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思政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摘要:理想,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种最真实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理性与意识以及情感相结合的产物。让青少年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一种符合国情和民族文化特征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更是思政课的意义所在。思政理论课对于高校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理想信念;学生;作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20-02
目前在各个高校中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主要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教育等课程。这一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深刻意识到思政理论课的意义和作用,让这门课程的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使其在理想信念构成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一、理想信念形成的基本规律
理想,与幻想和妄想不同,它是建立在共同奋斗目标基础上的一种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想象。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理想是具有社会阶级性、发展性、层次性以及互感性的追求和向往,
这种追求和向往常常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所谈及的理想往往是从两方面来看的,其一是学生们每个个体自身持有的正当的理想以及信念。其二是高一层次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社会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们对身边事物的理性认识会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深化或者变化,这种实践对于现实来讲具有一定的超越性,此时理想逐步形成。而信念,则是自己对原来所持有的理想保持一种坚定不移的态度,并由这种精神所支撑,朝着自己的追求付出不懈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讲,理想就是立志。人的一生中,少年时期的理想是最不稳定的,总是会随着身边事物的变化而更改,少年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也比较肤浅。随着成长,走到了青年阶段,此时的人们告别了少年的懵懂,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教育基础,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已经可以从谋划生活的角度出发,为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而勾划一些长期、符合实际的构想。但是此时或许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无法将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目标与其所在的社会理想更好地结合起来。
高校德育教育的介入,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此时开展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因为当青年人开始立志的时候,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其发展来讲至关重要,要想让青年学生尽快将党和中华民族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认同,不仅要依靠学生自身的阅历和觉悟,更依赖于学校对于他
们的系统性教育。在学校参与思想教育的过程上,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的本质以及其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尽快融入到社会理想当中去。
想要让理想真正具备激发个人力量的动力,就要想办法将理想形象感性的充实起来。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出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人物和事件,学校可以借助这些鲜活的教学例子,将崇高的理想和价值观展现给学生,并让其加以继承。这是一个从理论向理性过度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让学生了解党的发展历史、不了解我们国家的性质,就很难令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更无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从此可以看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时代赋予思政理论课重任——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
当今世界,再也不是闭门造车的时代,全球化、信息化已经充斥着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在这样一个有力的发展环境下,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复兴指日可待。面对这样的良机的同时,我国也不得不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内外社会问题频发的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加强对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已经成为重要且紧迫的问题。
目前,从表面上看,世界的发展是以经济活动为主,但是,抛开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就会发现,社会发展不仅是经济的互动,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较量”,而民族文化的本质核心就是
人的价值观。因此,在各个国家和民族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影响人们的就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就是人们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如果个人对人生的认识不够稳定和成熟,那么,他的价值观也会成为动摇理想信念的“不良分子”。
高校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其思想和行动从不能完全自主走向不得不完全自主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社会充满期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事业观、爱情观和家庭观。但是由于青年学生们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水平有限,个人意志不够坚定,也决定了此时高校学生所持有的理想比较粗略、不切合实际,甚至出现自私狭隘、脱离社会的情况。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存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是很少能够付出实际行动。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开放的,也让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流向中国,如此一来,就使国内人们的价值观变得多元化。这对于青年人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高校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价值的选择比较迷茫,对于一些善的价值观也往往没有积极的追随。在高校中进行德育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而是当学生走上社会之时,社会给予学生的熏染。在这个旧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而新的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并未建立的社会转型时期,青年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极其容易受到影响。西方的思想观念涌入中国,在本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之时,青年学生容易出现盲目效仿、随声附和的情况。此时,高校的思政课教育就要肩负起为学生指引道路的重任,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理想信念。
三、思政课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作用
思政理论课的性质以及其功能决定了其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思政理论课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能够更好培养高校学生思维能力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武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在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也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要使高校学生学习并充分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才能从高校中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出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人才。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八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他们来讲非常重要,也有半数以上的大一以及大二的学生表示,学习思政理论课对于他们规划大学生活、选择奋斗方向等有很大的帮助。从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到现在,这门课程的确在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下,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成为社会发展和建设的中流砥柱,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发展中越发的强大。因此,高校中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用辉煌的革命和政治斗争确定
了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还在引领高校学生探寻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方面突显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