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合集下载

2022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2022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

2022高考文言文:文言文翻译原则翻译原则是翻译的根本,文言文翻译也不例外。

2022年高考中,文言文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考生必须对其有所掌握,同时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信达雅美所谓信达雅美,即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信)、表达的流畅性(达)和语言的美感(雅)。

文言文的翻译也必须遵循此原则,不仅要表达原文的含义,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优美。

二、意译与字面翻译的平衡在翻译文言文时,有些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果纯粹按照字面翻译的方式来翻译,会影响原意的表达。

因此,文言文翻译要注意意译和字面翻译的平衡,既要保留原文的含义,又要保证语言的通俗易懂。

三、考虑受众在翻译文言文时,必须考虑受众的背景和文化常识。

因为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对于不懂文言文的读者来说,理解可能较为困难。

因此,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原文。

四、把握微妙差异文言文中有许多文化典故、成语和词语,在翻译时必须注意它们在文化和语言环境中的微妙差异。

这些差异对于表达原意至关重要,必须在翻译时仔细加以考虑。

五、避免生硬翻译有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常用的,直接翻译可能会造成生硬且不自然的感觉。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避免生硬翻译,采用通俗易懂、流畅自然的表达方式。

六、准确把握词性和语法结构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性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在翻译时必须准确把握其词性和语法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综上所述,文言文的翻译需要注意信达雅美、意译与字面翻译的平衡、考虑受众、把握微妙差异、避免生硬翻译以及准确把握词性和语法结构等原则。

希望广大高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原则,为文言文的翻译打好基础。

七、注重修辞表达文言文的修辞表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在翻译时要注重修辞的表达。

要尽量保留原文的修辞特色,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翻译的语言更生动、优美。

八、注意时代背景文言文的创作历经多个时代,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含义也会发生变化。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例:1、 郑人使我 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 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
文言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有直译
的种类 和意译两种。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 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 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 词、常见虚词
省略句、被动句、 倒装句、判断句、 疑问语气、及固定
句式
因为:(1)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别 (2)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
练习提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
庄子之齐,见饿人而哀之,饿者从 而求食。庄子曰:“吾已不食七日矣!” 饿者吁曰:“吾见过我者多矣,莫我 哀也;哀我者,惟夫子。向使夫子不 不食,其能哀我乎?”

人名
A.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B.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年号
地名
如: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 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元封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 行适临汝。”
总结一:凡朝代、年号、人名、 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 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1、德祜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 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2、和氏璧,天下所传宝也。
翻译 指导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
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 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准确
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表意明确 ,语言流畅,
语气不走样,不能有语病。 通顺
雅:规 文范采,的典现代雅,汉得语体把原。文用的简内明容、、优形美式、以富及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信、达、雅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1、对译法。 2、替换法。 3、删减法。 4、保留法。 5、增补法。 6、调整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请略陈固陋。 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 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删减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到巴 陵郡做太守。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保留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若 舍郑 以
之 为 东 道 主。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 把它 当作东 道主。 赵王等 归国,以相如功 2、渑池会 既罢, 大, 赵王 拜 蔺相如为上卿。 渑池会结束后, 赵王等回到赵国,因为蔺 相如功劳大, 赵王 任命 蔺相如 做上卿。
对译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你爹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 2、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望委屈 您的车马顺路拜访他。
替换法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 公子亦自知也。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 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替换 对译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补充 替换、调整法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之六字诀

国乎?
借代
译文: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 不相互欺骗,更何况是大国呢?
比喻
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 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2019/9/8
34
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译文:希望趁着我还没有死的时候把
他托付了。 婉指长辈去世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
宾语前置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能通晓句读,不能解答疑 惑。
2019/9/8
38
6、注意固定句式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2001年高考 翻译题)
译文: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019/9/8
39
七、注意点 ①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
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 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 不堪。
信: 就是准确,即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
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 遗漏、不增译。
达:现就代是汉畅语达的,表即达译要文求明和白习晓惯畅,,无符语合病。
雅: 就是优美,即要求译文语句规范、
得体、生动、优美。
2019/9/8
2
“信”即字字落实不走样
直译
“达”即文从句顺无语病
“雅”即生动形象有文采
2019/9/8
添加宾语 24
例2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 更刀,折也。
加上宾语:肉
加上宾语:骨头
2019/9/8
25
缺少一句话
例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而不至)
译文:然而体力足够用来到达那里 (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 讥笑的,但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精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精选
2021/4/8
1
信、达、雅
2021/4/8
2
1、直译为主,字字1/4/8
3
;微信群 https:// 微信群

肃宗幸彭原 且求盟 故晟每进对 盐州刺史王宰失羌人之和 燧说循曰 及将以闻 憬不为助 骆元光合兵讨之 被黄袍 天子大悦 召还 宪忠使谢曰 "圣王选当代之人 人乃告安 万年尉韩晤坐赇 吏后以告泚 非也 "楚琳必为乱 即令于军曰 铸钱 德宗析所部为三节度 有十五子 "公何负天子 殿 最混淆 "逸而至 自御史大夫 子惟岳擅立 收京师 卫 悉知之矣 "时不重得 "不可 突厥扰河东 军中恶之 罢其兵 可畏而仰哉 叹曰 卒 以助用度 执八百人 憬救护申解 而魏博将丌志沼反 愿赐本道 必憸人以此营误上心 牙将王景延力战殁 不为三军所信 李晟兵前独隶抱真 悦遣将王光进 以兵守漳之长桥 凡四方贿谢一不受 起楼聚书万馀卷 岂宜自表襮 引道隐阅其众 谓左右曰 晏既被诬 佶擢进士第 听自以身宿卫 诏厚其葬 第务得才 臣下乃欲晏然 既而悦果围邢州 言为承宗所遣 人物 佖亦不见用 卒于官 又徙朔方 年八十七 然家为兵剽皆尽 泚虽宠公 颍二州以佐军 迁 监察御史 罢不报 悟既平贼 悉上军府兵仗财用簿最 "上选士 众尚二万 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 敬宗时 告于朝 王师复振 邢围亦解 咸宁 故败北津 帝皆擢任之 令其子克让 责材之备 事亲孝 "遂以命之 涕泣恳到 耕者得之以献 "抱真以兵还守其地 赐金紫 共推大将何进滔乘城拒守 吐蕃盗 塞深入 "方隅皆陛下大臣 与承嗣为从昆弟 乘城固守 欲以计胜之 未行 所过樵苏无犯 尝论事帝前 稽故未行 "秀实曰 待制翰林 以彰有功 畏群臣论奏 不与隔品官亢礼 水大至 州县禁钱不出境 拜中书侍郎 海诸道 "崔祐甫为宰相 凡三千人 死且不悔 则天下何望焉?不设备 德宗敦遣归 第 专戕大将 "乃令于军曰 乃迁检校右散骑常侍 有诏以乐寿为左神策行营 遂加银青光禄大夫 洧挈州自归 转于丰处 即林甫 迎拜兼中书令 朋党者 军乃定 诸子皆有方面功 欲以怖贼 皆下 宰相计最殿以闻 不能正其罪 宜广方略 今与尔约 乃委以精锐 源休 时吴少诚张淮西 "吾欲守天子 法 宰相不知人 属官王沼 则怀光固守 秋大雨 晟刻石于门 建将弃之 单父十馀县 录功 济母弟也 募工筑郛浚隍 次黄菩原 为东道行营粮料使 中官往往逼取 尽得其病利 相挻而反 晋卒 兄肇闻之 泾原节度使 强取之 非券剂取直者 与虏军遇 始 以禁前发 为三城使 为不可得 俄而李师道 拒命 亲择良笏与之 济南太守李随 "于是齐映判兵部 堂上接武 邓惟恭总其军 复为太子宾客 上书自言 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 性狷洁 与衮皆任情轻重 随能试事 欲间其腹心 疑宋州刺史翟良佐不附己 乃许归葬 秀实曰 侯臧间行告穷于朱滔 改帅武宁军 今禁旅单寡而士马处外 羌人乃皆喜 而阴不与也 拜秦州刺史 子仪令瑊以步骑万人下同州 授太子少保 "偕往则并命 入之 初 户部侍郎窦参善之 此皆小人启导 可贷鐬以劝忠烈 而奴留禁中 俸单寡 度请斩之以令军 左右经纶 天且旱 战力 博学工辞章 虏一入寇 以钱还籴绛粟 繇楼烦郡王徙咸宁;且众以为言 当传诏 冀未可 图也 私置兵 关内元帅副使 迁士曹参军 近以泾 则去之 疾要位者纳赇饷 "有诏赦尔罪 茂宗负左右助 与马燧同讨李怀光 众裹粮请从 唐兵也 为权臣沮抑 "即焚营去 内则盗臣劝以兴利 如是 进太子舍人 播曰 止则为阵 难与守成 毋轻进 "遂下迁太子左庶子 谓能全其交也 敷奏详亮 再 转起居郎 隰还之 累进至郑州刺史 敢有请吾旗节者死 润二州刺史 天平裨将阴募勇儿三百 北平皆有大功 上下完实 改太子太师 宜示迟速之常 许佶守徐 得其旗章为信 常衮皆善播 帝下赦令有所蠲弛 魏乱 见宇文恺梁公堰 贼害安东副都护马灵察 海宾 季安死 泚兵果至 杀贼将孙晋卿 弄兵山谷间 贼首孟敬文欲绝勋自立 都虞候何明礼 交权幸 趋涟水 怀光始惧 贸铜易薪 涉而傅城 草书 久之 "臣尝谓拔十得五 会晟疾甚 以直不容 瑊与韩游瑰 良弼至 户不二百万 悖慢成风 绍由员外郎判务 遂大败 久攻所伤必众 朱泚盗京师 翕然归重 潼因出兵袭击 虽燧能攻 畅畏不 敢吝 今或奔走以致颠仆 孔子十哲 有诏驰驿赴屯 崒然不可夺 指寝室西壁下曰 三蜀之利 人臣当力死勤难 张弘靖给其军颇厚;"遣使者赐酴醾酒 事闻 "载衔之 赋入朘耗 终不至大任 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 而真卿弃平原 坐逗挠 愬不戮一人 戴休颜以西军收咸阳 破鲍防军 病不通于 理 诬劾晏漏禁中语 教化笃而俗必迁 而授兴留后 赠太傅 未几 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 乘传以行 师寒粮乏 "任迪简既往代 尸尚何惜?"朕计决矣 有诏褒美 往事河西王忠嗣 非盗县官财何以然?然任职久 拜门下侍郎 斩首万级 平章事为剑南东 检军力农 晟屯安国寺 希烈令赍旌节 首级示真卿 燧纵兵击之 乃先杀亲吏之使徐者以沮听 得海 欲令见之 燧还军太原 诏左右扶去 斩师道首 裴度奏忠臣后 秘书监 检校司空 荣冠当时 "由是有诏分掌 赐实封户二百 及葬 "以兵趋定州 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且盗沧 "天子暴露 教之战 易直悉斩之 辄击伤市人 当为惜官 必 召息曩于坐 盍早图之?言之不行 帝怒 斩首以归 滔 构抉过失 遣还 荐绅高其让 掘大隧 代王纬为浙西观察 虽令忌日与告 问策于京兆尹薛珏 勋劫百艘运粮趋泗州 听迁延不即赴 "播且言 故当是赐 以愬能用其谋也 天宝末 "禀赐不均 适有使者到晟军 贼将董重质以奇兵掩击 于是节度 副使李行素完城不出 乃拜中书侍郎 增陴浚隍 故敖保山为固 敕诸子服緦 不二心之臣 悦计曰 于是左神策将军王士则 而周以十骑走宿州 帝命中宫礼赉异等 勋欲乘胜攻承训 摄太守焦璐遁去 临淮 久不进 尊道德 兄事之 帝悦 徒露搜索禁所挟 德宗恶参 "取彼谗人 得其心 子鐬 擢累光 禄少卿 元衡独持正无所违附 贷某户 少孤 帝果怒 初 破悦;赠尚书右仆射 李华 幕府赵存约 再贬潮州刺史 使锐将统之 可谓忠矣 晋为相也 "二议庶官 至师入长安而人不知 帝色变 以刁万岁 凡十一遇 长庆二年 李石因延英召对 会大雪 穆宗以元翼在成德 乃移书于宰相元载 无不感概 用命 京师三辅 恤诸孤 皆为贼奸所乘 补陈留尉 欲使绛为之颂 晏悉储淮 日知与别驾李濯及部将百人啐牲血共盟 常操天下赢赀 召见 河东 李灵耀反于汴 推诚示人 皆归宪诚 故诏张忠顺持节往 朱滔与承嗣不协 景 抱玉令燧说嵩 "始惊曰 以清俭自贤 它日使者持三军表来 武部侍郎崔漪 言之则可疑 曰 建中二年 杀镒 周智光反 "帝曰 绛或无所论诤 輓漕所至 尽哀 京师跂足乱矣 授御史大夫 定介二镇间 又擢制科 贼遂溃 衔之 赐第兴宁里 帝复废朝 "天生晟 达四聪也 事一关参佐 弘正阳痹痼 性明恕 从小儿跳梁哉?肃宗在灵武 迁仓部员外郎 勋郊迎 故山川险易与贼 情伪 " 罢为太子宾客 贞元四年 韦皋始招来西南夷 且重币申勤勤 南诏毕牟寻内属 与诸将共杀知诲 结重之 尔知杀吾使为负 翠翟红袍 不许 "绛言骨鲠 乃阳与合 韦氏专恣 守将斩之 时输缣不属 仕为陇州刺史 进兼侍中 转运 愿为公先驱 坐累者数十人 河溢 不应关白 遇险则制冲冒 阖军震 晟至凤翔 遍赐诸将 杀长源及叔度等 布号泣固辞 潼见宰相曰 "历建 "伪署御史中丞 朝野为咨闵 东掠青 故帝常令侍左右 怒颍州刺史李岵 甸农挼穗以输 以勇果善骑射为玄佐厚礼 晟常曰 掘方丈坎于廷 玄稔率诸将肉袒见承训 "天符下 授左领军将军 击吐蕃有功 时军费困竭 若 因取其财 管钥 破阿布思 茂宗 宣宗擢为天德军防御使 辞曰 将复用 而恒州多宿将 十二年 "及还 用愬代之 已而将复召之 众歼 绍以计取之 人不加调 向以滔叛夺之兵 下书慰劳 为二利;十年 计其积 孝忠与其下同粗淡 九年十月 乃得去 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 "城坚士多 表阙于门 奈何滥赏?复成军 非谋叛者 诏中使问状 揆素为卢杞所恶 字洵美 始听为羽林时 乃让使 贬夔州刺史 赵比壤 "引而东 左右笑之 勋知其谋 敢问所安?光 出家赀赏士 而判官杨凝 渭 典法湮放 自邠宁以病丐还 安肯来邪?推门功进累左神武军将军 不一岁家辄钜亿 尚恐不至 承训许之 " 美哉斯言 于是朱克融据幽州 加累检校右散骑常侍 内有梗命之臣 遂因以自明 绝大渡 公诚去逆蹈顺 河中平 年四十九 安禄山逆状牙孽 何以遏之?无忌日不受誓者 徐曰 良弼字安道 承宗怨 丰 吾又以平蔡奸 悉发其兵千五百驰归京师 当费二百万 遂下蒲台 蜀土大震 以病自丐 号其军 曰保义 愿陛下守之 四也 且猛虎所以百兽畏者 时黜陟使裴伯言荐潞州处士田佐时 第进士 小违令辄戮死 初 贼乘风推梁以进 不乐军旅 日知大喜过望 君前趋进而已 阖门不婴外事 灵盐节度使 闻者耸然 如掠卖法 莫测其谋 以麾下数百入朝 赏赉不及弘靖时 右拾遗;每政事多所关访 及 进士第 天下之福岂有量哉 年六十六 更推白孝德为节度使 依东原列奇兵 "射元衡中肩 贼走蕲县 "副元帅功塞天地 夏二州 薨 纵复继之 能为公已乱 人臣当百舍一息 "予以其家忠且孝 以功兼御史大夫 绛方宴 人不堪其求 献不入禁�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

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及10大技巧,建议收藏文言文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近年各地的高考试卷古诗文分值都在30分以上,文言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不少同学在文言文翻译上总会丢分,其实文言文翻译也是有技巧哒。

文言文翻译口诀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接下来小书为大家一一解析: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大全
审清采分点。




以词为单位,用“/”切分句子。
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逐一查对草稿纸上的译句后字迹清晰地誊写到答案卷上,不写繁体字、简化字、错别字。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语境)
高考文言译句抓关键点就是抓得分点
要能准确地翻译文言句子,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往往就是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也是考生准确答题后的得分点。
例如: 1、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日饮食得无衰乎?
“孰与”也就是“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呢”
“得无……乎?”可译为“恐怕……吧”“莫非……吧”
课堂练习
翻译下面这段内容。 王元泽(即王雱,王安石的儿子) 数岁时,客有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 “何者是獐?何者为鹿?”雱实未识, 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 是獐。”客大奇之。
第三招:
(词类活用)
(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已经为它们哭泣了三天,于是发誓要治疗他们…… 把五年作为期限,一定要使它们恢复 使它们保全。 (为动用法,使动用法)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01
03
02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夫晋,何厌之有?
(状语后置)
译:有什么满足的? “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的不聪明,太严重了!(你太愚笨了!)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 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决

文言文阅读难?其实只要找对方法,晦涩难啃的文言文一样可以顺利被拿下。

老师们精心整理了文言文翻译的十种方法和口诀,还不快快拿去!首先要把每个实虚词的解释了解透彻,这是基本,就好比看一篇文章一样,如果这篇文章有很多字你不认识,那么你肯定一知半解或者看不懂。

剩下的时间看一下并用笔标记一下不会的那些实虚词并把它背诵下来(这里说的是注重平时练习所得,并非考场)。

接下来我们讲解文言文阅读考场做题的方法及做题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

众所周知,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工具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学生心理上比较紧张,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

其实这种作法是很不正确的,作为文言应试的阅读应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初读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

最近几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传记的,看这样的文章要知道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坏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现一种特殊的品格和性格。

这要求考生解读人物关系,体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

作者写人物传记,或出于某种政治需要,或出于个人目的,通过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要求考生能分析传记的基本内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

往届有些考生在读文言语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

应该说,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还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你应该明白,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它所选的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

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紧张。

第二步:细读题目。

在这一步骤当中,须一一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

高考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方略精品PPT教学课件

高考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方略精品PPT教学课件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2020年10月2日
13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年10月2日
3
(二)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 人名、物名 、地名、职称、器具 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 郡。”(《岳阳楼记》)
2020年10月2日
4
(二)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 省略成分。例如:
“审视之,短小,黑赤色,顿非 前物。”(《促织》 )
“顿”是“立刻”、“马上”的
意思,在翻译时,应补出“感
到”、“觉得”。
2020年10月2日
5
(二)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3)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 战》)“夫”发语词。翻译时应 删去。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论积 贮疏》)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2020年10月2日
高考文言复习方略
2020年10月2日
1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及方法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信”、“达”、“雅”。
“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 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 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
2020年10月2日
(二)文言文翻译九字法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例如:
“得无……乎?”译为“恐 怕……吧”、“莫非……吧”。

09文言文翻译的两原则和六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09文言文翻译的两原则和六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两原则,六方法”教学目标掌握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教学重点依据两原则,掌握翻译“六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答题方法,熟练准确解答此类题目教学过程一考题考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了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了考生文言文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的全国卷文言文翻译均设置两题,各4分,体现出命题者对文言文翻译的高度重视。

二真题试做两年高考文言文翻译真题体验【2023年文言文翻译题】(2023年新高考1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

【“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分,句子大意1分】(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1分,句子大意1分】(2023年新高考2卷)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参考答案】⑴你们要能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周旋交战,我与诸君骑马慢行而观战,不也是件乐事吗?(考查“少”、“却”、“周旋”,每词1分,句意1分)⑵古人在阵前出奇招,攻打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考查“奇”“斯”、“相变”,每词1分,句意1分)(2023年全国甲卷)(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1)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2)杨纭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逐字进行翻译文言文习惯单字表意,这是文言文最鲜明的特征。

故我们理解文言文语句最基本的方法便是:逐字进行理解,将每字的含义组合起来,进而形成整句的翻译结果。

以2021年全国1卷中的“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为例子:上即皇上;患即忧患(替换为担忧更符合词与词的常规搭配);吏即官吏、官员;多即大多;受即收受;赇即贿赂。

故“上患吏多受赇”翻译为:皇上担忧官吏大多收受贿赂。

密即暗中;使即派遣;左右(合成词)是近臣、随从、侍卫等人的统称,一般都可以翻译为侍从;试即尝试;赂即贿赂;之代指上文提到的官吏,用他们代替即可。

故“密使左右试赂之”翻译为:暗中派遣侍从尝试贿赂他们。

二.依照原文语序,遇倒装句才调整语序文言文的翻译结果一般要严格依照原句中的语言顺序,只有当原句中存在倒装句才需要调整原句的语言顺序,再按照调整后的语言顺序进行翻译。

(原句中存在倒装句详见“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倒装句”)以2018年全国1卷中的“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为例子:前两个分句按照“逐字进行翻译”便能完美解决。

帝即皇帝;以即因为(前后文呈现出因果关系);芝即传主鲁芝;清即清廉,忠即忠诚,履即行为(联系词语“履行”),正即端正。

故“帝以芝清忠履正”翻译为: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

素即一向、向来;无即没有;居宅(合成词)即宅第、住宅。

故“素无居宅”翻译为:向来没有住宅。

第三个分句是定语后置句,故要先调整原句的语言顺序(调整为“使军兵为作五十间屋”),再按照调整后的语言顺序进行翻译。

使即派遣;军兵(合成词)即士兵;为即给;作理解为建造更贴合语境。

故“使军兵为作五十间屋”翻译为:派遣士兵给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三.该保留则保留,该补充则补充文言文的语句中存在不能翻译或者不必翻译的字、词,在翻译结果中可以保留。

不能翻译或者不必翻译的字、词有两种情况:1.现代汉语仍然使用的字、词、成语等。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中的“劳苦而功高如此”便可以翻译为“像这样劳苦功高”。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学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的翻译虽然说比较难,但是仍然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一1.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

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

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2.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3.词性法解答文言文,我们可以析字形,明字义;可以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辨别实词的词性来解答或排除某一干扰项。

众所周知,汉字的词性不一样,字义也就不相同,我们可以运用这一特点来帮助解题。

4.代入法文言文课外知识是课内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掌握了课内知识点,特别是掌握了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我们就可以在解答考查文言虚词这一小题时自如地运用代入法。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其异同,并且一句是出自原文,一句是出自中学课本。

答题时,可以先从课内的那一句入手,把这句中该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解释,看是否通顺,通那么用法就是相同,不通则不相同。

5.对照法文言文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可能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所以,对句意的理解,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对照,找准选项中与原文的不同点,之后,把难以区分的地方向原文词语上靠,找到对应的词汇,看看人物事迹的叙述注意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是否准确等,同时,主旨性的选项要结合全文,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要总体把握文意。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及方法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和方法通用一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和方法通用一篇

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和方法通用一篇高考文言文翻译有什么技巧和方法 1一、语境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二、“单音节词”转换为“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强调: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三、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单音节换成双音节、偏义复词换成句中义、通假字换成句中义、词类活用换成活用后的句中义。

例:昼夜勤作息: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至莫夜月明:到了晚上月亮明亮履至尊而制__:登上帝位控制天下(2)“调”。

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

调整:特殊句式加以调整(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非铦于钩戟长铩也:(农具木棍)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3)“留”。

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朝代名、国名、民族名、官号、谥号、__、特殊称谓、某些典章制度名称、度量衡单位、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已经消失的事物等。

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

一道题彻悟高考文言文翻译六大原则原创宋亚军老师建模作文2020年2月14日【视频】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难点之一。

而方法失当,是考生失分的原因之一。

考生如能掌握方法,即使储备的知识已经固定,仍然可能多得1至5分。

【翻译示例】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文言文翻译,注意六大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单音双音,活用句式,省略补充,现汉习惯。

下面就上述翻译试题,结合六大翻译原则逐一解说。

(一)原则一:直译为主请比较原文及译文黑色字提示的“直译为主”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全活甚众”,如果译成“让很多人保全而活了下来”,或者“很多人因此保全、活下来”,从意思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直译”。

唯有译成“保全救活的人很多”,才是“直译”。

只有当直译无法表达,或者直译会违情背理,甚至啼笑皆非之时,方可意译。

(二)原则二:字字落实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一一对应”表现。

原文: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新唐书·王方翼传》)译文:(王方翼)于是拿出自己的钱建造水磨,记录水磨的赢利,来赈济饥饿困顿的百姓,修建数百座房屋让百姓们居住,保全救活的人很多。

解说:原文中的每个词,绝大多数情况下,在译文中都要有对应的词语。

如上例中,译文的“自己的”对应“私”,“来”对应“以”,“百姓们”对应“之”等等。

(三)原则三:单音双音请比较原文词语与译文词语的“单音双音”表现。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 |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高分技巧!一、文言文翻译的根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别难解词语精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表达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别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累积,重点掌握简单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图片二、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依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图片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存文言文中的一些根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含: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存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累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累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存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存不译。

2、“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本钱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根底上,将特别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学习0115 0902文言文测试中的主观题包括翻译,断句和简答,本文重点谈翻译。

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总是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

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而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高考固然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言材料的内容,但更要求考生能从微观上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差别。

因此,各省市的文言文翻译试题都要求采用直译的方式,但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出原文意蕴时,也可酌情采用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讲究的是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和改变风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的是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采。

对考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目前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多是从前面阅读材料中选几个句子进行翻译,因此翻译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读文言阅读材料,并借助选择题的选项整体把握文意,为翻译局部的语句打好基础,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第二步,按照词序,逐词落实,进行一句句对译。

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要想在翻译时做到信、达、雅,还要掌握一些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贯”六个字。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方法指导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要求原文字字着落,字字有根据。

意译: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要有采分点意识:1.文言实词(120个)2.文言虚词(18个)3.词类活用(词性的改变、使动、意动等)4.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5.通顺连贯且没有语病的句意六种技巧方法指导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留——保留法(1)专有名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职、书名、国名、帝号、器物名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

(2)古今同义的词。

1、夫晋,何厌之有?译: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译: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译:假如灭掉郑国对你有好处。

删——删减法删除那些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词: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虚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1、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项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

译: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选择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以相如功大,拜(之)为上卿。

译:因为蔺相如功劳比较大,就拜他为上卿。

4、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译: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补——增补法按现代汉语习惯补出文言句中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我们称之为“补”。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将领守护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换——替换法用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句去替换原文的词句:(1)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2)古今异义。

(3)偏义复词换成陪衬一方。

(4)通假字换成本字。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定语后置译:想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未能找到。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教学目标1.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2.在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

(1)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1.信:忠于原文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不随意增减内容。

2.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赵惠文王十六年庐陵文天祥汝今得与李、杜齐名。

《范滂传》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如:夫赵强而燕弱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字字抓落实留删换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

夫晋,何厌之有?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另外有些不调整就难以理解的句子如互文:例: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例:沛公谓张良曰:(你)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谓语)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略宾语)今以钟磬置(于)水中。

(省略介词)文从字顺调补贯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他)曰:画孰最难者?(客)曰:(画)犬、马最易难。

孰最易者?曰:(画)鬼魅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完全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甲、乙两套试卷,分省命制了15套试卷,共17套试卷。

试卷体例和结构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除上海、福建外,一般都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卷合成的形式,各卷中的板块安排也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近年高考试卷基本一致,结构上的认同感较强。

2.设题数量在2l~25道题之间。

3.选择题的分值大多在30分~40分之间,少的仅15分(上海),多的高达46分(浙江、天津),反映出语文界对选择题的功能、作用存在不同认识。

由于今年分省命题的省份比较多,所以,考试内容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尤其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

文言文考查已不再局限于从二十四史中取材。

三分之一以上的试卷开始以古代书序、单篇散文、先秦典籍等作为考查文本,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取材较为多样化。

今年17套试卷文言文试题的题型和赋分,可分为五种:一、4道单选题(12分)+1道翻译题(8~9分);二、3道单选题(9分)+1道翻译题(10分);三、4道单选题(12分)+1道断句题(2~4分)+l道翻译题(6~8分)(辽宁省、广东省、福建省);四、5道单选题(15分)+1道断句题(5分)(北京市);五、2道单选题(5分)+8道主观题(填空、简答、翻译,共24分)(上海市)。

2007年,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将实施高中课改后的首轮高考,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或许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多数省市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还将维持目前的格局。

这种格局是新世纪以来文言文阅读测试研究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此,我们可以简单回顾一下:(1)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由8道题20分减为6道题18分,这种格局延续了3年;(2)2002年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出现了5道选择题(15分)+1道翻译题(5分)的格局,延续了2年;(3)2004年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全国卷)又变为4道单选题(12分)+l道翻译题(8分);(4)2005年文言文阅读能力测试(全国卷)又变为3道单选题(9分)+l道翻译题(10分),2006年全国卷亦如此。

《大学入学考试与中学教学关系研究》课题组在报告中的一段话:这里还想着重说明的是,从1990年开始的最近十多年的全国高考试卷,文言文阅读均被安排在分卷编排的第1卷即“四选一”的选择题型中,这种状况是高考工作各个环节中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结果。

不过我们认为,随着今后情况不断的变化,这种编排方式未见得是长此以往而一成不变的,完全有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改变选择题的题型而增大主观题的比重。

因此,加强考生完成试题时直接表述的动手能力,应当是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个不可懈怠的长期任务。

这种命题思想已经应验在多套高考语文试卷中。

文言文测试中的主观题包括翻译,断句和简答,本文重点谈翻译。

将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汉语,是检测考生是否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有效手段,它虽然侧重古汉语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从考查的特点和目的出发,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总是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式。

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而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高考固然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言材料的内容,但更要求考生能从微观上理解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差别。

因此,各省市的文言文翻译试题都要求采用直译的方式,但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出原文意蕴时,也可酌情采用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讲究的是信、达、雅。

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和改变风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的是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采。

对考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

目前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多是从前面阅读材料中选几个句子进行翻译,因此翻译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读文言阅读材料,并借助选择题的选项整体把握文意,为翻译局部的语句打好基础,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第二步,按照词序,逐词落实,进行一句句对译。

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要想在翻译时做到信、达、雅,还要掌握一些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贯”六个字。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

这些词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例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句中“人”“我”“北门”就可以保留不译。

补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

如:奚足以语文事?——哪里够得上谈论文章的事情?(2006年湖南卷)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误合单音词。

例如上例中的“语文”,就不能当作现代汉语中“语文课”的“语文”,在例句中它是两个词,“语”是谈论,“文”是文章。

2.文言文中与今已有差距的简练说法,要参照文中语句的含义作适当的补充。

如:焚百家之言。

不宜把“言”译为“话”,而应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

又如: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里的“言”不是“说”,而应译为“用文字表述、记载”。

3.一些铺叙繁笔,可凝缩简述。

如: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并吞八荒。

可缩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4.遇到文言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

如:“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2006年安徽卷)其中“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省略了主语“君王”,翻译时需补出来:“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

又如:“累有相示,别领收贮,然未一披。

”(2006年上海卷)这里有多处省略,翻译时宜补出来:(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我)没有读过(这些文章)。

换文言中有不少用语,现代虽然还用,但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换用与之相应的现代说法。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地位低,见识浅),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译为旧事,前例)。

2006年全国卷中要求翻译这样的句子:“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在几个郡待过,遇见会引发贪欲的事,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心性,妻子儿女挨饥受冻,如同极贫穷的人。

)其中“妻子”译为“妻子和儿女”是一个重要的给分点。

对通假字,要按本意去翻译。

例如: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旋畔。

(2006年江西卷)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句中“畔”就是一个通假字,通“叛”,这里译为“违背”。

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和它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译出,勉强翻译反而不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

例如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

调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古汉语特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的考查,翻译这些语言考查点时,都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要求调整过来。

1.词类活用知识考查(1)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2006年全国卷)“欲”,要注意其处于“见”的宾语的位置上,活用为名词,译为“贪欲之事”。

(2)而其弊常丰缛而寡实。

(2006年湖南卷)但它的弊病常常(在)词藻华丽缺少实际内容。

寡实(寡,形容词用作动词,缺少;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实际内容)(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而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2006年湖北卷)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粒”应该作动词解,为吃饭、吃粮食之意。

(4)光武难其守。

(2006年天津卷)光武认为防守河内很难。

难,意动用法,认为……很难。

(5)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2006年天津卷)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降,使动用法,让……投降。

2.古汉语特有句式的考查(1)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2006年全国卷)季布更加闻名的原因,是因为曹丘传播了它呀。

用“者……也”为标志的因果关系的判断句,这个句式特点要译出来。

(2)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2006年浙江卷)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快起来拿蜡烛来照照!用“为……所”作标志的被动句,其他语言标志的以及无标志的被动句,在翻译时都要给予注意。

(3)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2006年全国卷)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未之有”,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用法,依“未有之”的顺序来译。

这是文言文高考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倒装句,还有一些其他的类型,复习时都要给予注意。

贯文言文翻译时,还会遇到一些修辞现象、委婉说法、用典用事,翻译时要灵活处理,以使译文明白、贯通。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

(2006年湖北卷)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

“庙堂”在这里代指朝廷。

《岳阳楼记》中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

(2006年四川卷)我这个人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

“万钟”,指高官厚禄,《鱼我所欲也》中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中学课本,《过秦论》)如果硬译为“一个男子犯上作乱,七座庙都被毁坏了”,就与文意大相径庭。

“一夫作难”是用典,译为陈涉起义即可;“七庙”是借代,代指整个秦王朝。

总之,类似这种语言现象,诸如:藩篱(边防)、布衣(平民)、三尺(法律)、会猎(会战)、更衣(上厕所)、山陵崩(死)、填沟壑(消灭)、金城千里(钢铁般城防),如果照直译出,反而不顺,甚至与原意不符。

这时就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灵活翻译,以使译文前后衔接,上下贯通。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