测是一种灵敏、简便 的检测方法,克服了RIA法、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只能分别测 定PGⅠ、PGⅡ后再计算PGR而带来的误差积累,特别是对提高 PGR参数检测准确性具有突出的优势。检出时间应进一步缩短,获 得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并认为该法检测方便,设备易获得,试 剂易保存,无放射性,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胃癌筛查。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 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 G 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 G 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 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解读
胃功能四项指标是评估胃部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 (PGII)及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I/PGII),以及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Hp)。

PGI和PGII是胃黏膜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原,PGI主要分泌于胃体部位,PGII主要分泌于胃底部位。

PGI和PGII的比值(PGR)可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胃黏膜的损伤程度。

当PGR值低于1时,说明胃黏膜细胞分泌功能减弱,可能是由于胃黏膜受到损伤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后会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尿素酶抗体(Hp)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其阳性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程度相关。

通过检测胃功能四项指标,可以评估胃黏膜细胞的分泌功能、胃黏膜的损伤程度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胃部疾病。

如果检测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并接受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有助于维护胃部健康。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小张啊,你说这个胃蛋白酶原到底有啥临床意义啊?”这是我在科室里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胃蛋白酶原呢,其实在临床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咱先来说说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它其实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胃蛋白酶原 I 和胃蛋白酶原 II 两种类型。

那这胃蛋白酶原有啥临床意义呢?首先啊,它可以用于胃癌的筛查。

你想啊,胃癌如果能早期发现,那治疗效果可就好太多了。

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胃癌的潜在风险。

之前就有个病人,常规体检的时候查了胃蛋白酶原,发现数值有点异常,进一步做胃镜检查,还真就发现了早期胃癌,幸亏发现得早,及时做了手术,预后非常好。

而且啊,胃蛋白酶原还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

如果胃黏膜有损伤,比如有胃炎、胃溃疡这些疾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就说上次有个病人,老是胃疼,查了胃蛋白酶原,结合其他检查,就明确诊断是慢性胃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再复查胃蛋白酶原,数值也慢慢恢复正常了。

“老师,那是不是胃蛋白酶原数值越低就越不好啊?”有学生问我。

“也不能这么绝对啦。

”我回答道,“虽然一般情况下,数值明显降低可能提示有问题,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有些人长期服用抑酸药,也可能会导致胃蛋白酶原数值偏低。

所以啊,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判断。

”“那要是胃蛋白酶原数值升高呢?”另一个学生接着问。

“数值升高也不一定就有问题,但如果升高得比较明显,也要警惕。

可能提示有胃黏膜的过度增生,或者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原因了。

”我耐心地解释着。

总之啊,胃蛋白酶原在临床上是个很有用的指标,但不能单纯依靠它来诊断疾病,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来综合判断。

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可不能马虎。

“明白了,老师。

”学生们纷纷点头。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

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

而日、韩两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均达40%~ 50%甚至更高。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

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

我国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

胃黏膜合成的胃蛋白酶原大部分进入胃腔,另外,有大约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Ⅱ比值(PGR)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PGⅠ/Ⅱ测定的应用范围:1、胃癌早期筛查2、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3、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PGⅠ/Ⅱ测定的临床意义:项目指标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PGⅠ67<PGⅠ<200PGI<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PGI>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PGⅡ<15PGII>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I/PGII)>7.5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指标对照表

胃蛋白酶指标对照表

胃蛋白酶的正常值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胃蛋白酶指标对照表:
胃蛋白酶原I(PGI)正常值为67-200ng/ml,胃蛋白酶原II(PGII)正常值为0-15ng/ml,PGI/PGII比值正常>7.5。

这些指标可用于判断胃黏膜状态,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时PGI和PGII 降低,PGI/PGII比值下降。

胃蛋白酶正常值为Metti法:PP 40~60u。

这些数据可用于判断胃酸分泌状态,胃酸分泌增多时胃蛋白酶原I会上升,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腺体萎缩时胃蛋白酶原I会降低。

另外,还有一些对照表将胃蛋白酶与胃癌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关联,指出PGI和PGII含量升高可能提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而PGI/PGII比值在胃癌和萎缩性胃炎时均明显降低,可用于胃癌的筛查和早期发现。

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蛋白酶原Ⅰ/Ⅱ(PGⅠ/PGⅡ)·检出率高·操作简便·无痛苦、易耐受·检测费用低·方便快捷·胃癌筛查判定·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断·消化性溃疡复发判定·幽门螺杆菌(HP)肃除医治效果评价胃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胃癌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因·中国是胃癌的多发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中国每一年新发胃癌患者约40万人,死亡人数近30万人·中国半数初期胃癌患者无任何症状,检出率低于5%·中国年轻人胃癌的发病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上升至%·消化系统的肿瘤患者1/2死于胃癌·每一年新发胃癌患者中,约1/5年龄不足40岁·初期胃癌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90%-95%胃癌的发生胃癌的发生并非是由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骤然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渐进的进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胃癌的发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在发展为胃癌之前,常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癌前转变进程。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恶性贫血及庞大胃粘膜肥厚症等,就属于胃癌的“癌前疾病”,他们将使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其中最多见的当数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人群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可达50%胃炎、胃癌的初期症状发现期初期信号主要有:上腹部疼痛占%;食欲消退占%;胃部闷涨占%;呕酸占%;上腹不适占36%;消瘦占%。

有一部份患者可能走上“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这条路。

胃癌高危人群·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千克的男性·年龄在50岁-80岁之间·常吃加盐腌制蔬菜或烟熏肉和鱼等食物·抽烟·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史·恶性贫血·A型血·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环境检出可根治的初期胃癌测定PG,特别是PGⅠ/PGⅡ比值和PGⅠ水平,对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有很高的价值,血清PG的转变可被以为是胃癌高危的亚临床指标(Farinati 1991),一项回顾调查(Nomura 1980)确切地显示了胃癌与PGⅠ的联系,在被确诊的48例胃癌患者中,检测他们几年前为其他检查留下的血样品,发现有1/3,在那时还“健康”的情况下血清PGⅠ水平已经降低,对另一组胃癌患者检查发现有40%属于血清PGⅠ低水平。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由胃部分泌的酶原前体,在胃内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在胃酸的环境下能够分解蛋白质,是胃液中的主要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一种可以用来评估胃部功能状况的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检验方法:目前常用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参考范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通过比对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胃功能状况,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三、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诊断和鉴别消化性溃疡、胃疼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四、质控措施:在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试剂品质,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条件的稳定,做到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环节的规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对于评估胃部功能状况,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只有做好相关工作和措施,才能确保胃蛋白酶原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监测和治疗手段。

【字数不足,需要再加一些内容】第二篇示例: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胃的胃蛋白酶原水平的一套标准化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酶前体,它在胃内受到激活成为活性胃蛋白酶,参与胃内蛋白质的消化。

胃蛋白酶原水平与一些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检测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等。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比值< 3.0) 2.阴性(其余) 阳性又分為兩種 1.强阳性 (血清胃蛋白酶原I水平<30 ng/ml并且胃蛋白酶原 I/II比值<2.0) 2.阳性(其余) 结果总共分成三种: 阴性,阳性,强阳性
实例:日本五年随访的判定标准
血清PG值
PGI>70ng/ml或者PGI/PGII>3.0
检查PG结果注意事项
1. 2.
胃蛋白酶原反映的健康状态是胃粘膜的整体状态
受检者容易误解“即使不用胃镜检查,通过血液就可以检查胃 癌了。
受检者容易误解“阳性就一定有胃癌”
3.
4.
阴性结果并非能够完全排除胃癌,只是没有萎缩而已,胃癌的 可能性很低,并非完全没有胃癌。
切除胃会引起胃蛋白酶原呈阳性,所以不适合此检查 大多数情况下,胃粘膜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薄,作用降低,此 种状态也叫做萎缩,是生理性萎缩
胃蛋白酶原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 胃蛋白酶原Ⅱ除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分泌外,幽门腺和十二 指肠腺亦可产生
胃部结构图
胃底 贲门 食道 幽门 纵肌层 胃窦 浆膜 环肌层
胃小凹
蜂巢胃
PGI&PGII
胃腺 黏膜
胃小弯
黏膜肌层
十二指肠
内腔
血管 斜肌层
黏膜下层
黏膜皱襞 幽门括约肌 斜肌层 胃大弯
环肌层
阳性度
(-)正常
PGI≤70ng/ml并且PGI/PGII≤3.0
PGI≤50ng/ml并且PGI/PGII≤3.0
(+)轻度萎缩
(++)中度萎缩
PGI≤30ng/ml并且PGI/PGII≤2.0
(+++)重度萎缩

胃蛋白酶元检测

胃蛋白酶元检测

80
60
不 同 年 龄 发 病 率 (/100,000)
40
30
40
20
20
10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China, Shanghai Japan, Miyagi
12
产生PG的细胞的分布
• Pepsinogen I 由 胃底腺 的主细胞所分泌 • Pepsinogen II由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Brunner腺 所分泌,虽 然PG II 的浓度相对较低,但其分泌区域比PG I大
胃蛋白酶原 I 胃蛋白酶原 II
胃底腺 胃底腺
幽门腺
13
PG检测方法简介
14
萎缩性胃炎分级评判标准
15
PG检出阳性后的临床处理
初次PG检测阴性者,随后连续4年的判定结果基本不变, 所以第二次检查间隔时间可为5年

阳性者建议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如未发现癌变,在两年 后进行下一次的胃蛋白原检测

Miki K, et al. Dig Endos,2009;21:78-81
16
主细胞减少导致胃蛋白 Diffuse type = 酶原分泌量降低 Germline mutation
/nrc/journal/v3/n8/fig_tab/nrc1141_F1.html
7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死亡率关系密切
8
• 背景信息
• 胃蛋白酶原(PG)检测简介
Dinis-Ribeiro M, Yamaki G, Miki K, Costa-Pereira A, Matsukawa M, Kurihara M:J Med Screen. 2004;11(3):141-7. Miki K.: Gastric Cancer. 2006;9(4):245-53. Epub 2006 Nov 24.

胃蛋白原酶1标准

胃蛋白原酶1标准

胃蛋白原酶1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蛋白酶1(Pepsinogen 1,PG1)是一种胃蛋白酶的前体酶,在胃内的主要功能是被转化为成熟的胃蛋白酶1(胃蛋白酶,Pepsin)用于蛋白质的消化。

PG1的水平可以反映胃黏膜细胞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胃癌、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PG1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胃部状况,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为了确保PG1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建立一套PG1的标准。

这里所说的PG1标准,是指在进行PG1检测时的参考值范围、标准操作流程、质控要求等一系列规定和方法,以确保不同实验室在进行PG1检测时能够取得一致的结果。

在建立PG1标准时,首先需要确定PG1的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PG1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患病情况等。

在建立PG1标准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确定正常参考值范围。

需要确立PG1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

这包括采集样本的方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选择和校准、实验操作步骤的规范等。

只有在标准操作流程下进行PG1检测,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建立PG1标准还需要制定质控要求。

质控是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

内部质控是指实验室在日常操作中对PG1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使用、样本处理的规范等;外部质控是指通过参加质控组织组织的质控方案,检测实验室的PG1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结果的一致性。

建立PG1标准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密切关注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及时更新标准操作流程和质控要求,以确保PG1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只有建立了科学合理的PG1标准,并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PG1检测,才能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胃蛋白酶1标准的制定对于PG1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胃部状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中的胃蛋白酶原是一种检测胃功能的指标,它通常用
于评估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程度。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前体蛋白酶,
它在胃黏膜细胞中合成,然后通过胃酸的作用而转变为活性的胃蛋
白酶。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以
及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风险。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查来进行。

正常情况下,胃
蛋白酶原的水平较低,但当胃黏膜受损或炎症时,胃蛋白酶原的水
平会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医生可以初步判断
胃部疾病的情况。

除了胃蛋白酶原外,医生在评估胃部健康时还可能会结合其他
检查项目,比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酸分泌功能检测等,以全面了解胃部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胃蛋白酶原作为体检项目之一,能够帮助医生评估
胃部疾病的风险和炎症程度,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具有一
定的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作为单一指标并不能
确诊疾病,医生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医生建议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建议患者按医嘱进行,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蛋白酶原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G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G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3.检测PG可发现哪些疾病?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健康体检者和不同胃病患者的PG异常率如下,可以看到胃病患者的PG异常率远远大于健康体检者。

4.检测PG在胃癌防治上有什么意义?部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如下:Hp感染或其他原因→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如果能尽早的阻止此进程,则得胃癌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而此进程常伴随着PG值的变化,有报道在确诊胃癌患者中1/3在几年前的血清PG值已不正常。

所以定期检测PG并积极干预治疗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

5.国外应用PG检测的情况如何?PG检测在日本和欧洲应用非常普及,日本在老年法的指导下利用血清PG进行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90%,而目前我国的胃癌早诊率低于10%。

6.PG检测最适合哪个领域?PG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而其中很多患者当时无明显症状。

另外也PG检测可以用于临床胃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辅助检查。

7.PG与胃部各种疾病的特异性如何?PG是一个胃黏膜状态的指标,对胃黏膜的损伤较敏感,一般来说,当PGI高于正常值时,患有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性较高;而PGI和PGI/PGII比值低于正常值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异性较高。

8.PG的阳性率是多少?PG的阳性分为偏高和偏低两种情况,PGI和PGII偏高的阳性率约为10~15%,PGI和PGI/PGII比值偏低的阳性率约为2%,偏低是因为胃粘膜萎缩或胃酸分泌较少所至,患者具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

偏高常因胃粘膜破损或胃酸分泌过多,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可能造成胃黏膜破损,以消化道溃疡居多。

9.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是多少?一般人群的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约为2% ,与.PG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10.胃癌的发病率是多少?一般人群的胃癌的发病率约为0.1% ,PGI和PGI/PGII比值偏低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约为5%,说明PG异常的患者其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50倍。

11.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萎缩性胃炎容易导致胃癌,国外有研究表明,胃窦为主要萎缩性胃炎患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18倍,如果胃窦和胃体均存在黏膜萎缩,则其危险性高达正常人的90倍。

12.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是多少?消化性溃疡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量人口中的统计,有报道一般人群的的发病率在10%左右。

大量数据显示体检人群中PG异常增高的比例在10-15%,其中大多数为消化性溃疡。

13.消化性溃疡不及时发现任其发展会产生什么后果?消化性溃疡不及时发现任其发展容易造成胃穿孔、胃出血等急性症状,严重时可危害生命;消化性溃疡如长期未经发现治疗,经常处于炎症状态,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4.PG的正常值是多少?不同异常的对应那些胃病?PG正常值:PGI(60-240ng/ml)、PGII(0-27ng/ml)、PGI/ PGII(>6)15.PG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如何?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Hp初期感染者血清PG 值高于非感染者,但两者反应的情况不同,Hp感染是PG异常的原因之一,但Hp 感染者PG不一定都异常,PG异常者,也不一定是Hp感染,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也会引起PG异常。

不同地区的人群中Hp抗体阳性的比例在40%-80%之间,PG异常的比例在15%左右,其中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引起PG值降低的高危人群比例<2%。

所以从判断胃病的损害程度上看,PG的特异性好于Hp抗体检测。

16.测Hp抗体是否就没有必要测PG了?Hp检测和PG检测是没有冲突的。

Hp检测主要测得是人体胃部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幽门螺杆菌是绝大多数胃病的致病菌,但不是一定会引起明显的胃病。

胃蛋白酶原就像肝病检查中的“谷丙转氨酶”,Hp抗体就像“乙肝核心抗体”,乙肝感染者不都全“谷丙”异常,但“谷丙”异常,肝脏肯定有问题。

同样,Hp感染,并不一定有明显的胃部疾病,但胃蛋白酶原异常,胃部一般都有问题。

胃蛋白酶原可以发现的是一个有病的胃(约占体检人群的15%),再由胃镜进一步检查原因。

就像“谷丙”是发现一个有病的肝,是什么肝病由B超、CT解决。

目前体检都会做“谷丙”的,我们希望有可能都去做PG,因为在胃病筛查方面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指标。

17.PG检测有哪些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的优点是什么?目前PG检测有酶联免疫分析(ELISA),免疫比浊(生化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TRFIA具有操作流程短、灵敏度高(远高于ELISA及生化法,可以大幅降低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标准曲线量程宽(ELISA样品要稀释)、可全自动操作(ELISA只可手工操作)等优点,一次可上机432个样品,每批可进行1152个检测,2-3小时内出全部结果,批量检测的方式非常适合大批量的体检项目,利用灵敏、便捷的TRFIA进行血清PG检测,作为胃部疾病普查筛选手段,筛出胃病高危人群,可实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相对于胃镜和病理活检而言,病人痛苦少,价格便宜、简便易行。

18.PG如何检测?PGI和PGII检测都是通过验血进行,是非侵入性检测。

具体方法如下:a. 取微孔板,从第一孔开始,每孔依次加入50μl的参考标准品。

在参考标准品后依次加入50μl样品。

加完参考标准品及样本之后,每孔再加入150μl缓冲液,25℃振荡孵育1小时,洗涤液冲洗4次。

b.每孔依次加入已用缓冲液1:50倍稀释的Eu标抗PG单克隆抗体200μl,25℃振荡孵育1小时,洗涤液冲洗6次。

c.每孔加增强液200μl,25℃振荡孵育5分钟后测量。

19.对采血有何要求?样本要求:静脉采血3~5mL于试管中(不能使用含EDTA、枸橼酸盐、分离胶的试管),离心分离出血清。

2~8℃条件下,样本可保存7天,-20℃可长期保存。

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20.PG检测需要什么仪器设备?1)PG检测需要的仪器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目前市场上有PerkinElmer公司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及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等。

2)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需配备洗板机、振荡器、孵育箱(当室温温度过低时使用),10-50μL加样枪及吸头(吸铕标原液量较少时使用),50-200μL加样枪及吸头,1mL移液枪及吸头(或移液管)。

同时应配有稀释杯(尿杯即可,量少时可用塑料试管),用于稀释铕标。

3)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配有1.25mL移液枪枪头,无需另外配备洗板机、振荡器、孵育箱、加样枪等。

21.应用PG的效益分析检测PG所需成本(试剂成本+耗材+机器折旧费+人工费)不会超过70元/人,按照江苏省物价两项收费160元/人,每个检测PG可产生的效益是90元,如每年有10000体检人员选择该体检项目,可新增90万元的利润,如每年有30000体检人员选择该体检项目,可新增270万元的效益,以此类推,效益非常可观。

并且胃蛋白酶原检测项目是非侵入性直接以血清来判断体检人员的胃部情况,该项目的开展填补了体检时无法对客户的胃部状况做全面了解的空白(大规模体检时人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

22.PG检测的仪器有哪些?价格多少?优缺点?PG检测需要的仪器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适用于96微孔反应板的PerkinElmer公司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及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

PerkinElmer公司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价格在10万美金左右,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价格在5万美金左右,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价格在10万人民币左右,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价格也在10万人民币左右。

PerkinElmer公司的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操作简便,人为误差小,本底低;PerkinElmer公司的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成本较低,但人需人工加样。

23.PG试剂盒的有效期是多少?PG试剂盒的有效期为6个月,以试剂盒外标签上的日期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