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与应力因素分析

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与应力因素分析

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与应力因素分析引言: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和建筑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多种材料的组合,复合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破坏,因此研究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和应力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疲劳寿命预测模型1.1 疲劳寿命的概念疲劳寿命是指材料在循环载荷下能够承受的次数,也是材料在疲劳加载下出现破坏的循环次数。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材料的疲劳性能,从而提前预防疲劳破坏。

1.2 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分类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可以分为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两种。

经验模型是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得到的,适用于相似材料和相似加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物理模型则是通过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行为建立的,适用于复杂材料和加载条件下的疲劳寿命预测。

1.3 经验模型的应用经验模型是疲劳寿命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经验模型有Basquin模型、Coffin-Manson模型和Smith-Watson-Topper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试验数据的拟合,可以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和疲劳寿命曲线,从而进行疲劳寿命的预测。

1.4 物理模型的应用物理模型是疲劳寿命预测中较为复杂和精确的方法。

物理模型通过考虑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应力分布等因素,建立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

常见的物理模型有微观损伤力学模型、断裂力学模型和有限元分析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并为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二、应力因素分析2.1 应力的分类在复合材料的疲劳分析中,应力可以分为静态应力和疲劳应力。

静态应力是指材料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外力作用,疲劳应力则是指材料在疲劳加载下受到的循环载荷作用。

2.2 应力的影响因素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与材料的应力分布密切相关。

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都会对材料的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在当今的工程领域,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体育用品到医疗设备,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要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优势,准确理解其力学行为和预测其性能至关重要。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这些不同的组分相互作用,赋予了复合材料独特的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科学家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力学模型。

其中,微观力学模型着重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出发,分析单个纤维或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模型,可以了解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进而预测其整体性能。

例如,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用的微观力学模型有混合法则和等效夹杂模型。

混合法则基于材料的体积分数和各组分的性能,简单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估算。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等效夹杂模型则将纤维视为等效的夹杂体,通过复杂的数学推导来计算复合材料的等效性能,其预测结果通常更为准确。

宏观力学模型则将复合材料视为均匀的连续体,不考虑其微观结构。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复合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的力学响应,如梁、板等结构的弯曲、拉伸和压缩等行为。

常见的宏观力学模型包括经典层合板理论和有限元方法。

经典层合板理论将复合材料层合板视为由多层不同方向的单层板组成,通过叠加各单层板的贡献来计算层合板的整体性能。

这一理论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对于复杂的加载情况和边界条件的处理能力有限。

有限元方法则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工具,它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加载条件和边界约束。

通过将复合材料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并对每个单元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整个结构的响应。

有限元方法在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的软件支持。

复合材料的多尺度模拟与分析

复合材料的多尺度模拟与分析

复合材料的多尺度模拟与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生物医学到电子设备,无处不在。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优化复合材料的性能,多尺度模拟与分析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材料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成,这些不同的组分在微观尺度上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

然而,要准确预测和理解复合材料的性能,仅仅依靠实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实验研究往往受到时间、成本和技术限制,而且无法直接观察到材料内部在不同尺度下的微观结构和物理过程。

这就需要借助多尺度模拟与分析技术,从原子、分子水平到微观结构,再到宏观尺度,全面深入地研究复合材料的性能。

在原子和分子尺度上,量子力学模拟方法如密度泛函理论(DFT)等被用于研究复合材料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合、电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模拟,可以了解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如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能等,为设计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材料提供理论基础。

当研究范围扩大到纳米和微米尺度时,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蒙特卡罗(MC)方法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追踪原子和分子在一定时间内的运动轨迹,从而研究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扩散过程等。

蒙特卡罗方法则适用于研究材料中的随机过程,如晶体生长、相变等。

在微观尺度上,有限元分析(FEA)和有限差分法(FDM)是常用的模拟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建立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模型,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纤维分布、基体与纤维的界面结合等,并计算其力学性能,如强度、刚度和韧性等。

通过微观尺度的模拟,可以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其性能。

而在宏观尺度上,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如均匀化理论和等效介质理论等,可以将微观结构的性能等效地转化为宏观材料参数,从而预测复合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的行为。

例如,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通过宏观尺度的模拟预测复合材料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应力分布和失效模式等。

LS-DYNA-复合材料建模_mat_compos

LS-DYNA-复合材料建模_mat_compos

LS-DYNA 中的正交异性材料
正交弹性常数定义在材料坐标系中. 必须为每一个正交单元,所有的壳以及厚度方向的每 一个积分点定义材料坐标系。坐标系的方向可以在下 面三个地方定义。 • 在材料 (*mat) 中定义 • 见*mat_2 中“AOPT” 的描述 (orthotropic_elastic) • 在单元性质 (*section_shell) 中定义 • 为每一个积分点指定一个 “beta” 角 • 在单元 (*element_shell_beta, *element_solid_ortho)中定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复合材料模型
论文 “Crashworthiness Analysis with Enhanced Composite Material Models in LS-DYNA - Merits and Limits”, Schweizerhof et al, 5th International LS-DYNA User‘s Conference (1998) 提供了对 LS-DYN 中几种复 合材料模型的研究分析,包括 mat_54, mat_58, and mat_59.
LIVERMORE SOFTWAR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复合材料建模
正交壳的响应对面内剪切变形和沙漏变形非常敏感, 敏感程度取决于单元坐标系是如何建立的。为了减小 这种敏感性, 强烈推荐在 *control_accuracy 中设置 INN = 2 以调用 “ Invarient Node Numbering”。 对于复合材料,如果在*database_extent_binary 中设 置 CMPFLG (and STRFLG)=1,则输出的应力和应 变是在材料坐标系中的结果而不是全局坐标系中的结 果。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 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1.1 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 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1.2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 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 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 的本构模型。

Cohesive 单元可理解为一种准二维单元,可以将它看作被一个厚度隔开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分别和其他实体单元连接。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分析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分析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 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1.1 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 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1.2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的本构模型。

Cohesive单元可理解为一种准二维单元,可以将它看作被一个厚度隔开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分别和其他实体单元连接。

《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的多尺度建模分析》范文

《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的多尺度建模分析》范文

《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的多尺度建模分析》篇一一、引言纳米复合材料是由纳米级结构单元和聚合物或金属等基体复合而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因其结合了纳米级结构的优异性能和基体的可塑性,纳米复合材料在众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弹性性能作为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对材料的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进行多尺度建模分析,对于理解其性能、优化其设计和提高其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纳米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与结构纳米复合材料以纳米尺寸的颗粒或纤维作为增强相,通过与基体复合得到。

其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以及热稳定性等优异性能,能够有效地改善基体的性能。

其结构特点为多尺度性,包括纳米尺度的增强相和宏观尺度的整体结构。

三、多尺度建模的必要性由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多尺度特性,对其弹性性能的建模需要从多个尺度进行分析。

宏观尺度的模型可以描述材料的整体行为和力学响应,而微观尺度的模型则能够揭示材料内部的结构特性和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多尺度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并为其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四、多尺度建模方法1. 宏观尺度建模: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建立材料的本构关系和弹性性能模型。

通过实验数据和有限元方法,对材料的整体弹性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2. 微观尺度建模: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计算等方法,研究纳米级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其对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

通过分析材料的微观结构,揭示其弹性性能的内在机制。

3. 跨尺度建模:将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的模型相结合,建立跨尺度的多层次模型。

通过将微观尺度的模拟结果与宏观尺度的模型进行耦合,实现对纳米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全面分析和预测。

五、多尺度建模分析的应用多尺度建模分析在纳米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通过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模拟和分析,可以揭示其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优化材料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其次,通过跨尺度的多层次模型,可以预测材料的整体弹性性能,为材料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复合材料多层结构跨尺度精细建模与多模式失效机理

复合材料多层结构跨尺度精细建模与多模式失效机理

复合材料多层结构跨尺度精细建模与多模式失效机理
复合材料的多层结构在跨尺度精细建模方面需要考虑多个层次的结构特性和失效机制。

在建模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层模型和多尺度方法来描述不同尺度的结构特性。

例如,可以使用宏观本构模型来描述整体结构的力学行为,通过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的弹性模型来描述材料的力学性质。

对于复合材料的多层结构,常常存在不同尺度下的失效机制。

在微观尺度下,可以考虑纤维和基质相互作用、界面损伤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在宏观尺度下,可以考虑整体结构的弯曲、剪切、拉伸等载荷作用下的失效机制。

在多模式失效机理方面,复合材料的失效可以表现为多种模式,如纤维断裂、基质损伤、层间剥离、界面失效等。

这些不同的失效模式可以通过适当的损伤模型来描述,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分析复合材料的失效行为。

综上所述,复合材料多层结构的跨尺度精细建模和多模式失效机理分析是复合材料研究中重要的课题,可以帮助理解和优化复合材料的性能和设计。

复合材料热处理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参数优化

复合材料热处理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参数优化

复合材料热处理数值模拟模型建立及参数优化引言: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新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

在复合材料的制造过程中,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工艺,可以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性能。

数值模拟是研究复合材料热处理过程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本文将探讨建立复合材料热处理数值模拟模型及参数优化的方法。

一、复合材料热处理数值模拟模型建立1.材料建模复合材料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粒子增强复合材料两种。

在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时,需要将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转化为材料模型中的本构关系。

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通过等效材料法将其转化为各向同性材料进行建模;对于粒子增强复合材料,可以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采用微观力学模型进行建模。

2.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是复合材料热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其数值模拟模型需要考虑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热扩散系数和热源等因素。

可以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复合材料的热传导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引入适当的边界条件。

3.相变模型复合材料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相变,如固态相变、液态相变等。

相变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等参数,可以采用相场方法或相变耦合模型进行建模。

4.热应力模型由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热导率在不同温度范围内可能存在差异,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引起热应力的产生。

建立复合材料的热应力模型可以帮助预测热处理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进一步优化热处理参数。

二、参数优化方法1.设计实验为了建立准确可靠的数值模拟模型,在进行参数优化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来获取材料的热性能参数和相关数据。

实验内容包括材料的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热容等参数的测量,以及热处理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等数据的采集。

2.响应面法响应面法是一种常用的参数优化方法,通过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选取关键参数并进行多组实验,然后利用响应面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拟合,最终得到最优参数组合。

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

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

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一、引言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化的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设计和分析复合材料结构时,有限元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以对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本文将介绍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原理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是建立在有限元方法基础上的一种模拟技术。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离散单元,通过求解每个单元的局部方程来近似求解整体问题的方法。

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将复合材料结构离散化为有限个单元,建立单元间的连接关系,并通过求解单元的力学方程得到整体结构的力学行为。

三、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步骤1. 几何建模:根据实际情况,将复合材料结构进行几何建模,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边界条件等。

2. 单元划分:将复合材料结构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常用的单元包括三角形单元和四边形单元。

3. 材料属性定义:为每个单元定义材料属性,包括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等。

4. 节点和单元连接:将单元之间的节点进行连接,建立节点和单元之间的关系。

5. 荷载施加:根据实际情况,给模型施加荷载,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等。

6. 材料本构关系:根据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建立材料本构关系,描述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7. 有限元方程求解:通过求解每个单元的力学方程,得到整体结构的力学行为,包括应力、应变和位移等。

四、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的应用1. 力学分析:通过复合材料有限元模型,可以对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包括应力和应变分布、位移和变形等。

2. 疲劳分析:通过施加周期性荷载,可以模拟复合材料结构的疲劳行为,预测其寿命和失效模式。

3. 强度优化:通过调整复合材料结构的尺寸和层厚,优化其强度和刚度,提高结构的性能。

4. 热应力分析:通过施加温度荷载,可以模拟复合材料结构的热应力,预测其热失效行为。

ABAQUS复合材料建模技术与应用

ABAQUS复合材料建模技术与应用

ABAQUS复合材料建模技术与应用引言ABAQUS是一种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在实际工程中,复合材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因为它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和轻质化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ABAQUS 在复合材料建模方面的技术与应用。

复合材料的基本组成复合材料主要由纤维增强体和基体组成。

纤维增强体可以是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而基体则是固化的树脂或金属。

纤维增强体负责承担拉伸等载荷,而基体则负责传递载荷和固定纤维。

ABAQUS复合材料建模技术ABAQUS提供了多种复合材料建模技术,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中的几种常用技术。

复合材料层合板建模复合材料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是层合板或层合壳。

ABAQUS 可以通过定义层的属性来建模复合材料层合板。

层的属性包括纤维方向、面层材料性质、层厚等。

通过定义不同的层属性,可以建立纤维方向不同、材料性质不同的复合材料层合板模型。

复合材料体积单元建模ABAQUS还提供了建模复合材料体积单元的技术。

在复合材料体积单元中,纤维的分布和取向对模型的性能起着重要影响。

ABAQUS可以通过使用任意形状的单元网格来建模复合材料体积单元。

在单元网格中,可以更精确地定义纤维的取向和分布。

复合材料断裂模型复合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容易发生断裂。

ABAQUS提供了多种复合材料断裂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和分析复合材料的断裂行为。

其中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弹性断裂模型、能量释放率断裂模型等。

通过使用这些断裂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复合材料的失效准则和断裂行为。

复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案例。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飞机机身、机翼等部件。

使用复合材料可以降低结构重量、提高飞机性能。

通过使用ABAQUS建模技术,可以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强度和刚度。

复合材料制造过程建模

复合材料制造过程建模

复合材料制造过程建模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复合材料制造过程建模这档子事儿!你说这复合材料制造,就好比是搭积木,得一块一块精心挑选、摆放,才能搭出漂亮又结实的城堡。

那建模呢,就是给这个搭积木的过程画张蓝图,让一切都变得有章可循。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这个模型,那不就跟闭着眼瞎摸一样嘛!咱得清楚知道要用啥材料,每种材料放多少,怎么个顺序来放,这才能保证最后做出来的东西靠谱呀!就像做饭,你得知道啥时候放盐,啥时候放醋,才能做出美味佳肴不是?这建模可不简单哦!得考虑好多好多因素呢。

材料的性能啦,加工的条件啦,还有最后的使用环境啥的。

这就跟给人量身定制衣服似的,得方方面面都合适才行。

比如说,咱要做个飞机翅膀上用的复合材料部件。

那可得好好琢磨琢磨,这翅膀得能经得住风的吹,雨的打,还得轻,不然飞机飞不起来呀!那在建模的时候,就得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算出最合适的材料搭配和制造工艺。

而且哦,这模型还得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呢!就像你走路,走一段发现路不对,就得赶紧调整方向。

制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模型就得跟着变一变,让它更符合实际情况。

再打个比方,就像你玩游戏升级打怪,一开始可能只有一把小破剑,但随着你不断闯关,你得给自己换上更厉害的装备,才能打败更强大的怪物呀!这建模也是这样,得跟着实际情况不断进化。

你可别小瞧了这建模,它能帮咱省好多事儿呢!有了它,咱就知道怎么干最有效率,最省钱,还能保证质量。

不然,那不是瞎折腾嘛!总之呢,复合材料制造过程建模就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它就像个引路人,带着我们在复合材料制造的道路上稳稳地走,让我们做出又好又棒的东西来!这可不是我瞎吹,你自己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咱可得重视起来,好好研究研究,让这建模为我们的复合材料制造事业添砖加瓦!。

复合材料的汽轮机叶片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的汽轮机叶片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的汽轮机叶片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摘要运用UG进行叶片的准确CAD三维建模,特别是叶身部分。

通过转换格式并导入patran中,进行复合材料叶片有限元分析,比较叶片各处的应力,可以为叶片的设计制造提供帮助和依据,并对于复合材料在叶片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复合材料;汽轮叶片;有限元叶片是燃气轮机、汽轮机、水泵、水轮机以及各类飞机、船舶螺旋桨等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零件和重要装置。

汽轮机叶片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空间曲面,无法运用直观有效的数学方程描述,致使设计、加工制造都有一定的难度,运用UG曲面造型功能对叶片进行CAD三维建模,并导入patran中,对复合材料的叶片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叶片各处的应力,可以为叶片的设计制造提供帮助和依据,并对于复合材料在叶片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叶片材料的选用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性质不同的组分构成的材料。

材料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组分间存在明显的界面,且复合材料的性质也明显不同于组分性质,其由增强组分和基体构成。

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各向异性、抗疲劳性好、减振性能好、可设计性强、加工成型方便、耐候性好、耐腐蚀等特点。

研究发现,叶片在运转时主要受拉压、弯曲、扭转等应力作用,此外叶片还受到激振作用。

众多叶片失效现象中,主要是疲劳失效、腐蚀开裂、塑性变形。

现在的叶片材料广泛采用镍铬的合金,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同时加工成型存在一定的难度。

结合复合材料的特点,可见复合材料对于应用在汽轮机叶片这个领域是具有很大潜力的。

现今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材料开始采用了复合材料,专家预测中国风力发电正在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复合材料的使用将不断增大。

对于汽轮机叶片这一领域的材料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高性能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氮化硅等陶瓷复合材料都适合作为叶片的材料。

高性能碳纤维的引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叶片的减重,其比重仅为钢的四分之一,而随着叶片重量的减轻,传动轴、平台等也可以轻量化,从而可整体降低汽轮机组的成本。

复合材料加工中的流变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复合材料加工中的流变学模型建立与验证

复合材料加工中的流变学模型建立与验证一、引言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者更多种材料在宏观尺度上混合而成的新材料,其常用的基体材料主要包括树脂、金属、陶瓷、塑料、橡胶等。

与单一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各种领域的制造过程中。

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流变学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在设计和优化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复合材料流变学模型流变学是研究物质在变形流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和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复合材料加工中,由于材料的性质复杂多变,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流变学模型。

常见的流变学模型包括牛顿流体模型、卡西格雷模型、韦伯模型、卡尔曼模型、斯拉格模型等。

其中,牛顿流体模型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模型,它假定物质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正比。

卡西格雷模型是一种二元模型,可以用来描述复合材料中的固相和流体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韦伯模型可以描述流体的非线性性质。

卡尔曼模型是对粘弹性液体的描述,它包括了黏性和弹性元素。

斯拉格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统计型模型,可以描述复合材料中各种固体和流体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流变学模型的验证方法流变学模型的验证是指通过实验测定材料的流变学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代入到流变学模型中,计算模型的输出值。

验证方法主要包括稳态参数法、瞬态变形法、失稳应变法和复合流变法等。

稳态参数法是指利用天平或者其他模型在材料受到外力作用下达到稳态时测量材料的流变参数。

瞬态变形法是指通过施加瞬态变形,例如快速剪切或者撞击,来测量材料的动态响应。

失稳应变法是指通过测量材料在固定应变速率下的失稳行为,来确定材料的流变特性。

复合流变法是基于常规流变法的一种变种,通过同时控制多个应力或者应变分量的变化,以确定复合材料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结论在复合材料加工过程中,流变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预测和优化复合材料的性质和加工过程。

然而,由于复合材料的复杂性质和多变性质,建立有效的流变学模型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不断地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来加强研究。

Cohesive经典讲解

Cohesive经典讲解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Cohesive 单元建模方法1.1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zone )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 层。

建立cohesive 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 )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 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 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 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 ”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 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 )所示。

(a )cohesive 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 )独立的网格通过“tie ”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 ”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1.2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 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 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 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 的本构模型。

材料科学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及模型推断

材料科学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及模型推断

材料科学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及模型推断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估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推断其性能模型,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常用方法,并探讨模型推断的原理和应用。

一、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能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测试方法:1. 拉伸测试:拉伸测试是衡量材料抗拉强度和延伸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拉伸试验中,通过施加恒定的拉力来应用加载,并测量应力和应变的关系曲线。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等参数。

2. 压缩测试:压缩测试是度量材料在受压状态下的性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施加恒定的压力来加载材料,并记录压力和变形的关系。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压缩强度和变形率等参数。

3. 弯曲测试:弯曲测试是评估材料在弯曲负载下的性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施加恒定的弯曲力或弯曲矩来加载材料,并测量弯曲应力和变形的关系。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弯曲强度和弯曲刚度等参数。

4. 剪切测试:剪切测试是评估材料在剪切载荷下的性能的一种方法。

通过施加剪切力来加载材料,并测量剪切应力和剪切变形的关系。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等参数。

以上是常见的测试方法,它们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获得全面的材料力学性能数据。

二、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模型推断通过测试获得的力学性能数据可以用来推断复合材料的性能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特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模型推断方法:1. 统计力学模型:根据统计力学理论,可以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看作是单根纤维或颗粒的属性的统计平均。

通过对纤维或颗粒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的平均力学性能,并进行模型推断。

2. 单元模型:单元模型是将复合材料划分为小尺寸的单元,并将每个单元视为均匀的材料。

通过对单元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推断,可以得到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

3. 精细模型:精细模型是在细观数值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复合材料中纤维或颗粒的具体排列和相互作用。

abaqus复合材料建模材料参数

abaqus复合材料建模材料参数

Abaqus复合材料建模材料参数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如何在A ba qu s中建立复合材料模型以及相应的材料参数设置。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模量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复合材料建模方法1.宏观模型在A ba qu s中,建立复合材料模型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宏观模型。

该方法将复合材料视为等效各向同性材料,通过指定等效材料的弹性常数和热膨胀系数来描述其宏观性能。

2.细观模型对于复材的更精细模拟,可以采用细观模型。

细观模型考虑了材料内部的细观数值,常用的方法包括单元层模型和单元纤维模型。

三、复合材料模型参数设置1.宏观模型参数设置宏观模型中的材料参数包括弹性常数和热膨胀系数。

弹性常数包括Y o un g'sM od ul us(杨氏模量)、Sh ea rM o du lu s(剪切模量)和P o is so n'sR at io(泊松比)。

热膨胀系数描述了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的尺寸变化情况。

2.细观模型参数设置在细观模型中,除了上述宏观模型参数外,还需要设置与材料内部细观数值相关的参数。

例如,单元层模型需要设定层间剪切刚度和层内剪切刚度,单元纤维模型需要设置纤维体积分数、纤维方向和纤维间隔等。

四、复合材料模型示例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复合材料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设置过程。

1.示例问题描述考虑一个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包含两层材料:上层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下层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

2.宏观模型参数设置示例对于这个示例,我们可以使用宏观模型来建立模型。

假设上层和下层材料的弹性常数已知,分别为:上层材料:-Y ou ng's Mo du lu s:200G Pa-S he ar Mo du lu s:80G P a-P oi ss on's Ra ti o:0.2下层材料:-Y ou ng's Mo du lu s:50GP a-S he ar Mo du lu s:20G P a-P oi ss on's Ra ti o:0.3同时,我们需要给定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用于考虑温度变化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Abaqus中的复合材料分析

Abaqus中的复合材料分析

Abaqus中的复合材料分析Abaqus提供了不同方式对复合结构进行建模的功能。

根据被建模的复合材料的类型,可用的材料数据,边界条件以及期望的结果,某种特定方法可能比其他方法更好。

什么是复合结构?复合材料是嵌入基质材料内的增强材料的宏观混合物。

复合结构由复合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具有许多形式,如单向纤维复合材料,织物或蜂窝结构。

Abaqus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模拟复合结构1)微观:在这种方法中,基体和增强材料被建模为单独的可变形连续体2)宏观:在这种方法中,基体和增强材料被建模为整体可变形连续体。

当单个纤维的微观行为及其与基体的相互作用不太重要的时,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3)混合建模:在该方法中,复合结构被建模为单一正交各向异性(或各向异性)材料。

当结构的整体行为比微观层面的行为更重要时,这一点很重要。

单个材料定义(通常是各向异性的)足以预测全局行为。

复合材料层压板的分析:复合层压材料由多层制成。

每层具有独自的厚度,并且每层中的增强纤维以不同方式对齐。

布置层以形成层压板的顺序称为叠层或堆叠顺序。

在Abaqus中对此进行建模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混合建模方法。

这将包括为每个层定义正交各向异性,厚度,纤维取向和堆叠顺序,这反过来又决定其结构行为。

通常,层压性能直接从实验或其他应用中获得。

这些性质可以是A,B,D基质的形式,其定义了层压材料的刚度。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方法可用于层压板的结构分析。

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可以被认为是宏观的,因为在Abaqus部分定义中导出并使用等效的截面属性。

还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混合建模方法,因为截面刚度是基于层板铺设得出的。

下面的示例显示了A,B,D矩阵是如何从可用的上层信息中派生出来的,并在Abaqus的General Shell Section定义中使用。

经典层压理论的假设:这里显示的层压复合材料的宏观建模方法基于经典层压理论(CLT)。

为了准确实现CLT,假设需要满足:·通过层压材料的厚度的位移分量是连续的,并且在层压材料的相邻层之间没有滑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1.1 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 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1.2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 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的本构模型。

Cohesive单元可理解为一种准二维单元,可以将它看作被一个厚度隔开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分别和其他实体单元连接。

Cohesive单元只考虑面外的力,包括法向的正应力以及XZ,YZ两个方向的剪应力。

下文对cohesive单元的参数进行阐述,并介绍参数的选择方法。

图2. 双线性本构模型1.2.1cohesive 单元的刚度基于traction-separation 模型的界面单元的刚度可以通过一个简单杆的变形公式来理解PL AEδ= (1) 其中L 为杆长,E 为弹性刚度,A 为初始截面积,P 为载荷。

公式(1)又可以写成 S K δ=(2) 其中S P A =为名义应力,K E L =为材料的刚度。

为了更好的理解K ,我们把K E L =写成:1E E L E L K L L ==='(3) 这里我们用L '来代替1,其中L 可以理解为建模厚度,即建模时cohesive interface 的几何厚度;L '为实际厚度,即cohesive interface 的真实厚度,这个厚度在cohesive section 中定义。

E L 可以理解为几何刚度,即模型中cohesive interface 所具有的刚度;E L L '为cohesive interface 的真实刚度。

当L '为1时,计算界面刚度就采用几何刚度E L ,当L '为0.001时,计算时界面刚度变为1000E L 。

举个小例子,如果界面的实际厚度为0.01,而在建模时就是按照这个厚度建立的,在定义material-section 时又specify 这层的厚度为0.01,实际上就等于把界面刚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模拟结果当然是不对的,这时定义section 时应采用默认厚度1。

ABAQUS 在cohesive 建模中使用了很“人性化”的设计,实际问题中界面可能很薄,有的只有0.001mm ,甚至更小。

有些问题cohesive 单元的interface 还可能是0厚度(比如crack 问题),而相对来说整体模型也许很大,如果不引入这两个厚度,我们就要在很大的模型中去创建这个很小的界面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引入这两个厚度,在建模时我们就可以用有限的厚度来代替这个很小的界面厚度,只要在section 中定义这个L '就好了。

(注:以上大部分内容来自仿真论坛:再议cohesive 应用中对于一些参数的理解)下面举例来说明cohesive 单元刚度的设置过程,以ABAQUS6.9为例:进入property界面,点击Materia l→Creat,在弹出的Edit Material对话框中,可以编辑新创建的cohesive材料的名称,然后点击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ic→Traction,在空格中输入相应的刚度。

图3. cohesive 单元刚度的定义1.2.2 损伤准则1.2.2.1 初始损伤准则初始损伤对应于材料开始退化,当应力或应变满足于定义的初始临界损伤准则,则此时退化开始。

Abaqus 的Damage for traction separation laws 中包括:Quade Damage 、Maxe Damage 、Quads Damage 、Maxs Damage 、Maxpe Damage 、Maxps Damage 六种初始损伤准则,其中前四种用于一般复合材料分层模拟,后两种主要是在扩展有限元法模拟不连续体(比如crack 问题)问题时使用。

使用图2所示的双线本构模型,其中:0n t 、0s t 及0t t 分别代表纯Ⅰ型、纯Ⅱ型或纯Ⅲ破坏的最大名义应力,0n ε、0s ε,0t ε代表相应的最大名义应变,当定义界面单元的初始厚度为1时,则名义应变等于与之相对应的相对位移n δ,s δ及t δ。

Quade Damage 为二次名义应变准则:当名义应变比的平方和等于1时,损伤开始。

2220001n s t n s t εεεεεε⎧⎫⎧⎫⎧⎫++=⎨⎬⎨⎬⎨⎬⎩⎭⎩⎭⎩⎭ Maxe Damage 为最大名义应变准则:当任何一个名义应变的比值达到1时,损伤开始。

000max ,,1n s t ns t εεεεεε⎧⎫=⎨⎬⎭⎩ Quads Damage 为二次名义应力准则:当各个方向的名义应变比的平方和等于1时,损伤开始。

2220001n st n s t t t t t t t ⎧⎫⎧⎫⎧⎫++=⎨⎬⎨⎬⎨⎬⎩⎭⎩⎭⎩⎭ Maxs Damage 为最大名义应力准则:当任何一个名义应力比值达到1时,损伤开始。

000max ,,1ns t n s t t t t t t t ⎧⎫=⎨⎬⎭⎩图4. 初始损伤准则定义Edit Material 对话框中,点击Mechanical →Damage for Traction Separation Laws ,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相应的损伤准则。

其中最常用是Quads Damage 。

1.2.2.2 损伤演化规律选择了初始损伤准则之后,然后点击Suboptions →Damage Evolution ,窗口如图5所示。

其中Type 包括Displacement 和Energy ,Displacement 为基于位移的损伤演化规律,而Energy 为基于能量的损伤演化规律。

Softening 中包括Linear ,Exponential 及Tabular 三种刚度退化方式……Damage Evolution 中的所有的选项都是用来确定单元达到强度极限以后的刚度降阶方式。

一般常用:以能量来控制单元的退化,即Type →Energy ;线性软化模型,即Softening →Linear ,Degradation →Maximum ;Mixed mode behavior →BK ,Mode mix ratio →Energy,并选中Power 。

图5.损伤演化规律定义1.3 cohesive单元界面属性还是在Property界面中,点击Section→Create,在弹出的Edit Section对话框中,选择Other→Cohesive。

图6. 定义材料的界面属性在Edit Section对话框中,在material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刚才创建的cohesive材料,也可以点击右侧的create创建一组新的材料;Response选择traction separation。

Initial thickness为前文提到的L ,默认值为1,也可以在specify中指定一个特定的值。

1.4 将所创建的界面属性赋予几何实体点击Assign→Section,然后在视图中选中要赋的几何实体,点击左下角的Done,则弹出如下窗口,在窗口是Section中下拉选中所创建的Cohesive截面,点击OK,操作完成。

图7. 给实体赋截面属性1.5 cohesive单元网格划分Cohesive单元网格的划分与其他单元基本一致,但是以下几点不同与其他单元,划分网格时应特别注意。

一、网格密度,cohesive单元的网格尺寸不能太大,通常需要比较精细的网格,不然容易引起收敛性问题,甚至无法继续计算。

二、必须使用sweep(扫掠)划分网格的方法,并且扫掠的方向垂直于cohesive面,即沿着cohesive单元的厚度方向。

三、单元种类的选择图8.cohesive单元种类选择在单元库中选择cohesive,可以在Viscosity,specify中指定一粘性系数,来改善收敛性,但是粘性系数的设置不能太大,不然会影响计算结果,我们一般设置为0.001;Element deletion :用于设置单元的删除情况,一般选yes ,即当单元完全失效时被删除;max degradation :一般设置为1,即当SDEG=1时,认为单元失效。

2. cohesive 单元在复合材料分层分析中的应用为了验证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 中的cohesive 单元在复合材料分层计算时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其与一实验值的对比验证了其计算的准确性。

一DCB 试验件,长150mm ,宽20mm ,单臂厚度1.98mm ,预置55mm 长的初始裂纹,如图9所示。

材料属性为E 11=150GPa ,E 22=E 33=11GPa ,G 12=G 13=6.0GPa ,G 23=3.7GPa ,12υ=0.25,13υ=0.25,23υ=0.45;cohesive 单元的材料属性为K=1×105 MPa/mm ,界面强度T=15MPa ,临界能量释放率G IC =0.268 KJ/m 2。

悬臂梁一端固支,一端施加位移载荷。

(a )侧视图(b )俯视图图9. DCB 几何模型Abaqus 和实验[1]得到的力位移曲线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数值模拟的力位移曲线与实验得到的力位移曲线吻合的很好,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力为65.8N ,而实验得到的最大力为62.52N ,数值模拟结果略高于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