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合集下载

21世纪,靠谁来养活中国?

21世纪,靠谁来养活中国?

吨 ,比 2 0 0 6年 增长 了 5 以 上 。F AO 同 时指 出 ,2 0 / 0 9年 度 全 球 大 米 产 量 为 0 82 0 45 . 6亿 吨 ,比上一 年 度增 长 3 5 ;消费 量为 4 4 . . 5亿 吨 ,比上 一 年度 增 长 2 4 , .
2 纪 ,靠 谁 来 养 活 中 国 ? 1世
口 徐 春 祥 王 海 兰
粮食 战争 周 立 、刘 永好编 译 ,机械 工 业 出版 社 ,2 0 08
2 0 年 2月至 5月 间 ,在 加 勒 比海 沿 岸 国 家 、非 洲 、东 南 亚 以及 南 亚 ,许 多 08 人 由于粮食 短 缺而 面 临 生存 危机 ,一些 人 甚 至在 粮 食 暴 动 中死 亡 ,海 地 总 理 也 因 此而 下 台 。民以食 为 天 ,粮 食 事 关 国计 民 生 ,粮 食 问 题 应 该 得 到 足 够 的重 视 。读 完 了周 立 、刘永 好编 译 的 《 食 战争 》 粮 ,你 会 从 中 明 白许 多道 理 。一 方 面 我 们 庆 幸 自己吃 的是 粮食 ,而不是 一些 国家 的 “ 饼 干 ” 泥 ,另一 方 面 我 们也 要 保 持 头 脑 高度 清 醒 :2 l世纪 ,靠 谁来 养活 中 国 ?答 案 是唯一 的 :靠 我们 自己 。
谁从 上 涨 的粮 价 中获 益 了呢 ? 美 国是世 界上 最 大 的粮 食 生 产 国 和 出 口国 ,美 国 在 世 界 农 产 品 市 场 上 处 于 决 定性 地位 。2 0 0 7年 ,美 国大 豆产 量 占全世 界 的 4 . ,玉 米 产量 占 3 . % ,棉 花 27 44 产量 占 2 . ,小麦 产量 占 1. ,出 口量 占据 全 球 粮 食 出 口的半 壁 江 山 ,粮 价 12 16

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

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博士,在美国《世界观察》刊载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

布朗博士在文章中认为:一方面,随着社会人口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到2030年中国粮食的需求增长85%。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率下降、城市化使耕地减少、工业化使环境受到破坏,到2030年中国粮食的供给会比1994年减少20%。

由此布朗博士得出结论,在发生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情况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是巨大的粮食缺口。

中国到2030年,若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按400公斤计算,进口粮食将达到3.78亿吨,而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不过2亿多吨。

到那时,中国不仅自己养活不了自己,而且世界也不能养活中国。

布朗的具体分析是:2030年,中国的人口从1994年的11.1亿增长到16亿,粮食的消费从现在的人均300公斤增加到人均400公斤,粮食的需求总量从现在的3.46亿吨,增加到6.4亿吨,增长85%。

同时,2030年,中国的粮食种植面积将从1994年的0.91亿公顷,下降到0.48亿公顷,减少了47%,虽然单产水平可以从现在的每公顷3705公斤上升到5700公斤,但粮食总产量则将从现在的3.4亿吨下降到2.74亿吨,减少了20%。

这样可以明显地看出从1990年到2030年,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减少20%,另一方面是粮食需求增长85%,这样就造成3.66亿吨的粮食供需缺口。

这样,中国在2030年国内粮食生产只能满足42.5%,其余的57.5%需要靠进口。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李振声研究员,2005年在博鳌论坛上说:“我们对比的结果是,布朗的推论不正确,不符合中国实际!第一,人口增长速度比他预计的慢了1/3,布朗预计后40年人口年平均增长1200万,而2003年我国人口实际增长只有761万;第二,人均耕地减少的速度不像布朗预计的那样严重,因为通过遥感测定我国耕地面积比原来公布的传统数字多出了36.9%;第三,我国粮食15年合计进出口基本持平,净进口量只有879.4亿斤,相当于总消费量的0.6%,微不足道!”李振声研究员是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育成了具有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品种,小偃麦四、五、六号。

阐述谁来养活中国的看法

阐述谁来养活中国的看法

阐述谁来养活中国的看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中国的人民越来越关心谁来养活这个国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不同的观点。

1.政府
首先,有些人认为中国的政府应该承担养活这个国家的责任。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工资,这样人民就有了更多的钱来消费和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政府还应该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和吸引外国投资,来增加国家的财富。

2.企业
另一些人则认为,企业才是中国养活自己的重要力量。

他们认为,企业应该发挥市场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税收,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他们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开拓新市场,来维持自己的持续发展。

3.个人
也有人主张中国应该依靠个人创新和创业来养活自己。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创新创业的热潮,许多人开始加入创业大军。

他们相信,通过个人努力、自我实现和企业家精神,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4.社会
最后,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养活之路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这意味
着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需要相互合作,以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并
分配相应的收益。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还有利于
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结论
总的来说,中国实现自我养活需要各方的共同合作和努力。

除了政府、企业、个人等主要力量,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只有在这样的
场景下,中国才能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政治环境,进一步推
动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

20年后谁来养活中国

20年后谁来养活中国

20年后谁来养活中国作者:闵纬国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2年第06期通胀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一个热门词,它究竟有什么危害呢?三十年前,有一个村庄,非常穷。

最穷的一户人家,居然只有一条裤子,谁要出门,就由谁轮着穿,其他的人只好都在床上坐着。

就是这样一个贫穷的村子,居然出了一个万元户。

村长很高兴,想树立一个富裕的典型,就让这个万元户在村里宣传致富经验,大大地出一回风头。

那个最穷的人家里有一个年轻人,坐在床上,从窗户洞里看到了那个万元户,很是羡慕。

他决心不能再任由自己以后的生活也一直贫穷下去,就去向万元户请教挣钱的秘诀。

万元户就和他说:“挣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到外面的世界去,工作的时候要努力,要省吃俭用,注意储蓄。

你看就像我这样,挣到1万元就可以退休了,下半辈子也就不愁了。

”年轻人就问:“挣到1万元需要多长时间呢?”万元户回答:“我花了20年的时间。

你勤奋一点的话,15年应该够了。

这样吧,我给你写一封推荐信,你就去我以前的老板那里打工。

”年轻人很高兴,千恩万谢地回了家。

他说服了家里人,穿上那条唯一的裤子走了。

他承诺在有钱了以后,回去养活家里人。

为了能养活一家人,他把自己挣钱的目标从1万元提高到了3万元。

进了城,凭借着万元户的推荐,成功地在万元户原来的老板那里打上了工。

年轻人工作很勤奋很努力,10年时间就攒下了1万元钱,这时候他变成了30岁左右的壮年人。

但是,他却发现,由于过去几年的通胀,物价贬值比较厉害。

3万元钱,只够他自己度过余生了。

怎么办呢?为了一大家的人,他还要继续工作。

他把自己的目标订在了10万元。

这个昔日的年轻人,挣钱速度更快了。

又是10年过去了,他挣到了10万元,但他也变成了40岁左右的中年人。

他悲哀地发现:物价贬值更厉害了,自己现在虽然有了10万元,但如果现在退休的话,这点钱,只够自己活到60岁。

于是,他把自己的下一个目标订到了100万元。

又是10年过去了,他挣到了100万元,这时候他已经是50岁了。

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生态哲学反思

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生态哲学反思

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生态哲学反思王雪【摘要】1994年9月,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十几年来,各方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进行争论和反思。

文章主要对这些争议进行研究和梳理,并以此为视角,研究布朗的生态思想,对“养活中国”问题进行思考和重塑。

%In September 1994,Lester brown wrote a article,titled "who will feed China -wake the report from an asteroid” and attracted great repercussions in China.The latest dec-ades saw all sorts of debates and reflections upon this issue.Opinions and ideas are summarized here,where Brown’ s ecological idea is explored to rethink of the issue of “feeding China”.【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莱斯特· 布朗;养活中国;生态农业;生态经济【作者】王雪【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2-0581994年,莱斯特·R·布朗在《世界观察》上连载了题为《Who will feed China》的文章。

1995年2月,布朗在奥斯陆环境部长会议上发表演讲时再次提出中国的粮食问题,并在同年出版《Who will feed China》中,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在布朗的著述中,中国的粮食问题主要体现为供需关系不平衡。

人与社会的关系演示文稿

人与社会的关系演示文稿

• 6、“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是_ ___说的 • A、牛顿B、爱因斯坦 • C、海伦· 凯勒D、培根 • 7、“学校学习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方 式,从学校毕业不是学习的终结,而 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这体现了 • A、学校教育的重要性B、终身学习 的思想C、扫盲教育的重要性D、学 校教育需要不断完善的思想
• • • • • • • • •
17、我们现在接触最多的小社会是 ( ) A学校 B街道 C社区 D商店 18、你在家庭里的角色是 ( ) A小孩 B宝贝 C子女 D学生 19、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 A、家庭 B、幼儿园 C、小学 D、社区
• 20.上初中的小佳在商场里看中了一双耐克球鞋, 但是比较贵,于是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妈妈没 有反对,可一个晚上也没有能说服爸爸。小佳应 该采取的态度是( ) • A.只要妈妈同意了就想办法先买下来再说 • B.既然爸爸不同意,就不买了,也不理爸爸了 • C.和爸爸赌气,直到他同意为止 • D.明天再和爸爸说说,看爸爸能否同意,如果还 是不同意,那就算了 • 21、下列小明的角色,哪个是由社会规定的( ) • A、中国人 B、汉族 C、儿子 D、学生
• 37.下列说法与“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意思最为 接近的是 ( ) • A.要消费就必须储蓄 B.吃人嘴短,拿人手 软 •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D.任 何消费都要代价 • 38、我的爷爷有丰厚的退休金,平日也没有什么 大的花消,但他的生活十分简朴,家具都是20世 纪80年代的,每次去城里,仍然和以前上班一样, 步行30分钟,从来不坐车去。这说明 ( ) • A、消费行为受收入的影响 B、消费行为 受地区差异的影响 • C、消费行为受性别的影响 D、消费行为 受生活习惯的影响
• 26、小李通过贷款购买了新房。这种消费方式是: ( ) • ①量入为出 ②“寅吃卯粮” ③提前享受 生活 ④超前消费 • A. ①②④ B.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④ • 27、( )目前,中国的饭桌上也开始流行“打 包”,叫“吃不了,兜着走”。这种行为说明: • A.这些消费者太小气 • B.这种消费值得倡导,因为消费不等于浪费 • C.这种行为丢人 • D.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还不富裕

布朗风波——谁来养活中国人

布朗风波——谁来养活中国人

* 富裕国家从自身利益考虑会采取限制出口或禁运
的办法来制止国内粮食上涨。这样目前兴旺的世 界粮食市场就会动荡不定,世界粮食形势将处于 危险的境地,全球各国的安全将得不到保证。
* 于是,布朗警告世界:“食品是短缺伴随着经济
的不稳定,其对安全的威胁远比军事入侵大的 多”。
* 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的农田减少不可
*有关方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我们可以用只
* (1)影响粮食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 人口数量:2030年将达到16亿 * 消费者收入:刺激肉类食品需求 * 其中包含的基本概念:粮食的直接消费与间接消
费;
* 口粮与饲料粮
* 影响粮食供应的因素有哪些? * 技术水平:增产技术渺茫 * 农业生产投入要素: * 耕地:大幅度减少 * 水资源:短缺 * 肥料:达到报酬递减点 * 替代品:渔业开发潜力有限 * 环境污染
逆转;环境破坏造成的农作物减产不可逆转。21 世纪中叶,全世界所有国家的粮食都供给中国, 也无法养活中国人!
*
布朗惊世骇俗的言论遭到中国政府、舆论的 普遍反驳,认为制造“中国威胁论”。从布 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后,中国人与 他就开始了一场长达10年之久的论战。大量 针锋相对的观点不断涌现。如:21世纪中国 人自己养活自己等。 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 尽管可以通过增加农业投入,农业技术进步和管
理水平的提高来提高粮食单产,但由于水资源的 不足及肥料报酬递减的作用,单产提高的潜力十 分有限,从而使耕地消失而减少的产量大于因单 产提高而增加的产量。
* 得出的结论是: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从现在
的11.1亿增长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从现在的 300公斤增加பைடு நூலகம்400公斤,粮食总需求将从现在的 3.46亿吨,增加到6.4亿吨,增长85%;与此同时, 到2030年,中国的粮地面积将从现在的0.91亿公 顷,下降到0.48亿公顷,即下降47%,虽然单产 水平可以从现在的每公顷3705公斤上升到5700公 斤,但粮食总产量则将从现在的3.4亿吨下降到 2.74亿吨,下降20%。

纪录片种子万物生长观后感

纪录片种子万物生长观后感

纪录片种子万物生长观后感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
20多年前的这一惊世之问,早已被中国的发展与现实回答。

从“东方魔稻”到打响种业翻身仗,一粒粒浓缩着代代智慧、辈辈辛劳的中国种子,让我们理直气壮地回应:中国人养活中国人!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6集大型纪录片《种子万物生长》近日在央视财经频道热播。

纪录片站在“种子是农业芯片”的高度,揭秘种质资源战略高地的创新博弈,解密中国种子背后的基因密码,记录种业振兴的时光足迹。

育种的芬芳,需要时间的玫瑰,而作为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纪录片,《种子万物生长》也用镜头纵览广袤空间,上百位人物从田间地头或高新技术实验室走近观众,带来打破认知的现代育种世界:在北京,首次亮相的国家作物种质库能满足未来50年、5000个物种、150万份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在新疆,垦丰种业制种团队的“中国速度”可在10天内完成14000亩玉米制种地去
雄任务;在湖南,袁隆平团队讲述超级稻高产攻关背后的秘密;在南京,85岁高龄的“大豆院士”依然在探索野生大豆的奥秘;在海南,一粒巴西玉米种质远渡重洋,遭遇“隔离奇遇”;在青海,散落高原的大
角羊“报上了户口”。

一个个关键技术的突破,是各行各业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一粒
粒饱含生机的种子,是中国种业挑战“卡脖子”困境的比拼争锋。

种子,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记忆,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焕发着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机。

虽然农业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种业事关全民粮食安全命脉,但百姓对此可谓“日用而不知”。

让“粮安天下,种子为基”的观念深入人心。

科学家精神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科学家精神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23年前,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莱斯布朗曾提出这样的质疑。

如今质疑已被打破,中国不仅粮食产量稳步提升,还实现了农作物种植技术的突破。

被称为“东方魔稻”的杂交水稻,不仅养活了中国人,还逐渐推广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小小一粒种子背后,是“国民科学家”袁隆平不懈的追求。

1953年8月,袁隆平被分配到偏远的山村教书,坐着烧木炭的汽车一路颠簸,来到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外的安江农校。

这一待,就是16年。

三年自然灾害,他亲眼看到一个个因饥荒倒下在没有站起来的同胞。

残酷的现实,让他下定决心,发挥自己的才智,培育水稻新品种。

水稻为自花授粉植物,它的杂交培育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谈何容易?袁隆平不愿意放弃梦想,他常常在田间地头苦苦寻觅,有一次无意间发现了第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他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之后,开始精心培育试种,现实总是分外残酷,又一次失败了。

袁隆平没有灰心,他继续寻找心中的野生水稻。

终于在1964年,他找到6株雄性不育植株。

育种实验研究有序进行着,因历史原因,试验被迫搁置不前。

袁隆平不忍心看着心血白费,他悄悄捡回几兜秧苗,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等待风波平息。

经过三年的育种实验,1968年培育出来的秧苗在开始大田实验。

5月的一个雨夜过后,试验田被人踩得稀烂,秧苗被全部拔光。

看着被毁掉的心血,内心万分悲痛,他什么也没说。

徘徊在田埂边的污泥里,幸运的是在弃用的水井旁白找到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

1970年,试验田所在县城发生7.2级地震,人们纷纷撤离,但袁隆平就是不肯走,“我的试验田就在这,我往哪走?”余震不断,他泰然自若在田边搭棚子继续研究。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研究出了“野败”,后来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会议上,袁隆平被授予“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

1996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

2006年,也就是袁隆平提出超级稻后的第10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的粮食援助,袁隆平给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演讲稿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演讲稿

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演讲稿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演讲稿中国人来养活中国人演讲稿尊敬的领导。

老师,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前不久,有个外国人发了一篇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论文,谈及中国的粮食问题,说什么21世纪中国将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

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提问,我们这些跨世纪青年的回答是:中国人来养活中国!在我们回答这个足以震撼我们整个民族自尊心的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仔细聆听一下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声音,他给我们总结了四个不可逆转: 1)人口增长不可逆转,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0万,相当于一个北京市人口,到2030年将超过16亿。

2)消费趋向不可逆转,在以大米,白面为主的传统食谱上将逐渐加大肉、蛋。

奶的比例,而中国粮食却不能随其饮食爱好同步增长。

3)农田减少不可逆转,中国大部分是干旱不毛之地,东南部粮食生产集中地区也是人口集中地区,随着人口和工业经济的同时增长,工厂,住房、道路在与农作物激烈地竞争土地,结果是当中国最需要扩大农田面积时它却以每年1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这相当于中国现耕地面积的1%,照此发展,不到100年中国的耕地面积将是零… 4)环境破坏造成的减产不可逆转。

中国是以灌溉为主的多熟农业,而储水量世界第一的中国,却因为日益严重的缺水减缓了粮食产量的增长。

这个老外最后给我们下了一个结论:中国到2030年,若人均粮食消费水平达到现在的台湾水平或美国水平的一半,进口缺粮将达到3。

78亿吨,而那时世界粮食出口总量却不足3亿吨。

到那时,不仅中国养活不了中国,世界也将不能养活中国。

在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曙光即将升起,沉睡多年的雄狮刚刚苏醒之时,“谁来养活中国”这六个大字却赫然刻在了饱经风雨的神州大地上。

的确,是我们该反思的时候了。

古代的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的中国人讲“农业是立国之本”,而今的外国人却提出“谁来养活中国”。

也难怪这种声音使人们振聋发赣: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人口的迅猛增长举世瞩目;几经改道的黄河又频频断流令人深思;粮食产量增长缓慢。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

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5篇)袁隆平爷爷您的出现让人世间多了一份美好,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善良。

您那伟大的事迹,我们会永远记在心里。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欢!袁隆平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篇1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

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

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

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

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21世纪谁养活中国人

21世纪谁养活中国人

刘志仁说,布朗所称的人口增长、 耕地减少、土壤恶化、水资源短缺, 以及粮食增长率的递减等,现在看都 是面临的严重问题。
也正是基于布朗的预言一步一步 地在中国实现,布朗到访中国的次数 也越来越多。
2005年3月22日下午,布朗从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手中接过聘书, 正式成为该校名誉教授。因而,有外国媒 体把这次聘任解读为中国对布朗的“平 反”。
布朗同时警告,如果中国的经济模式 和美国的近似,消费结构也大致相同, 到2031年,中国的人均粮食消费将从现 在的291公斤增加到935公斤,全国的粮 食消耗量超过13亿吨,相当于2004年全 世界粮食产量20亿吨的三分之二。原油、 煤炭、钢铁消耗量均将超过目前的世界 总产量,汽车拥有量也将超过目前全球 汽车总数。
身为华府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多年来尤 其关注美中两个大国的环保和能源问题。当年他 发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引发 世人对中国粮食问题的担忧。中方对此一度感到 不快,认为这是散步“中国威胁轮”,但后来对 他的研究报告进行研究后发现,布朗并非是在故 弄玄虚,而是触及中国农业存在的现实问题。从 此以后,布朗成了中国国家计委的座上宾。
布朗在聘任仪式后接受采访时说,他 并不介意以往的评价,事实上,中国政府 正在采纳他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所以, 布朗对他个人的研究在中国受到的待遇感
布朗的新推测 2005年3月,布朗再次就中国经济
发展模式作出大胆推测,“假设中国 经济每年增长8%,这低于中国过去26 年平均年增长率9.5%,那么,到2031 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能够达到美国 现在的水平,3.8万美元。所以再用26 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能够赶上美 国。”
赖斯特·布朗 1994年
主要观点:中国的人口增长不可逆

谁来养活中国

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面临着两难选择"谁来养活中国"仍是问题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1994年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震动了中国和世界。

2001年,他的《生态经济》一书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

一段时间内,布朗的观点成了"中国威胁论"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少、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布朗逐渐被中国人接受,他来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对布朗先生进行了专访。

他说,"谁来养活中国"目前仍是个问题,他的观点没有改变。

中国面临着两难选择环球时报:14年过去了,凭着您对中国现状的了解,回想"谁来养活中国"这一命题,您最大的感慨是什么?布朗:在《谁来养活中国》出版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我已经注意到,中国政府为提高谷物的产量采取了许多行动,例如:提供给农民的谷物价格补贴提高了40%;为农民提供的农业贷款增加了一倍;对农业科学研究进行了大量投入。

这么做的结果是,中国成为基本上可以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

虽然偶尔会有少量进口,有时候还会出口一些谷物,但基本上可以说是自给自足的。

但是,中国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粮食供给紧张的问题。

环球时报:您所在的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曾说,在粮食、肉类、钢铁、石油和煤炭等5种产品的消费上,中国正逐项赶超美国。

目前中国在各项上的排名如何,您怎样看这种现象?布朗:在这5种基本商品中,现在除了石油以外,中国的消费量都已经超过美国。

中国肉类的消费量已经相当于美国的2倍。

今年,中国钢铁的消费量将是美国的3倍,煤炭的消费量就更多。

我们看到的是,随着中国人收入的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消费国。

在我这一生中,我经常说的和听到的是,美国以拥有全世界5%的人口消费了全世界1/3或40%的资源。

但是过去这是真实的,现在已经不再是这样了。

我想知道的是,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又会发生什么呢?以这个速度计算,到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会和美国现在的水平持平,如果我们假设那时候中国的消费者像现在美国消费者那样消费的话,那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以纸张消费为例,中国纸张的消费量将是世界现有产量的2倍。

我心目中的明星袁隆平作文100字

我心目中的明星袁隆平作文100字

我心目中的明星袁隆平作文1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我心目中的明星袁隆平作文100字篇1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

”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

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和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

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我心目中的明星袁隆平作文100字篇2我心目中的明星袁隆平你说明星?肯定不是那些靓仔靓女,也不是球星运动员。

在我心目中最伟大的明星,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还记得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就是讲袁隆平先生的传记电影。

电影里提到了他从小就异常聪明,6岁就能背诵《三字经》,8岁开始帮家里做农活。

可惜家境贫寒,他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

不过袁隆平先生并没有放弃学习,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了黎川农校,后来又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清华第一位农民出身的大学生。

我看到这里,心里不禁在想: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更了不起的是,袁隆平先生为了让中国人吃上营养丰富的好大米,付出了终生的心血。

他不顾体弱多病,风雨无阻地勘测育种,有时还要在田里过夜;就连家人生病住院,他也往往选择坚持工作。

关于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的研究

关于布朗发表《谁来养活中国》的研究
1994
粮食总产量 (万吨) 主要港口粮食 出港量(万吨) 主要港口粮食 进港量(万吨) 1782 2688 5836 11187 2154 2929 3299 5323 44510.10
2000
46217.52
2008
52870.92
2014
60702.61
中 国 粮 食 总 消 费 占 比
莱斯特.R.布朗于1994年发表《谁来养活中国》,震惊了中国和世界。 2001年他的《生态经济》一书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似 乎布朗对中国是关怀有加,那到底其言论是中国威胁论,抑或是真 的很关心中国呢?一时间各种争论不休不止,中外学者褒贬不一。 关于中国人口、粮食的问题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与其说布朗是在 给中国惹麻烦,不如说是布朗为中国敲响了警钟,给中国政府提了 一个醒。可能布朗的言论有很多的错误,但是,不得不承认,随着 时间的推移,布朗在报告中提出的关于中国水资源短缺、农田减少、 环境恶化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现实,布朗逐渐被中国人接受,他来中 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2005年3月22日,布朗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中国政府的这一 举动说明布朗观点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个 人 经 历
1934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在中学和大学时期,和弟弟开始经营西 红柿农场。 1955年从拉特格斯大学获得农业科学学士学位后不久,到印度农村生活了6个 月。 1959年,就职于美国农业部国际农业局,并获得马里兰大学农业经济硕士学位 1962年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 1964年,他成为美国农业部部长奥维尔弗里曼的国际农业政策顾问。 1966年,开始担任国际农业发展处主任。 1969年初,他离开农业部,协助建立海外发展理事会。 1974年,布朗创办了从事全球环境问题分析的世界观察研究所。25年前,他率 先提出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用于他所架构的生态经济。他作为世界观 察研究所的创办者和前任所长而闻名。 1984年创刊的《世界现状》年度报告,目前已经有30多种文字的版本。被誉为 全球环境运动的《圣经》。 1988年,他又创办了《世界观察》双月刊,发表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文章。 1971年,世界观察研究所以布朗等著的《拯救地球:如何形成环境上可持续的全 球经济》一书领头,开始出版"环境警示丛书"。 1992年,他创办了一种新的年度报告:《重要征象:塑造未来的趋势》。

谁来养活中国-布朗预测

谁来养活中国-布朗预测

谁来养活中国.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中国人口每年增长140)万,收入也在迅速增加。

随着人口和收人增加,肉食消费迅速增加。

与此同时,由于大量农田转为非农业利用,粮食生产能力预计将缩小。

自从本世纪中期以来,日本由于经济繁荣粮食需求增加,工业发展导致农田损失严重。

这些因素使日本1993年77%的总粮食消费依赖进口。

相同的因素目前正在中国发挥作用。

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其大部分粮食依赖世界市场是一回事,但如果一个12亿人口的国家向这一方向发展,它将迅速超过美国和其他粮食出口国的出口能力,将促使世界粮价上涨。

中国突然开始丧失自己养活自己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衰退是随着40年来取得巨大进展,特别是1978年农业改革以来发生的。

改革释放的能量使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50%,从1977年的2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3亿多吨。

中国已领先美国成为世界上粮食第一生产大国,人均粮食产量从维持生活的201公斤提高到301公斤。

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长减缓,目前的问题不是缺粮,而是粮食市场需求和其产量之间可能出现的差距,这种差距是从未有过的。

这种潜在的缺粮给世界出了一道难题:谁能给中国提供粮食?当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减弱之时,但其需求剧增。

1990年至2030年的40年期间,中国预计将增加4. 9 亿人口,其人口将增至16亿—今后40年期间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北京市的人口。

中国人口增加,收人也迅速增加。

随着收人增加,低收人的人首先将其金钱用于从供给70%卡路里的大米淀粉等主食转向肉类、牛奶和禽蛋。

中国大部分地区是贫脊的荒地,没有像美国大平原那样广阔的牧场,畜产品需求的增加直接导致粮食需求的额外增加。

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时,仅7%的粮食用作牲畜饲料,1990年该比例增加至约20%,大部分用于猪饲料。

目前,对牛肉和鸡肉的需求也在增加。

较多的肉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粮食—在围栏育肥中,生产一公斤鸡肉需要2公斤粮食,1公斤猪肉需4 公斤粮食,1公斤牛肉需7公斤粮食。

袁隆平人物优秀事迹范文(精选15篇)

袁隆平人物优秀事迹范文(精选15篇)

袁隆平人物优秀事迹范文(精选15篇)袁隆平人物优秀事迹范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

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袁隆平人物优秀事迹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袁隆平人物优秀事迹范文1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外界对袁隆平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

在袁隆平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平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隆平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

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

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袁隆平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

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习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

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

袁隆平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年夏天,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

布朗认为,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需要净进口粮食2亿吨,这恰好是当前整个国际的谷物贸易量,此观点一出,在国际引起轰动。

二十一世纪,中国粮食将面临三大难题。

——人口猛增,下一世纪的挑战更严峻?《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曾有预测,称中国2000年人口为12.9亿,但实现零增长时的人口峰值总数将达到18.90亿。

这一预测虽然与中国人口学家的预测,2050年实现零增长时的中国人。

将有16亿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下一世纪我们面临的…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朱蓬蓬上个世纪的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人能养活13亿人口的中国,于是就产生了种种的猜疑,中国会侵略、会移民、会……总之,种种的猜疑都汇集于“中国威胁论”的大合唱之中。

近日,北京时间2006年4月25日晚9时许,传来一个消息,刚刚结束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评选揭晓,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的袁隆平当选,成为首位入选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袁隆平院士的成就,国人谁人不知,那人不晓,应该说,消息是很令人幸喜的。

对于这样一个消息,互联网上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有近万人点击,并发表意见对袁隆平没有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不知工程院院士是否比科学院院士要低一等)气愤填膺,并认为袁隆平“为布朗指点迷津”,面对世界的不安与困惑,袁隆平给出的答案不容置疑——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共同努力,不仅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据报道,面对未来,年过古稀的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10%提高到20%,即国外推广面积由现在的150万公顷增加到1500万公顷,以每公顷增产2吨计,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

笔者对于以上消息,不但不敢持有异议,而且十分赞赏。

但回顾历史,放眼当今,对于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以及谁来养活世界这样的问题,仍感到疑虑多多。

当然,水稻产量的提高是袁隆平及其同事们的伟大贡献,但是养活13亿中国人,和世界上60亿人要吃饭是一个道理,不一定有了粮食就万事大吉。

这世界并不是没有粮食,但非洲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在经受饥饿。

众所周知,由于人类无节制的扩展,大自然已经给予人类许多没有想到的回报。

关于洪水的泛滥,干旱的逼近,地震的频繁,环境的污染,疾病的流行,气象的异变,冰山的融化,沙漠的扩张,风沙的肆虐……等具体的统计数据,科学家和媒体舆论已经有连篇累牍的报告,种种迹象表明,人类正面临着异常巨大的灾难。

今年是2006年,21世纪才刚刚开始,诸如谁来养活中国,和谁来养活世界的问题,除了科学家的作为以外,关键在于政治家的“良智”。

君不见,除了如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在研究让人活命外,也有许多科学家在研究杀人的武器。

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占有,使得局部的战争总是频仍。

特别是伊朗的战事似乎是一触即发,若果战事真的不能制止而爆发,只有真主知道世界将会怎样演变!?再回到粮食问题上来,以中国为例,上个世纪1960年的灾荒年,现在大家基本已经论定,这是一场除自然灾害外,更重要的是违背规律的人为的因素所致。

但愿世界各国都能吸取教训,不再重犯这样的错误。

更需要世界精英政治家们关注的是,不能让这样的错误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人,既是智慧的高级动物,也是愚蠢的低级生物。

中国古语云:“饱暖思淫欲。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一样。

吃饱了就要“泄”。

近日,见到美国联邦司法部长阿尔韦托·冈萨雷斯宣布,全美“严打”(美国也向中国学习“严打”了),第二阶段猎鹰行动共逮捕了9037名嫌犯。

其中1110名属于强暴犯。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这个问题提得好,回答得也好。

但是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乐观,还早了点。

全世界人民不仅需要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更需要具有“良智”的政治家。

这是笔者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思考的问题。

居安思危: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一个美国人曾经写过<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书,其中心议题是说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今后可能到世界各地抢粮食以满足自己子民的口食之需.从而引起整个世界的动荡和不安。

先把这种观点对错暂时搁置,重点说说中国粮食生产和供需过去和现在所处的状况。

中国现有耕地理论上是144亿亩,理论上能养活17亿人口。

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和新农村的建设,可耕地是越来越畏缩.加之土地的沙化和抛荒.人口的继续递增和耕地的减少已经形成南辕北辙的矛盾,自然而然对中国"粮食安全"形成冲击.从数字上看,我们每年必须从国外调运大批粮食来满足国内迅速增长的需求.这说明我国的"粮食安全"是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这种矛盾既有因气候原因品种结构性矛盾,也有粮食短少实际缺口的矛盾.而这种粮食进口的数量速度和频率正在逐年加大,并已经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举足轻重的重大影响.如今只要中国政府出面采购粮食世界粮商马上“蠢蠢欲动”,芝加哥粮食期货交易市场价格立即“浑身抖动”。

现在中国是世界粮食采购量最大的国家,看上去很“雄伟”,细分析不是什么好事。

这已经说明我国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前景不容乐观,已经说明我们有一部分中国人是靠世界粮食“养活”。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极其特殊的战略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个农业大国,历代统治者对农业和粮食的重视程度均放到维系政权稳固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关于粮食生产政策失误也是有过沉痛教训,譬如"60年的大饥荒".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原有计划经济下缰死的生产关系解套,生产力得以健康快速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粮食单产和总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被搁置.统一的论点归结到中国人自己完全能养活自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议程.中央即使提出保护农民利益和鼓励农业生产的"三农政策",审时度势果断取消套在农民头上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凸显出中央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重视程度,其施政的路线是清晰的,是对头的.中国将在2020年人口基数接近或达到20亿.而中国目前拥有的耕地所产的粮食从理论上和现状上根本无法来满足这么庞大人群吃饭问题.那解决的办法只有大量的从国外进口。

这在和平时期粮食处于"供过于求"状况是一种贸易竞争优势;而如果当世界粮食贸易走入买方市场“供不应求”时。

我们的劣势就会很快暴露。

国际社会风云变幻,再假如世界发生于中国有关的重大变故甚至发生战争,敌对国在“粮食供应上卡我们的脖子”,那我们更麻烦。

因此把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加以重视和考量,就显得势在必行。

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粮食安全应该分为“产量安全”和“储备安全”。

所谓产量安全就是每年生产的粮食要能够满足国人的基本消费需求,这就需要严格控制可耕地的锐减和流失,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粮食高产优质品种的培育,不断采取“丰产丰收”的改良措施。

把保护农民利益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结合起来.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中严格建设性用地占用可耕地。

从而使中国的耕地基本控制在人口承载量的红色警戒线以内,并增强国人节约粮食的忧患意思,保证粮食安全。

二,“储备安全”。

既然粮食在一定程度上是重要的战略物质,就需要大量的储备以解后顾之忧。

中国这些年在“粮食储备安全”上做的很不错。

自从粮食做为商品走人市场和流通领域后。

做为流通主渠道的粮食部门,一直合理控制着大部分粮源,这种具有战略意义粮食储备分为国家储备,省级储备和县级储备,环节是丝丝入扣的。

但粮食部门如今也处在流通体制改革阵痛中徘徊.加之全国各地的仓容三分之一以上还是五十年代的"苏式老仓",是严重的老化.需要及时进行仓库和保管设备更新改造,粮食保管安全又个很头疼的问题. 因此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国内储备仓储条件是管理者和决策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允许私营业主建仓收粮以舒缓国内粮仓的缺口。

实行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结合的办法切实可行。

居安必须思危,因为粮食的战略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尤其对中国这个"人口巨无霸".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袁隆平,一个世人瞩目的名字。

他为之奋斗的杂交水稻事业,被人们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而今,以他为首的一批农业科学家群体,即将掀起新一轮的绿色革命,攻克超级杂交稻这一世界难题。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1973年成功实现了三系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

1981年,国家将第一个特等发明奖授予袁隆平及他的研究小组,袁隆平也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8项国际大奖,并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袁隆平没有沉醉,依然探索不止。

1987年,袁隆平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提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和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样三个战略发展阶段。

同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立为专题,袁隆平牵头组成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

研究过程中几经波折,甚至出现重大挫折,袁隆平以中国科学家过人的胆识和丰富的经验,几度调整研究方案,使得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得以顺利进行。

1995年袁隆平郑重宣布: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

在两系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的启发下,两系法杂交高粱、两系法杂交油菜、两系法杂交棉花、两系法杂交小麦相继研究成功。

我国农作物育种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辉煌。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尖锐命题。

袁隆平相信中国人一定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他决定向更高峰发起冲击,选育超级杂交稻!计划用3—5年时间育成每公顷日产中晚稻100公斤或早稻90公斤、米质达部颁二级、抗两种以上主要病虫害的超级杂交稻。

这一项目得到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高度重视,1998年,总理特批1000万元予以资助。

在跨入新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袁隆平称自己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他有两个最大的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二是让杂交水稻进一步走向世界。

在袁隆平制定的选育超级杂交水稻技术路线与超高产稻株形态模式的指导下,科技人员克服“重库轻源”的倾向,将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已培育出一批超级稻苗头组合。

如两系亚种间杂交组合培矮64S/E32,1997年在江苏三个地方试种0.24公顷,平均产量为13.26吨/公顷,生育期130天,日产量达到102公斤/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