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电容C的输入信号是流过电容的电流,
输出信号是 1 t u (t ) 0 i(t )dt 电容两端的电压,如下图所示,则 C C 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两边进行拉氏变 i(t ) 换,得: U ( s ) 1 ( 22) u(t ) I ( s ) Cs
1 称 为电容的算子阻抗。 Cs
设电感L的输入信号是流过电感的电流,输出信号是 di (t ) 电感两端的电压,如下图所示,则 u (t ) L dt L 设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两边进行 U i(t ) 拉氏变换,得: ( s ) Ls ( 23) u(t ) I (s) 称Ls为电感的算子阻抗。
性质2
G(s)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与输入量
的形式(幅度与大小)无关。
性质3
G(s)虽然描述了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但它不提
供任何该系统的物理结构。因为许多不同的物理系统具 有完全相同的传递函数。
性质4
如果G(s)已知,那么可以研究系统在各种 输入信号作用下的输出响应。
性质5
如果系统的G(s)未知,可以给系统加上已 知的输入,研究其输出,从而得出传递函数。 一旦建立G(s)可以给出该系统动态特性的完整 描述,与其它物理描述不同。
零初始状态下, 单位阶跃响应
1.5s 2 G2 ( s) ( s 1)(s 2)
零初始状态下, 单位阶跃响应
c1 (t ) 1 2et 3e2t
c2 (t ) 1 0.5et 0.5e2t
c(t )
1.2 1.0 0.8
c1 (t )
z2
-2 -1.33 -1 -0.5
j j 1
i 1 n
zi (i 1,2,m) 是分子多项式的零点,称为传递函数的零点
p j ( j 1,2,n) 是分母多项式的零点,称为传递函数的极点
K * 称为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
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可以是实数,也可以是复数。
零极点分布图
在复数平面上表示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的图形,称为 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
1 1
9r1 r2e5t (3r2 12r1 )et (3r1 2r2 )e2t
具有与输入函 数r(t)相同的模 态 包含了由极点-1和-2形成 的自由运动模态。这是系统 “固有”的成分,但其系数 却与输入函数有关,因此, 可以认为这两项是受输入函 数激发而形成的。
r (t ) r1 r2e5t
性质6
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之间有关系。
G (s) C (s) R( s)
d 如果将 s 置换 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 dt
性质7
传递函数G(s)的拉氏反变换是脉冲响应g(t)。脉冲 响应(脉冲过渡函数)g(t)是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时的 输出响应。
例 在例2-8 中,若已知RLC网络电容初始电压 u0 (0) 和初始电流 i (0) ,试求电容电压 u的单位阶跃响应。 0 (t ) 解: RLC 网络传递函数为:
LC[s 2U0 (s) su0 (0) u0 (0)] RC[sU0 (s) u0 (0)] U0 (s) Ui (s)
U i ( s) LCsu0 (0) LCu0 (0) RCu 0 (0) U 0 ( s) 2 LCs RCs 1 LCs 2 RCs 1
传递函数的第三种表达形 b m Q (s ) 式————时间常数形式: G (s ) K an P (s )
(τ (T
j 1 i 1 n
m
i
s 1) s 1)
1 1 显然:K K g , i , Tj , pj zi pj
i 1 n i
z
j 1
6(s 3) r1 r2 c(t ) L [C (s)] L (s 1)(s 2) s s 5 9r1 r2e5t (3r2 12r1 )et (3r1 2r2 )e2t
1 1
6(s 3) r1 r2 c(t ) L [C (s)] L (s 1)(s 2) s s 5
m
j
i ,Tj
分别称为时间常数,K称为放大系数即增益。
若零点或极点为共轭复数,则一般用2阶项来表示。若
1 1 2 为共轭复极点,则: ( s p1 )(s p2 ) s 2 n s n 2
或 其系数 、 由
p1 , p2
1 1 2 2 (T1s 1)(T2 s 1) T s 2Ts 1
算子阻抗法可以简化一些系统/环节传递ຫໍສະໝຸດ Baidu数的求取。
设电阻R的输入信号是流过电阻的电流,输出信号是电阻两端 R 的电压,如下图所示: i(t ) u(t ) 则 u(t ) Ri (t ) 对其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得:U (s) RI (s)
U (s ) R 从而 I (s ) (21) ,称R为电阻的算子阻抗。
c(t ) ——系统被控量; r (t ) ——系统输入量。
r (t ) t0 设 c(t ) 及其各阶导数在 时的值均为零,即零初始 和 条件,则对上式中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
[a0 s a1s
n m
n 1
an ]C ( s) bm1s bm ]R( s)
[b0 s b1s
U 0 ( s) 1 G( s) 2 U i ( s) LCs RCs 1 用微分算符d/dt置换s,得到相应的微分方程:
d 2u0 (t ) du0 (t ) LC RC u0 (t ) ui (t ) 2 考虑给定初始条件后,对上式作拉式变换: dt dt
LC[s 2U0 (s) su0 (0) u0 (0)] RC[sU0 (s) u0 (0)] U0 (s) Ui (s)
m
m1
显然,当传递函数和输入已知时有C(s)=G(s) R(s),进一 步通过反变换可求出输出的时域表达式C(t)。
例 试求例2-8 RLC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U0 (s) / Ui (s) 解: RLC 网络的微分方程:
d 2u0 (t ) du0 (t ) LC RC u0 (t ) ui (t ) 2 dt dt
传递函数的极点可以受输入函数的激发, 在输出响应中形成自由运动的模态。
零点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传递函数的零点并不形成自由运动的模 态,但它们却影响各模态响应中所占的比 重,因而也影响响应曲线的形状。
设具有相同极点但零点不同的系统传递函数分别为:
4s 2 G1 ( s) ( s 1)(s 2)
1
u0 (t ) L1[U 0 ( s )] 1 LCu0 (0) ( LCs RC)u0 (0) 1 L L 2 s ( LCs RCs 1) LCs 2 RCs 1
1
由电源电压 ui (t ) 激 励的零初始条件响 应。
设某系统传递函数为:
C ( s) 6( s 3) G( s) R( s) ( s 1)(s 2)
自由运动的模态是 e t 和 e 2 t 。当 ,即 r (t ) r1 r2e5t 时,可求得系统的零初始条件响应为:2 /(s 5)] R(s) (r1 / s) [r
m 1
[a0 s n a1s n 1 an ]C ( s) [b0 s m b1s m1 bm1s bm ]R( s)
定义系统的传递函数:
C (s) b0 s b1s bm1s bm M (s) G( s ) n n 1 R(s) a0 s a1s an1s an N ( s)
z1
c2 (t )
0.6 0.4 0.2 0
t
c(t )
1.2
1.0 0.8
c1 (t )
z2
-2 -1.33 -1 -0.5
z1
c2 (t )
0.6 0.4 0.2 0
t
零点距极点的距离越远,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所 占比重越大。 零点距极点的距离越近,该极点产生的模态所占 比重越小。 如果零极点重合-该极点所产生的模态为零,因 为分子分母相互抵消。
u0 (0) [du0 (t ) / dt]t 0 i(0) / C
U i ( s) 1 / s
对U0 (s) 求拉氏反变换
u0 (t ) L1[U 0 ( s )] 1 LCu0 (0) ( LCs RC)u0 (0) 1 L L 2 s ( LCs RCs) 1 LCs 2 RCs 1
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述方程中各项求拉氏变换:
( LCs 2 RCs 1)U0 (s) Ui (s)
由传递函数定义,网络传递函数为:
U 0 ( s) 1 G( s) 2 U i ( s) LCs RCs 1
传递函数的性质
性质1
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即对实际 系统而言分母的阶次大于分子的阶次m≤n ,称为n阶系 统。且具有复变量函数的所有性质。
在图中一般用“o”表示零点,用“ ×”表示极点。例如 传递函数: s2 G( s) ( s 1)(s 3)
其零极点分布图如图:
-3
-2
-1
1
2
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可以更形象地反映系统的全面 特性(第四章)。
3.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对输出的影响 极点对系统输出的影响 传递函数的极点就是微分方程的特征根, 因此它们决定了所描述系统自由运动的形 态,称之为模态。
由初始条件 u 0 (0) 0) 和 u0 (激励的零输 入响应。
2.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b0 ( s z1 )(s z2 ) ( s zm ) G( s) K* a0 ( s p1 )(s p2 ) ( s pn )
(s z )
i
m
(s p )
p1、p2
或 T、T2 求得。 1
4.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不管其多复杂,总是由若干元件按不同方 式根据一定目的组合而成。 从结构和作用原理角度来看,可有各种不同的元件,如机械式、 电气式、液压式、气动式等。但从描述各种元件行为特征的数 学模型来看,不管元件的结构和作用原理如何千差万别,其数 学模型却有可能完全一样。 因此从元件的数学模型来划分元件的种类,只有几种最基本的 元件或称为典型环节。 复杂一些的元件,乃至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数学模型也无非是 一些典型环节的组合。因此按数学模型来划分环节,更能抓住 事物的本质。 在介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前,先补充算子阻抗法。
1.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 为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 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 C ( s) 传递函数= = 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零初始条件 R(s)
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
dn d n 1 a0 n c(t ) a1 n 1 c(t ) an c(t ) dt dt dm d m 1 d b0 m r (t ) b1 m 1 r (t ) bm 1 r (t ) bm r (t ) dt dt dt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是在时域中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学 模型,在给定外作用和初始条件下,解微分方程 可以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 But 系统结构和参数变化时分析较麻烦。 ������ 用拉氏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时,可以得到控 制系统在复数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不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性能,而且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构 或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经典控制理论中广泛应用的频 率法和根轨迹法,就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是经典 控制理论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